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课改感受

2024-04-18

我课改感受(精选12篇)

篇1:我课改感受

我的课改感受

我小孩今年是四年级了,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仅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执行者,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教法又怎能教出好的学生。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每个学生都创造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彼此的快乐。在这个课堂上,老师讲问题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可以尽情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上展示课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无论是质疑也好,展示也好,每个人都会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竞争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老师让学生讨论的时候,这便是他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这样的课堂开放了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开放了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司、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了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结论,体会知识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同时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竟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篇2:我课改感受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但还是要进行下去,因为以后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课堂教学改革是将来教育教学必然趋势!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的基础知识都很差,基本的技能也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一般都不高,整体学习的氛围不浓厚,探究问题的兴趣不高。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很难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一、农村课堂教学改革困难多

课改的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注重在学生的预习交流,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课堂教学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要少而精。然后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尽人意,但课改确实值得农村学校去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要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但还是要进行下去,因为以后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农村高中课堂实验教学“打折”

1.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

首先,是有些实验的实施受实验材料的制约。许多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只能在实验前有限的时间内购买和保存材料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农村高中在化学实验经费上的不足,药品得不到保障,课外实验开展不起来。

其次,实验设备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这是许多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缺乏以后新课程必备实验器材,实验开设将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2、高考功利性太强,为应试而教

就以高中化学教学往往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高考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从应试层面来看,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并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时通过考前突击,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心理,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只要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时的个性思维。

三、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学生作业布置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在作

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

1.层次性: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要承认学生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而作业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的化学能力都得到展示。2.合作性:学会合作已经成现代人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课改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次课改是以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为方向,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们的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按照学习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以往课本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而是以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高中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功能。通过对学科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总的看来,这次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课堂上对单

一、强调文理分科的传统有好大的冲击,但时代在快速

发展,现行的高中教育明显有点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所以课改是必须的,新的课程要立足于高中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体现高中生发展的特征,突出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为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改是认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又在体验中发展

在课改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后的教育要求老师们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自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以往我们的教学多以听讲、看书、做作业和考试为手段,这显然不可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只有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在探究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在这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打破学生对书本、权威、老师的迷信与盲从,鼓励他们向书本,注重培养和发展创新性思维,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个人的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

篇3:新课改培训感想和感受

1.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理念有了系统认识。

新格改的整体理念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 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 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因此, 从形式上看, 新课程增设了许多插图, 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 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以前的内容知识性强, 联系紧密、语言生涩难懂。新课程的新颖形式为我们打开了迷团, 还学生以轻松, 寓学习以快乐。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从内容上讲, 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 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 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 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 且教材设计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从观念上说, 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 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 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

2. 正确把握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 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首先, 必修和选修分成了两个层次, 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 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 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其次, 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 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 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 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 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 它们是一个整体。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 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 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 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 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 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 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 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 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

3. 重新认识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 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4. 深刻理解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角色的转换。

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 学生也不是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和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我们一定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全新评价理念, 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转变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引导者;不断完善自我, 更新知识, 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篇4:课改中化学教学的感受

课改作为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作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关注。这新一轮课改,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的前七次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必须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民、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验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已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就每一位教师而言,新课程总是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而走向学生的,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科教学行为?怎样面向每个学生确立现代的学生观?把新课改落到实处。

现代的学生则是: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独特的人。即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只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对教育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调皮学生,不听课的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又特别是化学这些学生认为没有语、数、外重要,只有初三才上,再加上学生基础差,上课更没兴趣,再差一科也无所谓,上课就是一个陪坐的,从头到尾都是开小差,而且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不同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成绩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发现这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他们的心灵上刻下痛苦的痕迹也是很深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摆脱这种痛苦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多关心、帮助这些学生,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如同父母,随时给予他们的关爱,使他们也喜欢老师、爱老师,只要学生爱这个老师,他们就一定愿意学习你这科。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独立性的人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和发展规律,而不是强加。

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多讲一些化学的前沿科学以及生产与生活、医药等方面的关系,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渴望解决的问题去自学,在理解和巩固之间常常进行交替,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单色为彩色,变抽象为具体的功能,给予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索的良好心理,而且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而风趣幽默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就可以逐步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困生大多羡慕好同学那种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利用这种羡慕对同学心理和学期初向上心理,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实际的,留有余地的计划的同时,制定自查、互查、教师抽查的制度,依靠学生的内部积极因素一点点养成的习惯。第三,降低知识掌握的要求,开始上新课时,速度慢点,量少一点,首先提出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学或集体预读,久而久之,学生开始由靠着老师哺知识,变为自己去探求知识了。尝到知识感到很愉快。降低要求是让学生有所行,在他们课堂上学习认真,紧张起来之后,鼓励他们追上中等生的进度是可以办到的。

