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2024-04-15

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精选9篇)

篇1: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

基本资料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 作者: 丁新胜编著 出版社: 出版年: .5 页数: 定价: 24.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本书作者从实际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推进思路做了很好的探索工作。全书从心理素质论的角度,分十多个章节,分别就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给予了全面、系统、有针对的阐释与研讨。最后提出了实用可行的……书目: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第1章 心理健康新概念1.1 健康新视野1.2 心理健康的标准1.3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1.4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1.5 你的心理健康吗第2章 走向成熟的自我2.1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2.2 自我意识的发展2.3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2.4 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2.5 自我意识训练第3章 塑造健全的`人格3.1 你对人格知多少3.2 人格发展中的缺陷3.3 人格障碍面面观3.4 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3.5 人格提升训练第4章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4.1 怎样理解学习4.2 学习中的种种烦恼4.3 开启学习的发动机4.4 灵活运用学习策略4.5 有效的时间管理4.6 学习心理训练第5章 做情绪的主人5.1 你对情绪知多少5.2 常见情绪问题解析5.3 情绪的有效表达5.4 你的情商有多高5.5 情绪自我调整训练第6章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熟6.1 全面认识人际关系6.2 正常与病态人际关系的差异6.3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6.4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6.5 你拥有良好的人缘吗6.6 人际交往训练第7章 培养健康的爱情观7.1 爱情是什么7.2 爱的条件7.3 恋爱心理透视7.4 恋爱心理调适7.5 预测你的恋爱成功指数7.6 恋爱心理训练第8章 走出性心理的误区8.1 谈“性”无需色变8.2 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8.3 健康及歪曲的性心理8.4 走出不必要的性困扰8.5 正确看待婚前性行为第9章 在挫折中成长9.1 挫折即是学习9.2 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9.3 挫折承受力的培养9.4 战胜挫折,笑对人生9.5 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第10章 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10.1 你对职业生涯知多少10.2 职业生涯规划10.3 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10.4 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心理调适10.5 择业的方法及技巧10.6 择业心理训练主要参考书目 1

篇2: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人都会有情绪,但不应让不好的情绪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所以你要学会克制你的情绪,无论遇到何事都应保持冷静,莫因一时之气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对症下药”

你有正视过自己的心理问题吗,那么哪些心理障碍对你造成的困扰最大呢?这时候,你该寻找你心理障碍的根源,对症下药。就如你不够自信,则应建立超强的自信心,让自己充满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3、学会表达自我

你可以尝试勇敢地将你的缺点表露出来,向他人传递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害怕会受到伤害或遭人嘲笑。当你敢于正视自己了,就表明你的心理素质正在提高。

4、增强受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等待你去挑战,而结果除却成功就是失败。为了更好地面对失败,你就要增强你的受挫能力,学会以乐观、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这样你就难以被困难打倒了。

5、缓解心理压力

篇3:刍议舞蹈表演中的心理素质与养成

一、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很重要

(一) 舞蹈表演中, 能够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和质量的因素

很多, 但是舞蹈者的心理素质却是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舞蹈表演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二) 心理素质能够影响舞蹈者表演舞蹈时的艺术发挥, 能

够影响舞蹈者在舞蹈时精神和情感的释放, 能够考验一个舞蹈者的表演能力, 舞蹈者的表演能力高低将影响舞蹈者的地位。

(三)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人本身的紧张感, 能够让舞

蹈者在进行表演时的动作灵活, 不会出现僵硬的现象, 这也关系到舞蹈者的演出是否成功, 舞蹈者在舞台上心理素质良好, 能够让舞蹈者发挥潜力, 超常发挥, 能够让舞蹈者发挥舞蹈水平, 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 舞蹈要有技能和知识双重的辅助, 才不容易遗忘, 心

理素质良好的舞蹈者,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遗忘或者是遗漏的现象, 舞蹈者就不会因为紧张导致舞蹈动作的不协调, 而且即使出现差错, 也会因为心里素质良好的原因, 巧妙地掩盖过去, 而不至于使舞蹈表演的现场出现混乱的现象。

