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

2024-04-23

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共4篇)

篇1: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

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没有血性,何谈临危不惧,敢于亮剑?培养军人的血性要靠平时教育和养成。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军人使命教育,在关键时刻做到敢于冲锋、义无反顾。同时要加强日常的训练,在遂行各项任务中摔打部队。

侯小勤委员认为,培养有血性的军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进一步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充分保障军人权益,营造从军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作为各级组织和带兵人,要在平时关心和爱护官兵,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些都是培养军人血性所不可缺少的。

我军的血性,是历经千难万险、通过无数硬仗恶仗培育出来的,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有血性是关键,彰显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职业特质。血性,堪称军人之美,是军人特有的精气神,渗透着军人的热血与忠诚,蕴含着军人的顽强和无畏。习主席反复告诫: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无论现代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我们都要认识其暴力的本质,坚持军人血性光芒不褪色、血性追求不淡化,确保出剑之始令敌不寒而栗,亮剑之处杀敌所向披靡。有血性,就是有战斗精神,核心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平时,表现为当好先锋、打好头阵的胆气,随叫随到、指哪打哪的底气,闻战则喜、首战用我的豪气。在战时,表现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硬气,断然亮剑、所向披靡的锐气,无所畏惧、血战到底的勇气,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骨气。

有品德是基础,匡正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行为自觉。品德,即品质道德,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有品德,就是知荣明耻、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自律慎独。主要表现为:面对金钱美色拉拢、腐朽思想侵蚀、低级趣味诱惑,或面临突发事件、艰苦环境、险重任务、进退去留、生死考验等关头,能够始终有定力、能自制、守底线、不越轨,自觉做到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灵魂是根本,决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魂者,器物之统摄也”。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不变的军魂。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主要表现就是要始终做到对党的理想高度认同、对党的组织忠贞不渝、对党的要求坚决恪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信赖,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党指挥。在当前,就是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有本事是核心,规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本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有本事,就是能够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和宗旨,保持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尤其是具备驾驭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作战的核心军事能力。当战争袭来时,能够奉令出征、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决实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坚决捍卫人民利益。拥有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安全环境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篇2: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自2009年12月从县信息(新闻)中心借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已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忙碌而充实,有困惑、有迷茫、有失误、有成功,最大的收获是在挑战和考验面前锻炼成长。

初来乍到时,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和陌生的工作环境,自己最先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不但角色已经转变,而且写材料与写新闻报道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切都需从头开始学习。所以心里没有底气,十分忐忑,老是担心自己这也做不对、那也干不好,以至于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与培养。但是,在“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熏陶下,我很快便适应了办公室的工作方式和节奏,每天早起晚睡、早来晚归,高紧张生活、快节奏工作。同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办公室领导和同事在繁忙的工作中给我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记得刚开始写讲话材料和调研文章时,经常被科长和科里的几个老大哥批改成大花脸,我当时的心情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如此否定,觉得无法理喻,不服气的情绪早已让我忘了什么是谦虚,等我按照批改要求认真整理后,通读一片,确实精炼顺畅了许多,慢慢的经过几次指导,之后交上去的材料需要改动的部分越来越少,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这让我感觉到之前自己的焦躁情绪是如此的幼稚,同时也让我学会 1 了对待任何看似细小、简单的工作也要用心,对待重复性的工作更要学会耐心,这样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好。

不了解政府秘书工作的人,总以为秘书们一直围绕在光环下,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改改文件、打打电话,偶尔的忙碌也只是穿梭于领导与领导之间,在外人看来,秘书工作体面、前途无量,他们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只是机遇问题罢了。但实践经历告诉我事实不是那样的:多少次,别人已守着餐桌觥筹交错时,我们还埋头在办公室复杂繁琐的事务中;多少次,别人陪伴着父母妻儿共享天伦时,我们还埋头在办公室枯燥乏味的材料中;又有多少次,睡梦中我们还在念叨着如何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工作繁琐和辛苦,但给人感受最多的是从工作中获得知识和提升自我能力后的那份成就感。2010年,在科长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完成了6调研报告,其中《某某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盘活闲臵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两篇调研报告得到了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肯定。撰写的张县长署名文章《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打造“五彩果蔬之乡、休闲生态某某”》被《某某政报》采用发表。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结果。”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干好办公室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前提,心细入微是关键。平时工作压力大、任 务重、事务繁,总是会忙中出错,考虑问题总有不周之处,一旦有所疏漏,会给领导传达错误的信息,会给部门带来重复的工作。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稳定情绪,调节心态,克制自我,做到遇忙不乱,遇急不慌,遇惊不变,心如止水,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只有在每一个细小环节上都倾注自己的心血和精力,才能使一次会议开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才能使一篇文稿经得起推敲、让领导满意,才能使每一次接待不出现纰漏和失误。只有养成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尤其要做到脑勤,才能完成办公室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让领导布臵的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情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

篇3:在突发情况和生死考验面前

爱岗——兰台人魂之所牵

爱岗, 是根植于兰台人灵魂深处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 在搬迁工作中得到了迸发和升华。

