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协议书

2024-04-23

帮教协议书(共12篇)

篇1:帮教协议书

安置帮教帮教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政策,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劳动就业、接受教育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为他们重走新生之路提供条件和机会,巩固监狱、劳教所改造教养成果,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经过基层司法所、社区干部、帮教对象亲属、帮教对象“四方”共同协商,在自愿互信的原则下,特签订此帮教协议书。具体条款如下 :

一、基层所应做到:

1、坚持文明、耐心教育,促进帮教对象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

2、坚持每季度上门帮教,并做好记录。

3、经常了解帮教对象的情况,及时协同村(居)等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做好工作。

二、村(居)帮教人员应做到:

1、坚持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帮教,用政策、法律、情理进行教育引导。

2、主动了解和掌握帮教对象的家庭情况,尽力协调、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3、及时了解和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帮其稳定情绪,安心生活。

三、帮教对象的亲属应做到:

1、坚持从精神上鼓励其奋发进取,增强其自尊、自爱、自信。

2、坚持从生活上热情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克服困难。

3、当发现其产生邪念,应及时规劝,全力制止其违法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及时报告社区。

四、帮教对象应做到:

1、自强自立、认真工作、依法经营、勤劳致富。

2、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虚心接受帮教小组成员的教育,可以主动向帮教人员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

4、不参与有害社会的各种帮派、团伙,积极举报他人的不法行为。

五、本协议一式五份,基层司法所、村(居)委会、帮教对象亲属和帮教对象各一份,报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一份。

司法所所长(签字):

帮教对象亲属(签字):

村(居)委会(签字):

帮教对象(签字):

篇2:帮教协议书

法定代表人:

地址:

乙方:

负责人:

地址:

为进一步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渠道,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江苏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暂行)》文件的相关要求,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共同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名称为“伍佑街道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基地办公室设立在甲方公司。

二、本协议所称的刑释解教人员是指:本街道范围内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且身体健康,思想表现良好,个人家庭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

三、甲方的责任:

1、按照乙方需求每年提供工作岗位,安排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2、对刑释解教人员不得歧视,与其他员工一样,同工同酬,保证刑释解教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享受政策规 1

定的有关待遇。

3、对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在职人员的劳动保障,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配合乙方开展帮教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4、每季度向伍佑街道司法所安帮办反馈被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表现情况,对提出离开安置基地工作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了解清楚其离岗原因后予以允许,并及时告知乙方。

5、自觉接受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禁止弄虚作假骗取优惠政策。

四、乙方的责任:

1、根据甲方实际,负责推荐有本市户籍,思想表现良好,个人家庭生活确有困难,有迫切就业愿望,同时符合甲方用工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到甲方就业,并如实提供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2、协助甲方管理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帮教工作措施,经常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教育帮教对象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协调落实省、市有关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补助经费,及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五、甲、乙双方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共

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本协议履行过程中未尽事宜或需变更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可签订补充协议。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八、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三年。期满后,甲、乙双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续签。

甲方:乙方:

法人代表(签字):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篇3:高校后进生帮教措施

甄别对象, 建立后进生档案资料

后进生是指自控能力差或学习差, 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学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行为学生。建立后进生的档案是实施帮扶的基础性工作, 每个后进生都必须有一份帮教档案资料, 其基本内容包括:后进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成绩;品德修养、课业学习、纪律遵守、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表现;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准确的资料是对后进生的各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正确分析后进原因, 制定帮教措施、方法和步骤, 确定每个帮教阶段取得的进步预期,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进行帮扶的依据。

构建帮教体系, 形成帮教合力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他们的转化要从多方面努力, 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校内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认真研究本部门在育人方面应承担的职能, 分析后进生的出现与本部门工作之间的关系, 提出本部门帮教后进生的方案, 担负起相应的育人职责, 在后进生帮教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后进生的帮教问题。要认真分析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生源情况、学生入学的智力基础和知识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情况, 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并对老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从严管理各个教学环节。

学生工作部门和学工干部要从不同层面分析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 研究改进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对后进生以管、教、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做好对他们的重点帮教工作, 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党务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部门要研究提高学生的政治热情、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上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党校、团校的培训职能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优势, 及时开展针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 以组织帮教小组、建立联系人等方式对后进生进行帮扶。

