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型专题训练

2024-05-12

典型题型专题训练(通用6篇)

篇1:典型题型专题训练

13届典型题型专题训练(三)

(一)谈理解、认识、感受、感想、:

1、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表态)

①找准题目的关键词语或核心句子

②围绕关键词展开三个方面的论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中考典型题回放:

(09年泉州中考题)学先进 谈感想

材料一:航天英雄翟志刚入选航天员队伍已经10年,曾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他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努力,最终和其他航天工作者共同完成了“神七”飞天的所有任务,实现“太空漫步”梦想。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上,女子气步枪选手杜丽卫冕首金失利,在重压之下,她从容面对、顽强拼搏,终于在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中获得冠军。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六单元有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8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从直面挫折、磨砺意志、自立自强等任一角度作答,要求从学习什么优秀品质、为什么要学习和如何培养这种品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从直面挫折角度作

答:①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直面挫折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但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②我们面对挫折,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12年泉州中考题)建设诚信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近年来,“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迭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加强诚信建设,惩戒失信行为,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建立健全征信系统。

材料二: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以“确保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同时,正式启动“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旨在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请你谈谈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答:①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②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③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④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⑤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二)谈启示、警示、启发、启迪

1、解题思路: 主要是阐述怎么做(表态)

①找准题目的关键词语或核心句子

②围绕关键词回答“怎么做”

2、典型题回放: 典型题一:“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司机”吴斌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接连涌现,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被群众誉为“最美的中国人”,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楷模”。2012年6月1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在北京召开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兴起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热潮,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结合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谈谈通过向“最美人物”学习,你收获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1)主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2)启示:①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②自觉磨砺意志,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③增强责任意识,关爱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④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祖国需要的人才。

典型题二:“感动中国”人物——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然而,他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刘伟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磨砺意志,直面挫折;③培养自强精神,学会自立自强;④珍惜青春,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⑤树立奉献意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篇2:典型题型专题训练

1、解答理解与说明题:

⑴先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佳的知识切入点。⑵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类:

①“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要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②“启示类”:先找到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要回答出“材料反映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习(坚持)好的,摈弃错误的。

③“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应该如何应对或落实。

④“建议”类:在阅读材料后,先找出教材相关知识点,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解答这类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 广度,当从某一角度找布道合理建议是就要另外换一个角度。

⑤“设想某人或某事发展趋向”类:注意要从好的方面设想也要从坏的方面设想。⑥“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类:A评析要运用相关法律知识;B如果是正确言行要说明符合法律的某一规定;如果是错误的言行要说明违背了法律的某一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有的还要受到道德谴责);C最后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这一言行对你有什么启示。

2、解答调查报告类:

⑴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实地查看或走访农户、居民、家庭、学校、或单位、或资料室、或上网查阅。

⑵调查一般采用图表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一般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或取得成绩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⑶如果是问题,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如果是成绩,则应该获得启示。

3、解答漫画题:

篇3:典型题型专题训练

一、基本题型: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规律: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注意: ( 1) 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可以合并计算。

( 2) 当分子中含有多个原子团时, 可先将原子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来, 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例:计算碳酸铵[ ( NH4) 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在化学式中, 有两个铵根 ( NH4) 原子团, 先算原子团的相对分子质量, 再乘以2。

解:碳酸铵[ ( NH4) 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 ( 14+1×4) ×2+14+16×3=96。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规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注意:根据化学式先计算出物质中所含元素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列出比例式, 再化简成整数比值。

例:计算NH4NO3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从NH4NO3的化学式可知:组成硝酸铵的三种元素是N、H、O, 再分别计算各元素的相对质量, 然后再计算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NH4NO3中, 氮、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 ( 14×2) ∶ ( 1×4) (∶ 16×3) =7∶1∶12。

3.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规律: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个数/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注意:1.求谁的质量分数, 就用谁的量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再乘以100%。

2. 注意写公式, 不要忘记百分号。

例:计算 ( NH4) 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 ( NH4) 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 ×2/ ( NH4) 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14×2/[ ( 14+1×4) ×2+32+16×4]×100%=21.2%。

4. 化合物的质量与某元素的质量的相互换算

注意:1.注意单位参与运算, 综合计算质量分数不用写公式。

2. 要用已知量直接乘以或除以该元素质量分数的原表达式, 便于约分, 求解简便, 结果准确。

例:多少g尿素CO ( NH2) 2的含氮量与80g硝酸铵NH4NO3的含氮量相当?

