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生态建筑

2022-06-29

第一篇:高层建筑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

生态高技建筑

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对于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这也是所有建筑师面临的课题。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发表,1987年联合国环境法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建筑业是巨大的耗能产业,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使命感促使他们开始深刻地思考,怎样使自己的代表作品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能够称得上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并进而将生态原则整合纳入到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中。可以预见到,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类型之一。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日趋重视,与战后工业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似乎迈入了任何事情都可能实现的时代,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非可以承受人类施加给它的所有负荷。 生态建筑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道路并非平坦,美国人生物圈2号实验的中止就说明了生态策略在具体实施上的复杂性。从耗能型工业化建造技术和材料到符合生态标准的技术和材料的转变,在观念上和操作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生态建筑理论不断深化、丰富的同时,建筑师应当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多地从技术策略的角度入手,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效地呼应起。

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设计中如何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多的一个课题,仅从设计手法上分析,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①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②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的折衷主义设计手法;

③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这三种设计手法有一个共通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在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上。前两种类型基本上属于被动式设计方法,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气候、地形、地貌、风向、植被等),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是造价适当的技术组合与材料。这两种方法具有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目前推广与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和合理性。目前学术界对于这种从本地经济状况出发,尽量采用低耗能的适用技术甚至"低技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化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一些建筑师沿着这条道路也做出了不少令人鼓舞的实践。例如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他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马来西亚杨经文博士运用生物气候学原理,针对热带气候条件,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好微气候,减轻所在地区的热岛效应。

对于运用高新技术与材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式设计方法,即如前面所述的第三类设计手法,目前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似乎远不如前两类可信与可靠。

生态高技建筑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高技术建筑的数量陡然增加,在建筑高度与跨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建筑内部空间向巨型化发展;功能向复杂多样化发展;机械设备向密集化发展。此类建筑一旦在技术策略上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成为庞大的"耗能大户",对资源的浪费是一般性建筑无法相比的。因此,实现高技术建筑"生态化"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伴随着建筑科技与生态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一种新的建筑类型--生态高技建筑应运而生。

近年来,欧洲的一些建筑师诸如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尼古拉斯·格拉姆肖、托马斯·赫尔卓路、迈克尔·霍普金斯、伦佐·皮阿诺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生态高技建筑,给了人们许多惊喜和启示。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曾以"高技派"建筑师的身份在20世纪70-80年代蜚声国际建坛,如今又以擅长运用高新技术解决生态问题再领风骚。这与他们一贯秉承技术乐观主义、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系。

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反应与解决之道,因而是高技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生态高技建筑的创作要求建筑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被动式生态型设计方法之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设计方法之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发展动向,根据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主动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物理性质(光线控制、通风控制、温湿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进行最优化配置,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建筑与外界环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生态高技建筑的独特性

(1)绿色化结合建筑构造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生态高技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内部,既可借助其自然景观价值"软化"建筑的硬技术味,在视觉上与周围环境取得和谐,达到共生,同时又能协同机械调控系统,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引入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中,使城市高密度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福斯特设计了9个14米高的花园,沿49层高的中央通风大厅盘旋而上,花园外测面为电控调节开启程度的双层玻璃幕墙,花园面对大厅完全敞开,根据方位种植各种植物和花草,这样可以给建筑内的每一个办公空间都带来令人感到愉快和舒适的自然绿色景观,并获得自然通风,还可使阳光最大限度进入建筑内部。

(2)数字化生态高技术建筑更加重视建筑环境物理条件,对热、声、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信息技术与环境技术设备的发展使得对建筑的物理条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化精确调控成为可能,而且可以借助于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在方案阶段便可以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效应有一个准确的估算,最大限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相对机械耗能,真正实现生态高技建筑.

启示与展望

生态高技建筑的成功实践丰富了生态设计手法,提高了建筑师在处理生态问题上的主动性,在建筑领域中开拓出一条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再次增强了人类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特区城市已相继建成了一批会展中心、航站楼、超高层建筑等造价高昂、技术含量高的高技术建筑,但是由于缺乏生态意识和技术策略,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造得起"却"用不起"的高耗能建筑,这对于还不富裕的国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教训,借鉴国外生态高技建筑创作的成功经验,在增强国内生态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的同时,选择性地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生态高技术,并积极地应用到高技术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使我国的高技术建筑在发展初期便走上生态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相信,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未来中国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生态高技建筑。

