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10

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通用9篇)

篇1: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反腐败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费 凡

[摘要] 腐败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上清廉国家的反腐败成果较为显著,其中有些制度和措施,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 国外反腐败 启示

腐败是个古今中外的世界性问题。腐败,不仅现在有,古代也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腐败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实质上都是掌握公共权力资源的公职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正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腐败在本质上有其相同性,所以,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国外反腐败实践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前的预防、惩治、监督腐败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启示

一、树立政府领导人坚定不移、清除腐败的信心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政府领导人对根治、铲除腐败的信心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着反腐败工作的进度和力度的。信心充足,就能意志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坚持防腐反腐,而防腐反腐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彻底完成的;信心缺乏,就可能视防腐反腐为一阵风,一场运动,压力大时就抓一抓,风头过后,就文过饰非,任腐败现象旧态复生,或者比过去程度更甚。所以,树立政府领导人坚定不移、清除腐败的信心是极为重要的。如: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有着钢铁般反贪污惩腐败的决心,自1982年执政以来,大力倡导反贪廉政,要求官员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并亲自对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对揭露出来的贪污腐化分子绳之以法,受到人民拥护,使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政权也比较巩固。再如:新加坡廉政建设成功的第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最高领导人具有清除腐败的非凡勇气和决心。以总理李光耀本人来说,他在为政清廉方面以身作则,发挥的模范作用是极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在经济上,他以培养了许多百万富翁而自己不能成为百万富翁为准则,除了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在执政过程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反腐败斗争,帮助反腐败机构排除阻力,查处大案要案,从没有半途而废或者雷声大、雨点小。政府领导人对反腐败的信心和支持,是新加坡反腐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我国历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反腐败工作也是非常重视的,以全球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亚太区项目官员廖燃的评价看,他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政府领导人反腐败的决心是首屈一指的。那么,为什么至今我国的腐败发生率还没有降低,腐败的规模和腐败的标的还没有减小呢?从目前的现状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领导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反腐防腐政策到了下面,到了各级政府领导人那里,不能贯彻到底。

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党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制,在这种体制下,在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还得不到普遍遵守的背景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俗称“一把手”)掌握着具体层面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他们对反腐败的决心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反腐败的阶段性成效。所以,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分权制衡格局还没有依法形成前,国外政府最高权力者以身作则影响反腐败进程的模式还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我国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依靠政府最高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领导人的决心和态度来反腐。

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经验的时候,一则要充分强调政府最高领导人反腐败决心、信心的重要性。其实,当年毛主席坚决支持依法对刘青山、张子善腐败分子处以死刑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严厉惩处、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迅速遏止了当时正在萌芽的腐败之风。以近年来我国反腐败的情况看,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尤其是对省部级高官腐败行为的查处,莫不是得到政府最高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否则,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就会使更多的人效法腐败,从事腐败活动。二则要充分树立各级政府领导人坚持不懈反腐败的信心。我国是个大国,国情十分复杂,实行的是层层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反腐败的决心再大,有再英明的反腐败决策,也需要各级政府领导人一件一件去落实才能见效。这说明只要最高领导人反腐信心坚定,能坚定不移地支持各级政府领导人杜绝腐败、反对腐败、清除腐败,成为他们反腐败的坚强后盾,那么,各级政府领导人也就能信心十足,面对任何阻力都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三则要使各级政府领导人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守住“道德底线”,以身作则,成为反腐、防腐的模范。如果领导自身腐败了,就很难组织强大的力量来反腐败。从近几年查处的大案要案看,主要负责人的腐败对党和国家利益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是空前的。究其犯罪动机和形成过程,总认为中央反腐败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对腐败动真格的念头占了上峰,不相信党和政府能真正彻底清除腐败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有句话说的好“屋漏在上,止漏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既然腐败的根源在于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却滥用者身上,那么根治腐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领导自上而下地治理,所以,反腐败就应该从高层领导做起,从各级政府领导人做起,才能真正见实效。

