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新版

2024-04-22

建筑模型新版(共9篇)

篇1:建筑模型新版

甲方:

乙方:

经双方充分协商,由乙方承担新建兰州市畜牧局职工住宅楼的施工任务,现将有关事宜特定如下协议:

一、 工程概况:住宅楼砖混六层土建安装,建筑面积2399. 64m2,另外地下室建筑面积377.57m2。

二、 工程内容:按图纸规定要求施工,同时须按下列条款执行:

1. 外墙装修为白条瓷砖贴面;窗户为普通白铝合金;阳台间不封闭、不贴瓷砖;内墙、天棚为白灰抹面(不含涂料);楼梯为水泥抹面;室内地面为毛地面;水泥踢脚;单元门、防盗门由甲方自理。

2.卫生间内墙砖贴面,卫生洁具为普通型,即:面盆单价为60元,坐便器单价为250元左右;浴盆由甲方自理。

3. 电照:普通开关、插座,灯具为软线吊灯,弱电只敷管不穿线。

三、 工程期限:9月1日开工至6月30日竣工。

四、 材料供应:材料由乙方自采为主,但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主要材料应有合格证或材料试验报告。

五、 工程造价:工程从垫层开始施工,按建筑面积地下室每平方米400元、正负零以上每平方米650元结算。工程总造价为1710794元。

六、 基坑内外土方由乙方回填,其费用在工程总造价之外,由甲方负担。

七、 付款方式:根据工程形象进度付款,即:

1.筏片基础完成后,预付12万元,每层主体封顶后预付12万元,即:主体完成后8次共预付96万元。

2.内墙抹灰每层预付款3.5万元,即:内墙抹灰完成后7次共预付24.5万元。

3.外墙装修完成后预付25万元。

4.水、暖、电、门窗安装完毕后预付12万元。

5.总造价5%的质量保证金8.55万元,于20底前付清。

6.剩余工程款竣工验收后一次性付清,不留尾欠,否则由甲方按国家银行现行贷款利率额支付给乙方。

八、 双方职责:

1.施工前甲方负责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即:水、电、路通,场地平。需要修整时,由甲方负担费用,并组织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乙方应严格按图纸施工,若需要变更图纸,相应增加或减少工程造价。

3.坚持规范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若发生意外情况,由乙方负担全部责任。

九、 其它:

1.双方应按协议条款自觉遵照执行,否则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

2.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若再行补充协议,与此有同等效力。

十、 此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从签字之日起生效,工程竣工付清工程款后自行失效。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年月日:

篇2:建筑模型新版

甲方(建设单位):

乙方(施工单位):

遵照《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要求,经工程项目报建和市招标办备案,甲、乙双方对本工程项目进行了商议。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定协议如下。

一、工程项目的综合说明

1、名称:

2、地址:

3、规模:

4、结构及层数:

5、发包方式:

6、发包范围:

7、年 月 天

8、质量要求:

二、工程造价

1、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定本承包协议造价为:

人民币: 元(大写: )

人民币: 元(大写: )

2、价格计算依据:

(1)标定的`定额为:

(2)标定的取费标准:

(3)政策性调价文件截止日期:

三、材料采购供应

材料采购、运输、保管的责任和计价依据:

对材料质量的要求:

四、工程款支付方式

1、在合同签署后,开工前%作为工程付款。

2、甲方按工程月进度向乙方准时付款。

3、按天津市有关文件规定,工程竣工后甲方向乙方拨付工程款至总造价的 %;留 %做维修款,待工程竣工维修期满后一个月内全部付清。

4、施工期允许调整的内容和依据:

五、工程基础的处理和重大设计变更费用的计取

1、施工过程三通一平由甲方负责,其费用不含在总价内。

2、基础垫层以下的地基处理有乙方负责,其费用不含在总价内,待竣工结算时按实际发生给与调整。

3、结构、规模、标准等重大设计变更由该工程图纸设计部门出变更图纸或变更说明,并由乙方负责施工,其费用不含在总价内。待竣工结算时按实际发生给予调整。

六、工程保修

本工程保修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执行。

七、遇有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通过协商另订补充条款,作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本合同约定的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解决:

1、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2、向 人民法院起诉。

以上协议经双方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电话: 电话:

签约日期:

篇3:建筑模型新版

2014年4月住建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下称“新绿标”, 2006年版的为“旧绿标”) 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旧绿标的显著差异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在旧绿标施行期间就普遍处于“困惑”和“沦陷”情境的建筑师[1,2], 再次面临挑战。

新绿标编制组专家及业内专家、学者就新旧绿标相关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新绿标主编林海燕[3]等 (2014) 系统阐述了新绿标的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及其确定依据;汤明[4] (2014) 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新绿标对商业建筑星级评定的影响;周应坤[5] (2014) 等探讨了新旧绿标的异同及其衔接问题;程志军[6]等 (2012) 研究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及适宜性情况, 提出针对旧绿标的原则性修订建议。袁镔[7] (2007) 等采用比较研究法, 分析了旧绿标的内容和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王竹[8] (2002) 等研究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和评级体系建构等。前述研究集中于标准编制过程、新旧绿标异同、新绿标技术特点、旧绿标修订建议等方面, 对本研究有借鉴启示意义。

