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2024-04-26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共12篇)

篇1: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板书设计

篇2: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篇3: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关键词:认知诗学,图形/背景理论,怅惘的思绪

0 引言

认知诗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认知语言学中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解读文学文本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式、结构内容、写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等进行研究。其主要分析理论之一就是图形/背景理论[1]。

继Rubin1915年提出图形/背景理论后,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语言现象如歧义、倒装句等现象的分析。在语言学领域,该理论主要用于句法层面的图形和背景关系分析。在认知诗学中,Stockwell[2]认为,图形/背景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语法现象,还可以用于探微语篇内容。他指出文学作品中图形背景的动态关系可以阐释读者的阅读过程,以及审美共鸣的产生流程。

借助图形/背景理论,笔者拟对Robert Frost的《未选择的路》的认知解读过程进行分析,力图解释此诗的图形与背景如何不断移动和转换,最终归结为怅惘的思绪这一主题。

1 图形/背景理论概述

心理学中的图形—背景概念是图形/背景理论的发端。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通常会把所关注的事物凸显为图形,而把周围环境模糊淡化为背景,把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图形/背景分离原则[3]。

图形和背景不但可以分离,而且可以移动和转换[4]。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根据语篇内容,在头脑中不断地描绘图形和定格背景,以便精确地理解语篇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实现审美意图。阅读是一个互动过程,是图形和背景不断生成和转换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丰富多彩的形象和回应的过程。从对语篇的关注力看,这是一个从注意到关注、再到减退直至消退的过程;从对语篇的感受效果看,阅读关注过程在读者心中不断产生丰富的审美共鸣。换言之,图形与背景不断生成和转换的动态过程在读者的想象中成功构建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从而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5]。

2 图形/背景关系在本诗中的呈现

《未选择的路》用传统的格律、朴实的文字、象征的技法表达了对人生岔路的抉择与遐想这一深邃的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诗的意境涵义幽深,全诗始终笼罩着一种难以消除的矛盾感和冲突感,跌宕起伏,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思绪。以下是《未选择的路》原文[6]:

全诗共4节,每节5行,每行9个音节,属抑扬格四音部,使用了abaab的韵式。描写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金色的丛林中,徒步旅行的“我”眼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曲折延伸到丛林深处,黄叶铺就,无人行走;另一条风光无限,芳草萋萋,待人光临。面对两条岔路,“我”如何选择呢?徘徊良久、竭目远眺之后,“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但对于另一条路,依然难以忘怀,心有不甘,只好自我宽慰道:留待将来的某一天吧!也许“我”会重游故地,踏上另一条心仪已久的美好旅程。然而,前路茫茫,岔路丛生,怎知“我”可有回头的时候?于是,多年之后谈起此事“我”叹息道:“当年面对林中的两条路,我选择了那条少人走过的,一切因此大大不同。”

从认知的宏观层面看,诗人一生中所见到的景致和所感受的意境无数,但他单单挑选了一个平和深远的意境和林中交错的岔路进行描述,并且在特定的地点(林中)和特定的时间(清晨)经历了人生的特定感受。我们认为,诗人把此刻的感受当作图形突显出来,而把一生中其他时间、地点和事件当作背景进行映衬。

