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

2024-05-23

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精选14篇)

篇1: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

1 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放在身上,碰到一些好的句子或者不认识的词语随即记下来,词语要记得注音和解释啊,在自己有空或没事的时候可以多翻阅翻阅。考试的时候自然会派上用场。

2 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够漂亮,你就得多练练字,答题和写作文做到字迹工整。老师一看到这样的考卷非常心悦,这样就给自己多拉分了。没事的时候,闲得无聊的时候,不妨练练字喔。

3 每隔一段时间分析一篇满分作文,最好是一周的时间间隔。你要试着分析满分作文之所以会得满分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试着写一篇作文,一开始字数可能少,没关系,贵在坚持,写完之后可以请教请教老师。

4 买高考真题来做,做完之后试着分析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距,高考真题是最有权威的,研究透了比做10套模拟试卷好多了,这也许有些枯燥,但是为了高考,一定要坚持下来。

5 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做到换位思考,毕竟古代人生活环境与现代人大有不同,试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想象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要一不知道意思就蒙了下来。

6 诗词和阅读题,那都是有答题模式的,要多看参考答案的答题,自己试着把答题模式背下来,积累模型。还有就是有关的知识点一定要背下来,不然你就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答题。

篇2: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

1、选题要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平常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素材,特别是新颖的材料,我们要做好记录,以备今后使用,千万不能老生常谈。在材料上要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能老在别人“屁股后面作揖”。只要题材新颖,有时甚至是前无古人的新鲜材料,只要为我所用。读者往往会置身于我们的新材料的环境中不能自拔,非得看个究竟。使读者产生了 “打破沙缸问到底”的念头。一根无形的情感之线时时牵着读者那颗刨根问底心,在我们那画卷般的诗行中穿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积累素材,又要善于组织素材。选题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过大往往会是泛泛而谈,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清楚,什么都没说透彻。太小,往往会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要坚持“小中见大”的原则。相反,我们一味地吃别人嚼过的或者是剩下的东西,总是“嘴巴下面挂笊篱----戳着别人的说。” 甚至是“鹦鹉学舌”,倒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了。这样即使你的文章写得 “天花乱坠”,读起来也是如同嚼蜡,成了货真价实的 “垃圾”。

2、立意要新。所谓的立意新就是在同样的素材中,我们如何确定文章的具体表达和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如同样的一个老树根,在常人眼里它就是一个木头而已;一个农夫眼里它只是做饭生火的柴火,而在艺术家眼里它却是一个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真可谓“仁者见者仁,智者见者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习作中要善于从多个视角去分析同一个问题,敢为人先,敢于标新立异,相信你的见解肯定会产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时的文章让不同的读者读起来也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3、开头要新。大家都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是吸引读者登堂入室的桥梁,所以,开头更显得至关重要。有时候开头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往往会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好的开端能把住读者的脉搏,“撩人心扉”的开头会立马激起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渴望读下去,有欲罢不能的感觉。相反,其结果就不必说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的开头要短小精悍,直击主题。让它成为加强读者阅读热情的“驱动器”,成为整篇文章的最佳序曲,让别人感觉我们的文章在开头就与众不同,想必它一定是篇出手不凡乐章。

篇3:高中英语写作技巧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常见病句,写作习惯,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书面英语的能力, 即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文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完成英语写作要求有较大的困难, 写出的文章缺乏结构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语法结构和词汇拼写错误较多。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表现在阅读、改错和完型等方面, 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讨和研究。

一、写作中常出现的几种病句

1. 句子不完整

在口语中, 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 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 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 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 学生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例如: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2. 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 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 句子的意思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3. 主谓不一致

所谓不一致不仅仅指主谓不一致, 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和代词不一致等。

4. 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

例如:None can negative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剖析:negative系形容词, 误作动词。

改为:N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5. 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讲的是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 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试看下面这一句: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

(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 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读完上面这一句话, 读者无法明确地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 谁将当伴娘。如果我们把易于引起误解的代词的所指对象加以明确, 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个句子可改为: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面对这些学生常犯的病句, 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方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和操练。在写作时学生必须清楚写作的具体任务, 写作的特殊性, 以及写作所需要的各种技巧。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活动, 其作品是以思想为基础, 以语言为工具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写作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需要严谨的语言逻辑和独特的思想。否则, 文章绝不可能成为语言的佳作。