解:80k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80g× ( 14×2/80) ×100%=28g。

尿素的质量=28g÷ ( 14×2/60) ×100%=60g。

二、延伸题型

学生在学完化学式的计算后, 只能做几种简单的基本计算, 对于知识延伸所涉及的计算无从下手, 现对几种延伸题型作以下总结:

1.根据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求化学式

例:已知由N、O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12, 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分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先设出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然后利用物质中两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的计算关系式, 求出原子个数比, 写出化学式。

解: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

∴ 该化合物化学式为N2O3。

2.有关纯度的计算

例: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 便施用了一种氮肥, 根据氮肥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求其纯度。

标签的内容: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含氮量:34.3%

分析: 纯度是指不纯物质中含纯物质的质量分数。解此类题可用以下三种解法:

( 1) 先求不纯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 再求纯硝酸铵的质量, 最后求纯度。

( 2) 设纯度为x, 根据50kg不纯氮肥与纯硝酸铵的含氮元素质量相等列方程, 解出x。

( 3) 用公式, 由方法2 可得公式:纯度=不纯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 4) 用关系式法, 设纯度为x, 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出x。

解法一:

氮元素的质量=50kg×34.3%=17.15kg,

硝酸铵的质量=17.15kg÷14×2/80×100%=49kg,

纯度=49kg÷50kg×100%=98%。

解法二:设纯度为x。

50kg×x×14×2/80×100%=50kg×34.3% ( 此式把两边的50kg约掉即可得方法三的公式) , x=98%。

解法三:纯度=34.3%/35%=98%。

解法四:设纯度为x。

由化学式得关系式如下:

总结:四种方法相比较, 第三种方法更简单, 但必须记住公式, 而方法一、二更好理解, 方法四也经常用到, 应该掌握。

3. 已知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 求可能含有的杂质

例:有一不纯的硝酸铵化肥样品经测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 且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杂质, 则可能混入了 () 。

A.NH4Cl B.CO (NH2) 2

C (.NH4) 2SO4D.NH4HCO3

解析:此题需用“ 平均值法”解决, 先计算NH4NO3、NH4Cl、CO ( NH2) 2、 ( NH4) 2SO4、NH4HCO3五种物质中含氮量分别为:35%、26.2%、46.7%、21.2%、17.7%, 样品中含氮量平均值为38%, 高于纯净的NH4NO3的含氮量35%, 所以应含有杂质的含氮量应高于38%, 才有可能混合成此题的样品。 故答案为B。

总结:NH4NO3、NH4Cl、CO ( NH2) 2、 ( NH4) 2SO4、NH4HCO3五种物质中含氮量分别为:35%、26.2%、46.7%、21.2%、17.7%, 这些计算结果以后还会经常用到, 为了减少计算, 以便直接运用, 可让学生记牢。

4. 已知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求另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已知在Na HS、Mg SO4、Na 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 含硫a%, 则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仔细观察, 会发现钠与氢相对原子质量相加正好等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可看成Mg S、 Mg SO4、Mg SO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再把Mg S看成一体, 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如下关系

则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a%- 3/4a%=1- 1.75a%。

5.已知混合物中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或两元素的质量比, 求物质的质量比, 或由物质的质量比, 求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或两元素的质量比