从认知的微观层面看,诗人是这幅绿草茸茸,人迹罕至的两条岔路图画的发现者、抉择者和体验者。在这幅生动的图画中,诗人,作为主体,是图形;而林中岔路的景色,作为客体,是背景。在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诗人描述了八种景象:两条岔路、黄叶树林、灌木深处、岔路尽头、茸茸绿草、足迹、行人和权衡抉择的“我”,构成了一幅恬淡自然、意味深长的情境。在第三节和第四节,诗人写出了四种意象:清晨、两条路、将来某一天、怅惘的情绪,构建了一种平和悠远,引人深思的意境。这里,作者将读者的目光转移到落叶覆盖、无人问津的林中岔路这一景色上,将具有常规意义背景特征的(岔路景色)的景物突显为图形,而将具有常规意义图形特征的诗人“我”虚化为背景,有意颠覆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用人们共同的经验,描写了面临选择的人和面临选择的心态,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彰显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局部看,全诗所描绘的十二个意象或画面从诗人的角度呈现了图形与背景的分离关系。在第一节中,诗人刻画了两对相互关联的意象。“两条岔路”是以“黄叶树林”为背景,“灌木深处”是以“岔路尽头”为背景。第二节中,诗人描绘了所选之“路”的特征景象和“我”的权衡标准。“足迹”以“茸茸绿草”为背景,权衡抉择的“我”和“行人”以纯和平静的自然氛围为背景。此时,蜿蜒曲折,人迹罕至的“路”与内心矛盾重重,权衡利弊的“我”这一动一静的两个画面为读者平添了一种抉择的紧迫感,也凸显了人物的图形特征。第三节继续描写“我”对两条岔路的比较权衡。清晨,两条山路风光旖旎、落叶覆盖,虽然“我”已选择了其中的一条,但是难掩对另一条路的留恋心情,这从“Oh,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一句中得到了印证。一方面,诗人渴望旧地重游,期盼能踏上另一段美好的人生旅途;另一方面,诗人深知前路难问,是否能回头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一“盼”一“虑”无形中使外在的事实与内在的期盼形成冲突,冲击着读者的预判底线,使读者深深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错综纠结。这里,落叶覆盖、无人践足的山路渐渐退为背景,怅惘的情绪逐渐凸显为图形。第四节写诗人多年以后回忆此事时对人生的感喟:“那天林中分叉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那条少人行走的,一切因此大大不同。”语虽平淡,却蕴藏了多少行路者的艰难抉择;话虽无奇,却隐含了诗人多么深切的探索渴望!至此,清晨、两条岔路、黄叶树林、灌木深处、岔路尽头、茸茸绿草、足迹、行人、将来某一天和权衡抉择的“我”等意象都淡化为背景,而诗人无言的怅惘情绪陡然凸显为图形,成为笼罩全景的主题。全诗在图形与背景关系的全面颠覆中收尾,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从整体看,在黄叶树林落叶纷纷的背景下,在无人践足同样美好的两条山路的背景下,在限定时空必做抉择的背景下,一丝幽幽的怅惘被衬托得浓郁恒久,在清晨宁静的碧山中往复回旋,成为总领全诗的主题,幻化为全诗凸显的图形。诗人像一个画家,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描淡写,让读者看到“黄叶林”、“岔路”、“灌木丛”、“足迹”,感到“权衡抉择”的冲突、“留恋渴望”的纠结。最后,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一个隐喻:偶然的选择往往导致人生历程的重大变化。这种人类共有的经验和哲思,被描摹得如此细致入微、黑白分明。透过诗人的微妙隐喻,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人生历程的种种不可预知性。在对人类命运变幻无常的关切和思索中,读者的心弦被深深地拨动,难以平复。诗歌就在这样的思绪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遐思。所有的景物淡化为背景,怅惘的思绪深化为图形。本诗的思想性在此,艺术性在此,对心灵的震撼力也在此[7]。

3 结语

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尝试性的对《未选择的路》进行了认知诗学的解读,揭示诗歌的深刻内涵,逐层剖析其创作思路和手法,认为《未选择的路》中的图形/背景关系的呈现方式对烘托主题———偶然的选择往往导致人生历程的重大变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巧妙处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诗歌才能具有张力,才能打动读者,它的艺术表现力才能震撼持久,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刘珊珊.认知诗学理论对柳永《雨霖铃》的认知赏析[J].才智,2014(5):287-295.

[2]Stockwell.P.Surreal figures[A].J.Gavins&G.Steen(eds.).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C].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3:12-25.

[3]吴佳玲.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背影》[J].语文学刊,2010(8):57-58.

[4]梁昭,刘代英.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天净沙·秋思》认知诗学解读[J].名作欣赏,2012(8):20-34.

[5]马菊玲.图形—背景转换与主题的突显和升华[J].外文研究,2014(2):18-22.

[6]Reid head,Ju lia(e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W.W.Norton and Company,In c,2003:216.

篇4:《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生于1874年,卒于1963年,可能要算是20世纪美国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一位诗人了。1912年,他弃农从文,从此成为了一名专业诗人。他曾在1961年时受邀在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他的诗歌——《The Gift Outright》。而本次我为大家推荐的《The Road Not Taken》则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篇5:作文 未选择的路

7(2)班马永强在通往未来的人生岔口,我坚定地选择了这条小路。路的那边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残月,河边断桥我无从知晓。

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时,就注定我只能通过学习获得成功,漫长的小学六年时光匆匆而过,当我将要来到初中校园时,我犹豫了,不知该去哪个学校,只好选择我较为熟悉的中学。

当来到这里后,我才发现,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没有遮阳的树木,没有遮雨的大伞,也没有我想要的自由。

于是我开始迷茫忧虑,懊丧不已,后海当初没有选择另一所中学,那片也许会花红月圆,阳光灿烂。

然而昨日的太阳已落,失去的风景已过,生命的旅程没有走这条路程。我只能依靠着信念走出这泥泞的雨池。

也许我会错过一段季节,也许我会迷失一段方向。错过了太阳,我还会迷失月亮吗?

也许我错过了更好的路,但走过了一段路,我还会彷徨犹豫吗?