二、夯实基础,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前提

第一,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第二, 要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

这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有效的, 词汇、语法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功。

第三, 努力在课堂内外创设语言环境。

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交际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以学生为中心, 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情景, 让他们进行模仿、回答、复述等, 以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形成。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尤为重要。

三、训练技巧, 提高作文档次是目标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还应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据统计, 近几年全国英语高考卷中的写作主要是关于记人、叙事、写信和通知或看图作文等内容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这表明, 看图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 我们均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 认真审题立意, 确定写作中心。

找出根据这个中心能够扩展的材料有哪些。要避免写那些与中心内容无关紧要的细节。以命题作文“The Classmate I Admire Most”为例, 文章的主题是关于记叙我最欣赏的一位同学, 因而就不能泛泛谈论这位同学的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 而要紧紧抓住这位同学身上能够吸引你的地方展开。

其次, 围绕中心, 列出写作提纲。

提纲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点, 同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与句型。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遵循的规律,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在整篇文章中, 应避免只采用一些简单句式, 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如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对比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2. 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 通过分句和合句, 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 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 不要一味按主、谓、宾、状的次序, 可以把状语置于句首, 或用分词等。

4. 注意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语的使用。

5. 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总之,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赖于扎实的基础、写作方法和大量的写作实践。只要我们从这几点出发,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 创造良好的课内外语言环境, 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 改变学生写作能力弱的现状, 在写作方面, 推动英语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马书彦, 赵建芬.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思.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8) .

[2]李小红.增强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写作的意识.中国英语教学, 2001, (1) .

篇4: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

【关键词】高中 语文作文 教学 写作技巧

写作是一个从思想到书面表达的过程,其不断指导着学生认识人物、体验人生,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训练学生形成写作的技巧,以擅于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及语文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提升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指导其立意

教师需以优秀实例向学生展示,写作一篇优质文章的关键是在于它的真实性,感动需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教师在为高中生讲解写作技巧时,需擅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用情感打动人心,需指导其善于从 实际的生活中进行感悟、总结, 并体验、思考,以培养创新性的立意。语文教师在引导高中生结合生活创作时,也需擅于激发与引导学生将其自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高中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情感的能力,即通过培养其擅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使其逐渐了解社会生活、人物性格、风土人情,进而拓宽学生在生活中写作的表达技巧养成途径。此外,高中写作技巧教学中,需培养学生注重写作素材的长期积累过程,注重写作能力及技巧。教师需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技巧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擅于启发学生写作思路。

此外,一篇好的作文必须具有新颖性,使人看到感觉眼前一亮。比如在进行人物的描写时,教师可采用正面描写的写作技巧,也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在情景 的描写上,教师需教会学生学会衬托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此外,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即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进行点拨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其还需对指导学生的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之外,结合多方面方式培养学生立意,使其全面认识写作技巧的重要意义。教师还需重视培养学生注重找寻生活,并重视结合素材融入情感进行书面表达。其需培养学生擅于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然后加之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创造出具有优秀的情感类或应试性高分写作文章。结合真实情感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一篇优秀的文章需在情感上引起欣赏文章的人的共鸣。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积累的指导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擅于将与所写作内容有联系的因素充分升华而后结合到文章中。进而促进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也可引发其自身观念表达文章的主题与理念,并促使高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技巧的综合能力。

二、教育学生利用阅读价值,指导其技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是和学生情感紧密相连的一项活动,培养其在阅读中感悟。在学生进行作文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其将内心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注重阅读,以尊重学生的不同途径的写作表达技巧及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指导其积累语言表达技巧,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之中。教师还需对涉及语言知识的优秀的文章中所涉及的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多为学生推荐适合高中生应试高考的写作技巧的文章进行阅读,如一些有利于其模仿的高分佳作、利于其写作能力发展的书籍或生活素材。教师还应勤于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拓展高中学生的阅读途径,培养其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教会学生将充分利用阅读的感悟的关键作用,而正是由于阅读在语文作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及写作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不断地阅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从而使其在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下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写作注意事项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方面:比如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注意掌握时间与限制字数等相关要求。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作文语言必须保持通顺,不存在任何语言错误;标点符合是写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指导学生写作内容的提示。此外,教师需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技巧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记录阅读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以敏锐的思维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表达。在注重阅读以促进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多选取具有新的理念的文章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感悟语文阅读及写作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丰富写作技巧,弥补写作表达不足,从而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读的作用,强化写作注意事项最终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篇5:高中语文写作技巧指导

