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4-04-23

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精选8篇)

篇1: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统一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和生产要素有序流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发生,进一步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市场运行的意见》、《关于规范杭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10〕13号)、《余杭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活动的,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履行相关决策和批准程序后,通过交易机构发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信息,公开交易农村集体产权的活动。

第四条 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依法、诚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一)资产账面值在10万元以上的资产所有权转让;

(二)预估交易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房产及各类资源(耕地、林地、四荒地、水塘等)的使用权转让(包括出租、发包、受托流转);

(三)预估交易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及集体投资公司股权的转让;

(四)其他依法可交易的集体产权。

第九条 年租金(标的)在人民币 200万元及以上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转让纳入区交易中心交易,可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具体操作,其余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全部纳入镇(街道)交易中心统一交易。

第十条 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存在下列情况的,禁止交易:

(一)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的公益性资产;

(二)产权不明或者产权有争议的;

(三)交易的产权涉及到第三人合法权益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和其他不允许转让的农村集体产权。

根据《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确定是否提供评估报告。

第十五条 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须经镇、街道审核通过。进入区交易中心交易的农村集体产权在镇、街道审核基础上还须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第十六条 签订《成交确认书》前出现影响交易活动正常进行的情形,或者有关当事人提出中止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出让方可以作出中止交易的决定。

第十七条 出现致使交易活动无法按照规定程序正常进行的情形,并经调查核实确认无法消除时,出让方可以向所属镇、街道提出终止交易申请。

第十八条 交易中出现中止、终止情形的,应当在统一信息网站上公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交易机构依据本办法进行的各项审查均仅系对交易方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的完整性、合规性形式审核,不承担保证交易各方的主体合格、交易权限完整、交易标的合法、交易双方做出的声明及承诺以及提供的文件资料真实、完整、有效、准确等一切责任。交易各方应自行承担交易风险。

篇2: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区农村集体林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市场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武政发〔2014〕131号)、《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武政办发〔2014〕135号)等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我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进行的农村集体林权流转交易活动,适用本细则。

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的农村集体林权,是指: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利;

(二)农村集体林权流转交易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及林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凭林权证将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流转交易的行为。

第四条 交易双方必须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个人或其他组织,不受身份和地域的限制。

森林、林木和林地转让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物和埋藏物。

第五条 农村集体林权经流转交易后,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同时转移。

第六条 农村集体林权交易应当遵循依法、民主、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七条 农村集体林权交易需遵循有关法律规章规定,履行民主议事决策程序,签订规范的书面交易合同,接受区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交易条件

第八条 下列农村集体林权可以依法交易: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

(四)非特种用途林的生态公益林和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森林景观资源的经营权、使用权;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转让的集体林权。前款第(四)项规定的集体林权的流转,不得改变公益林性质和林木所有权,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

第九条 下列农村集体林权不得交易:

(一)特种用途林;

(二)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用、占用的林地;

(三)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林地或林木;

(四)未申请办理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允许转让的集体林权。第十条 农村集体林权的交易应经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并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后,方可

进行交易。农村集体林权的交易,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十一条 农村集体林权交易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企[2006]529号)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执行。评估结果是确定林权竞价转让的保留价和交易价格的主要依据,竞价转让的最低保留价和最终交易价格,一般不应低于评估价值的90%。确需低于评估价值90%进行交易的,应征得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第三章 交易程序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林权交易按“申请交易—审查受理—信息发布—受理报名—组织交易—成交确认—组织签约—交易鉴证—成交公告—登记备案”的一般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林权交易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提交内容真实、合法有效的相关文件资料。

第十四条 农村集体林权的转出方,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申请表(农村资源类)。

(二)转让方的声明与承诺。

(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如为集体(村委会、社区),需提供机构代码证、负责人身份证;如为农地股份合作社或公司,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章程、负责人身份证明、股东决议。如为个人,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四)产权权属的证明材料。

