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用货币

2024-05-07

论网络信用货币(精选6篇)

篇1:论网络信用货币

货币与信用案例分析

(三)案例3

【案例名称】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

【案例适用】信用的类型和信用制度的建立

【案例来源】根据http://相关新闻编写,2002年2月6日

【案例内容】

汽车信贷消费在中国是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采取拉动内需的政策才大力开展业务。目前,中国汽车信贷消费占贷款规模的比例只 1%,截至2001年底,国内金融机构的个人汽车贷款余额为435亿元。据统计,在汽车消费中只有10%是通过分期付款形式销售的。2001年中国汽车销 售总额为673亿人民币,根据世界平均信贷消费比例(70%)计算,理论上信贷消费总额应为471亿人民币。这说明我国的汽车信贷消费还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汽车信贷消费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以银行为主体的直客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由银行直接面对客户,在对客户信用进行评定后,银行与客户签订信贷协议,客户拿贷款额度到汽车市场上选购自己满意的产品。在直客模式中,银行是中心,银行指定律师行出具客户的资信报告,银行指定保险公司并要求客户购买其保证保险,银行指定经销商销售车辆。在这一模式中,风险由银行与保险公司承担。

目前开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服务的银行非常多,几乎大多数的商业银都参与其中,例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2.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客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由经销商负责为购车者办理贷款手续,以经销商自身资产为客户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代银行收缴贷款本息,而购车者可享受到经销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由于经销商在贷款过程中承担了一定风险并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所以经销商通常要收取2%~4%的管理费。在这一模式中,经销商是主体,它与银行和保险公司达成协议,负责与消费信贷有关的一切事务,客户只需与一家经销商打交道。这时,风险由经销商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这种信贷模式的代表是北京亚飞汽车连锁总店(以下简称亚飞)。

目前,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客模式又有新的发展,从原来客户必须购买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到经销商不再与保险公司合作,客户无须购买保证保险,经销商独自承担全部风险。这

也是亚飞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对风险的预估后推出的新模式。

3.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间客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对购买者的资信进行调查、担保、审批工作,向购买者提供分期付款。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

目前,上海大众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中国第_汽车集团公司、天津汽车集团等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其中,上汽的财务公司于1997年开始进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当时的模式如下:由经销商出30%的款项从上海大众提车,其余70%由上汽财务公司提供,该类车辆只能以消费信贷的形式售出。客户购买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律师行出具资信文件,由经销商提供车辆,上汽财务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一旦出现客户风险,由保险公司将余款补偿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其偿还给上汽财务公司。因此,这种形式中,风险由上汽财务公司、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三家共同承担。

【案例评析】

对本案例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信用形式来看。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现代信用形式按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以信用授受的主体为准,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和个人信甩;以信用授受的期限为准。信用可分为短期信用、中长期信用;以信用授受的用途为准,可分为生产信用和消费信用;以信用授受的对象(即有无抵押)为准,可分为对物信用和对人信用等。以信用主体进行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信用形式。本案例中的消费信用模式既涉及信用的用途和主体,又涉及信用的期限和对象。从信用授受的用途看,本案例中的借贷行为是用于耐用消费品——汽车;从信用授受的主体看,本案例中既有银行信用,也有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从信用的期限看,既有以分期付款形式表现出来的中期信用,又有消费信贷形式的长期信用;从信用授受的对象看,既有对物信用,也有无抵押的对人信用。

2.从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来看。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主体有三个:银行、汽车经销商和汽车企业财务公司。银行和汽车经销商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竞争又共生的关系。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汽车经销企业还不具备独立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资本规模,它们需要利用银行的资本开展此项业务,与银行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银行的直客模式使经销商无从获得以前收取的管理费和担保费等,与汽车经销又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另外,由于银行在客户资信调查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对风险的态度过于谨慎,所以使得资信调查的中介机构有了生存空间。银行与汽车企业财务公司的竞争是

正面的,两者各有优势。银行的优势在于:营业网点多,资本雄厚;而财务公司的优势在于:与汽车生产商联系密切,有专业优势,更有调节利润的空间,在利率选择范围上具有自由度。

