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2024-04-23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共5篇)

篇1: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安排一览表 上午8点45分于丁家桥生活区门口乘坐校车,统一前往江浦。请负责节目的部长通知本部演员同时到场乘车前往!

通知丁家桥观众前往江浦校区观看晚会的时间是下午6点在丁家桥生活区校车停靠点乘坐校车前往江浦。9点厚学楼返回。李远跟车。

所有负责各项活动的同学也负责撤下、收回等所有本人负责的收尾活动,做事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谢谢各位的配合!辛苦各位啦!

篇2: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化工院各党支部成员:

为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化工院各级党支部全体成员,加强各党支部间的交流,经院党委研究决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并开展党小组创建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党小组创建目的:

加强学院各年级党支部间交流,更好的为党员及广大同学服务,加强年级党支部的建设,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学院的核心,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与模范带头作用。

二.党小组构成:

共六组,分别由化工一二班,化工三四班,化工五六班,化工七八班,化学班和浦江班各年级党员构成。

三.党小组活动内容:

1. 各党小组每月定期举办民主生活会议,会议形式可向多元化发展,例如:

社会热点讨论:每次推举一名党员作为主持,确定讨论话题并查找相关材料,党小组各年级党员应热烈谈论,积极发言,会议做好记录; 主题展示及交流:党小组内制定一主题(如国庆60周年),安排2-3人制作PPT,下载视频材料向与会人员讲解并发动党员积极讨论;

2.党小组内定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英语四六级辅导,计算机二级试题讲解,大四同志对低年级同志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如考研工作咨询会);另外高年级同志可将学习复习资料传承给低年级。3.学习组织生活及纪律管理条例,入党流程,党务材料整理,联系人工作等相关工作。

4.党小组内定期举行聚会,加强感情交流

5.以上活动可邀请各班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同学参加 四.党小组成员责任:

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划分为若干党小组,报党总支备案。党小组一般设组长一人,由大四党员推举担任;副组长一人,由大三党员推举担任。组长是党小组的负责人,是党小组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是党小组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组长及副组长在化工院党委的领导下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组长职责:

1.经常检查党员的思想、工作以及生活方面的情况,组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党员日常管理工作;

2.检查和督促培养联系人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建档和入党材料的整理、准备工作;

3.经常收集党员汇报,及时向党支部反映本小组的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4.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其它任务。副组长职责:

1.负责小组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总结;

2.定期召集组织生活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党的基本知识及学校;

3.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 4.做好小组组织生活会议和党费收缴工作。

化学化工学院07级第二学生党支部

篇3: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对策

0 引言

大学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面对我国近几年房价的持续上涨,实现住房安居越来越难。而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缓慢,使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

1 研究意义

首先住房问题是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好这一困难,可以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新角色、新岗位,尽快的融入社会。其次许多城市的住房价格接近天价,使得大学毕业生购房成为不可能的事,而这将造成人才的流动不畅,阻碍城市的发展。再次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房价的不断上涨与大学毕业生工资的不乐观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住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所以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是保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2 南京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及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南京大学毕业生的住房状况,本文发布了问卷调查。共有550位留南京的大学毕业生参加了此次调查。因为房价在2006年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许多毕业5年以上的大学生,由于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等因素,在房价进入新一轮上涨期时已购买了住房,而工作不久又赶上房价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将调查范围设在毕业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调查分析内容如下:

2.1 调查对象的学历依次所占的比例为:博士6%、硕士25%、本科48%及大专21%。

2.2 住房方式比例:租房45.9%、购房29.4%及单位房或与父母同住25.7%。

2.3 月租金占月收入的比重及对应人数比例(见表1)。由表1可知在选择租房的南京毕业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比例的大学生,他们的月租金占到月收入的四五成。

2.4 已购房者资金来源分布(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选择购房的毕业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方式是首付父母资助按揭自负,而全部由父母负担的比重也达到了27.3%,全自己负担的比重最少。

综上,留南京的大学毕业生中租房的比重最高,其中租房的群体中,有大半的毕业生将四到五成的工资用于租房,除去基本的生活费,工资所剩无几,更不用谈购房了。而租房并不是长久发展之计,最终的选择还是买房。在调查的购房群体中,大部分的资金来源都是靠父母,自己很难全部承担购房的费用。因此,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留南京大学毕业生的沉重负担。

3 住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造成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住房保障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使得现有的制度无法保障到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另一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对住房有刚性的需求,而商品房价格过高,使得大学毕业生无力承担。