“这次的作文题所提供的不是单一答案,也不是要求单向的思维方式,而是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分析,虽然是历史题材,但材料已经介绍得比较清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各自体现了不同的品格和能力,不需要太多相关的历史知识。贺仲明支招,学生写作不必拘泥于历史,而是可以结合现实,从身边的故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创作,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关键在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样的考题灵活不死板,能够在能力和素质上考察学生,是很好的高考作文题目。”

以史为鉴 借古喻今

青年作家陈崇正分析,“管鲍之交”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典故,历来被视为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的重要前提,故事本身对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宽恕信任,有非常明确的寓意。“以史为鉴,应在历史故事中读懂选贤举能之道,大时代召唤大胸襟、大栋梁之材,这值得考生思考。”

篇6: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

具体而言,只要能做到以下三项要求,作文分数就会在42-48分之间:

文章主题明确:叙述文贯穿全文有明确的论述主题;议论文有明确论点并且文章能够围绕论点展开;其余题材需要有明确的对象事物或思想脉络。

文章结构完整:叙事则起因-经过-结果结构完整,且有一定感情抒发;议论文则提出问题——提出观点——提出论据——解决问题结构完整;其余题材则符合其题材应有的基本结构。

题材符合要求、用词准确,无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字数符合要求:即是符合所有题目所要求的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少出错。

字迹清晰、卷面整洁、无涂改:这个没啥说的。同样水平的作文,字写得好看的和字写的难看的之间分差在1-3分。

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区间,则完全可以通过写“模仿文”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分数至这个区间。

所谓的“模仿文”,其实原理很简单:找到20-30篇高考高分范文,通读后将原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重新再写一篇。

篇7:高中语文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

(1)开头不应该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2)开头不要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3)开头不要陈词老套

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必称“在_的领导下,在_的支持和关怀下,在_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

(4)开头不要绕大圈子

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作文网提供)

(5)开头不要堆砌名言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篇8:高中英语写作技巧指导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第一, 语言问题,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语法训练比较注重详细讲解和知识传授, 关注语法规则和书面练习, 但是忽视语法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口语练习, 学生的写作技能难以提高, 导致他们学习语法知识只是纯粹的为应对考试, 英语写作表达能力则十分一般。第二, 语篇问题, 现阶段, 高中生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 语篇布局能力不强, 在英语写作中无法将语篇布局与主题表达相结合, 导致文章前后不对应, 意义不连贯, 即使部分学生的单词、语法基础较强扎实, 在写作中也会出现混肴不清、残缺不全和重复累赘等现象。第三, 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 应用方法和思想表达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在英语写作中, 当无法准确表达或不知所措时, 往往按照汉语的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导致英语写作中出现汉语化现象。

二、高中英语写作具体写作技巧指导

1 . 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第一, 让学生对英语写作高度重视, 部分高中生认为写作较难, 即使付出较大的努力, 也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对于这种错误思想,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纠正, 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写作是与人们有效的交流方式之一, 而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做起,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他们需求的写作素材或主题进行写作训练。第二, 英语写作练习要落实, 英语写作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积累与训练, 其中写日记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并运用英语方式当做日记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将会得以有效提升。