例: ( 1) 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

①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

②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

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④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解析: 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8∶44=7∶11, 要使两物质质量相等, 则分子数之比为11∶7 (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倒过来即可) , 氧原子的个数比可用分子数乘以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 即11×1∶7×2=11∶14, 氧元素的质量比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相等, 同理可求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7。 此类题还可反过来问, 如含氧元素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两物质的质量比、分子个数比等。

答案:①11∶7, ②11∶14, ③11∶14, ④11∶7。

6.已知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或质量分数, 求含某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

例:24g的木炭在盛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全部生成CO和CO2, 则生成CO和CO2的质量可能为 () 。

A. 30g B. 50gC. 70g D. 90g

解析:此题可用“ 极值法”来解。 极值法是假设所研究的问题无限接近极端情况, 来简化问题。 若24g碳全部转化为CO, 质量为56g, 若24g碳全部转化为CO2, 质量为88g, 所以生成CO和CO2的质量在56g~88g之间, 因此选C。

篇4:集合典型题型归类解析

一、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分析:因为x∈A,y∈A,所以可对x,y赋值,从而求出集合B中的元素的个数.

解析:因为x,y∈A,所以x=0

y=0或x=0

y=1或x=0

y=2或x=1

y=0或x=1

y=1或x=1

y=2或x=2

y=0或x=2

y=1或x=2

y=2,所以B={0,-1,-2,1,2},所以集合B中有5个元素.

点评:求解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题目的关键,一是要准确判断元素是否属于该集合,判断的依据就是能否将该元素化成集合的代表元素的形式;二要准确计算此集合中的元素的总个数.本题易混淆数集与点集的区别,如数集B={x-y|x∈A,y∈A}误当成点集.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设集合A={a,1,b},B={a,a2,ab},且A=B,求实数a,b的值.

分析:两个集合相等时,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题目中的两个集合含有一个相同的元素a,只要另外两个元素相等即可.

解析一:∵A=B,∴{a,1,b}={a,a2,ab},即{1,b}={a2,ab},所以1=a2

b=ab或1=ab

b=a2,解得a=-1

b=0或a=1

b∈R或a=1

b=1,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只有a=-1

b=0适合,∴a=-1

b=0.

解析二:由于两个数和另外两个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数的和与积分别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和与积,故{1,b}={a2,ab}的充要条件是1·b=a2·ab

1+b=a2+ab,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1且b≠1,∴b=0,a=-1.经检验,符合题意.∴a=-1

b=0.

点评:两个有限集合相等,可以从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求解,如果是两个无限集合相等,从两个集合中元素相同的角度进行求解就不方便,这时就可以根据两个集合相等的定义求解,即如果AB,BA,则A=B.在解决集合的元素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这可以通过把求得的结果代入原来的集合来进行检验.

三、集合运算中的技巧与方法

例3已知全集U=R,集合A={x||x|<3},B={x|x-2≥0},则A∪UB;最后利用并集的定义,求出A∪UB.

解析:因为A={x||x|<3}=(-3,3),B={x|x-2≥0}=[2,+∞),所以UB=(-∞,2),所以A∪UB=(-∞,3).

点评:破解集合运算需掌握双招:第一招,化简各个集合,即明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化简集合;第二招,借形解题,即与不等式有关的无限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有限集之间的运算常用韦恩图(或直接计算),与函数的图像有关的点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坐标系等,再根据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进行基本运算.

四、集合的考查热点——新定义问题

例4已知集合A={a1,a2,…ak}(k≥2),其中ai∈Z(i=1,2,…,k),由A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S={(a,b)|a∈A,b∈A,a+b∈A},T={(a,b)|a∈A,b∈A,a-b∈A}.

其中(a,b)是有序数对,集合S和T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m和n.

若对于任意的a∈A,总有-aA,则称集合A具有性质P.

(I)检验集合{0,1,2,3}与{-1,2,3}是否具有性质P并对其中具有性质P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S和T;

(II)对任何具有性质P的集合A,证明:n≤k(k-1)2;

(III)判断m和n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本题关键是对性质P的理解,能否将性质P应用到解题中去.

