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教案

2024-04-08

蝈蝈教案(精选7篇)

篇1:蝈蝈教案

青年教师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看不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在无边的黑暗中,他们的生活变得灰暗、寂寞。像这样双目失明的人就叫做“盲人”(出示并认读“盲”)。体会

2、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蝈蝈”。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5、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二、指导替的写法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怎样写会更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三(课件)

过渡:刚才这些词语,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字也很漂亮,学了这几个词语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打开书,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 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找一下答案。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

(一)第一小节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自读,指明读 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让我们一起喜滋滋地读好第一小节。试背

(二)第二小节

1、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谁来试着读读(评价引导:A你是笑着说的B“您”字读得真好,读出了对奶奶的尊敬和喜爱C想到蝈蝈可以和婆婆做伴,你很开心)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先自己练练,(情景模拟A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B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开心果,你不在我可真不习惯,现在好了,蝈蝈和我做伴了。C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的。)谢谢孩子们,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里很害怕。可是听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声音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

试背

(三)第三小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蝈蝈的歌声多么美妙动听,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

2、婆婆走进田野,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她又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指明回答,然后读。

3、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欢快的流淌,溪水可真清啊,清的一眼看到底?。读词:流淌的清波(评价:老师看到小鱼在游动了。真清啊!)

你们想看一下美丽的田野吗?(出示:野外图。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

你能读出蝈蝈给婆婆带来的快乐吗?(引导:你来到田野很兴奋,但声音大了,会把婆婆吵醒的。这句话是想象,读的轻柔,缓慢。给你个小建议,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读一读。田野是宽广的,有蝈蝈的歌声婆婆不再孤单,她特别快乐)

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婆婆开心吗?小朋友开心吗?你们开心吗?葛老师也特别开心,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蝈蝈。来喜滋滋地读好这段话,读出婆婆内心的欢乐。试背

(四)第四小节

1、送完蝈蝈,小朋友该走了,他会怎么和婆婆告别呢?

2、恩,小朋友一边挥手和婆婆说再见一边还高声说—— 指名读: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3、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4、我们现在来读读第四小节,特别读好蝈蝈的歌声。试背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2、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给盲婆婆送去了什么?

3、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朋友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齐背

篇2: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悟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

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的与文本交流。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难点: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受文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蝈蝈”的一些图片。

2、激趣对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3、多媒体出示有关蝈蝈的资料,引入新

二、初读文

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本文围绕什么来写?根据这条线索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三、研读文本

深化主题、根据下表(多媒体显示)的提示,细读文,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不叫的蝈蝈

叫个不停的蝈蝈

逃走

人物形象

主旨

第一天

第二天白天

第二天晚上

以后的日子

一天晚上

第二天早上

蝈蝈

人物描写

孩子

爸爸

爷爷

2、小组根据蝈蝈的表现及人物的态度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主旨”两栏,推出发言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爷爷:善良、慈祥、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关爱生命。

孩子:单纯、可爱、纯洁、善良、关心小动物。

主旨:关注生命,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回归文本

质疑探究、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你们在读文时提出的问题,同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等会儿在班上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为什么蝈蝈初来时不叫?(多种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没兴趣呀,害怕呀,伤心啦都行)

②第一段末写“它呼唤、祈求着什么?”它会呼唤,祈求什么呢?(同伴、恢复自由)

③为什么后来蝈蝈叫个不停?(言之成理可)

④从18、19段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们对蝈蝈的理解同情)

⑤爷爷为什么“叹息”?(也许为儿子“烦”而无赖,也许是对孙子的话有了感触,不得不忍痛割爱。)

⑥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和谐共处、本文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可令人遗憾的是,很有些人以自己是地球的统治者自居,无视动物的生命,不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使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时至今日,一些残杀野生动物的的罪行还是屡禁不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逗。人类的野蛮行为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你知道哪些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能说说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吗?(同时多媒体出示)

大量捕蛇——鼠害

捕食青蛙——虫害

捕杀鸟类——虫害、蝗灾

食野生动物——非典

……

2、其实,人类的的魔爪远非仅伸向动物,植物又何尝幸免于难?大量森林,草皮等植被的破坏,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土地沙化、黄沙肆虐,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警钟长鸣啊,我们怎么能不清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生态,这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时下,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正不断地奔走呼告,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保护动植物,保护着地球,保护人类的未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你,将怎么做呢?(多媒体出示)

(学生自由作答)新标第一网

六、堂小结

巩固提高、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2、学生自由作答(也许是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也许是懂得了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也许是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当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环保行。

七、外练笔(多媒体出示)

写一个有关小动物的片段,可以是对它的外形、动作、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简短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八、板书设计

不叫→叫→叫不停

关注生命

(失去自由、悲伤、孤独)

关爱动物蝈蝈

咬破笼子逃走?