另外,还要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然后通过启发和指导使学生理会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心理差异等进行启发诱导,采用民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教学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热爱学习,师生的良好情感,致使教师每发出的一个信号都源源不断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引起共鸣,情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内心深处并发出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意识,即调动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使学生“愿学”“会学”“想学”,发展成创新人才。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传统教师主体角色的转变,通过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学习,探索新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篇5:新课改的感受

城南小学五年级二班舒宇 2010年,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感受。老师们的课堂鲜活起来了,同学们的大脑和手动起来了,课间活动丰富起来了,兴趣小组多起来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摇曳多姿,五彩斑斓起来了!

课改以后,我们有了阳光大课间,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有了3+N活动,有了多媒体教学,有了。。。活动虽然很多,但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3+N活动和多媒体教学。一提起3+N活动,我们学校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兴奋,无人不期待。因为每次上3+N,都会让我们学会一些特长。比如说我以前除了学习和会一点钢琴,就没有其他的特长了。而上了3+N,我学会了画国画,学会了剪纸。现在的我,不但在学校的时候喜欢上3+N,而且就算是放了寒假,我也还想继续学呢!3+N让我爱上了画国画。除了3+N活动,多媒体上课,也是我们喜欢的。因为它比我们以前的课堂更直观,更形象,真的是叫“有声有色”,“声色俱佳”啊。在用多媒体上课的时候,我们发现老师的课堂内容更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扩大了,老师的讲解更透彻更明白了,我们也学得更认真更轻松了。考试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啦!

新课改以后真好,它不仅让我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还让我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了以前在学习中没有的收获!

篇6:课改的感受与困惑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篇7:中学生的课改感受

陈雯雯

刚升入初中的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课改?说实话课改确实不错,让我们这些学生第一次拿起红粉笔,站在黑板前,扮成一副老师的模样,正儿八经地讲解题目。确实让我们有所突破。总的来说,课改对学生而言就是增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对老师而言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并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知识多了,课时少了;内容多了,时间少了;任务多了,兴趣少了;疲惫多了,快乐少了。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都很长,回去还有好多作业要做。每科作业确实不多,但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每科的课程都很紧,讲得也特别快,“刚吃到嘴里的,还没来得及嚼,就又往里硬塞,更别提咽和消化了。”

篇8:我课改感受

我的教学阵地在课堂上, 怎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怎样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呢?这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收获、能力的提高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基于此, 我认为要做的是:还课堂于学生, 还主体于学生, 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演员, 老师是幕后的导演。

我想和大家探讨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与老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结合。

一、研究学生

与解决一般问题一样, 老师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教学对象。我大约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了解和配合我的学生。在这一个月内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 学情分析

研究不同班级的本学科基础。我这学期共带了高一的三个班。从中考的成绩及开学的分班考试成绩, 各班的分班成绩, 最后还是取的是平均成绩。但每个班的每个学科的基础怎么样, 整体成绩均衡还是两极分化呢, 这些我们在教学中要首先搞清楚。

怎么着手研究呢?借助于中医上的“望、闻、问”及作业反馈综合分析。

这就要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提问。观察学生的表情,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来综合分析判断。当然, 还要通过课后作业反馈这一重要环节来给学生号脉。

从中考成绩及分班考试成绩中我得知我带的A1班和A2是基础较好的班。B1班基础相对较弱。我本来想把我的B1班和A1、A2班一视同仁, 在刚开学的两个周内, 我发现三个班差别不大, 但很快, 随着概念的增多和知识难度的增加, B1班学生的各种能力明显比A1、A2两个班学生差很多。这就要求我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难度及上课方式。