启示

二、规范政务程序公开、信息透明的做法

政务公开实际上包括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行政立法程序、行政行为程序、行政参与程序方面的,也有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根据私人或社会团体的请求,依法定程序将其行政机关管理的不涉及保密的信息公开宣布,或者允许查询和查阅。强调政务公开对反腐败而言,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行政机关在人、财、物管理方面的暗箱操作,提高公共权力运作过程中的透明度,防止腐败。如:在加拿大,一方面,公众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政府有义务提供各种条件,保证公众平等利用政府机构控制的信息。1983年,加拿大《信息获取法》在辩论20年后终于出台了。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之外,加拿大公民和永久性居民有权获得调查联邦政府机构的文件,很多这样的文件以前被联邦政府视为秘密文件。在许多情况下,个人有权了解政府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它们是否被有效地贯彻以及有无错误发生。这样,政府就难以隐藏自己的重大失误以及腐败行为。无独有偶,新西兰政府为了做到决策的透明,在出台某项政策或制订、修订法律前,一般都将有关草案和背景向社会公布,任何个人和团体均可通过各种渠道提交自己的看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决策过程中暗箱操作时腐败因素的渗透和影响。

我国近几年来,在各地也开始陆续推行了党政机关办事制度、办事主体、程序、结果公开等制度和有效做法。但是,对于“重大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这些易于发生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的事项上,其过程、程序、效果的公开透明度相当不够。由于我们还没有制定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各地在政务公开过程中基本上是各行其是。有的地方,只是将原来内部由上而下、层层传达、执行的红头文件予以公布,而对重要的人事任免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却不予公开,使买官卖官的丑行被掩饰;有的地方,只是将政府掌握的原来后期才会让大众知晓的信息,提前公布,而对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却不予公开,使行贿受贿的真相被遮掩。政府在政务公开中处于掌握、控制地位,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想不公开什么就不公开什么,随意性太大,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和做法,以至于有的地方报喜不报忧,报廉绩不报腐败实据。对于公众有权主动想要了解、利用的信息,并不能按公众所需及时公开,特别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公众根本上无法全面、真实地了解到政府决策的酝酿过程、执行效果,当然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了。这与国外政务公开的做法相差甚远。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反腐成功的经验时,一则应该明确界定我国政务公开的内容。在和平年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除特殊敏感、机密问题外,党政一般的会议讨论、决定过程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神秘,更无须对公众保密,而应该向社会公众敞开会议的大门,让公众自由地旁听,了解会议的内容和全过程。公众的知情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道党政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决策,应该怎样去执行,还应该有权知道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实行后的社会效果如何才便于监督。所以,所谓的政务公开,不仅应该包括党政的文件、会议、决策和实施效果,还应该包括党政官员行使职权的公务活动。如公务接待,所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那么,对于接待的人员、规格、标准,吃住行花费的钱款数目,都应该一一打出清单予以公布,这样才能防止公务接待过多过滥,做到公务接待有序可控,廉政建设事先防范。二则应该切实保证公众获得政务决策、信息的渠道随时畅通。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有的内容是公众普遍想了解的,有的内容则是极少部分公众想知道、利用的,无论是何种情况,政府都应该开通各种信息渠道,一方面将受众面广泛的信息主动予以公布,另一方面将受众面小的信息提供在公众可以任意查阅的渠道上,使政府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满足公众所需,利于公众监督,避免故意躲避监督的投机心理。三则应该尽快制定我国的《政务公开法》,依靠法律来规范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的主体、范围、内容和程序。避免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完全由各地政府自行决定,各行其是,使其贪污腐败行为不易被公众察觉,从而切实保证公众获得真正的知情权、参政权和监督权。启示

三、实行政府官员财产状况连续申报、审核的制度

规定国家某些公职人员的财产收入必须申报或公开,这种被称为“阳光法”的制度,是众多国家防止腐败、保证政府廉洁的一项重要措施。如瑞典公民早在1766年就有权查看官员直至首相的纳税清单。新西兰从政府总理到各部长的年薪都是透明的,每次要加薪都先在报纸上公布,以便接受公众对他们收入的监督。如今世界上凡清廉国家担任公职者每年都要报告自己及配偶、子女的财产状况,由主管部门审核,任何隐瞒、谎报、转移财产的行为,都被视为有罪。同时,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还规定,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行为按贪污罪论处。这些做法,较好地避免和杜绝了买官卖官腐败现象的发生。

