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我内心的感受高三日记

2024-05-20

听听我内心的感受高三日记(精选3篇)

篇1:听听我内心的感受高三日记

因为委屈而哭,但又不能在你面前哭;你能听听我内心的感受吗?

一滴泪滑过脸颊,今天,你又骂我了……

为什么?为什么不给我解释的机会?十四年了,我的内心的.感受你从来都不知道!你每天只知道照顾弟弟,我知道,我长大了,已经学会自立的。听听我内心的感受但是,你能不能听听我的内心?

今天早上,弟弟锁上我房间的门,我以为他在里面玩他的最爱――车,于是,我也没有反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弟弟没有出来,你就去敲门。一开门,你看见了弟弟在玩我的水粉颜料!她拿出来,对我大喊:“你看看!我不是叫你把颜料放好吗?怎么又被弟弟找出来玩了呢!”我很吃惊,我不是把颜料放在了抽屉了吗?怎么?

我想起来,上次我要画画,拿这个颜料的时候,正好被弟弟看到。我最信任的弟弟,竟然……

我知道现在解释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你已经对我很失望了……但我希望我能尽力挽回我的清白,“妈妈,你听我说,我也不知道弟弟怎么会……”“够了!这一切都是你的不是!如果你放好了,就不会被弟弟弄成这样了!”妈妈立即打断了我的话。

妈妈,这真的不是我的错啊,为什么你要那么维护弟弟呢?你有没有想过我?恩?

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我急忙跑进房间,锁上门。看着自己平时都舍不得用的水粉颜料的“尸体”,我重重地跪在地上,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妈妈,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帮我买的东西,我都不舍得用,尤其是这个水粉颜料啊!!

每次用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挤多了!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被班里同学骂“吝啬鬼”。

妈妈,能听听我内心的感受吗?哪怕一次也好……

篇2:听听我内心的感受高三日记

一、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

二、心理描写的五种方法 :

(一)内心独白法

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理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标志 :心理对话,有引号引住心理对话内容。分为直接式心理描写和间接式心理描写 :

例句1 :我忐忑不安的想 :“怎么办?怎么办?这下我死定了,我很多都背不熟甚至背不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天呐!还要请家长!妈妈会怎么唠叨 ? 还有爸爸,爸爸还会动手……”。我不敢再往下想了。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 :“看不到我!看不到我!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老师呀,千万别看见我名字,我再也不听mp3,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早知道我就好好背诵这些诗词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好好背书了,千万别点到我呀!”

分析 :这句标点符号方面有引号,似是自己问自己。

例句2 :我想 :他真的生气了吗?不会,他平常不是这样的人,可是今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许有其它原因吧,管他呢!

例句3 :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 :这句有“我想”等词,想字后面用了冒号。

以上例句都是直述人物心理状态的形式。标志 :一般有“我想”或“XX想”,想字后面一般用冒号,有时也用逗号。

例句1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选自沈从文《边城》)

例句2 :我们在不停的长大,我觉得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选自学生习作《烦恼的感觉》)

分析 :这两句用的标志性词语是“觉得”“好像”。以上例句为间接式描写,句中以作者的口吻(第三人称,即旁白)来旁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表现人物心理,标志 :一般有个“觉得”“好像”等词。

(二)幻觉表现法

语文课上,老师抱着批好的试卷进了教室。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朝我摇头!摇头!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分析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 :“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三)言行神态暗示法

老师开始发卷了,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双手挡住分数不敢看,我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我皱了皱眉头 :不会吧?才是十几分啊,我完蛋了。右手往右边移了移 , 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 :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我绝望的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写了三个鲜艳的红字,“哇,一百分!”我兴奋极了,但细细回过头想想 : 我昨天没有复习呀,怎么肯能考到100的?难道不是我的吗?我定睛一看,果然不是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同桌扔了一张试卷给我,说 :“喏,你的,59分。”

(四)景物烘托法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五)修辞刻画法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就像一个瞌睡的人想要掀开被子躺进舒软的大床,又怕被子里钻出一条可怕的响尾蛇。

内心独白、幻觉表现、言行神态暗示、景物烘托、修辞刻画。是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几种方式,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牛刀小试】

作文题目 :《_________ 的感觉》或《________ 的滋味》

要求 :1. 两题选一题写,并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写一件事或写一个人 ;

2. 多处恰当的穿插心理描写手法,突出人物个性,600字以上。

【例文共赏】

失败的感觉( 何毅明 )

我数学成绩在班里历来都很好,从没有试过失手的时候,成功和喜悦的感觉总不断陪伴着我。想不到生命的帆船也有触礁的时候,那一次,我失败了,我尝到了失败的感觉!

那是初一时候的一件事了,那节是数学讲评课。

当我满怀信心地的翻开自己刚发下来的试卷时,心里却大吃一惊 :怎么,才56分?不会是老师改错卷或算错分吧?我闭着眼暗暗对自已说 :“不会考砸的,不会的,我是数学学习的榜样,我从来没失败过!”我睁开眼再细算,再细对 :老师没算错,也没改错,真的是56分!我愣住了,心里直冒汗,翻卷的手开始不停的发抖……

这节讲评课,我一点都没有听入耳,听到的仿佛只是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备,还有父母的哀怨。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地叹气,不停地自责,我无法面对老师,更无法面对妈妈,这56分犹如一把嘲讽的尖刀刻向我脆弱的心灵。

到家了,我垂头丧气的在门前发呆,也不敢敲门。我想,妈妈肯定会大声的斥我,叨我。我该如何对妈妈说,该如何应付妈妈?门开了,妈妈忙招呼我吃饭。我放下书包,垂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也不愿靠近饭桌,满脸的窘迫。妈妈似乎看出了原委,走到我身边,满脸笑容 :“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妈妈替你解难。”我声音小得不能再小,告诉她,我这次数学测验失败了,只得56分。同时我心里喊道 :“妈妈,你大声的斥吧,不停的叨吧,我以后会吸取教训的!”

