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2024-04-08

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精选8篇)

篇1: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2010至2012年,是我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根据省、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我县“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全委会精神及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城镇辐射、项目带动、果畜富民、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促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努力为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文明新宜川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奋斗目标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升全县公民整体素质和县城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工作创建力度,全面推进文明、和谐系列创建活动。到2011年力争创成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达到20个,市级文明单位增加到60个,市级文明村达到10%,县级文明村达到20%,县级文明单位达到50%,十星级文明户达20%。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

1、继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在全县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延安精神“六进”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四德”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文明学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德育课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2、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一是在党政机关继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宜川县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做一件实事,献一片爱心”等活动,继续推行“党员承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二是在执法部门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活动,强化法制意识,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在“窗口”行业和“创佳评差”行业大力开展“首问责任制”和“承诺服务”活动,设立公示栏、监督岗、监督台,召开行风建设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窗口的行业监督,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四是在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户中,组织开展以“爱国守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满意一条街”活动,使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依法纳锐、文明经营。五是工青妇要认真做好小学生、妇女和职工的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十佳少年”、“优秀辅导员”、“青年文明号”、“双学双比女能手”、“五好家庭”、“巾帼示范岗”和“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的浑厚的氛围。

3、加强现代经济、科技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科技、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思路、出策略、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文明职工学校把现代经济、科技知识列入学习计划,采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三是科技、果业、畜牧等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面对面地为农民讲授科学种田、务果、养畜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知识;四是要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和“五五”普法教育,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型市民。各中小学校要适当开设法律知识课,请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的同志为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4、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贯穿于道德教育和实践的全过程,融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爱国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实施结对共建,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乡风文明监督机制,开展农村道德评议活动

2、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机关、学校、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创建活动。完善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学校、文明景区管理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增强创建工作的活力。注意挖掘培养一批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文明单位在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风。统筹各项创建活动,把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宜川的综合实力,树立宜川新形象。

3、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是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街道办要进一步加大社区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文明和谐社区创建的经验做法,实施强街带居、联片创建,全面提高社区文明水平。积极开展“温馨社区”、“绿色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

4、全面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阳光政务工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的群众性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突出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和群众满意,完善服务承诺制,执法公示制,商品信誉制、“一站式”服务制,进一步拓宽文明行业创建工作领域。

5、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城市配套设施网络,全面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好垃圾处理、城市乱贴乱画乱挂和垃圾卫生死角等难题,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抓好垃圾填埋厂和污水处理厂以及城乡垃圾中转站等的建设和配套。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全面推进公共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街巷绿化和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到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绿地率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继续实施为居民办实事工程。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1、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单位都要增强阵地意识,要把阵地建设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各乡镇都要落实“三室一场地”建设,村队藏书量要达到2000册。

2、广泛开展文化“进基层”活动。要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着力在居民区、广场、校园、机关、家庭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文化活动领域,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健全文化网络。

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要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巩固发展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和老年体育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到2012年,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全民体质测定合格率分别增长5%。

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文明委组织协调,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县、乡、村各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要抓好全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要明确职责,建立起严格的工作制度,切实担负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针对我县乡、村两级宣传干部队伍薄弱的问题,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的人事改革,进一步完善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竞争机制,实行年终考评,把政治觉悟、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充实到队伍中来。同时,充分调动工会、团委、妇联的积极性,发挥文明学校、职工之家、文化站(室)的作用。

3、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在继续坚持对文明单位的表彰和奖励的同时,对那些不负责任、意识淡化、行动迟缓,以致影响全县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使创建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规化和科学化轨道。

4、提高各级各类创建活动的质量。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县文明委的要求,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坚持以自我申报为主,做好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工作,对照标准找差距、找漏洞,发现问题,及时补缺,认真解决。要坚持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防止和反对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努力使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三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2: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未来一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为切实加强我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康苏瓦特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提高全村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一个稳定、团结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党员干部要加强素质教育,严管理,抓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二、工作目标

1、每年对全村所有党员干部培训一遍,健全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每周村两委班子进行一次政治、业务知识学习。

