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说明文

2024-04-23

小学生作文说明文(共14篇)

篇1:小学生作文说明文

一天傍晚,放学回家,我见妹妹在厨房里,对着水盆津津有味地看得入神,嘴里还咕噜着:“哥哥,你看多好看的龙虾,这里还有一只少了一个钳子的小龙虾。”我平时不太喜欢小鱼小虾,只随口说道:“那就叫它‘独臂大侠’吧!”“这个名字真有趣.。”妹妹高兴地直蹦。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睡觉。“哎呀!‘独臂大侠’跑了,快帮我找找。”我被妹妹的失声大叫惊醒,从床上爬起来寻找龙虾。从厨房里,顺着龙虾留下的痕迹,我在客厅沙发下发现了“独臂大侠”,只见它正义无反顾地向前爬行。我把它捉住,放水盆里。这么一只不声不响的水中动物也有追求自由的行动,我对这只龙虾产生了好奇心。

中午,我找了一只透明鱼缸,盛些水,里面放些石子,这就是“独臂大侠”的新家。我将“独臂大侠”放进里面,屋外的阳光照进来:龙虾显得更威武了,它长20多厘米,紫红色的盔甲罩在身上,几只触须长长地伸向前方,两只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前方,剩下的独臂仍坚定地将钳子举过头顶,时刻舞动着准备战斗,像一个永不言败的武士。

起初两天,我用菜叶逗它,“独臂大侠”还在鱼缸里绕上几圈,但后来,无论我怎么逗它,“独臂大侠”就是不动,我好像明白,它可能想念同伴,想念在水底游戏的情景,它是多么难过啊!

后来,“独臂大侠”死在鱼缸里,它肚子朝上,伏在水面,好像仍在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同伴。

篇2:小学生作文说明文

于是妈妈给我挑了一只灵活的小龙虾放在水槽里,让我给它安个家。听了妈妈的话,我连忙拿来了一个红色的脸盆,然后用筷子去夹小龙虾。可它看见筷子,就挥动起大钳子使劲反抗。最后当我好不容易把它放进盆里时,妈妈却笑了,我一看,原来小龙虾把水槽的塞子也夹来了。无耐中,我只好拿起筷子不停地敲打小龙虾的钳子,这才把水槽的塞子从它手下解救出来。

小龙虾有一身铠甲似的硬壳。硬壳刚开始是青黑色的,过了几个月,硬壳受红脸盆的影响,也变得和盆子颜色很接近的红色了。它有一双和它身子比例失调的大钳子,平时都静静地在盆底放着,每当有人经过,它会地神气活现地挥动起大钳子,并挺直身子,耀武扬威地对着你。此时的小龙虾活象个威武的将军,美中不足的是:它是个驼背将军。

有一次,我正在认真地做作业,而且那天作业特别多,可小龙虾才不管呢,它自顾自地在盆里爬来爬去,还发出很大的声响。于是我跑到它的家旁,对它说:“小调皮,你能不能轻一点?”小龙虾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立刻安静下来。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它又开始制造噪音。我忍无可忍,拿起筷子打了几下它的头。这回它可生气了,快速地把缩进肚子底下的尾巴往水面上一弹,只听“啪”地一声响,这下我可惨了,被它弄了一脸的水。

篇3:如何让学生爱上说明文

一巧用实物,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实物开始的。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书》中曾说过, “不但婴儿、幼儿需要实物教育, 在稍大一些的孩子和青年中, 都应该重视实物教育。”教者积极地把实物引进说明文的教学课堂, 既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松树金龟子》时, 笔者找到了金龟子的实物。当笔者将金龟子带进课堂时, 学生们的情绪显得异常激动, 他们争先恐后地要看金龟子。每一个看见金龟子的学生, 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哦, 原来这就是金龟子啊!”这时, 笔者就势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习说明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因为他们看见了金龟子的实物, 他们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刺激, 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 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好地去了解金龟子的其他特性。从学生激昂的情绪中, 笔者再一次认识到实物教学的重要性, 实物教学能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借助多媒体, 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多媒体教学以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在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带领学生学习《国宝——大熊猫》时,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大熊猫喜欢嬉戏, 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 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 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 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 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 还成了杂技‘明星’, 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 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此段语言精彩形象, 写出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 人见人爱。当笔者打开视频, 播放一段大熊猫的生活纪录片, 学生们的注意力被画面上可爱的大熊猫形象吸引住了。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感叹, 大熊猫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多媒体教学在说明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使说明对象变得具体可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说明文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