心理素质良好能够使舞蹈者终身受益无穷, 良好的舞蹈基础能够使舞蹈动作协调和熟练, 心理素质良好则会让舞蹈表演整体感觉富有美感, 而且能够使舞蹈者的情感升华, 能够使舞蹈者的表演几近完美。

二、舞蹈表演中, 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原因和表现分析

(一) 舞蹈者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差

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 教练和学生还有教学的场所和环境基本上是固定的, 舞蹈者能够在训练场所中表现地很好, 舞蹈动作比较娴熟, 但是到了舞台上, 或者在不同的表演场合, 舞蹈者心理素质不好的话, 调整心态就会很慢, 而且因为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还会出现舞蹈动作遗忘或者是僵硬的现象。

(二) 在舞台上, 舞蹈者缺乏自信心

在舞台上, 面对舞台下面众多的观众, 很多舞蹈者都表现怯场, 因为缺乏自信心, 时常在表现中问自己做的够不够完美、够不够好, 自信缺乏会导致舞蹈动作不协调, 观众也不能够动情, 舞蹈的表现也就不够好, 缺乏自信心的话, 舞台上还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脚软的现象, 而且还容易出现幻想, 认为自己已经输掉了, 表演不充分或者不够好。

(三) 在舞台上, 表现过度紧张

在舞台上, 表现过度紧张, 舞台表现就会出现漏洞, 甚至不能够做出任何舞蹈动作, 呼吸比较急促, 浑身冒虚汗或者是血压突然变高, 心率跳动不正常等等, 到了舞台上, 也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够调整这种状态, 消除紧张, 不能够正常发挥水平, 更不要说超常发挥, 让观众产生共鸣或者是好感了。

(四) 在舞台上过分计较成败得失

舞台表演本身就是对自己心里素质的挑战, 能够战胜自己才能够表演完美, 舞台上真正能够做到不紧张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舞蹈者在舞台上过分看重成败得失, 会令情绪失控, 在无形之间就给自己增添了压力和困扰, 心理状态不好, 舞蹈表演就会出现问题, 而且在舞台表演时, 也不会全力以赴。

三、舞蹈表演的教学中,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措施和对策

(一) 教练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表演场景。表演中如

果出现紧张或者是舞台比较陌生的现象, 要告诉学生是正常的, 不要更加慌张, 教练要想办法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 学生才能够在舞台表演中表现突出。舞蹈的排练不一定要在舞蹈的教室或者自习室内进行, 要想减少观众的压力和舞台的压力, 就要让学生敢于走出去, 在一些公共场合下表演, 消除紧张感, 体会到观众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 教练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节方面要积极进行指

导, 要学会对自己自我暗示, 我行, 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 才能够有自信心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在表演中要尽量做深呼吸来消除紧张, 或者是做一些动作消除自己的压力, 或者是让自己分散注意力, 消除紧张。

(三) 要不断训练, 增强舞蹈表演的基础。台上一分钟, 台

下十年功, 在舞台上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是能够在短暂的舞台表演中看出舞台表演者的魅力, 能够看出舞台表演者平时的努力, 舞蹈表演要进行反复地练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而且还能够提高自信, 动作比较娴熟了之后, 就能够比较熟练地在舞台上表演, 就算出现错步, 也会及时地做出调整。

结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舞蹈表演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 能够让观众与舞蹈的魅力与情感产生共鸣, 舞蹈是一种艺术实践, 舞蹈表演在舞台上的表现能够感染观众, 并且能够让观众的心跟着舞蹈体验紧张、刺激和忧伤,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舞台带给舞蹈表演者的压力, 能够消除紧张感, 能够在舞台上完美的释放情感, 能够完美地展现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所在。

摘要:舞蹈表演一种艺术, 而艺术靠的是天分和后天的努力, 舞蹈表演还是一种美学, 而美学的教育也就是艺术的教育, 舞蹈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 舞台是每个舞蹈表演中的梦想, 艺术起源于人们对于美的发现和传承, 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美, 舞蹈表演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要在舞蹈表演中体验艺术带给我们生活的色彩, 舞蹈表演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很重要;舞蹈表演中, 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原因和表现分析;舞蹈表演的教学中,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素质,舞蹈表演,养成,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04期第18卷总第196期

