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2024-04-08

九加几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1: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9加几-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 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6合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6合起来是9,列式为3+6=9(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 本上,独立完成作业 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不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因为全国的教材是不同的,我现在提供你一个网站这也是我尽我所能可以帮你的了,《九加几的应用》教案

原阳县城关镇西街学校

篇2: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9加几》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题中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计算问题,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算法,再通过对不同算法进行交流比较。得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4比较简便。

在本节课中借助主题运动场上的情景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关。

在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将孩子的各种方法展示出来,但是还是要进行算法的优化。课本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10加几,也就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篇3:九加几的教学反思

《9加几》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9加几”这个知识,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知识呢?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这样可能会遭遇挫折或者失败,但是能体验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精妙,这种认知冲突的经历是学生后续主动学习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倍加珍惜,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科学求索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低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强调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二、片断与反思片断一: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些天我们开运动会的场景吗?

生:记得。

师:瞧!这就是学校开运动会的场景图(课件显示运动会的场景图)

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学生看图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们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这里有许多好喝的饮料,箱里有9盒,箱外还有4盒,一共有多少盒?

生:跳远的有7人,跳绳的有3人,跳远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大家还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生:运动会上,踢毽子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跑步的有6人,参加这三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也有一些不能及时解答的,如:运动会上,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几人?此时,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无需刻意要求学生,只是把今天要学的知识拣出来:这些问题中有些要用到“9加几”。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你们还能提出类似“9加几”这样的问题吗?

反思:教学时,首先要把枯燥的计算教学放在各种活动情景中,给学生创设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情境。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借助了运动会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运动会情景图,从这些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数学能力,体验到计算的乐趣。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再跟着老师回到比赛现场,这时运动场上的比赛更加激烈了。学校也为运动员们准备了一些饮料,箱子里面有9盒,箱子外面有4盒,还有多少盒呢?

生:9+4=__

(其实,这个时候,列出这个算是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9+4等于多少呢?还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想一想,怎样移动学具,就能很快算出结果呢?(学生自己边摆边说,之后与小组的伙伴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5、……11、12、13,一共有13盒;(2)接着数:箱子里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或者是从4开始数,箱子外面有4盒,然后接着数5、6、7、……13,一共有13盒;(3)凑十法:把外面的1盒饮料放入箱子里,就有10盒了。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师:大家的这几种方法都很好。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用数数的方法,直接一些。

师:要是数大了以后呢?你还能数吗?

(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凑十法。)

师:为什么大部分的同学都喜欢凑十的方法呢?

生:这样算起来快一些。

生:这样算起来简便一些。

……

师:你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用一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看看到底简便吗?

师:9+4怎样计算?让我们拿出学具来,边摆边说。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来计算9+4?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用,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前,我教“9加几”的时候,一般都会先出示准备好的题,如:9+()=10, 9+1+3=(),为学生学习“凑十法”进行简便计算埋下伏笔,接着再教学“9+4=?”。这样的注入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个性特点,而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入手,利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己想办法,果然办法很多。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方法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好坏。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在这样摆一摆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凑十法”的表象,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片断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还能从中发现“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

生: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跑步的有6人,踢毽子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反思: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情景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能力在生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强化学生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使学生在操作中再次体验“凑十法”过程的简便,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应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点评与拓展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9加几”教学案例以身边的情景作为计算教学的开门石,让学生在“看、听、说、做”的活动中,探讨多样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肯定“凑十法”的简便,并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让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增强数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中出发,学改革走向成功。

篇4:《9加几的应用》教学纪实

1.研究算法

开学初,咱们学校举行了新楼落成典礼,请来了一支文艺队,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大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我发现乐队有5人,合唱队有9人。

师:这个同学的发现可真有价值。那谁能根据她们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乐队有5人,合唱队有9人,文艺队一共有几人?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人?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的人数与合唱队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师板书出算式9+5)

师:那么,怎样算出9+5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生:我是先从右边拿一个蓝色的圆片放到左边和红色的凑成10个,右边还有4个,就是14。

生:我是先想10加5得15,再减去1就是14。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5得14,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右边拿一个蓝色的圆片放到左边和红色的凑成10个,再加右边的4个,就得14。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2.认识单位名称

师:这里的14表示要求的人数,所以我们就在14的后面写人,这就是它的单位名称,单位名称还要加上括号。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单位名称,比如说吧!这是一支粉笔,这是一块黑板。同学们谁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呢?

生:这是一盏灯。

生:那是一面旗。

师:那么多同学想说,那就和你最好的朋友说一说吧

生:(自由说)

师:刚才大家使用的单位名称都很恰当。听,校门口小超市里举行促销活动,正在播报什么消息?

(放录音: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你光临校园超市,下面为您播报今天的特价商品:一片肥皂3元,一盒虾条8角,一个牛奶4元。)

师:仔细听听,你们听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生:我听出他们的单位名称错了。

师:错在哪?

生:应该说一块肥皂,那上面说一片肥皂。

师:还有吗?

……

师:真聪明,考虑问题真全面。虽然同一种事物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名称,但是我们在使用名称的时候,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恰当使用。

3、引导总结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求文艺队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乐队与合唱队的人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而且想出了几种又对又快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怎样确定单位名称,收获可真大。

师:我们再来看(出示101页做一做主题图)。请同学们在书上先圈出10个南瓜,然后再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6。(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二、解决问题

1.(用大屏幕出示102页第l题)

师:请大家观察图,大树附近有几只猴子,又跑来几只?

生:原来有9只,又跑来3只。

师:现在有几只?怎样才能又对又快计算出结果呢?

生:把左边先凑成10只,再计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2.(用大屏幕出示102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本子上写一写这些9加几的算式,写完之后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他们都是9加几的题。

生: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生:他们的得数都是十几。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再计算9加几的题就更快了,谁敢来试一试。(出示全部9加几的口算题卡,全班轮流口算一遍)大家算得可真快。同学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擦亮你的慧眼,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能用9加几解决呢?

生:我原来有9支铅笔,爸爸又买回来8只,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

生:我昨天得2颗星,今天得9颗星,两天我一共得几颗星?

师: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些问题,谁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呢?

(1)树上飞走了9只鸟,又飞走了7只,一共飞走了几只?

(2)小明上午吃了9块糖,下午和上午吃的同样多,他一天吃了多少块糖?

(3)小青用了9支铅笔,还剩8支,他原来有几支铅笔?

三、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那么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反思: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9加几的新课和练习课以后设计的一节解决数学问题和计算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设计意图是锻炼学生观察表述能力、探究发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整堂课教学程序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寻找规律,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更明确了9加几的算理,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较有实效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当然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本课实践过后,我发现如果动手操作再充分些;练习设计紧凑些;评价语言再丰富些,效果能更好。另外我也有一点困惑,《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强调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没有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都限制在“凑十法”上,但是鉴于“凑十法”在整个数学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无疑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让我限入深深的思考——如何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完整地结合便成为我致力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租地合同协议书模板下一篇:“欣赏”话题作文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