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2024-05-24

水环境问题及措施(通用9篇)

篇1: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沙溪流域水环境问题及对策措施

在分析沙溪流域废污水排放、水质监测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提出了沙溪流域水环境对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实施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实行总量控制,实现水环境良性循环;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方式,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作 者:许天金 XU Tian-jin  作者单位:三明市水利局,福建,三明,365000 刊 名:水资源保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52 关键词:沙溪流域   水环境   治理对策  

篇2: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绍兴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垃圾污染、废水乱排、废气污染等等。

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农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一直比较低,除了小部分用作肥料,少数镇设有垃圾埋场进行统一填埋外,很多村庄的垃圾随意堆放在公路旁、江河边,而且长期露天堆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污染物,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许多农村现在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三污合流”,大大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另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业对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大量化肥农药的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养殖方面,投放在河面的各种肥料没有充分利用而分解在水中,从而使水中有机物大量增加,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

就空气质量而言,虽然农村优于城市,但从整体看,农村空气质量还在逐步恶化。废气排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大企业虽然进行治理,基本上做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废气排放也处在高增长态势。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想我们应该加强治理。

要特别关注农业污染治理,指导帮助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实现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污染,探索生活污染的治理,把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纳入整治的工程之内,建立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通过扩大城市垃圾发电项目规模;消化农村垃圾,在镇上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垃圾焚烧炉,解决垃圾问题。生活污水,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可通过扩大截污范围的办法,将其纳入收集系统,一并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经济发达的乡镇可自行建立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

篇3: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1.1水环境监测的含义

水环境监测就是指对水资源、水环境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主要是为了对水资源的成分进行数据分析, 从而为人们正确使用水资源打下基础。水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一个全面、科学的了解和掌握, 这样人们在解决水质水污染问题上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1.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本身就是为了给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足够科学的数据, 科学的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分析出水质成分和水污染情况, 便于监测人员利用数据及时分析得到解决水污染和保护水质的方案, 有利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2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关于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提出, 并不完善。因此, 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标准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这是我国法律的一大漏洞, 这不仅阻碍了水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也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失去了制度上的约束。

2.2水环境监测的管理较为混乱

我国水环境监测部门已经建立水环境监测网对水质进行监测, 但是由于监测网监测地域的局限性, 我国许多地方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多地出现重复的现象, 白白增添了许多没用的工作量, 浪费了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精力。监测网的局限性的劣势还表现在增加了国家财政的支出, 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3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素质不高

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 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因为我国水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本身就不高, 再加上在监测人员队伍中具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人员也不在多数, 这使得监测工作分工变得不均衡, 专业技能差的人员分到的工作既轻松又没有竞争力, 大部分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也随之有所改变, 开始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3水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完善关于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顺利实施, 国家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凭借一系列出台的政策法规来完善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使监测工作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进行。

3.2改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在工作的过程中, 领导人要懂得约束监测人员的工作行为, 端正监测人员的工作态度, 并且要严格监督保证监测人员能够按照规章程序来进行监测工作。

3.3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 从国家方面。国家可以举行正规而严格的监测工作从业证考试, 通过这种基础的方法来为监测岗位选拔人才, 虽然这种选拔方法存在些许问题, 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 国家还可以制定出一整套关于监测工作的奖惩制度体系, 做到奖罚分明, 增加检测人员对监测工作的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 还可以从监测部门内部出发。要求监测部门必须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监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增加监测数据的可信性。最后, 向全社会进行宣传, 可以通过实地拍摄使公众了解到水环境检测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的保护水资源意识, 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水环境, 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力度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4加强环境管理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对环境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 而且也影响到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众所周知, 监测工作工作量大、监测人员一人多工作, 而且监测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仪器和试剂, 也就是说环境监测部门要想保证其运行正常, 数据的可靠, 必须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和分析用品, 这些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撑保障, 监测工作需要很大一笔经费来维持系统正常工作, 可是仅仅依靠监测实际工作来获取或者收取费用, 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整个单位健康运转。也就意味着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到监测公益性质和实际情况, 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对监测站人员配置、工作范围也给出一定指导意见。因此, 环境监测部门在为环境管理保驾护航过程中, 不仅从中得到了许多资金支持, 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提升。

4结语

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向保护水资源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严格要求监测人员的工作行为, 提高全民的参与性, 以便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制定正确的保护水环境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石勉.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王金贵.浅谈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5, 06:99.