本文针对绿色建筑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建筑师“与节能、环境工程师自说自话、互不越界”等“困境”[1], 从建筑师视角深度解析新绿标设计评价指标, 并探讨相应的设计对策, 以期消除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和“畏难”心理, 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回归”。

2 新绿标中有关设计评价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 (四节一环保) 共5类指标组成。另外, 新绿标还增设了“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得分不超过10分) 。表1标示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和“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共6类设计评价指标及评分项指标的评价分值 (从上到下排序, 与新绿标中的排序对应一致) 。

“四节一环保”5类控制项评价指标中有12项与建筑专业设计相关, 占控制项指标总项数的60%。各类评分项评价指标中, 与建筑专业设计相关的指标项数占该类评分项指标总项数分别为:节地93%、节能38%、节水17%、节材64%、室内环境69% (图1) 。

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评价指标分值与各类指标总分值之比分别为节地91%、节能47% (未采用集中暖通设备时其分值为50%) 、节水19%、节材81%、室内环境质量72% (图1) 。此外, “提高与创新”中建筑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项数和得分占比分别为25%、50% (按有效总分为10分计) 。显而易见, 建筑专业相关设计内容构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主体。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 除“可再生能源”等评价指标的内容对建筑师而言相对陌生外, 其余与建筑专业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涉及的内容都属于建筑师的职责范畴, 且这些评价指标的评价依据就是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

综上, 建筑设计的“绿色”含量决定了绿色建筑的基调。践行绿色建筑理念无异于回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应答建筑的本原诉求。将绿色建筑理念内化于心并积极投身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是建筑师的职责所在, 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3 建筑专业“绿色”设计内容分析 (以公共建筑为例)

3.1 控制项评价指标对应的建筑设计内容简析

除“水资源利用” (6.1.1) 、“造型要素” (7.1.3) 、“内表面结露” (8.1.5) 评价指标外, 其余控制项评价指标对应内容均属于现行法规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必须满足的设计内容 (表1) 。其中与建筑专业相关的“造型要素”评价指标意在节约资源, 避免设计中采用大量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构件, 属于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内容, 达标容易;“内表面结露”指标可在施工图阶段通过选材及采取保温构造措施达标。

3.2 评分项指标对应的建筑设计内容简析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分项评价指标共15项, 除“场地径流总量”指标外的其余14项均与建筑专业设计相关, 且其中大部分指标对应的设计内容属于总体规划和单体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的工作范畴, 如项目选址、节约用地 (建筑密度、容积率) 、建筑总体布局 (朝向、体形系数、出入口设置) 、室外风环境、场地景观 (含水体) 绿化设计等, 部分内容如“光污染”指标对应的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控制可在后续设计阶段深化。节地部分评分项指标中与建筑专业相关的指标的加权分值为14.6分, 按达标一星级绿色建筑计, 其贡献率为29.2%。

节能部分评分项评价指标共16项, 其中与建筑专业直接相关的3项 (建筑设计优化、外窗幕墙可开启、热工性能) , 建筑设计贡献的加权分值为6.2分, 按达标一星级绿色建筑计 (50分) , 其贡献率为12.4%。其中“热工性能”指标达标需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需增加投资, “建筑设计优化”指标对应内容需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实施, 而“外窗幕墙可开启”、“热工性能指标”对应内容则可在施工图阶段完成, 总体难度不大。

节水部分, 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以及项目未设景观水体时, 其贡献的加权分值为3.1分, 对达标绿建一星级的贡献率为6.2%。该两项指标容易达标, 也直接体现了绿色建筑的节约理念。

节材部分, 建筑设计直接贡献的加权分值为12.4, 对达标绿建一星级的贡献率为24.8%。其中与建筑专业相关的指标共9项, 除“建筑形体规则”指标对应内容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实现外, 其余指标对应设计内容 (如灵活隔断、可循环材料等) 均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 各指标达标难度不大。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 与建筑专业相关的评价指标共9项, 累计加权分值为14.4分, 对达标绿建一星的贡献率为28.9%。其中“户外视野”、“自然采光优化”等指标对应的设计内容需在方案阶段奠定基础, 否则在后续阶段无法施行;其余指标对应内容涉及材料选择及细部构造, 在施工图阶段完成即可, 总体难度不大, 但需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及综合比选。

新绿标“提高与创新”部分涉及建筑专业的加分指标主要有3项, 总分值为5分, 对达标绿建一星级的贡献率为10%。其中“建筑方案优化”、“合理利用废弃场地和旧建筑”两项指标对应内容属于方案阶段设计内容,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对应内容可在施工图阶段完成。