三品味语言, 回归文本

一节好的语文课, 最终要回归到文本。品味文章的语言, 感受语言的魅力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说明文语言的品味,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 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 语言表达“失之毫厘”, 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 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 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 可运用比较品味法。如学习《松鼠》一课,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的准确性, 笔者运用了比较品味法。“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 松鼠过水的时候, 用一块树皮当作船, 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敢下水。松鼠过水的时候, 用一块树皮当作船, 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第二句没有了“有人说”三个字, “有人说”表示这只是相传, 并非科学研究。学生们经过对比, 就体会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品味, 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品味说明文的语言除了准确性之外, 还应品味它的生动性。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并非枯燥无味,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说明文绽放文学的魅力。第二个方面, 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 峰石突兀, 十分险峻, 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 松柏森郁, 草莽绵连。蓝色的天幕下, 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映衬, 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这一段节选自《巍巍中山陵》的语段, 较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突兀”“险峻”“森郁”“绵连”“苍翠”等形容词的使用形象地展示了钟山美丽的自然环境。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运用, 使说明文的语言增色不少。

总之, 说明文的教学考验着教者的功力, 只有在说明文教学中不断实践, 不断探寻, 才能使说明文的教学充满魅力。

摘要:说明文教学相对比较枯燥, 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充满魅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三条经验:巧用实物, 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多媒体, 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品味语言, 回归文本。

篇4: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

一、明确学习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在七年级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所以,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说明文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明白学好说明文能在以后的日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态度。如果老师把自己的厌教情趣传达给学生,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在教学说明文时,老师应将自己的情感态度表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老师都喜爱这些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就一定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如教材中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能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名胜古迹,《桥之美》《说屏》等篇目,既有意境的美,又给人以知识。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如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再模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几百字的短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五、借助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决定了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在讲“石拱桥”的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时,“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可以让学生画出大拱上有小拱的几座桥,进行比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真正魅力。

篇5:小学生作文麻雀说明文

来到阳台上,嘿!这小家伙在地上跳来跳去,似乎对一切都十分好奇。在它旁边放着一个用蓝色铁丝做成的鸟笼,侧面有一个弯弯的小门,笼子里有两个食盆,小小的,可爱极了!上面还有一根白色的管子牢牢地架在铁丝笼上。笼子下面放一张纸,那可是小鸟的“厕所”呢!这个“五脏俱全”鸟笼就是小麻雀的“家”,是外婆为它准备的。可是小麻雀对它的“家”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快活地在阳台上到处乱窜,一会儿钻到洗衣机底下,一会儿跳进洗脸盆里,一会儿跑到拖把上,一会儿又钻进了木柜里……害得我和小哥哥跑来跑去,刚把这小东西从洗衣机底下“赶”出来,它又窜进了木柜里……

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准备给这不安分的小麻雀 喂 饭 吃。可它的鼻子好像闻到了饭香,在笼子里上窜下跳。等我们把 饭 放到它面前,不想它竟一口啄了下去。呀!它会自己吃饭!我又惊又喜。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我要回家了。

从那以后,小麻雀就成了外婆、小哥哥、我、爸爸和妈妈五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开心宝”。每天去外婆家吃饭是我最期盼的时刻,因为去了外婆那儿,我就可以和小麻雀玩了。每当我把手指放在它的小嘴边,它就会非常亲昵地啄我的手。

前天,天气十分炎热,小哥哥在房间里开了空调。见小麻雀在笼子里跳上跳下,便把它放在了空调房间里。妈妈下班回来了,听说 小麻雀在空调房间里,大声叫到:“赶快把它拿出来,你会冻死它的!”小哥哥吓了一跳,连忙跑到房间将它拿了出来,可已经放了半个小时了!