第二篇: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研究

2000年在荷兰举行的《SB2000》可持续发展大会和健康建筑研讨会,提出全球共同开创未来的地球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舒适居住条件的时代。从1987年2000年,世界各国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节能环保,生态绿化和舒适健康。各国从最先面临的省能省资源出发,逐渐了解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转而为生态绿化,最后回归到人类生活基本条件舒适与健康。

专业解释低能耗:是指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是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和制冷。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应主要体现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最少的消耗自然资源及最少的影响外界环境三个方面,因此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必须同时协调好这三个系统的关系。

1 武汉地区三个系统发展现状调查

1.1 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性能的保障

建筑是用来为人类生活、工作提供服务的,现代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建筑的舒适健康性。对建筑人性化的思考及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的追求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之路,更是精益建造、和谐建造的长远之计。

此系统主要是对武汉市目前已建建筑的舒适健康性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武汉市建筑发展对生活、办公质量的贡献度。

开展方式:建立以人、环境和建筑为核心的健康生态建筑评估方案,主要对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按照各自总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与大众评价结合、相关专业机构评价与随机问卷抽样调查结合的方式,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评定。

量化指标:人居环境的自然亲和性(景观文化、绿地)、健康性(空气质量、水质、阳光充足、噪音)、舒适性(温度、湿度、最低面积控制指标、美观)、安全私密性、使用便利性及耐久性六大指标。

判别因素举例:①不使用有毒的建筑装饰材料装修房屋,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放射性的材料;②室内C02浓度低于1000PPM,粉尘浓度低于0.15mg/m3;⑧室内气温保持在17℃~27℃,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④噪音级小于50dB;⑤一天的日照要确保在3小时以上;⑥有足够高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换气设备;⑦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⑧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⑨住宅要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

成果预期:形成低能耗健康生态建筑评价技术文件与管理文件,通过相关专家的评价分析对武汉市各类建筑的健康舒适性进行分等级鉴别,为后期评价管理技术与对策建议打好基础。

1.2 最少的消耗自然资源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前提下首先应追求自然资源的最低消耗。最低消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弃之有利”。 1.2.1 “取之有道”——建筑建设时对自然资源的摄取渠道与量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此阶段主要体现在:节材、节水、节电、低污染、低排放。

量化要点:对建筑建设使用中的主要材料如木材、钢筋、混凝土、水、电、石材、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砖瓦、玻璃、工程塑料、油漆、各色瓷砖、防具材料等材料的获取渠道和用量比例、一次性能源的使用比例进行抽样调查估算,并对其相关管理技术及操作进行问题排查。

开展方式:主要对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按照各自总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机构、相关科研机构与重点个案结合,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结合,实际值与理论值结合的方式。

成果预期:对各类建筑在建设中对自然资源的摄取量及用能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对此方面目前的管理技术及操作的问题进行排查,为评价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1.2.2 “用之有节”——建筑运营中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程度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此阶段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摄取排放渠道及量,在使用上的节约主要依托三个子系统——智能维护结构子系统、室内环境控制子系统及能源设备子系统。  智能维护结构子系统

量化要点:对武汉市不同类别建筑的维护结构的主要部品部件如玻璃幕墙、墙体门窗、屋面楼面板的用材种类、功能(保温、隔声、通风、采光、视野、遮阳)水平、能耗水平、经济水平、适用条件进行比较评价,相关支持政策法规及管理技术操作等进行考察分析。

开展方式:主要对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按照各自总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对各类结构选材的种类、使用功能水平、理论耗冷耗热量、价格水平、经济性等,采取相关部门机构实际数据记录与科研院校研究成果相结合,市场询价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成果预期:对各类智能维护结构的市场用材种类及强度、能耗水平、经济水平、节能贡献度等有清楚的量化认识,对各种节能措施的适用条件有清楚认识,防止“堆砌”现象的发生,为后期制定相关评价管理技术打好基础,指导节能建筑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  室内环境控制子系统

量化要点:对武汉市不同类别建筑的室内环境控制内容进行量化评价,主要包括自然采光(采光井、折光板)、自然采风(通风井、通风烟囱)、湿度调节等情况、相关管理技术操作进行调查。

开展方式:主要分类别、按比例对各种建筑的室内环境控制内容进行调查,采取相关机构调研及个案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利用比例及效果进行调查。