2.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写作基本功。英语写作通汉语作文一样, 写作者需要拥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来说, 写作基本功主要包括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全面了解, 在写作的时候才有内容可写, 且能够灵活运用。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注重自身讲课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准与榜样, 只有巩固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 才能够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例如, 对于英语单词记忆就有多种方法, 像分类记忆、同音记忆、对比记忆、卡片记忆和联想记忆等, 教师可以把同一类型的多个单词整合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集体记忆, 如颜色类、数字类、衣服类、交通工具类和水果类等。同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特殊的学习情境, 提供多种记忆线索, 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 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丰富学生对英语文化信息的掌握。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帮助学生摆脱汉语写作的束缚与影响, 应该丰富他们的英语文化信息, 让高中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 掌握英语文化中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写作习惯, 以及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等。学生通过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才能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 了解欧美文化, 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 理解英语语言中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 使作文更加英式化。例如,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像《暮光之城》、《罗马假日》和《美丽人生》等;阅读英语报纸或杂志, 像《英语辅导报》和《二十一世纪报》以及《英语沙龙》、《 英语文摘》等;欣赏英文歌曲, 像《My heart will go on》、 《Yesterday Once More》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三、总结

总而言之, 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与价值意义, 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不断积累英语知识, 巩固写作基础, 加强英语文化教学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摘要: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往往面临着两难现象,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而且不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较低, 在写作过程中更是问题不断。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技巧指导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部分具体的写作技巧, 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秋莲.高中英语写作阶段训练方法[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5, 05:149-150.

[2]李锡褛.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英语教师, 2015, 07:57-60.

篇9:高中语文写作技巧讲解

【关键词】高中作文;写作技巧;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文是由很多个语言文字组成的,这些语言文字是情感传达的桥梁,不同的语言文字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思想情感。作文写作不是一项任务,更不是得到考试分数的方式,真的作文写作是一种情感诉说。在你笔下写出的文字都是你的心声,你与笔下的文字进行情感交流,那些文字再和读者进行情感交流,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转移。要想写出真正吸引人的作文,必须进行情感渗透。

一、高中生在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内容俗套,没有新颖性

每一篇作文都应当表达出独特的情感,因为写作者不同,写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应不同。但很多高中生为了应付考试,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运用大量的词汇,整篇文章都是词汇的拼接。作文中的人和事都是作文书中出现过的人和事,可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完全依靠对作文书中内容的记忆进行撰写。但一篇好的作文必须具有新颖性,使人看到感觉眼前一亮。俗套的作文内容根本无法让人读到最后。

(二)文章中缺乏情感流露

一篇文章的魅力不仅仅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多的在情感的流露上。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绝对是浓烈的,令人动容的[1]。真正打动人的文章不需要华丽的词汇,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需要字里行间具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有作者赋予文章情感,赋予文章灵魂,读者才能感受到真情实感,才能与之共鸣。很多高中生在实际的写作当中,写出的文章内容十分平淡,没有任何吸引力,最后也会导致考试分数的降低。千篇一律、毫无感情的文章注定得不到认同,更得不到改卷老师给予的高分。

(三)写不出豹头和凤尾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文章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写开头和结尾的时候不宜太长,更不宜草草完事。必须把精美的词汇和华丽的语言写到开头和结尾中去,开头和结尾的字数都是不多的,所以不适合表达出太多的情感,应当间接明了、一气呵成。另外还要注意首尾相呼应,即保持开头和结尾内容和结构的对应。但是很多高中生都无法写出豹头和凤尾,往往都是用不认真的态度随便写几句话作为开头和结尾,有的甚至会在开头和结尾中写出很多字,内容十分杂乱,也无法做到首尾相呼应。这对整篇作文的质量都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二、提高高中生写作的方法

(一)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一篇文章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真正感人的文章也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善于从实际的生活事件中来进行总结,并体味思考,那么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就能够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某个或者某些场景,接下来的写作就变得异常简单了,因为要写的作文内容就是自己真实经历的事,通过这些事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悟。这样的话,不仅不用苦思冥想耽误考试时间,更不用怕文章的质量问题,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到作文中之后,必定会散发出独特的味道[2]。

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许多美,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的写作素材,只有积累了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更多的趣味性。

(二)善于运用写作技巧

在语文写作中,善于运用写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直接提高其写作质量。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可以直抒胸臆;在进行人物的描写时,可以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3]。在情景的描写上,学生可以采用多个手法去衬托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另外要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给文章增添趣味。只要学生能够利用好这些写作的技巧,就一定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当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写作技巧的讲解。

(三)提高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兴趣不成美文。学生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首先要从内心喜爱写作,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有你对它感兴趣,你才会愿意去做它、最后做好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一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当学生把语文写作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任务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定会大大提高。

三、结语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长期词汇和语言的积累,更需要真实的素材积累和深厚的情感表达[4]。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当学生懂得把实际生活中的经历融入写作中的时候,当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时候,就很快可以写出吸引人的文章了。相信通过高中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舒荣发.浅谈我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9:472-472.