按所转让产权的类别分别提供其中之一或若干权属证明文件(所有权证、使用权证、承包经营权证、初次承包经营合同、农业知识产权类权利证明、股权证明等)。

(五)内部决策文件、同意转让的相关批文

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决议、主管部门的批文等。

涉及产权所有权权属变更的,还需提交评估报告和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材料。

涉及产权使用权权属变更的,还需提交产权所有权拥有者同意转让的书面材料。

涉及再次流转的,还需提交以下资料:原承包合同;原承包方同意再次流转的书面同意材料。

(六)转让标的基本情况的材料(如标的基本情况介绍,有无担保、查封、抵押、诉讼等权属限制的说明)。

(七)委托经纪人或中介机构办理交易手续的,需提交委托书及受托方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八)采取联合转让的,应提交联合转让各方签定的联合转让协议,并提交推举一方代表联合体办理转让相关事宜的推举书。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五条 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依据转出方提交的资料制作挂牌信息,分别在区农村产权交易门户网站、网上村委会等媒

体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告。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林权转出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出标的的基本情况、交易设定条件及相关需发布的信息(区位、面积、经营情况、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流转方式、流转期限、交易底价、保证金缴纳等);

(二)转出标的权利人的基本情况;

(三)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挂牌期间,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接受意向受让方的咨询洽谈。

第十八条

凡对转出标的有受让意向者,应在挂牌期间按规定向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递交受让申请及相关材料。

(一)《农村产权受让信息发布申请表》。

(二)意向受让方的声明与承诺。

(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如为个人,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如为集体(村委会),提供机构代码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如为公司,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公司章程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四)意向受让方的资信证明。

(五)符合转让方提出的受让资格条件的证明材料。

(六)同意受让农村产权的证明。

如为集体(村委会)应按规定形成同意受让决议;如为专业合作社,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章程、负责人身份证明、股东会议决议;如为公司按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提供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如需上级部门批准的,还应提供相应同意受让批复。

(七)委托代理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

(八)采取联合受让的,应提交联合受让各方签定的联合受让协议,并提交推举一方代表联合体办理受让相关事宜的推举书,以及相关文件材料。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九条 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对意向受让方的受让申请进行登记,对意向受让方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的,出具受让方受让通知书,积极引导各方进行洽谈交易。

第二十条 农村产权交易可以采用协商、竞价、拍卖、招标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如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可以采取公开协商交易的方式;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应采取拍卖、招标、竞价等交易方式确定受让方。

采取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方式交易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采取其他方式交易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第二十一条 确定受让方后,应签订成交确认书。在规定的

期限内,交易双方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农村集体林权产权交易合同文本,并由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审核并在鉴证机构方盖章,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

第二十二条 涉及权属变更的,交易双方应凭《产权交易鉴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原发证机关办理产权变更、抵押、登记手续。

第四章 行为规范

第二十三条 集体林地的转让期限不超过林地承包期限的剩余年限。受让方通过林权交易取得的林地使用权期限不得超过原林权证确定的剩余期限;受让方对林权进行再流转,应当征得原转让方同意,其期限不得超过原交易合同确定的剩余期限。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林权产权交易当事人提交错误、虚假的材料进行交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其评估行为无效;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受让方取得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后,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交易合同的要求,履行造林和森林资源培育、管护责任,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开矿、采石、取土、修建坟墓等。

第二十六条 交易后的集体林权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其森林、林木的采伐及更新造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采伐量纳入本区森林采伐限额。

第二十七条 交易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农业局或区委农工办(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申请调解,也可以按照约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试行)由区委农工办(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局负责解释。

篇3: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1 主要做法

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1.1 建立组织机构, 搞好宣传发动

区里成立改制领导小组, 街道和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全面负责本辖区的改制工作, 并坚持宣传教育先行, 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 对区、街、村三级工作人员进行了大规模业务培训, 确保了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组织清产核资, 确定改制模式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理核实, 分别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登记造册。召开村民 (代表) 大会, 对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并公布。对有经营性净资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对改制前资本积累较多, 条件相对成熟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立有限公司。