2、开展健身活动,配好硬件设施,完善康苏瓦特村文化活动场所。

篇3: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存共荣的关系, 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所以, 应该说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只有实现山川秀美, 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 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 促进生态修复”, 从而为新时期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水是生命之源, 土是万物之本。治水改土一直是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气候变化多样, 旱、洪交替频繁, 劳动人民为了繁衍生息, 自古就注重开展水土保持建设, 创造了“水、土、草、木资源平衡”和“治水先治塬”“汰沙澄源”等学说, 并取得了辉煌灿烂的不朽成果。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2000年水土保持遥感普查时, 全国有356万平方千米需要治理,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了令人可怕的灾难性后果, 使13亿人口赖以生存的沃土和耕地受到空前的危害和威胁。治标必治本, 正本必正源。为了人类文明能够持续、健康得以发展, 也为了人类生存质量和空间能够得到不断改善, 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 在继续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努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不存, 人将焉附?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以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为突破口。欲见江山千里秀, 先保大地一寸土, 只有率先实现山川秀美, 才能逐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也才能最终保障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不断扩大。

二、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㈠建设成效 近年来, 张家川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 真抓实干。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谋划, 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 狠抓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截止2013年底, 张家川县累计建成高标准梯田52.00万亩, 累计治理流域面积104.10平方千米, 全县15个乡镇255个村中有11个乡镇208个村实现了梯田化, 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条件, 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张家川县被天水市列为全市“梯田化先进示范基地”, 2012年被列为“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省级先进县”, 为改善张家川县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㈡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 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依然非常脆弱。目前全县农村人均梯田占有量低且不平衡, 还有宜修梯田面积5万亩和3.30万亩荒山荒坡, 亟待治理改造。

2.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全县还有约262.70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尚需治理,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酷劣, 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

3.治理投资依然非常短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生态建设项目中的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投资严重不足, 影响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4. 群众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依然淡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群众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需要广大群众大的积极参与, 然而, 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和参与、支持程度不高, 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张家川县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时期, 为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上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的新张川, 树立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大效益的思想, 以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依托, 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管理, 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完善相结合, 统筹抓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㈠坚持不懈兴修梯田,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梯田建设既是最大的蓄水保土的水土保持工程, 又是天水市广大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基础条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和工程。近年来张家川县大规模的梯田建设, 催生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又促进了劳务输转和土地流转, 梯田修到哪里, 道路通到哪里, 所以梯田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因此, 全县上下继续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 抢抓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和全省新一轮750万亩梯田建设的机遇,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科学规划、集中连片, 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 整村、整乡、整山系、整流域大规模推进力争每年稳定新修梯田在5万亩以上, 进一步完善提升全县形成的“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发展模式, 真正将梯田变成既是生态工程, 又是富民工程。

㈡坚持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生产环境 坚持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子不动摇, 这是天水市多年来创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条成功路子与经验模式。坚持“政府导演, 水保搭台,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同台唱戏”和“各负其责, 各投其资, 各记其功, 各收其效”的工作机制, 坚持“宜田则田,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的原则, 按照“山顶林草戴帽子, 山腰梯田系带子, 坎埂草灌锁边子, 沟坡林草围裙子, 沟底塘坝穿靴子”和“缓坡兴修梯田, 陡坡退耕还林 (草) , 荒山造林绿化, 草场围栏封禁, 道路小型拦蓄工程配套”的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整合项目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谋划, 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合理配套, 绿化坎埂, 科学选择树种草籽, 绿化美化, 提高成活率与保存率, 形成流域内小气候。同时因地制宜新建淤地坝, 沟头防护、水窖等工程, 每年治理面积力争稳定在40平方千米以上。一方面, 优先对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较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另一方面对治理程度较高, 条件相对较好的流域完善提升, 率先打造成精品生态示范流域, 每年培育和打造一两条生态文明精品生态示范流域, 并积极探索以流域综合治理到流域综合开发, 防治面源污染,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培育和发展流域经济的途径和路子。同时, 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防涝、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防治和减轻易灾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 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㈢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提高水土保持水平 要紧密结合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和发展趋势, 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 超前规划、积极谋划科研示范推广项目, 针对生态建设中的植被、树种选择水土保持工程, 建设清洁小流域、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等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研, 推广新方法、新技术,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技术水平。