篇4: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措施

一、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一)没有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二)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三)财政扶持资金不够,导致农村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四)治理模式不合理,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他类污染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因此,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五)农村环保监管能力和宣传教育不够。

乡镇上几乎没有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

(六)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缺乏环保理念。

落后的生产、生活陋习造成农民的环保观念和公共卫生意识淡薄,缺乏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由于经济增长仍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小城镇、农村的一些领导干部中也普遍存在轻环境重经济的思想,而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点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切实负起新新农村建设主导作用,制定和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圈,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管理,部门联动,集中省、市项目资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情况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术。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可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缺乏环保基础,更直观的表现就是缺乏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将环保投入适当地向农村倾斜,以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通过兴建这些基础设施,发动部分农民参与建设、管理、运作过程,不仅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环保教育,还可以较低的人力成本带动其环保积极性。针对农村基层环保力量薄弱导致上级的环保政策难以有效执行的状况,农村环保要注意重心下沉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乡镇、村一级基层农村环保投入,形成一个上下统一、灵活调度的管理体系。其次,农村缺乏相应的环保组织者,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可以设置数个环保联络员,形成组织体系,方便协调调度。

(三)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要借助普法宣传的平台,努力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买际、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要积极创新农村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拓展宣传渠道,在继续强化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通过编辑发放各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资料,使农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纠纷的调处力度,在调解各种环境保护矛盾纠纷中,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四)实行绿色财税政策。

一是对废气、废物排放征收环境税。通过对含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等征税,不但补偿了减少的税收,而且起到了控制污染的作用。二是改变税法鼓励方向,对污染行为征税。瑞典对使用含铅汽油、污染严重的柴油及化学合成肥料征税;法国和德国对污染水源征税,所得收入用于改造和完善废水处理厂。三是对一般性废弃物和泻染征收成本支付税。德国的征税项目繁多,包括有毒废弃物和一次陛快餐包装。荷兰对使用水污染原料征税,对家庭废弃物也进行征税。四是对小到电池大到飞机噪音这类的项目征收特别成本支付税。所得资金用于环境投资。对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征税并且正酝酿对使用有毒重金属和以氯消毒的溶剂进行征税,征税所得的全部收入将以拨款方式用于节约能源的投资和削减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障费。

(五)加快政府环保相关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环保人员素养

政府管理人员与农村环保的效果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影响关系。然而在农村政府环保人员中,不少人员还没有认识到农村环保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对他们应加强教育,进行培训,不仅要使其提高认识,更要促进其环保能力的提高,能够严密思考农村的环保问题,提高自身环保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徐香泳,李伟.农村环保工作的几点建议[J].环境与发展. 2002.2.

篇5: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分析工具简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二行业环境分析

1.1 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

1.2 替代品的威胁

1.3 买方的力量

1.4 供应商的力量

1.5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三企业文化问题分析

3.1 文化成因

3.1.1 外部成因

3.1.2 内部成因

3.2 文化现状

3.2.1 核心理念(经营性、管理性、体制性)

3.2.2 制度文化层

3.2.3 物质文化层

四策划

精神、制度、物质实施

篇6:浅析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社区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单元,社区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社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社区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31-01

随着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整体生存环境质量也随之得到有效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社区层面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矛盾纠纷逐渐出现并显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探讨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法,已成为社区环保的首要任务。社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 废弃物污染

社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社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废弃物种类也日趋多样化,除一般生活性垃圾外,房屋装修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大量产生。此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率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和节约处理成本的重要因素。在环境卫生方面,垃圾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蚊虫孽生,影响社区环境质量,在运输收集过程还会产生臭气、噪声等扰民问题。在社区污染矛盾中,由于居民垃圾处理不当影响邻里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由于垃圾的产生和每个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已成为评价社区管理水平和环境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社区垃圾是否得到及时妥善收集、处理成为目前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社区环境问题。

1.2 废气污染

随着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餐饮、浴场、美容院、干洗店等形式的服务产业随即大量出现,伴随而来的餐饮单位油烟气、锅炉燃油废气、洗涤液气味、空调热气等一系列局部空气污染情况逐渐增多,由于此类服务业大多与社区居民住宅毗邻,因此污染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居民区内,居民生活垃圾倾倒不及时产生的臭气影响,住宅区内商店、居民等房屋装修期间油漆废气扰民等等一系列影响邻里生活的污染矛盾形式也不断增多。