篇6:《未选择的路》教案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 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篇7:读《未选择的路》有感

但是,要知道:想要做到让人生无悔,那一般都是不可能的。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关于人生的小诗。作者在选择人生之路的时候,久久踌躇以至于不能向前看。虽然他已经选择了他心目中的人生之路,但是他对未选择的路非常向往、期待。也许,他后悔选择了这条路。

我想,这所谓的未选择的路,也许就是决定你一生的命运的东西。对于作者的踌躇,我认为他是对的。任何事情不是随意过过就算了,包括你的人生之路,而是当你面对极难的抉择时,慎重选择。也许这样,一生无悔的愿望有可能会被实现。

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这当中也就包括着人们的想法——也是多样的。有的人会慎重,但有的人却能在选择了之后毫不后悔地走下去。但是,归根究底,人生之路还是要慎重选择,尽管慎重过后还是后悔。

篇8:未选择的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黄色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但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我独自在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不带半点偏见,

或许它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这条路草盛人稀;

但是在两条路上

行人足迹实相差无几,

那天清晨两条道路同样

铺满叶子,没有黑色的脚印。

呵,改日再走第一条路吧!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在多少年后的某个地方: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

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

从此决定了一生的大不同。

Robert Frost(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弗罗斯特早年生活比较坎坷,曾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当过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一开始在美国本土没有得到重视,但却得到了英国作家、评论家的肯定,后来才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关注,此后,其诗歌在英美两国均大受好评。他曾赢得四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还曾在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读自己写的诗歌,也因此被称为“美国的桂冠诗人”。

篇9:材料作文:未选择的路

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落棋不悔

人生如棋,落棋不悔。

——题记

史铁生说:“我们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已启动上帝的程序。”是的,当我们做出选择,我们便已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再回头,已绝无可能。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句诗描写的大概便是人类在面对自身命运不得不进行选择而选择后却常陷入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永恒怀念中的这种状态,当真是对人类弱点的精准描述。

人生只有现场直播而没有彩排。我们永远只能走一条路。

生命不可重来,因为这个不能重来,生命便充满遗憾。充满神秘的遗憾之美,敬告我们要珍惜注重我们的每一次选择;历史不可重来,因为这个不可重来,人类才懂得何为教训。不可重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这始终是万物期待我们学会的真理。

所以不悔应是我们的人生态度。当我们选择一条路,便当做好坚持初衷走完全程的决心。

凡是路途便必有荆棘。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披荆斩棘走下去。梵高选择的路是艺术,这是少有人走的道路。当他在这条路上迎面碰见荆棘遮天蔽日的黑暗挡住未来之时,他始终没有想到退却。不管是被教会辞退,被世人欺侮,画得不到知音的赏识,被全世界抛弃只剩下弟弟仍支持他,他选择的永远是一次次的将他对这条路的热情涂抹成颜料,暗夜里,他眼中是扭结在一起的星空,将金黄与银白缠绕,涂抹成星空,涂抹成光芒。有力的线条盘轧交错,是他内心对必将走完这条道路的全部宣告。你要欺他笑他辱他一生不得志吗?且看百年后《星空》与《向日葵》的价值。命运总不会辜负不悔的人。

不悔初衷,坚持走完全程,这是不悔的力量。

而怀念便是我们永恒的弱点。记住,我们永远不必怀念另一条道路。正如《百年孤独》里马斯对阿玛兰旭年老时的描述:“追忆起破灭的旧日时光心头一阵激荡,她竟开始怀念起年轻时最不如意的时刻,这种自怜自伤逐渐成为一种恶习。”同样,家族里的上校年老时也是“夹在两种怀念之间如同双镜对立,他不知所措”,这种怀念,决定了这个家族永久性可悲的孤独的历史循环。这是悲剧。

所以,落棋后永不后悔,永不怀念当初另一种可能,这是我们应当做的。人生,落棋不悔。

只走一条路

薄公英选择随风飘荡的路,怀念在母亲怀里依偎的生活;小溪选择在山间缠绕,怀念注入大海的磅礴。正如美国诗人弗里斯特所言,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另一条。

只走一条路,不管这条路是崎岖还是平坦。无臂钢琴师刘伟,在失去双臂后选择钢琴,每天与钢琴呆在一起,探索适合自己的脚法,即使面对钢琴老师的放弃,面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依然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着。他选择了精彩的活着,用钢琴成就自己的价值,这条路的旅程中,抑或艰难,抑或平坦。他怀念依偎在父母身边的时光,但如同林中有两条路,他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另一条。