㈣抓好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要不断增强项目意识, 用项目工作统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局, 大抓项目, 抓大项目, 强化管理, 精心实施, 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抓好现有争取落实的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二是新一轮750万亩梯田建设项目工程;三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四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五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㈤强化水土保持执法,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强化预防监督水土保持执法工作, 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是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有效途径, 在张家川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水土保持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部门协作不力、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 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要认真落实“一方案三同时”制度。遏制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要求和程序编制审查水土保持方案, 并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 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理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严格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和竣工验收, 严格执法, 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维护生态安全。

摘要:作者深入阐述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并通过分析甘肃省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篇4: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摘 要 以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屯为例,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规划理念与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相结合,提出能够适应其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以植物为主体生态绿化规划方案。

关键词 生态乡村;绿化规划;美丽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乡村绿化”是“绿化”中的一种类型,是人类行为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并改造自然的直接方式之一,在绿化格局中占有较大的主体地位,也是区域格局的重要依托。乡村绿化规划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基础进行的探寻,合理而有序地分配农村土地及其物质空间,建设一个安全、健康舒适、景色优美新农村环境,它是一门艺术性的科学研究。乡村绿化规划最根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环境,一个经济全面发展、整体条件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乡村。

1 研究区域概况

桂北明珠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灵川县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县城距桂林市中心11 km。县城海拔156 m,东南为海洋山脉,西北为越城岭支脉,中部为湘桂低谷走廊,地貌总体呈“V”形结构。境内地形复杂,溪河纵横,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海拔相对高差达1 587 m。

海洋乡地势较高,海拔在300~1 137 m,最高温度为37 ℃,最低温度-2 ℃,平均气温17.5 ℃,昼夜最大温差为10 ℃左右,无霜期285 d,气候宜人。海洋乡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海洋属高寒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日均气温一般比城市低2~3 ℃,且全乡区域无工业污染,空气非常清新。据有关专家考证,早在公元一六三七年四月,明代大地理家徐霞客因探察湘水之源来到海洋,有《徐霞客游记》为证:“海洋山俱是崆峒财水,水门二,南北西出甚急,东旱门二,下一、二尺,即水汇其中。深者五、六尺,山南水塘有细凉。东源季陵亦下北,则北山尚在过脊背,水俱北流,此为湘源也。”海洋银杏林田园风光景区位于灵川县海洋乡境内,是大桂林旅游圈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图1 小桐木湾村绿化规划效果图

本文选取位于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屯为研究对象。小桐木湾屯总面积3.07 hm2,共有村民32户,总人口138人。作为海洋银杏林田园风光景区范围内的重点旅游示范村,小桐木湾屯的旅游价值已初步得到了市场的挖掘和肯定,主要体现在春赏桃李花开、夏品优质水果、秋看银杏秋色、冬观高山雪景等(图1)。完善生态型农业观光项目开发减少人工设施、人类活动区对该区的污染破坏,为生物交流创造生态环境。尊重地形地貌、维护生态安全对于小桐木湾屯生态旅游开发和村落空间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2 小桐木湾屯的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小桐木湾屯为山地型乡村,东南面临山,北面被大面积农田所包围,西南面有五六十株胸径40~50 cm的银杏古树林。聚居区内还有大量的古银杏树散落在房前屋后。近年来,屯内大量种植了桂树、银杏、桃树等乔木树种,屯内绿化以乔木为主。

因为依山而建,地形的限制使原本生存空间就小的山村公共活动空间,更为稀少。经调查,村民在村内主要的活动空间就是在村头的大树下,街道的节点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水井周围等位置。然而这些空间大部分缺乏规划,也没有很好的利用建成公共绿地,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停车场无停车林。绿化工作规划滞后、缺乏特色,整体空间缺乏生态合理配置。