但妈妈却不斥,也不叨,反而安慰我说 :“做人谁没有过错,谁没能经受失败?但你要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从哪里跌倒,就该从哪里爬起!”说着便给我盛了一碗饭,拉我过来吃饭。

妈妈的眼光是这么暖和,是那样慈祥,它悄悄的洗涤我心灵的创伤,给了我温暖,也给了我力量。

篇3:有主见的你 请听听我的感受

我静下心来,整理了Z的大致表现:聪明,易冲动,习惯差,受到批评时会极力否认或狡辩,是个很不讨人喜欢的学生。我很庆幸,幸亏我是在接触“非暴力沟通”之后才遇见他,要不然和他打交道时我一定会连连犯错。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客观地观察人和事,并不带成见或评价地表达观察结果。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我想我面对他时一定是带着负面情绪的。于是下课后,我把Z找来办公室,对他说:“刚才我到寝室看了看,说实话,我很失望。”Z听了我的话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形容的那样暴躁,只是平静地解释说:“我被子拿出去晒了。”我接着说:“不只是被子,你的床板上有很厚的灰尘,床头那双袜子是穿过的吧?”他很快答道:“黄老师,你知不知道我什么都看不见?打扫卫生太麻烦了,我们盲人就是这样的……”他滔滔不绝地描述了他遇到的种种麻烦,以及生活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之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根据我的了解,即使全盲的孩子也并非什么都要依赖别人,至少同寝室的那几个学生都比他做得好。但我没有和他争辩,只是在听他说完之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吧,你今天先把床板擦干净,被子铺好,袜子洗了挂到阳台上,行吗?”他不太情愿,但还是答应了。

这是我和Z的第一次沟通。这个二十岁的大小伙子,对别人的指责特别敏感和戒备,习惯于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让我意识到,跟他交流时,绝不能急躁,也不用讲大道理,只需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引导他发现自身问题,他会懂的。

第二天我再去检查寝室时,发现他做了一些调整,虽然还是很脏,但我想,只要他肯改变,就已经是好的开始了。

之后在楼道里碰到他,我总会和他说几句话。有时我会说:“Z,你的被子和枕头这两天都搭在走廊上,晒久了会变硬的,记得收哦。”有时我会说:“最近生活老师说你进步了,我真高兴。”

一段时间后,Z已有变化,偶尔会打扫寝室卫生、洗洗枕套,只是抽烟的次数没有明显减少。我咨询过,如果已经成瘾,想要戒掉是很难的,但我觉得还是得跟他谈谈。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在表达感受时,逞强可能把事情弄糟,示弱反而有助于解决冲突。于是,有一天做完课间操后,我找到独自一人走在最后的Z,边走边聊:“我特别难过。我们班同学都那么努力地保持清洁和维持纪律,可我们班总得不到流动红旗,我查看了扣分记录,发现大部分是因为你抽烟。”他一惊,回答道:“我没有每天抽烟,只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抽一支。”我问:“你知道在校学生是不能吸烟的吗?”他说:“知道,可是我抽烟有一两年了,已经上瘾了。”我把早已烂熟于心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有关知识说给他听,讲到烟毒的危害时我加重了语气、放缓了语速,我注意到Z的嘴角微微抽搐,他用拇指和中指深深地按压原本就凹进去的眼窝——这个动作是很多视障孩子感觉到压力时常做的。看到他有所触动,我又讲到了未熄灭的烟蒂是火灾隐患,再讲到他吸烟给爸爸妈妈带来的经济负担等等。最后,我替他出了个主意:“数一数自己每天抽多少支烟,一天一天逐渐减少。”

事后,我向Z的家长通报了他抽烟的情况,家长表示对此他们无可奈何,我提醒他们不要责怪他,但要限制他的零花钱的数额。

Z说他抽烟是因为心情不好,我发觉他最大的苦闷来源于自恃才华横溢却感觉被埋没了,如果能让他找到成就感,他的精神面貌应该会有变化的。不久之后, Z提出他想考大学。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吗?我和其家长沟通之后达成一致意见:我联系补习老师、印盲文复习资料,他爸爸妈妈比对招生简章、筛选大专院校。从此,Z投入了忙碌的复习之中……几个月后,当我接到山东滨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电话,知道Z成为本校职教部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时,我开心得马上冲进教室向全班同学报喜!

回想起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与Z交流时都尽力客观地陈述和表达,每次都是在平和的氛围之中,而他也确实在一天天进步。与Z的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作为老师,我们要观察孩子们的需要,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如此,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名师点评:

黄燕老师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策略对Z同学的教育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强调通过表达感受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表达感受时,老师又以示弱的姿态解决了师生双方的矛盾冲突,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在与Z同学的沟通中,黄老师在倾听Z同学的心声后,能够充分感受学生的感受,也能准确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Z同学能冷静地面对自身的问题。面对“有主见的”Z同学,黄老师又能巧妙地“示弱”,来唤回Z同学的自信心,成就Z同学新的人生追求。

这种以理解、信任为前提,淡化已有的成见,强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沟通方式,不仅提高了班主任育人的能力,更促成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推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 周芳)

上一篇:学风教风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下一篇: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