[2]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档教育出版社.2011年04月第08期第04卷总第268期

[3]赵国玮.舞蹈教育心理[M].中国舞蹈出版社.2010年05月第09期第12卷总第145期

篇4:体育训练与心理素质

关键词:体育训练;心理素质;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15—001

体育训练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挖掘最大潜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实践活动。

心理素质是人在特定情况下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对自我心理的调适,即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调适及承受能力的强弱及心理索质的好坏,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发挥至关重要。

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训练与心理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直接作用,同时体育训练对心理素质也有影响。

(一)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的作用

体育训练或比赛,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素质的自我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证明:体育训练成绩不仅取决于参加者的体能基础和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参加者的心理素质的好坏。

1、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促进作用

参加体育训练,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如:跑长跑时,站在起跑线上,需要努力克服内外环境刺激所造成的一切困难,和自己的心理做斗争,而一个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则意志坚定,清醒的确定自己的目标,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不留余力的想着冲过终点,最后取得的成绩也就好,即使面对肌肉的紧张程度要达到动作需要的水平超過日常范围,出现些轻微的肌肉颤栗,也会有克服心理紧张的勇气,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坚定的相信自己能达到一个很棒的成绩,来尽全力地完成这个项目,我国学者王极盛则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人,即以积极的反映形式适应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身心潜力。”所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促进作用。

2、较差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训练有阻碍作用

在体育训练中,尤其是在大型比赛中,不仅仅是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测试,同时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如: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比赛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肌肉颤栗,全身发软,心慌,出汗,惶恐不安,甚至有的会抽搐,如克服不了这些因比赛心理紧张而带来的这些反应,因而会在比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技术水平,使得成绩较差,甚至因心理压力大过度紧张,从此失去信心,走上辍学的道路。据北京市16所大学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心理素质的缺陷会对体育训练有极大的阻碍作用,甚至对学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综上所述:参加体育训练,心理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直接的调整因素,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二)体育训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体育训练与心理素质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体育训练的身心负荷,具有紧张协调性、公开性、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这对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

参加体育训练,要求运动员有坚定的意志,积极地,自觉地克服气候条件变化,自身个性因素,动作难度导致意外的障碍等客观上的困难,同时也要克服做运动的胆怯,焦虑,畏惧的心理以及长跑时出现的“极点”等客观上的心理生理的困难,从而在长时间训练中心理问题也随之改变。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培养起来。

参加体育训练也培养一个人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观点,想法的评价,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训练的人比不参加者对自己的这些看法与评价更为积极,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如,现在大学生由于长期紧张学习,会造成身心疲劳。面对考试压力,将来的就业压力,会产生焦虑心情,如果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保持良好的情绪,使身体愉悦,使压力减轻,尽量的放松自己,从而心胸宽广,精神饱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体育训练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训练成绩的好坏至关重要,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徘徊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把训练成绩当做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相信爱拼才会赢。自己要认识到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失去自信心和不懈努力的争取。闭上双眼,面朝阳光,想美好的事物,轻柔的和风,湛蓝的大海,使心情愉悦,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这样,拥有好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便会有骄人的成绩。

篇5: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影响人类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能力等;另一类是非智力心理因素,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情绪、性格、气质及意志品质等。研究表明,非智力心理因素对人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有时比智力因素还要大。例如:一个智力水平较低,但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有良好学习动机的人,要比智力水平高,但懒惰、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就退却的人更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象棋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并且随着训练活动的不断延续,发展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效果也越好。

一、象棋训练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集中和转移,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门户。没有对外界的注意,人就无法感知和接收外界的信息,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了。每个人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注意力好的人不但能以外界接受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进行长时间的思考,进行智慧创造。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人的各种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这两种注意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有意注意起了主要的作用。因此在象棋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幼儿注意力的培养。首先让幼儿充分明确注意的目的性,发展有意注意。我们指导幼儿在每次学习的开始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的目的,主要学习什么,其次学习什么,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主要方面,在次要方面分配适当的精力。为了能达到明确注意中心的目的,我们让幼儿一边学一边念出声地念出学习的目的,以次训练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教幼儿认识马、象的走法时,我们可以让幼儿一边学习一边出声地念出马走日、象飞田。幼儿在练习走棋时,想出动马(象)时,也可念出马走日(象飞田),以次训练幼儿的有意注意。一段时间后,儿童就能学会根据学习目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就可以不必在学习中念学习目的了。