解析:(I)解:集合{0,1,2,3}不具有性质P.

集合{-1,2,3}具有性质P,其相应的集合S和T是S={(-1,3),(3,-1)},

T={(2,-1),(2,3)}.

(II)证明:首先,由A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ai,aj)共有k2个.

因为0A,所以(ai,ai)T(i=1,2,…,k);

又因为当a∈A时,-aA时,所以当(ai,aj)∈T时,(aj,ai)T(i,j=1,2,…,k).

从而,集合T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12(k2-k)=k(k-1)2,

即n≤k(k-1)2.

(III)解:m=n,证明如下:

(1)对于(a,b)∈S,根据定义,a∈A,b∈A,且a+b∈A,从而(a+b,b)∈T.

如果(a,b)与(c,d)是S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T的不同元素.

可见,S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T中元素的个数,即m≤n,

(2)对于(a,b)∈T,根据定义,a∈A,b∈A,且a-b∈A,从而(a-b,b)∈S.如果(a,b)与(c,d)是T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S的不同元素.

可见,T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S中元素的个数,即n≤m,

由(1)(2)可知,m=n.

点评:处理这种新定义题目的关键就是抓住新定义的本质,紧扣新定义进行推理论证,本题的特点是题目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或在一个熟悉的数学情景中),定义一个新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新性质的能力.

五、破解集合中参数问题

例5设U=R,集合A={x|x2+3x+2=0},B={x|x2+(m+1)x+m=0},若(UA)∩B=,求m的值.

分析:集合A、B是方程的解集,根据(UA)∩B=可得BA,利用子集的性质分类求解.

解析:解法一:A={-2,-1},由(UA)∩B=可得BA,∵方程x2+(m+1)x+m=0的判别式Δ=(m+1)2-4m=(m-1)2≥0,∴B≠,∴B={-1}或{-2}或{-1,-2}.①若B={-1}时,则m=1;②若B={-2}时,则应有-(m+1)=(-2)+(-2)=-4且m=(-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2};③若B={-1,-2},则应有-(m+1)=(-1)+(-2)=-3且m=(-1)·(-2)=2,由这两式得m=2.经检验知m=1得m=2符合条件,∴m=1或2.

解法二:本题集合B中方程的根是x1=-1,x2=-m,当-m≠-1时,集合B={-1,-m},此时只能A=B,即m=2,当-m=-1时集合B={-1},此时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也符合要求,∴m=1或2.

点评:在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中,要善于根据方程的知识考察集合中的问题,如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关系、方程的判别式等进行分析,并尽可能求出方程的根,使集合具体化,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已知集合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要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把本质关系找出来,如本题中(UA)∩B=,结合韦恩图,可知这个关系实际上等价于BA,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解决复杂集合问题要有这种等价转化的意识.另外方程中的两个相等的根,可以认为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但集合元素是互异的,当用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时,相等的两个根只能算作一个元素,故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注意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防止出现错误.

六、突破集合综合性运算问题中的难点

例6已知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两个集合表示的都是点集,故先作出两个集合表示的平面图形,然后根据两个图形的特征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显然B表示的是圆面,所以应该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析:集合A,B表示的是两个点集,如图所示,作出不等式

A={(x,y)||x-a|+|y-1|≤1}及B={(x,y)|(x-1)2+(y-1)2≤1}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由图,可知集合A表示中心为M(a,1),边长为2的正方形CDEF的内部(包括边界);而集合B是圆心为N(1,1),半径为1的圆的内部(包括边界).显然,在正方形CDEF中,|CE|=2|CD|=2,|MC|=12|CE|=1,由图,可知当|MN|≤1+1=2时,A∩B≠,即|a-1|≤2,解得-1≤a≤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3].