1.3 确认股东资格, 科学配置股权

科学界定股东资格, 对改制村的空挂户、劳改劳教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服兵役人员等群体的股东资格认定, 按照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文件, 并结合“实质重于形式”和“村民自治”的原则, 召开村民 (代表) 会议进行讨论表决。实行“一人一股”的股权配置制度和“两不增、两不减” (生不增、死不减, 进不增、出不减) 的静态管理机制。

1.4 制定量化方案, 建立经济组织

在清产核资和股东资格认定的基础上, 制定股份量化方案, 明确资产量化范围、集体股和个人股的配置比例。召开股东 (代表) 大会, 制定并通过社区经济组织章程, 选举产生股东 (代表)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设立内部经营管理机构, 并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成立法人单位。

1.5 加强指导监督, 确保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指导新成立的社区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内部章程, 督促社区经济组织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组织设置、资产运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规定科学运行、规范经营。

2 初步成效

通过改革,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增强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活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创新经营思维, 拓宽经营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 使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后, 明确了股东 (社员) 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有效地化解了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分配中的干群矛盾, 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村民变股东的同时, 配套推进“村改居”工作, 村民变为市民, 在医保、低保等方面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也实现了与城市的对接共享, 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 几点体会

3.1 依法推进, 规范操作是改革成功的基础

始终坚持以法律、政策为准绳, 法律、政策没有规定的事项, 采取户决制、村民代表大会制等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表决, 依法推进改制。股东资格认定是改制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也是群众最关注的环节, 专门制定了《股东资格认定办法》, 坚持引入法律法规, 结合村情民意, 做到合法、合情、合理。

3.2 因村制宜, 分类指导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在方案制定上, 实行一街一方案、一村一章程, 根据村情实际和群众的承受力, 确定改制时间和改制形式。在操作过程中, 先易后难, 稳步推进, 成熟一个完成一个。在改制模式上, 按资本积累数额分别成立有限公司或经济合作社。

3.3 尊重民意, 民主决策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篇4: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對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发布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同时也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集体利益受损或者利益分配不均上,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质疑、指责的对象,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富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经营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举牌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承租方,同时接受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双重监督,一方面使得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提升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工作中的威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为建设和谐农村共同努力。

篇5: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章

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在本市从事农村产权交易活动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农村产权交易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农村资源;

(三)坚持农民自主、村民自治,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村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合法权益;

(四)坚持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尊重农民的流转交易主体地位,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交易,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交易。第四条

本市所辖农村集体产权依法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交易的,应当在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农交所”)进行,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场流转交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

农交所的交易产品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

(四)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五)农业类知识产权;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

(七)农村房屋所有权;

(八)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

(九)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第二章

交易机构 第六条

农交所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设立,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组织交易等服务,对交易行为进行鉴证,履行相关职责的非营利性公司制企业法人。

在涉农区设立农交所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农交所分支机构”),由农交所授权开展产权交易活动。

在乡镇(涉农街)设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负责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的收集和报送。

第七条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本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农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村产权交易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

本市国土房产、水务、农业、规划、林业、知识产权、工商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督促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行为进场;同时,国土房产、水务、农业、林业在农交所设置办事窗口,负责信息发布前的各项审查工作,协助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做好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

国土房产、水务、农业、林业、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制定产权交易规则,报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第三章

交易方式和程序 第九条

农村产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拍卖、招标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采取拍卖的交易方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的交易方式,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第十条

产权交易活动中的转让方或者受让方,可以直接向市农交所申请进行产权交易;也可以向农交所分支机构申请进行产权交易。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十一条

转让方申请转让产权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转让方的资格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二)产权权属的有关证明;

(三)准予产权转让的有关证明;

(四)转让标的的情况介绍;

(五)标的底价及作价依据;