由于棋类训练需要幼儿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进行多维度高速度地思考,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是无法完成的。6--8岁的幼儿注意力保持稳定性的时间为15--20分钟。一个幼儿要想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专门训练。但是如果能学会适时的自我调节,既在注意力集中20分钟左右时,允许注意力有几秒钟至一两分钟的分散(实际上是休息一下)。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方面,然后再转回到原来的学习内容上。例如在中、大班上学期学习象棋时,我们都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来探索、思考棋路,幼儿的注意力都很集中,20--25分钟休息一下(休息10分钟),再继续学习,在大班下学期,尤其是选拔出参加三棋比赛的选手,我们进行了一些训练,让幼儿放松一下(时间不长,大约1分钟左右),然后再集中注意力,这样幼儿大脑就不疲劳,思维也较灵活、敏捷,收到了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象棋训练不但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广度和注意力的范围。如刚开始幼儿只能观察到棋的一种走法,自己的棋或对方所走的一个棋,经过训练,幼儿就能观察到棋的多种走法,并能说出与其他各棋间的关系,不仅能注意自己的棋型,还能很清楚地集注对方的棋子、棋型。

二、象棋训练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独立性

现在的许多子女由于从小开始长期受长辈过分的限制性保护和帮助,产生了较严重的依赖心理,独立性、自主性心理素质普遍发展不好。我们常发现孩子拿着棋不走,或盯着棋谱无从下手。而根据象棋规则,下棋时必须遵守摸子要走子。落子无悔等规定。这个规定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动方式,即对问题经过思考,自己作出决策才采取行动,防止鲁莽行事。孩子们年龄小,就更应培养幼儿下棋的独立性。首先,树立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观念和想法。我们通过讲象棋大师柳大华、单霞丽小时侯是如何学棋,司马光砸缸等故事,帮助幼儿懂得自己也能学好象棋,也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心理上,在动机上想要自己去面对与解决一些较难的属于智力的活动。其次,帮助幼儿在行动上养成独立行动的习惯。刚开始,我要求家长每天或隔日与自己的孩子对奕,让家长有意将自己的棋送给孩子吃,当孩子吃掉对方的棋后,尝到了甜点,觉得自己也会下棋了,慢慢地孩子下棋速度有所提高后,我们再有意走双方相能吃的棋,让他尽快作出决策(考虑得失)走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能独立走棋,并能坚持下完。第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独立思维的个性。当我们提出一种棋型,不能立即告诉孩子棋的走法,应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我们可教会幼儿思维的方法,让幼儿多思考,多了解对方走棋的目的,分析自己每步棋的作用。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会反复推敲、比较、推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都增强了。

三、象棋训练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信心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象棋训练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家长、教师对儿童的才智充满自信,并让儿童感受到家长、教师的态度。幼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常容易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提供了机会。如当幼儿大胆地走对一步棋,大胆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积极性评价都会使幼儿队自己似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象棋活动中去。

其次,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

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第三,增强互补优势,提高下棋水平。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他们敢说、敢做,相反能力弱的幼儿就胆怯些。因此,我们就利用幼儿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幼儿的对奕水平。如胆汁质棋手有创造力,有冲劲,但自控力不够,而黏液汁棋手注意力、自控力都不错,但创造性不够,因此,我们就让这两种人对奕,取他人之长,取自己之短,来提高自己的下棋水平,同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篇6: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第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

第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第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一向被称为天之骄子,可是当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天之骄子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关于大学生的最热门的话题几乎都集中到了一个--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个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无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是我们国家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在很多时候无法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这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团中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通过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从拓展起源的二战时期英国野外生存训练到欧美的潜能开发训练;从流行于国外的成功学训练到中国传统的《孙子兵法》蕴含的竞争智慧。可谓是文武并举,内外兼修。接受拓展素质训练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收益:

