工作机制

2024-04-12

工作机制(精选8篇)

篇1:工作机制

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

——巴中市巴州区红福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区

为深入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区委廖书记关于“社区建设要划小管理单元,缩小管理半径,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在西城街道办事处的总体安排部署下,红福社区汇同西城街道办事处挂包干部一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区,通过近一个月的运行,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城市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是西城街道办事处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是各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社区服务的具体体现。为此,红福社区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蒲大尤同志为组长,居委会主任晏大军为副组长,社区“两委”成员为委员;二是社区组织召开了挂联社区干部及居民组长以上的“三级干部”会议,对整个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三是全体挂联干部深入到居民小区、楼院、住户,层层召开居民代表及楼院长会议,广泛深入宣传网格化管理的意义目的;四是严格考核,挂联干部每周在网格区域工作日不得少于2天,定期或不定时走访小区居民,到其家中了解实情。由于挂联干部的求真真务实,影响带动,使辖区居民深为感动,他们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以此推动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任务、讲究方法。

网格化管理主要任务是:①“三熟四清”即人熟、地熟、情况熟;居民居住楼栋单元清楚,人口清楚,就业及收入清楚,各类群体联系方式清楚。②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决定。③惠民服务,树立民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理念,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④信访调解,将挂联小区内有不和谐的因素,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⑤ 安全维护,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小区不安全的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⑥环境治理,重点整治好小区的“五乱”,即乱搭建、乱停放、乱拉电线、乱堆码、乱倒垃圾。在方法上主要是宣传、引导、劝勉、调解帮扶,切忌许愿,说过头话,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序推进。

三、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在实施中全体挂联干部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和熟悉小区的情况,楼栋分布、楼层户数以及人口就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二是协助小区居民实实在在地做一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三是遇到问题,认真协助解决,没有走过场的现象。居民杨玉成家中厨房长期漏水,与楼下住户经常发生争吵,纠纷难以解决。挂联干部晏大军、杨晓莉见此情况,当即协调,化解纠纷,杨玉成主动整治厨房漏水,使两家和谐相处,关系融洽。四是所作的工作有专项工作笔记记录,认真归纳

总结。

四、成效初显、深得民心。

通过近一月的工作开展,凝聚了民心,加强了社区管理,提高了执政能力,和谐了社区。据统计,4 个居民小组,17个小区,网格挂联30人,应联系户5360户,已联系户4980户,占96%,挂联的居民“三熟四清”情况明、政策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广大居民提供网格化宣传单400余份,提供挂联联系电话2000余个,并化解矛盾11起,调解纠纷8起,环境整治24起,安全维护12起,医疗救助6起,协助困难户办低保手续6起。居民普遍反映,过去办事处、社区在哪里,他们找不到,今天办事处、社区干部找上门来宣传政策,了解楼院家庭情况问寒问暖。他们有事,干部的电 话在他们手里,与干部好联系,很方便。真是:“干部变作风,居民得实惠啊!”

作者:蒲大猷

篇2:工作机制

以方便企业、方便投资者、方便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摆脱相互前置的束缚,针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做好许可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许可(审批)程序繁、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

(1)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在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将所有按规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根据政务公开要求,把项目名称、申报条件和相关材料、法定依据和办事程序、审批时限和提速缩时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工作责任人和办证查询及评议投诉办法等全面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性。

(2)特事特办缩时提速。对省市重点项目,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时要按照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许可(审批)项目,快速启动,按期办理,加快各项手续办理进程,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与服务对象,加强沟通,超前服务的具体措施

1.主动上门服务,虚心听取服务对象提出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3:工作机制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新的规律、新的特点。因此, 要做到“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更加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就必须坚持、完善和加强这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1、党委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完全有能力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负起领导责任。不论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 坚持了“党委统一领导”, 反腐败斗争才能层层推进、取得成效。

2、部门各负其责。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 是与党的总体建设与政权建设密不可分, 同各行业、各部门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各行业职能部门既是业务的主管部门, 同时又是本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抓部门, 同时又是本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抓部门, 要“分兵把口”, 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