只走一条路,不管这条路寂寞还是有掌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事业辉煌时选择去进修。因为恐惧,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掌握中,只有选择去进修,用知识来使自己强大,操控自己的命运。选择去进修,意味着放弃了鲜花和掌声。在学校的日子也许是寂寞、乏味的,但强大自己和鲜花掌声只能选择一个,如同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以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

只走一条路,不管这条路是成功还是成长。前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曾参加过世锦赛,也曾是世锦赛冠军教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会获得成功,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但他想进奥运会,并一直为之做准备。在进奥委会的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是,他却收获了成长。十八年的准备,给了他成长。成功是外在的,由别人评论,而成长是自己的,是自己内心愉悦的存在。成功和成长,注重自己的内心还是别人的评论,如同林中的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

如同林中的两条路,选择一条路走,选择一条路怀念。人生中也会有叉路口,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人生。如同我们,为梦想拼搏的高一学子,选择了走高考这条路,起早贪黑,挑灯夜战,埋头书海,也许崎岖、也许平坦、也许寂寞。但我们无悔,因为正如林中的两条路,我们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

怀念不如相忘

怀念总是痛苦的。

欲得不到,欲见不能,只能寄于虚无缥缈的怀念,其实却是将自己拉入痛苦与失意的深渊,封闭自己的灵魂与感知,将自己的心灵困居一隅,默默地煎熬,享受着痛苦的滋味。

但是,这又是何必呢?林中只有两条路,但在我们人生的前方,却有千千万万条道路,我们却注定只能选一条,舍弃其余的千千万,但有所舍弃也必有所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二取其一,既已得之,又何需思念,怀念不如相忘。然后,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应该专注地走下去。

多余的想法,带来的不仅仅挥之不去的伤痛,更重要的是,怀念,会蒙蔽住你的双眼。沿途风景正好,你却只顾垂泪伤心,错过的又岂只是村中的一条路!

当你在伤感失去的昨天,你把今天也失去了。林中的两条路,你怎知我们的选择不是最美丽的? 抬头睁开那曾经被怀念蒙蔽的双眼,你或许会发现,陌上花开,清风微拂,上有青天白云阳光灿烂,下有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我们所拥有的何其珍贵美好,与其怀念,不如相忘。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这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既然我们做出了选择,那么那些被舍弃的,就应当随着清风而逝,再让它们来干扰我等,这岂不是自找麻烦,轻松上路,来享受我们沿路上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的灵魂,来感知我们所拥有的,那才是我们所应当做的事情。

怀念不如相忘,相忘之后珍惜我们的选择。“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路。”其实,最终他什么也没得到。当然,他得到了内心的伤痛与失意。

选择既定,当一往无前,把我们灵魂的触角延伸到我们的所见到所经历的每一件事物上,全身心地去享受我们所拥有的每处风景。

陌上花开,沿途风景正好,你还在怀念什么?

学会执著向前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分岔路口,也许你会站在岔路口犹豫不决,不敢向前。但请记住,无论前方的路再多,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要勇于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学会执著向前,不要拘泥于眼前的迷幻,因为林中的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执著向前,不放弃当下的一分一秒。面对生命中的抉择,你也许会犹豫,也许会迷茫。但你要赶快警惕,因为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你应当抓住现在的一分一秒,勇敢地向前。刘洋,这个二十多岁的河南女孩,以傲人的成就获得了举世关注。她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个。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与她当初的分秒必争是分不开的。当她刚进入中国航天诚时,就已有了登上太空的决心。但是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她要想和两位前辈一起登上太空,就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掌握前辈十四年学会的本领,这对一个女孩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争分夺秒的练习,这两个月里她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一个人耐得住寂寞,抢得住时间。正是她当初在抉择面前不犹豫,在成功路上不懈怠,才使她有今天的成就。

执著向前,不迷乱眼前的花花草草。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坚实的定力,不要被眼前暂时的利益和荣誉所迷惑。他被称为中国的“飞鱼”,他曾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他就是孙阳,一个中国泳坛的奇迹。孙阳很小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游泳天赋,逐渐长大后,他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亚洲锦标赛就夺得冠军。赛后的孙阳并没有因暂得的荣誉而放弃训练,而是更加努力,因为他的目标是世界第一。现在的孙阳已经获得了多枚奥运金牌,但他仍不肯放弃训练。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毅力,不被眼前利益迷惑,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执著向前,不畏惧前方的艰难险阻。吸有敢于面对困难,才能战胜他的机会。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当初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第一篇论文就被许多人质疑,但他从不畏惧。直至获得今天的成功。只要有目标,敢于拼搏,成功就在眼前。

学会执著向前,一步步踏向成功的殿堂。

末 路

冷宫,残月。枯黄的落叶随风盘旋,我呆坐在窗口目睹着这残败的一切,缓缓转头,镜中女子的面容赫然映入眼帘,纵使我已心如止水,却仍不由地一怔,“这还是我吗?”