1.认识自己,发现自身问题,进而激发个人潜能。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掌握完成目标的正确方法,克服心理惰性,锻炼战胜困难的毅力与恒心。

3.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克服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多角度看问题,全面把握问题实质。

4.有一颗感恩的心态,感恩父母、老师、朋友,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5.提高沟通合作能力。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

6.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其迅速地融入新团队。

7.心态的调整,学会时刻保持一种开心的乐观心态。

8.提升人格魅力,锻造自身修养。

篇7:如何训练成功的心理素质

(1)懂得灵活地看世界

同样的阅历和处境,为什么人家能游刃有余,而自己却止步不前呢?心理学家分析,有一种职场人士,总认为一切事物都应该有一个标准,能够客观、直接地评定优劣。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甚至会反对。结果往往是自己孤军奋战,常打败仗,职场中自然以失败居多。而成功者往往不被规矩限制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他们懂得灵活地看待世界和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他们也往往能从自己的这些努力中找到快乐的源泉!

(2)不要引人侧目

有些人喜欢引人侧目,这种人希望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在稳定的职场上,这种人总是很快地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其行为可能会变得变本加厉,

(3)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时候个体内心的想法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暗示。比如,心理暗示自己:“我还行,还能获得更大的成绩”,自然工作中也就体现出来了更大的热情;而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已经到达顶峰了,再向上似乎超出你的能力范畴了,或许你也就没有热情和力量在工作中争取进步了。

(4)踏实稳重,不急于获得成功

有些人在职场中过度自信,不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工作时往往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在失败的时候,会希望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连败的情况。心理学家发现,凡是那些有所建树的职场成功人士,办事踏实而稳重,并且他们从来不急于求得成功。因为他们的自信适度,而且懂得追求成功需要自己一步步努力,因此,他们相对来讲要踏实稳重很多。

(5)行事不过于强硬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在职场上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对于反对者更是强硬。由于其做事强硬,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圆融的技巧,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反对者的反抗心理更为强盛,不愿意配合工作,而妨害到自己的事业,导致职场失败。其实,强硬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该灵活的时候应学会灵活,学会委婉地处理职场中的各种事情,这才是赢得职场成功的关键心态。

(6)懂得如何处理冲突

冲突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回避的,甚至于有些人为了使职场中没有冲突,尽量避免自己和他人出现不同的意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同时也是竞争意识的表现。如果为了维持和平,回避与他人的冲突,反而可能会被下属或其他部门的同事看扁,从而更加严重地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这种心理,也容易导致职场失败。因此,要想赢得职场成功,必须学会处理冲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不同意见表达出来,这恰恰能使领导发现你的与众不同,为自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成功人士的心理素质:

为了找寻成功的真谛,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测试。11名被试者分为7男4女,都是在其他人眼中看来“非常成功”的人,而且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这些人从1465名企业领导者中选出,每个人都有5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手下掌管着500人以上的劳动力。

对这些被试者的访问,除了在快乐量表上打分以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你成功的。”同时,心理学家还对这些被试者的关键人物(被试认为对自己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他人,由被试者自己提供)或伴侣提问:“你认为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出乎人们意料:被试者的答案与那些关键人物的答案之间相距甚远。基本上所有的被试者都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技巧,有潜力也有能力成为成功人物。而那些关键人物则认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力量,而非其具有的技巧。

每个在外界看来“非常成功”的人,都认为他自己做人做事“非常有技巧”、“坚持到底”、“拼命工作”、“保持精力充沛”、“懂得利用和把握机会”、“有冲劲和干劲”,以及“知道如何做一件事,并能选择一个适当的人去做这件事”。而这些人的伙伴则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的个性,而不是表现。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他懂得关心别人”、“他生来就是个好人”、“人们很喜欢他”、“他为人诚恳、值得信赖”,以及“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等等。

这里的矛盾会让大多数渴求成功的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想成功,是按照那些成功人士的自述行事,还是去相信身边人对他们的描述?