3.1 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形成了以面向低收入者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以及面向中等收入阶层的限价房制度。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相比低收入人群略高,因此享受不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同时限价商品房制度存在的种种限制,也使得大学毕业生很难购买到。

3.1.1 廉租房保障范围狭窄,无法惠及大学毕业生

廉租房是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因此廉租房所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城镇低保的家庭,而大学毕业生并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3.1.2 经济适用房难以购买

经济适用房是以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为销售对象,通过配售的方式微利供应给普通标准住房的一种住房政策。而保障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审核不严格,高收入者可以购买多套经济适用房,使其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法。再者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房源不足,使得毕业大学生难以购买到经济适用房。

3.1.3 限价商品房购买条件的限制

限价商品房限定购买人群为本市户口,而大学毕业生群体具有流动性,使得该群体难以符合这一要求。同时限价商品房的定价采用“比周边普通商品房价格低10%-15%”的原则,所以随着商品房价格的攀升,限价商品房的价格也会走高,使得大部分毕业大学生难以承受。

3.2 大学毕业生购房问题分析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年龄大都处于适婚的阶段,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并不会因为房价的上涨而下降。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住宅均价与居民平均年收入的比值。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房价收入比是:发达国家1.8-5.5,发展中国家4-6。依据南京市2006-2010年统计年鉴,可以得出南京近五年的房价收入比为(见表2)。

4 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刚毕业的时候收入处于中低阶层,而随着工作能力和职位的提升,收入也会不断的增加,进入中高收入阶层,因此他们需要的是阶段性的帮助,不能采用单一的住房保障方式。

4.1 建立青年公寓

首先,青年公寓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政府财政预算为主,由开发商承建,产权属于政府,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出租,租金根据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合理制定,应低于市场价格,并在3至5年内逐年增加,最终不超过市场价格。资金来源可以在政府资金主导的前提下,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多渠道筹资,减轻财政的压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统筹考虑青年公寓的选址、户型、设施,以及物业。按城市的规模,分散选择大学生就业相对集中处建设,位置可以相对偏些,降低项目的成本,但交通尽可能便捷,降低交通成本。户型设置应相对灵活且小些,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居住需求。配套设施以公共配套为主,可以相对简洁,只需满足年轻人的基本需要即可。物业管理可以引入大学校园寝室的管理模式,提供最基本的保安、保洁等服务即可。

再次,从循环使用的理念出发,制定科学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毕业生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经资格审定后,符合入住条件者方可租赁。入住后,逐年对入住者的收入进行审核,如果收入增长到已不符合入住条件时,应限期退租。如超期不退租,应以市场价或超出市场价收取房租,保证房源。

4.2 借鉴共享产权式经济适用房模式

为了实现“住者有其屋”,大学毕业生在购买住房时,可以考虑与政府共同拥有产权的模式,即毕业生与政府各按一定的比例共同支付购买住房。政府拥有三成或五成的产权,买房者在t年后可申请购买政府持有的产权,也可出让自己的产权给政府或与政府共同转让给第三方。当买房者申请购买政府持有的产权时,如果t在规定期限p内,可按原供应价格结算;如超过期限,则应按照届时的市场价来评估;如果买房者出让持有产权,则政府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政府不回购,则可将房屋产权整体上市交易,政府和买房者按产权的比例来分配增值的收益。具体的流程如下(见图2)。

4.3 转变住房观念及加大政策支持

首先大学毕业生在住房消费上,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树立“住房梯次消费观念”,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消费住房。消费的形式也可以随着自己收入的增加由租房再到买房的转变。

其次在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政府应监督和评估政策的实施,使房地产行业良性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政策激励手段来激发开发商参与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积极性。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住房的面积结构,优化供给比例。依靠政府支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尽快的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制,构建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该群体的住房问题。

5 结论

大学毕业生是发展经济、创造价值的主力军,该群体的住房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保障制度和该群体的购房能力都存在问题,是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住房难的主要方面。因此引入青年公寓和共享式经济适用房的理念,转变住房观念,提倡梯次消费,并依靠政府的支持,力求解决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光焘,刘志峰等.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专题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杨朵朵,马万里.杭州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4).

[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南京住房租赁市场探查[J].东南大学学报,2008,(03).