我对B1班专门做了测试:发现学生对知识目标不能及时的落实。这些问题从B1班的作业中更能体现。好多在课堂上没有专门探究的知识点, 学生虽然记住了公式, 但在具体的题中还是不会应用。或者根本就没有回忆组合这个知识点。当这个知识点在问题中出现, 一点也不会和这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我就着手在B1班尝试这样上课: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把大多数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学习难点都在课堂上加以点拨和引导, 提出问题。设置的问题紧密切合学生的基础, 不能有太高的能力要求。这样深入浅出, 学生容易找到探究的切合点, 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课堂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不会影响课时进度。学生收获也颇多。与此同时, B1班的学生对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很佩服。

上课也愿意和老师积极配合。针对B1班学生整体基础情况, 按照这种方式教授效果, 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 班级气质分析

A1班学生气质:稳重型课堂气氛一般沉闷。课堂掌控容易收, 但放不开。对老师的问题虽然也在积极思考, 但不喜欢表达出来。有时老师不容易从观察和表情上判断分析出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这就要老师不断地引导, 找些和生活贴近的现实生活实例结合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但一般学生比较听话, 作业完成情况较好, 学习成绩也不错。

A2班学生气质:活跃型课堂一般异常活跃。课堂掌控易放不容易收。这个班活跃型的学生多。课堂上老师即使讲授枯燥的理论课, 学生也能自己制造出一些笑料来调节课堂气氛。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好, 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B1班学生气质:习惯差型这个班的学生中考成绩较差, 数理化基础较差,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会主动学习, 不爱动手动脑。特别在小组教学中一下子找到了上课谝闲传的机会。特别是当老师组织探究时, 只是对物理现象感兴趣, 设计逻辑推理及运算时就开始跑神或说话。上课也是容易放而不容易收, 组织教学难度大。只能保证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学生上课认真学习, 但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只有三分之一。

我用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和我的学生打交道, 基本摸清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还有重要的一点, 对理科思维来讲, 最难把握的是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摸准。

我们开始对这一重要科学量化环节进行科学命题。我们组织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从命题的形式、命题的知识题型、基础知识、概念理解、分析能力题、计算能力的考查比例, 都进行了科学的处理。考试结果就会对学生的学情更科学分析。

通过考试, 基本和我们的预测相吻合。

面对我这些不同基础不同气质型的班级学生, 我们已经掌握的很清楚了。下来我们要像医生开药方一样, 对症下药。这个难度远比医生开药方难得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个体, 而且是有各种活跃思想的学生。

二、备课:磨课

怎样教会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 怎样让学生喜欢高中物理这门课并乐学呢?怎样最大可能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怎样能深入浅出地把物理思想和方法教会学生, 一劳永逸呢?等等太多的问题纠缠着我……

开学一个月了, 我的教案和教学方法不停地在三个不同的班变化着, 每一节课要备不同的课例3次到4次。我这不是在备课, 简直是在磨课。

我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备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题型和方法。然后向优秀课例学习, 通过课件资源和同课异构来补充和完整自己的教案。最后再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修改课件和教案。

一节课在A1班上完后立即写出反思, 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 赶快通过更好的方法解决。到A2班上的时候, 由于学生班级气质的不同, 还会出现问题。到了B1班的时候基础不同, 又要打乱从头开始。每节课都觉着不是很精彩。而且我们还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的压力:是否按照学校统一的教学思路来上课。

三、上课:课堂合作探究模式的操作

(一) 课堂合作探究问题的设置要鲜活、合理、有生命力

一节成功的课, 好比是一台舞台剧。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为学生是真正的演员, 而老师就是组织舞台剧完美表演的导演。我们应该怎样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有了学生的课前自主探究学习后, 学生已经把知识目标完成的差不多了。那么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完成本节课的难点及深入理解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探究问题。学生通过老师设置的探究问题, 进行合作探究、主动思考、动员本小组成员想尽办法解决。老师就要根据课标要求及大纲要求,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高考要求来设置探究问题, 还要结合生活中的有生命力的物理现象来设置。使学生容易上手和有经验来入手和讨论。

(二) 课堂的组织和进行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有效的组织课堂及组织教学。教师根据课堂进程实时给出学生一个明确的指示, 并且使用较好的教学程序, 很好地处理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过渡, 给学生提供反馈。而无效的课堂, 组织性差, 学生不会长时间的学习学业材料, 教师指令混乱, 学生做完作业之后不知做的什么。

其次, 对于给出的探究问题, 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出学生方法和必要的知识支撑, 积极的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探究问题。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引导, 评价和规范。