后勤和管理服务部门要研究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 从优化育人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来促进育人工作, 加强对宿舍秩序的管理, 营造有序向上的风气, 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潜移默化, 健康发展。

注重育人方法, 落实帮教措施

后进生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客观的, 有主观的, 但是, 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显著特点和缺点, 这往往是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后进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 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对后进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 针对他们的特点和缺点,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帮教, 促进其不断转化,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构建家校帮教网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学生的表现特别是思想品德状况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后进学生的家庭情况, 找出其中影响学生进步的负面因素, 挖掘其中可以促进学生转化的有利因素。要经常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状态, 每学期要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单及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以书信形式向学生家长通报, 说明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所作的努力、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并要求学生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基本情况向学校及时反馈, 认真听取家长的分析、意见、建议, 共同商量帮教的办法。必要时, 要请家长来校配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使学校和家庭之间随时保持沟通, 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

2. 开办后进生帮教学习班

为进一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需要开办后进生帮教学习班, 在了解后进生不同的禀赋、志趣、爱好、才能、思维、倾向等造成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全面掌握后进生想了解什么、急需什么帮助等情况, 聘请学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咨询专家和专职政工干部对他们进行专门教育, 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校园行为规范和管理等深入细致地进行讲解, 因势利导, 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此外, 要根据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情况, 把他们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大学生德育基地, 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表现出优点和缺点, 长处与不足, 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全面看待同学,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把他们引导到正确方向和轨道上来。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进而激发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省, 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建立谈心及汇报制度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而应成为后进生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高高在上, 不讲究教育方法, 不拓宽教育形式, 不与之平等相处, 凭借长官家长意志行事, 就会扭曲教师形象, 导致师生关系对立, 也达不到帮教效果。因此, 需要建立与后进生的谈心工作制度, 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情感的桥梁。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 与他们建立感情, 从情入手转变思想, 多参与他们的讨论, 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 解开同学心中的疙瘩, 开导不足, 消除误会, 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 深刻认识自己, 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让学生的感情、人格、品行、自尊心等得到理解和尊重, 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 把思想压力变为学习动力, 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谈心交心的基础上, 要建立后进生转化工作汇报制度, 动态跟踪和调查了解各相关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表现情况, 及时了解和掌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4. 运用心理咨询帮教转化

后进生管理难不仅因为他们的学习差, 行为习惯偏常, 而更为严重的在于他们的自卑感强, 缺乏自信心。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重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并对他们跟踪进行心理咨询, 有效地减轻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通过使用心理咨询中的测验、调查方法, 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状况, 为帮教后进生提供依据。同时巧妙地把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技术运用到与后进生的谈心教育中, 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和观念。还要正确处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关系, 针对后进生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的客观情况,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真诚理解学生, 真诚对待学生, 循循善诱, 给他们以温暖、爱和帮助。既要对他们从严要求, 指出他们的不足, 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又要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宽容所犯错误, 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 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 重新培养和树立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和进取心。要适时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 帮助他们在前进中找准人生的坐标, 增强信心, 勇往直前, 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翠, 单桂峰.大学后进生的预防与帮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2]王菁.浅谈行为科学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运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3]李英霞.积极的期望——由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后进生的转化[J].衡水师专学报, 2002 (4) .

[4]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1 (3) .

[5]杨维明.浅谈后进生转化中的情感效应[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1 (3) .

[6]马勇琼.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1 (2) .

[7]米娜娃.艾买提.后进生——不可忽视的群体[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篇4:“三违”帮教十结合

一是“三违”帮教必须与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相结合,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不蛮干。

二是“三违”帮教必须与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阶段性安全活动相结合,与组织安全演讲、案例分析、工伤人员现身说法、安全监督、安全演习活动相结合。

三是“三违”帮教必须与规范岗位人员的操作行为相结合,才能使工人有章可循。

四是“三违”帮教必须与现场管理、质量标准化相结合,要用现场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引导职工举一反三,使之认识到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关系。

五是“三违”帮教必须与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特别是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真正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根除“三违”。