3 生态绿化规划

3.1 绿化规划原则

3.1.1 适地适树原则

首先考虑的是适地适树,根据绿化用地的立地条件设计相适应的树种,以保证成活率。其次是入境随俗,要结合实际自主选择适应本地种植的果木树种、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和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栽植。同时,根据农村当地的风俗习惯,哪种树能栽,哪种树不能栽。对主街道和巷道设计时观察树床的上方是否有高低压线路,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尽量设计与之回避的树种,以免发生冲突[1]。

3.1.2 多样性原则

乡村绿化切忌植物品种单一、色彩单调,搭配不合理,既不美观又不利于生态平衡。要做到乔灌木结合、花卉花期交替、落叶树与常绿树并存。因此设计时,需要根据美学原理,将各种植物进行有机的穿插和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植物品种多样的有机排列,突出三维层次美。

3.1.3 生态和谐原则

根据生态位法则,新农村绿化造景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每个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种类,避免不同植物种类对空间和营养的竞争,形成种间互补[2]。生态和谐贯穿于乡村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合理安排绿化时间和空间,结合乡村特色,通过乔木、灌木、草皮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配合乡村道路两旁的农作物,春季的油菜花、夏季的桃子、秋季的水稻,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作品,构建和谐生态的农村风光[3]。

3.2 生态绿化规划

小桐木湾村绿化规划主要由3部分组成:村庄聚居地绿化、古银杏林地景观绿化、停车林绿化。

图2 小桐木湾村绿化规划效果图

3.2.1 村庄聚居地绿化

为增加村庄聚居地内自然环境的可读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在绿地系统规划中采用后现代主义的零散化设计方式,利用部分闲置地进行绿地和场地设计与建设,位置定在巷道、路边、岔路口和文化活动中心旁,在岔路口公共绿地置放石桌石椅等休闲设施,为古老街巷增添特殊韵味。在其间进行乔木和灌木绿化,使其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的同时,美化乡村景观环境,构成绿色生态的乡村网络空间。例如,文化活动中心旁地块,利用红继木、黄素梅、木犀榄球、桂树和原有古银杏树进行植物造景。建立稳定多样的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使植物景观富有层次感、色彩丰富和空间布局合理,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3.2.2 古银杏林地景观绿化

古银杏林地景观是小桐木湾村不可多得的环境优势,规划道路两边等处设置景观绿地,由草坪、灌木和古银杏树组成,布局以连续自然的线型空间为主,兼顾游客行为活动特点,使之成为村庄重点生态绿地(图2)。

3.2.3 满足游客弹性需求,生态停车林绿化

随着生态乡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静态交通重要性日益凸显。旅游型乡村停车需求随季节变化,旅游旺季需求量比淡季高出数倍,大范围的硬质停车场不但浪费田野空间,实用效果也不明显。从长远考虑,静态交通体系在不破坏大面积农田果园等自然风光的前提下,提出了绿色停车林的形式,由经济林、农田、田园景观、球场和晒谷场等共同组成停车林,将停车与地形、地貌、植被结合在一起,植物选择以有利于遮蔽为原则。

4 结语

建设生态乡村的前提是要保护乡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建设中一次性到位的刚性方式。对于生态乡村的规划要从长远考虑,留有余地,充分尊重乡村风土人情,满足乡村的发展要求,从空间上整合开发,恢复乡村自然生态的本色。

参考文献

[1]胡斌,李宏光.依兰县村屯绿化存在的问题、对策及设计标准[J].民营科技,2012(6):134.

[2]倪正兰,陈爱晶,张璇.浅谈新农村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农业信息,2014(21):34-35.

[3]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指导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N].广西日报,2014-11-16(5-7).