昨天,小麻雀无精打采,既不蹦跳玩耍,也不吃不喝。外婆说:“鸟儿恐怕不行了,要回到自然中去了。”可小哥哥说:“它还不能飞多高呢,万一被猫、狗吃了怎么办?”无奈,外婆只得把小鸟放在家中。昨天晚上,小麻雀离我们而去了。我既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呆呆地望着它,心中生出些悔意:如果当初把小麻雀放回大自然,它是不是就不会死呢?

篇6:说明文葡萄小学生作文

自那棵葡萄树搬进阳台里,我就问妈妈:“你说,一棵葡萄树能活多久啊?”“有的能活一百多年呢。”不知是真是假,但那会儿相信自己养的也可以活那么久。

此后,我会常常来照料它,刚开始,只会浇水,隔几天就浇一次,一次浇得托盘中的水都溢出来了为止,后来知道了一些浇水的方法及技巧,才改变。

那一年秋天,吃着自己买的葡萄,却不见自己的葡萄树上有一丝诱人的紫色,心里还满不自在的。

为了让它长出果实,后面几年里我付出了许多。我会定期给它施肥,追肥,时间久了,感觉少了些还要给它加土,必要时得修剪枝条。印象最深的是在刮大风时,搬几个箱子围成墙给它挡风,每当看到它那细枝被风吹得要断了一样,叶子更是火上浇油,一片片绿叶像是一把把“揽风伞”。不过,那些都是徒劳的,第二天枝条还是有断的,还有虫害,不忍心用农药,只能用一些物理方法,葡萄叶子上密密麻麻的蚜虫让我恨透了。我到院子里去捉七星瓢虫,但都没有吃它们,看来生物办法也是没用,不过几天后蚜虫竟少了些,也许它们是害羞,趁我不注意才进的食?最后,只得“人工杀虫”,我把蚜虫用水壶滋掉,确实是麻烦。再后来,枝条抽得多了,长得长而粗了,需要搭棍子。于是我还到小树林里寻找合适的棍子,搭棍子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的。

一年,两年,三年,终于能看见有几颗绿色的果实挂在枝头了,我盼呀盼,终于等到了那一天,其实,我早就迫不及待了,第一次结果,不怎么甜,但我仍觉得好吃。

篇7:小学生作文-说明文-芒果

芒果,它绿绿的,有些地方有点黄。长长的,它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车上,它的正面又绿又黄,摸上去很光滑,一滴水滴上去,很快就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下去。它上面很宽,能容下许多东西,就连一亿只蚂蚁缩在一起,都不觉得紧。它的表面上有很多露水,轻轻一摸上去,说都在我的手上,我闻了一下,有一点芒果的味道。我把它拿到手里,一看,比我的手还打,两只手加在一起才能跟芒果一样大。上面它还有很多的白点点,好像是它的小宝宝,有时露在外面,有时呆在里面,还有时一直在里面不出来。这时,有一曲欢快的乐曲,奏响起来。芒果的小宝宝开始跳起了舞蹈,它们蹦来蹦去,使芒果妈妈很不安宁。就这样,它们跳得很起劲,不一会儿,音乐停了,宝宝们也停止了跳舞,这让芒果妈妈才安了心,照顾起宝宝了。

它的果肉也很美味,只要把芒果皮剥开,里面的果肉黄黄的,咬一口,那是比蜜还甜,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核,别的地方的果肉很甜,只要会挑,那保证是最甜的,有的时候,芒果也是有区别的,在海南,一年四季的芒果都是甜的。

我很喜欢吃芒果,它的表面很光滑,它的果肉很甜,它有很多乐趣,都被我一口咬掉,我喜欢它,它也喜欢我。

篇8: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小说、诗歌单元,最不感兴趣的是说明文单元。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相当的比重,其读写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中学生为什么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呢?因为说明文比较抽象,是理性上的东西,学习起来比较乏味。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往往是喜形象、不喜抽象,喜感性、不喜理性。于是,说明文教学常常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的现象,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采取一定的辅助手段来增强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情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教师必须以教材自身的内涵和课文自身所具备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之中领会成功的愉悦,形成持久的经验。在此,我在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以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材料激发学生学说明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物说明文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说明文对象是可视可感的具体的客观事物,如园林建筑、桥梁建筑、器皿用具等,着重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对于这类文章,如一味研读课文,学生当然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我们能根据课文特点恰当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可视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将说明文呈现在学生面前,便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使学生立即投入“情境”,使其兴趣陡增,思维活跃。同时对照可视材料教读课文,学生则更容易接受和把握。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校后面的石拱桥,让学生说一说桥的结构特点与外观特点,然后回到教室看一看课文,二者结合,把石拱桥的外形与内部结构了解清楚,再讲述“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故事,使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地掌握关于“中国石拱桥”的知识。