十年前,我还是刚及笄的年纪,便已生得明眸皓齿,肤若凝脂,当真是明艳得让花朵都失去了颜色。对于自己的美丽,我一直都是心知肚明的,因而早早便向爹爹禀明心迹,我要入宫,只有那里才有配得上我如此美貌的男子。

次年春天,我如愿 踏入了宫门,只记得临行前爹爹向我交待:“这是你自己选的路,你就要自己走下去,一入宫门似海,你当真要去就不要后悔。”我坚定地转身,像我这样的女子定是要让那俯视天下的人视为珍宝的,怎会后悔?

刚刚入宫时,我同其他姐妹还相处不错,毕竟都是同龄人,相互交心也容易,但我明白,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渴望的都 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成为皇帝眼中的花朵,可我并不担心,因为我自信于我的容貌,我不认为普天之下有哪个女子比我更配成为皇帝眼中的美艳之花。

我的信心一直没有丧失,事实也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我终于入了皇帝的眼,他初见我时那片刻的惊诧让我的心都要飞起来了,只那一瞬,我便我知我的人生将要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慢慢的,我开始不满于自己的现状,皇帝虽宠我,但我的上面没有那么多女人,我要向他们一一行礼,那些年老色衰的妇人怎么配,我开始更加努力的吸引皇帝的垂怜,同时一步步算计着别人。我的美貌是果然是最好的利器,我一步步地向上升着。

我在快乐中不能自拔,那坐拥江山的男子为了换我一笑不惜将昔时宠妃打入冷宫。我想这才是我最终的意愿。那些在我手上同舟共济的妃嫔都曾向我说过一句话:“我的今日便是你的明天。”我笑一笑,对她们抱以不屑,怎么会?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朝去暮来,当我日渐被皇帝疏远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丝的不安;当我看到了一群群年轻貌美的女子开始在皇帝身边绕来绕去的时候,我感到了莫名的惶恐;当我被一卷松散的圣旨击倒在地的时候,我触摸到了绝望。

我搬入了冷宫。

镜中的女子虽仍貌美,但那眼角丝丝细纹已表明了青春不再。也许当初嫁与一平常富家子弟,命

运会完全不同,但那只能成为梦中的怀念。路,既选了,就得走下去。

月亮,渐渐隐入云层;前方的路,茫茫中失去了尽头。

未选择的路

美国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绵延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诗歌思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这句诗究竟写什么呢?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

路。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

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中你有何感悟呢?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

篇10:未选择的路作文

我也经历过不少坎坷,虽不比大风大浪,却也终究是个坎儿…那天,我借了同学的一本书,便爱不释手,我可是个书迷。这不,刚上了英语课,我心里就在发毛了,手已经悄悄走进了课桌里,我便犹豫着到底看不看,这可是有一定风险的。我瞟了一眼门口,英语老师以经出教室了,一番心理的纠结之下,“书虫”最终完胜了,我像做贼似的,小心翼翼的拿出书,快速翻开,我贪得无厌的看着书,里面是一个比较科幻的故事,我看的津津有味正看到高潮部分时,却不想一个黑影印到书上,我心里顿时有了个不祥的预感。

我担心的抬起了头,果不其然是英语老师。我呆了一下来不及思考,身体边做出了反应,我快速的把书收进课桌里,老师本来有话问我,我这个动作,她一下就看到了,“你是不是在看小说?”听到老师一问,我就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回答:“是……”英语老师一听,便从课桌里无情的抽出这本书。她把我带到教室外问了我一些事情,便对我进行了一番“脑的洗礼”,还让我检查班上还有没有看小说的人,训导了我几句话后,把书也给没收了,我只好唉声叹气的走进教室。

不管是原来还是现在,我都很喜欢看书,在小学的的时候,我就曾被数学老师说,我上下课都看书,不想上课了是不是?但即使这样,我依然喜欢看书——但不在课堂上了。

篇11:未选择的路作文

19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示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了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

篇12:未选择的路

方萝第一次转入这家图书馆的时候,阴沉的天气仿佛洗净了平日的尘埃,石板的灰色在苍白的天空下分外突兀。

说这是一家图书馆,其实夸大其词,顶多算一家图书室罢了。方萝在心里轻蔑地笑了笑,不明白在这个大书店横行的时代,这种小图书室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方萝摇了摇头。

不过这家图书室倒是真的旧。

方萝上下打量着——这是过去人家才会用的大铁门,绿色的金属面上已锈迹斑斑,镂空的小铁窗更是早不见当年风光。大红色的春联贴在铁门两边,边角被撕去了一些。门前水泥的台阶看起来有些年月了,不过干净。不知道从哪里跑出一只土狗,毛色和砖缝中露出的泥土一样,淡黄色,缺少光泽。它路过方萝身边时,抬头看了她一眼,轻吠两声,带着好奇与些许的敌意。发什么疯?跑到这里来!方萝低声埋怨。她从小就怕狗。转身欲走,狗儿站在台阶下仰头看着她,眼睛黑亮黑亮的。她朝它一跺脚,然后转身走了进去。

“借书吗?”