3、坚持教育、法制、监督三个重要环节相统一的原则, 努力通过改革, 解放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问题。

邓小平同志把加强思想教育, 作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一再指出, 越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 越是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这一思想, 在饭腐败斗争中, 我们要把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 筑起思想道德防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廉政勤政意识, 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基础。

依靠法制来治理腐败现象, 这是邓小平党风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 我们在法制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消极腐败现象仍在不断滋生蔓延。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在法制建设上还有差距, 有些制度还没有很好地执行从纪检监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看, 廉政法规不完善, 不健全;有的法规制度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淡薄,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真正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轨道。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当领导的人民政府要接受监督, 要健全、完善各种监督制度,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 特别是要有专门监督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检查。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 把群众监督同党内监督, 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 强化纪检机关的专门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结果,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认识的民主监督作用;对反腐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不断进行监督和检查, 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及时曝光,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这些监督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篇4:工作机制

一、群众信访增多的原因分析

当前,群众信访所呈现的上升态势,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维权意识增强;有事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此为积极因素。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必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纠纷和矛盾增多。并不断以诉讼形式反映到司法机关,形成信访。

三是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法水平与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执法的不规范造成的司法不公,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法检机关受理的各类信访中这种情况占有不小的比例。

四是有些案件当事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偏听偏信,无端怀疑办案人员违法办案,损害了自己的权益,因而缠诉缠访,甚至无端取闹。为扩大影响,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而进京访。

二、创新机制,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科学良性发展

当前,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证群众的合法诉求及时得到解决,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解决制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发展的机制性障碍,实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科学良性发展。

1.建立案件质量保障、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群众上访的发生

一是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线。案件质量不高,不但影响法检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而且可能直接侵害涉案群众的合法权益,诱发上访问题的发生。从引发上访的原因分析看,因办案质量不高所致涉法上访的仍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应当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案件的发生:①提高执法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如业务实训、跟庭评议,案件质效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②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执法办案中的过错、瑕疵得到依法及时纠正。③严格责任追究,对冤假错案严查执法不公、不廉问题;对群众诉求不及时受理、不按期办结的,依法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办案人员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应全面掌握案件的社会背景和矛盾焦点,就是否可能引发信访作出风险评估,并及时通报信访部门做好预防工作,信访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当事人的监测、预警、说理、释疑工作,进一步增强信访的预警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执法办案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上访的发生。

2.提升控申窗口服务水平,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的秩序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上访。首先要健全来信、来访、网上信访、电话信访一体化接访网络,为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反映问题提供畅通便捷的渠道。其次建立预约制。有些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相关部门可按照案情,约定具体时间地点,让有关业务科室与上访人面对面交流解答疑问。一方面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使上访人心服口服。再次变上访为下访,将诉求解决在基层。一方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定期带案下访,及时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以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着眼点,深入乡村、集镇巡回接访,防止因接访空档而发生带气上访、越级上访。

二是培养接访人才,提高基层化解能力。信访工作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法检机关的办案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依法办案的能力,还要有擅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仅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敢于纠错、善于监督的能力;不仅要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还要有善于协调的能力。因此,①加强政治素养教育,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作群众工作,②加强岗位培训与对外交流活动,熟练掌握运用公共政策、法律、社会、心理等各种相关知识,做到与信访群众“说得上话、讲得明理、疏得通情”。③接访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实践积累、经验传承的传帮带作用。

3.阳光接访,主动接受各界的监督

一是接受宣传、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可以通过邀请新闻媒体的介入,召开公开答复会的方式,将信访人的诉求、法检机关的决定、答复置于大众的视野,由社会大众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法检机关执法的透明度和信访人的认可度。同时,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沟通,加大对申诉新程序、信访新规定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广为知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同时,增强案件当事人的法治意识,理性对待糾纷,依法表达诉求,自觉接受政法机关依法律按程序作出的裁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执法公开,主动公开终结性法律文书。深化执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的理念,坚持“依法、全面、及时、规范”的原则,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新机制。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公开的案件信息,都及时在法检机关电子显示屏、公开栏上公开;终结性法律文书,依法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让群众看得到,监督得了,通过法律文书的公开来加强对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增加司法的公信力,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高群众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的认可度。同时,可以设立监督信箱及意见箱,收集群众对案件、法律文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了解法检机关法律文书公开后的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