1.3 噪声污染

城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源中,商业企业固定源噪声(如排风机、空调等设备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主要方面,噪声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噪声传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广泛的散播性,已经成为社区污染的主要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近年来城市改造、公共设施施工等建设施工噪声干扰附近居民生活的情况愈加突出,矛盾投诉数量激增;此外,商业活动、日常的室内外娱乐活动、房屋装修、空调使用等噪声干扰也日益成为邻里纠纷的重要引发因素。

1.4 辐射污染

随着人们环境认识的提高,对自身环境安全的意识和要求也逐渐增高,其中以往并不为人们所重视的电子辐射问题也成为目前社区居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无线通讯基站和电力变电站的设置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要点,虽然对无线通讯服务和电力供应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市居民们对周边上述设备位置的设置十分敏感,纷纷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

1.5 社区新建项目引发的环境问题

随着社区居民环境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居民对于周边尤其是社区内部的环境问题总是予以特别的关注,新建项目选址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逐渐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除了部分确实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外,也包括一些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少(甚至没有影响)的项目的设立,这是由于不同层次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不甚相同,愿景与现实的差距也使这类问题成为环境矛盾的焦点。作为项目审批决策的政府部门由此被再次推向“风头浪尖”。如小区内会所、周边商家的招商引资过程,公交枢纽的设置等常会引发周边居民的反对,从而引发矛盾。除上述突出矛盾外,光污染问题,由于违章搭建、乱设摊等低端甚至违法经营活动引发的公共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的因素。

治理社区污染主要措施

从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政府主导的行政治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以市民环境维权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治理途径也同时并存,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的总体结构,概括如下。

2.1 行政治理方式

行政治理手段是政府通过各类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强制执行达到一定的环境控制目标,以达到消除污染,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政府是实施行政治理的主体。目前各类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都为行政环境执法提供了制度标准。从整个城市区域污染的层面看,由于社区污染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对某个城区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有限,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主动采取治理行动。从这个意义而言,环境信访则是推动社区污染行政治理的主要动因。由于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使人们在遭受环境污染侵害时,首先想到的方式便是环境信访。

2.2 直接交涉途径

指污染受害居民直接同污染者进行交涉,要求停止污染行为和进行赔偿的单方面维权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双方直接博弈的过程,博弈者的个人因素对博弈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因而治理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由于污染受害居民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且受到个人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治理效果较为有限。

2.3 司法诉讼方式

主要指污染受害居民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污染者停止污染侵权和进行赔偿的方式。由于诉讼途径一般需要当事人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人,加之目前社?^污染方面环保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的不尽完善,以及客观污染取证方面的困难,诉讼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社区污染危害程度相对不大,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污染纠纷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况并不常见。虽然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污染矛盾是较为有效的治理途径,但在目前我国的环保法律、制度环境和市民的意识习惯下,环境诉讼难以成为社区污染纠纷治理的主流途径。

2.4 第三方调解方式

指通过第三方出面主持下,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消除污染、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目前污染纠纷调解的第三方主体主要为司法部门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调解方式多发生在居民之间的污染纠纷上,以自愿为原则,在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治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行政治理、直接交涉、司法诉讼、第三方调解方式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方式的总体框架。

结语

总之,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要强化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在控制生活污染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培育和壮大民间环保力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只有这两者双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逐渐缓解社区生活污染问题,并最终在社会发展中彻底解决生活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论环境保护中的社区参与[J].李广义,覃勇荣.河池学院学报.2007(01)

篇7: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 份 山 西 河 南 河 北

黑 龙 江 山 东 湖 南 四 川 辽 宁

比 例(%)

22.34 8.18 7.15 6.67 6.57 6.39 6.20 6.18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3.1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3.2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塌陷区的恢复与治理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以往由于对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类型特征及利用方向没有全面的考虑,往往不考虑地表破坏资源的特点而狭隘地理解土地复垦,一味追求将地表破坏了的土地覆土以恢复其原貌和用途,结果是覆土后又下沉,再覆土,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使煤炭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发展煤炭生产,又使地面塌陷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及时治理,这是我们防治矿区地面塌陷的根本所在。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管理