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也注入了“阳光法”的成分,确认了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有义务向国家申报财产,以监督、约束、防范、教育领导干部,督促其自我教育、自我防范,维护其廉洁从政的形象和威望。但是将我们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与国外的财产申报制度相比较,与我国政府官员实际的收入来源、收入转移、收入申报情况相对照,反腐防腐的作用、力度都还是很小的,难以起到显著的防腐惩腐作用。如:我国在反腐败过程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往往成为贪官们逃脱或减轻法律制裁的“免死牌”。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定为犯罪;1997年,我国在修订刑法时加入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涉案数额超过10万元的,如果认定系贪污或受贿所得,犯罪嫌疑人会被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涉案数额超过100万元,最高可被判处死缓或者是死刑;而如果犯罪嫌疑人故意隐瞒其贪污行为或者是受贿行为,拒不讲明财产来源,即使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其最高刑罚也只是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有了全面、完善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的来源都有了明确的出处,是否合法一目了然,那么就不会存在巨额财产还来源不明的问题,贪官就没有什么“免死牌”了。2006年1月1日起将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无疑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但此法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将国外称之为“阳光法案”的官员申报财产制度规定在公务员法中,以至于所谓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入法涉及官员隐私权,从而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再次成为腐败分子的“免死牌”。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的经验时,一则应该将政府官员的收入规范化,合法化。除了政府官员的工资、津贴、补贴收入应该和其职级对应外,其不动产、金融资产、古玩珍品、无形资产等也应该有合法、合理的来源渠道。现在有一种貌似合法的集体腐败,就是以公共权力集体寻租,获取非法收入,这是应该依法严格禁止的。再比如政府官员无论是参加公务接待活动的礼金,还是参加商业庆典活动的酬金,实际上都是因为其手中的公共权力带来的期权效应在金钱上的反映,这些收入都应该如数上缴。二则应该破除申报政府官员个人财产状况则是侵犯其隐私权的传统篱笆,取消申报对象只局限于县(处)级的单一标准,将所有政府官员本人的动产、不动产、贵重饰物、银行存款、股票、证券等,同时还包括其配偶、依靠其抚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情况公布出来,实现政府官员收入透明化。只有公布出来透明了,公众和监察部门才能了解其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与收入是否相符,才有利于公众对政府官员的清廉与否长期监督,从而起到警告、预报和提示调查的作用。三则应该制定政府官员财产状况申报的法律,将政府官员申报财产状况的时间、范围、内容、程序法制化,规定不如实申报其财产则视为贪污所得,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权力寻租行为无处可藏。同时,还要授权相应的机构严格审核政府官员所申报财产的实际状况,对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者根据情节进行严厉的处分;触犯刑律则按贪污贿赂等罪名论处。

启示

四、建立位高权重、独立监督的反腐机构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滥用,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个直属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门反腐机构也是各清廉国家取得廉政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古今中外的反腐败实践都证明,如果反腐机构地位太低,又处处受其他力量,尤其是外来权力因素的干预,那么面对腐败行为也是无能为力的,最多只能是拍苍蝇而不敢打老虎的。如: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在1970年前曾先后隶属于四个不同的部,但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这样不利于它得到其他部的合作。于是在1970年后直属政府总理领导,而不受其他部管辖。由于总理的支持和独立于其他部以及被赋予广泛的权力,这就保证了它在履行职责时能得到其他部的合作与支持。如在调查取证方面,他们可以查阅涉嫌人员的银行帐户,责令其交待拥有的资产,查对所申报登记的财产和实际财产状况是否相符。同时,他们还有权要求任何知情者提供情况,知情不报者要受到惩罚。最使他们赢得民众支持和信任的,是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由于地位独特,可以不畏权势,敢于查处大案要案,敢于打大老虎。而一般民众也就敢积极举报腐化分子,提供办案线索,从而使该局如虎添翼。再如:芬兰除了设有司法总监,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还根据瑞典模式设立议会督察员。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享有独立监察权,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使政府官员对公众的监督十分畏惧,其腐败行为难有藏身之地。

