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24-04-14

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精选12篇)

篇1: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丹玉96、海禾17、豫单101、郑单23、临奥4号、奥玉3202、吉单27、沈单10号均来自于延安市农科所,先玉252来自于山东登海种业.本试验以沈单10号为对照品种.

作 者:郭超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16200刊 名:种子世界英文刊名:SEED WORLD年,卷(期):“”(10)分类号:S5关键词:

篇2: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宁夏隆德县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宁夏隆德县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表明,在引进的12个玉米新品种中,吉单261、富农1号产量分别迭14 500.0kg/hm2,14 437.5kg/hm2,且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是具有较高示范推广价值的玉米新品种.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513关键词:玉米 新品种 引种试验 宁夏隆德

篇3:灵台县玉米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灵台县独店镇姚李村姚岁牛责任田中, 该地海拔1 220m, 年平均气温10.6℃, 降雨量650mm, ≥10℃的有效积温2 804℃, 全年无霜期159d。土壤为覆盖黑垆土,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金源2006 (张掖市金源种业有限公司) 、沈玉21 (银川西夏种苗有限公司) 、豫玉22 (张掖市金源种业有限公司) 、东单60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郑3359 (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冀玉9号 (河北冀玉种业有限公司) 、沈单16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和中玉9号 (中国种业集团公司) 、富农1号 (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 , 每个品种作为一个处理, 以富农1号作对照 (CK) 。

1.3 试验方法

采取宽窄行种植, 宽行70cm, 窄行40cm, 株距35cm, 播种密度为51948穴/hm2, 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2008年秋末结合整地, 基施农家肥39t/hm2, 2009年3月上旬顶凌起垄覆盖全膜。先起双垄 (小垄宽40cm、垄高15~20cm, 大垄宽70cm、垄高10~15cm) , 使大小垄相接处形成播种沟, 然后采用宽120cm的超薄膜全地面覆盖, 最后在沟内播种 (沟距40cm, 大小垄共宽110cm) 。施肥量各处理相同, 均为纯氮180kg/hm2、纯磷90kg/hm2。小区面积为20.0m2, 计产面积为17.95m[2,3,4]。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所有小区均在4月21日播种完成, 其他管理方法同大田。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 成熟时随机采收每小区中间3行中的10株考种测产, 并计算产量[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玉米生育期进程

各参试品种玉米生育进程见表1, 对不同处理玉米物候期的观察结果表明:东单60的生育期最长为118d, 较对照品种晚熟11d;其次是金源2006, 较对照品种晚熟6d;其余6个品种的生育期均与对照相当, 有利于玉米后期成熟。从总体来看, 8个品种均属于中熟品种。

2.2 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除冀玉9号较对照品种减产外, 其余各品种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其中, 以金源2006产量最高, 为9 815kg/hm2, 较对照品种富农1号 (CK) 增产21.25%;其次是沈玉21, 产量为9 655kg/hm2, 较对照增产19.27%;豫玉22、沈单16、郑3359、中玉9号和东单60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2.79%、12.23%、11.37%、10.87%、6.61%。不同品种及重复间方差分析表明, 其误差变异系数为75.58%, 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F=3.28>F0.05=2.59) 。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可知:金源2006和沈玉21产量较对照富农1号差异极显著, 豫玉22、沈单16、郑3359和中玉9号4个品种较对照差异显著, 其余品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0.01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0.01水平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 参试的8个品种中, 金源2006和沈玉21这2个玉米品种, 株型紧凑, 抗旱性强, 丰产性能高, 可以作为灵台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主推品种, 进行大力推广;豫玉22、郑3359、沈单16和中玉9号这4个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好,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产量较高, 可作为种植搭配品种, 在什字塬区示范推广;从生育期来看, 东单60生育期较长, 达118d, 但是产量较高, 增产潜力大, 可在灵台县“两河川区”低海拔地区示范推广。

摘要:对8个高产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金源2006产量最高, 达9 815kg/hm2, 较对照品种富农1号增产21.25%;沈玉21产量为9 655kg/hm2, 位居第2位, 较对照增产19.27%, 这2个玉米新品种可以作为灵台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推品种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玉米,品种比较,产量,甘肃灵台

参考文献

[1]徐家谱, 时艾旻.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 2006 (5) :52-54.

[2]赵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9) :53-56.

[3]赵寒梅.早春优质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9 (11) :48.

[4]艾宏伟, 董立.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7) :151.

[5]迪力夏提卡斯木, 刘勤斌.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 2007 (6) :19.