六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亲情教育相结合。家人的提醒和劝戒, 可引起职工感情上的共鸣,较之单位领导的教诲和告诫,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职工违章行为的制止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七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严格的制度考核相结合。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如果因为人情、经济条件等因素放弃考核,那么“三违”帮教就会事倍功半,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八是“三违”帮教必须与为职工排忧解难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职工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使职工心服口服,帮教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起到作用。

九是“三违”帮教必须与部门工作相结合。“三违”帮教是企业安全管理大事,党政工团必须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达到杜绝“三违”,减少事故,稳定发展,建立平安矿区的目的。

篇5:安置帮教协议书

帮教人员:姓名 性别 年龄 政治面貌单位 职 务

帮教对象: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电话

释解日期 报到登记日期

帮教期间:从20XX年X月XX日到20XX年X月XX日

为维护刑释解教人员合法权益,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文明公民,讲理想、讲科学、讲道德、讲法律,重建美好生活,不再违法犯罪,维护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对刑满释放后五年和解除劳教后三年内的人员实施帮教的规定,现就安置帮教事宜签订如下协议,并严格执行:

一、帮教人员应认真回答帮教对象有关法律法规和安置帮教政策知识的咨询,做到态度和蔼、热情;

二、帮教人员应帮助帮教对象家庭、亲友、邻居和周围人群积极接纳、主动关心帮教对象,鼓励引导帮教对象不断上进,做到不歧视、不埋怨;

三、帮教人员应积极帮助解决帮教对象在思想、学习、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做到安其身、暖其心;

四、帮教对象应认真接受帮教人员帮教,听取合理建议,多做思想沟通,依法、合情、合理地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不纠缠取闹;外出期间每月与家人和帮教人员通过短信、电话、信函、网络等保持联系;坚决不参加涉黑、涉赌、涉毒、涉邪等违法活动,不扰乱社会治安,不再违法犯罪,做到讲道理、讲科学、讲诚信、讲法律。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司法所、村(社居、单位)、帮教对象各执一份。

帮教对象(签名)

帮教人员(签名)

篇6: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

1、XX志愿参与XX社区的矫正帮教工作,与社区矫正对象XX建立“一帮一”的矫正帮教关系,帮教时间自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2、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内容:

(1)每月保持与社区矫正对象沟通思想、联系情况;

(2)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司法奖惩和矫正期满的评议;

(3)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问题或突出困难,积极向社区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帮助;

(4)关心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或培训。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定期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沟通信息,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社区矫正对象要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帮教。

社区矫正志愿者:XX

社区矫正工作者:XX

社区矫正对象:XX

篇7:骨干教师帮教协议书

为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根据活动目的要求,特制定此协议。

一、被指导教师应做到:

1、学习指导教师以身作则、治学施教的优秀品质和爱岗敬业精神。

2、认真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

3、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检查。

5、认真填写月记录表。

6、认真写好总结。

二、骨干教师应做到:

1、认真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师认真备课。

2、认真指导教师上课和辅导学生工作。

3、指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4、加强指导教师对教学的管理。

5、认真指导、检查教师作业批改、试卷批改和学生成绩测试工作。

6、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

本次帮教结对活动时间时限一年,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

出、成绩明显的新老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

被指导教师:

骨干教师:

篇8:转化“后进生”的帮教措施

一、深入了解,真诚理解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后进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全面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改正其短处,以长补短。这样会使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

再次,“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行为习惯难以矫正。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心理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他们,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而那种靠家长施加压力或由个别学生暗中监督的方法,不仅收效不大,反而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自卑自私,得不偿失。

二、充分信任,循循善诱

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上,全面发展。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三、多加激励,促其转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

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双差生”,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其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个体始终在兴奋状态中。要使“后进生”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多数“后进生”除了学习相对或暂时落后外,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还有许多优秀学生所没有的特长。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对他们的特长肯定、奖励,以激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向他们提出希望。他们会在学习上也能像发挥特长一样,要求上进,坚定地迈出前进的步伐。