篇5: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工作

关于印发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三年工作规划的通知

(2010年-2012年)

局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阿克塞县发展和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以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现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与改革大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重在建设、广泛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构建和谐阿克塞为目标,以创建精神文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全局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塑造发展和改革局良好形象为目的,大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努力实现发展和改革局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文明健康、团结友爱、开拓进取,政治可靠、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发展和改革局早日跨入全省精神文明单位行列而奋斗。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规划目标

以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升全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工作创建力度,全面推进文明、和谐系列创建活动。到2012年,职工受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局100%;文明家庭达到100%;争创1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个市级行风建设示范窗口。

(二)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

(1)继续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局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的“四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文明学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和“文明职工”等评选活动,在全局形成弘扬正气,倡导文明的浑厚的氛围,掀起一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学雷锋做新时期好公民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高潮。

(2)大力开展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举办培训班、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方式,促使发改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提高依法治法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不断增强我局干部的法制观念,做到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圆满完成普法任务。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活动,要以秉公执法,塑造形象为目标,继续推行文明发改工作接待守则及服务承诺制,加强窗口建设,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

(4)加强科学文化、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思路、出策略、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5)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广大发改干部要牢固树立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成为各族干部的自觉行为。

(6)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立足教育防范,不断加强以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教育,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政策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提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7)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全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和利益观,增强爱国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全局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

2.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支部联谊、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并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2)全面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阳光政务工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的群众性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突出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和群众满意,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制,进一步拓宽文明行业创建工作领域。

(3)深入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完善争先创优管理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增强创建工作的活力。注意挖掘培养一批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在文明建设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各项创建活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发改干部文明素质,树立发改新形象。

(4)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把握发改工作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方向,充分认识和研究、挖掘实践中长期积累的成果;广泛开展文化“进基层”活动,着力在全局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文化活动领域,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健全文化网络,努力以发改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我局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机关支部组织协调,支部书记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局机关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日常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考核,真正做到“机构、人员、职责、经费”四落实。我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要抓好全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要明确职责,建立起严格的工作制度,切实担负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的责任。

2.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根据市、县文明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制、检查考核制、监督奖励等管理机制。在继续坚持对文明单位和个人表彰和奖励的同时,对那些不负责任、意识淡化、行动迟缓,以致影响我局工作大局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使创建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3.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建设,设立专(兼)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加大宣传思想战线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

4.提高各级各类创建活动的质量。在保持和巩固现有荣誉的基础上,创建单位继续开展争创更高层次荣誉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做好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工作,对照标准找差距、找漏洞,发现问题,及时补缺,认真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将全体发改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各种力量凝聚到发改三个文明建设上来,努力使发展和改革局精神文明建设在三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

主题词:宣传 精神文明 通知 2010年3月15日印

篇6:栾川县冷水中学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2012.9——2015.9)

一、教研工作三年总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提高学校教改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明确教学研究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地位,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研实践和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阶段目标:

准备阶段(2012.9——2013.9)

1、建立健全学校教研工作领导管理机构,形成“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核心的三级科研管理机制。

2、营造教研兴校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条件,以构建教学科研工作保障机制为重点,强化教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先导地位,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教改教研工作制度,为教研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努力把学校的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教师教育科研的自我需求和实践行动。

3、以已确立的“学案教学”为载体,以“三疑三探、小组互助”为课堂形式,继续组织全体教师研究实践,进行资料的规范、积累、汇总,开展好阶段研究工作。

4、持续、有效进行“三疑三探、小组互助”的理论学习、研究,形成紧密结合我校特色和简便、易行的操作、运行模式,尽快形成我校教研、课改模式。

5、把课改和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推行“推门听课制度”。确保教研成果贯穿落实于日常课堂。

6、完善教改教研考评方案,把教改教研开展情况纳入教职工个人业务量化考核,使教研工作开展,课改进行变成教师个人自觉行动。

探索阶段(2013.9——2014.9)

1、继续做好“三疑三探、小组互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工作,达到教师能熟练应用,构建高效课堂。

2、完善各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系统的学案库、多媒体课件库。

3、开展各科规范化学案评选、进行冷水中学教学名师评选,树立模范带动作用。

4、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课后反思的工作推进。2014.9——2015.9

1、加强“小组互助”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及时总结得失,努力使“小组互助”成为搞活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邀请县内外专家对我校课改实验进行评估、分析和检测,形成规范操作流程的课改模式,并重视推广和应用。