成果预期:室内环境控制子系统的利用程度反映了对非稀缺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从反面反映了建筑使用中对稀缺能源的节约程度。  能源设备子系统 量化要点:考察目前武汉市不同类别建筑对不同节能设备(空调、照明、电梯、供热、热水、通风等设备)在使用类别、使用比例、使用效益上的平均水平,并对其相关管理技术操作进行调查。

开展方式:主要分类别、按比例对各种建筑的能源设备进行调查,采取相关机构调研及个案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利用比例及效果进行调查。

成果预期:能源设备子系统的使用类别与使用效益反映了对稀缺性自然资源的利用量与利用效率,反映了稀缺性能源的节约利用程度。  建筑整体节能水平

量化要点:不同类型建筑的年耗电、耗水、耗气水平,不同季节、最冷最热时期的温度湿度情况及耗电、耗水、耗气水平。

开展方式:主要分类别、按比例对各种建筑的进行调查,采取相关机构调研及个案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其相关数据进行调查。

成果预期:从整体上认识武汉市不同建筑的节能水平。 1.2.3 “弃之有利”——建筑拆除后相关材料设备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此阶段主要体现在:建筑报废拆除后对建筑产品相关材料、建筑模块、设备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程度及对环境污染程度。

量化要点:对建筑报废拆除后的主要材料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其相关管理技术及操作进行问题排查。

开展方式:主要对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按照各自总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跟踪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机构、相关科研机构与重点个案结合,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结合,实际值与理论值结合的方式。

成果预期:对各类建筑在报废拆除中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程度有直观的认识,对此方面目前的管理技术及操作的问题进行排查,为评价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1.3 最少的影响外界环境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考虑能源节约利用的情况下还要关注其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自然环境整体特性的破坏、对周边环境可持续改造的限制等。 1.3.1 对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

量化要点:(1)不同类型建筑在其建设中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量化分析,并对其一般处理途径及管理技术操作进行问题排查;(2)对其使用中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一般处理途径及管理技术操作进行问题排查;(3)对其拆除中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一般处理途径及管理技术操作进行问题排查。

开展方式:主要对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按照各自总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机构、相关科研机构与重点个案结合,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结合,实际值与理论值结合的方式。

成果预期:对各类建筑在不同阶段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量化认识,对相关的管理技术及操作的问题进行排查,为评价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1.3.2 对周边自然环境整体特性的破坏

量化要点:根据建筑对周边自然环境整体特性的破坏程度依次设定四个等级,按照严重程度分别设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微弱,并对每个等级进行界定。对抽样的不同类别建筑进行影响等级鉴定。

开展方式:按照不同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机构、相关科研机构与重点个案结合,鉴定评价采用专家打分法。

成果预期:判别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相融合度,对各类建筑对环境整体特性由感性认识迈入理性认识,对未来建筑的全面考核打下基础。 1.3.3 对周边环境可持续改造的限制

量化要点:根据建筑的建设属性鉴别已建建筑自身的可持续改造能力及对周边环境的可持续改造限制度,按限制程度依次设定四个等级,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微弱,并对每个等级进行界定。对抽样的不同类别建筑进行影响等级鉴定。

开展方式:按照不同建筑面积比例分类别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政府机构、相关科研机构与重点个案结合,鉴定评价采用专家打分法。 成果预期:判别建筑方案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可持续改造影响程度,由感性认识迈入理性认识,对未来建筑的全面考核打下基础。

2 武汉地区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评价管理技术

此评价管理技术主要针对以上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最少的消耗自然资源及最少的影响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集成系统平台。此系统主要包括低能耗绿色生态项目流程管理子系统、实际节能效果的评价考核导入子系统、能耗性能标识及政府奖励子系统、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示范项目申请及考核子系统、低能耗健康生态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子系统 五大子系统。各个系统主要以相应的制度体系、规范标准等作为支撑性文件。

2.1 低能耗绿色生态项目流程管理子系统

制定相关管理机制及办法,将建筑节能纳入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形成从项目报建、设计招标、初步设计审核、施工图设计审核、建筑节能告知性备案、施工过程监管,直到竣工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模式;各管理部门严格把关,凡未按要求实施的,一律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2 实际节能效果的评价考核导入子系统

建立机制及系统便于对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实际节能效果进行跟踪考核,注重实际效果调查数据的搜集,让节能效果标识依据实际效果而非理论效果。