我很想把我的知识与学科素养毫无保留地教给我的学生。我希望我培养的学生不只会做题, 更多的是学会思考。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在他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收获, 都在学习, 都在认真的尽自己的最大潜能学习, 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堂。

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 要求不同教学模式和管理。现代社会学生知识的获取手段不再是老师的单一传授, 学习方式和渠道更多:资料—媒体—小组—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学生也就从必然走向学习的自由王国。

篇9:感受杜郎口的“课改旋风”

山东杜郎口中学原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无资金、无好生源、无好师资、无专家引领、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无民办学校灵活的体制和机制”的“六无”境况下,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学生“无学困、无厌学、无辍学”,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零作业”却有100%的升学率。在平实的文字中,我感受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旋风”,头脑里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礼。

《杜郎口“旋风”》是一本全方位解读“杜郎口神话”的书,作者将杜郎口中学在课改中作的新探索、有效的管理之道、独具特色的评价体系以及杜郎口经验在全国的推广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梳理。书中不仅增加了国内权威教育媒体对杜郎口中学的报道,还附有课堂教学实录,让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并深度理解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书。

该书的意义还在于,它对于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去学校调研考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直观了解杜郎口课改来龙去脉、操作思路和实践意义的最好读本;对于一直关注杜郎口课改的教育工作者,它将为他们提供一条了解发展中的杜郎口、一个全新的杜郎口的路径;对于有志于课堂改革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它还提供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理论。

我在这本书中收获颇丰,从最初的丝毫不通,到如今已渐渐登上了“高效课堂”的台阶,无论是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能力,还是把握教师课堂参与度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总之,该书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践“高效课堂”模式打开了一扇窗户,甚至可以说,每一名愿意全身心投入课改工作、有志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老师都可以从书中获得最贴心的帮助,并能从中体验到工作的幸福。

篇10:走入课堂教学 感受课改理念

——观安康市2010年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有感

石泉县池河小学 刘莉

2010年4月24日、25日,在安康学院(原安康农校)大礼堂举办了安康市2010年“全国小学数学老师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会活动。这次活动共聆听了8节示范课,分别是上海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执教三年级的《重叠问题》、五年级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广东王宏伟执教三年级的《比大小》;广西龙入云执教四年级的《植树问题》、黑龙江省郭广成执教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安康市一小王家强执教五年级的《体积与容积》;浙江朱乐平执教四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和六年级的《认识圆》,同时还聆听了上海的潘小明和杭州的朱乐平2位专家的专题报告。这八节课,有人教版的和北师大版的,这八位名师都是男性。

听了这八节课,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总体感受是老师带给学生的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潘老师主张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因此他告诉学生:我是不会讲数学的,学生不信。可是在《设计新纸箱》这节课中,老师只起到启发,引导,组织的作用,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发现,总结出来的。最后他也反问学生:这节课我给你们讲数学了吗?确实,学生找不出哪个知识点是老师讲的,都是自己发现的。一节课上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练习,没有小结,只有一个过程,潘老师注重的是知识探究的过程。从长效说这是学习数学的真谛,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理念, 学生培养了数学思维,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是一节理想的课堂!从短期来看,可能这些学生当场考出来的成绩没有满堂灌的学生分数高。他们的课堂过度自然,如行云流水,充分的发挥了过程。他们的语学生学习的主体体性,既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言幽默、亲切、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为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具体感受总结如下:

1、注重课前师生互动。这八位老师作课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是安康市红旗小学的学生。前来听课的老师多大1000多人,作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还不是很熟悉,课前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法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减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2、语言幽默风趣,善于激励孩子。新课程理念倡导民主、活泼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如潘小明老师在课始,就利用轻松愉快的话题——你最喜欢怎样的数学老师?你知道老师喜欢怎样的学生吗?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然课堂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自己该怎样上课。

3、课堂导入到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安康市第一小学王家强老师采用了《乌鸦喝水》这个视屏动画导入,让学生想一想乌鸦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喝到水了呢?学生通过视屏动画清楚的看到,原来的瓶里水很少,放了一些石子后,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水了.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体积。这样因势利导,顺利导入课题。