王丽青(1982~),女,福建南安人,西北政法大学毕业,法学本科,现为南安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

篇5:完善“一线”工作机制

(一)推行“1+X”大院联防。大力推行“1+X”大院联防,即:以1个中心院落为纽带(1),把“看得见、叫得应、招得拢”的若干农户(X)组成一个治安联防大院,由大院群众民主选举院长,大院院长牵头,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普法宣传教育和义务巡逻等工作。同时,制作附有《居民安全守则》的“值日牌”,组织村民开展“传牌值日”活动,达到了“相互关照、邻里守望”的效果。同时,在大院设置具有“鸣号”功能的器具(比如吊钟、号锣、喇叭等)作为约定俗成的报警方式,发生警情时,由最先发现警情的群众发送报警信号,其他群众立即响应,参与应急处突活动,连续3年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火灾事故发生,无治安灾害事故发生。

(二)实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以居委党支部为核心,由居委综治专干牵头,有效整合综治、安监、信访、警务、调解、治保、民兵、义务消防、义务巡逻等力量,联动、联勤、联创、联建,消除过去相互推诿、各自为阵等现象,把综治、平安创建触角、把各部门的职责义务向最基层综治工作站和“1+X”联防大院最末端延伸,从源头上、根本上保障基层“有人办事”、“合力办事”。

(三)推行定期入驻联系制度。以综治站为阵地,以警务室为依托,以“一体化”运行手段,定期派驻公安民警、综治专干、一线法官、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到综治工作站或“1+X”联防大院指导开展工作,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大力开展“五走访”活动,即:每名综治维稳干部走访联系一户特困户、走访帮扶一名矫正对象、走访救济一名“五残”人员、走访帮助一名孤寡人员、走访疏导一名信访重点人员,把工作做到院、做到户、做到人。

(四)搭建干群互动交流平台。以综治站为依托,建立群众“红白理事会”和“群众述事台”,居委和综治站主动协助村民操办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每月召开一次综治议事会议,分析辖区治安稳定形势,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治安防范措施;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居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居务公开,民主自治,激发了村民参治、参建、参创热情。

(五)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守家园。在每个大院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和“竞建协调小组”等群防群治组织,全居委共有义务消防员142人、义务巡逻员142人、平安志愿者132人、综治信息员11人、防邪信息员22人,农村治安大家管、农家防范人人防,从源头上做到有人管、有人防。

下窑街道“一线工作法”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一线工作法”即:知民情、察民意,情况在一线掌握;正风气、树形象,能力在一线提升;抓载体,创特色,活动在一线开展;解难题、办实事,问题在一线解决。下窑街道把“一线工作法”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将工作重心下移,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主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街道将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作为此次活动的抓手,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帮社区、每周二下社区、建立调查联系点、记录民情日记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正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查找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为了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街道坚持“抓班子带机关、抓机关带支部、抓支部带党员、抓党员带群众”的“四抓四带”党建工作思路,领导班子努力做到“四带头、四提高”,即带头讲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头讲民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带头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全体党员干部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开展以来,跃进社区投资5万元建成了计算机培训中心,投资1万元硬化了2条长300米左右的道路;新跃社区投资5000元完善了图书室;二坪台社区投资6000元绿化了社区周边环境;针对社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居民开展上门服务。通过“一线工作法”的深入开展,树立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增强了工作合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街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矿区街道“五定措施”确保活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矿区街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衔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结合“组织工作落实年”、“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实行“五定”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工学矛盾,找准活动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活动开展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创先争优活动任务落到实处。一定责任。活动领导小组依照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对党组织和党员分层分类,将活动任务、责任细化并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和约束,使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二定标准。对机关党组织、四村党支部创建“五个好”、共产党员达到“五带头”规定了统一标准,力争达到评优树先有标杆、比学赶超有方向。三定进度。坚持“超前不超时,保质又保量”原则,循序渐进,同步推进,使每个阶段的工作有具体时间表,与区委同步合拍,有始有终。四定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抓好本职工作,坚持把“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工作原则贯穿和融入到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和服务发展工作之中。尤其是近期,沉陷区居民和小煤矿从业人员因拆迁赔付和小煤矿关停多次到街道和窑煤公司群体上访、围堵企业大门和产销系统,街道和四村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耐心细致地做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控制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化解了群众情绪,较好地维护了稳定和企业的正常生产。五定目标。通过活动开展,力争到2012年,3个党支部达到“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准,10%的共产党员达到“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