篇4: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调查组在南京使用滚雪球的调查方法进行取样, 共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 回收率为90.48%。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工作状况、收支状况、居住状况、婚姻情感状况、长远规划、心理健康状况七大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0个调查样本中, “蚁族”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大致相当, 分别占58.42%和41.58%。学历方面, 70%左右为本科生, 而且不少出自“211”大学, 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年龄方面, 14.21%的“蚁族”在22岁以下, 74.74%的“蚁族”在23—25岁, 9.47%的“蚁族”为26—28岁, 1.58%的“蚁族”在29岁以上, 说明大部分“蚁族”是大学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却必须在刚入社会时就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这对“蚁族”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参加工作的时间上, 26.32%的“蚁族”工作不满一年, 47.37%的“蚁族”已工作1—3年, 分别有13.16%和13.15%的“蚁族”工作4—6年和7—9年, 而工作10年以上的“蚁族”寥寥无几。刚毕业的大学生占了南京“蚁族”的一半, 而经过几年奋斗之后, “蚁族”现象已逐渐消失, 这对于不管现在是“蚁族”还是将来会成为“蚁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好现象。对于多数人来说, “蚁族”或许只是人生路上一段不可缺少的经历。

一、工作状况及长远规划

根据调查, 30.53%的“蚁族”的工作与专业一致, 47.37%的“蚁族”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干, 22.11%的“蚁族”的与专业有相关性。被调查者中一半以上都是从事销售行业, 他们的收入普遍在1500—2000元之间, 超过2000元的极少。还有一部分则是理工类院校的学生, 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工资在2000—3000元, 也有少数热门专业 (资源相关、高端产业等) 的大学生在3000元以上。20.53%的“蚁族”还时常要加班, 63.68%的人偶尔有加班的情况, 其中近60%没有加班费。有59.47%的“蚁族”希望自己可以尽快涨工资, 13.68%的“蚁族”希望公司方面替自己缴纳三险一金, 29.47%希望公司能提供临时居住的房屋, 16.84%认为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希望公司能够组织相应的培训, 还有7.37%有其他方面的希望 (少加班或不加班, 给加班费, 节假日可以休息, 专科本科可以同等地位地竞争上岗, 等等)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 52.63%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有比较不错的未来, 16.32%不看好正在从事的工作可能换工作, 还有31.05%对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没有看法。

对于未来的发展, 65.08%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 34.92%没有;15.34%准备在这里奋斗1—2年, 65.61%给自己的奋斗期为3—5年, 还有19.05%准备奋斗6—10年。如果奋斗不成功, 有56.91%的大学毕业生会回家, 43.09%不愿意回去。对于自己在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56.08%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充满了信心认为未来一定比现在好 (其中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 , 37.04%没有太多的期望,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过一天日子打一天工的态度生活 (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居多) , 还有6.88%对自己的未来茫然失措,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多是工作两三年的人) 。

48.4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可能就是“蚁族”, 51.60%认为自己不是。有58.9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蚁族”的出现是由大学扩招造成的,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41.08%认为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没有经过艰苦地奋斗怎能成功, 所以他们坚信:只要我们还在努力, 未来就一定会更好。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都充满激情和希望,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断地奋斗却只能换来微薄收入时, 开始陷入迷茫状态, 不知道自己未来将会怎样。在这样的继续“奋斗”过程中, 大家最初的激情也就慢慢褪去, 对于生活和未来的期望也随之变得平淡, 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

二、生活条件差, 缺乏社会保障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和收入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以后, 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日常生活包括的内容非常多, 本次调查着重从消费、居住和婚姻三个方面进行了解。

(一) 消费情况。

在对南京“蚁族”的调查中发现, 受访者月收入基本都在1700—2000元之间, 61.58%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不少人认为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 现在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 可是我们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南京的工资不高, 但是生活成本却不低。71.58%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 如果月收入只有2000元, 在南京生活确实还是很艰苦的。

我们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主要消费项及支出的分析, 发现“蚁族”支出最多的项目是房租, 平均每人每月443元, 其次伙食费, 平均每人每月414元, 这与近年全国大城市房租提高和物价上涨有关。

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一个人生活, 房租和伙食费自然会占很大比重, 每个月用于储蓄和购物的钱也不少, 在这些数据中关于学习方面的数字引起了我们调查组成员的注意。我们发现“蚁族”们用于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费用最低, 很多人完全没有或者只花少量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 作为职场新人, 每天的工作很忙, 基本抽不出时间来学习;第二, 在除去房租等必要生活费后已经没有钱来购买学习资料;第三, 依赖于公司进行培训, 等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在青春年少的时候, 好好地学习, 充实自己, 才能给自己未来的扬帆启程做足厚实的铺垫。学历代表你的过去, 财力代表现在的努力, 学习能力代表则你将来的成就。不管现在如何, 保持学习是未来的立足之本。