篇9:帮教真人秀

[关键词]帮教真人秀文化奇观《变形记》

尼尔·盖博勒指出,在媒体奇观时代,生活本身已经被电影化了,我们像制作影视作品那样来构建我们的生活。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无休无止的演出中,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我们是有关自己的这场“生活秀”的主角,将生活变成了娱乐,按照媒体文化事先编好的剧本和它灌输给我们的角色模型、时尚风格甚至外形设计来为与我们同时代的观众演出。①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走红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道媒体文化奇观。

什么是媒体奇观?美国著名的文化分析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指出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②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三个客观的现实世界、媒体展现的符号世界及个体的心理世界,在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通过媒体认识真实的世界,而媒体对现实的展示是有限的、带有虚幻性的,“奇观”就这样不断被制造出来。李普曼早在20世纪初即提出了“拟态真实”概念。

自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推出《生存大挑战》始,“真人秀”作为西方电视节目舶来品,逐渐在国内各电视台生根开花,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潮。

野外生存真人秀是第一波。此类节目要求选手具有超常的体能、心理承受能力,而同时出现的室内真人秀则以隐私、情感为卖点,因为节目中克隆过来的元素与国情不符,超出观众的接受能力,两者均备受争议。

真正在全国造成收视奇观的是湖南卫视2004年开始推出、2005年名声大震的《超级女声》,这种全新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因其平民化、互动化特色和提供的明星制造机会让大众进入一个狂欢时代。

从2006年开始,各地一窝蜂的表演选秀节目,又已开始让大众产生巨大的视觉疲劳和逆反心理,纯娱乐几乎走进一个死胡同。而社会上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批评也有增无减。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一时之间成为学者们重点推荐的著作。

近两年,国家广电总局把抵制低俗之风工作作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全面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2006年3月,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岁。这给了“超女”等选秀节目当头一棒。4月。广电总局规定《超级女声》主持人不得有倾向性、要张扬主旋律等。今年春节刚刚过去,广电总局又下文规定全国范围内海选的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

政策性的整饬,再加上观众的收视疲软,在此背景下,真人秀节目整体的转变成为必然,各台纷纷开发新的真人秀,不约而同的是这些节目都强调节目的服务、教育、改造等功能,我们可以将此类真人秀统称为功能性真人秀。

与前期真人秀的一味跟风不同,目前国内功能性真人秀节目类型多种多样,有整容真人秀如湖南经视的《天使爱美丽》、婚姻情感复活真人秀如《为她而战》(其实《真情》就是情感复活真人秀)、装修真人秀如《交换空间》、帮教真人秀如《成龙计划》、互换变形真人秀如《相约新家庭》、《变形记》等等。

《天使爱美丽》立足女性,以关爱女人为主旨,为因容貌而生活失意的女性提供美丽重生的机会。该节目由专业的专家团精挑符合美丽打造15名选手,进行系统而完整的整容计划。

《为她而战》实质上是一次大型的婚姻拯救行动,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现代婚姻问题,懂得珍惜婚姻,珍惜家庭。

《交换空间》则倡导环保的家装理念,提倡自主动手、节俭装修,让观众重新认识家庭装修的乐趣,推广绿色环保装修,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睦相处。

帮教真人秀节目的模式是选择一些有缺点或失误的人,按照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准则给予帮助和教育,并对帮助和教育过程进行记录以供电视播出。日本东京电视台推出的《抢救贫穷大作战》可视为这类节目的代表作。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向制作单位求助,由制作单位联络同行业的专家和杰出从业者对求助者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帮助,根据本人情况重新设计经营方向,设计不同的环节来培养求助者的技能、毅力,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经过一番历练之后,企业重新开张,求助者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未来的生活。

2006年9月,湖南卫视在19点30分的黄金时段推出《变形计》。它一方面以交换变形为主打元素,同时也是一档帮教节目。第一期《网瘾少年》中网瘾少年魏程和农家子弟高占喜,互换人生7天,这种反差极大的角色交换本身极具娱乐意味,他们各具特色的言行举止,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成为网友和各大纸媒追捧的流行和争议的焦点,节目本身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又一个案例。这些暴露在摄像机镜头下毫无表演经验的普通人,俨然成为了继“超女”之后新的电视明星。众多的父母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的家长则重点关注网瘾少年的转变。