4 基于新绿标的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探讨

表1中与建筑专业相关的评分项评价指标共40项, 属于“建筑空间与形式设计” (内含建筑规划布局等内容) 类别的20项, 其中属于方案阶段的指标共17项 (图2) , 包括“自然采光优化”、“自然通风优化”、“建筑设计优化”等 (“可再生能源”指标除外) 低成本、分值高 (高“绿色度”) 、效

果好的设计举措, 在方案设计阶段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原理采用被动式设计手法即可实现, 其加权分值累计达27分 (以公共建筑为例) , 按达标一星级计算时其贡献率为54%。另外, 属于“建筑材料与构造设计”类别的有20项, 包括“外窗幕墙可开启”、“构件隔声”等内容, 属于可在后续设计阶段深化完善的细节设计范畴, 达标难度小, 其加权分值累计25分, 按达标一星级计算时其贡献率为50%。

综上,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体布局、建筑空间与形式设计等内容, 与建筑节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等绿色内涵 (四节一环保) 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 既是建筑专业设计的核心内容 (回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 又是绿色建筑的绿色之“源”, 也验证了多位学者的先见[2,10,11,12]。鉴于此, 基于新绿标评价指标, 在方案阶段采用被动式设计手法建立建筑室内外空间布局以及形式处理与绿色内涵的逻辑关联, 是当下现实可行的绿色建筑设计对策。

当建筑师“缺席”或因理念或能力等原因而“主动”忽视“绿色”设计时, 要成就“绿色”建筑唯有“被动”地采用材料和设备技术等高成本[13]手段进行“下游操作”[11]和“后处理”, 即使达标, 其建筑环境品质也始终存在缺陷, 有悖绿色理念。秦佑国教授曾就类似问题强调:“建筑师要学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 尤其要重视在前期构思时对技术概念的融入, 那种先由建筑师玩造型游戏, 剩下的事儿交给工程师进行后期处理的‘贴创可贴’式的工作模式无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14]。

5 结语

“绿色建筑不是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是常识。对于建筑师, 重要的是在其实践中尝试, 而非空谈。”[15]在建筑创作中主动、自觉地践行绿色建筑理念, 建筑师责无旁贷。新绿标增设了“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对采用被动式设计手段优化方案等举措予以加分, 体现了对建筑设计绿色创新思维的鼓励。正如刘加平教授灼见:在设计中尤其是方案设计阶段, “针对不同气候区和建筑类型, 选用不同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巧妙地将热环境技术融入建筑空间和构造设计之中, 应当是建筑师的追求所在”;建筑师“主动地灵活运用建筑热工设计这种‘被动式’方法, 是普及推广绿色与生态建筑的关键。”[12]

摘要:针对绿色建筑实践中建筑师普遍“缺席”和“困惑”的情境, 结合建筑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及特点, 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并探讨相应的设计对策。研究认为:大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指标的内容涉及建筑总体布局、空间和形式处理以及材料选择与细部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 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原理灵活运用被动式设计手法, 重建建筑空间、形式与节能、环保等绿色内涵的逻辑关联, 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绿色”之本。

篇4:建筑模型新版

新版的技术职业清单加添13个职业,删除4个职业。被删除的为验光师、视觉矫正师、车身修理及汽车喷油。新增的职业包括内科医生、药剂师、诉讼律师、事务律师及装配焊工等。护士的职业仍然榜上有名。泥水工和砌砖等建筑行业仍然保留,令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因为现时并不存在建筑技术工人短缺情况,反而像泥水、木工、砌砖和油漆行业,有开工不足的情况。

但移民部一位发言人指出,技术职业清单的作用是要锁定中期至长期澳洲所需的技能,并非是要解决短期的人手不足。下个财年一般技术移民名额有44350个,增幅达29.6%。技术职业清单并且可断定“457”外劳是否有资格申请签证。(嘉文)

英移民新政走“精”“金”路线华社产业或受冲击

6月9日,英国边境署公布了记分制体系签证转永久居留的改革草案,其中Tier 2被列入不可申请永久居留的“暂居”类别,而保留永久居留权利的不外乎移民中的“精英”与“金英”。

新工签只能“暂居”

此次永居改革的核心是将记分制签证划分为两大类:暂居类与永久类。永久类签证持有人可以在居英一段时间后申请永久居留身份,即华人俗称的“绿卡”,包括企业家、投资移民、家属移民(配偶与家庭团聚签)、宗教人±与运动员,以及少部分高薪或有突出贡献的工签人士。

暂居类包括旅游、学生签证、公司内调以及绝大多数的Tier 2工签。这类签证持有人不得将现有签证转为永久类签证,在签证到期后必须与他们的家人一起离开英国。

10年和14年永居“有危险”