至于事理、程序说明文,着重阐述概念、特点、种类和规律等,可以采取图示法直接展示抽象的事理和程序,如教读《什么是生态系统》时可以出示生态系统示意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述与说明文有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过于紧张的情绪是妨碍学习、抑制智力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教读说明文尤其如此。大凡在说明文中,常常蕴藏着许多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及传奇轶闻。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有关故事,不仅不会冲淡教学重点,反而会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苏东坡在黄山上任时曾留下不少轶闻故事,在教《核舟记》时,结合“船头”的内容教学,可以穿插苏东坡和佛印之间的故事:与苏东坡友善的和尚佛印,常违反佛门清规吃荤。有一天,东坡去找佛印,见佛印把做好的鱼盖到铜罄底下。东坡说:“我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应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东坡听后说:“什么?罄里有鱼?何不来尝尝。”说着就掀开罄端出鱼大口吃起来。佛印苦笑不已,由此可见两人亲密无间、幽默的情趣。学生听后开怀大笑,情绪异常活跃。学生对佛印的动作、形象了解得清清楚楚,原因是情绪高,便于记忆。

三、说明文更需要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引人入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特别是说明文教学,针对学生认为“没什么学头”、“太枯燥乏味了”的现象,精彩的导入更为重要。有很多种导入法,因时而异,随机应变。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这就是说,我们要有一套活的教学方法,不要按部就班地按课本教材给学生授课,而要巧妙灵活地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这就需要良好的导入。如:在教《奇妙的克隆》这课时,针对学生对无性繁殖新兴技术知识生疏,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的现象,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孙悟空与妖魔鬼怪作战时的绝招是什么呢?(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从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我接着说,这当然是神话,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同学们都等着好奇的眼睛)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这样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科学家的解释吧。这样,就吸引同学们进入新兴生物技术知识宝库,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通过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教学同样要加强课文的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反复体会,揣摩课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登堂入室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说明文较之记叙文或议论文读得少,似乎说明文过于平淡,读不出味来。其实说明文由于注重说明,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含蓄,这就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有以下一段文字:“……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下降了8.8米,平均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十多公里;数千年来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尽管这段说明的文字比较平实,但我还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作者蕴藏的情感。慢慢地,学生就领会到作者在陈述青海湖与月牙湖水位下降时表现的是一种担忧焦虑的心情。可见,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冷冰冰地为说明湖水下降而说明,而是以急切的心情来号召大家爱护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而作者这些主观情感的变化,不通过反复朗读是很难体会和领悟的。

五、联系实际,补充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篇9:让学生喜欢读说明文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版初中教材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我们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个人认为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社会生活体验中激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只要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驗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过去和未来,创新都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激起创新意识。有了这种兴趣,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学好所选课文,还能引发他们思考祖国和人类的未来。

二、用教师的教学热情激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对文章没什么热情,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以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激趣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四、以生活实物激趣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学《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做小实验激趣

在教学中适当做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或其他浅红色花瓣的花)泡在肥皂水里,它的颜色会变蓝,再把变蓝的花泡到醋里,它又由蓝变红,以此知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会使花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看到老师像玩魔术一样,兴趣一定会调动起来,想一睹课文为快。

六、设置疑问激趣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用电化手段激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语文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引用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资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篇10:小学生樱花说明文作文

看,春天到,雪白的樱花盛开了!我赶紧跑到樱花树下,一阵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抬头一看,啊!那美丽的樱花让我陶醉。

你快看,这樱花开得可旺了!这边一堆,那边一簇,枝干上全都是未开的花苞或怒放的花朵。我凑近去,细看一朵樱花。她穿的单薄的衬衫,只有一层花瓣,全被花芯撑开了,露出粉红的小芯芯。那样子像是在吹着喇叭,大声喊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当然,也会有害羞的“小姑娘”,那就是含苞欲放的花蕾了,她们把“衬衫”裹得紧紧的。我伸手轻轻捏一下,喲,很结实呢。我想:它可能是害羞吧!