与动物和

(放生)

谐相处

篇3:蝈蝈人工孵育养殖技术

1 良种引进和选优

目前蝈蝈良种主要有纯正的北京铁皮蝈蝈和天津的刘园绿蝈蝈。北京铁皮蝈蝈可到北京平谷、房山, 河北易县地区购买引进。天津的刘园绿蝈蝈可到天津市北辰区刘园、王秦庄等地购买引进, 也可到产地田间去扑捉。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 野生蝈蝈开始呜叫, 带好盛蝈蝈的竹笼, 竹笼口用布袋缝好, 带上网罩, 按上一根长竹竿。蝈蝈中午12点至下午3点鸣叫得最欢, 间歇很少, 容易发现扑捉。在天气闷热的夜间, 蝈蝈也鸣叫, 带上竹笼、网罩和手电筒, 用手电筒照住蝈蝈后, 蝈蝈就不动了。下罩时手要轻, 罩住后用于捏住蝈蝈脖项慢慢放人竹笼, 扎好布袋后, 要防止扑捉时蝈蝈肢体受伤。

选种首先要保证蝈蝈六足健全, 仔细查看每只足是否有伤残、畸形, 爪花是否齐全, 两后足应紧贴体侧, 六足运动灵活。其他选择头须尾须长而全者, 俗称“全须全尾”, 蝈蝈的头须约为体长的两倍。最后选翅宽厚而完整的, 翅是蝈蝈的发音器官, 是品种优劣的关键, 翅残者无法发音, 影响交配, 翅短小者、单薄者则音色不美。另外选体大健壮的个体, 体小瘦弱常常是营养不足或发育不良。还要考虑鸣虫的老嫩, 初蜕皮的成虫往往较小, 蓄养一段时间体型就会长大。

总之, 蝈蝈品种选优主要选头大、背宽、翅宽、腹相称的。从观赏价值角度选择, 首先选翅宽而长者, 如翅虽不太宽而长的, 为“筒子膀”亦为优者, 翅要厚, 翅上的脉要粗, 翅膀近项处的沟要深, 两翅交搭处要严, 不严的为“喝风”, 不可取, 两翅要高耸, “耷拉膀”的不可取。头要大, 头大身体必大, 尤其初蜕皮后肚子收缩未下, 观其头大必知其后身亦大。从体色上选择, 将同一体色的品种选出放在一起蓄养, 如铁皮蝈蝈, 选出体形较大, 膀宽翅厚, 鸣声宽厚响亮的放在一起蓄养, 绿蝈蝈选出体形大而匀称, 体色翠绿, 鸣声响亮的放在一起蓄养。

2 人工辅助取卵和孵育

2.1 取卵

(1) 产卵基的准备蝈蝈产卵于土中, 产卵基就是为蝈蝈准备的“产床”。方法是准备好广口较矮的瓦盆若干个 (也可以大花盆、搪瓷盆代替) , 夏天放烈日下暴晒几天, 或放在开水中煮沸, 目的是杀死上面的细菌, 起到消毒作用。将细沙用箩筛过, 放在铁锅中高温炒过, 以杀死沙中的细菌和有害虫卵。净细沙土用箩筛过, 放烈日下暴晒几天, 消毒后的细沙和沙土按1:1的比例掺和均匀后辅入瓦盆中, 厚6~7cm, 用手压实, 然后往瓦盆中喷水, 使土保持一定的潮湿度, 湿度不要过高, 太湿对产卵不利。

(2) 人工辅助取卵。选择大而健壮的雌雄蝈蝈放入瓦盆中的沙土轻轻打碎, 用萝将卵筛出, 用清水淘净凉干, 然后准备布卵, 选择高15cm、口径为20~25cm的瓦盆重新放消过毒的沙土, 土与沙的比例仍按1:1, 也可只用细沙土地, 厚5~6cm, 将虫卵均匀地撒在土上, 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匀排开, 不要叠压, 然后用细沙覆于卵上, 土厚4~5cm, 然后往土上喷水, 土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 最后用布蒙住盆口, 用绳扎紧。

2.2 人工孵育

(1) 卵的人工孵育。将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 即“长眠”, 使土温保持在30℃左右, 一般在7、8月份阳光过强时要以物遮阳, 防止土温过高。每日要及时往盆中喷水, 保持盆土湿润。白天可受热10余小时, 晚间气温低于22℃时, 要将卵盆移入暖房继续加温, 白天保持在30℃, 夜间保持在25℃。一个月以后, 中部两侧出现一对黑色眼点, 二个月后, 孵明显膨胀变粗, 眼逐渐移向卵的一端, 两个眼点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眼点的一端将发育为头部, 另一端由黄褐色逐渐变绿, 这一端是若虫的尾部。两个半月后, 发育较快的卵已全部变成绿色, 若虫背部的横腹节及六足已隐约可见。