篇4:玉米新品种“丰田12”引种试验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丰田12”;引种

近年来,市场上玉米新品种数量繁多,农民要买到真正适合本地的高产玉米很难,到购种时,农民心中无底,只能凭卖种子的销售人员介绍,因而买不到真正的好品种。当前,我县仍以“四单19”“哲单7”这两个旧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这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我站组织科技人员从全国各站引进适合我县的玉米新品种30多个,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示范和淘汰去劣,选出“丰田12”,该品种基本适合我县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气候条件

凉城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10℃积温2500℃左右,年光照数3000h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50mm,无霜期为120d左右,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为中早熟品种。

2 引种试验

试验表明,“丰田12”在我县种植比“四单19” 成熟早,产量高。该品种株高250~260cm,为半紧凑型,穗位100~105cm,茎粗3.3cm,叶片数20~30片,穗粗4.9cm,行数14~16行,单穗粒重215.2g,平均穗粒数612粒,生育期118~120d,需有效积温2450~2500℃,两年平均籽粒单产72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4.7%,秸秆产量2657kg/667m2,比对照增产8.4%。

3 生产示范

试验结果表明,4个乡镇3年的“丰田12”平均单产738.5 kg/667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12.9%;秸秆产量2514 kg/667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5.3%。

4 结论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证明,“丰田12”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粮草兼用型的玉米新品种,可做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篇5:闽西北地区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闽西北地区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选用6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考察各品种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粤甜三号、超甜表现为植株健壮、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好,可作为主要甜玉米品种在我县推广.

作 者:于启闽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种子站,353300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5)分类号:S5关键词:甜玉米 比较试验 产量

篇6:铁皮石斛新品种引种试验工作总结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独特功效,属珍贵的补益药中药材。其繁殖率低、成活率低、产量低,人工种植难度极大。为更好地开发保护铁皮石斛,开拓市场前景,2013年XXX在农大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了仿野生模拟方式人工栽培引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试验品种、种植地点、种植面积

1、试验品种:铁皮石斛

2、试验地点、种植面积:XXX高桥村二组,海拔1000米--1500米,试验面积1亩。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大棚设施建设:(1)2013年5--6月,在高桥村二组新建大棚2个,分别占地94平方米、138平方米;(2)搭建种植床,可使用面积分别是94平方米、276平方米;(3)大棚里分别安装温、湿度计和喷雾装置。

2、种植基质:铁皮石斛的根为气生根,有明显的好气性和浅根性,因此选择的是锯末、沙石作为栽培基质。

3、种苗引进:2013年7月--9月,从川农大引进铁皮石斛种苗37800株。

4、适时种植:7-9月引进种苗栽植。

5、种植方式:单株育苗单直行移栽,移栽规格为2cm*2cm。

(三)加强田间管理

1、移栽前用多菌灵对种植床和种苗进行消毒处理;

2、肥水管理,及时对种苗进行根外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

3、适时进行移苗补缺,及时进行定苗、间苗。

二、项目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引种试验,虽然铁皮石斛成活率只有0.13%,但在栽培的同时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根据铁皮石斛生长必须的生态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双层遮阴、喷灌、滴灌技术,保证栽培环境的温湿可控;种植床离地约40公分,铺上锯末和沙石模仿其野生方式,使引种铁皮石斛在仿天然环境中生长;二是按照规范化种植的要求,先对种苗进行杀菌处理,再以2cm*2cm的密度进行直行移栽,总结出一套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的栽植模式。

三、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1、铁皮石斛试验有其特殊性,试验模拟的基质、温度、光照、空气质量、湿度等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独特的“小气候”掌握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总结提升。

2、实验室提供的种苗较弱,移栽成活率不理想,下一步改为壮苗移栽,观察成活生长效果。

篇7:龙山县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龙山县茨岩镇凉水村某农户责任田内, 地理位置东经109°46′, 北纬29°15′, 面积0.21 hm2, 境内地势平坦, 阳光充足, 土壤肥力中上, 排灌方便, 海拔805 m, p H值7.0, 年平均气温15.8℃, 无霜期270 d, 年日照时数1 137h, 年降雨量1 400 mm。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湘康玉1号、科玉6号、科航6号、潞玉13、湘农玉14号、金湘369、恒冠168、湘农白糯2号、福丹二号、正大999、临奥1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11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 以临奥1号作为对照 (CK) 。每个处理3次重复, 8行区, 小区面积66.7 m[3,4]。