草案出台前,英国主流媒体曾针对1 0年永居和14年永居进行攻击。虽然改革草案并没有涉及这两类永居申请的改动,却引起计划申请10年或14年永居的华人的担忧。

专家认为,在2011年3月出台的《学生签证意向与改动声明》中已经明确指出,从2012年4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居留8年以上的学生将不再允许延长他们的学生签证。此外新的学生签也设置了“5年上限”,这些都清晰说明了政府的意图。10年和14年永居都是以英国移民法规中“长期居留”条款为依据,政府是可以在他们认为

华社支柱产业受冲击

移民法在保守党上台后接二连三地改革,从工签配额、提高大厨英文要求和薪资,再到此次取消一般工签持有者的永久居留申请权利,英国华人社区的餐饮、中医等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中小型公司,几乎无力应对移民法规的频繁变化以及不断增加的雇工成本。(金凤)

韩国政府七月起采集长期居留外国人指纹信息

韩国法务部日前表示,根据去年4月获得国会通过的《出入境管理法》修改案,在韩国国内停留91天以上的外国人须登记指纹。

从7月1日起,在国内停留90天以上的外国人在入境时须登记双手十指指纹和脸部信息。

为了避免出入境管理所出现业务集中,因此造成混乱的情况,法务部计划从明年1月起在全国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和派出机构采集已长期停留在国内的外国人指纹。

政府计划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利用于确认外国人的身份、调查涉及外国人的犯罪案、构筑自动出入境审查系统、拟定外国人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法务部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注册的新增外国人达17.7万人。因此,政府计划从7月至年底会采集20万名外国人的指纹信息。(如冰)

暑期出国学生行前须办妥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

一年一度的暑期将至,许多学生计划走出国门修学旅行,到缤纷的世界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强信心。在踏上旅程前,需要给学生们提个醒:别忘了根据旅行目的地国驻华使领馆的要求,办理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

涉外公证。通常情况下,赴国外,尤其是赴欧美旅行的学生,如果年龄未满16(或18)周岁,除办理出生公证外,有的驻华使领馆还要求办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学生出国旅行的声明书公证。

出生公证是证明出生于中国这一法律事实。父母或监护人的声明书公证是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暂时把监护权委托给与学生同行的老师或领队,使学生在国外旅行期间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上述涉外公证可以在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户口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的公证处办理。

领事认证。领事认证是指一国外交、领事机构及其授权机构确认公证书或其它证明文书上最后一个印鉴、签名属实的活动。其目的是让文书能够被使用国有关机构接受。通俗地讲,领事认证就相当于颁发给涉外公证书的“签证”。一般情况下,涉外公证书只需办理外交部(或被授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领事认证,也有一些国家同时要求办理该国驻华使馆(或领馆)的领事认证。

篇5:新版建筑科研协议书

一、双方职责

(一)甲方

1.向乙方提供试验任务书及有关图纸资料。

2.向乙方提供试验经费9500元,经费自协议书生效之日起一次付清。

(二)乙方

I.须完成如下项目:

(1)直立堤标准断面稳定性试验,包括堤身与基床的稳定,胸墙型式之选择与越浪量关系。

(2)测定圆形薄壳迎波面压力(与方形沉箱做对比)及底部之浮托力,增设消波室的型式及效果。

(3)测定基床护肩栅栏板的波压力及浮托力。

2.本协议书生效之日起,80天内乙方向甲方提交试验结果报告 10份。

二、以上协议双方共同遵守,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再行协商而

三、本协议书一式10份,甲、乙双方各5份,经双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xx省电力勘测乙方:xx海洋学院

设计院水工组科研处代表:xxx代表:xxx 账号:17013账号:89921 开户银行:xx省xx市建行开户银行:xx市工行

二支行南区龙门路分理处

篇6:建筑模型新版

及 组 卷 排 列 顺 序

一、建设工程前期综合文件

(一)立项文件:

1、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及项目建议书

2、可行性验收报告批复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专家论证意见、项目评估文件

4、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领导批示

(二)建设用地、拆迁文件

1、选址申请及选址规划意见书或建设用地定点通知书

2、建设用地批准书、征用划拨土地文件、出让土地合同(国土局文件、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加盖鲜章

3、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规划红线图(选址地形图、建筑物验(放)线勘测表及验线记录)

(三)勘察、设计文件

1、初步设计方案审查批准书、初设方案审查意见

2、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人防、环保、消防等单位)批准文件或取得的协议、评审文件。

3、地勘报告、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地形测量和用地测量成果报告、地勘中标文件、地勘合同、地勘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鲜章。

4、设计计算书、设计中标文件、设计合同、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复 1

印件加盖鲜章

5、施工图审查备案通知书、施工图审查报告、节能设计备案文件

(四)监理文件

1、监理中标文件、监理合同、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鲜章,监理工程师派遣书及监理工程师资格证复印件加盖监理单位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地点、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

2、开工报审表、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工程开令、工程暂停令

3、监理出具《整改通知单》、工程暂停令、监理通知回复单、工程复工报告、复工报审(应附有能够证明已具备复工条件的相关文件资料,包括相关检查记录、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其落实情况、会议纪要、影像资料等)。