(2) 出孵。当蝈蝈的胚胎发育完全成熟以后, 若虫就会破壳而出。若虫在出前会在卵内轻轻蠕动, 此时卵壳已变得很薄很软, 在若虫不断蠕动下, 有气孔的一端会被冲破。若虫先挤出头部, 再伸出前肢, 卵壳便象脱裙子一样被脱至虫体后面。刚出壳的若虫为翠绿色, 出土的幼虫稍作休息, 开始爬来爬去, 这时可以将若虫移至养虫笼中, 分笼饲养。将新孵出的若虫移入养虫笼中时, 要用鹅或鸽子翅上的长羽毛绑上竹签做成的羽刷, 将盆斜对着养虫笼的口, 将若虫轻轻扫入笼中, 然后盖好笼口。

3 若虫的饲养管理

3.1 饲养前的准备

首先要准备好养虫笼和扎盘, 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 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和火焰喷雾器消毒备用。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 预计蝈蝈该出孵的时间, 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3.2 温湿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控制在28℃左右, 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增强, 一般掌握在25~28℃, 温度高一些, 蜕皮间隔较短, 发育较快, 但体质不甚健壮, 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 发育稍慢, 抗寒能力强, 体质健壮, 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屋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 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 除了为降温可少量喷水之外, 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 要配合暖房降温, 定时打开窗户通风, 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 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努力达到清新, 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 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3.3 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 即黄豆 (或青豆) 、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 每百克中含36g以上, 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 胡萝卜除营养齐全外, 其中的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 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两份, 胡萝卜两份, 羊肝一份, 干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 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 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 置于罐中, 一罐中可多放几块, 上下都有, 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 每块上不要涂得太厚, 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鲜, 现做现喂, 不要喂隔日食, 喂食要定时, 1d1次即可, 2次更好。

3.4 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 体形愈来愈大, 要及时由小笼到大笼, 防止若虫在小笼里面活动不开, 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梁秆破成的糜子, 供其栖息跳跃。

篇4:模仿蝈蝈的驴

“斯啦啦斯啦啦斯啦啦斯啦啦……”

真是美妙的歌声啊。正在听歌的驴子羡慕不已。

“蝈蝈真好,嗓子真美妙,歌声真动听!”

驴子也想拥有和蝈蝈一样美妙的嗓子,就悄悄地向蝈蝈打听道:“蝈蝈呀,你的嗓子真好啊。到底是吃什么吃出那么好的嗓子呢?”

“问我吃什么了?”蝈蝈停止了歌唱。

“是啊,你到底吃什么了?嗓子怎么这么好啊。教教我吧。”

蝈蝈面露难色,说道:“没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啊。我们只吃草叶上面的露珠。”

“只吃草叶上面的露珠?”

“是呀。只吃草叶上面的露珠。”

驴子大吃一惊。

“是吗?只吃草叶上面的露珠,嗓子就能这么好了?”

驴子暗自称奇。蝈蝈又接着唱起歌来了。

“斯啦啦斯啦啦斯啦啦斯啦啦……”

“好啊!我也只吃草叶上面的露珠,也会拥有蝈蝈那样美妙的嗓子!”

驴子下定了决心,别的东西不吃,就等着吃草叶上面的露珠。

“现在昆虫、禽兽们听到我的美妙的歌声,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啊,一定会羡慕我的……”

夜间草叶上结了不少露珠,早上太阳出来后,露珠就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驴子欣喜若狂。

“啊,多么漂亮的露珠……”

篇5:《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本文出自法国的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介绍来的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篇6: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以“描写”为说明文表达方式的效果。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记及他的《昆虫记》。

2、制作课件。

3、学生注意观察一种小动物,准备向同学介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童趣》一文中,我常“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些美好的小昆虫、小动物都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用蝉的叫声引出“绿色蝈蝈”。

第二部分(3)描写绿色蝈蝈的叫声。

第三部分(4—11)主要介绍绿色蝈蝈的食性。

2、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是怎样的?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习性?有何特点?

明确:①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生活习性: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物习性。

A、叫声特点“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尖锐、短促、清脆、有时非常柔和。B、食性特点:喜欢吃肉食和甜食,属杂食类昆虫。

3、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绿色蝈蝈的?请你举例说明。

明确:①作比较:例如“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做作比较。”

作用:作比较。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突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②打比方:例如:“在这暗哑njj00169_0088_1……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③举例子:例如:“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三、语言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效果: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好处:使文章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关于说明文的表达方式通常用“说明”,而本文却运用了许多“描写”,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四、小结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篇7: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

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

上一篇:捡板栗三年级作文下一篇:长生不老药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