点评:集合的综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解析几何等问题相联系,解决此类问题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借助函数和图像以及解析几何中的相关图形,根据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形的直观性进行求解.如本题把两个集合交集非空转化为两个平面区域有公共部分,根据正方形和圆的结构特征,利用正方形的中心到圆心的距离来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集合的综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表示集合所对应的图形,尤其是应注意不等式中是否带有等号,函数解析式中的自变量是否有取值范围限制等.如本题中,若两个集合中的不等式都不含等号,则这两个图形就不包括它们的边界,则|a-1|<2;同理若集合A,B中的不等式中有一个不含等号,则参数a所满足的条件也应变为|a-1|<2.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会出现增解或漏解而导致失误.

(作者:王庆和、崔小军,江苏省阜宁中学)

如果(a,b)与(c,d)是S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T的不同元素.

可见,S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T中元素的个数,即m≤n,

(2)对于(a,b)∈T,根据定义,a∈A,b∈A,且a-b∈A,从而(a-b,b)∈S.如果(a,b)与(c,d)是T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S的不同元素.

可见,T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S中元素的个数,即n≤m,

由(1)(2)可知,m=n.

点评:处理这种新定义题目的关键就是抓住新定义的本质,紧扣新定义进行推理论证,本题的特点是题目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或在一个熟悉的数学情景中),定义一个新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新性质的能力.

五、破解集合中参数问题

例5设U=R,集合A={x|x2+3x+2=0},B={x|x2+(m+1)x+m=0},若(UA)∩B=,求m的值.

分析:集合A、B是方程的解集,根据(UA)∩B=可得BA,利用子集的性质分类求解.

解析:解法一:A={-2,-1},由(UA)∩B=可得BA,∵方程x2+(m+1)x+m=0的判别式Δ=(m+1)2-4m=(m-1)2≥0,∴B≠,∴B={-1}或{-2}或{-1,-2}.①若B={-1}时,则m=1;②若B={-2}时,则应有-(m+1)=(-2)+(-2)=-4且m=(-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2};③若B={-1,-2},则应有-(m+1)=(-1)+(-2)=-3且m=(-1)·(-2)=2,由这两式得m=2.经检验知m=1得m=2符合条件,∴m=1或2.

解法二:本题集合B中方程的根是x1=-1,x2=-m,当-m≠-1时,集合B={-1,-m},此时只能A=B,即m=2,当-m=-1时集合B={-1},此时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也符合要求,∴m=1或2.

点评:在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中,要善于根据方程的知识考察集合中的问题,如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关系、方程的判别式等进行分析,并尽可能求出方程的根,使集合具体化,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已知集合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要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把本质关系找出来,如本题中(UA)∩B=,结合韦恩图,可知这个关系实际上等价于BA,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解决复杂集合问题要有这种等价转化的意识.另外方程中的两个相等的根,可以认为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但集合元素是互异的,当用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时,相等的两个根只能算作一个元素,故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注意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防止出现错误.

六、突破集合综合性运算问题中的难点

例6已知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两个集合表示的都是点集,故先作出两个集合表示的平面图形,然后根据两个图形的特征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显然B表示的是圆面,所以应该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析:集合A,B表示的是两个点集,如图所示,作出不等式

A={(x,y)||x-a|+|y-1|≤1}及B={(x,y)|(x-1)2+(y-1)2≤1}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由图,可知集合A表示中心为M(a,1),边长为2的正方形CDEF的内部(包括边界);而集合B是圆心为N(1,1),半径为1的圆的内部(包括边界).显然,在正方形CDEF中,|CE|=2|CD|=2,|MC|=12|CE|=1,由图,可知当|MN|≤1+1=2时,A∩B≠,即|a-1|≤2,解得-1≤a≤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3].