3、工程延期申请表、工程延期审批表

4、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资料

5、监理工程师通知书、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6、监理工作总结、(五)建设、施工单位文件

1、施工招投标文件及工程预算、决算书、中标通知书、2、合同价格文件、结算价格文件

3、施工合同、内部承包(分包)合同及附件、协议书、补充协议,施工单位资质、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加盖鲜章;联合开发协议。建设单位资质证书、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加盖鲜章。

4、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及资质证书、组织机构证书、营业执照

6、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任职文件

7、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

8、建设单位质量事故报告书

(六)开工审批文件

1、地勘、设计、监理、建设、施工单位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及法人授权委托书,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表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案

3、报建申请、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申请

(七)施工管理文件

1、工程概况信息表

2、施工现场质量审查记录

3、施工管理人员任职文件及管理人员资格证(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焊工、见证取样员授权委托)、4、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5、危险性较大部分分析工程施工方案

6、设备进场开箱检验记录

7、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8、设计变更通知汇总及设计变更通知单

9、工程更改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及汇总

11、材料代换、材料代换洽商记录

22、技术交底

二、质量保证资料

1、建筑材料报审表(每项建筑材料都分别报审)、见证取样送检单

2、钢材力学(焊接)试验、钢筋机械连接及钢材出厂合格证汇总表、钢材力学试验报告单、钢筋焊接试验报告单、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钢材出厂合格证

5、焊条材料质量证明书

6、试块强度试验汇总表,砼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砼抗压强度的回弹、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表

7、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检查记录汇总表,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检查记录

8、砂子筛分析检验报告

8、碎(卵)石筛分析检验报告、外加剂试验报告

9、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汇总表,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砂浆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砖砌筑砂浆强度评定表

10、水泥出厂质量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和取样试验报告单汇总,水泥进场检验报告单。

12、砖强度检验报告及出厂检验报告汇总表、砖的强度检测报告、砖的出厂检验报告

14、预应力筋复试报告

16、岩石试验报告汇总表、岩石试验报告

17、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复试报告

18、外墙砖合格证、花岗石检验报告、门窗检验报告、玻璃检验报告、PVC排水管合格证、防水材料合格证、隔热保温材料合格证、节能工程材料复试报告(界面砂浆、玻化微珠、网格布、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墙体保温工程抗拔试验,电线、消防器材合格证

19、钢结构用钢材复试报告、钢结构防火涂料复试报告、钢结构用焊接材料复试报告、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复试报告

20、钢结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复试报告

21、钢结构接点焊接检测报告、探伤报告

22、幕墙用铝塑板、石材、玻璃、结构胶复试报告

23、散热器、供暖系统保温材料、通风与空调工程绝热材料、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电缆的见证取样复试报告

24、其他物质进场复试报告

三、施工文件

(一)基础分部工程

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基础工程验收评估报告及会议纪要、验收签到表

2、桩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基础轴线平面布置示意图验收记录、桩基轴线位置验收记录,基础隐蔽照片标注清楚隐蔽部位

3、地基处理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

5、挖孔桩基坑验收记录

6、基础工程隐蔽检验记录

7、挖孔桩灌注施工记录、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浇注记录

8、基础各分部、分项验收记录

9、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

10、土方回填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回填土夯实记录

11、钢筋加工、钢筋安装、钢筋焊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1、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体保护层厚度检验记录

12、模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3、混凝土灌注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4、混凝土灌注钢筋笼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5、混凝土工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地下室现浇结构混凝土检验批验收记录、基础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16、桩基检测报告、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报告

17、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注明:测量设备资料,施工测量放线使用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编号、校验资料等),施工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规划部门放线、验线记录表附图签字

18、建筑物定位放线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抄测记录(轴线标高抄测记录;桩基垂直度测量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各层抄测记录)

(二)主体分部工程

1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主体结构工程评估报告及会议纪要、签到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建筑工程隐蔽验收记录(主体梁、柱、板、楼梯等隐蔽工程分层填写)、主体工程各部位钢筋隐蔽照片并标注清楚隐蔽部位

3、主体各分部(子分部)、分项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分项报审表

4、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钢筋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钢筋焊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体保护层厚度检验记录

7、模板工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8、现浇混凝土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混凝土工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0、砖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1、结构验收(吊装)记录

12、整体面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水磨石面层、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

13、楼地面找平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3、防水工程细部构造检验批(厕所、厨房、屋面)

14、屋面保温层隐蔽检验记录

14、屋面找平层、保温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5、屋面卷材、涂膜防水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6、密封材料嵌缝、细石混凝土屋面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斜屋面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7、一般抹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8、装饰抹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9、饰面砖粘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0、外墙保温隐蔽及检验批验收记录