应用GIS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操作、处理和管理,实现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输出等方面的功能,并能依据具体需求对相应的GIS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充,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煤矿塌陷地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IS的可视化及其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目前,MAPGIS、MAPINFO、ARCGIS等软件正被逐步应用于此领域。

煤矿地面塌陷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运用GIS技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1 空间数据采集

应用GIS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GIS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就要掌握研究区塌陷的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报告,数字资料,各种图件资料;研究区地形图、塌陷区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图,航空遥感图像等。并赴塌陷地实地考察,了解周围各地理要素的状况。4.2 建立塌陷区空间数据库 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坐标体系的一致化处理;投影归一化;确定统一边界;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及栅格数据的标准化等。如对已有的图纸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几何矢量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将数据输入、存储和编辑,即建立GIS系统数据库。对获得数据实行多种处理,使其更适合于进一步分析应用,主要的工作有:将图形、图像转换为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统一记录格式,进行误差检测、数据压缩或综合,几何纠正和图幅的配准等。

4.3塌陷区管理系统查询功能

根据GIS软件提供的主要操作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多边形叠加、拼接、剪裁等。如将塌陷区图层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以查出目前塌陷地的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图层间的拼接、剪裁、我们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及遭受破坏的信息。同时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塌陷深度等。4.4塌陷区管理系统分析功能

应用分析功能是在系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即依据需要开发的GIS塌陷区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进行塌陷地坡度、坡向等地形分析,在离塌陷中心一定距离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的缓冲分析,如何选择治理方案的决策分析等。4.5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功能

应用GIS为塌陷区建立管理系统,为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GIS 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而塌陷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及时通过插入、删除、修改等方法,用新的数据项或记录来替换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数据项或记录来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4.6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成果的显示、输出功能

图形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和操作分析过程以及用户查询检索的结果都可以 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最终以数据、表格、报告、专题图等各种形式输出,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输入到打印机、绘图仪上,或记录在磁带、磁盘上。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深刻,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煤塌陷地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煤矿地面塌陷的预防、治理、监测、预报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运用GIS 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查询、检索。从数据文件、数据库或存储介质中,查找和选取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及时向各级政府或部门,为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篇8: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田东县坡洪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按桂政发 (2011) 4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的决定”的精神,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决定对坡洪煤矿进行机械化改造, 生产能力为9万t/a。为办理采矿权延续伸请登记, 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3年下发的《广西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详查规程 (试行) 》要求:“对傍河、傍海、傍水库、傍供水水源地的矿山, 或岩溶地区傍城镇或集中居民点的矿山、深凹开采矿山、重金属矿山等, 凡是可能造成含水层破坏或污染、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矿山, 必须开展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坡洪煤矿为傍河以及可能造成含水层破坏或污染的矿山, 应进行矿山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调查。

2当前国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2.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开始的时候, 在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存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废渣污染。从以往经验得出, 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粉尘和一些容易挥发的气体, 是产生矿山区域环境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进而, 也深深的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煤矸石, 给更加严重影响大气污染打导致, 在影响地下水的同时也对土质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由煤矸石本身具备相对强的可燃性, 易爆炸的特征决定的, 一旦出现燃烧、爆炸, 就会快速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直接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在开采运用矿产资源的时候, 会形成废石、尾矿和冶炼废渣等, 他们如果很大数量的堆积在一起, 并且不做任何的处理, 就会形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很大的原因是这些矿产资源副产品中存在很多的重金属和某些有毒有害物质, 在废弃矿石长时间裸露、堆放的情况下, 不仅水资源受其影响, 这一区域的土地也会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与此同时, 伴随着采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会破坏潜水层, 疏干性排水现象出现, 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 发生明显下降, 更为严重时, 会引起河流断流, 一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发生不良改变, 例如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表水漏失、区域水不平衡等, 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后来, 固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的重点。现状矿山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矿, 无高边坡存在, 现有井口边坡均已喷浆或浆砌石支护, 边坡稳定性较好, 建井至今井口边坡从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现状周边亦无成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矿区地表主要为粘性土所覆盖, 汇水面积小, 现状无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矿井开采后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矸石, 主要卖到附近砖厂作砖, 堆放时间一般为数天, 矸石场没有永久矸石山, 现状未发生崩塌、滑坡及泥石地质灾害。因此, 矿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矿井以斜井向下开采, 地面变形总体不大, 一般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矿山地面建筑基本利用原有设施, 井口均已有护坡措施。预测矿山改造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