(二) 居住状况。

因为收入较低, 不能承担过于昂贵的房租, 南京“蚁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蚁族”一样, 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区的城乡结合部或者更偏远的郊区, 主要分布在玄武大道地区、城东马群的百水芊城、城北月苑小区周边、四方新村等, 大约占被调查人员的30.16%。此外, 还有很多租住在离市区相对远些的老小区, 如江宁、马群、栖霞等地。从调查数据上来看, 这部分人群占了17.99%, 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惊讶地发现, 南京“蚁族”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市区, 这也许可能与南京目前“蚁族”规模尚小, 而廉租公寓也大多分布在市区有关。所以从居住地来看, 南京“蚁族”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和一些离市区较远的棚户区, 但还没有形成像北京那么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地, 他们的居住地周围也存在大量的外来打工人员, 在市区主要集中在廉租公寓, 在郊区则零星分布。在居住面积上, 南京“蚁族”也有着和全国其他地区“蚁族”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被调查人群中, 居住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只占16.4%, 更有38.62%的“蚁族”居住面积大于30平方米。因为收入有限, 所以大部分“蚁族”都是合租的, 比例达71.43%。有超过一半的南京“蚁族”居住在市区, 再加上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是比较发达的, 南京“蚁族”普遍反映出行比较方便, 只有3.17%的人回答交通不便。因为居住面积较大, 治安环境不错, 55.79%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的居住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也有25.26%的受访人员表示不满意, 可能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面积有关。

(三) 婚姻情感。

因为收入水平较低, 工作流动性较大, 居住不固定, “蚁族”的社交圈子也比较小, 大多局限于公司和网络, 所以恋爱对象的选择范围较小。在调查中, 有60.53%的受访者处于未婚且无恋人状态, 36.84%的受访者虽有恋人但没有结婚, 只有2.63%的受访者已婚。在有恋人的这部分人群中, 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以前同学, 还有就是同事或者朋友介绍。对成家立业的先后, 有一半多的人选择成家与立业同时进行, 但也有36.84%的受访者选择先立业后成家。在对恋人的期望上, 75.53%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和自己一起共同努力。这说明, “蚁族”们的事业进取心都很高,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前途抱有希望, 也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在有恋人的受访者中, 对自己的情感满意与否的人各占一半左右, 这其中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收入和工作不稳定。从受访者的年龄来看, 大部分“蚁族”在25岁左右,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这部分人的结婚比率应该是很高的, 但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固定的住所, 他们无法在爱情和婚姻上考虑更多。

同时,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们的婚姻观也逐渐变得现实起来, 像“蚁族”这样的低收入群体, 再加上没有住房, 想在这个大城市站住脚都比较困难, 更不要提谈婚论嫁了。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长此以往, 这种现象必将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未来我国男女比例会出现严重失衡。

三、心理健康状况:挫折感、焦虑感较为严重

作为一名“蚁族”, 其必然承受来自自己和外界不同的压力。在工作方面, 65.43%的“蚁族”认为有压力, 而有34.57%的“蚁族”认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其中部分“蚁族”因为刚刚开始工作, 经验不足, 薪金较低, 可能在工作经验丰富之后工作压力会有所减少, 工资也会提高。对这部分人来说,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大多数“蚁族”来说, 其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保险一类的跑腿工作, 提升的机会较少, 因而在南京工作的压力太大。在收入水平方面, 79.26%的“蚁族”有压力, 只有20.74%没有压力, 低收入是“蚁族”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一名大学生, 一名“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低于2000元的工资确实太少, 而在南京生活的成本虽然没有北京上海那么高, 但绝大多数人时常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况。在婚姻方面, 45.41%的“蚁族”有压力, 54.59%认为没有。对于“蚁族”而言, 在面临生活、工作、社会多方面的压力时, 有一部分人会同时感到未来婚姻情感方面的压力, 而另有一部分人会把这种压力暂时搁置, 专心于事业, 但是就长期而言, 婚恋压力会越来越大, 或多或少是对“蚁族”心态的一种挑战。在居住方面, 多数人因为房租问题住在城郊结合部, 离工作单位较远, 人均居住面积较小, 治安卫生差等问题突出, 虽然南京“蚁族”居住的“蚁巢”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条件较好, 但仍不尽如人意, 居住问题也形成了“蚁族”生活中的一大压力。如此多的压力, “蚁族”平时多用上网、睡觉、吃东西等方式来排遣, 网络聊天、在网上更新自己的状态几乎成了“蚁族”们每天必做的事情。相对于用一些消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蚁族”还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方法来勇敢面对生活。总体而言, “蚁族”们对自己现状还是抱有希望, 相信再经过几年努力, 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 40.74%的“蚁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比较满意, 33.86%对自己并不满意, 还有一些人对所处的状况还有点迷茫, 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四、“蚁族”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蚁族”的形成, 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城乡二元结构下, 不同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不同的生活条件, 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期望、理想、能力, 等等。