3、总结三年教研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教研工作规划。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使学校教育科研走上专业化轨道。

2、积极开展教研学习,其中包括科研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科研实践运作,从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到教学个案和专题的层级训练都将是学习内容。

3、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科研培训,一是积极配合市、县教研室的培训活动,二是抓好教师继续教育,三是科学规划校本培训和校本课题研究,整合各级培训,形成合力,挖掘潜力,提升科研实力。

3、走进来,请出去。每学期有计划组织代表参加相关专业学术活动以开阔视野,加强交流与沟通。每学期请1-2位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

4、与兄弟学校、相关先进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科研联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5、规范学校教研管理和运作程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教师的教科研权利和义务,保证教科研经费,用制度确保教科研的顺利进行,用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进取性,用计分制对每位教师的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使之作为教师业绩的一部分纳入学年度考核指标,用约束机制促使教师的教育科研从被动走向主动。

6、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作为评选名师、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每年召开一次教研工作会议,对全年教研进行总结反思,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研组、教师个人按进行表彰奖励。

附:冷水中学教研教改领导小组

组 长:张仪明 副组长:马彦波 白新卫 负责人:七年级:刘海洋

成 员:杨建庄(语文教研组长)

八年级:高占伟

九年级:王建新

刘海洋(数学教研组长)白新卫(英语教研组长)张晓辉(理化生教研组长)杨红闯(政治地教研组长)谢鹏程(体音美教研组长)

栾川县冷水中学2012.12

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2012.9——2015.9)

栾川县冷水中学

篇7: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提高全局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一个稳定、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强素质,严管理,抓行风,为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1、3年内对各单位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健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每周一次政治、业务知识学习。

2、发现、培养、树立、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每年在全局范围内评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3、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大力宣传建设法律法规,全区建设企业培训面达100%。

4、开展健身活动,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建立职工文化活动场所。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扎实推进创建安全小区活动,倡导见义勇为,扶正法邪,杜绝治安隐患。

6、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三无”达标。

7、保持周边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环保进入先进行列。

8、加强建设行风建设,切实解决一、二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分,因此广泛宣传和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加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计划方案,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优化政务环境结合起来,提高建设监管的整体形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在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负全责,继续坚持“两手抓、一体化”的工作原则,做到两个文明建设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局党委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干部实绩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实行部门包干,责任到人。将在有限的行政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障其有序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全员的能动性,真抓实干,力争使我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二)完善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努力加强班子建设,着重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讲理想、讲党性、讲奉献,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计划范文《区建设局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与反腐败和行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防止干部职工中出现“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三)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精心组织实施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目标的“育人工程”。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干部职工,力争在学习自觉性、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有新的提高,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增强运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宏观决策能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认真读书、调查研究与解决本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来,学以致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干部轮训规划,在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积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精神。重视日常思想教育,通过日积月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法律知识讲座的学习制度。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奉献观。运用多种载体和有利时机,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爱党、爱国、爱局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工作,将职工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全局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提倡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道德风尚,反对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丑恶行为。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现代建设业务、技术知识学习为重点,努力营造我局的文化氛围。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合建设监管实践,重点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即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从而形成热爱学习、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研讨会,不断深化团体文化认识,积极探索富有建设监管特色的团体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是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应加强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灵活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增强凝聚力。

(五)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积极开展争创“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双文明建设标兵”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双文明建投标兵”,每年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各部门要从自身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开展岗位培训,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行政效能制度,将评优争先与建设监管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工会和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争创“职工之家”、“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对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时宣传表彰,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建设行风建设,充分发挥我局的社会功能和特有优势,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加大建设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工作,开展建设行业评优创先活动,积极主动为建设企业服务,维护建设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保障建设畅通。认真处理群众的申诉,重点解决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篇8:宜川县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1.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5年3月24日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 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如今以及今后的时期来看, 要按照党中央部署,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 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1]。