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对于成功的解释。有关成功的多数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取得成功,可能是因为速度最快,要求最高或者工作最努力。但从长久来看,一个健康、高效的成功者其实更取决于其内在的心理素质。成功者自身多半会从近期影响自己行动的种种因素出发,因此会得出“成功是因为自己的技巧”这一结论。而成功者身边的人则观察得更为宏观,因此会对成功归因得更为准确。

篇8: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关键词:班风,班级管理,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管理平台

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 是教育每一个成员的主题。它把全班师生连接在一起、团结在一起, 成为全班师生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

目标确定应力求避免“好高骛远, 虚无缥缈”, 避免假、大、空, 脱离实际。它有近期和长期之分。近期目标通常在不同的时间段, 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定。长期目标以学期或学年等时间段来制定。比如把班级长期目标设定为:以‘诚信’为主线, 抓好综合素质培养, 树立“诚信、勤奋、守纪、进取”的优良班风,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 有理想、有文化、讲文明、有作为的人等等。

心理学在强化理论方面有这样的论述:人和动物有一种本能, 他们总能自主的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 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 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有效的形成学生的认知和优良品德的养成, 制定针对培养目标的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构建一个班级管理平台必不可少。

行为规范实施细则通过量化将考核分成四大块:学风、行为、卫生和文体活动。考核内容既有规定, 又鼓励个性化发展。考核做到组织落实, 责任落实。考核结果每周在班会上予以公布, 班长总结, 辅导员点评, 利用班会大造舆论表扬好人好事, 指出存在问题。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氛围能不断陶冶人的心灵, 潜移默化营造好的品质。围绕班级培养目标展开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考核, 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尝试。

教室和寝室卫生值日是每个学生课余的一项义务。要求学生不仅当作一种劳动, 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锻炼自己, 培养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于旷劳行为, 不轻易放过。除必要的考核之外, 辅导员都要谈话, 询问原因, 指出旷劳存在的危害性。

二、把好选拔关注重培养班级管理骨干队伍

班级管理的成败班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重选拔关, 把有管理潜质并有为同学服务精神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行列中来, 把他们培养成为团结一心、富有主动精神、尽心尽责的学生骨干,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辅导员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更新观念, 让自己从原来“家长”、“保姆”的角色, 变成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管理能力, 自主管理的舞台。

确定班干部, 辅导员不能搞“一言堂”包办指定, 也不完全按投票的多寡来确定。要保持学生干部持续不衰的朝气, 就要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机会。每学期班委会最好改选一次, 采用自我推荐, 竞选演讲、民主投票, 再由辅导员根据操行考核与被选同学自身特点, 结合竞选职位进行最后分工。

班干部的竞选演讲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 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随着在校时间的递增, 同学们的这种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精神十分高涨。

对于班干部的任用, 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鼓励其大胆管理。一般说来, 学生干部工作热情较高, 但管理经验缺乏, 工作简单, 有时不讲究方式方法。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 本着从严要求的精神, 给学生干部管理方法的指导, 循循善诱, 做好思想工作。

对班干部既要鼓励大胆工作, 又要实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一看能否做到以身作则, 起好的表率作用;二看在行使班级考核权中能否坚持公平、公正, 不询私情。这项工作可以由直接向辅导员负责的班委民主评议小组来承担, 每两周一评、月总评, 考评结果作为操行考核以及优秀学生干部考核的依据。