201、细部工程(护栏和扶手制作)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2、金属、塑料、木门窗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3、门窗玻璃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4、门窗节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25、暗(明)龙骨吊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5、公共部分板块面层(地砖、踢脚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6、涂料(水性、美术)涂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7、涂料(溶剂性)涂饰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8、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9、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0、卫生器具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1、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2、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3、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4、室外排水管沟及井池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5、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过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6、污水及雨水管道连接安装立面走向示意图(建设、施工、监理项目负责人签字)

37、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

3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记录

39、接地装置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0、避雷接地装置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1、接闪器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2、电气工程隐蔽验收记录、电气接地装置平面示意图

43、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配电房设备安装及导线管敷设验收记录)

44、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5、普通灯具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验收记录

46、智能分部工程综合布线测试记录、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47、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子系统检测记录、系统运行记录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

48、风管(空调系统、送、排风、排烟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管道安装隐蔽验收记录

49、风管与配件制作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风管)

50、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检验批验收记录

51、风管系统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空调系统、送、排风、排烟系统、净化空调系统)

52、通风机安装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3、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风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空调系统)

54、空调制冷系统、空调水系统(设备、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55、防腐与绝热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6、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风量测试记录

57、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风量平衡测试记录、68、通风与空调系统设备检测试验记录 69、通风空调机组调试报告 70、制冷设备运行调试记录

71、空调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空调水系统运转调试记录、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

72、净化空调系统检测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记录 73、防水工程抗渗漏记录

74、厨房、厕所(24小时)蓄水试验记录 75、通水试验记录 76、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77、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78、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79、污水管道立管通球试验 80、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81、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新表)

82、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新表)83、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8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及整改结果报告

四、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资料

1、避雷装置检测报告及合格证(1)前期可行性评估报告(2)设计审核意见(3)竣工检测报告(4)竣工验收批准书

2、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验收合格意见

3、规划确认、市政基础设施验收意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及功能性试验资料、人防建设要求审查批复书、人防易地建设缴费申请表、人防手续办理工程实施情况通知书、决算确认、建筑节能减排竣工验收备案表、民工工资支付承若书

4、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书

5、住宅质量保证书

6、住宅使用说明书

7、勘察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8、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9、监理总结、监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0、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1、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2、施工总结

1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4、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审核意见书、档案验收申请表

15、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表

16、工程竣工报验单、竣工验收申请、竣工验收记录

17、工程竣工验收座谈纪要、竣工验收签到表

18、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书

19、分户验收表

五、施工图、竣工图

1、征地地形图、纵横断面图(黄海高程系统)

2、规划红线图

3、方案总平图

4、规划总平图

5、竣工总平面图(反映建筑物和室外地上、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在内的标有城市统一座标和黄海高程的现状图

6、地下管网总平图、生化池设计竣工图

7、建筑图

8、结构图

9、幕墙结构图

10、室内装饰图、11、给排水及供暖竣工图(包括消防)

12、建筑物污水、雨水管道排水系统接小区、城市主管道走向图、检查井大样图及标准图、污水处理池大样图及位置图

13、电、燃气安装竣工图(包括智能建筑电气)、14、智能建筑竣工图

15、通风与空调竣工图

16、室外工程竣工图

17、规划红线内室外给水、排水、供热、供电、照明管线等竣工图

18、规划红线内的道路、园林绿化、喷灌设施等竣工图

19、电梯安装竣工图

六、工程建设声像、电子文件材料

一、工程照片档案(电子版)

1、工程开工前的原貌影像资料。

2、工程项目竣工后全貌照片,建筑物正、背、侧立面照片(加洗七寸照片)

3、施工阶段影像资料、建筑物基础结构隐蔽、主体结构隐蔽照片,基础、主体检查验收情况照片并加照片内容情况说明,4、地下管线隐蔽前全貌照片,地下管线隐蔽后竣工全貌照片并标明地下管线隐后的准确位置,每栋号建筑每层污水、雨水隐蔽前照片并加注说明。

5、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示牌,采用花岗石凹刻黑底金字标示,标示内容:工程名称,五方责任主体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并拍摄七寸建筑物立面照片存档

(以上影像资料需提交纸质及电子版及图片说明和拍摄时间)

6、工程建设过程录音录像档案

7、工程光盘档案(电子档案)

说明:

1、以上内容及组卷排序是指需进城建档案室的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城建档案室的工程竣工档案必须是原件。各单位在留存归档的工程竣工档案整理排列时,可供参考。大型工程按单项分别组卷。单位工程按每个大类文件材料排列的顺序以每卷1.5cm 厚的标准组卷。

2、移交城建档案室的档案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工程指邻水县行政区规划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办公用房和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地下管线、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含水厂、电厂、区域性变电站、输电线路、配气站、调压站、污水处理厂、邮电通讯设施等)。

3、工程竣工图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加盖“竣工图”标志,应有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时,标明“此竣工图属实”甲乙双方单位应加盖公章。

篇7:建筑模型新版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已经第20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篇8:建筑模型新版