省馆的搬迁工作, 任务之艰、之难、之急, 前所未有, 超出想象。一是工作任务量大。50万卷档案的下架、装箱、打包、码垛, 每个环节都是繁重的体力活。二是工作强度大。有的大卷档案1卷就达30斤, 装箱后重达200多斤, 需4个男同志才能码上垛;8 000多箱档案打包, 以每箱最少打3个绕子算, 还要打24 000个绕子, 谁的臂力都吃不消, 参加打包同志的胳膊都是酸痛难耐的。三是工作条件差。50万卷档案有24万卷没有装盒, 灰尘及纸末儿特别呛人, 而且由于保管过程中防虫、防鼠、防潮的需要, 常年投放药物, 怪味刺鼻, 有害健康, 大家不得不在大热天穿大褂戴口罩戴帽子, 过敏严重的同志还得戴眼镜, 而且库房里又闷又热, 干起活来汗流夹背, 头昏眼胀。四是时间紧迫。闭馆搬迁已向社会公告, 从搬迁到开馆仅有六个半月时间, 新老馆两边的协调对接、安全保卫等, 都是难事, 必须抢时间, 赶进度, 按时完成搬迁工作。

在这样艰苦的劳动中, 兰台人爱岗敬业的品质得到了检验。参加装箱打包的, 不论是已近退休的老同志还是年轻同志, 不论是身体好的还是体弱多病的, 不论是保管处的还是其他处室包括直属单位的同志, 大家都积极主动地抢重活、脏活干, 都怕比别人比别的组干得少干得慢。。曾凡刚副局长再有几个月就退休了, 还亲自参加打包, 为搬迁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激励斗志的作用。两位保管处处长既要参加一个组的打包, 还要关注其他组的工作进展及各项组织筹划工作。有位刚到机关的部队转业干部在打包工作中积极主动, 能干会干, 多次受到同志们的表扬, 妻子有病要做手术, 他怕影响打包工作, 劝妻子两次推迟手术时间, 直到6月17日妻子来电话说马上上手术台了, 他才匆忙离开工作岗位, 18日他把妻子交给大姨姐照料, 又回来上班了。有的组为了超额完成任务, 一上午就打包89箱。馆二处17名同志从开始到结束连续战斗, 中间没有1人请假。

务实——兰台人性之所系

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 这是兰台人一直笃守和践行的工作作风。

在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前, 《黑龙江省档案局馆搬迁工作方案》即已拟制完成, 并传达到所有处室;馆一处、二处、编研处、技术处的搬迁工作方案也已被审核通过。这些方案, 细致到每一个环节, 落实到每一个人头, 为搬迁工作安全、有效、快速地推进夯实了基础。

在分管局长的组织下, 办公室积极行动, 购置了搬迁工作所需纸箱及打包所需各种用品。在搬迁工作开始后, 文秘科、行管科、保卫科等又积极做好信息沟通、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工作, 保证了搬迁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基建办全体同志齐心协力, 加快完成了甩项工程, 对各类机器设施进行调试, 做好办公楼、庭院、新馆钥匙、办公用品、庭院管理、食堂、保卫等各项工作, 与局馆各处室实现了科学、安全、有效的对接, 为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团结——兰台人情之所钟

齐心协力, 众志成城, 这是兰台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一种工作情结。

档案馆的搬迁, 是局馆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局党组号召, 局内各处处长带头, 抽调所有能抽调的人力, 积极参加到馆一处、馆二处的装箱打包工作中。装箱第一天, 根据工作安排, 经科处两位处长本是互替参加 (每天一人) , 但两人克服困难, 全都参加了装箱打包工作。在装箱打包工作中, 局里处级干部相继参加了装箱打包, 有几位处级干部一天也没有离开打包一线。人事处的同志为了不影响打包工作, 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完成了全局馆职工工资测算、报批工作。

经过装箱打包工作, 增进了档案局同志对档案馆工作的了解, 许多原来互相不熟悉、不了解的同志, 现在熟悉了、了解了。在相互合作中, 许多同志身上的闪光点展现了出来, 增进了互信互助,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局馆上下之间的团结。

奉献——兰台人义之所在

当仁不让, 乐于付出, 这是兰台人对事业对情谊的一种感悟。

搬迁动员会之后, 保卫科、房产、劳服公司在没有打包任务的情况下主动请战, 先后派出11名同志参加打包劳动。这些同志积极肯干, 任劳任怨。房产维修队负责同志重活累活抢着干, 在已派出3位同志参加打包工作的情况下, 在人力不足时又继续增派人力支援打包工作。劳服公司经理得知民国二组在打包中遇到档案载体超重的困难, 主动参加该组的装箱打包工作, 还抽空帮助搬运档案箱。有的同志工作时不慎把手划伤, 简单处理一下继续坚持战斗。有的司机利用不出车的时间参加档案打包。此外, 编辑部人手少, 编稿量大, 时间紧、任务重, 经常加班加点, 周六、周日也很难休息, 她们还出人到新馆值班, 为搬迁工作做贡献。

