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行为小结

2024-05-26

规范教学行为小结(共9篇)

篇1:规范教学行为小结

本学期,我有兴担任区体育教研组的组长,由于第一次挑大梁主持全区的体育教研,心中有些惶恐。这时区幼教教研员吕老师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在全区教师的齐心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研计划。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做出总结,以便今后工作取得经验,使教研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概况

本组成员:共22所幼儿园内的34名老师

活动内容:体育口令及基本动作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用语

活动次数:6次

出勤情况:全勤14人、缺勤1次14人各占(42%)缺勤2次以上6人(18%)

一、共享教育资源——组建区内体育教研平台

教研组中老师来自各个幼儿园,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可以让大家在第一时间获取学习资源,交流意见。因此,在第一次活动前我就建立区体育组邮箱,并邀请组内成员积极交流。每次活动后,我都把ppt文件上传到邮箱中,便于老师们及时下载;而每次负责活动通讯的老师也会及时小结并发送教研组活动情况至邮箱中;另外,对于教研活动的作业,老师们都能配合及时上传,方便各小组组长整理……

二、规范教研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体育培训

体育基本动作是体育教学中常运用的技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对于锻炼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正确姿势非常重要。但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很多老师自己的示范动作存在缺陷,口令不规范的情况,因此,本学期教研的重点落实在深入学习研讨幼儿园体育活动常用基本动作的内容及规范要求上,希望通过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自身体育素质。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老师进行培训:

1、策略上采取学习讨论、竞赛指导、技能比赛、现场示范等方式。

2、形式上采取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个人参赛等方式。

3、在本学期进行的6次活动中,首先对成员老师进行体育口令与基本动作的培训。

1)口令培训。口令的种类很多,有队列、队形、体操节拍呼数、专用口令和军训口令等等,但幼儿园最基本的是体操口令(队列、队形、节拍呼数)。我们针对自己所处的岗位特点对老师进行着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明白体操口令结构一般分为预令,中间停顿,动令三个部分。按结构可以分又分为短促口令、连续口令、断续口令、复合口令四种。而在进行口令下达是应注意:发音部位要准确;掌握节奏;注意音色、音重;突出主音。

2)基本动作培训。在学习基本动作时,很多老师才发现自己原先的一些动作是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例如:稍息、跨立等。经过3次的培训,5月9日下午,建邺区体育教研组成员在金色家园幼儿园进行队列及口令的考核。本次考核旨在通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常见的34个动作的组合及排列,规范在职教师的口令及队列队形,提高教师的体育素养。我们邀请来区托幼办方梅老师、区进校倪晓寅主任和教研员吕玉梅老师、区体育教科室方蛟龙老师担任评委。活动以分组、抽签形式进行,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在本次考核中,共有25名老师参加考核,其中朱丽萍等4名老师获得优秀登第;王兰等8名老师获得良好登第;徐继凤等13名老师获得合格登第。此后,我们又专门再次邀请区进修学校体育教科室方蛟龙老师对全区参加技能技巧大赛选拔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的体育口令与基本动作培训,帮助他们明确了体育基本动作的正确示范方法,顺利通过全区的选拔。

篇2:规范教学行为小结

规范办学行为

落实减负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的精神,全面落实太原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有重点地大力推进;通过方案的实施,切实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全面落实省市教育部门规范办学行为相关要求,完善对减负工作的管理,加强领导和监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减负目标

(一)、解决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的问题。保证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学校的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8:00;住校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不早于6:30,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

(二)、解决学生作业量过多的问题。各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严禁任何形式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

(三)、解决补课过乱的问题。对于中专学生做到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和平时不统一补课,坚决杜绝有偿补课。高三学生可以进行辅导,但不收取费用。

(四)、解决学生用书和复习资料过滥问题。各科课程只准使用一套经国家或省市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地方课程也必须使用经省教委审定或审查通过,并经市教委批准使用的教材。其它课程和专题教育活动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和各种读本。