(六)农交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条

国土房产、水务、农业、林业、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转让申请及相关材料依法进行审查、产权查档和权属确认。审查通过的,由农交所统一对外发布产权转让信息,征集受让方。第十三条

受让方申请受让产权,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接受农交所资格审查:

(一)受让方的资格证明;

(二)受让方的资信证明;

(三)农交所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第十四条

农交所依据征集到的受让方情况选择交易方式并组织交易。第十五条

转让方与受让方达成产权转让意向后,应当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产权交易合同经转让方和受让方签字、盖章后,由农交所审核并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第十六条

在农交所进行产权交易的转让方、受让方,应当凭农交所出具的《产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权交易鉴证书》到本市的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凡涉及集体产权交易的变更,有关部门应当要求转让方、受让方提交农交所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书》。第四章

交易的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集体产权的转让价格,以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值作为依据;转让价格低于评估值的,应当经集体产权所有者同意。个人产权转让价格可以依据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值,也可由转让方自行确定。第十八条

产权交易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后中止交易:

(一)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中止交易的;

(二)转让方或与产权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提出正当理由,并经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三)产权存在权属争议的;

(四)农交所认为必要并经有关监管部门或机构同意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中止交易的情形。第十九条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后终止交易:

(一)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终止交易的;

(二)转让方或与产权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向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终止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交易的书面申请,并经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三)人民法院依法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终止产权交易的情形。第二十条

在产权交易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操纵交易市场或者扰乱交易秩序的;

(二)有损于转让方、受让方进行公平交易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二十一条

产权交易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为了扶持农村产权的流转交易,对作为转让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免收交易服务费用,对其他交易主体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第二十二条

交易权益保障

(一)市(区)国土房产、水务、农业、规划、林业、知识产权、工商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产权的登记和颁证管理。

(二)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成员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农民个人产权须是本人自愿转让。

(三)农村产权交易价格低于标的底价时,产权持有者有优先回购权;农村土地折资入股后的权益或收益分配权交易,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优先购买权;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承包经营权转让,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购买权。

(四)交易收益按下列规定执行:

1、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交易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收益,归农户所有;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交易收益,原则上大部分归农户所有,小部分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具体分配比例由农民家庭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确定;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交易收益,纳入农村集体财产统一管理,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和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具体管理办法,按相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管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三条

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对产权交易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产权交易规则的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在农交所进行产权交易过程中,发生产权交易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农交所或者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六章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东吴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农村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篇6: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确保城乡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城镇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办法》、《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建设项目超建面积处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是指建设工程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对其实施建设过程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是确保建设工程严格按规划行政许可要求实施的有效手段。

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具体包括建设工程的批后修改、灰线检验、±0.00检测、主体工程跟踪管理、竣工规划核实等。

第三条 余杭区临平副城、良渚组团、瓶窑组团、余杭组团城乡规划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的规划批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杭州市规划局余杭规划分局(以下简称规划分局)负责临平副城城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临平副城城乡规划区以外的房地产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其它项目的规划批后日常管理工作由规划分局委托各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第五条 余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执法局)依法查处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第六条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以下简称国土余杭分局)根据职责负责对建设工程违法占地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第七条 建设项目经过规划审批的内容在施工中原则上不得更改,如确需变更的,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划批后项目修改审批有关程序,向规划分局进行报审,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按修改后内容实施。未经审批同意擅自变更许可内容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书》。第八条

申请的批后修改内容经认定属对规划无影响的,方可按程序办理批后修改手续。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满足以下几种情况可认定为对规划无影响:

1.批后修改内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2.批后修改内容符合规划条件的; 3.批后修改符合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4.批后修改不影响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利的或经听证、公示、征求意见等无异议的。