12月11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连续一周集中播出“洞穴之光”系列专题,把几位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带到一个环境艰苦的洞穴村落,再从洞穴村落选择几个逆水行舟奋发向上的孩子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节目的宣传语是“让孩子影响孩子”。

湖南卫视这两档节目播出以后,好评如潮,不少观众的留言里都称赞节目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起到了正面的引导功能,家长们更是希望能将“洞穴之光”制成光碟,当作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卫视此前因“超女”等节目的热播而招致的品格低、过度娱乐的各种批评。

其实国内帮教真人秀节目的先行者并不是湖南卫视。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早在2005年就已推出《相约新家庭》,每周一期,每期节目有两个家庭参与。两个家庭将各自的孩子进行“交换”,之后临时组成的家庭在一起共同生活一周的时间。家长和孩子各自的变化和情感收获是节目最大的看点。这挡节目的母本就是美国广播公司家庭频道的少年真人秀《真的变了》,其主要内容就是让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两个14-18岁的少年互换生活四天。他们彼此完全不认识,通过互发手机短信得知对方的姓名和住处,然后开始交换生活的历程。他们住到对方的家里,和对方的家人、朋友相处,完成对方的日常学习或工作和其他对他们来说陌生的事情。

这种交换强调的都是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各种轻松有趣的变化,节目制作方并没有刻意担负教益责任。但不一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一样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吻合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生活在别处”的情结,一方面也让人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知识。

2006年天津卫视推出的《成龙计划》则是一档实实在在的教育性节目,正如它的广告宣传语所说“你是否被老师、家长甚至同学视为所谓的‘差生’?你是否一直无法找到一条的威才之路?《成龙计划》一给你一个由‘虫’变‘龙’的奇迹。”[3]节目以“海选”的方式,从高一年级中挑选出五位个性鲜明,具有很大的“成龙”潜力的男生,再由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理学专家以及名师名教组成“明星专家团”,根据五位学生的各自特点,从学习心理、学习策略、生活技能三个方面为他们分别量身制定一套完备的。成龙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成龙计划》显然更注重实际效益。功能性更强。

而《变形记》、“洞穴之光”之所以在全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与节目刻意突显城乡差别、贫富悬殊而导致的强烈反差分不开。这使得节目更像一部电视连续剧,其可视性大大超越《相约新家庭》和《成龙计划》。当你看到高占喜初次坐上豪华轿车时的泪流满面,当你看到“洞穴”孩子王朝全不顾劝阻宝贝似地捡起用过的一次必性袋装洗发水…我们就不得不一次次地深刻体认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尴尬及由此带来的断裂的疼痛,我们毫不怀疑制作方的出发点和宗旨,那肯定是缘自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媒体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作的一种努力。但是,节目中的那个隐藏着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成为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它在以一个城市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导演着一幕幕悲喜剧,如此不动声色地灌输着城市主导价值观,流露出城里人的优越感。乡下的孩子在繁华的城市面前还来不及享受。就被节目组安排去体验城市的“另一面”,编创者带着早已感知过城市生活消极面的感情色彩与批判精神,硬性展示城市的阴暗面,希望这个没有遭遇过好生活的、一直羡慕富足生活的占喜在7天之内就能生出理性精神,这个孩子身上背负了这样重的责任,而编创者却抽身而去,一直带着理性优越感在鞭策他。节目中我们难以感受编创人员深层的悲悯,只有性急的指引。导拍痕迹太明显,而这对占喜也是极不公平的。

此外,互换对于弱势的一方过于残忍。变形和受刑无异。穷苦的一方或许通过节目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但对这个孩子心理上的改变有多大就很难讲了。如果是身心脆弱的孩子,极有可能难以长时间承受互换后的落差,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同样地,那些“问题少年”又改变了多少?当他们变回原形后,是不是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城市的优越、因而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一切?同时对农村抱有更大的偏见?