我国的监督机构不可谓不多,既有代议机关的人大监督,也有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还有党内监督,几乎是布成网络。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格局,它们或属于同级政府管辖,或属于同级党委领导,基本处在同级党政权力的支配之下,独立性不够,权威性不高,监督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体制独立是监督独立的前提,新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监督问题上,条例第8条沿袭了党章的规定,即中央纪委接受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地方各级纪委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这种监督体制实际上并不能使监督机构真正独立起来,而是继续造成同级监督的弱化,使监督机构严重依附于同级党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级纪委监督职能的发挥。况且,监督机构的人权、事权、财权本来就都受制于同级党委政府,所以,它不可能真正独立起来,实行有效监督。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的经验时,一则应该将已有的反腐败部门从原有的隶属关系中剥离出来,由中央垂直领导,设立对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的、独立的、自成系统的监督机构。只有使监督机构直接隶属于最高权力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了,才能使其地位高于被监督、查处的对象,才能真正实现有腐必惩,惩腐必严,才能使其预防、监督的功效得以真正发挥,反腐败也才能进入到一个越反越少的良性阶段。二则应该给监督机构提供相当丰富的物力、财力,使其办案经费充足,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即期收入水平,完善住房补贴制度和养老金保险制度,大幅度增加廉洁的收益,使之不敢冒险失去这份无后顾之忧的职业。这样,才能使其不受制于同级党委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全程监督和主动监督,扭转当前事实上存在的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的局面,义无返顾地将腐败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三则应该授予监督机构独立选任、辞退工作人员的人事权。位高权重的监督机构,其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承担得起复杂、艰巨的反腐防腐工作。对于这样的人员配备,应该由监督机构自己根据工作所需,在广泛的范围里挑选优秀的人才。对于工作中不能胜任,或违规违纪者,由监督机构根据相应的人事制度予以辞退,保持监督机构自身的廉洁、高效。

启示

五、强化涉及面广、威慑力强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舆论机构或借助舆论工具,从善治的角度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言行予以的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其作用之一就是成了保障公民权利,约束政府官员腐败行为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如: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兄弟没有工作,贵为国家总理的施罗德却不能出面为他介绍一个工作。德国某小城有个市长,白天当市长,晚上却为人掏烟囱贴补家用。施罗德或那位市长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与国家权力有关,受到严格的舆论和社会约束,他们想干也干不了。再如:德国央行行长韦尔特克2002年元旦接受了德累斯顿银行的邀请,到柏林出席欧元面世的活动。当时他与家人下榻在豪华的阿德隆酒店,7661欧元的住宿费由德累斯顿银行“埋单”。消息一经披露,此事立即成为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韦尔特克行长马上为此事道歉,并支付了一半费用,但依然难以平息众怒,不得不于当月7日被迫暂时离职并接受司法部门调查。将官员的行为暴露在媒体下任人评说,这在极其广泛的社会层面上防止了腐败的发生。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舆论监督不仅在监督的主体、内容、手段诸方面,都有了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在反对官僚主义、倡导廉政勤政方面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但是,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我国有的新闻媒体较多的只是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进行曝光,而在反映舆情民意,抨击社会腐败方面,力不从心或轻描淡写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新闻媒体对于监督热点中的腐败之风和监督对象腐败行为的选择,大多集中在县处级部门及其下属人员,惧怕对高层腐败行为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抨击。所以,对于腐败行为,新闻舆论监督不能形成巨大的动力和压力,不能象清廉国家那样得到公众的备加推崇和支持,成为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的“第四权力”,被誉为“无冕之王”。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的经验时,一则应该尽快完成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从法律的角度对新闻媒体的地位、性质、权力等予以确立,对新闻采访、报道、监督方面的权力和义务予以界定,对新闻自由、新闻调控、新闻自律、新闻侵权等作出详细规定,提高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使新闻舆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进入法治化管理,不再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和领导层的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对高层次或重大腐败事件的及时披露、深入揭发。二则应该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素质。对于那些政治品德上随风倒,不讲原则,对腐败事实不敢调查研究,不敢抨击、揭露腐败现象反而散布虚假事实者;对于那些“泡会议”、转“摘要”,或进行“电话采访”,照抄、照转、照发宣传稿,涉嫌保护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者,该处理的严肃处理,以尽快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三则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虽然舆论监督的主体(公众和新闻媒体)所凭借的不是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而是仰仗着公众的“知情权”、“议政权”和新闻媒体的“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和“评论权”,对滥用公共权力者进行揭露、抨击,其意见和建议也不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意志表达,即使是权威性很高的舆论,对腐败的言行也没有指令性和强制性。但是,舆论监督作为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机制,对被监督者可以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能对腐败分子产生威慑作用,抑恶扬善,扶正祛邪,进而自觉去遵循社会道德和法律秩序。