[2]陈焕芹.垒土起台之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6:58.

[3]段国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1:22-23.

[4]陆春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南昌高专学

报,2011,6:152-152,168.

篇10: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说到必然;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篇11: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即使很精彩,也应“忍痛割爱”,绝不手软。

2.同类叠加,多人组合

篇12:高中语文应用文写作技巧总结

开头部分。要搞清楚哪些地方要顶格写,哪些地方需要空两格。这个在写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结尾部分应该注意的是款式语言,如“此致”“祝安”之类。如有“此致”应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署名与日期,一定要先署名后写日期。

要注意检查自己写的病句。成分残缺,用查漏补缺的法,该删该增,只要合情合理就好。

搭配不当。用“移花接木”法。搭配上的问题就是“动宾”搭配不当。

词序紊乱。可用“瞻前顾后”法。对紊乱的词语重新排布一下,只要符合事情的发展的一般原理合乎一般思维即可。

句式糅杂。可用“一分为二”法。这种通常是将两句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用一句话表达完,只要根据语意增删词语写成两句话,就可以了。

篇13:高中话题类议论文写作技巧谈

一.巧妙引话题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 因为话题本身是固定的, 不需要作者就话题本身再去立论, 其是非对错是很明显的。比如“论自省”这一话题, 其论点是明确的, “自省”作为主要论题, 其延伸出来的含义肯定很多很复杂, 但是其大方向是确定的, 就是“自省”是应该的, 是正确的, 而我们的文章主题就是要谈对这一话题理解的深度, 比如对自省内涵的认知, 对自省意义的理解, 对自省方式的掌握, 对不能自省后果的认识, 等等。因此在文章写作一开始, 应该善于巧妙地引出话题, 即通过引出话题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论点, 也就是表达自己面对话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论自省》一文中, 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人们总有一双慧眼, 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人们总有一张利口, 能指责他人的过错;人们总有一双能指点江山的手, 能精准无误地指点出旁人大大小小的错误。可是人们却偏偏把鉴赏力都用在别人身上, 为何不用在自己身上, 若是能用在自己身上, 那自己不就减少犯错的机会了吗?这就是反省的魅力所在!”

作者没有直接来论述“反省”的内涵, 而是从一些常见的现象入手:人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指出别人的过错, 但却对自己的缺点、过错视而不见。通过这一常见的现象, 指出了一类人, 即不善于自省的人, 而这类人如果能够自省, 也就能够减少犯错的机会。在作者看来, 这就是自省的魅力所在。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同时也使得论题更加有现实针对性, 可谓一举两得。

二.形象释论点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深刻形象, 因此必须对论点的内涵进行深入地解读。然而纯粹地理论说教难以让人信服, 如果能够采用引证、类比等方式进行形象阐述, 那么自然会使得论点的解读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文中, 作者就形象深刻地对“反省”的内涵进行了揭示:

“反省自己就是要能够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说:‘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能够自省的人, 必然能够不光是看到他人的不足, 更是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长处, 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然而我们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以至于我们总是离成功不远, 却又怎么也达不到成功,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不善于反省自身。”

在作者看来, 反省不是孤立存在着的, 不是对着自己苦思冥想, 而是有着他人作为参照物的, 因此他将反省定义为“就是能够向他人学习”, 当然这个学习是学别人的长处、优点,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毋庸讳言。作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 引用孔子、韩愈的名言来进行阐释, 同时进一步结合我们自己来深入解读反省的两层含义:“能够自省的人”, 既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 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 这样就使得“自省”不仅仅是对内在自己的反思, 更是外在对他人长处的学习, 对“自省”含义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三.正反举例证