点评:集合的综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解析几何等问题相联系,解决此类问题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借助函数和图像以及解析几何中的相关图形,根据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形的直观性进行求解.如本题把两个集合交集非空转化为两个平面区域有公共部分,根据正方形和圆的结构特征,利用正方形的中心到圆心的距离来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集合的综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表示集合所对应的图形,尤其是应注意不等式中是否带有等号,函数解析式中的自变量是否有取值范围限制等.如本题中,若两个集合中的不等式都不含等号,则这两个图形就不包括它们的边界,则|a-1|<2;同理若集合A,B中的不等式中有一个不含等号,则参数a所满足的条件也应变为|a-1|<2.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会出现增解或漏解而导致失误.

(作者:王庆和、崔小军,江苏省阜宁中学)

如果(a,b)与(c,d)是S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T的不同元素.

可见,S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T中元素的个数,即m≤n,

(2)对于(a,b)∈T,根据定义,a∈A,b∈A,且a-b∈A,从而(a-b,b)∈S.如果(a,b)与(c,d)是T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S的不同元素.

可见,T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S中元素的个数,即n≤m,

由(1)(2)可知,m=n.

点评:处理这种新定义题目的关键就是抓住新定义的本质,紧扣新定义进行推理论证,本题的特点是题目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或在一个熟悉的数学情景中),定义一个新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新性质的能力.

五、破解集合中参数问题

例5设U=R,集合A={x|x2+3x+2=0},B={x|x2+(m+1)x+m=0},若(UA)∩B=,求m的值.

分析:集合A、B是方程的解集,根据(UA)∩B=可得BA,利用子集的性质分类求解.

解析:解法一:A={-2,-1},由(UA)∩B=可得BA,∵方程x2+(m+1)x+m=0的判别式Δ=(m+1)2-4m=(m-1)2≥0,∴B≠,∴B={-1}或{-2}或{-1,-2}.①若B={-1}时,则m=1;②若B={-2}时,则应有-(m+1)=(-2)+(-2)=-4且m=(-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2};③若B={-1,-2},则应有-(m+1)=(-1)+(-2)=-3且m=(-1)·(-2)=2,由这两式得m=2.经检验知m=1得m=2符合条件,∴m=1或2.

解法二:本题集合B中方程的根是x1=-1,x2=-m,当-m≠-1时,集合B={-1,-m},此时只能A=B,即m=2,当-m=-1时集合B={-1},此时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也符合要求,∴m=1或2.

点评:在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中,要善于根据方程的知识考察集合中的问题,如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关系、方程的判别式等进行分析,并尽可能求出方程的根,使集合具体化,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已知集合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要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把本质关系找出来,如本题中(UA)∩B=,结合韦恩图,可知这个关系实际上等价于BA,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解决复杂集合问题要有这种等价转化的意识.另外方程中的两个相等的根,可以认为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但集合元素是互异的,当用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时,相等的两个根只能算作一个元素,故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注意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防止出现错误.

六、突破集合综合性运算问题中的难点

例6已知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两个集合表示的都是点集,故先作出两个集合表示的平面图形,然后根据两个图形的特征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显然B表示的是圆面,所以应该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析:集合A,B表示的是两个点集,如图所示,作出不等式

A={(x,y)||x-a|+|y-1|≤1}及B={(x,y)|(x-1)2+(y-1)2≤1}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由图,可知集合A表示中心为M(a,1),边长为2的正方形CDEF的内部(包括边界);而集合B是圆心为N(1,1),半径为1的圆的内部(包括边界).显然,在正方形CDEF中,|CE|=2|CD|=2,|MC|=12|CE|=1,由图,可知当|MN|≤1+1=2时,A∩B≠,即|a-1|≤2,解得-1≤a≤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3].

点评:集合的综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解析几何等问题相联系,解决此类问题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借助函数和图像以及解析几何中的相关图形,根据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形的直观性进行求解.如本题把两个集合交集非空转化为两个平面区域有公共部分,根据正方形和圆的结构特征,利用正方形的中心到圆心的距离来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集合的综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表示集合所对应的图形,尤其是应注意不等式中是否带有等号,函数解析式中的自变量是否有取值范围限制等.如本题中,若两个集合中的不等式都不含等号,则这两个图形就不包括它们的边界,则|a-1|<2;同理若集合A,B中的不等式中有一个不含等号,则参数a所满足的条件也应变为|a-1|<2.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会出现增解或漏解而导致失误.