总之,我国是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对于腐败这一公共管理中伴随权力滋生的世界“毒瘤”,不可能象世界上那些清廉的小国家反腐时那样来得快,来得彻底。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的借鉴他们反腐败实践的成功经验,是为了使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制度更完善、措施更规范、力度更大。但是,我们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我们自己在反腐败方面卓有成效的制度、措施、方法和文化建设。只要我国持之以恒地预防、监督、惩治腐败,相信我国会有跨入世界清廉国家行列的一天。

篇2: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从古至今,有国就有防,囯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可见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一栋华丽的房子缺少了一把锁它在不久就会被洗劫一空,同样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才不会受制于人,任人鱼肉。

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出现。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凡是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作为世界军事与建筑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国防的一个鲜活的实例。斯时秦刚统一中国,四夷虎视眈眈,天下很不太平。为了强国御辱,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北御匈奴。长城也成了中国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

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国防一直被各诸侯国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孰欲胜于诸侯,必先兵之强人。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深谙此道,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军队一跃成为了七国之中另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众所周知,秦发源于甘肃一带,原属西域游牧民族一支。资源匮乏,不及泱泱之楚国;人才短缺,比不了济济之齐国。可是秦之统治者高瞻远瞩,从本国国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国策。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秦国便横扫六国。大诗人李白有诗寓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巩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三、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国防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且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最基本的保证、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晚晴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上受制于人。中国国防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新世纪的大学生,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保护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牢记国防兴衰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地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建设是我们的义务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中国的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中国现阶段的一切精力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唐帝国能在当时扫灭强虏,万国归附,靠的不仅是强大的战争机器,它的经济繁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单单在军事上取胜于人,又怎能征服人心,以至光被四表,功高万世?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篇3:浅析《祖玛》给我们的启示

一、祖玛游戏简介

《祖玛》的游戏背景故事源自神话故事, 主要角色青蛙吐出各种颜色的珠子, 与游戏场景中给的有轨迹珠子串进行碰撞, 如青蛙喷出的珠子碰撞到两个以上同色珠子时, 轨迹的珠子个数就减少, 通过这样的规则, 玩家控制从青蛙的口中发射珠子碰撞轨迹上的同色珠子, 珠子消失殆尽, 玩家就获胜, 反之, 珠子没有被碰撞完, 而是顺着轨迹流到了怪兽口里, 玩家就失败。这款只需玩家点击鼠标就能操作的游戏, 没有任何入门限制, 所以任何人在没有任何经验下都可以上手参与到游戏中。

Pop Cape公司《植物大战僵尸》的总策划乔治·范对如何把游戏做成功的心得谈到, “容易上手, 趣味性和有难度”。《祖玛》就是该心得的实证。

二、祖玛的特色

1、充满古文化魅力的游戏背景

《祖玛》尽管是款休闲类小游戏, 但其制作丝毫不亚于国际型宏大的游戏精细。无论是画面制作的工艺精细程度还是对情节的设计, 都充满该设计团队的独具匠心和认真与负责的精神。《祖玛》源自一个印加神话故事, 远古的村落的一只叫祖玛的青蛙替村民消除了能量珠子, 打败了大魔王的故事。最早版本的游戏素材取自印加文化中的元素。印加文化中知名的祖玛古城坐落于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崇山之中, 那里有被世人遗忘的印加古城, 印加古城中的人崇拜太阳, 所以他们把城池修建在山之巅, 希望能离太阳更近些, 受到太阳的护佑, 这个改自印加传说的《祖玛》游戏, 充满了印加文化的元素, 充满阳光的游戏界面, 各种彩色的珠子, 包括特有的纹样, 加上民族意味浓厚的印加音乐, 给该款游戏带来了精美的视听享受, 在这样色彩斑斓, 民族特色厚重的氛围里, 玩家不仅被游戏关卡吸引, 同时被连贯的富有节奏的印加配乐所感染, 轻松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中去。