当然,这么美丽的樱花肯定少不了粉丝——火红的嫩芽。远远望去,这里真的是白里透红的一番好景。

这时,一阵微风吹了过来,一些花瓣犹如一只只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地上仿佛有了一块洁白的地毯,那情景美丽极了。

我站在树下,任凭花瓣飘落在头上,手掌上,闭上眼睛感受,仿佛自己来到了仙境。

篇11:小学生说明文作文评语

2. 许鹏飞,今天老师在欣赏你的佳作时,好紧张,好激动仿佛就在那激烈的赛场上你爱国心强,要不小小年纪的你,怎么能从甜睡的梦中准时在凌晨点起来观看这实况转播昵你观察仔细,你把那扣人心弦的场面清楚地跃然文中

3. 你阅读广泛,积累了大量的词句因而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时,能用贴切的词形象地表达出来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高兴只要继续努力你的作家梦定会圆

4. 你的课外生活真精彩,从你的文中老师知道你是个好棋手不但棋艺好,棋风更好什么时间也跟你学一招再学几年,去参加象棋大赛,一定会拿奖的

5. 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6. 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7. 作者对…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富有新意全文语言朴实,结构自然…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8. 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巧妙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9. 文中一系列表现人物动作的动词运用得准确,衬托手法运用得好

10.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11. 你是一个想象力多么丰富的孩子啊!把美丽的春光写得特别有诗意,语句也非常优美平常你一定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观察了许多景物愿你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

12. 你这篇作文写得真棒,不仅把小鸡的模样写得具体,还把小鸡的吃食动作,叫声,争闹都写,可见你平时很善于观察努力吧!争取写出更好的作文

13. 范原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爱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又是个小书迷,注重积累好词佳句因此,班级的生物角在你的笔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不久将会成为一名作家

14. 你的文章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抓住种甜瓜这件事,绘声绘色,曲折坎坷,然而又柳暗花明,获得成功重点描述种瓜的经过,并提炼出精彩的细节,曲折有致文章最成功的秘密在于你写了自己亲身的体会

15. 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16. 你越来越棒了!你的作文真使我大开了眼界你妈妈人美心更美,她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也为你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骄傲!

17. 看了你的游览作文,仿佛身临其境那两层楼高的长颈鹿你写得栩栩如生,那憨憨的大熊猫,机灵的小猴,狡猾的狐狸跃然纸上,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大享受继续努力,你的文章是我们的最爱

18. 你文中的“生物角”色彩绚丽,活泼可爱那鲜艳的花朵,翠绿的叶子栩栩如生;那五颜六色的金鱼活灵活现,自由自在地遨游„„真是令人百读不厌运用总分法,清晰地展现了生物角上每一种惹人喜爱的小生物,妙处横生

19. 从这一段小小的日记,看出你是个细心的学生,能够细心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能用平实的语言写出内心的感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平实,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篇12:大蒜说明文中小学生作文

过了两天,我就看见大蒜底部冒出了很多白色的根,像一条条白色的小蛇。可是,大蒜的顶部一点动静都没有,完全没有发芽的意思。我非常奇怪:我的大蒜为什么没有发芽呢?是不是已经死了呢?妈妈说:“你要耐心等待。”于是我只好等着。

五天后,大蒜真的发芽了。小小的芽儿只有米粒般大小,裹着米黄色的外衣,柔柔弱弱。我对小芽说:“我一定要精心照顾你们,让你们茁壮成长。”于是,我每隔几天就要来看看我的小蒜苗,给他浇水。

一个周过去了,在我的呵护下,小芽快速成长。有的甚至长了10厘米,好像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可是还有一些大蒜苗,只长了6—8厘米,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不敢见人似的,我希望他们快点儿生长。我对蒜苗:“小蒜苗,快快长!”