2.3 能耗性能标识及政府奖励子系统的导入

该系统主要分能耗检测、能耗评定及能耗标识三个部分,其中能耗标准的评定最关键,建议以实际效果作为评价基础依据,设定超能耗建筑、中能耗建筑、低能耗建筑及微(零)能耗建筑四个等级(可以以节能的百分比或单方每年能耗总量划定),达到低能耗水平的政府给予相应奖励,再设定低能耗铜奖、低能耗银奖、低能耗金奖。

2.4 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示范项目申请及考核子系统导入

主要是关于示范项目的申请程序、要求及考核要点、体制的系统设置。

2.5 低能耗健康生态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子系统导入 主要由技术文件与管理文件组成。技术文件包括健康住宅建设要点(指导性、规范怀、标准性文本)、健康住宅评估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健康住宅评估方法标准、健康住宅监测设备标准及现场测量方法标准;管理文件包括健康住宅实施管理办法,健康住宅专家委员会组织,健康住宅承诺书和保证书。

3 武汉地区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发展制度与政策建议

制度与政策建议主要在以上两大章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主要从加强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加快低能耗绿色生态建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四个层面展开。

其亮点将体现在:政策制定方向指引、用能结构的调整(可再生能源)计划、重点示范项目开展(以示范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计划、标准规范更新速度、 政府优惠政策激励、市场化推广运作等。

典范:德国低能耗建筑开发整套系统

锋尚国际公寓:我国首例大面积应用高舒适度低能耗健康建筑技术设计与施工的高档公寓建筑

(中德合作)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哈西示范项目

第三篇: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来自月期刊网 http:/

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付征

摘要: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生态城市建设已经不在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结晶。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一环,绿色建筑将是我们构建生态城市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绿色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展望

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这一崭新的概念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它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绿色,自然,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创造力,不断促进社会文明的城市建设体系。作为生态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绿色建筑将是我们不得不讨论的话题。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人员,如何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如何正确看待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是我们日后工作中的关键。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要求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当然,作为生态城市的建设者,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做好生态城市概念范围内的事情,而要往更高层面考虑,我们要为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而努力。一个城市的真正繁华,必须建立在所在地区的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上。

(二)生态城市的要求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首先标志着它必须符合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规律。关于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向古代人学习。古代的建筑学家可以说将“自然资源”运用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的设计建造都是建立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础上的。但是现代人却往往缺乏这样的思想,他们经常为了追求独特做一些移山填海的事情,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自己。幸好,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提高,当代的城市建设工作者开始注保护自然环境,回归自然。

其次,我们必须把绿色建筑纳入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非常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观念,各种绿色建筑的兴建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资源紧缺等现象效果明显。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创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浅析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和要求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经之路。

(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

总的来讲,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屋顶花园,

它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个概念。它的核心在于提倡我们在搞生态城市建设中,从建筑物的产生直至消亡的全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尽量保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当然,在当今社会,由于各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建筑物要做到完全的没有污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绿色建筑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推崇,而且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现今社会,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环境日益恶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只有跟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得到自身的发展。倡导绿色建筑,就是在这个大前提下产生的。节能环保的思想是绿色建筑产生的必要条件。各项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也为绿色建筑做了很好的铺垫。总而言之,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的现状

一方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绿色建筑学的诞生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以美国学者麦克翰在1969年所编写的《自然设计》为标志的。由于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能源危机,所以保护资源,节省能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时兴,自此绿色建筑也被正式搬上了台面。“自给建筑” 是较早出现的绿色建筑。这个学说的创始人在自己设计住宅时,不仅考虑到周边自然资源的利用,更把周围的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这才是业界最佩服他的地方。从他的整个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自然界的无穷力量,体会到绿色建筑的绝对优势,整个住宅环境都非常符合生态原则。欧洲是当今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的前哨,对建筑生态环保的研究是当今欧洲建筑科技发展最迅速和最活跃的领域,欧洲建筑生态节能技术日新月异,其先进的生态节能理念、技术与实施体系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丹麦的绿色建筑是欧洲可持续建筑的典范,其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独树一帜,最新提出的被动式节能方法和主动式节能方法,就是有力的证明。被动式节能方法就是加强建筑的保温;合理设计建筑结构,构建重型建筑,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包括使用水环热泵,增加建筑的透光性,通过利用日光照明等措施尽量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主动式节能方法就是采用太阳能热驱动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利用地下水、室外空气和海水为建筑降温,建立温室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等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非常良好。另一方面,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向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大城市集中。从数量上看,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1亿至l2亿m,其中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2007年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在内的两批来自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10个建筑 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为生体城市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三)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