都市人一边享受着现代文明的繁华与便利,一边俯视着体制不公导致的农村弱视群体:乡下人在一览无遗地呈现着贫寒的同时骤然遭遇城市的奢华,很难讲这是不是另一场痛并快乐着的视觉盛宴’又一个媒体文化奇观被制造出来,这就是节目带给笔者的感觉。

笔者认为,类似《变形记》的节目如果要吻合制作方的意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提倡多样的交换,注重差异的多样性。有差异的互换有助于双方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应该说是这类节目的原初意义,同时也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反映城乡差别及贫富悬殊,但不能仅以此为卖点,观众看多了,会觉得社会现实太残酷,人生太无奈。此外,城市中不乏贫寒学子,先富起来的农民中也有不少“问题子女”。当节目以固定的模式叙述城乡故事时,它建构的只能是一个有限、虚幻的世界。

第二,注意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平衡。如果用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来描述视角,那么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大于人物,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他可以像上帝那样居高临下俯视节目中的芸芸众生,可以在一旁冷眼旁观。限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等于人物或者小于人物,他只能表现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够观察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平视,在节目中,应注意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平衡运用,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篇10:师徒帮教协议

导 师: 新入职员工:

为了促进公司新人的成长,更为了让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公司管理,发挥骨干员工在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和本人需要,导师 与新入职员工 俩人确定为师徒关系。为了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如下:

一、师徒协议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二、导师任职要求

1、工作态度端正,思想品德良好,责任心强。

2、能独立完成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能解决本专业日常工作中的业务难题。

3、经公司领导和各部门审核达到导师任职资格要求。

三、师傅的职责

1、负责向徒弟传授 岗位的技能、技巧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徒弟的业务能力缺什么补什么,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要结合任务进行技能的传授,切实把技术、技能传授给徒弟;要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把优良作风、职业道德传给徒弟,关心徒弟的日常生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为徒弟安排工作任务,努力使徒弟早日满师;

2、全面了解和掌握徒弟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对徒弟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定期汇报上级主管。

四、徒弟的责任义务

1、本协议期满,徒弟应达到 技能水平。

2、新入职员工要尊重导师,勤奋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该岗位的操作技能,把导师的思想、作风、技术学到手,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做好工作日志,不断总结提高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多动脑筋,主动帮师傅分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4、协议期满,作好培训学习的汇报总结,并就该岗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意见。

五、帮教具体内容

1、帮助徒弟熟悉公司和岗位的新环境,尽快适应新工作;

2、帮助徒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帮教徒弟上岗前了解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特点;

4、帮教徒弟上岗前了解熟悉其岗位职责范围和日常工作,熟悉岗位间衔接配合的注意事项。

六、运作、考核、奖惩

1、为了保证学教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部将经常性的对学教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发现无法按时完成带教计划的,应及时给出改进方案;

2、协议期内,公司每月发给师傅 元的基本“带徒费”;

3、双方执行协议期间,考评组派专人分阶段定期验收,若效果明显,徒方提前达到预期目标,可以提前解除协议并一次性奖励师傅 元,作为以后晋级提升的依据。若经评定,徒弟尚不具备本协议要求的技能水平,需延长带教期的,在延期带教阶段,师傅不再享有“带徒费”。

七、其他

1、师徒变更的问题

协议期间,徒弟辞职的,协议自动失效;徒弟调动的,部门要及时安排新岗位的师傅;师傅辞职或调动的,部门要及时安排新的师傅,对人员变更情况需在人力资源部进行登记备案。对同一个徒弟而师傅有变更的,需要根据变更情况对奖金进行适当再分配。

2、甲乙双方恪守其职,本协议执行情况也将列为师徒双方考核目标之一。

3、本协议解释权属人力资源部,执行期间有异议的,由人力资源部处理。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师傅和徒弟各一份,一份留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人力资源部(签字):

导师(签字):

篇11: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议书

帮 教 人:(以下简称甲方)

被帮教人:(以下简称乙方)

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使他们顺利走上新生之路,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我们在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改造或劳动教养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对他们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安置帮教工作使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有着落,不被社会所抛弃,有效预防重新犯罪。协议帮教内容:

一、甲方:

1、负责协调回归人员责任田的落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2、负责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按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援助;

3、定期与乙方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其思想状况。

二、乙方:

1、有权请求甲方帮助落实责任田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2、定期向甲方汇报近期的思想、生活情况;

3、积极支持甲方的帮教,接受甲方管理教育。

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司法所存档一份。

甲方:(单位)