第九条 建设工程自开工至建设项目竣工,必须在建筑工地醒目位置按规范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告示牌》。《建设工程规划告示牌》的内容包括:规划用地区域现状图、总平面布置图(含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及资质等级、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证号及许可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证号、监督举报电话。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现场放线和定位,并及时向规划分局或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灰线检验申请,规划分局或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检验人员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灰线检验,并填写规划建设工程批后管理跟踪表和余杭区建设工程规划验线单,验线合格后项目方可继续施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办理灰线检验:

1.建设单位放样施工资料不全的或委托无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放样的;

2.原定位桩缺损影响正确验线的; 3.规划告示牌未按要求设立完成的; 4.现状地形与地形图严重不符的; 5.其它不符合灰线检验的情况。第十二条 房产、大型公建项目完成±0.00施工后,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提供±0.00检测报告。建设单位应及时向规划分局或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0.00复核。复核合格的,规划分局或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办人在规划批后管理跟踪表签字认可;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进行整改,经整改合格,规划批后管理责任人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施工。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工业项目逐步实行±0.00检测报告和复核制度。

第十三条 规划分局或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经批准的项目建立动态跟踪管理系统,每个建设项目中途跟踪管理不得少于两次,每次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跟踪检查,并将建设项目落实规划情况及时填入建设项目规划跟踪管理表。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规划分局负责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认定。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建设工程,由规划分局抄告城管执法局,由城管执法局发放停止建设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由城管执法局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一)侵占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二)在已竣工规划核实的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或者利用建设工程擅自新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三)严重违反风景名胜区、良渚遗址保护区、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生态、水系等保护规定的;

(四)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前款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认定标准,参照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申请办理竣工规划核实,并报送有关竣工规划核实资料。

第十五条 竣工规划核实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相关规定的资料,同时对建设项目中一些疑难情况,建设单位还应向规划分局提供说明材料,并经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认签署意见,竣工资料不全的,不予受理竣工规划核实。第十六条 竣工规划核实主要内容:

1.建设工程的功能、规模、建(构)筑物的定位、标高等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的情况;

2.房屋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分类建筑用途及相应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各层层高、室内外地坪标高以及建筑立面造型等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的情况; 3.经查处整改后建设项目是否满足规划审批要求; 4.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道路、绿化及公共配套有无实施; 5.征勘红线范围内有无应拆的建筑和违法建筑; 6.涉及房产项目的物业用房和社区配套用房是否落实; 7.其它涉及规划审批时所要求的内容。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为单元组织,不得在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内分次进行规划核实。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所需各类实测竣工图纸,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测绘,房屋竣工建筑面积测绘由具有相应资质房产测绘单位测绘。

第十九条 临平副城所有建设项目和其它地区的房产、大型公建项目,绿化部分的竣工规划核实由余杭区建设局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竣工规划核实前单独核实。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结果应当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报告及相关竣工规划核实材料应当及时立卷归档。

第二十一条 建筑面积误差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建筑面积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面积的数值。建筑面积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

(一)1000平方米以内(含1000平方米)部分为5%;

(二)1000—5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部分为3%;

(三)5000—10000平方米(含10000平方米)部分为2%;

(四)10000平方米以上部分为1%。

累进计算的建筑面积合理误差不得超过500平方米。

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误差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且没有其他违法建设情形的,可以视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和相关规费后,由规划分局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误差在合理误差范围外的,在办理规划批后修改审批手续后方可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存在违法建设行为的,应由城管执法局进行处罚。对于建设项目超建面积的具体处理办法,由区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工作中的建筑面积审核执行国家和省房产测量规范及相关规定。

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按照分期办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进行竣工规划核实;对最后一期进行竣工规划核实时,应当同时按第二十一条规定核算各分期合计的总建筑面积误差。

第二十三条 建筑高度误差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建筑高度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的数值。建筑高度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

(一)20米以内(含20米)部分为0.5%;

(二)20—100米(含100米)部分为0.25%;