篇5:典型题型专题训练

【高淳】

古文阅读。(12分)

(甲)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④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节选自《晏子春秋》 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 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 ③祠:祭祀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

(2)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答案:

(1)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2)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解析:文言文翻译,第一题翻译的时候注意“水泉”可以翻译成“泉水”,“日”可以翻译成“每天“;第二题翻译的时候注意,“以„„为„„”翻译成“把„„当作„„“。

【鼓楼】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答案:

(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解析: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弄清楚句子结构,在弄清意义基础上,结合结构,进行断句。第二问考查文言翻译。

【建邺】

古文阅读。(13分)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孟尝君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③登徒:人名,复姓。④直:值班。⑤发漂:喻微小。⑥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⑦中闺:宫门。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答案:

象床价值千金,(哪怕)稍有损坏,(即使我)卖掉妻子儿女也赔不起。(一小句1分)

解析:这句话第二句“伤此若发漂”“发漂”比较难理解,这里是像头发一样细微的东西,可以解释成稍稍有一点损坏。

【江宁】

古文阅读。(11分)

读书之法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臵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答案:

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解析:此题的重点字词有 “姑”,姑且,另外注意“所”字结构翻译正确。

【溧水】

古文阅读。(12分)

记游白水岩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答案: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一定要逐字翻译,尽量直译;二是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语法现象;三是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四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但是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的要补上。此题的重点字词“喜”“畏”都是使动用法。另外省略的主语“潭水”“声音”要补出来。

【六合】 古文阅读。(11分)

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诩)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①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②,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③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贼由是败散。

(选自《后汉书》 有删节)

【注释】①羌: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②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③陈:同“阵”,列阵。

1、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答案:

敌军人数多,我们兵少,慢慢行军就容易被追到,快速进军对方就无法预测。(2分)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一定要逐字翻译,尽量直译;二是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语法现象;三是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四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但是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的要补上。重点字词有“虏”、“徐”、“及”、“彼”等,注意“为所”,表示被动。

【秦淮】

古文阅读。(12分)

《游西山十记》之记一 【明】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①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②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③也。每至盛夏之月,4,临流泛觞○5,最为胜处矣。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

6,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憩青龙桥,桥侧数武○

7,丛翠之中,隐见村落。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8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1鬣(liè)2禅刹:佛寺。○3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4骈【注释】○:马颈上的长毛。○5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6武:阗(tián):络绎不绝。○7畦畛(qízhěn)8塍(chéng)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田间小路。○:田埂。1.翻译句子(3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答案: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篇6:句子疑难典型题型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句子疑难典型题型

【2010年10月精心整理,用于小学阶段

语文句子的培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十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B对于留守孩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C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D妈妈给他买了游戏机,明明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改进错误,做个好孩子。

B美丽的松山湖是东莞的一颗明珠。C参加这次扫墓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首先第一个发言。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4、下列四句话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故乡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

B我的语文水平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了。

C国庆节那天,我们学校上空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气球。D这个话题,引起了同学的兴趣。

5、下列语句中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奶奶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B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罪行。

C他有《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D这场比赛的关键是全班同学的齐心协力.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第 1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A我们把课堂打扫得整整齐齐。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C雷锋叔叔的光辉形象经常在我的脑海里翻腾。D杭州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扬自己的聪明才智。B书桌里陈设着同学们使用过的文具和书籍。C因为他迟到了10分钟,因此他错过了这趟汽车。D哥哥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8、读句子,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这样精彩的演讲使我终身难忘。

B这样精彩的演讲,怎能使我终身难忘? C这样精彩的演讲不能不使我终身难忘。D这样精彩的演讲,怎能不使我终身难忘?