三、工作要求

l、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行“一线工作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三届五次党代会、区十一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在作风建设上的具体要求,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定期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同时,带领和督促班子其他成员认真落实好“一线工作法”。机关干部要定期向单位汇报自己在一线开展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一线工作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宣传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一线工作法”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

篇6:党建工作机制

2012-03-12 阿克苏地委组织部

一、推进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规范和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转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楼栋(巷道)长及各类积极分子队伍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管理服务由条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完善社区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社区年工作经费不少于8万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动态分类管理机制、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完善社区党组织及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二、推进区域化建设,带动服务群众水平整体提升

全面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出台《阿克苏地区社区及驻社区单位双向考核管理办法(试行)》、《阿克苏地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开展“做一名社区志愿者,与困难居民结成一对帮扶对子,为社区建设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筑牢共建新理念,构建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格局。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特色社区创建,树立和谐、仁爱、公正、共享的工作理念,挖掘社区特色,开展志愿服务型、文明型、法制型等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推行党政机关事权下放工作,提高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制定出台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办法,解决居民与物业的矛盾纠纷,打造和谐社区。

三、推进素质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

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鼓励转业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委派新招录干部、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机关干部和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全方位提升街道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注社区工作人员,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社区干部及时选拔使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全面提高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达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完善社区干部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四、加强基础建设,调动和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深入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建设,全年新建(改扩建)社区阵地15个以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每个县(市)确定2个以上的试点示范村。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加强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城乡结合部、商铺店面集中区、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的党组织建设,切实扩大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开展“双强六好”(发展强、党建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非公有制

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不少于5000元。

一、抓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力。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组织、统战、企业工委、工商联、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工商、劳动保障以及工、青、妇等单位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下拨100万元党建创新专项经费,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区委制定出台有关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程序、登记备案制度和工作手册,确保组建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完善协调机制。按照“谁管理谁组建、谁组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战、企业工委、工商联、教育、卫生、司法、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单位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单位分工,统战部门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区直企业工委负责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工商联负责会员单位党建工作;教育、卫生、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本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负责区域内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大型市场等党建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按照职责跟进指导,加强配套组织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三是完善指导机制。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相关职能部门党建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检查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工作进展日报制,督促各部门、单位把组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建立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下基层单位月指导,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主任周督导,基层办干部分片包干基层单位日联系的督查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实地走访调查,及时分析研判、讨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指导解决组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街道社区等单位结合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党员人数、业主、出资人情况、经营情况、组织建设情况“五必清”。区委还明确党建工作指导员和选派党员干部的相关工作职责。

二、抓板块,构建区域化组织架构。一是抓牢行业党建板块。采取单独建立党支部或联合建立党支部的方式,把党的组织建在教育、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领域新社会组织中,隶属各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并由所在区域的街道社区党