在全球都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的情况下,合理分析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将是建筑工作者工作的基本动力。

总的来讲,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比较快,而且工业化进程连同企业,

人们的思想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国建筑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再加上本身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可以说发展绿色建筑不管从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独具优势的。

首先,我国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现有的建筑有四百多亿平方米,而且每年还在新建十六亿至二十亿平方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九十五伊桑的建筑都属于高耗能建筑,跟发达国家相比,如果达到他们同样的室内舒适度,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将是他们的两到三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节约的能源潜力非常大。在“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百分之二十的任务。现今社会,绿色建筑的节能已不再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为目标了,它已发展成一个社会问题,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发展绿色建筑效益比较高。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要达到同样的节能效果,建筑行业比工业投入少很多。而且,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过发展绿色建筑,构建生态城市的成本明显降低,这与我国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侧面说也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个明显优势所在。

再次,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目前为止,我国在很多国际性的科研项目上还停留在初步阶段,甚至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没办法预测。但是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像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在节能,节水,改善建筑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验证。使得绿色建筑完全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的洪流中。

最后,我国传统文化有利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安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居,这些建筑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界的各种手段,有利于通风等;当然,南方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建筑设计师们对于自然界的崇尚和尊重,它可以说是自然的缩影。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给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总结

综合全文,建设生态城市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的发展则是考量生态城市系统好坏的关键。作为一名城市工作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以最小的耗能来设计整个生态城市的建筑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惠萍.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建筑[J].广西城镇建设,2011,(3).

[2] 李曙雁.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

(2).

[3]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住宅产业,2011,(20).

第四篇:亲近绿色建筑 践行生态文明(方案设计)

亲近绿色建筑

践行生态文明

——“蓝色世博”主题少先队活动设计

侯玲玲

前言:

借此次全国少先队辅导员活动辅导能力提高班之机,将有幸聆听全国著名少先队专家的活动指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辅导员老师交流切磋,欣喜!喜欢经典的“红”、亦欣赏辉煌的“金”、但作为世博会东道主的上海辅导员,似乎更偏爱博大的“蓝”。故,此次以文赴会,便以“蓝色世博”为主题思考少先队活动的设计……

活动主题?

看——

看世博会主题——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集中探索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二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三是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

看世博建筑——已经开工建设的世博园区中,新技术、新创意、新能源、新材料被大量采用。这些绿色建筑凝结着世博会所展示的科技与文化成果,代表着21世纪的建筑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 关键词: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思——

思环境现状——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地球的承载力在不断下降,它已不堪重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还远未得到有效遏制。

思自身责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少先队工作者,理应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践行“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借助世博会契机,应该设计怎样的少先队活动,使队员积极投身“生态文明”行动中呢?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以“亲近绿色建筑,践行生态文明”为主题设计活动。

活动设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世博园区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幅绿意盎然的怡人画卷和一本耐人寻味的教科书。我畅想带领一群富有朝气的少先队员——

行走于绿色建筑之间

——让队员走近绿色建筑 享受生态

看, “绿色地标”——中国馆。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层叠出挑,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

看,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世博演艺中心。当隔断隐藏于场馆顶部时,这是一个容纳18000个座位的中心式多功能场馆,而活动隔断降下后,则可分别转换为12000座、8000座或5000座的不同规模的剧场。

看,木材与中国竹子的黏合的挪威馆。通过将挪威的胶合层木和中国竹子黏合在一起结合成一种新的激动人心的产品——“黏竹”,并可在展后再利用。

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的芬兰馆。3D计算机模型将被用来辅助芬兰馆的整个建造过程,全部建筑元件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就必须保证建筑建成后能被分解和再组装。

再看,垂直花园巴黎馆。将150种共15000株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种植”在800平方米的墙面上,成功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垂直花园”。

这些绿色建筑尽情绽放着它们的“绿”,无声地传播着“绿色文化”,表达着生态文明的内涵。把队员带到这个大课堂中去吧,行走于绿色建筑之间,他们一定能看到“绿”,深绿,真绿,可循环的绿;他们一定会记住这样的一幅幅画面:雨水、阳光、黄浦江、土地、鲜花、绿草„„人和自然多么和谐地地交融着。

思索于绿色建筑背后

——让队员了解节能方法

感知科技

绿色建筑是如何炼成的?就以“让阳光倾入地下”的地下交通枢纽——世博轴为调查对象吧!