2、游戏元素与文化的深度糅合

在《祖玛》游戏中, 各种颜色的彩珠是玩家射击轨道珠子的主要道具, 从祖玛青蛙嘴里喷出的彩珠颜色并不是随意而设置, 而是有所寓意, 例如:在祖玛传说故事中, 红色被寓意为本能力量, 蓝色则被寓意为水的力量, 绿色则被象征为草木万物之力, 而黄色则代表闪电之力, 紫色则是火的象征。这样的象征与印加文化中以大自然为崇尚的对象相关, 让该游戏蕴涵了厚重的文化特色, 同时给玩家营造了神秘引人入胜的游戏世界。尤其该游戏创作团队, 在细节上的严谨, 值得让国内众多游戏创作公司深思和借鉴, 例如:在祖玛传说中, 有这样的描述, 讲到当青蛙阻止了彩珠流入魔鬼口中后, 就会天崩地裂, 大地一片坍塌, 这样细的描述, 在《祖玛》游戏中都忠实地再现出来, 当游戏里玩家获胜一个关卡后, 画面就会出现山崩地裂的动画效果, 来回应故事中的情节。可谓该创作团队在面对游戏创作有着何等令人敬畏的严谨和认真。包括在印加文化中, 曾今有人认为印加文化来源于外太空, 所以在《祖玛》游戏进入的界面中, 右边的导航按钮藏有深意的玄机, 即:当鼠标顺着由上至下地划过三遍, 游戏界面会飞出外星飞碟, 当用鼠标点击外星飞碟时, 可以看到创作团队人员名单等。这么多的文化细节被巧妙地蕴含在游戏的符号中, 让《祖玛》这款虽简单的小游戏凝聚了厚重的文化特质, 成就了其精致的品质, 能受到众多玩家的热捧也是情理之中。

三、祖玛值得借鉴的地方

Pop Cape公司创始人Jason Kapalka在对游戏开发的看法上提出, 他们研发的游戏的客户群是从6岁的儿童到106岁的老人, 即全龄化。在Pop Cape公司先后出产了《宝石迷阵》、《祖玛》和《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 这些游戏自投放市场以来都受到玩家的好评, 甚至这些游戏成为了玩家心目中的典藏佳品, 这些游戏普遍的特征就是, 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参与, 不需要学习技法也不需要太多时间, 都能很快进入游戏状态, 这些游戏在市面上均已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知名的游戏作品, 例如:以祖玛为原型的休闲游戏, 市面上不下数百种之多, 甚至还有相关的祖玛游戏网站, 玩家可以点击到任何变身的祖玛游戏, 当然不乏山赛盗版, 但也足可见《祖玛》该游戏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语

正如Pop Cape公司的创始人Jason kapalka谈到的, 他们公司致力于不同的游戏类型, 让所有人都能玩他们的游戏是他们开发游戏的目标那样, Pop Cape公司坚持了他们自己的信念, 并且执着地走了下来。

摘要:《祖玛》这款休闲类小游戏, 自2003年投放至今, 该游戏的影响力不但没有随时间的延长减弱, 而是愈发地绵长, 这样持久的产品活力是现有其他游戏所不能企及。解析该游戏的设计元素, 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篇4:“国学热”给我们的启示

简单说来,只要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就是国学。但是纵观20世纪所谈国学观点,范围很广。总的来说,国学是中国古代学说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代表有诸子百家,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把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两者差异仍然很大,单单是儒学一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以为不妥。佛家在文化如敦煌文明等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佛家意蕴,而中国哲学史则贯穿了道统意识。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生存力,也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结合。根据很多学者提出的儒学复兴的观点来看,多数是认为儒学所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保守性、虚伪性。我认为这种观念大大忽略了儒学当中体现人性的方面,而仅仅是肯定其过于教条化的一方面。因而“二分”倾向是必须得到认可的。所谓中华传统文化的“二分”倾向,是指在多元化的现代文化冲击下,文化必然面临选择,我们应把传统文化分裂,一边用于新文化的建立和新思想的形成,另一边则抛弃。各种文明的冲突和选择是具有必然性的,所以传统文化也必然面临生存性的危机。