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 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思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关键因素是理念指导水平相对低。在开发运用矿产资源的时候, 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成为重点, 关于矿山的地质环境完全被抛诸脑后, 没有准确的思想指导, 群龙无首, 进而, 对环境保护的了解方面发生严重的偏差。

第二, 没有有效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督管理, 矿山地质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 安监、国土和环保等部门自然也会牵扯其中, 但实际情况是, 在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 很多地方存在明显的空白, 责任不能详细落实到位, 部门分工缺乏明确性, 部门之间很少交流和协助, 进而,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出现也屡见不鲜。

第三, 现在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从教训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 在我国矿山环境的监管力度方面, 存在严重的不足。最为关键的地方是,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完善, 执法监管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力度明显不足。

3关于矿山地质出现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1) 矿区浅部存在老窑, 开采的Ⅳ煤层时, 大部分在已形成的采空区下开采。采空区积水对开采仍构成一定影响, 开采过程中务必先将采空区积水疏干, 防范其积水透水、突水对矿山的威胁。

(2) 矿山为傍河侵蚀基准面下开采, 浅部开采有可能受到地表河水通过断层带及不明老窑充水的影响, 应按设计留设足够的隔水煤柱, 防止河水通过各种裂隙向巷道涌水, 确保采空区沉陷盆地边缘离河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严禁在河流下挖财煤炭, 如果一定要在水体下采煤, 必须满足试采成功的要求, 得到可靠的资料并认真分析后, 向有关部门报告, 得到批准后才可以实施。在开采的过程中应坚持“有疑必探, 先探后采”的原则进行探放水, 防止发生透水、突水事故。

(3) 采矿活动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变形, 为避免在矿井开采后出现造成很大面积的房屋倾斜, 开裂, 地表沉陷、开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 应该严格按照原先的设计规定, 留设足够保障的保安煤柱, 村庄下禁止采煤。在开采中, 矿方应认真观测地表沉降, 仔细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的内在规律, 最好可以尽早发现, 尽早治理, 从而有效的避免或减小因为地表沉陷而带来的危害。

(4) 矿山开采活动产生的废水, 应严格按设计和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 避免、减轻矿山开采造成土壤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特别是对附近村屯生活饮用水源的污染。确保暴雨季节尾矿淋滤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再外排。

(5) 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和其它废石尽量用来充填采空区, 尽量减少矸石堆积地表压占土地和污染水土。做好储煤场、堆矸场拦截保护, 完善地表排水系统, 防止废固进入附近农田。

(6) 为防止闭坑后地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闭坑前应对可能坑道水渗流到第四系的巷道位置进行处理, 可采用水泥封闭。当矿山闭坑以后, 遵循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以及相关的土地复垦方案的具体要求, 对矿山各种工业场地进行恢复, 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在矿山生产过程中, 应将矿山的生产与土地复垦方案相结合, 尽量减少耕地的压占破坏。

(7) 矿山开采过程中, 建立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监测网及预案机制, 对矿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防范于未然, 避免矿山开采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4结束语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完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关键意义, 把矿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是完成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 关于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为矿山地质的环保事业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霞, 齐冉.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评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1) :32-34, 55.

篇9:水环境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规划环评 水环境影响 减缓措施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39-02

2009年8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1],文中提到:“将“三旧”改造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的结合,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促进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的广东。”

由于“城中村”存在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混排、居民生活污水及小企业工业废水混排等缺少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现象,“城中村”带来的城市水污染问题比较严峻。为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规划环评阶段提出合适的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十分必要。为此,本文结合广州棠涌村“城中村”规划环评实例,对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进行探讨。

1 改造项目概况

棠涌村位于白云区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控制范围内,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新市街管辖。2010年棠涌村总人口9657人,总户数3806户。本次改造范围用地约117.43公顷,全部为集体用地。其中村民生活用地60.82 公顷,村经济发展用地40.31公顷,水域和其他用地16.23公顷。

改造范围内多为村民住宅和工业厂房。村民住宅与工业厂房建筑新旧混杂,布局零乱,建筑密度大,建筑间距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