蒜苗们好像可以听懂我的话一样,这几天开启了疯长模式。最高的已经15厘米,短的也奋起直追,长了12—13厘米。颜色也从嫩绿色变成了翠绿色,我非常开心。

又过了两天,我回家看蒜苗,简直高兴得快哭了。我的大蒜苗更高更壮了。有好多蒜苗甚至还有分枝,一个蒜苗根部上长了四五片蒜苗,郁郁葱葱,就像一片茂密的竹林。最让我开心的是,之前长得很慢的蒜苗现在也都长到了22—23厘米了,我还觉得它可以继续长大,于是每一天加倍地呵护它。

篇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说明文,兴趣,活动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从传统教学中, 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 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 学生是昏昏欲睡, 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切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 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 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 确实比较平淡无味, 不易引起学生兴趣, 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又必须引起重视。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 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 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 有效得多。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笔者认为, 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领悟新课标精神, 多一些创意举措, 激活说明文教学。

笔者以为综合运用活动性教学法 (“自学、互学”活动, “复述”活动, “观察”活动, “绘图”活动, “实验”活动, “比较”活动) 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自学、互学”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对说明文的教学, 教师可以以几篇课文为例, 教给学生一个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分以下几步, 从以下几方面去“自学、互学”:1、弄清说明对象。2、弄清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3、弄清说明方法。4、弄清说明顺序。5、分析说明语言的风格特征和准确性。让学生掌握这一模式后,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 让他们用它去自学、互学。经过实践, 他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在“复述”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复述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它熔记忆、思维、理解、表达于一炉, 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对说明文的复述, 一般最好先采用概括性复述, 然后再采用再现性复述。概括性复述是为了弄清文路, 也就是说明顺序与主要内容。再现性复述主要是为了弄清作者是怎样多方面准确地介绍知识的。如《向沙漠进军》一文, 先弄清文路:为何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成就与前景。然后据此对课文进行再现性复述:因为沙漠对人类危害严重 (有例为证:地中海附近和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的情况) , 所以要进军。怎样进军, 就是针对沙漠对人类危害的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讲清游击战和阵地战的特征和危害) 采用相应的守势 (怎样植树种草抵御) 和攻势 (用水改造沙漠) 。人类向沙漠进军有什么成就 (不少沙漠得到了控制与改造, 有的已成为绿洲) 和前景 (可以利用沙漠地区风力大和日光强来发电等) 。通过复述,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坚持这种活动性的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在“观察”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说明文有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去耳闻目睹, 进行实地考察, 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 我们就可选定一个云多且云变化多端的适当日子走出课堂, 让学生对照课文的介绍去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以后扔掉课文都能去“看云识天气”了。再如教《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 就近的有条件的就可以带学生实地游览、参观。此外, 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观看, 对照学习课文。总之, 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 学生兴趣异常高涨, 收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四、在“绘图”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这种活动性教学法既适用于事物说明文, 也适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如《核舟记》的教学, 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同时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核舟的形状及构成 (包括篷、窗、栏杆、对联位置) 以及人物布局及其神态、姿势、饰物等。这样, 既提高了兴趣, 调动了情感, 帮助理解了课文及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又领受了古代艺术家雕刻艺术之精湛。整理说明文, 如《食物从何处来》,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画一画食物链, 就可以加深对自养和异养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在“绘图”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绘画与审美能力。

五、在“实验”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学习事理说明文时, 学生对有些课文中介绍的有些知识不易一下子理解, 而又想研究一番, 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如对《食物从何处来》中光合作用的理解,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物质基础----花青素在不同酸咸中反应而呈现不同色彩的理解, 《死海不死》中关于浮力的原因----咸度高的理解, 都可以通过做实验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 做实验还培养了学生求知的品质。

六、在“比较”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比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说明文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说明顺序的比较。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对于决定于物候观象来临的因素是以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为序;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以空间为序, 而在介绍十幅浮雕时又采用了时空结合的顺序。 (2) 说明语言的比较。如《看云识天气》中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而《中国石拱桥》中既有生动说明又有平实说明。 (3) 不同文体的比较。如《中国石拱桥》是用于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北京立交桥》又是用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文。在“比较”中学习说明文,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 运用活动性教学法教说明文形式应多种多样, 我们在