组织协管。对党员人数达到3人的单独组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先联合组建,待条件成熟再分别单独组建;对联合后党员人数仍不足3人的,从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选派党员干部进驻组建,或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主管部门成立党小组,并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开展党的工作。目前,全区已在57家民办教育机构、160家民营医疗机构、12家法律服务所、5家老年公寓、3家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237家新社会组织中通过行业统建建立了党组织。二是积极拓展市场、楼宇党建板块。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公开信》,广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鼓励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市场、楼宇,纳入市场、楼宇联合党支部统一管理和服务。依托街道社区、市场管理单位、楼宇物业公司分别在华凌、红山、王家梁等大型市场以及城建大厦、温州大厦、腾飞大厦等商务楼宇,通过市场合建、楼宇共建,建立联合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站,党组织覆盖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8727家、11200人。三是整合园区党建板块。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实地走访调研,通过恳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党员、员工等各类人员的思想状况,结合工业园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分散、多数企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园区内各类党建资源,建立工业园区联合党支部,隶属所在区域的七道湾街道党工委管理,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专项负责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按片区设置3个联合党小组,将75名党员纳入管理,使党组织覆盖到园区内425家企业和8000余名从业人员。四是强化社区党建板块。通过“社区同建”,将31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总支或党委,下设3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加强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1509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群团组织,其中华祥社区成立社区商会,新希望社区成立社区妇代会;在个体商户中成立十户联保互助小组280个,将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紧紧团结到社区党组织周围,确保每个商业经营网点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管控范围。对党员流动性大的建筑工地,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建立2个临时党支部,依托社区党组织管理。

三、抓推进,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全力扩大组织覆盖。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已在10377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0.16%上升到82.7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955家,已在2413家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上全覆盖,规模以下覆盖率81.49%;个体工商户9354家,已在7731家建立联合党组织,覆盖率达82.65%;新社会组织238 家,已在237家建立党组织。二是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百日集中组建”活动中下拨专项工作经费共计25万元,对成功组建社区商会、社区联合工会、成立社区妇代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建设的,每个社区支持2-3万元的活动启动资金;向9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300余名党员发送价值8万余元的党旗、党徽、党章、党务工作书籍、党员责任岗位牌;培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街道社区党务专干200多人次。三是抓好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着力

选好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将69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街道、社区优秀党员干部兼任党组织书记。目前,已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95名、选派党员干部27名。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为实践载体,要求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华祥社区商会中的怡林酒店、天山湟朝大酒店、橄榄市场三家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成为“星级党员示范点”;美皇沐足、天山湟朝大酒店、动力网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成立再就业见习基地,解决了45名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落实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组建应急治保队看家护院,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区域维稳工作;自发组建了多个特色便民服务队。如爱德华医院党支部开展“防病治病党员先行”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义诊。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党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岗、党员奉献日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93名“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主动亮出身份,98名从业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近年来,我省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探索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就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域化党建工作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党建工作单元,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统一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整合使用党建资源阵地,统筹开展党的活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具有地域性、整体性、开放性、系统性、整合性等特点。通过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统筹谋划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机关、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加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认真落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1、实行组织共建,建立区域统筹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按照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力量、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以园区统筹、街区统筹、村企统筹、片区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模式,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将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机关、学校等各类组织最大限度的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以网格化方式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开放式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区域性党组织以一定区域为单元,跨单位建立,一般隶属于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区、新建连片居民区、企业聚集和外来流动人员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及近郊农村、工业园区和大型商贸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等功能区块,都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暂不具备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条件的区域,要以社区、中心村和影响力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为依托,吸收其他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作为区域内党建工作的议事机构,负责区域内各党组织之间的工作协调。

2、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功能齐全的区域党建和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区域一中心”的要求,将区域内的党员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办公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等进行通盘考虑,集中财力,优化配置,以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形式,建成集党员服务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大型住宅区、商贸区和工业园区时,要同步考虑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要将机关部门、乡镇(街道)中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区域,将村、居代行的公共管理服务整合剥离,划归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要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党建信息系统和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的融合,以开通党建咨询热线、党建微博、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发布政策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并健全网上问题登记、分流、处理机制,切实发挥信息平台在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中的重要作用,以网络信息技术助推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

3、实行党员共管,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制度,让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党员到现居住地亮明身份,参加现居住地党组织生活和公益活动,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对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主动予以接纳,及时跟踪对接,统一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健全流入地党组织属地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延伸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推行开放式党组织生活,以区域为单位由党组织和党员共同选定活动主题,邀请区域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推广党员IC卡、网上党校等做法,实现跨区域、全天候的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党员学习和服务积分制,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和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切实做好区域内未建党组织单位的党员发展工作,积极推行“合力推优、接续培养、两地公示、联合把关”的做法,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的功能。