2 改造实施方式

棠涌村的改造实施方式建议采用搬积木的改造方式。

(1)先村民住宅建设,后集体物业建设。

从改造的可操作性分析,建议先启动涉及建筑较少的地块进行改造,减少在改造期间的安置问题。通过建设商住楼,逐步搬迁、安置村民,实施搬积木式的改造。这也是村集体很愿意采取的模式。

(2)改造顺序既要保障村民安置,又要兼顾集体物业延续性为降低改造风险,各期改造尽量避免出现临迁情况,以先建后拆的方式进行村的改造建设。

3 水污染源分析

“城中村”改造规划实施后,根据用水量以及相关资料对规划区污水排放量预测,规划开发区域污水产生量约为1.59万m3/d(580.35万m3/a)。主要为规划区域居民生活廢水、商业配套餐活动产生的含油废水等。

4 规划实施存在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范围及周边地区历史上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控制,城市空间布局无序,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建设用地混乱,产业(尤其是工业)布局分散,工业、房地产项目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随意性大,“城中村”现象严重,环境状况逐步恶化,流溪河生态保护区用地大量被蚕蚀,导致作为广州市饮用水的水质下降。同时,规划范围内目前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体系,大部分地区采用雨污合流制,直排入附近河涌或流溪河,城镇的无序发展导致污水收集率低。从排水系统上讲,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规划范围及周边地区企业较多,但较分散。由于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环境意识薄弱,有些废水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直接排入河涌,严重污染了河涌水质。

(2)城乡结合区存在较多“城中村”,城中村道路杂乱无章,基本上采用明渠(沟)排放,许多鱼塘和河涌直接成为排污沟,由于这些地区居住人口密集,水体污染严重,环境状况较为恶劣,“城中村”环境已对整个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造成障碍。

(3)规划区及周边各个镇(尤其是中心城镇)近几年人口数量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增长幅度较大,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镇规模的发展,各个镇现状排水体制部分尚为雨污合流,在现有道路上,采用暗道排水,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对规划区域周边水质威胁较大。

(4)规划区及周边地区地势复杂,人口密度小,污水管道系统布置难度大,污水提升泵站建设不足,投资效率较低。

5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探讨

5.1 配套排水设施同步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时配套污水管网和提升泵站须同步实施,并通过规划行政手段不断完善规划区内及周边地区排水系统,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要重点解决规划区内雨污合流、污水管网覆盖面不广的为突出问题。规划区实施严格的雨污分流制度。通过规划的实施,带动区域内现有雨污合流的村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从而实现改造区域污水的集中处理。

5.2 带动改造现有排水设施

由于本规划的实施后,规划区域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根据以往经验,城市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城中村的市政设施落后问题将日益突出。城中村日益增加的外来人口和产业将加大污水的产生及排放量。因此,为保证改造后污水能及时排放,应加强现排水设施的改造,加大泵站及排水管网的建设。若不加以控制,将会出现排水设施不完善带来污水横流现象,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会损伤居住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总体形象。

5.3 规划区域入驻项目污水预处理措施

规划区入驻项目在可接入污水管网汇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前提下,项目污水应经预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2]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保证规划区域废水可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涌带来的水环境影响。

5.4 非点源水污染预防措施

由于规划区域的城市化,地面将由乡村特征转变为为城市化、工业化特征,地面硬化面积加大,造成雨水涵养量降低,地表径流增大,也将会把更多的污染物带入水体。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在室外停车场,人行广场采用透水材料,大面积硬化地面的初期雨水应尽量沉淀后再排入水体。

6 结语

分析表明,随着本规划的实施,除了规划区人口及企业随之增长外,也必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及周边逐步城市化,污水产生量将进一步增长。但是随着规划区及周边地区配套管网的建设,产生的污水由现在的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或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而分散排入纳污水体情况可以得到改善。同时,随着改造方案的落实,污水管网的布设,改造片区污水设施建设投入使用,排入改造区域附近河涌的废水及水污染物量将减少大,可有效避免污水直接就近排入河涌。

因此,“城中村”改造规划环评中找出存在的水环境影响问题,提出相应的水污染减缓措施,可在规划实施后改善周围水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

上一篇:创新与发展业务介绍下一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