(五)、控制考试次数与难度。每学期文化课考试不超过两次。推行日常考试成绩无分数评价。不组织或参加未经省、市教育局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竞赛、考级等活动。坚持自愿入学原则,不违规提前招生或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六)、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减负增效”要求,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不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学校每学期综合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因素,科学评价教师工作,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保障教师自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七)、公开学校教学安排。学校每学期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向师生公布。强化课程、课时管理,建立调课、代课,检查教师执行课表情况责任追究、严格检查作业布置情况、违反“三开”“减负”情况处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三开”“减负”落实到位,严禁随意调课和挤占课时,随意缩短或延长学生上课时间,有课表不执行的情况。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健康第一”等科学育人观。

(八)、解决不执行课程计划的问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满课时,不随意增删课时,不抢进度。并认真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因地制宜地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保证措施

(一)、学校结合贯彻省、市教育部门有关减负规定,深入开展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切实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制观念,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严格校规校纪,发扬正气,对学生中发生的不良行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二)、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减负工作责任,做到层层负责。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严肃处理

(三)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减负”与提高质量、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和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做到既要“减负”,又要提高质量。学校要严格把住作业质量关,提倡布置一些思考性强、动手能力强的作业。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各部门要统筹规划,确定重点,全力推进。首先取消按考试成绩公布名次的错误做法;杜绝教师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组织学生统一订购或变相订购各种学习资料。

四、组织保障

学校校长是“三开”“减负”和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具体责任人。

严格考核奖惩措施。本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纳入学校教职工学考核内容。对扎实贯彻执行本规定且成效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工作不落实或违反规定的个人,视其程度不同,责令限期改正或通报批评。

进山中学教务处

2013年9月

太原市进山中学

实施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减负”工作小结

一、规范办学行为

1、贯彻落实《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了行风整治工作,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取得明显成效。

2、制定并印发了《规范办学行为

落实减负措施方案》,强化了“减负”工作推进与督查,及时处理和纠正了学校、教师违反 “减负”的行为和做法。

3、规范了学校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精神,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不随意挤占教学时间。

4、认真做好了招生宣传工作,使我校招生工作顺利完成。特别是在学苗紧张的条件下,由于做好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宣传解释工作,使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从教行为,以生为本,多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回归原本真谛

1、“三开”国家课程,培养动手能力。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课程设置上的有关规定,确保中职学生按规定全面修习课程。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实践基地和课外活动小组,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2、深化课堂改革,探索减负妙招。轻负高质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每年开展公开课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纷纷参与,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减负提质妙招。

3、保证锻炼时间,强健学生体魄。教育的真谛,应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开齐开足各门功课的同时,保证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体育活动一小时时间。除体育课、“两操”之外,2013年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组织趣味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3、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促进 “减负”工作有序发展

减负提质,重在落实。学校领导的日常督导工作,随查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构造社会监督平台,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4、加强教工职业道德建设,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差补缺。严禁乱订、多订教辅资料,严禁学校超范围使用教辅资料,严禁学校和教师在教辅资料上陷入非法利益格局。

5、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给教师下达升学指标,没有以成绩、升学率为标准排名排位考核教师,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环境。

6、对学生收费、编班、教学、招生、教材征订等行为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未发生乱收费的现象。

8、避免学生作业量过多。各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杜绝了任何形式的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

三、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在当前的减负工作中还存在问题 一是认识还不完全统一;

二是优秀师资的不足。如真正双师型教师紧缺,新开专业师资紧缺等; 三是课程开设的问题。学校由于场所、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无法开好的现象。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促进减负提质深入发展。

进山中学教务处

篇3:规范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素养

一、认真规范教学习惯

教师在授课时, 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如严谨的言语表达、规范的作图书写等, 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规范教学语言。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 有着自身的一套严格的理论和符号体系。学习数学, 其中之一, 便是学习它严密的语言。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表达。比如, 有教师将“约分”说成“干掉”, 将“去括号”说成“打开”, 这样的说法, 虽无大碍, 但欠缺规范, 应当改进。在平时上课时, 教师要注意教学用语表述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衔接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 长此以往, 对于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讲课思路, 增强授课效果定有好处。