4、实行活动共办,设计灵活多样的区域化党建载体。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以区域为单位积极推行党员“一员双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推广“党员15分钟服务圈”、“1公里民情快递圈”等经验做法,不断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区域。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民情

民意调查排摸机制、民意快速反应机制和民意研判机制,着力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区域内各类专业人员,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组建医疗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家政服务、助学支教、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

5、实行事务共商,构建运转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性党建工作议事机制,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驻区单位通过民主平等、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服务机制,推行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用契约形式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引导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积极开展面向驻区单位的服务活动,驻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与协调,促进信息交流,合作共赢。建立健全区域内党群交流、沟通和指导工作机制,引导群团组织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调整和优化组织设置,与党组织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切实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6、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认真谋划,精心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县乡两级要设立相应的指导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垂直管理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本系统、本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本系统、本行业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7、强化工作保障。要充分整合村(居)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才资源,配强配足区域化党建工作力量。采取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进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采取财政拨付、党费补充、社会筹措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解决工作经费。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经费、社区建设经费、村(社区)工作人员薪酬补助等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实现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考评体系,把抓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把党员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表现作为支部考核评议党员的内容之一,把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以及各类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在评选、表彰先进时要主动征求区域性党组织的意见。垂直管理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本系统、本行业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主动征求区域性党组织的意见。

篇7:工作机制

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时间根据实际确定并相对稳定。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论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业务知识。

2、听取、讨论和审议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

3、讨论并决定党支部的重大问题,制定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规划措施。

4、讨论、通过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5、选举产生新的支部委员会及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补选支部委员。支部委员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以增加,时间视情况而定。

1、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的工作步骤和措施。

2、研究搞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讨论、处理支部的日常事务、拟定向支部大会报告工作的内容

3、讨论、分析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和本级组织建设、群团工作等,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党小组会

党小组会1——2个月一次,时间由个党小组自行确定,并尽量稳定。主要内容:

1、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2、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据支部安排,认真民主评议工作。

3、研究本小组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推荐对党员的表彰,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党 课

党课每半年一次。

1、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新形式下政策教育。

2、系统地对党员讲解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3、其他提高党员素质的有关教育。

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联系群众是一项党的重要工作。

1、支部党员应在思想上重视做群众工作并尊重群众,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

2、按支部要求,每个党员联系2名群众并广泛的与其他人经常接触。

3、党员对所联系人的情况应向党小组或党支部经常汇报,每学期不少于2次。

4、党支部将对党员联系群众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评。

三、党支部中心学习组制度

为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指导全校将学习引向深入,并进一步指导学校工作,特制定以下各条:

1、党支部中心学习组学习任务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上级布置的有关文件。

2、中心组学习成员为:支部领导、行政负责人、教研组负责人及政治教师。

3、中心组成员应认真参加学习,并努力学深学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带动本部门的学习。

4、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定于每月中旬,由组长召集。

四、党风廉政制度

1、支部全体党员应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2、全体党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得搞有偿家教,向学生及家长索要钱物,收受礼物。

3、支部领导干部要做谦政的表率并负有教育其他党员的责任。

4、支部要利用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检查党员的谦政情况。

五、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制定以下制度:

(一)、党员教育制度

1、党支部每半年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内容、时间、形式和要求。

2、按照教育培训计划,做好考勤,以保证时间、次数的落实。

3、搞好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考核,并列入年终评议内容。

4、认真组织党员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和党校的轮训。

5、每年党员都必须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时,必须向支部办理请假手续,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者要予以批评教育。

(二)、党员管理制度

1、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督促党员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党员参加活动情况落实专人作好记录。

2、党支部有党员花名册,对党员情况清楚,党员调动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并有登记;对新党员发展、违纪党员处分,党员死亡都有记载。

3、党员必须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完成党所分配的工作,按时交纳党费。

4、支部要经常对党员进行走访。对有2次以上未参加组织生活或遇到身体有病,家庭、生活发生困难等情况时,支部领导成员要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工作。

5、对流动党员的底数要清。外出务工经商或其他原因要离开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及时按规定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颁发《流动党员证》,使党员能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