作为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机构,银行、财务公司和经销商这三方在未来会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由于汽车的分销体系往往是以品牌为系列构建的,依附于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和经销商会关注某一类产品的营销,而银行则只看重借贷者的偿付能力及信用,而不关注其购买的品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银行、财务公司和经销商之间又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定的交错关系。比如,在一些财务公司和经销商无法提供金融服务的产品消费中,银行能更广泛地提供服务。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银行与财务公司及经销商形成交错关系的可能性更大。保险公司介入汽车消费信贷的原因是因为提供信贷的机构希望减少风险。保险公司与银行等机构一起承担风险,使提供消费信贷的主体机构在风险暴露前有了一定的缓冲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提供保证险种,这是因为他们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还不强,保险业的竞争也还不激烈,保险业的利润率还很高。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在汽车消费信贷的保险市场会对国内保险公司形成冲击。

信用体系的缺失一直是汽车消费信贷操作成本高、手续复杂的原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要想做大,必须有健全的信用体系作支撑。对于客户的资信调查,除了由银行、财务公司等专门的金融机构来进行外,还可以由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来进行。愿意承担一部分担保风险的公司可以相应分得一部分利润。这一块业务与信贷、保险相结合,就形成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一个完整结构。

3.从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来看。信用制度是指一种“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某一特定类型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则。信用制度是在商品交换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大多数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信用关系及对这一关系固定化和普遍化的要求,不仅没有制度化的可能,也没有制度化的必要。因此,信用制度作为一种交易规则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从广义上来讲,信用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信用意识、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等。在经济实践中,信用意识具体化为各种信用行为,信用行为的产生必然产生信用关系,信用关系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信用交易、信用行为的发生,从而构成了信用的发生执行机制,它是内在的。而这一机制在现实中的稳定和顺利运行依赖于一定的保障制度,这是外在的。

从前面对消费信贷市场竞争的分析中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由于我国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

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建国后又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社会信用关系十分单薄。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

(2)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本案例中汽车信贷消费领域的有些经销商和财务公司本身就缺乏内在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其竞争力大大减弱。除此以外,其他行业中的企业也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出现很多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和违约的现象。

(3)我国作为“非征信国家”,征信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国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中介服务没有普及,信用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市场交易中还不能快速对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进行报告。

(4)国家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在一些征信国家,大都有比较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政府对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和信用管理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因此,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2)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3)促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4)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5)加强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的自律管理;(6)强化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7)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篇2:货币基金的信用功能

货币基金再生质押担保功能

购买货币基金除了能享受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其日益丰富的即时取现功能、支付消费功能等让货币基金已经不再只是基金那么简单。

现在, 随着货币基金功能的开拓, 货币基金类货币已经不再新鲜, 不少基金公司将创新目光延伸到了货币基金的信用功能上。

金鹰基金日前就将开拓货币基金新客户的目光投向了手机用户, 而这正好吸引了准备换手机的林小姐。

林小姐此前一直想换一部三星Note2手机, 直接买的话需要4000元。林小姐从联通营业厅了解到, 也可以通过与联通签订合约, 承诺使用两年、每个月至少消费386 元的手机套餐费, 不用买就可以拥有手机了。但是联通为了预防客户拿了手机以后每个月不交套餐费, 要求客户一次性预存话费6000元。

但通过金鹰货币基金, 这6000 元也可以不交了。根据金鹰基金与中国联通的合作, 用户只需要把这6000元存到金鹰货币基金, 做一个两年期的冻结。两年后, 这6000元本金连同其间产生的收益都归用户所有。用户只需按月付套餐费, 即可获得新手机。

据数据统计, 2012 年, 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95%, 超过活期储蓄的11倍。这样计算下来, 使用手机的两年内, 6000元也能有474元的收益。

对于精打细算又有点理财小理想的林小姐来说, 货币基金还能这么用, 的确好玩。

“通过这项业务, 用户不仅可以实现理财增值, 还能以金鹰货币基金作为质押担保, 免预存款获得联通的合约手机。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开发了货币基金担保功能, 在理财享受收益的同时盘活了现金流。”金鹰基金品牌电子商务部副总监宋思颖说。