2. 规范教学作图。

常言道,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也是如此, 要多从大处着眼, 更要从细节入手。有的教师在黑板上作图时, 比如画函数的图象, 很少用直尺去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而且, y, o, x的位置也是随意标示, 描点时大致找位置而定。实际上, 即便是y, o, x的标注位置也不容忽视, 是有要求的。因此, 在教学中, 涉及到作图时, 教师认真示范, 并提醒学生尽量用直尺、铅笔去作图, 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的作图习惯。

3. 规范的教后反思。

认真去写教学反思, 可有效促进教师成长。但若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内容, 则不利于教学的改进。实际上, 很多时候, 尤其是在我们刚上完课的时候, 应该自觉挤出时间, 静下心来, 从自己的教学进度、授课内容、知识生成、课堂调控和学习效果等诸方面, 想一想, 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把握是否到位、处理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明显, 若在有的方面还感到欠缺, 则应及时总结, 并注意结合教学实践加以改进, 能促进教学, 方利于提高。

二、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根据教学所需,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在讲课中, 课件的页面上出现了格式上的杂乱、教师找学生朗读课件上的有关文字、教师把授课时预设的问题全都打在课件的页面上、讲授探究与课件的播放不能同步等, 诸如此类现象和做法, 需要教师意识到, 在做好课件后, 不妨提前到讲课要用的多媒体上调试一下, 观察效果如何。比如, 使用几何画板课件, 其中的表格和文字, 很可能因为制作课件和播放时电脑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而导致图表错位、文字乱码等, 及时调整, 则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找学生来读, 在一定程度上, 既浪费了时间, 同时也会给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干扰, 这种做法实不足取;而通过课件, 把预设的问题都展示出来, 可以对讲课教师起到提示作用, 能有效避免问题的遗漏。但与此同时, 给人的感觉是, 问题设置显得机械, 对课件使用过分依赖, 试想, 若这些问题没有出现在课件上, 课堂探究还能否进行下去?再者, 有些问题, 是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 教师可以针对有的问题适当展开探讨, 或激趣答疑、或点拨引导、或作必要引申, 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此, 个人之见, 课件上设置的问题, 不求面面俱到、繁琐冗长, 但要符合学情, 围绕教学内容, 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置。而在平时用课件上课前, 多去想一想, 何时介入媒体, 怎样介入, 注意时机妥当, 增强效果。只有在平时多做一些有意识、有素养的训练, 规范使用教学媒体, 才能有效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三、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身为教师, 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我们更应加强学习, 多读书、勤思考、重实践、善总结。而在评课中, 有些教师的点评, 往往只是表面化, 难免肤浅;在教学中, 教者的意图和环节的设计, 若缺少“理”“据”, 则存在着盲目性。鉴于此类情形, 我们可以学习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 并与教学相结合, 对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认识、改进教学方面会有帮助, 而悉心研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 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领悟专家现身说法, 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仅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 更能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 提升理论水平。

篇4:丰富教学,规范行为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

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所以将游戏教学法合理应用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中,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就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以游戏为载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但是,如果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灌输,就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的游戏活动只是单纯为了玩,也难以达到幼儿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时,便需要老师在玩和学习之间找个平衡点,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积极投身于游戏活动中,促使教学知识被幼儿更轻松的接受。

为了保障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尽量避免一味讲解,而是应该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进行幼儿课堂教学前,老师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准备好相应的材料,然后再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在指导幼儿制作风筝时,老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准备木条、线和纸等材料,然后再让学生认真勾图案和黏贴制作。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风筝制作过程中时,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设计与生活化联系较强的教育,加强对幼儿的常识性教育

常识性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是最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幼儿的知识。同时,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游戏,组织幼儿共同参与进来,有利于幼儿在角色互换中体会不同的角色生活,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体验游戏时,老师可以先让部分幼儿扮演“爸爸”的角色,让其体会爸爸在外工作的艰辛;再让部分幼儿扮演“妈妈”,模仿妈妈洗衣、做饭,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照顾整个家庭的辛苦。通过开展这种角色体验活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投身到游戏活动中来,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开展创造竞赛类游戏,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幼儿学到语言知识,提高幼儿大脑反应速度,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幼儿逐渐克服与他人交流的语言障碍。同时,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休闲娱乐游戏之外,还包括竞赛类游戏。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通过丢手绢、猜谜语和拔河比赛等游戏活动,将体育健身与小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适合男女幼儿共同参与。因此,在幼儿老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将部分实用性较强的竞赛类游戏进行广泛推广,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同时,丢手绢、猜谜语和拔河比赛这类游戏也是童年的典型游戏,所以老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美好的画面成为幼儿的美好回忆。