屋里只有一个人,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女人,身上穿的大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款式,墨绿色,里头是草绿色的毛衣。方萝悄悄打量着她。她笑容荡漾的眼角有明显的鱼尾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十分和善。方萝却莫名觉得胆怯,就像是第一次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不……我只是……看看。”她飞快地瞥了那女人一眼,抬脚往里走。

“书都在里边架子上,慢慢看!”身后传来那女人的声音。

方萝低着头绕到书架后。太多小孩子看的书了,这是她的第一反应。这里简直就是给小孩子准备的启蒙课堂。矮矮的架子上整齐地摆着幼儿画报、插画读物、少儿故事、童话书等。墙壁上贴着如同幼儿园装饰的贴纸,胖胖的维尼熊正冲她咧嘴大笑。在这些为孩子准备的书架旁边,静静站立着一个巨大的漆成红色的木头书架,上面放着文学名著。这些书比起薄薄的幼儿读物个个都是大部头,有些封面仔细地用胶带修补过,大多数都旧了。她随手抽出一本,日历纸做的封面遮住了它本来的名字。《中外哲理诗精选》?她翻了翻出版日期,1987年。怎么会有这个时候的书?她把书放回书架,带起一阵灰尘。这里很久没人碰过了。

她低着头快步走出去,那女人的目光带着笑意追随在她身后。黄狗已经不在了,四下安静无声。走出这条小街前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座屋子二楼的阳台上挂着彩色的招牌,除了“阅读中心”四个大字之外,其他的图案早已辨认不清。

为什么跑到这里来?方萝懊恼。父母很早就教导过,这种冷清又悠长的小街最是不安全。想到刚刚斑驳的招牌和面色和善的妇人,她仍然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穿过这条街,再拐几个路口,就到了这里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商店,学校,人群,窄窄的道路,给人拥挤不堪的感觉。她打量着街边的橱窗往家里走,远处大楼的顶端挂着王刚的西服广告,赞叹不已的面孔上糊着风吹日晒的泥点和污渍。简直俗不可耐!她翻了个白眼。西点店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她转头看去,新出炉的糕点在灯光下那么诱人。买菜的大妈拎着环保袋在菜市里扯着嗓门讨价还价,卖气球的中年大叔拉着线眼巴巴地站在超市门口。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包括街角的那家新华书店,转过它,就到家了。

那家新华书店她常去的,买些教辅,价钱贵得离谱。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镇里,学习压力却毫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小。成天埋头在题海中,自己有多久没看书了?她看着橱窗里厚厚的练习册苦笑:沿着同一条生活轨道不停打转的我,究竟是过了十七年,还是过了几千个一天呢?

她忽然决定,要再去那家“阅读中心”一次。

再次去那家图书室,还是那个女人,慈眉善目地对她笑着。

“又来了?”

方萝往里走,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句友善的问候。她有些狼狈,对那人轻轻点一点头,然后径直走到那个红色的书架前,抽出上次那本书——上次没看得仔细竟让她惦记至今。她拂去封面上的灰尘,轻轻翻开。内页满是时间的痕迹,泛着黄色。她翻了几页,都是些模糊听说但记忆不甚清晰的诗。直到她看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仿佛与老友邂逅,翻书的手指颤抖了一下,停了下来。

上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初一的时候,语文书上的某一篇课文。她记得另一首是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时候老师让他们郑重其事地背下,说是对以后大有帮助。也许后来同学们把它用到了作文中吧,她轻叹,反正自己没有那个能耐。不过依然很喜欢这首诗,明明只是林间的分岔路口,却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和未说出口的倔强。

“黄色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尽头。”

那个背书的下午,她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尚带稚嫩的声音念出同样的诗句,如今想来感慨万千。对面楼房水泥的外墙上跳动着她的影子,叽叽喳喳的麻雀都能让她心生欢悦。那时刚刚长大,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天真的内心跳动着改变世界的愿望与不被世界改变的自信。那时做梦,梦里是五彩变幻的世界,是行云走马的都市,是面带微笑的人群,是肆意生长的绿色植物,日子想来从不会有阴霾,就算下雨,她的头上也永远有一轮彩虹。