“信用”的魅力

货币基金开展质押担保功能尚属新鲜, 但“信用理财”的理念在货币基金上的实践已是有模有样。

“花银行的钱理自己的财。”基金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推进货币基金还贷业务, 汇添富基金的现金宝已可支持工行、农行等十余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 广发基金“钱袋子”支持还贷的银行家数更达到了22家, 实现货币基金全面支持信用卡还款。

在余额理财的大背景之下, 各大银行也开始重视货币基金创新业务, 不再处于被动地位, 而是陆续推出了基于银行系统来实现的余额理财、自动还款业务。这让货币基金切切实实贴上了信用的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基金余额理财功能中, 由于与银行合作的基金公司可以有多家, 投资者也不再局限于单只货币基金的选择, 而是在功能选择之余, 也可以挑选业绩、信誉等方面更符合自己投资方向的货币基金。

林小姐算了一笔账, 假如用广发借记卡申购了1 万元货币基金, 那么每天获得的收益就比放活期多1 元左右, 以广发信用卡最高50 天的授信期来算, 1万元每个账期最高可多收入50元。

余额理财如何选择

“当前的余额理财市场空间很大,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 货币基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宋思颖指出。

以后, 货币基金就相当于一个电子钱包, 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支付、手机上的移动支付, 去支付水电费、房贷等。甚至, 通过开发货币基金的信用担保功能, 可以签单或预支商品。

宋思颖也指出, 余额理财后端都是连接某只货币基金, 但是很多人购买时并不清楚, 这是一个隐忧。因为货币基金能顺利实现支付的大前提是货币基金自身的安全运作, 要求基金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流动性管理的水平。如果出现问题, 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伤害。所以, 投资者应该考察好余额理财产品背后的货币基金的管理水平再作决定。

对货币基金应该如何选择?Morn⁃ingstar晨星 (中国) 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廖佳就表示, 可以从收益性与功能性两方面进行考虑。从收益方面来看, 建议投资者选择成立时间长、规模较大、业绩相对稳定的货币基金进行投资。而从功能性上来说,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以及消费习惯进行选择。

篇3:论信用货币

【关键词】货币 价值 信用货币 信用凭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实物货币自身具有价值;贵金属货币的材质具有价值;代用货币是代替贵金属货币履行职责,也有价值;信用货币是有实物抵押或价值担保的,完全可以视同具有相应的价值,是价值的代表物。本文分析了货币的演化过程,认为银行应当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信用货币的信用凭证作用。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的货币,它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而独立发挥货币的职能,是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的身价值远远低于货币面值,而且它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目前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

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起经济的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成金属货币。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可以说,信用货币是贵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2]。

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3]。

货币自其出生之日起,就是带着信用而来的,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之所以接受牛货币,不是要用货币牛耕地或别的什么,而是要用牛货币交换所需要的商品,因为他相信人们一定会接受牛货币,这时的货币牛只是起个担保作用,因为即使牛货币没人要了还可以自用,即使死掉了也可以吃肉,如果当时非屠宰的死牛可以食用,这样损失会小些。

当贵金属币取代实物货币时,贵金属币除了作为货币外再无别的用途,货币实物原本作为实物的使用价值没有了,只是币材贵金属还有使用价值,而且价值不菲,这时贵金属币是以币材贵金属的价值作担保的,贵金属币本身不能做首饰用,贵金属货币的面值比其币材的价值略大。贵金属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是因为贵金属币的材料价值与其面值相仿,即使没人要了或者损坏了也可以加工成首饰自用,充其量也就损失个贵金属币铸造费,更何况贵金属还有不易损坏、可任意分割、量小值大、便于携带、易于保藏等优点。任何以自身价值作担保的货币都有这个风险的,牛可以死掉,金子也可能贬值。

贵金属货币过渡到代用货币时,货币的面值与币材价值无关,代用货币作为贵金属币的替身代替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此时货币面值的担保已由币材转移到幕后,它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可以自由地向货币发行机构兑换贵金属或贵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已经与贵金属脱钩,货币不再能兑换贵金属,如果需要贵金属,只能在市场上按时价购买,很多人就是通过购买贵金属来保值的。