新版《建规》是由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7 (2005年版) 整合修订而成。原《建规》《高规》自颁布实施以来, 对于增强建筑抗御火灾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 大规模复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石油化工设施大量涌现, 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投入使用, 带来了许多新的消防安全问题。同时, 近年各地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也暴露出我国消防技术标准尚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另外, 原《建规》《高规》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 造成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执行。针对这些突出问题, 新版《建规》的编制工作, 认真总结火灾事故教训和防火灭火实践经验, 深入开展火灾科学实验研究,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消防规范的先进技术, 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 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统一的建筑

新版《建规》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吸取火灾教训, 填补了建筑保温系统防火技术要求的空白。为适应国家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政策的新形势, 深刻吸取央视“2·9”及上海“11·15”等建筑外保温系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 通过大量的保温材料及系统的火灾实验研究, 在建筑防火规范中首次对不同类型、不同高度建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 严禁使用易燃保温材料, 严格限制可燃保温材料, 大力推广使用不燃保温材料。同时还对保温系统的构造及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保障建筑节能工程的防火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二是突出以人为本, 提高了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人员安全疏散设计要求。对超过100米的超高层住宅建筑设置避难层, 超过54米住宅设置一间安全条件更高的房间等做出规定;明确了防火分区第二安全出口所占总疏散宽度的比例及需要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数量;增加了商业步行街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提高了公共建筑疏散走道、人员密集场所等部位疏散照明的照度;完善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和大空间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等。三是强调自防自救, 提高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防标准。针对国内超高层建筑发展越来越迅猛, 高度越来越高, 发生火灾时过度依靠外部救援只能“望火兴叹”的问题, 着重加强了建筑自身防御火灾的技术措施, 全面提高了100米以上建筑的楼板耐火极限、防火间距、人员疏散及避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的设防要求;以及一般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施的设置要求。四是贴近消防实战, 强化了建筑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要求。针对灭火救援实战中暴露的突出问题, 增加了建筑消防救援操作场地和救援口的设置要求;完善了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对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设置, 以及户外广告牌的设置等提出了有助于提升灭火救援作战效能的要求。五是适应社会发展, 增加了各类新型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大体量物流建筑、大空间建筑、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大储量能源设施快速发展的实际, 增加了大型物流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设施设置, 以及丙类场所钢结构承重构件防火保护要求;增加了商业步行街、地下仓库、大型可燃气体储罐 (区) 、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等建筑和设施的防火安全要求。六是吸纳科研成果, 提高了规范的科学性。在广泛开展《建筑防火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型综合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的基础上, 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建筑构件耐火、安全疏散、防火分隔构造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七是优化规范体系, 增强了规范的协调性。将原《建规》《高规》两部规范进行系统化整合, 与《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的内容相协调, 重点对建筑防火设计提出基础性、通用性要求;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防烟排烟等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内容独立出来, 制订了新的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和即将发布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 建立了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基础, 各类消防系统技术规范为支撑的、更加合理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规范体系。

篇9:谈谈新版《列宁全集》

这部由我国自行编译的《列宁全集》,共六十卷,今年出版一至四卷,明年将从第二十九卷起出版八卷,以后每年出版八至十卷,到一九九○年全部出齐。

多年来,中央编译局为了准备这个新版,从编选文章,撰写前言、注释、索引,到重新校订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多次组织全国有关的专家、学者、翻译家征求意见,共同研讨并协同工作,最后确定编选方针,反复校改译文,做到精益求精,使得这一新版确实具有文献丰富、资料充实、译文更为准确、比较适合中国读者需要的特色,在各方面大大超过了旧版,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可以说,实现了我们长时期来希望有一部中国版的《列宁全集》的愿望。

这里,我想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角度谈谈新版的一些有关情况。

自从一九一九年我国发表列宁的第一部著作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五年了。这六十五年来,列宁著作一直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在我国广大辽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党不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列宁著作的传播和出版工作。

中文第一版《列宁全集》是在一九五五年开始出版的,到一九五九年五年间共出版三十八卷,仅一九五九年一年就出版了二十二卷。大家知道,这一版是根据苏联斯大林在世时期的俄文第四版(一九四一至一九五一年出版)译出的,正卷共三十五卷,后几卷是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以后补出的。一九六三年中文版又出了最后一卷,即第三十九卷。

苏联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出版《列宁全集》的新版,即俄文第五版,共五十五卷。他们这个新版的篇幅比第四版增加很多,所附的参考资料,包括注释、索引等,也更加丰富,到一九六五年全部出齐。相比之下,我们现行的《列宁全集》中文版就显得相当不足了,加上译文存在不少问题,五十年代出版的时候因为赶速度、抢时间,特别是一九五九年,突击出版了二十二卷之多,译校相当匆促,不可能精雕细刻,错漏也就在所难免了,也有一些排校印刷上的错误。因此,以后出版单行本或选集时,译文都经过重新校订,这样全集本的译文就同选集和一些单行本不同;有的单行本校订过,到收入选集时又校了一遍,单行本和选集的译文也不一致。一般来说,一九七二年重编出版的《列宁选集》本的译文是最新的,而《列宁全集》各卷的译文都比较陈旧了。而因上述这些情况所导致的版本混乱,长期得不到解决,读者使用和引用都很不方便。这也就急需重编一部新的版本来克服这方面的缺点。