为搬迁工作, 不少同志顾全大局, 甘于奉献。一处的一位同志的儿子做了脑颅肿瘤手术, 但他却能克服困难, 坚持参加打包工作。有位同志母亲做了胃切除手术, 需要人护理、照顾, 但她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几位同志孩子发高烧, 都是把孩子交给亲友, 坚持参加打包工作。民国一组一直只有两名男同志, 承担着组内最重的工作, 腰部扭伤了, 仍坚持带伤抬箱, 而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处理本岗位业务。此情此景, 不胜枚举。

篇4:让孩子 在考验面前微笑

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的批评。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事被批评。

朋友忧心忡忡地问:“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是的,虽然童年的快乐“无边无际”,但就像学走路的时候总会摔跤,失败和挫折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微笑。姑且让我们把这种微笑的能力叫做“挫折抵抗力”,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像球一样,每一次被拍打都能高高弹起——不管这种打击是来源于摔坏的玩具还是破碎的家庭。

家长要学会使用“3C”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 commitment(承诺)。

“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一定很伤心,但我们都知道爸爸希望你能跳得非常非常好。”

5岁的童童没有被邀请参加楼下小朋友加加的生日会,他伤心不已,还抽抽嗒嗒地哭了很久。童童的妈妈一边隐藏住自己对楼下那位妈妈考虑不周的不满,一边想办法安慰儿子。她告诉童童,可能是加加家的客厅比较小,也可能是加加的小椅子不够了,所以才不能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我不确定童童心里是否接受了我这个解释,但是第二天我高兴地看到孩子已经不再伤心,见到昨天参加了晚会的其他小朋友时,他不但不生他们的气,反而和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童童妈妈回忆说。

回头再用“3C”的理论解释童童的故事,那么,他是通过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调整”了没有参加生日晚会的挫折,而他所得到的“承诺”是:长久的友谊比一次小小的忧伤的插曲更重要。童童当然不了解我们这个有些晦涩的理论,但我们和他的妈妈一样高兴地看到他找到了一个抵抗挫折的方法。

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字”;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幼儿园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两个4岁的孩子受到了同样的打击,哭着从幼儿园回家。一个说:“丁丁不给我玩他的小卡车,因为他不喜欢我。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另一个则说:“丁丁不给我玩小卡车,他真小气。”第一个孩子恐怕就需要在“挫折抵抗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6岁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朋朋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先让自己快乐

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你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当你找新工作的时候遭到拒绝,你是会大怒,然后认为自己再也不够资格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还是总结经验,继续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我会和你在一起!”

孩子自信的来源不一定是考试第一名,也不一定非要擅长舞蹈或者钢琴,很多时候,孩子们最大的成就感恰恰来自你对他的珍视与骄傲。“我是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好。

所以,你一定要留给孩子一些全心全意陪伴他的时间。无论是亲手为他做的早餐,睡前必念的歌谣,还是半个小时的游戏,你一定要从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分出一点点时间来,专门留给你的孩子——哪怕是周末带他一起去超市采购。当这些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会知道,不管大家在做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不管爸爸妈妈有多忙,他们一定会有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

避免空洞的夸奖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他:“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

5岁的牛牛很不开心,因为他自己用积木搭的高楼又一次轰然坍塌了,而8岁的表姐却每次都能搭得又高又稳。牛牛的爸爸安慰他:“你搭的高楼挺好的。”看牛牛还是高兴不起来,爸爸又说:“要不然,爸爸给你搭一个吧。保管比姐姐的好。”牛牛的爸爸错了,他的这种安慰的方式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他应该对儿子说的不是勉强的表扬,而是应该告诉他:“姐姐搭得好是因为她比你大三岁呢。她在只有你那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搭高楼。”

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失败长得什么样?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心理学家建议你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在纸上画个圈代表失败,在圈的边缘拉出一条条线代表失败产生的原因。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做这种失败分析的关键在于让孩子看到:那些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我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而不是“我比别人笨。)

给“努力”一个A+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他正视失败同样重要。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让400名小学一年级生参加了一个考试,然后对所有孩子都说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表扬孩子成绩的时候,科学家采取了不同的说法。他们对一些孩子说:“你很聪明,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而对另一些孩子则说:“你很努力,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

几天之后,这些孩子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科学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成绩不如上次好了。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因为“很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还不够努力”。而那些因为“很聪明”而受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缺乏对失败的忍受力,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我笨”。

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幅拼图,你应该告诉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终于成功了。”而不要对他说:“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你表扬的方式,就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鼓励帮助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往往也是非常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照顾和帮助他人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的好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博士在对700名出生贫寒的孩子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时候就很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发现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小孩子则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瓦尔纳博士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关键在于你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中科院心理所)

延伸阅读

5个惩罚孩子的巧妙方法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中科院心理所)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

上一篇:天治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日报表下一篇:对女性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