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综合地运用。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六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其共同探讨。

此外在说明文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般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而深受老师、同学的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1、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 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能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2、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提供阅读练习, 强化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等技能的训练。

篇14:让学生的说明文充满磁力

一、精心拟用文章题目

说明文因其客观性,往往给读者以枯燥、直白的印象,犹如不加油盐的饭菜。所以,写作说明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拟定一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吸引人的题目,一般有如下几类:

1.谜团型。即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迷面,要想揭开谜底,你就得去读原文。比如:《龙虎山悬棺之迷》《南极洲八大奇迷》等。

2.悬疑型。这类题目,往往带有故事性的悬疑特点,让人看了题目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构想故事。如:《北冰洋上的“幽灵船”》《一具神秘的木乃伊》《无名火焚芝加哥》等。

3.科幻型。题目中包含的说明对象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如:《地球史前的文明之迷》《火星上的水源之迷》《哪来的神秘驱动力?》等。

拟写吸引人的题目,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

二、巧妙选用修辞方法

文艺性说明文都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比喻。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比喻说明”,是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喻的效果就是生动形象,可以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介绍石拱桥的形态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地描绘出了石拱桥形状上的特点。又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纪念碑》介绍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上”,形象地写出了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壮观的特点。

2.拟人。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具有人的神态、思想,能够使说明文富有情趣,从而增添文章的魅力。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蚕的行动和精神状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蚕的种种特点,使读者增添了对蚕的喜爱之情;《松鼠》一文则写松鼠“面容清秀”“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饶有趣味地写出了松鼠形貌和习性上的特点;《大自然的语言》中“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人类安排农事的关系。《标点符号的对话》一文甚至全文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它们的争吵说明各自的作用。这些拟人的手法,使所写的说明文情趣横生,紧紧地吸引了读者。

3.引用。引用农谚、俗语、格言、古诗词等,不仅有助于恰当地说明,而且可以让说明文显出文化底蕴,充满文化魅力。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再如《晋祠》:“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引用古诗,准确地说明了晋祠水清的特点。

此外,教师还应该介绍如何使用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方法,让学生的说明文吸引读者。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法。

三、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画图表等。恰当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学生如下一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1.作比较。选用时,尽量用通俗的、为人熟知的、颇具震撼力的内容比较。例如《中国石拱桥》:“以前永定河发水时,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可这座桥却从未出过事。”通俗地写出了卢沟桥的坚固。《统筹方法》中,以泡茶为例,将三种不同的安排放在一起,很明显地突出了运用统筹方法的优点。《战争,你的名字叫罪恶》一文,将古时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做对比,很有震撼力地说明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2.举例子。所举的例子要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偶然的发现》一文,在介绍“布朗运动”这一抽象的现象时,以砸篮球为例,生动地解释了水面花粉运动的原因;《食物从何处来》以生物链为例,通俗地说明了什么是异养。

3.列数字。要求精确、有震撼效果。《FE复合酶: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一文:“据《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有19.2万人,住院的有250万人。”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同样也能深深吸引读者。

四、适当运用故事说明

说明文中适当运用故事,能够加深读者印象,引发读者联想;能够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亲切;能够使文章的叙述更加富于变化,避免了死板的程式化说明,从而达到良好的说明效果,使说明文更具吸引力。请看《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这里,作者选用了罗马统帅狄杜率兵进攻耶路撒冷、两次处决奴隶未遂的故事,把死海“咸度高、浮力大”的特征说得更形象、更神奇。下面,又用了先知鲁特的妻子不听上帝劝告而变成石头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远古时代人类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洋洋“查尔”谁布阵》为了解释老挝的查尔平原上的上百个石缸的来历,也引用了“查尔酒香”“查尔战鼓声”的神话故事,同样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此外,我们在体裁形式上也可以借鉴其它文体,如《我们的土壤妈妈》(高士其著)采用了诗歌形式;《对老鼠的审判》采用了童话形式;《巨人族的英雄——钛》(叶永烈著)选取了散文的形式……

上一篇:初中生环境污染心得体会下一篇:入川备案需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