乙方:(被帮教人)

篇12:创新帮教措施提高帮教实效

张大祥

永登县城关镇东街社区位于县城东南方,312国道、兰新铁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3168户,总人口10228人,8个居民小区,社区直管党员63名,流动人口56人,下岗失业人员1361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45家,个体工商户700余户,在册吸毒人员32名,其中戒断3年以上24人,2年以上6人,正在强戒2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结合社区的实际,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开展禁吸戒毒摸底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坚决把省市县禁毒工作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目前社区内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无失控、漏控现象,无外地打击、劳教人员,无一新滋生吸毒人员,尤其是去年大力开展接茬帮教工作,无一名复吸人员出现。通过创新帮教工作,吸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落实了“四位一体”的帮教措施,提高了帮教的实效性。我们在禁毒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摸清底数,夯实禁毒基础工作

去年3月份,县上给社区配备了禁毒专干,把吸毒人员移交给社区管理,我们深感责任重,工作压力大。为了摸清底数,社区民警、禁毒专干采取入户、查阅资料、核对出所(出狱)通知单、群众提供情况等各种形式和有效手段,实现与吸毒人员的“零距离”接触,首先摸清了现有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民警、禁毒专干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加班,根据吸毒人员活动规律,利用节假日,走

1访吸毒人员家庭,访问邻居等形式,摸清了吸毒人员的现状。对人户分离的吸毒人员贾某,只有户口地址,居住不定,社区民警找了10多次,都无功而返。经过我们多方努力,通过走访邻居、居民等,终于在兰州他的亲戚家找到了吸毒人员,并通过耐心做工作,使其提高了思想认识,积极配合派出所民警做了尿检和档案所需材料。经过20天的走访吸毒人员家庭、邻居、朋友,共查明了32名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查明率为96%,为进一步做好接茬帮教提供了依据。在具体工作中,以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为契机,逐步完善了“一卡、一档、一板、七册”。“一卡”即吸毒人员帮教联系卡,我们把吸毒人员的情况制作成卡片发放到每位帮教党员的手中,把帮教党员的情况制成卡片发放到吸毒人员的手中;“一档”即吸毒人员的帮教档案;“一板”即把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帮教情况、帮教小组的职责制成图板上墙;“七册” 即吸毒人员登记册、“四位一体”帮教小组登记册、吸毒人员纳入底保花名册、吸毒人员就业状况登记册、吸毒人员外出登记册、党员“一帮一”帮教活动登记册、禁毒志愿者队伍花名册,使吸毒人员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二、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帮教实效。

在帮教措施上,我们在落实镇司法所、社区干部、禁毒专干、吸毒人员家庭“四位一体”帮教措施的同时,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了“明责任、强党性、一帮一”的帮教活动,把社区有能力、有威信的直管党员,按照党员居住地划分责任区,对32名吸毒人员开展了“一帮一”和“多帮一”活动,形成了党员正面帮,社区志愿者侧面帮和楼院长进行监控的格局,定期不定期进行家访谈话和帮教

对象面对面、心贴心的进行帮教,帮思想、帮工作、帮生活,使吸毒人员思想感情上有依靠,工作上有出路,生活上有着落。帮助吸毒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吸毒人员远离毒品,走向新生,做到用亲情人情感化,用真心爱心解忧。社区党员王国连帮教的吸毒人员鲁某家住火车站,妻子是柳树乡农民,王国连经常骑自行车到火车站,去年8月份鲁某去新疆摘棉花,9月初已经回来,他到火车站找鲁某谈话,结果他在柳树乡妻子家中,他又骑自行车往返15公里在柳树乡找到了鲁某。在其家中向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对某鲁进行帮教。81岁高龄的老党员杜克勤他帮教的对象满某在六三八上班,他上门多次未见面,他就找单位保卫处了解满某的情况,最终和满某见了面。帮教党员吴兴莲她带着爱心、真心去帮教,她帮教的对象张某思想转化最快,主动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由于他表现较好,被居民选为楼院长,吴兴莲把个人的帮教工作心得体会交给了党支部。“一帮一”活动使张某等4名吸毒人员思想转化较快,主动参加社区的公益性活动,有2名吸毒人员担任了楼院长。特别是帮教对象马东被选为楼院长后,他管辖的火车站居民小区从永靖来永务工人员周德良双手残疾,骑三轮车卖菜维持生活,9月初因病卧床多日,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将周德良送入火车站私人诊所打吊针,观察病情没有好转后,他又将周德良送到县医院,经医院确诊为胃穿孔,周德良身上只有150元钱,医院拒绝住院治疗,他求情说话,最终接受住院治疗,他及时和周德良家人取得了联系,使这个来永务工的残疾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同时我们还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楼院长会议,了解社区治安信息和吸毒