那时候她还不会骂脏话,还不会对别人毫不留情地翻白眼,还不会牙尖嘴利口无遮拦。那时候还坚信,自己能够走上另一条路,虽然人迹罕至,但幽静美丽。看看现在呢?她终于忍痛承认,那些啤酒肚上的层层脂肪里,真的埋葬着一个理想远大的少年。当时年少的她从分岔路口望去,她看见的是人迹罕至的小路曲折消失在远方,看不清尽头的样子。如今她向着尽头看去,却能清楚地看到千篇一律的坟墓,掩埋了一段又一段青春。她朝着墓园走去,就像走在绝望的单行道上,无法回头。

但这和现在乖戾的你有什么关系呢?心里有一个声音在低低质问,走上平凡之路的人那么多,那么多人用青春书写着标准的答卷,凭什么将这作为嚣张跋扈、喜怒无常的借口呢?何况,倘若真的重来一次,难道就能变得勇敢吗?

nlc202309032246

她“啪”的一声合上书。

“你也喜欢这首诗吗?”她转身,撞上一个温柔的声音。那个女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她身后。

“对……以前老师让我们背过。”方萝有些局促地说,不敢看那人的眼睛,虽然那双眼中依然盈满了笑意。

“我也很喜欢。”女人对她点点头,把手边的几本书放回书架上,回到了她的椅子上,打开杂志看起来。

方萝正打算轻手轻脚地离开,女人却叫住她: “要下雨了,你带伞了吗?”

方萝仰头看了看愈发阴沉的天,摇了摇头。

“可惜啊,今天我也没有带伞。不然,你到里面去看看书,等雨停了再走吧?”女人看着她,温柔的双眼让人不忍心拒绝。

“好吧。”方萝迟疑地点点头,跟着女人走到了房间的角落。打开门,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房间,整齐排列的桌子,迷你的书架。这里显然是另一个阅读室。

“你在这里看吧,过不了多久雨就会停的。”女人帮她擦了擦桌子,转身离去。

方萝回到书架前,厚厚的书上都积了灰尘,不知道选哪一本才好,于是又拿出刚刚没看完的《中外哲理诗精选》。白色的灯光照在发黄的扉页上,手指摩挲过粗糙的表面,她竟然在书页上发现淡淡的铅笔字——书的最后一页,龙飞凤舞地写着:“而我知路径绵延无尽,恐怕我难以回头。”

笔迹有些模糊,应该是在很久之前写上的,仍可看出笔锋刚健,难辨男女。这会是谁写在这里的呢?是外面那个女人吗?方萝探头看了一眼,她正低着头看杂志,神情安详仿佛一个织毛衣的老太太。不会是她吧?方萝看着这模糊的字迹,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样想着,对那个女人也亲近了几分。其实本来也没有敌意,只是觉得怪异,所以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吧?方萝想,她难道没有工作吗?整天守着这个小小的图书室,在这条小街里,和成堆的书做伴,不觉得寂寞吗?

雨果然不久就停了。夏天的雨,来势汹汹,退去时也毫不含糊。方萝向那女人道谢。 那人微笑地对她说:“不客气,你可以叫我柳姨。”

“那,谢谢你了,柳姨。”方萝回了她一个微笑,“我先走了。”

迈出门的一刹那,椅子上传来柳姨幽幽的声音:“这么久了,你是第一个这样年纪还会到我这里看书的小姑娘。”柳姨的脸藏在阴影里,带着浓浓的悲伤。

方萝的脚步顿了顿,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转头说出了这句话:“我还会再来的。”

走出小街的时候,路灯已经亮起。口袋里手机嗡嗡振动,父亲的汽车在路口等着她。

“跑到哪里去了?”父亲带着怒意问她,“不是跟你说过这样的地方不要再来了吗?你想看书,我们可以买了回家去看,这种地方书不多,人也少,来这里做什么?”

方萝看着车窗外闪烁的霓虹,想起那模糊的字迹,想起巨大的红色书架,平静地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爸。”

从此以后,方萝真的常常来这里。

在这里看一个下午的书,是她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事。那个藏在门后的小房间,下午两点的阳光能照到第三排桌子。方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那些大部头书。偶尔,她会在书页的下方发现一两行铅笔字,字迹不同: “有什么故事藏在紧闭的门内/夜晚悄悄哭泣/只是猜想那些故事如果发生/我认识的人都会长久失去。”

写这些字的人大概是个温婉美丽的女子,方萝想,她一定遭遇了什么悲伤的事,看这本书时回想起了什么,故而会写下这些似诗非诗的句子。她会不会想到有人看到这些呢?如果她曾经想到,那她又会怎样猜想那个看到她笔迹的人呢?