1.4 试验过程

4月12日播种, 播种前将土整细, 然后按136 cm划线开沟施肥, 施人畜粪15 t/hm2、鄂中复合肥 (15-15-15) 750kg/hm2、尿素150 kg/hm2, 施肥后覆土做垄, 垄宽50 cm, 垄高20 cm, 每垄种双行, 宽行距96 cm, 窄行距40 cm, 株距30cm, 每小区种320株, 栽种4.8万株/hm2。4月25日出苗, 5月7日间苗、匀苗, 5月16日追施提苗肥, 施尿素112.5 kg/hm2, 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人工中耕除草。6月11日用杀虫双3 L/hm2加灭扫利150 m L/hm2加井冈霉素45包/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玉米螟和纹枯病。6月19日追施穗肥, 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同时, 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并壅蔸培土防倒伏。8月中旬至下旬成熟, 8月26日收获[5,6,7,8]。

2 结果与分析

田间调查表明, 玉米新品种出苗期一致, 倒伏率为零。由表1可知, 湘农白糯2号、湘农玉14号、湘康玉1号、恒冠168、科玉6号、科航6号生育期较短。各品种株高都在2m以上, 其中正大999株高最高, 达2.68 m。

对各玉米新品种病害情况进行统计, 由表2可知, 所有试验品种病害少, 抗病性强。仅纹枯病和心叶期玉米螟发生危害, 且程度较轻。

8 月底开始对成熟的玉米收割, 并对玉米新品种的穗长、穗粒重、百粒重的等多种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由表3可知, 金湘369、正大999、临奥1号、恒冠168、福丹二号、科航6号、科航6号、潞玉13产量较高。玉米穗长都在20 cm左右, 轴色主要有白色、淡红色、红色3种, 粒色粒型多为黄色半马齿型, 湘农白糯2号白色硬粒型。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龙山县均表现出前期生长快、中期生长稳键、后期不早衰的特点, 株高都在2 m以上, 病害少且倒伏率很低, 适应性强, 丰产性好, 单产较高。其中, 科玉6号、科航6号2个品种生育期短, 产量高适合在海拔6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金湘369、正大999、临奥1号、恒冠168、福丹二号、潞玉13这6个品种的产量较高, 丰产性好, 适合在海拔6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摘要:在龙山县进行玉米新品种引进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科玉6号、科航6号2个品种生育期短, 产量高, 适合在海拔6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推广;金湘369、正大999、临奥1号、恒冠168、福丹二号、潞玉13这6个品种的产量较高, 丰产性好, 适合在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推广。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湖南龙山

参考文献

[1]哈达朝鲁.几种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 :27-28.

[2]高海银, 徐雄培.地膜玉米高密度种植比较试验[J].榆林科技, 2005 (1) :34-36.

[3]王瑛, 李求文, 王黎明.鄂西南山区玉米杂交品种组合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4) :106-107

[4]覃金鼓, 蒙懿, 莫琼飞, 等.7个杂交玉米品种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11 (11) :1544.

[5]梅向阳, 鲁艳君, 夏一军.2008年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J].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9 (1) :47-48.

[6]金传旭, 刘阳, 吴贤琴.平塘县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 2012 (4) :45-46.

[7]朱培贤.对玉米品种展示有关问题的探讨[J].种子世界, 2009 (12) :3-6.

篇8: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关键词:粮饲兼用;玉米;种植试验;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63-03

Introduction Trail on the Cereal & Silage Corn Variety—Ludan 50

LU Shu-chang

(Department of Agronomy,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In northern meadow soil district, the introduction trial of cereal & silage corn —Ludan 50 was studied. The trial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trial variety at earlier stage, mid-stage, later stage was more superior than control variety, especially in number of green leaves at later stage. The yield and total income of seed and straw oftrial variety increased by 345 kg/hm2, 5 940 kg/hm2 and 1 146 yuan/h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By analyzing, under the trial condition, the cereal & silage corn variety—Ludan 50 was suitable for growing in Tianjin. It is advantageous for advancing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stock raising.