为什么阳光谷要做成形似广口花瓶的环状?原来,这是挑战“循环自洁”课题所应对设计的环状玻璃幕墙。每个“阳光谷”除了形成良好的透视效果,还可用于雨水收集。大量雨水被储存在地下室,经过层层过滤,不仅可以自用,还用于周围其他场馆的灌溉与清洁呢!

为什么世博轴的通道在地下,不用灯光却不昏暗,反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百花绽放呢?原来,为挑战“绿色地下空间”,世博轴采用“阳光谷”和下沉式花园” 的设计应对。

6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独特形态能够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为什么看不到空调,世博轴里依然春暖夏凉呢?原来这里是通过生态技术,利用了地下浅层的地热资源和引入黄浦江水来作冷热源!

就让队员组成学习小组,去找找资料,带着思考去观察和探究吧!让他们把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写进调查报告中,绘制成一份小报或是组织一次论坛交流吧。队员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这些绿色建筑背后所蕴藏的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需要了解更多的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相信此时,他们心中的雨水、阳光、黄浦江、土地、鲜花、绿草„„一定巧妙地被构架起来,队员们应该了解人和自然是如何和谐交融的。

展望于绿色建筑未来

——让队员创想绿色生活 播撒理想

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样的绿色建筑?

在你的眼前或许会展现出一幅幅智慧的画卷。“小小建筑设计师”或许设计出的绿色建筑也不安装照明灯,把日光储存起来晚上使用;或许他们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也创造了一种更环保的绿色材料;或许在他们笔下的未来的绿色建筑可以伸缩携带,不占空间;或许他们想象那时造房子不用建筑工人辛苦搭建,凭借电脑机械操作就能轻松完成;或许夏天他们就把房子建在黄浦江底,不用空调照样凉爽……

在孩子们的设计里,他们所看到的绿色建筑,他们所了解到节能减排的知识,一定会伴着他们的想象驰骋。雨水、阳光、黄浦江、土地、鲜花、绿草„„此时定将以新的方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描绘出绮丽的画卷,在他们的想象中,人和自然一定更为和谐地交融着„„一颗颗理想的种子播撒着,欢愉着。

行动于绿色建筑身边

——让队员践行生态文明

知行合一

一号行动令:“比绿”行动(身边建筑pk绿色建筑)

1、开展一次小调查,找找身边建筑的“绿色差距”。

队员们会发现身边的建筑:照明、采暖耗费地球大量能源;使用的多为无法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自来水哗哗流进下水道……

2、举办一次小展览,拍拍身边建筑的“绿色元素”。

比一比“谁的家离绿色最近”,队员们可以用照相机拍下自己家的“绿色”:太阳能热水器、平改坡的屋顶、植物绿墙、保温外墙、节能型真空双层玻璃……

3、组织一次小对比,比比身边建筑的“绿色变化”。

队员们不难发现:建筑越来越重视节能问题,新建筑比老建筑“绿”;高档公寓比普通公房“绿”;新兴小区比老街道“绿”……

4、设计一份小问卷,查查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绿色认知”。

设计几个问题:你认为在上海,室内还是室外空气比较干净?你知道利于环保的空调冷暖温度应该是多少度?你家使用节能灯的比率是多少?……

通过“比绿” 行动,引导队员把目光聚焦到身边的建筑上,用各种形式思考:“我的家、我的学校、我的小区离绿色有多远?”

二号行动令:“添绿”行动(身边建筑+绿=绿色建筑)

1、 “拉起伙伴的手”——想一个“添绿”小妙招。

和小伙伴一起做实验,总结出一些让身边建筑接近绿色建筑的小妙招吧:每天为家居开窗通风一小时,家居空气质量就有所改观;天热时,端一盆凉水放在家里,可以让空调减少运作;给窗户贴上一层贴膜或装上遮阳棚,就能降低室内温度……

2、 “拉起家长的手”——纠一个“非绿”小陋习。

和家长们一起行动,改掉生活中有悖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小陋习吧:家用电器用完不拔插头,待机状态费能源,得改;抽水马桶不使用节水型,大小便都用大水冲,得改;夏天空调制冷把温度调到26度以下,得改……

3、 “拉起居民的手”——写一份“添绿”小倡议。

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吧:在社区出一期黑板报布置宣传栏,传播“绿色建筑”新理念;小小志愿者走入社区,宣传倡议书,呼吁居民改生活陋习,多使用“绿色建材”……

通过“改绿” 行动,引导队员把行动落实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为身边的建筑添点“绿”。

活动践行!