四、合理把握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层层递进

由于幼儿具有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动手能力弱等特点,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简单易懂的游戏,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规则,以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例如: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时,部分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可合理设置“绑腿”游戏。其中,在开展绑腿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需要幼儿相互间的配合。同时,该游戏对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从走开始,再慢慢加快速度,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作为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如:游戏持续的时间、游戏开设的环境和游戏的难易程度等,坚持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总而言之,游戏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应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丰富教学、规范行为,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因此,在当前幼儿的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趣味性较强、难易程度适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游戏,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荣雪莲.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16).

篇5: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小结

全体老师短期集中培训学习了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提升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的资料。通过本次学习,使全体老师在道德修养、规范及日常行为规范观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同时也深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本次学习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行为规范意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自身的政治素养、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将学习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是人进步的重要途径,自己能深刻认识到学习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身体力行,深入细致地作好本职工作

根据学校的安排,半年来,老师们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教学方面也印证了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的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三、严于律己,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思想准则;始终把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争取做好别人的榜样。并都在学习活动中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加以整改,从而切实提高“正己、敬业、爱生”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有效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以高尚的职业理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服务社会,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篇6:幼儿园行为规范小结

升国旗行注目礼

文明春游

整齐做操

安全躲避

认真操作

互帮互助

拖鞋排队儿

小脸洗干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有规则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要求。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自开学以来,我园能根据上级精神,立足本园实际,将养成教育界定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四大主要内容并确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并针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抓师德建设,树立学习榜样。

师德是教师之魂。老师是一面镜子,从幼儿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我们教师的思想道德,个人修养,行为习惯等。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心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因此,成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做好榜样是教育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先做到。如:幼儿入园时,我们的老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地上有垃圾时,我们的老师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幼儿帮忙收拾玩具时,我们的老师真诚地说声“谢谢”;为了把幼儿操做好,我们的教师轮流集中训练,先规范自己的动作;防震减灾逃生演练时,我们的教师亲身示范等等。教师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榜样,幼儿的行为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二、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这些常规主要由教师、保育员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制定,因为是孩子们制定的,所以他们也更会遵守。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乘车要排队不抢座位等。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案,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植树节”的护绿教

育等,并可以结合到各科教学活动中。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达到了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的目的。

三、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更有渗透性和随机性。幼儿很少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过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随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我们要求中大班幼儿来园后先用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清理卫生区的卫生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在大班教室里,开辟了“亮眼看世界”专栏,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专栏,通过收集、绘制、剪贴、评论、观赏等,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深化了。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钮钮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回到教室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穿好鞋袜。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四、协调家庭教育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日本的教育家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接送孩子时间、家园联系栏、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篇7: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小结

五年级陈随治2005、9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则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工作如何。我班学生是刚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的,日常行为很不到位。经过为期四周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日渐规范了。

我班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一起《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让学生熟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交流与表演加深对它们的体会与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课堂的表现方面,结合有关课程如《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等教育,争取让所有的学生养成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专心听讲、积极举手的习惯,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我班结合学校开展的“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在班级开展“做班级的小主人”、“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绿色学校,绿色班级”等活动,成立“两操一活动”督导小组,对班级的纪律进行监督评比。学生排队基本能做到“快、静、齐”,活动能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每周表彰优秀小组与个人,鼓励后进,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小组合作精神和主人翁精神。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平常,学生的日常行为若出现偏差,如吵架、打架、上课搞小动作等,就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以此为例进行教育,提醒其他学生要以此为戒。从

正反两方面举例,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样可学,自觉遵守纪律。

篇8:规范教学行为小结

第一,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是一个复杂系统,要促进其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发挥影响因素的促进作用,限制影响因素的阻碍作用。我们把这些因素的来源隐喻为教学行为相关者,他们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学生、研究者、家长。这些行为相关者的合作互动,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但其影响力和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有时其中一者还会兼任另一者的角色。