(三)100米以上部分为0.1%。

累进计算的建筑高度合理误差不得超过0.5米。在建筑高度控制地区之外,局部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建筑高度的电梯房、设备房、楼梯房和屋顶水箱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误差。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且周边存在日照间距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提交日照分析报告;在景观控制地带还需提交景观分析报告。多层低层建筑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其间距应符合规划技术规范。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造成该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或使周边建筑不能达到日照标准的,无论是否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均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建筑高度超高部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且没有其他违法建设情形的,可以视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由规划分局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建筑高度超高部分在合理误差范围外的,在办理规划批后修改审批手续后方可申请竣工规划核实。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如有违法占地行为的,建设单位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前,应先接受国土余杭分局的行政处罚。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向规划分局申请竣工规划核实,规划分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或书面告知不予核实的理由。

规划分局在核实中发现建设单位或个人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应依法处理后方可核实,处理时间不计入规定的核实期限。

第二十六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规划核实。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经规划分局验线合格,擅自开工建设的;未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告示牌或者在工程建设期间未保持告示牌设置完好的;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组织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按照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城管执法局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规划分局和城管执法局、国土余杭分局、各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联系,完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责任分工机制和联动机制。

第二十九条 规划分局、城管执法局及受委托的辖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权对城乡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在检查前应出示执法证件。建设单位应如实出具并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隐瞒和阻挠,检查者有责任为建设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篇7: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合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指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土地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土地。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有偿方式进入土地市场交易的行为。

第三条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依法享有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转让、出租、抵押等权能。

第四条

县政府成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管理全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保障入市主体依法参与入市工作,并承担响应义务;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现的问题。

第二章

产权管理和权利义务

第五条

加快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人,对其拥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力。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其使用方式、最高使用年限和国有建设用地相同,在使用期限内享有转让、出租、抵押权能。

第七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入市,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以及转让、出租和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一并处分。

第九条

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履行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义务,承担响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义务,并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和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国家建设需要时有偿退出。

第十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为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是代表其所有权的组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十一条

入市主体以全资方式设立的土地专营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法人资格、从事土地专营业务的市场法人,经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委托授权,可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事项。

第三章 入市途径和条件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途径:

(一)就地入市。

符合条件的集体经营性用地,就地以出让、租赁和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入市。

(二)调整入市。

村庄内零星、分散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通过相关规划调整、占补平衡,报市、县政府批准后,按规划方案异地入市。

(三)整治入市。

经整治后的村庄建设用地,在优先保障居民住房安置等用地后,规划为经营性用途且不予征收的集体建设用地在确定产权归属后可依法入市。

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用地、产业、环保政策等要求;

(二)土地权属清晰,并经依法登记;

(三)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已补偿到位,或经所有权人书面同意随土地一同入市流转;

(四)拟调整地块在入市交易行为发生前复垦为农用地,且不得小于拟入市地块面积,并经验收确认。

拟入市地块涉及占用耕地的,拟调整地块复垦为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不得小于和低于所占用的耕地;

(五)拟入市地块面积不得大于拟调整地块面积;

(六)整治地块权属各方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响应的土地整治协议。

土地整治协议应当包括整治地块的位置、范围、土地权属调整等事项,作为集中整治后,重新划分宗地和确定产权归属的依据。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入市:

(一)土地或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权属有争议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权利的;

(三)已办理抵押登记,但未取得抵押权人书面同意的;

(四)没有明确土地使用条件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一定年限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土地出让金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一定年限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以及出资协议约定,将一定年限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评估作价入股,与他人以合作、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企业的行为。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可以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采用双方协议的方式交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作价出资(入股)最高年限,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同类土地用途的最高年限,具体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工业用地50年;

(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三)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四)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可根据具体项目需要确定使用年限,一般应不低于5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先租后让的租赁年限一般为5年,最高不超过10年,与后续出让年期总和不得超过该宗土地用途在第十七条中所确定的最高年限。

第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和作价出资(入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入市条件的,通过村内四议两公开程序,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表决同意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向所在地乡(镇)政府递交入市申请书,并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代表的正式表决书等相关材料。入市申请书应当写明拟入市宗地位置、权属、地上附着物等基本情况。