信用货币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放到流通中去的,无论是抵押借贷还是担保借贷或是工资发放,该货币的背后都由相应的价值支撑,就其主体而言,仍然是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与服务的度量[4]。因此,该货币完全可以视同具有相应的价值。

信用货币只是交换事件这一事实发生的凭证和价值的度量衡,或者是支付的手段和付出劳动的凭证,是价值的代表物,信用货币所标注的价值的担保已由幕前躲到幕后,目前国家是货币价值的担保人。信用货币的优点在于凭证毁了,但所证明的事实还在,如卖房子所得的100万单位货币被烧掉了,但卖房子的事实还在,只是凭证没了。又如我今天挖1m3土坑挣1个单位货币,这个土坑不会因为该货币的损毁而消失,至于货币被盗只是货币拥有者的转移,你的付出归到了别人的名下。银行对此应当予以考虑,充分发挥纸币的凭证作用。

货币是能力和财富的象征,是付出和回报的凭证,实物财产的价值也可以通过货币来计量。信用货币的优点在于,虽然凭证毁了,但所证明的交换事实还在,所付出的劳动还在,关键在于如何证明,银行在此方面应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信用货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DX0VO 3x3OW10K8rT1zK_G7QWgU-WfgmzocvqWEh_jtZ-bV2sh7ZL0kU KiPrQmtH.

[3]信用貨币制度.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Gx x5paYg648xtZgRh6fKe30815qKaMBweul9LfRcafVUFhdAM3eqx2Vv7 vmwPzy9z-HhVHrBJrpvmQ6cerhO_

[4]货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Tdy0T-oD2 nB_zktBm6QzYanVLwurJgJ66BhKbrQvO-ZkYJ-mg8sJclNkCnUynLXAi1oDf7BhpFZdG0UC9CVQjCosyD7H405bsSIXJxGdT_1HZE-Y 1z9MToydP-53lV8.

篇4:论网络信用货币

关键词:网络信用卡;货币政策;机制

一、前言

2014年3月阿里巴巴联手腾讯推出 "网络信用卡",它是阿里巴巴金融最新推出的一项"信用支付"业务,此功能覆盖8000万支付宝用户,被外界解读为"无卡的信用卡"。支付宝网络信用卡享受终身免年费和中信双倍积分的优惠,能用于所有在线消费,还可以在支持支付宝钱包付款的线下店铺使用。2014年3月11日,微信、支付宝分别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各自的网络信用卡,然而仅仅时隔两日,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向杭州、深圳中心支行下达函件,要求暂停相关业务,报备相关材料并出具监管建议。为什么央行这么快就叫停虚拟信用卡的发行?网络信用卡的影响成为热议的话题。

二、网络信用卡简述

(一)定义解读

网络信用卡又称虚拟信用卡,是中信银行、支付宝和众安保险联合发行的网络信用卡产品。于支付宝绑定后,客户可以用于网购、移动支付等各种消费。对于网络信用卡这个概念界定还不清晰,但因其无纸化、便捷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深得大众喜欢。网络信用卡的使用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金融信用体系提供了可能。

(二)网络信用卡的影响

网络信用卡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以下两方面好处。第一,降低发卡成本。这体现在两个方面。无纸化的网络信用卡没有普通磁条卡和IC卡的制卡成本:虚拟信用卡无疑会为银行在制卡费用方面节省不少支出。推广成本:当前国内的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通常情况下,银行推广一张信用卡的成本在百元上下。与两大互联网巨头合作发行虚拟信用卡,一方面受益于其数以亿计的客群基础,无疑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推广成本。第二,提升品牌形象。中信银行在国内一向以创新闻名,这次其在各大行与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与两大互联网巨头同时合作,推出创新产品,为其品牌形象加分。

(三)网络信用卡的特点

由于不少网络信用卡的推广首先是嫁接在网络购物消费上的,所以还是有一些网络购物的特点,一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带来的监督力度降低,一些匿名性的交易可能无法监管。二是相对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卡申请来说门槛是降低的,会扩大信用。三是一般低收入的人或者风险偏好者才会去尝试网络信用卡,网络信用卡的用户定位比较窄;四是客户的交易记录信息可以获得,有助于我国完善和建设信用体系。