4、注重演示实验。安康市第一小学王家强老师《体积与容积》教学中就大量的采用了实验教学,是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王老师在教学比较形状大小差异不大的土豆和红薯谁的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学生提出了可以把他们分别放入杯子大小相同、水面高度一样的水杯中,看谁的水面高谁的体积就大的解决策略,教师就让学生利用器材进行演示实验,进行验证。还有探究两个形状各异的容器的容积大小时,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把两种容器分别装满水,倒入同样大小的玻璃容器中,看谁的水面高谁的容积就大;二是把其中一个容器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如果谁有剩余,说明这个容器的容积大,如果没能装满另一个容器,说明这个容器容积小。学生也动手操作进行了验证。捏橡皮泥时,王老师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体、圆柱体,让学生观察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再验证空气有没有体积时,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吹气球这个实验进行验证,证明空气也是有体积的。

5、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安康市第一小学王家强老师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对容积的意义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容器的容积,还抓住关键词“容器”、“所能容纳”进行教学,如碗里装满水,()的体积就叫做()的容积,在杯中倒入半杯水,这是水的体积是杯子的容积吗?加深理解“所能容纳”的意义,必须是把容器装满才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潘小明老师《重叠问题》一课中,把问题放在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育才小学学生跳绳、踢毽子比赛中探究解决;

篇11: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感受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新课改已经一段时间,面对新课改,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着新课改的模式进行授课,通过一学期以来都感受颇深。现就笔者本期以来的教学工作作以下反思: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角色的变化,我认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小草。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三、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目标的老路。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

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篇12:课改实践中的感受及思考(曼)

目前,我们学校最大的特色便是实行课程改革。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们以团团坐的形式上课,8到9人一组,全班分为6组。而一个教室有三面是黑板,每个小组拥有半块属于自己的黑板。而学校方面则对老师提出了五步教学法:①练习回顾②自学讨论③交流提升④精讲释疑⑤达标检测。参加了一年多的课改实践,我感触颇多。

首先,课改课堂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指导课前预习,让预习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自己哪里明白学会了,哪些自己还不懂,有利于在课堂上加以探究。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去教学中,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他们开展合作学习,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在单独回答时,变成以小组为单位,由于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

三: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改课堂正是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的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课改展示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让学生表现欲望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上得到提升。尽管课改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我们的课改处于初期,加上学生的底子薄,学习自觉性不高,导致课改展示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课堂中的学生缺少质疑。少了质疑,也就少了对抗,少了对抗,也就少了知识的生成,少了生成,也就少了情感的愉悦。第二,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的不太好。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关于质疑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生时常受到此话的鼓舞,能够大胆质疑,有时能提出本节课的关键性的问题,把本节课的需学内容都串联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效率。例如,本学期在学习《蜡烛》这一课时,八(4)班的李富业同学就导学案中“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一题大胆质疑:为什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这一质疑看似平凡,但却把本文的重要内容串联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例如,本学期在学习《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八(4)班的周秀良根据同学对文中“喜”字的分析,提出反驳:这“喜”字不能体现“我”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欢喜,并随即阐释原因:“从文中的“拉”字可以看出是金陵人强拉“我”喝酒,“我”碍于面子才尽力(“强”)陪他喝,想到喝完就可以甩开金陵人独自赏雪景了。当时该同学的这一见解马上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可,可见应该辩证分析文中的“喜”字。

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第二: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特别要对中差生多一些表扬,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八(4)班的冯煜亮同学,自从他在有一次的默写古诗的任务中收到我的表扬后,从此非常努力地学习语文,不管在后来的默写文言文学习任务中,还是在抽查文言文字词解释中,抑或是在听写生字词学习任务中,他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对于这样一个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他肯尽力去学,我已欣慰。当然,这都是表扬所发挥的作用。梁开鑫,一个语文成绩普普通通的 2 同学,因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受到我的表扬,并被我推举成为该班男生学习的榜样,从此他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语文作业。到了学期后期,他的语文成绩已进入班里的前茅之列。

当然,也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那样就会失去评价应有的光环。评价学生要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欣赏的手势„„.不管用哪种评价方式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经过半年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与竞争;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但是,教师的“使命”仍不可缺失。教师要认真修炼课堂驾驭的内功。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一是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二是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并且耽误时间。三是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教师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你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你的教学意图。

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给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强制;是欣赏和关注,而不是训斥和指责。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要允许学生“针锋相对”,善待学生的“天马行空”,保护学生的“桀骜不驯“,鼓励学生的”各领风骚“,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课改课堂。

叶华曼

上一篇:一事一议调研文章下一篇:我是一盏幸福的路灯六年级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