9、与“月亮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A鸟儿在树枝上唱歌。B月亮挂在天空中。C太阳要把大地烘干了似的。

1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1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B一阵风吹来,杨柳也摆动着长长的手臂,翩翩起舞。(拟人)C一场大雪过后,巍巍群山披上了银装。(夸张)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是()

第 2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A 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清亮。B 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C 像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D 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1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C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D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15、下列古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下列古诗句中与其他三句古诗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7、下列诗句对应季节有误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季)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季)D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冬季)

1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第 3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C攀书山,书山有路巧为径 渡学海,学海无涯乐作舟(对偶)D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1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B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D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设问

20、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B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C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D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就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2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2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第 4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24、下列句子形式改变后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这件事你得告诉他。

B没有谁不被山城的夜景所迷住。

这件事你非告诉他不可。

有谁不被山城的夜景所迷住?

C学习语文要下功夫。

D这件事容易做好。

学习语文不能不下功夫。

这件事不容易做好。

25、选出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出来()

A 这本书是你的。

B这本书不可能不是你的。

C 这本书没有一个人说是你的。

D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

26、选出意思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

A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可爱吗? B难道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吗? C你不会不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是可爱的吧? D你一定不会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

27、从每组中挑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王小亚把教室打扫干净了。B教室被王小亚打扫干净了。C将教室打扫干净的是王小亚吗? D谁说王小亚没把教室打扫干净?

28、以下四句话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难道你觉得我们的战士不可爱吗? B你不会不觉得我们的战士可爱。C你觉得我们的战士可爱吗?

D你一定不会觉得我们的战士不可爱。

29、与“这支钢笔是王明的。”意思表达相同的句子是()

A这支钢笔是王明的?

B这支钢笔怎么不是王明的? C 这支钢笔谁都否认是王明的。

D这支钢笔不可能是王明的。

8、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

A 你快点走———你走快点

B虚度了青春———青春虚度了

第 5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C做完了作业去打球———作业做完了去打球

D我吃了饭再去———我去了在吃饭 30选出句式变换后,不符合愿意的一项是()。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A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能有今天这个局面。B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C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D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哪能没有今天这个局面呢?

31、下列句子形式改变后,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这个道理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B她怎么能够这样糊弄你们呢? 她不可以这样糊弄你们。

C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你的做法。所有的人都不能够理解你的做法。

D我不得不重新振作起精神,好好学习。我必须得重新振作起精神,好好学习。

32、下列句子不是祈使句的一项是()

A禁止吸烟!

B快往屋里搬东西吧!C 太好了!

D请不要说脏话!

33、下列四句中,表达完全正确的是()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C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D这次班会,使大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4、列句子中,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听说您在省里当过副部长?

B夜里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还有人? C他是上这儿住一阵子就走吗?

D你什么也没有听见,为什么胡说?

35、与“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可告人的话么?”这句话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没有说什么不可告人的话。

B我们说了什么不可告人的话吗?

C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可告人的话。

D我们怎么会说不可告人的话?

36、下面的话,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人讲卫生,争当文明市民。(街道标语)B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标语)C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本院。(医院门口标语)

D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道路标语)

第 6 页

共 7 页 陡岗镇中心小学五

(一)班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培优之疑难典型题型

37、选出语气最强烈的句子。()

A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我也许放弃竞选。B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我想放弃竞选。C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我可能放弃竞选。

D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我不得不放弃竞选。

E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难道我不放弃竞选吗?

38、下面四句话中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39、“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缩写到最简程度的一句是()

A我看到了长头发下面的脸。

B我看到了他。C我看到了他的脸。

D我看到了脸。

40、“他的妈妈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这句话缩写到最简程度的一句是()

A他听不进劝告。

B他的妈妈听不进劝告。C妈妈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

D妈妈听不进劝告

第 7 页

上一篇:双学小组学习计划下一篇: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