1.2 研究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重要内涵体现在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所谓的人居环境, 即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主要由人和空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构成。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栾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栾川县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通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使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 并指出到2017年底, 绿化建筑比例在75%以上, 生态用地比例在65%以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在95%以上,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在85%以上,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2]。栾川县在“生态文明建设, 走永续发展道路”的实践是河南省从整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栾川县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注重生态、强调绿色发展, 对河南省同类地区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2 栾川县原来的产业布局与现状

2.1 栾川矿产业

2.1.1 矿产业的发展。栾川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矿床矿集区, 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四大类, 近50余种, 其中钼金属储量207万吨, 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被誉为“中国钼都”。铂、铅锌、硫、铁、金等矿产资源已成为该县乃至全河南省的主要优势矿产, 为县域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历届栾川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栾川的矿产资源的优势条件, 大力支持开办矿山, 确立了“矿业兴县”的指导思想, 采取增加资金投入、改造技术、规模经营等一系列措施, 使得该县属矿山企业实力大大提高, 由此带动了加工、运输等第三产业更好的发展。截至1998年年底, 栾川县的工业体系已经基本转变为矿产业开发。全县形成各类矿山企业达到370个, 形成总固定资产398 563 万元。开发矿产20余种, 占已发现和探明矿种总数的68%, 日处理原矿25 286 吨, 冶炼的生产力达12 931 吨/年, 从业人员2万人[3]。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在通过企业改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据1998年统计资料, 栾川县的社会总产值中, 矿业占比高达51.55%。

2.1.2 栾川矿产业现状。国际钼矿价格像“过山车”一样, 矿业城市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多年来, 栾川靠山吃山, 矿业在全县经济收入中贡献了70%。但在金融危机之后, 由于钼矿等价格暴跌, 导致栾川经济一蹶不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栾川县一直是河南省出了名的经济贫困县, 但随着栾川县的钼矿被大量开发, 从2004年开始, 栾川经济突飞猛进。2004年, 钼矿价格一直飙升, 以含量45%的钼精粉为例:1999年的价格是每吨1.89万元, 到2004 年, 最高涨到每吨27 万元, 涨幅达到1 400%。栾川的县域经济从此次钼矿价暴涨中而得到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在河南的排名上升了71位。不但个体企业发家致富, 整个栾川的县域经济也受益颇多, 栾川瞬间成了全省经济强县。

但是, 从2012年初开始, 钼矿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钼精粉价格跌到了每吨12.5万元, 与最高价相比跌了50%多。而随着全球钼矿业增长势头放缓, 栾川矿业高利润时代也已终结, 矿业发展进入“寒冬期”。随之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 工矿业是栾川最大的优势, 但是, 矿业成本上升, 矿产品价格下跌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矿山企业复工率不足20%, 亏损面超过70%, 大部分企业出现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现象[4]。

3 栾川转型发展及其成效

3.1 栾川转型背景

在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栾川曾为之自豪的工矿业, 也遭受重创。如今, 和“铜都”铜陵“、钨都”赣州等地一样, 之前依靠单一经济生存的矿业城市近年也正在谋求转型突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到2020年, 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2 栾川转型发展

从2014年开始, 栾川县政府通过资源整合, 矿厂区告别了多年来“企业分散经营一盘散沙”的局面。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整合, 制定出“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使栾川走上一条纵向以整合矿产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 横向以大力发展旅游、医药等非钼产业的纵横结合的经济转型之路。

3.2.1 大力发展旅游业。2009年, 栾川县全面启动了国家5A景区的创建工作, 以栾川县内一个4A景区为龙头, 联合2-3家4A景区, 进行优化整合, 打造“5A栾川”品牌, 不断丰富“栾川模式”的内涵[5]。而现如今, 作为全国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6个国家5A景区的县份, 栾川的成功经验是被业界充分认可的。