更为重要的是,俄文第四版(也就是中文第一版)中有一些列宁的重要著作没有收进去,其中特别有不少是十月革命以后的著作和文献,对我们今天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为了补救,前些年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作了规划,采取了一个临时措施,那就是将所有没有收入这一版里的全部列宁著作,编成十七卷《列宁文稿》,组织全国若干大专院校的俄语教师和译者将这些文稿翻译出来。现在前十卷已经出版,这十卷是把俄文第五版收了而第四版没有收的全部列宁著作、文献都补齐了。换句话说,中文第一版《列宁全集》三十九卷加上《列宁文稿》第一至十卷,就是《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的全部著作。

后七卷则是把第五版没有收而收在苏联从二十年代起就陆续出版的《列宁文集》俄文版(已出版四十卷,其中大部分已收入全集)中的其余文献,大多是属于一些“准备材料”,如草稿、提纲、札记、评注以及一些电报、便条、批示、谈话记录等等,虽然不太重要,但从有些文献中可以看出列宁当时的某些思想脉络,对我们理论研究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七卷已经全部译出,正在排印中。

各卷《列宁文稿》正因为是补遗的性质,在编辑体例上就无法系统、条理,只好把许多卷所补充的文献材料凑在一起,这就显得零乱而没有章法,所以这套书一开始就没有公开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它不象一部正式出版物,实际上也确实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所以,重新编辑一部完整的新版《列宁全集》,也就势在必行。上面这些工作只是为新版作准备而已。

在筹划新版的出版过程中,人民出版社从出版工作的角度,和中央编译局共同研究,从封面装帧、版式字体、插图安排和校对工作,一直到纸张材料的选用等各个方面,参照国际上已有各种同类版本的特点,作了整体设计,并采取了一些革新的措施,全书在装帧版式设计上,和第一版相比,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应该说,崭新的面貌也包括这部书的外观。

首先是封面装帧设计,打破了过去这类书必须色调深沉才显得庄重严肃的成规,采用了淡蓝灰色的包封,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当然缺点是不太耐脏;封面用带花纹的土红色配以淡赭石色绢丝纺书脊,两侧压凹凸图案,显得素雅大方,具有民族风格;书脊书名的底色是专门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临时研究试制一种不反光的土红色色片,看起来比较庄重调和。特别是这次在包封的书脊上印上了每一卷的起迄年代,并分别标明是“著作”卷,还是“书信”卷,或是“笔记”卷,这样,读者不论是平时使用,还是放在书架上,都能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克服了过去封面上光有卷次的缺点。

文内还特意配置了解放前出版的一些列宁著作译本的珍贵版本的封面插图,如第一卷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文中间插以一九四○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收有该文的《列宁选集》第二卷的彩色封面书影,给人以亲切感,体现了中国版的特色。

在版式设计上则力求朴素实用,改变沿用过去不适当的旧办法,如书眉,中文第一版按照俄文版原书的格局,左右两边,一边标卷次,一边标篇名。如第一卷,全书正文左边的书眉上标的统统是“列宁全集第一卷”,这完全是多余的。新版改用左边标篇名,右边标章节名,使两边书眉都能发挥作用;又如注释,分脚注和卷末注两种,过去把许多简单的引文出处都放在卷末注里,边读边查十分不便,新版把这类注都改为脚注。在纸张材料上,新版的正文用纸选用了质量较高的金城凸版纸,这样可以保证全书纸色的一致。

在校对工作上也采取了特殊措施,一般书稿三校即可付印,对新版全集正文校对了四次、核对三次,注释、索引等校对了六次、核对二次,相当于正常工作量的两倍。

在排、印、装的几个环节上,北京新华印刷厂作了很大的努力,按照精致印件的质量要求,精印精装。由于第一至四卷要赶在九月上、中旬出书,印装时间十分紧迫,加上每卷三万多册书全部是精装,工作量很大,每个封面加包封都要经过十多道印刷、烫压的工序,文内的彩色插图和折页图表,都是手工操作,十分费力,但是工人同志们全力以赴,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印制任务。

新华书店为了搞好新版全集的发行工作,从总店到各基层店都很重视,北京发行所印发了内容介绍,先后向全国书店进行了三次专项征订。特别是储运公司的包装发运工作十分紧张,要赶在国庆前把书发到全国各大城市,以便在国庆节和北京同时发行。现在文化部出版局已把全集新版的出版任务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上一篇:建湖县马庄小学管理制度下一篇:顾恺之给母亲画像古代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