三、网络信用卡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探析

(一)减少流通中的纸币,传统货币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网络信用卡的优势,申办手续简化,无纸化,符合绿色金融和金融创新的要求,可能会逐步替代传统信用卡,进一步降低流通中纸币需求量,降低货币依赖度,实际货币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二)增加货币供给,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新的难题

1.不利于货币使用量的统计,对央行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虚拟信用卡由于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易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同时存在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还存在网络安全漏洞,网络犯罪率可能也会提高。

2.增加流动性,增加货币使用量

网络信用卡的大量使用会减少货币的使用及流通,间接地会对银行货币储量产生影响。货币面值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进而会影响物价变化。网络行用卡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流动性,相当于降低了筹资成本,会引起货币乘数增加,货币量增加;网络信用卡的核心是信用网络化,不用抵押、不用担保,甚至不需要核查客户的信用基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用借款的幅度,相当于加大了货币的使用量。

3.影响央行的反洗钱监控

由于网络信用卡是新的金融工具,监控不完善,有漏洞,它的出现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不利于央行的反洗钱监控,这对央行的监控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多,业务风险在不断积聚,比如说支付领域,各种支付转移的信息为洗钱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融资领域、理财领域存在爆发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所以从监管来看国内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网络金融存在一定的空白,这就导致网络风险的聚集,不利于网络的发展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影响利率

网络信用卡的发行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于利率的影响会很明显,至少贷款利率会有所影响,那么央行通过控制贷款利率来收缩货币时便产生了矛盾。根据LM 曲线,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必然导致利率的上升。这样央行在采取货币政策,以利率为货币政策工具时,就要考虑这些影响。

(四)影响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货币政策存在时滞,由于网络信用卡的信用放大和对利率政策的干扰,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使货币政策预期效果受到影响。

四、结语

网络信用卡属于金融创新,符合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的要求,它的产生有利也有弊。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网络信用卡只是形式上更加便利的信用卡形式,目的是减少制卡成本和信用创造难度,但本质还是信用,可能会放大信用,能创造电子货币,也就是创造货币供给,不在央行的常规货币政策的控制范畴内,所以会对货币政策有影响,由于规模和监管的风险考虑因素等,影响有局限性。但是网络信用卡的推广对我国创建和完善信用体系,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提供了可能。金融的发展是为了好的社会,不是为了方便监管。好的金融是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透明,最大限度减小信息不对称和中间成本。只要金融行为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监管跟上就行了。我们可以完善监控制度,推动金融创新,试行网络信用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13, (4):14-16.

[3]李钧,肖荣华.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什么?[J].金融研究,2013(1).

[4]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11-13.

篇5: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信用管理

[关键词]信用管理;企业;网络环境

一、企业信用管理简述

1.信用管理特点

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整体战略管理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企业的信息通过网络上传播能够以飞快的速度进行传输,企业必须在宏观发展和微观把控上予以重视;第二,基于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不确定管理。市场经济的弊端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而信用管理可以很好地应对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第三,信用管理又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运营的目的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下的风险最小化,而有效的信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第四,信用管理是系统集成管理。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方式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多方面、系统性的策略。

2.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用体系的本质是有效地管理客户信息,通过创建企业客户信息数据库、获取客户信用信息、评估和分析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及时有效披露等。进一步讲,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是为了获取可靠信息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有关于确保信息对称度活动。

二、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企业一向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重销售,轻信用”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利润这个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低

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工商、财政、税务、技术监督、公安、海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外经贸委、统计、审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政府部门,开放程度低,垄断严重,收集困难,共享性差,难以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信用,加上涉及到商业秘密等法律问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分散性分布严重影响了企业信用管理,社会资源被极大浪费。

三、信用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1.明确政府职能,改善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拥有大量信息,但是政府作为信用管理体系主体已经从多方面被证明缺乏效率和信誉,并将导致信用管理体系的失效。所以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提就是,明确政府提供基础信息的职能,设立专门的规章制度或者法律,使政府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公开化。同时,建立信用制度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一直以来,最令中国网上交易者担心的是,一旦发生纠纷,你将无法揪出网络另一端的交易对手,至少在法律上很难证明他的身份,没有法律保护的网上交易隐藏着高风险和诸多不确定因素。