第二,行为相关者的互动决定了教学行为的表现,但只有行为相关者良好的互动才能促进理想教学行为的出现。要做到良好的互功,各行为相关者都应该在观念和行为上符合一定的要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行为的方向与力度,而行为则是最终形成立功、形成影响的决定因素,没有行为,观念就是空口号。

将第一和第二项想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对“如何促进物理教师教学行为发展”这一问题笼统性的问答,即通过“行为相关者观念与行为上的变化”完成这种促进作用。以下是较具体的说明。

教育决策者掌握着教育教学政策原则的制定权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权,他的观念与行为对其余行为相关,特别是教师起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为了发挥好这种作用,教育决策者在

(4)实验中出现故障,检流计的指针往往会只往一边偏(无论怎么调节),还有可能是电路中某一根连接线断路了。此时,需要用万用表检查每一根线的电阻。若电阻为零,则该连接线正常。否则该连接线就有问题,需要更换。

(5)设计电路时,要注意对检流计的保护,最好在检流计支路上串接一个电阻箱,用来限制通过检流计的电流。

(6)注意电阻丝和检流计不宜长时间通电。

(7)B点滑动时不宜与电阻丝接触,必须在滑动到位置后,再按下B点,才使其与电阻丝接通。

(8)检流计使用之前,必须调零。

(9)读取Ls,Lx的长度(以米为单位)时,必须取小数点以后4位小数。

(10)做板式电位差计校正电表实验时,表中数值可以按照电流读数值变化,也可以按照Rs阻值变化,如果按照电流读数值变化时,则当电流值为50MA时,Rs阻值往往只有1欧姆左右。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例如,误差比较大,等等,应当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3.总结

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个相对较难观念上应该突破传统只注重评定赏罚的管理主义倾向,树立以人为本、重视绩效、重视服务的思想,科学充分地行使管理监督与服务协调的职能。在行为上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者有二,一是组织多方合作制定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标准,这个行为标准应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求界定详尽清晰、层次递进分明、适度弹性、操作性强,以此作为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并可考虑将其与教师资格认证持钩;二是组织多方建立和完善物理教师培养与培训体制,这包括师范教育与教师职业培训两部分,如改革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借鉴国外经验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等。不为者,主要是指将一些在行使时需要与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密切联系的职责下放,避免出现不顾实际的大包大揽。

校长是教育决策者在一定时空区域里的代表,行使着具体教学政策制定与资源分配的职责,他要服从教育决策者的意志,但要倾听其他人的意见。作为管理者的代表,校长的观念应有类似于教育决策者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实际政策的执行者,校长在实际行为上要努力结合我校实际创造物理教师行为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主要包括完善入职前的培训与在职的脱产学习、教研活动、师徒帮带,等等。当然,一些更具体的工作可以下放到物理教研组教研室,校长则做好监督、推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研究者根据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政策提供信息、为教学提供支持,他也是教师的教师。研究者在教育观念上往往是先导者,但可能离教学实践较远。因此在观念上,研究者有必要明确这样的思想,即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发展,不能仅仅靠一种既定的培养方案,而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教师在其具体工作情境中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作用。在行为上则要加强研究和培训的实践色彩,这包括:改革物理师范教育课程提高“准”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提高物理教育实习比重、加强案例教学、调整理论课程、聘请优秀中学物理教师担任客座教师,等等;加强与地方学校的合作完善物理教师职业培训,如合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深入地方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帮助物理教师规划和实现教学行为发展,等等。

的实验,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实验,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上述经验已经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也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孟桂菊.板式电位差计与箱式电位差计的区别与联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74-75.

[2]张学华.用板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5):65-66.

[3]潘渊.对十一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选择问题的讨论[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0,16,(1):85-87.

[4]元晶,宋燕飞.用板式电位差计测干电池内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6):55-58.