人员的思想动态、活动规律,给楼院长交任务、压担子,盯紧看牢吸毒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目前社区的大多数党员积极响应支部的号召,主动参与“一帮一”活动,从内蒙古退休的老教师常祝寿,主动找组织认领岗位;原通远乡政府退休干部毛生玉虽然组织关系不在社区,他主动找支部,请求支部为其划分党员责任区,担任了康居小区矛盾纠纷调解员。通过开展党员“明责任、强党性、一帮一”活动使社区群众看到了党员的形象,听到了党员的声音,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挥。

通过我们开展的“一帮一”和“多帮一”活动,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只要我们关心到位,讲究工作方法,真正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带着感情爱心去工作,对每一个吸毒人员,首先要对他们视同一个社会正常人,其次才是一个吸毒者,要理解和尊重他们,在吸毒人员的交往中,不能以管人者自居,要使他们感到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使他们感到你是在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批评教育他们,不能使他们有任何的拘束,尤其是在平时的帮教工作中,要一定讲求方式方法,有的吸毒人员怕做尿检被别人说这说那,因此,平时做尿检时最好不要有其他人在场,工作中要注意细节,在思想上经常对他们进行开导和安慰,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使他们对我们的帮教产生对立情绪,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帮教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吸毒人员,他们易说谎,性格偏执,存在着强烈的对立心理,逆反行为等,这些不良特征的出现,都是由于毒品引发而逐渐形成的,毒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周边的人文环境。毒品的阴影深深地留在他们心灵深处,使他

们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有一份好的工作不去珍惜,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不去珍爱,毒品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做好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关键是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症结。在帮教工作中尊重吸毒人员的人格,是解开这个症结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三、零距离接触,想办法解困。

在创新帮教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关心吸毒人员,解决吸毒人员生活上的困难,从而提高帮教的实效性。针对有些吸毒人员怕暴露身份,怕在亲朋好友中造成不良影响,亲朋好友远离他们的实际。我们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吸毒人员马某弟弟、妹妹都吸过毒,妹妹有病经常住院,父母双亡,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在排摸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主动与他联系,为马某姊妹3人办理了低保,减轻了他们生活上的压力,并鼓励马某在火车站开了一家小饭馆。吸毒人员鲁某,去年4月份,父亲去世,他孤身一人,一贫如洗,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们在10天之内为他办理了低保。禁毒专干主动和他交朋友,做他的贴心人,还为他牵线搭桥,去年“五一”他与心爱的人喜结良缘,使他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感动地说“是社区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吸毒人员刘某40多岁,左腿残疾,劳教出所后既无工作能力又无生活来源,我们多次登门走访,施以援助,纳入低保。通过我们零距离接触,带着感情去想办法帮助吸毒特困人员渡过难关,使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社区就是他们的家。有困难找社区,有困难找党员,已成为吸毒人员由衷的心声。去年以来,我们多方协调,解决了4名吸毒人员的就业问题,为16名吸毒人员办理了低保。

四、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进一步营造禁毒斗争氛围。

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使禁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仅靠我们社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发动辖区群众,驻社区单位,大打禁毒的人民战争。我们经常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部队官兵在辖区开展禁毒图片展,发放宣传材料,深入到吸毒人员家中,宣传禁毒法规。在辖区永登一中、青龙书院开展了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使广大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特别是在去年的“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我们结合社区开展广场文艺演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活动,近50名社区禁毒志愿者上街发放宣传材料近万张,张贴图片挂图80余幅,累计受教育人数达1万余人,真正形成了社区、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下一篇:捐一元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