对话题的解读, 最直接、最鲜明的还是具体例证。由于话题本身对错很明确, 我们在采用正反对比例证时, 其目的不是分析对错, 而是在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例证明论点的基础上, 还要深入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 这样我们的例证才更加深刻, 正反对比才更加鲜明。如文中写道:

“还记得‘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吗?六国君主不知自省, 被秦王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遗忘了对手的教训, 也不能有所反省, 还奢想什么‘直至万世而为君’, 最终也落到二世而终的结果。因为身居高位, 目中无人, 骄傲自满, 不要说‘日三省吾身’, 就是偶尔的反思都很少, 陷入自以为是、自取灭亡的境地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一段例证中, 作者对六国君主和秦王的论述, 在对比中得出人的地位、性情是不能自省的重要原因, 同样在接下来的例证中, 作者继续深入剖析其中原因:

“想当初,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竟然输给了区区亭长出身的刘邦, 功败垂成。乍一看, 觉得意外, 但细细想来这确属必然。项羽至死都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 而是说, ‘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 把过错都归到了天身上, 这难道不可笑吗?反观刘邦, 他却是能够深刻地反省出自己的不足, ‘夫运筹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正是善于自省, 他才任用贤良, 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可见, 自省是认识自己的关键一步, 更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这一段作者将项羽和刘邦面对失败、面对他人长处的不同做法, 得出反省在成功征途中的关键作用, 从而由因到果, 进而得出自省对个人以及人生成败的意义所在。在正反例证中, 通过对比分析, 就能够深刻揭示论点的真实内涵和实际价值。

四.深入点主旨

按照议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大论述方向, 话题类议论文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或者关键处点出具体的做法, 使得文章主旨更加深刻, 更加有现实意义。在具体写作中, 对主旨的深入, 既可以是结合现实现象指出的具体举措, 也可以是延伸开来形象地对话题进行评论, 让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来看话题、析论点, 如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能够做到自省, 还需要博学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所谓‘博学’就是要有广博的见识, 广泛地学习。一只井底之蛙, 从不曾见过外面的大千世界, 又怎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进行自省呢?倘若一个人从不曾入过芝兰之室, 他又怎么会觉得自己身处鲍鱼之肆是多么不堪呢?自省也就无从谈起。正如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照镜子而正衣冠, 人自省而改不足, 唯有不断自省才能真正认清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从而迈向成功。”

文中作者看似游离话题, 不谈自省而去谈博学和修养, 其实这正是更加深刻地站在一定高度来谈“自省”, 因为没有博学的知识, 又如何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自省呢?没有良好的修养, 又怎么会愿意自陈错误去反省自己呢?所以这里其实是对自省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 也是对自省话题的延伸解读, 起到了对话题画龙点睛的妙用。

篇14: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学好语文对中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新时期中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中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实践法、诵读法、故事法等提出改进知识讲解方法的相关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的重点,各地区教育部门长期注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旨在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从教学成效来看,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响了其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整堂课的节奏具有调控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这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二、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1.实践法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知识便是真正地学习了,这种旧式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限制了初中生语文思想的拓宽与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理论是教学之根本,实践是教学之关键”,这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理论,更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践”是现代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先进模式。[1]理论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基本,掌握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涵,更加全面地认识语文课程。教师掌握教材知识后,需拟定一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快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比如,教学《我的母亲》,除了课堂上讲解教材知识外,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母亲,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母爱,从而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

2.诵读法

初中语文有部分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并且被纳入考试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需灵活应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教材知识内容,同时也对知识有相应深度的理解。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诗文,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2]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学生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就会马上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可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故事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仅凭借课堂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利用情境创设或语言描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法是初中语文课堂比较实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课文所涉及的不同历史背景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如《曹刿论战》记述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陈涉世家》表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的壮阔画面,《出师表》反映了三国历史,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老山界》、《七根火柴》都是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梅岭三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分别歌颂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雄伟画卷。[3]故事法教学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其主张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教师需不断调整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新方法。语文知识讲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过程,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用讲解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提出了实践法、故事法、诵读法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2]张传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J].学科教育,2000(6).

[3]马云鹏,刘宇.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

上一篇:专项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