三、想方设法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构成来自不同地域, 成分相对复杂。其个人条件相差较大, 而性格也千差万别。一部分学习用功, 表现较好的学生, 其性格内向孤僻;而学习上不思进取, 表现不好的学生目空一切, 我行我素, 心理素质很不稳定。这样的班级常常缺乏凝聚力, 班级活动无人问津, 好似一盘散沙。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呢?第一, 开展丰富多彩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个好的班级, 集体活动不可缺。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逐渐加深对集体的理解和感情。每次活动都应该提出一个活动主题, 明确提出活动目的。从而使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效果最大化。第二, 坚持正面教育, 坚持用具有时代感的先进人物、事迹感染, 熏陶学生。“只要有恒心, 铁棒磨成针”, 用潜移默化地力量一定能感染, 熏陶, 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室里悬挂具有激励作用的条幅、字画。组织学生到伟人纪念地参观, 组织开展学雷锋知识竞赛, 学雷锋演讲主题班会, 寻找日常生活中现代雷锋的事例, 联系实际, 联系自己, 大力培养“六爱”感恩之心。班会上还可以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 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三, 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学生, 是正面教育的最好方法。正面宣传比反面批评使人容易接受, 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身边的榜样生动、直观, 是一部活生生的好教材, 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模仿、攀比的心理。同样是学生, 别人能做, 为什么自己不能做?这样相互攀比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潜质的、有追求的动力源, 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第四, 参加集体活动是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踊跃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 对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并在操行考核中予以体现。第五, 班级活动后总结是提升活动目的的关键环节。总结会上由学生畅谈感想, 班长或辅导员点评。不仅总结活动中可圈可点的事例, 更要对同学中团结友善、热情助人、维护集体荣誉的闪光点大加宣传和赞扬。

四、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 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 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 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

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他时刻生活在班集体中, 只要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 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 就有利于学生之间, 师生间思想、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 有宜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热爱学生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 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营造优秀班级的重要因素。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 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变化, 做到不偏爱, 一视同仁。

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 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有些学生心理上存有缺陷, 自卑感较强, 常为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 如高考分数低文化基础差, 身材矮小、相貌一般、家境贫寒、不善交际而苦恼, 情绪消沉, 甚至破罐破摔。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集体活动不参加, 公众场合缩头缩脑, 综合测评后进的特点。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谈话、关心他们, 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并与任课教师配合共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 扩展交往空间, 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 不断战胜自我。

学生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学生。对于他们, 辅导员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用智慧和道理教育说服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是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用积极的态度挖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在全班宣传和表扬, 增强他们做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忌讳简单粗暴的训斥, 冷嘲热讽的挖苦。

五、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道德情操培养

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 把这个时间段利用起来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重视的。

应让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体育馆等场所都成为育人的场所, 寓教于乐, 寓教于学。坚持做到活动经常化, 内容主题化。比如:每月一次的读书读报感想报告会, 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寝室为单位轮流出版班级小报纸, 有计划地开展班级运动会、班级专业技能比赛, 节假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

六、班级管理到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好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为学生在校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好的育人环境。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于学”, 提高了学习质量, 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多能”的浓郁学风。如同杜甫的诗云:“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无论对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还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搞好班集体要首先建立一个内部团结、作风民主、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的班委会。通过积极的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结合细致、严格的教育管理方法, 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具有互助友爱、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一定能够实现。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定能够营造成功。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

[2]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

[3]刘芳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2) .

[4]阚晓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才智, 2008, (3) .

篇9: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专项心理素质 训练

篮球比赛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比对抗、比心理的比赛,而比赛是运动员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抗衡。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运动员的专项心理训练有比较具体的含义和内容,它能保证为比赛和完成难度很大的训练作业做好准备,从而去发挥最佳水平。

一、篮球专项心理训练的任务

为了达到篮球比赛所需要的心理准备,有以下一些具体的训练任务:

1.促进和改善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能力;

2.适应训练,特别是适应比赛活动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宜的兴奋状态;

3.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

4.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有较好的“时机感”;