(一) 客观因素。

1. 大城市的吸引力。

大城市可以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另外,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客观影响, 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物价房价飞涨, 特大城市的“蚁族”的生活压力变大, 于是他们选择逃离北上广, 转向南京这样的城市。

2. 就业形势。

2003年初, 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 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 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此后, 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 而与此同时, 我国社会正经历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 必然出现大学毕业生滞留现象。很多企业不愿花代价培养新人, 招聘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没有机会, 哪来工作经验。

3. 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 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此外,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专业供需矛盾突出。为什么找工作如此困难?郎咸平曾提出一种产业链理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是整个产业链的7个环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别占了这条产业链的6和1, 6就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而1是产品制造。发展中国家1是根本, 而发达国家则控制了6。大学生学习的, 主要是6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这6个产业链环节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的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不得不出国, 或者挤在国内的大城市抢工作。

(二) 主观因素。

1. 择业观相对落后。

1998年开始大学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必然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很多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越是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或大城市, 前去择业的就越多, 反之, 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越难招到人才。

2. 过于自信。

很多大学生自我感觉太良好, 总是眼高手低, 适合他们的工作或者说他们可以胜任的工作, 都是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目前大学毕业生对于求职存在着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的问题, 只知道要找工作, 但是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儿,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各种工作或者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看到职位名称后就开始主观臆测, 想当然地认为这会是什么什么样的, 或者是受到周围人对这些职位和工作的看法的影响, 自己却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一行, 以至于在做决定时非常茫然。

3. 追求梦想等综合因素。

为了自己的梦想, 认为在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够把父母接到城市一同生活;希望下一代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

五、解决“蚁族”困境的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 为了改善大学毕业生低入群体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缩小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

“蚁族”之所以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回家, 是因为二三线城市与大城市差距实在太大。

(二) 改革高等教育制度, 反思教育扩招和教育产业化。

学校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结构有清晰的说明, 应用型科学和研究型科学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最重要的是大学的教育不可以商业化, 不可以像市场一样“跟风”:社会上某一时间要什么样的人, 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或课程。

(三) 提升职业能力。

你想留在大城市, 获得机会和享受优质生活, 你需要大都市。但是你有什么资本让大城市需要你,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 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四) 转变就业观念。

不要局限于大城市, 可以考虑去一些发展潜力好的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是冒险者的天堂, 并不适合所有人, 那里机遇与风险并存, 并不是每个人去了都可以淘到金子的。另外, 到一线去争的是空间, 到二线去争的是时间。挑好一个正值上升期的二线城市, 考验的是着眼未来的视野和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中庸之道, 就去找你内心的“1.5线城市”, 毕竟它们能在你有生之年变成一线城市。

(五) 加强心理辅导。

“蚁族”作为现代社会一个庞大而又不可忽视的群体, 已经形成“蚁族”特有的文化, 并且在逐渐地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总体而言, “蚁族”们对自己的现状还是抱有希望的, 相信再经过几年努力, 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 但是如果两三年以后还是一样的状况, 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希望社会能多关注和支持他们, 给予正确的引导。

(六) 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个群体, 不要过度关注。

社会不应靠说教去告诉“蚁族”走哪条路, 而应用真爱和良心去温暖这个群体。更重要的是在关爱之余, 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经营自己的人生。

(七) 其他。

建设“蚁族”集中住宅和廉租房, 促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鼓励青年自主创业……

“蚁族”受过高等教育, 乐观开朗, 敢于接受挑战, 相信通过奋斗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学校门已走出, 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渡, 也是一个必然阶段。不少“蚁族”表示, 从表面看他们很苦, 其实那是打拼的过程, 人生的经历本就包括艰难和辛酸, 条件差正应该是艰苦奋斗的起点。不管是选择留在大城市继续追梦, 还是选择逃离北上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摘要:“蚁族”是一个由“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组成的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称其为“蚁族”, 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南京“蚁族”的具体情况是: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 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 并以此宣泄情绪。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蚁族”,低收入群体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廉思.“蚁族”Ⅱ谁的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3]张慧鹏.“蚁族”, 个人的悲剧抑或是时代的创伤[J].中国工人, 2010, (6) :20-25.