绿色的建筑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了,绿色的生活方式必让生活变得更和谐,能适切地回答世博会主题提出的“怎样的城市和生活方式能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的问题。相信这样的少先队活动能引领队员带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更多的人共同去领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传递的思想内涵。

“走近绿色建筑,追求生态文明”,让我们和广大少先队员们努力践行吧!

2009-7

第五篇: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建设探析

【精品文档】

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建设探析

摘 要:作为建筑行业,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早已经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且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就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做了分析,通过对社会需要及人们的需求方面着手,将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生态环保;节能建筑;建设

一、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现状

节能环保是当今时代潮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工厂、矿产等开发,全世界都面临着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的极度污染,到现代社会的今天,生态环保早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居住环境当中,人们也越来越关心环保的效果,住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已经不在只是一句口头禅,打造舒适节能城,是整个人类的梦想,以“节能”为方向,以“绿色”为路标,我国的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

从建筑开始,建筑工地就已经没有飞扬的尘土,没有成堆的砖块,在吊机的帮助下,工人将成块的墙壁、楼板、屋顶、楼梯安装到房基上。建筑材料全都按照住宅产业化的要求在车间加工成型,再到现场组装。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建设速度快,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的节约都有着很大的促进,而且建筑冬暖夏凉,安全环保!对于工厂化生产住宅可节时20%左右、节水60%以上、节地10%左右。

【精品文档】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建设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从当初满足于现有的居住面积发展到追求大户型、别墅等,人们在历经了居住舒适阶段后,对住宅的要求已提升到品质时代,住房不只是为了遮风避雨,宽敞舒适,更要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于是,绿色、节能、环保便成了不少商家包装商品的亮点,“绿色家园”、“环保住宅”等相关词汇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建设节能型住宅已成为今后住宅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建设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问题

节能降耗从国家领导到百姓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内容,在城市建设中“节能降耗”首先就要从建筑节能做起,但我国的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现阶段还有着很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建筑领域的奢华之风依然存在

很多人虽然明白生态环保,但依然有着大量的违规装修、资源浪费过度以及单纯追逐面子的不适用建筑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房子、高装修等要求也日益严重,但很多私人建筑以及违规的装修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如,装修中原木材的大量浪费,不健康油漆的过度使用等,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二)政府对生态环保型建筑的推广力度不够

经济和政策的支持不强,导致很多人在建筑的选择中依然会偏向于原有的奢华之风,行成了生态破坏及能源浪费。

(三)建筑商的技术及重视度不够

【精品文档】

不能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向生态环保节能方面全面靠拢,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依然有着很大的浪费。

三、解决对策

传统模式下的政府行政干预并不能全面解决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的发展,并对其形成对结构性的体制约束,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总结如下几点对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的建议,以期促进社会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的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的推广

摒弃“高耗低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盲目拉框架、圈土地的粗放型城市建设模式,在社会中宣传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优势,主要以对人们的健康程度、资源的节约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出发,强化人们的生态环保节能意识,从自身出发做好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住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

(二)全面推进生态环保节能政策

通过硬性政策,要求开发商提升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真正做到在建筑之始就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多设计低能耗建筑,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数量,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加强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资金投入量

实施部分政府对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补贴,对住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的用户进行一部分的资金补助,使人们从建筑之始就向生态

【精品文档】

环保节能靠拢,同时,提升资源的费用,如,水、电等能源的使用费用,进一步减低人们对资源的浪费。并在社会范围内通过媒体和公共演绎等方式宣传生态环保节能等,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

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是现代建筑的趋势,也是整个人类未来的必然走向,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全人类共同努力,为生态环保节能做出贡献,从自身出发,为子孙后代造福,将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推进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环保节能型建筑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功效,还为整个国家的环境和能源的节约做出很大贡献,值得我们将生态环保节能这一绿色工程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田青阳,于震.节能环保建筑是如何建造的[J].北京房地产,2006,(6).

[2]陈琨.节能环保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7,(11).

[3]荆兰竹.对话中国节能环保建筑发展之路[J].城市开发,2007,(22).

上一篇:工程造价鉴定评估下一篇:工程物资仓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