6、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教育不改的,视作自行脱党。支部应及时召开支部大会作出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时上级党组织备案。

六、党员发展制度

1、支部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行政村党支部3年内必须发展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入党。

2、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党支部要指定2名正式党员做他们的培养联系人,并吸收他们上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

3、党支部半年一次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一次考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提出努力方向。

4、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 培养教育后,在广泛听取党小组、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委会要及时讨论可否列入发展对象。

5、要组织发展对象参加上级党委举办的培训班,接受党的基本知识培训。

七、党员活动日制度

为了便于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制订本支部党员活动日制度如下:

(一)、党员活动日时间:由支部确定,并相对稳定。

(二)、党员日的主要内容:

1、传达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和文件,结合实际讨论本支部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措施,研究本支部的重要工作,报告支部一个时期的工作情况。

2、组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对党员进行各种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

3、组织党员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汇报、交流思想、工作情况,讨论、处理其他党务工作等。

4、走访联系户(对象)家庭,参加义务劳动等。

(三)、党员活动日的主要形式:

1、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

2、举行专题报告会、座谈会观看电视录像片等。

3、上门走访联系户,参加清洁环境、打扫卫生等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党员活动日时间:由支部确定,并相对稳定。

八、党支部会议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会议。如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

2、全体党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要按时参加会议,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3、开会时思想集中,遵守会议纪律,不做与会议内容无关的事,不讲与会议内容无关的话。

4、每个党员在会议期间做到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开会时随带笔记,认真摘录。

6、严守党内机密,规定不能外传的绝对不能外传。

7、会议期间需要表决的,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8、会议有专人记录,并存入学校档案。

九、政治学习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学习的效果,使政治学习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内容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有关文件和时事政治;

2、上级党委、行政部门相关文件;

3、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

4、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以及师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材料。

5、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6、学校工作计划和新制定(修订)的规章制度。

(二)、学习计划及时间

1、党支部负责教职工的政治学习,由党支部于每学期初根据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题和上级有关要求制定具体的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2、原则上学校每月组织两次政治学习,原则上安排在每单周三进行学习,每学期组织八次左右;如急需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安排临时学习。

(三)、学习方法:

1、全校集中学习、年级组和行政后勤分组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2、学习与做笔记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文本阅读与观看、收看电教片相结合。

(四)、学习要求

1、学习时间一般不得处理公务,不接待客人,每位教师都要按时参加集中学习,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席;

2、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国内外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8:工作点评机制刍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机制的欠缺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或与之相关的专业技能。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人员队伍相对稳定的特点, 但是一些管理机制上的欠缺也随之产生。

1.“铁饭碗”思想仍然存在。多年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编制制度, 不利于人员流动, 导致人员进难出难。现在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是人们对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仍有偏差。有的同志对新《劳动合同法》一些条款的曲解, 误认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打破的“铁饭碗”又回来了, 在工作当中保守求稳、思想僵化, 缺乏创新意识, 懒散的思想有所抬头。

2.“大锅饭”认识依然残留。依附于层级制的奖金补贴等货币激励机制, 以职务职称作为评定工资和分配资源的标准, 一评定终身, 并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成效。现行的绩效工资发放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对员工乃至领导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家对被测评者的印象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做到准确、科学、全面。导致许多人存在人人有份的大锅饭思想:责任意识不强, 服务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 工作效率低下;纪律松懈, 办事拖拉等。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能, 增大了人力资源成本。

二、工作点评机制

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评选表彰是我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四种基本方式, 其中领导点评是重要环节。201O年11月11日,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做好领导点评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各级党委在领导点评中的责任, 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工作点评参照领导点评进行, 是领导点评工作方法的延伸。将点评主体、点评内容、点评方式、点评载体和点评程序等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形成了工作的长效机制。

1.工作点评主体。工作点评主体可以是各级领导, 也可以是全体人员。笔者认为实行全员点评是最科学的点评方式, 层层点评、人人点评, 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单位点评主体大致分为三层, 即: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一般人员, 他们既是点评的主体又是被点评对象。一般根据领导分工, 单位“一把手”对其他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点评, 各处 (科) 室负责人对副职的工作进行点评, 领导班子对处 (科) 室负责人的工作进行点评, 中层干部对一般人员的工作进行点评, 中层干部和一般人员共同对领导班子的工作进行点评。形成一级抓一级, 逐级负责任, 逐层抓落实的点评责任体系。