(二)审查。

乡(镇)政府对拟入市地块的使用现状、权属状况、地上附着物状况等进行初审后,出具是否同意入市的初审意见,并上报县自然资源部门。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初审意见,同县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对拟入市宗地是否符合入市条件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县自然资源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出具土地使用条件,向入市主体发出同意入市意见书。

(三)地价评估及入市方案拟定。

对审查同意入市的宗地,由入市主体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地价评估,拟定入市方案。入市方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入市宗地位置、面积、权属、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使用(入股)年限、土地评估价格、配置方式(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作价出资(入股)金额、分红比例或方式、入市交易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等内容。

县自然资源部门应指导入市主体根据宗地评估价格、产业政策等因素,集体决策确定入市底价。入市底价不得低于入市成本,不得低于出让宗地所在区域的基准地价。

(四)入市方案表决。

入市方案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表决,形成正式表决材料。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属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入市方案应当经乡(镇)党政联席会议或乡(镇)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五)入市方案审批。

入市方案经表决通过后,入市主体将入市方案提交给县自然资源部门,经县自然资源、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审查后,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

(六)公告及交易。

入市方案经批准后,县自然资源部门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入市交易公告。公开出让的,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执行。

(七)签订成交确认书及公示。

交易成功后,交易双方须在交易现场签订成交确认书。交易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县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交易结果公告。入市主体在村(居)务公开栏上公示交易结果。

(八)签订合同。

公告(公示)结束后,交易双方应当按照成交确认书约定的时间签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合同》签订后60日内付清成交价款。逾期未支付的,出让方(入市主体)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二十一条

出让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五章 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交易后,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是指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取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土地使用权人将其再转租给他人的行为。承租人未按土地使用权合同规定的期限或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不转移对土地的占有,将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已办理土地登记,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设定抵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租赁方式入市的,租赁期间,出租人与承租人均不得为其设定抵押。

第二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存在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禁止入市情形;

(二)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支付成交价款或分配股权的义务,取得不动产权证书;

(三)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

(四)投资开发须达到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并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投资审计报告予以确认;

(五)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原《合同》的规定。转让、出租原土地使用权的,原土地使用者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第二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租赁方式入市的,租赁期间出租人不得将其转让、作价出资(入股)。确需转让、作价出资(入股)的,须征得承租人同意或在解除租赁合同之后进行。

以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应征得土地所有权人的书面同意。原《合同》就是否允许出租及条件进行过约定的,从其约定;未约定的,须经代表其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表决同意。

第二十六条

通过转让、出租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他项权利,其使用年限为原出让、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合同确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权人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价格应当经过评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入市主体有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八条

已设定抵押权的,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并对处分所得享有优先受偿权。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者其他原因而消灭的,应当办理注销抵押登记。

第六章

开发建设管理

第二十九条

依法取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人,应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开发期限、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开发利用土地。

第三十条

因城乡规划调整等原因,确需改变土地用途或土地使用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向县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县自然资源部门审核同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响应程序办理。

第三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人擅自改变《合同》确定的用途或土地使用条件的,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并由县自然资源部门参照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查处。

第三十二条

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前不收回。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合同,并依照规定支付响应价款。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为实施村镇规划、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用地单位和个人未按合同约定或者批准文件规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土地,又拒不改正的;

(三)因用地单位和个人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满两年的;

(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虽申请续期但未获入市主体同意的;

(五)因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根据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实际年限和开发利用土地实际给予响应补偿。

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土地闲置情形,由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参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认定。

第七章

收益分配

第三十四条

国家通过征收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来平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国有建设用地出让过程中,国家和集体之间分享比例的平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一级市场,入市主体需按入市土地的不同用途缴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工矿仓储用地20%、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25%,商服用地35%,土地受让方按成交价款的4%缴纳与契税相当的调节金,入市二级市场转让、出租的,按土地增值收益的20%缴纳调节金。