[4]阳玉平.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 2009, (12) :102-104.

[5]刘新庚, 李炎利.大学生“蚁族”择业从众心理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 (3) :1-3.

篇5: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

截至2012年10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已经离校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 同学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有哪些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 有哪些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就业岗位找寻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如何, 同学们对我校教学和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况和数据, 完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

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本人填写) (毕业生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填写) 为基础, 结合日常了解到的学生情况, 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现状、单位的评价等。

(三)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访谈主要是面谈或电话访谈在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同学, 以及部分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考研、出国录取人数持续增加, 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凸显

毕业一年间, 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共新增国内读研人数8人, 出国4人。其中经济学专业分别录取国内研究生4人;经济学出国3人, 统计学出国1人。由此可见,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们影响很大, 并在同学中继续发挥效果。

(二) 学生多就业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以外, 大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银行工作的共有96名学生, 占总人数的42.48%, 而供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占大多数,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供职的比重也较大。共有12名同学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占总人数的5.31%。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大家就业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为知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 进入银行等金融行业工作是必然选择;其次, 我校在校学生中女生居多, 女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因而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是首选。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在被抽样调查的同学中,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0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82%, 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 同时工作环境较好且稳定,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会更钟情于国有企业。根据表中所示, 国家机关, 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均有所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择业的多元化、双向化。在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含村官) 就业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少, 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竞争相对激烈, 这类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就专业而言与我校开设的课程也并不是十分对口;而民营企业因为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工作环境相对不稳定, 此外工作强度大而工薪待遇有限等, 都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其作为初次就业单位的客观因素。

(三) 收入与就业行业的相关性较高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在5-10万元的人数最多, 占据总体样本的52.94%, 这里就与上表1.1相对应, 即超过2/3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工作, 相对应的就是有相对较为客观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此类行业的热门程度。而收入少于2万或者高于10万的毕业生分别只占5.88%, 这也让我们看到收入之间的差异,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现实。

(四)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更重要

表3以及表4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出发, 反映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70.59%) 、敬业乐业精神 (64.71%) 、沟通协调能力 (70.59%) 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8.82%) ;而毕业生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 觉得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 (70.59%) 、本专业课程 (52.94%) 、相关应用性技术技能 (52.94%) 以及社会调查及文体写作能力 (52.94%)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和素质指明了方向, 也为鼓励在校学生才、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加了说服力。

(五) 重视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表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用人单位更加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表中显示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7.62%, 其他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2.86%, 而且两者比例相近且超过总体的40%, 事实证明, 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现代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专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力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作中, 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好的效益。此外沟通交往能力所占比例为57.14%, 有效的沟通和恰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职业道德培养、文体训练这类素质培养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同样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灌输考研、出国的思想,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层次, 考研录取率和出国升学率持续提升。因此,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使学生们了解“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课程设置、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院专业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二)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就业方向, 以学生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是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能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是各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院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建设需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分析市场对经济类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因材施教, 培养适应金融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例如, 开设关于金融行业的实务性操作课程,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等,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 进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 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毕业生们都在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一方面要教育在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要学好经济学专业知识、管理学基础理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如营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公关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力。另外还有一些专项能力,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如金融市场开拓、划分、调查、分析、管理、预测能力, 金融产品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营销决策能力。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银行柜面工作强度大, 要求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 金融产品营销工作需要和很多单位、个人打交道, 工作之余还要应付各种考试, 这就要求身体素质好,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将实验课程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92页)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科学术性活动等, 以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还要大力开放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和软科学实验基地,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而现今,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有利于我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将持续进行。

摘要: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状况,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等与实际工作表现、收入之间的关系等, 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8-60.

[2]胡瑞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6-38.

[3]秦永.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76-79.

上一篇:生活的滋味作文400字下一篇: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