[5]王开圣,刘小廷.十一线电位差计定标的可操作性[J]大学物理实验,2003,16,(2):55-58.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院级科研课题(2011YY23),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题(20080213)。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关晓颖

(大庆市第四中学,黑龙江大庆

《电磁感应》一章中涉及的问题主要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问题。下面从能量角度来分析这两方面问题。

一、从能量守恒角度看楞次定律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磁场变化、线圈变化、相对运动等。“阻碍”的作用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其他电路的电能)转化(或转移)为感应电流所在回路的电能,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因此,楞次定律的实质,正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而这种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关系是通过“阻碍”作用具体体现出来的。

1.磁场变化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磁场变化会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做功,把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例1: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

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

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例2:如图所示,ab是一个可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转动的闭合矩形线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左向右滑动时,从纸外

向纸内看,线框ab将(C)。

A.保持静止不动B.逆时针转动

C.顺时针转动

D.发生转动,但因电源极性不明,无

法确定转动方向

2.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效果总是阻

家长代表社会舆论,他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对教学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是不当却又顽固的。从家长这一层面来讲,观念上应该明确这样一点,即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不只是由教师个人决定的,社会舆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可以是隐性潜在的,却不可忽视。在行为上,家长应该多与学校、教师沟通,提供信息,理解并支持教学的改革,而让家长有这种观念与行为的变化,除了本身的转变外,学校、教师等也要寻机促进这种变化。

学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行为的对象。他与教师的互动构成教学行为的直接来源。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应该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者,学生具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权利的行使将大大影响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与进行。然而,与家长代表的舆论一样,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的结果。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际执行者,是学生观念与行为的直接指导者。从观念上讲,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而形成关注自身教学行为、发展自身教学行为的意识。为了学生而发展自己,这应该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行为虽然出自己身,但

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导体(或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即引起感应电流的导体(或磁体)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外力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由此就可判断电磁感应中导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

例3:如图所示,在一蹄形磁铁两极之间放一个矩形线框abcd。磁铁和线框都可以绕竖直轴OO′自由转

动。若使蹄形磁铁以某角速度转动时,线框将是(B)。

A.静止

B.随磁铁同方向转动

C.沿与磁铁相反方向转动

D.要由磁铁具体转动方向来决定

练习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铝环套在一根光滑杆上,将一条形磁铁向左插入铝环的过程中两环的运动情况是(C)。

A.同时向左运动,间距增大

B.同时向左运动,间距不变

C.同时向左运动,间距变小

D.同时向右运动,间距增大

练习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虚线上方是一匀强磁场B,从虚线下方竖直上抛一正方形线圈,线

圈越过虚线进入磁场,最后又落回到原处,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保持在竖直面内,不计空气阻力,则(AC)。

A.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学行为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遵守一定原则。这应该是基本的工作守则。再次,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教学行为发展的主体,其他行为相关者则是教学行为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这并不是说教师仅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教学行为发展的目标,发展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不能离开一定的环境支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顾泠沅等人认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丰富与积累,而实践性知识则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是缄默的、情境性的、个体化的,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思考得再多,规划得再好,不经过切实的、也许是痛苦漫长的行为转变过程,所谓的教学行为发展就只能流于空泛。

篇9:规范教学行为小结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不是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叙森教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孙传远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应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的教学。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就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弊端,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体验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有所得。

新课程理念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关系处理好。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做的应是给予点拨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欲望和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和否定。”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而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强调死记硬背的教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品质得到发展,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定基础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对此,巴班斯基曾指出:“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而“如果不理解各门学科的现代教学法,就不可能有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所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语文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传统的“一味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取代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学生的“写”的能力,其他的语文学习能力变得非常薄弱,“哑巴语文”也就应运而生。从教育心理学可以知道:学习依靠的根基是课堂环境,要想教学更易实施,则应营造一个生机活泼的课堂。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就是课堂中的导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素养:第一,老师应该充满精神,保持仪表端正,上课的时候风趣生动,富于激情,应该保持微笑;第二,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如此可以使学生充满上进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具有很大帮助。只有教师真正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关注个体差异,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向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既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又可以合理地调整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班级,学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人,他们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关注个体差异,利用差异更好地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要求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部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教师要有知人之明,要善于把握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将差异的复杂性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切入点。分层教学,除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分层以外,还要采用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改革,真正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在纪念五四运动周年表彰大会暨新老团员宣誓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歌颂老师的精彩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