2.工作点评内容。工作点评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不断扩大点评范围, 拓宽点评思路。具体分为:本单位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 部门工作与单位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情况, 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情况, 加强班子建设情况, 创建“五好”党支部建设情况, 本人履职履责情况, 开展工作调研情况, 工作作风情况, 廉洁自律情况, 分管工作成效情况, 学习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情况。点评工作还可以与年度考核、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相结合, 点评工作取得的成绩, 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做法, 实事求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共同研究探讨改进的措施, 切实帮助解决问题, 进而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工作点评方式。在工作点评实践中, 应该注意不断转换点评角度, 注重分析解剖, 由个性推及共性, 由正面推及反面等两分法、重点论、辩证法哲学思维的运用, 增强点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探索点评方式。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定期点评、专题点评、即时点评等点评方式。

对日常工作可以分周、月、季进行定期点评, 适时通报日常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对阶段性重点工作、重点督查事项、上级交办事项, 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点评;对临时性、突发性事项进行即时点评。

在工作点评中, 注意激励与鞭策相结合。积极塑造宣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 对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甚至消极应付的人和事进行通报问责、公开批评, 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有效地转变工作作风, 扎实有力地推动工作落实。注意交流与赶超并举。在充分交流点评结果的基础上, 汲取长处, 克服不足, 个人与个人比, 部门与部门赛, 争当学习提高典范, 争做清正廉洁职工,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4.工作点评载体。在工作点评实践中, 主要依靠以下载体进行点评。一是会议点评。通过适时召开点评会议, 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发现克服困难和不足, 找出改进方向, 及时查漏补缺。二是媒体点评。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 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对各类点评会活动进行高密度、全方位的报道, 对单位的工作实时点评。三是工作现场点评。即点评人深入工作现场进行点评, 第一时间指导工作开展, 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实行会议点评、媒体点评和工作现场点评相结合, 有利于增强点评实效, 切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整改要求, 实现以点评促推进的目的。

5.工作点评程序。工作点评一般按照“汇报情况—实施点评—落实整改”三个基本环节进行点评。首先, 在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好汇报。工作点评中的三层被点评者, 按照点评内容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 客观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并提出下步工作打算, 做好总结回顾。其次, 实施点评。点评主体根据被点评者的总结和平时表现, 对被点评者进行评议。肯定工作取得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将点评意见向干部职工和社会通报, 推广先进经验, 改正缺点错误, 接受大众监督。再次, 落实整改。根据点评意见, 个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分别制定整改计划, 有措施、有时限、分步骤地进行整改, 并将整改结果在下次点评中汇报。

三、实施工作点评的意义

工作点评以实效验实绩, 以实绩促工作, 不断发挥指导作用, 不断放大“鲶鱼效应”, 点出了问题、评出了干劲、推动了发展。

1.有利于推动工作落实。工作点评从推动工作的角度出发, 站在帮助人、提醒人和促进工作的立场上, 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实事求是查找原因, 帮助各单位找准薄弱点和着力点, 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2.有利于完善工作机制。工作点评结合工作开展现状, 实事求是地帮助同志们改正问题、攻克难题、取得进步, 作为一项科学的工作机制, 使单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确保了干部职工全心全意干工作, 齐心聚力谋发展。

3.有利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点评通过评价工作、分析问题, 对干部职工自身及所在集体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成效进行评判, 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作风漂浮、工作懒散的干部失去了“市场”, 形成了奖勤罚懒、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4.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工作点评制度, 点评主体的全员覆盖, 畅通了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间沟通联系的渠道, 增进了领导干部和一般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 点评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利于及早发现矛盾, 迅速化解矛盾, 促进单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央创先争优领导组关于印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做好领导点评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创先发[2010]25号) .2010

[2].冯志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科技经济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超星尔雅领导学答案下一篇:药剂科质量安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