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5-24

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3篇)

篇1: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2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俯瞰( ) 思忖( )

24.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分)

答:

25.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6.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4分)

答:

27.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6分)

答:

28.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3分)

答:

参考答案:

23.kàn cǔn (1分)24.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2分)25.自然环境(景物)描写(1分)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1分)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1分)

26.思量,考虑(1分)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2分)

27. 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1分)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

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2分)

28.略。

篇2: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1级5班王文莹

5.12,一个沾满血腥的数字,一个充满爱的数字,更是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刻骨铭心、难以忘记的数字。时至今日,当我们蓦然回首2008年5月12日的那一幕幕时,心中仍会翻起一种莫名的伤痛与感动!

那段特殊的时光里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动。

5月12日,本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节日,可正当人们在为白衣天使们祈祷祝福时,地震来了!它——悄无声息,却地动山摇;它——毫无预兆,却来势汹汹。

一瞬间,无数国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是,就在这一刻——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温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就要尽全力抢救到底。”不顾余震的威胁,温总理星夜兼程抵达灾区都江堰,在临时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个被困孩子时,他留下了晶莹的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一席话,让我们产生了巨大的求生力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部队的行动以分秒计算,救援人员的数量成倍递增。道路毁坏,桥梁倒塌,车辆不通,这一切的困难无法阻止抢险的步伐,救援人员饱含热泪,冒着大雨,日夜前进。一系列动作,让我们有了更坚强的活下去的力量。

这一刻,成灌高速上数不清的出租车拉起应急灯直赴灾区;这一刻成都街头数不清的献血点人头攒动;这一刻,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行动,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人会希望灾难的发生,但面对灾难,我们也绝不害怕!

谭千秋,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地震之时,他像雄鹰展翅一样用自己的双臂死死护住四个学生。他没有害怕,却让我们流下了感动、敬佩的泪水!

汉旺镇的一位妇女,手执红丝巾向空中的飞机求救时,她被忽略了,因为对于直升机来讲,她这个目标实在太小,但她却一直用红丝巾提醒自己:生命永远充满希望!她没有害怕,却让我们为她的乐观坚强留下了欣喜的泪水!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被埋150小时的虞锦华等,他们在废墟下从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因为他们不害怕,更让我们留下了说不清是辛酸还是欢喜的泪水!

„„

5.12 本该是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谷田,此时却无人顾及,但我们所有人都在心灵上收获了。我们收获了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力量,收获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更收获了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力量!

篇3: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小题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分)

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分)

小题3: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

小题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维系亲情友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凝聚亲情(人心)的力量。(2)体现着浓浓的文化的品味,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紧密凝聚在一起;或文化的凝聚力量。(3)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

小题2:“精神寄托”:“湛江年例”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答到“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即可得2分);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小题3:(1)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把湛江年例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张名片;(2)找到湛江年例和旅游的切合点,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3)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4)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

小题4:(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答对一种表达方式可得1分,共2分)(2)文章开头第一句与最后两句是议论,阐述了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2分)中间部分叙述与描写结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吴川飘色的精妙绝伦。(2分)(交代句子1分,分析效果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2---5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加点词语含义的能力。扣住举办“湛江年例”的宗旨来理解即可。

小题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切实可行两点建议即可。

上一篇:观摩思想品德说课竞赛心得体会下一篇:2023敬老院社会实践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