2.培育独立的市场信用中介机构

放宽对信用机构的审批制度,消除政府对中介机构的控制。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信用管理类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种类不齐全,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国际保险理赔、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几乎是空白。现有的资信评估、市场调查类企业也比较弱小,急需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因此,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构建与提升现代咨询、调查、征信、评估、会计、律师等信用中介机构。当前应积极鼓励国际性征信公司和中诚信等国内大型信用公司在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要制定措施支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收集和汇总中小企业的有关信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法律框架内,逐步完善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

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信用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来看,组建信用管理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使信用管理职能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英国的信用管理体系也同样如此,英国信用管理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信用市场完全商业化,政府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对该行业设定特殊的准入限制。有关部门也主要是根据各自职责制订、修改有关法规,为该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不直接干预信用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已经成立的各类行业协会的基础之上成立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信用管理协会,既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协会是一种带有半官方性质的自律性社团组织。成立信用管理协会一方面便于沟通信用管理从业人员与政府、专家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征信机构、政府与征信机构之间的联系及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便于企业信用信息在会员之间的传播,实施失信惩戒。

3.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数据库

从国外发展历程来看,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者为商业银行,并以此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微观基础。因为他们在贷款过程中承担巨大的信用风险,具备建立信用数据库的最大激励。信用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包含企业基本资料、贷款额度、贷款余额、借贷还贷的记录、过往商务交易记录等。信息征集方式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登记资料、商业司法部门的判决记录,银行协会成员的破产客户的详细资料、人口统计变量以及拖欠贷款数据等等。在信用数据库建立之后,信用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定量评估方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为企业提供授信服务,提供查询,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电子商务运行提供信用保障。当然数据库的建立最终是要为信用管理提供服务,所以这其中还应该包含一个信息流动和共享的问题,这里政府應当鼓励银行及信用管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74.

[2]石晓军.信用治理:文化、流程与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47.

篇6:论网络信用货币

[关键词]货币政策;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一、引言

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其高速的经济发展与落后低效的金融体系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学者们在探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之谜的过程中,商业信用的普遍使用逐渐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之一。Woodruff(1999)与Fisman和Love(2003)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中,商业信用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而金融发展却严重滞后,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企业大量使用的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新生资金来源,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既属于企业融资理论,同时也属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范畴。对于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大部分学者经过实证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并通过二者的相互替代来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果;另外小部分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却找到了二者之间呈现互补关系的证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认为有必要探讨货币政策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本文主要研究的商业信用的对象主要是商业信用的获得。商业信用的融资比较优势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银行在给企业放贷时会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此时,银行会实施信贷配给行为,导致一部分企业无论愿意支付多高利率,都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受到银行信用融资约束的企业为了筹集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只得诉求于其他的融资渠道,所以,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一种负相关,即“替代关系”。

但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银行对企业惜贷,为什么供应商还会提供商业信用给企业呢? Nilsen (2002) 认为在正常时期,企业使用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的替代融资方式成本高昂,但到了货币政策紧缩期,因为资金的稀缺性,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或者贷款的成本非常高昂,此时使用商业信用作为融资方式反而具有成本上的优势,而供应商出于相互的合作关系(Cunat,2007) 可能提供信用給企业。另一方面,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银行与企业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Stiglitz and Weiss,1981),而相对于银行,供应商在企业信息获取上更具有优势(Fishman and Love,2003) ,这使得供应商可能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提供商业信用给企业。由此,可以得出让企业的总融资额一定的情况下,在货币政策紧缩,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的时候,企业必然会更多的倾向于去获得商业融资,从而加剧了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我国企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替代关系会有所增强。

我国的企业数量众多,有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地位高的国有企业,也有规模小、处于成长期、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对于这么多类型的企业,在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时候,应该考虑更多的企业特性。张捷,王霄(2002)、张琦,陈晓红(2008)等都认为我国规模越小的企业在信贷融资中面临着规模歧视。当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这种歧视会越发明显(刘建勇、汤浩,2008)。由此看来,货币政策的趋紧会加剧小规模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较之于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两者的替代关系会越发显著。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的样本为2005-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10年的面板数据,并按照以下的步骤剔出部分数据: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公司;被ST的公司;关键指标缺失严重或者指标明显失真的公司样本。本文最后得到747个样本,共7470个观测值。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与分析由EXCEL、SPSS与 Eviews7.0进行处理。