这个房间的背后居然是个小小院子,种着蔬菜和两棵茶花。茶树墨绿色的叶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绿色蔬菜看起来新鲜十足。那只黄狗趴在茶树旁边,百无聊赖地摇着尾巴。看得累了,方萝趴在房间的小窗户向后院望去。老式的建筑顶端是一片浅蓝色的天空,木窗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方萝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绿色植物,迎着阳光向上长,而白云的顶端飘浮着曾经五颜六色的梦。

慢慢地和柳姨自然也熟络起来。方萝知道来柳姨这里看书的大多是小朋友,家住在附近,买不起新华书店里包装精美的故事书,就来这里。方萝还记得自己也曾在新华书店里看过书,小心翼翼地靠在书架上,凶巴巴的营业员阿姨一直盯着她,恨不得赶她走。不像这里,居然还有一个阅览室。当然也可以借回家看,交五十块钱,一年可以来这里随便借阅。只是那些厚厚的名著在方萝来前始终无人问津。对啊,附近住的是民工的孩子,读完初中后大多都步入社会,谁还会有闲心慢慢翻这些书呢?

只是,这样柳姨就基本没有收入。她是怎么维持这家店的呢?有一天方萝问了柳姨这个问题。柳姨微微一笑: “我以前是经商的。” 果然,难怪有闲情逸致。

“只不过,你看的那些书,都是我以前读的,只有那些画报,才是后来买来的,方便给小孩子看嘛。”

商人也有爱看书的习惯?方萝上下打量柳姨。她身上丝毫看不出商人的市侩气,反而多了一份教书先生的宁静。

“到了四十岁,我忽然意识到以前的生活是多么无趣,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在这里买了一间房子,开了一家‘阅读中心’。我原想,这附近的孩子一定没有看书的习惯,而我在这里开这家阅览室,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书本的兴趣,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看书的场所。我自己自然也有一个看书的地方,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刚开始的时候人当然很多,我甚至还小赚了一笔,我很高兴,以为附近的孩子真的因为这家店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来人却慢慢少了,更从来不见一个你这样年龄的孩子。我慢慢也就明白了,他们只是一时图个新鲜,哪里会有持久的热情?

“你知道吗,从前我也很喜欢《未选择的路》,后来老了,没有以前和生活抗争的激情,而我也走上了少有人迹的那一条路,我累了,没有愿望再去过回以前的生活。

“现在这样也很好,至少我自己终日和书本为伴,那就这样吧。”

柳姨说这番话的时候,方萝没有在她脸上看到救世主的自豪和因与众不同所具有的兴奋,她始终是平静的,好像这是理所当然。

“那你有孩子吗?”方萝问。

柳姨的眉头皱了皱:“有的,大学毕业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居然和我说要去支教。那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怎么会想去做啊?但是他不听我的话,还是去了西藏,现在很少回来,我也很难见到他了。”

“柳姨,他也在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方萝很想这么说,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离开柳姨的阅览室时,几年前背过的诗句一直在方萝的脑海中回荡:也许多年后在某一个地方/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黄色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父母发现她常常流连于这里,几番长谈之后,方萝去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柳姨还是和从前一样,安静地在角落里读着杂志。方萝开始行色匆匆地往返补习班,不过偶尔路过那条小街,看到那只悠闲散步的黄狗,还是会想起那个大雨的下午,白色灯光下书页上龙飞凤舞的笔迹。“而我知路径绵延无尽,恐怕我难以回头。”她轻声在心里念着,心下明白,这话既是给柳姨,也是给奔波路上的自己的。

也许,如果柳姨年轻二十岁,我们会很有话聊吧。方萝想起柳姨在书页上写下的字句,如今大约能够明白她当时的心境。那潦草的手笔,也许出自她那去了西藏的儿子吧?想必那也是一个极爱读书的人,不知他在西藏,是仍然保持着当初的决心与热情,还是和柳姨一样,早已在生活的打磨下锈迹斑斑呢?

希望是前者,毕竟我们还年轻,毕竟不能失去探索的勇气,即便路途绵绵无尽,回头之日遥遥无期。方萝想:柳姨的愿望,至少在我身上成功了。现在我看到的,是干篇一律的结局前隐藏着柳暗花明,生活不可能只有两个路口,永远存在着无数个拐角,无数条分岔。

后来方萝又去了一趟柳姨那里,她找出了那本《中外哲理诗精选》,用铅笔在那行字迹旁边写道: “当生活尚不如意,我已知转机。到最后,都会如愿以偿。”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方萝看着照在第三排桌子的阳光,竟愣了过去。

上一篇:金陵大酒店简介下一篇:徘徊词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