第三十五条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比例从土地出让成交价款中计提缴纳。

以租赁方式交易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比例从租金中计提缴纳。

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交易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比例从作价出资(入股)金额或评估价值款中计提缴纳。作价出资(入股)金额与县自然资源部门审核确认的评估价不一致的,以价格高者为准。

第三十六条

改变土地用途或土地使用条件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从改变土地用途和提高容积率所补缴的土地出让金中计提,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计提比例,向县自然资源部门缴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第三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双方按本办法规定支付成交价款和调节金后方可向县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不动产权登记。

第三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的土地纯收益,在留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后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第三十九条

县政府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导意见。集体留存和集体人员分配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以一定比例或各种方式分配到农民手里,确保全体成员享受到集体土地入市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合理、公平地增加。

第四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指导和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使用留存集体的土地增值收益。留存集体的土地增值收益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

第四十一条

县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土地增值收益资金的监督管理,并接受审计监督与监管。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国有建设用地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作为入市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具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都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各自的权力和义务,确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规范有序。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出让、转让使用权或者出租等方式用于非农业建设,或者擅自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规范其内部组织结构,严格依法依程序处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事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同签订后,即具有市场法律地位,受国家法律保护。集体经济组织不能以内部成员反悔不同意或村委会换届等原因,擅自撕毀合同,阻挠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

第四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后续开发管理,发现问题,应立即制止、予以纠正,并及时向县自然资源部门报告。

第四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及后续开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或者擅自侵占、挪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九章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实施期间,如国家和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按其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XX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XX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XX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XX

县政府办副主任

XX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员:XX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XX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XX

县财政局局长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XX

县水务局局长

XX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XX

县审计局局长

XX

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XX

县林业局局长

XX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

XX

县税务局局长

XX

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各乡镇政府乡镇长

篇8:余杭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1 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确权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因此农村土地确权对于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度, 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动摇。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和范围十分的庞大, 因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工作开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我国农村集体产权的清晰度始终都不够理想, 并且产权管理责任的分配不明确, 对于产权的保护措施开展的也相对不全面, 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有效改革[1]。将土地确权应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可以使得农村的集体产权的关系更加的明确, 此举使得农村能够更好紧跟我国城市的发展步伐, 共同做到经济的飞速进步。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城市的边界的扩展速度也在不断地增高。因此农村集体产权归法也在不断的变化, 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存在着流失问题。并且随着农村与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 在农村土地占有赔偿等问题上, 出现分歧和冲突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因此开展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农村的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 对于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2 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

2.1 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的应用保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于广大的农民, 是农村在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所要坚持和明确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相关法规章制度, 例如《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宪法》都对于我国的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由于我国的集体产权实施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确立产权的法人地位, 因此制度的实施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的应用保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可以使得我国的集体产权实施过程中的产权法人地位更加明确, 从而使得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得以有效的改革。

2.2 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的应用强化农村土地的集体产权保障

农村土地确权应用的基本内容就是应用法律的方式明确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涵义[2]。从土地管理的角度上分析,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要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农村集体产权中的发包权。农村集体产权中的发包权的基本内容是指:农民拥有对其所有土地或者是国家依法分配其的土地资源的发包的权利;农村集体产权中的调整权。农村集体产权中的调整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正常情况下已经签订的合同不能够随意的调整或者是变更, 但是如果在承包过程中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和不可预期的因素, 可以应用农村集体产权适当的调整合同上规定的内容;农村集体产权中的管理权。农村集体产权中的管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在国家和政策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 对于承包放流传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

3 总结语

开展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应当明确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农村土地确权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探究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的应用保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以及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的应用强化农村土地的集体产权保障。通过开展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可以促使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种类和划分制度更加明确, 从而使得我国的农村在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下迎来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 2015 (2) :4-12, 37.

上一篇: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会场细则最终下一篇:问句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