儒家文化必须赋予新时代的特点才能够解答当前中国文化问题。中国文明似乎走到一个转型期,有一个三岔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国学热”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就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必须从古代的文化中發起,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解救现代文化危机。道德、伦理的衰退需要一个新的出路,在西方就有学者称“儒家思想是21世纪的解药”。

文化交融是儒家发展的趋势,从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儒家在不同时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重要思想。到了当代,儒家思想会不会继续发展,扩大其思维范畴,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我们已经看到了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碰撞。儒家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解决全球化的公共伦理问题、人权问题、正义问题、种族歧视、女性解放、动物权利、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想我们虽不能对儒家思想有解释一切的期望,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其对现代全球性的文化发展也应当有所回应。儒学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自我解释和学术探究的层面。

儒学的复兴之路仍然还远,在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当中,其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只有摆脱了文化的保守状态,将各种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才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文明有其不同优势,只有善于吸收和借鉴才能发扬儒家文化,才能够实现文化的振兴,而不是在做文化的“圈地行为”。

篇5: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

我家的狗叫逗逗,长着金黄的毛,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鼻子,还有一张刀瓣似得小嘴。

?说起我和它的情谊那可别提了。一天下课了我的好朋友叫我出去玩这时我的同学——连自龙走了过来撞了我一下,并且还说我走路不长眼睛。我没有理他,从另外一边走可是他急忙跑过去又撞了我一下,这时我说你怎么故意撞我呢?他说道是你走路不长眼睛,明明是你先撞得我。就这样我们便争执了起来,真当他准备打我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连怡权走了过来说:“你怎动手打人呢?”经过连怡权的劝解他放开了手走了,但他并不甘心,于是放学的时同学们和老师都走了,他叫了一群人来围住我还说:“贱,想爱挨打!”于是几个人便开始打我,正当这时我家的小狗——逗逗跑了过来撕咬着他们的衣服,当他们看见我家的狗跑过来汪汪大叫时,才把他们吓跑了。然后逗逗舔着我的腿好像在说:“主人你没事吧!”于是我们便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篇6:论反腐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早晨,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太阳公公从大山上悄悄地探出头,暖暖地照着大地。鸭妈妈被公鸡哥哥的打鸣声吵醒了,发现自己生的鸭蛋不见了,便着急的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它就去找老朋友牛姐姐帮忙。走进牛棚,看到牛姐姐在吃草,它迫不及待地问:“您看到我生的蛋了吗?”牛姐姐摇摇头,它听了很伤心。它只好又去问公鸡哥哥。

一进鸡窝,看见公鸡哥哥在捉虫,它着急地问:“您见过我的蛋吗?” 公鸡哥哥摆摆手说:“我没看见。”这么一说,它更难过了,它忍不住哭泣起来,走着走着来到小河边。小鸟看到这一幕,好奇的问:“您怎么哭了?” 它说:“我昨天生了一个蛋,现在找不到了,您能帮我找找吗?”小鸟点点头。于是,小鸟飞上天空四处张望,找了找。过了一会儿,小鸟飞下来对它说:“我看见了,就在游乐场里,你去那里找找看吧。”

它听了,飞快地跑向游乐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鸭蛋,鸭妈妈高兴地笑了。

篇7: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大自然中万物千变万化,奥秘无穷,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数不甚数。