(二)模型设定

根据上文提出的关于企业融资过程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关系的假设,本文拟就选取不同的样本进行回归,并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检验假设,本文设定了如下模型:

TC=α0+α1BANK+α2MP+α3MP*BANK+α4STATE+α5SIZE+α6CFO+α7ROA+α8VOI+ε

本文借鉴陆正飞、杨德明(2011)的方法,以MP=M2增长率—GDP 增长率—CPI增长率作为衡量货币政策的指标。如果该指标偏大,则表示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反之,则表示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根据各年度数据和计算的MP值,将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作为货币紧缩期。为了提高结论的科学性,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产权性质;规模: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经营活动现金流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总资产的比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

nlc202309021053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前面提出的相关假设和研究设计思路,本章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首先运用Excel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运用软件ststa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2005年到2014年样本数据中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1

表5.1分别从平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差五个方面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商业信用占总资产比重的平均值为0.182,中位数为0.15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从上游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整体水平比较高,其最大值为0.794,最小值为0;银行信用占总资产比重的平均值为0.174,中位数为0.159,与应付款项占总资产比重均值相比,银行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高低0.008,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依赖商业信用融资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企业经营性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相关性分析

在進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同时还需要对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解,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从表5.2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发现,货币政策MP与商业信用AP、银行信用BANK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当货币政策越是宽松,上市公司从上游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就越多,向银行取得借款越多。商业信用获得AP与银行信用Bank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企业获取的银行借款融资与向上游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呈现“替代关系”。

从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发现,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8。Judge et al.(1988)认为,当自变量相关系数小于 80%时,将不会对回归模型产生影响。由此我们认为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模型的回归。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已经初步证实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为了对假设进行全面的检验,本文将首先将总样本做一次回归,然后将样本分为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两类个体样本,对这些个体样本再进行回归,所得结果列示如下:

①对全样本的回归分析

从表5.3中可以看出,当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因变量商业信用TC与自变量银行信用BANK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整体替代率约为16.2%。说明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商业信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银行信用满足企业的部分融资需求。货币政策MP与商业信用TC的相关系数是-0.013,在较高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当货币政策趋向于紧缩的时候,企业可以从上游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会变少。货币政策MP与银行信用BANK的交叉项的系数是-0.064,且在0.1的水平上与商业信用显著负相关,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代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关系的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增加,即变得更为陡峭,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性有所加剧,因为随着银行信贷的增加,相较货币政策宽松期而言,上市公司得到的商业信用也会快速的减少。该结果验证了假说1。

企业规模SIZE、经营活动净现金流CFO、营运能力VOI与商业信用TC是正相关,资产收益率ROA与商业信用TC呈现负相关,说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越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企业得到的商业信用就越多,随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得到的商业信用越少。企业的产权性质STATE与商业信用TC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国有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②对规模大小两类样本的回归分析

由表5.3中可以看出,大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71,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大规模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呈现显著的替代关系。小规模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84,在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小规模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也呈现替代关系。

大规模企业的MP*BANK的系数是-0.074,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该类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替代关系。小规模企业的MP*BANK的系数是-0.083,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代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关系的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增加,即变得更为陡峭,说明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较之于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两者的替代关系会越发显著。该结果验证了假说2。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工作,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呈负相关关系,即替代关系,货币政策的趋紧会加剧这种替代关系。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货币政策对于商业信用的获得与银行信用的相关关系的影响程度会随着企业不同的特征而有所不一样。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较之于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两者的替代关系会越发显著。货币政策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微观传导机制作用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同的企业应该通过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应对货币政策变化以减轻货币政策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斌,江伟.2006.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替代还是互补基于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7,(1):26-31.

[2]李时坤.2011.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3]廖秀梅.2007.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约束的研究[J].会计研究,(5):31-38

[4]刘小鲁.2012.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强制性特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68-77.

[5]陆正飞,杨德明.2011.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4):6-14.

上一篇:2020年党务干部素质提升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天使的羽翼优秀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