5.能调节和消除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

6.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以上任务的实现和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与分配以及注意的转移能力。由于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决定是来自大量而带有外向性特点的注意,从一种注意转向另一种注意的能力,所以控制注意力可塑性的标志。它们一方面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在篮球训练实践中形成的,是篮球运动员所必需的心理素质。根据情况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机智、果断、勇敢、灵敏、情绪的稳定性,注意力范围大,并能迅速转移和保持稳定,就能在完成比赛动作时反应快速、准确和运用自如。意志品质对篮球运动员来讲尤为重要,意志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运动员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主动性、果断性、勇敢性、自制性、坚毅性等,这些品质与人的任何特征一样,很难进行直接的评价,它们在各个竞技项目中的作用,也是难以严格区分的。专项心理训练水平是与运动员的智力表现密切联系的。智力的具体内容有: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有效地完成动作上的能力,有效地接受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联想、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应针对比赛的需要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操作性“调整”,除了以激励为基础经常保持稳定的动机之外,应与和比赛任务有关的动机相联系,而动机变化,取决于个人定向和任务的意义(包括情感态度),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去增强动机。运动员的操作性心理调整,除了教练员相应的作用以外,还要求运动员积极和大胆地使用一系列自我集中和自我动员的方法。这些方法应是通过专门心理训练已经掌握了的。自我调整方法包括内部激励性的自言自语、面临行动的“自我交谈”、“自我命令”等。调节特点是要使运动员引起高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即心理应激。必须克服抑郁状态,建立自信和最佳情绪。在过分兴奋状态下,应降低它的程度,但不能损害它的高涨,保证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情感的稳定性。解决以上这些任务应当是综合性的,以便更好地达到有效的调节。其中包括下列因素、手段、方法和条件:

第一,对运动员教育和运动员自我教育的一般因素。教练员的动员和帮助的作用,集体中的友谊、乐观、进取精神的气氛,意志的培养和自我培养。

第二,从心理训练的角度,安排具有专门方向的运动训练手段、方法和形式。在调节赛前状态过程中,可使用“激活性”“安静性”以及“放松性”练习、“注意力”练习、“准确性”练习和专门针对降低紧张度或集中注意力的呼吸练习,通过最佳的交替负荷和休息,形成合理的负荷状态,有节奏地交替训练的主要方向。

第三,对比赛条件的适应和调节比赛负荷的紧张程度。合理组织优化赛前状态和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

第四,心理调节和自我调节的专门方法。即心理调节训练,包括暗示和自我暗示法,一方面,消除过分的心理紧张,达到放松和一般的恢复;另一方面,去激活和过渡到积极的活动状态。既针对“安静”,又针对“动员”,将心理调节训练与意念练习相结合,用以纠正技术性错误,调整动作速率和节奏,使之对具体比赛形势形成必需的定向。

第五,有利于优化心理状态的自然环境条件、卫生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

二、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的培养

1.做好赛前的心理准备

队员的心理准备程度,往往取决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以比赛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对手身高、素质、防守特点的分析和部署程度,做到赛前目的明确,知已知彼。例如,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前就能够先了解对方的战术、实力以及个人的特点。那么,运动员就能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的实力、战术以及个人特点做好赛前的心理准备。

2.加强运动员自我心理调节训练

比赛中情况错综复杂,比赛失利、发挥失常都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波动。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想象、自我控制等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比赛中,投篮屡屡不进时,运动员心理就表现得非常急。这时,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调整好心态、运用好合理的技术动作,学会暗示和自我控制才能够打好比赛。

3.培养运动员果断的意志品质和注意力

训练运动员主动创造投篮机会,通过称动、摆脱、抢位接球、突破,并对球场情况做出综合思考后,一旦形成投篮机会时,就要果断地投,大胆地出手,不能有丝毫的顾虑。一是要积极培养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意识,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以及培养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二是特别要发展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表现的勇敢、果断、顽强、冷静和夺取胜利的意志品质。例如,比赛双方实力相差很大时或比分落后时,运动员就应该要有哪怕是输也要放手一搏的精神。提高注意力,大胆果断的出手,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在关键时,要表现出勇敢、冷静和夺取胜利的意志品质。

4.提高运动员适应能力的训练

在有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定时、定数、定点、定距的投篮比赛,采用活动篮筐、小篮圈和硬度较大的篮筐、加重球的训练(上海体育用品厂生产);在弱光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强烈的噪声干扰下,采用以高防矮、在防守盖帽的对手面前等一些逆境情况下的训练。例如,运动员在对方主场打球时,肯定会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干扰。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平时多做一些适应训练,才能够不受任何情况的干扰,发挥真正的水平。

参考文献:[1]朱川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国外体育教学,1997,(1).

[2]张红兵.浅谈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安徽体育科技,1973.

[3]蔡敏华,付伟.篮球运动员赛中心理问题调整.体育科学研究,1998,(4).

上一篇:做最美孝心少年演讲稿下一篇:汤唯经典语录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