自然给我的启示:无私奉献。自然介中美丽的花儿们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百花齐放,争芳斗艳。它们千姿百态;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两三朵挤在一起,交头接耳„„娇艳的牡丹花,粉红的月季花,茂盛的榆叶梅,妖艳的玫瑰花„„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婀娜多姿。你可曾发现在角落里,有着一朵朵淡蓝色的二月兰,它们的花朵很小,颜色也很浅。那么平凡,那么地不惹人注意。它们在一旁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它们在一旁无私奉献着。二月兰教会了我们:无私奉献,不求索取,不求回报地为别人做出贡献。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的大地是翠绿色的。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小草。它们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拼命地长啊长,长啊长,一节一节地攀升。一片生机勃勃,充满绿色,充满希望的天地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风吹不倒,火烧不尽„„小草教会了我:应对明天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

自然给我们的启示:顽强、勇敢。在北风呼呼的寒冬里,生长着一棵棵顽强的松柏。它们挺拔地矗立在刺骨的寒风中。它们不畏严寒,不惧寒冷。在风中,它们尽显飒爽英姿。它们“勇住直前,永不言败。”这一棵棵傲慢的松柏,它们是强者。它们是顽强,勇敢的向征。松柏教会了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顽强、坚持、勇敢。

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自然界中天天发生这样的事情:小水滴随着溪流,奔向波涛汹涌的海洋;雏雁跟着雁群,在天空南来北往;小树苗融入大森林,长成参天栋梁„„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都知道人终究是要叶落归根的。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要经历磨难。俗话说得好:“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但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篇8:喂河马给我们的启示

在教学中, 我们是否该从老饲养员的做法中受到启发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面对思维活跃、智力水平较以往任何时代都高超的学生, 教师的授课, 无疑是该讲点艺术的。

教学, 尤其要求高水平的教课, 如何实施, 这里确实有着大学问。

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效益”的原理, 与老饲养员喂河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大意是: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 每增加一个单位, 所增加的效用是递减的。于教学而言——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 当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时, 也正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强烈的时候。

借素质教育之名, 行应试教育之实, 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教学改革、教研活动、新课程示范课、教学开放周, 平时在轰轰烈烈地走过场, 最终评价一个教师, 还是要看所任学科学生的考试成绩所排的名次, 全区第一名, 稳稳地戴上优秀教师的桂冠;成绩排后的教师, 只能是“杨白劳”了。这种情形之下, 一切的新课标、新教法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在应付考试的时候, 它们显得不灵。要出成绩,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的做题、背题, ——这种沿用了几千年的老办法, 还真是学生应付考试的法宝, 如果再能够揣摩透区教研员的出题思路和意图, 那就更是如鱼得水了, 即使学习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能考出个好成绩。应试教育让老师有捷径可走, 可以一味让学生背记各种题型甚至于具体的习题, 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完全派不上用场。学生也就无所谓需要跳一跳才能吃得着了。教师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 一个熟练的灌肠工和填鸭工。

不能否认, 上述是教师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的最大阻力。素质教育不是这样, 真正的教育不是这样。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还是要跳出这个藩篱, 真正做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教师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就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跑跳的本领, 而这种本领的培养与掌握, 须经成年累月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冶炼。摒弃题海战术, 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在适当的时候跳越一下, 让他在自己的独立追逐中得到愉悦, 进而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喂河马过多的食物, 会败坏河马的食欲, 教学方法不得当, 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

篇9:李绅给我们的启示

然而,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再也没有了这两首诗里的悯农之心,逐渐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从同时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写《悯农》时判若两人的李绅。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扬州节度使李绅的一个宴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怪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的大意是:佳肴美酒,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

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爱吃鸡舌,每天光耗费活鸡就达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百姓纷纷渡江逃难。同时代的韩愈、贾岛、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李绅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悯农是李绅年轻时发出的感叹,如果他能在升迁过程中时时有此感,一定不会蜕变为酷吏。可发迹后的李绅热衷于拉帮结派,攀结权势,攫取权力。随着职位变迁和身份变化,他体察百姓疾苦少了,对底层群众的感情淡了,甚至完全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

从悯农之感叹到刘禹锡之感慨,从“粒粒皆辛苦”到日食鸡舌300,从忧患“农夫犹饿死”到逼迫百姓离家出走,李绅逐渐丧失了群众立场,褪变了政治本色。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位高权重的官员东窗事发后在铁窗内发出的忏悔,不也都能看见李绅的影子吗?

上一篇:文明与我们同行演讲5分钟下一篇:测图规范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