经过8年发展的栾川旅游业已成为该县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带动功能最强的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 栾川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 着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打造出了独特的乡村旅游新形式。全县累计流转林地、耕地76.6万亩, 建成有彩叶林、高山牡丹的花卉种植园8个, 农业观光游示范点16个[6]。正是依靠发展乡村旅游, 那些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 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度假村,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3.2.2 赏石之乡。栾川县国土面积为2 477平方公里, 县境内有黄蜡石、伊源玉、河洛玉、黑珍珠、梅花石、钟乳石等观赏石资源30余种, 并且储量大、石种多、石质佳。改革开放以来, 栾川矿业经济驶入快车道, 当地村民对观赏石喜爱有加, 从单一的拣石、售石, 逐渐发展到赏石、玩石。为促进观赏石的开采、加工、销售, 栾川先是建成四个总面积3 000 平方米的观赏石精品展馆, 随后又有几十名奇石爱好者的23个观赏石精品馆在县城东区建成。该县还专门建起了“栾川奇石城”, 形成了观赏石一条街。在主要景区, 一个个奇石馆 (店) 相映争辉。2001年以来, 栾川县先后成功举办38次大规模的观赏石精品展和赏石博览会。

2012年10月, 栾川旅游产业集聚区筹建一座4 000平方米的观赏石文化城开始动工。观赏石文化城建成后, 可集国内名石展示、销售、研究于一体, 使栾川逐步成为中原乃至全国的观赏石展示、销售集散地[7]。

3.2.3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第一, 林下养鸡。栾川有林地面积296.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82.4%, 居河南省第一位, 有“中原肺叶”之称。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气候给栾川县林下养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其相对应的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林下养鸡产业已经发展为巩固退耕还林造林成果、扩大林改成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栾川县指导林农从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步的向科学饲养方式的转变, 科学规划, 科学养殖, 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二, 高山冷水养殖虹鳟鱼。自2010年, 栾川县朱家村村民外出考察时, 发现了养殖虹鳟鱼这一条致富路, 回村后潜心研究出高山冷水鱼养殖技术, 并在区域内推广。通过搞合作社经营, 带动村里90余户农民参与虹鳟鱼养殖。之后, 朱家村走上了依托虹鳟鱼养殖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许多游客都慕名到此品鱼赏景, 朱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渔村。第三, 种植猪苓让高山深沟变成金山银沟。猪苓是著名中药, 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 试验抗癌。抗辐射作用。栾川县政府经过多方考察, 选择了投资小、收益大的猪苓种植项目, 种植猪苓种子可以循环使用, 而且省劳力、不毁林。政府带动全村人民种植。截至目前, 该村猪苓种植总量已达1.1万穴, 猪苓销售产值达3 000余万元, 全村203户村民中猪苓种植大户就有40多户[8]。在该村的示范带动下, 周边的村庄也逐步发展成为猪苓种植专业村, 实现了经济增长。使得栾川的林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永续发展。

4 栾川县转型升级永续发展的启示

栾川县一直是矿产资源大县, 仅靠矿产资源来支撑县域经济, 经济结构单一。受金融危机影响, 全县经济下滑态势明显。近年来, 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提出“打造美丽乡村、推进全景栾川”的战略布局, 推动经济转型和美丽乡村建设, 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对于经济的发展, 始终要把生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要素,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道路, 绝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而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坚守生态红线, 保障生态安全,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曾经的栾川是有金山银山, 而忽略了青山绿水;现如今的栾川, 是既有金山银山, 也有绿水青山。

4.1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并不是要放弃当今社会的工业文明, 回到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而是要以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 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准则, 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栾川县并没有放弃矿产业的发展, 只是拉长钼矿加工产业链, 更好的永续利用矿产业。与此同时, 也开发了许多新兴产业, 来改善矿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4.2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论述, 深刻清晰的表明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饱含了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

栾川对已有的旅游业和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 使得绿水青山又回归到百姓身边,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也从新兴产业中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更是保护了生产力, 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R].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5.

[2]中共栾川县委, 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的意见[R].栾川:中共栾川县委栾川县人民政府, 2014.

[3]张文献.栾川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地质, 2000.

上一篇:的经典爱情早安心语下一篇:心慌焦虑睡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