Key words: cereal & silage;corn;growth trail;benefit

玉米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饲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天津玉米的种植面积为14.34万hm2,小麦种植面积为10.53万hm2,而水稻只有1.70万hm2[1],可见玉米是天津地区的第一大作物。另外,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人民生活质量较高,对肉、蛋、奶的需求比较大,与此相对应的是饲料粮在粮食总需求中的比重也在加大,预测到2010年将上升至33%左右[2-4]。我国已经加入WTO,农产品数量、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将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种植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倘若玉米这一大田作物仍然只追求产量的提高,显然是不适应市场需要的[5,6]。因此,发展高产、优质、多用途的粮饲兼用玉米则成为天津种植业的必然。但是,天津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单一,并且收获时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得不到统一,为此,笔者对鲁单50进行了试验,以确定该品种是否能够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达到统一,能否作为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在天津地区推广种植。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试验材料为玉米品种鲁单50、对照品种为农大108。

1.2方法

试验于2000年在天津武清区下伍旗镇东王庄进行。该地区位于武清区北部,地势平坦,排水畅通,灌溉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试验地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1.8 g/kg,碱解氮80.28 mg/kg,有效磷(P)为18.23 mg/kg ,速效钾(K)为101.50 mg/kg,pH7.9,地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小区面积0.02 hm2,3次重复。每公顷氮肥施用量187.5 kg,其中50%做基肥,另一半做追肥,在玉米9~12叶期时开沟施入。钾肥、磷肥全部基施,按播行开沟10~15 cm施入。播前采集土样,6月19日播种,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株行距为0.30 m×0.55 m。6月下旬喷除草剂防治杂草,灌水。7月中旬进行前期长势调查,8月中旬进行中期长势调查,9月下旬进行后期长势调查。10月3日玉米收获并采样,11月10—20日进行室内考种及土壤样品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前期生长性状

由表1可以看出,前期生长阶段,试验品种鲁单50在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色等方面均好于对照品种农大108,整体长势旺盛。

2.2中期生长状况

表2表明,鲁单50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别比农大108高76.0 cm、0.2 cm、16.8 cm和1.0 cm,干枯叶片少于对照品种,叶色保持浓绿,穗位略高于对照品种,但穗位占株高比例(41.3 %)低于对照品种(52.0 %),由此可以看出,鲁单50中期长势强于对照品种农大108。

2.3后期生长状况

表3表明,鲁单50与对照品种相比,株高增加52.0 cm,茎粗增加0.2 cm,叶长增加15.8 cm,叶宽增加1.2 cm,尤其绿叶数多出4片/株,叶色仍然浓绿,反映出鲁单50绿叶期长、适于青饲的特征。

2.4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生物量分析

鲁单50与农大108相比,果穗穗长增加1.4 cm、秃尖短0.2 cm、千粒质量增加27 g、籽粒产量增加345 kg/hm2、秸秆产量增加5 940 kg/hm2(表4),由此可以看出,鲁单50在籽粒产量方面略高于对照品种,在秸秆产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2.5品种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按照当年市场价格,鲁单50籽粒收益高于对照品种552元/hm2,秸秆收益高594元/hm2,总收益相差1 146元/hm2。试验品种综合收益较高。

3小结

(1)鲁单50前期、中期、后期长势在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色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中期穗位占株高比例低于对照,干枯叶少于对照,整体长势强于对照品种。后期绿叶数高出对照4片,叶色仍然保持浓绿,反映出试验品种绿叶期长、适于青饲的特征。

(2)鲁单50籽粒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收获时秸秆产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籽粒和秸秆总收益高于对照1 146元/hm2,表现出好的效益。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该品种在试验条件下,作为粮饲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在天津种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4-31.

[2] 冯巍.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4):32-37.

[3] 王金凤,闫俊先. 发展优质粮饲兼用玉米, 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 : 144-145.

[4] 雷利峰,田丽君. 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粮饲兼用玉米[J].作物科技,2007(3):19.

[5] 董海合,李凤华.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津玉61及栽培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 2005(12):13.

篇9: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右江区龙景街道办事处江凤村一组, 试验地块为潴育潮砂泥田, 面积约0.15 hm2, 排灌便利, 前茬为秋植番茄, 土壤较肥沃, 含有机质35.8 g/kg、全氮2.1 g/kg、速效磷21.2 mg/kg、速效钾135 mg/kg, p H值6.8。

供试玉米品种:云大14号、文单二号 (由云南省文山州玉米研究所提供) ;渝单25号 (由南宁华稻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强盛12号 (由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正大868、正大619 (由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分公司提供) ;鄂玉22号 (由四川亿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迪卡007 (由广西区种子公司提供) 。供试肥料:复合肥 (10-6-9) ;尿素 (含纯N 46%) ;氯化钾 (含K2O 6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 以正大619 (CK1) 和迪卡007 (CK2) 作为对照。按简比试验设计, 每个小区面积33.33 m2, 采用双行单株的种植方式, 每个小区种植160穴, 按4.8万株/hm2密度定苗, 3次重复, 重复内供试品种随机排列。

1.3 试验实施

试验时间为2012年5月3日至8月5日。番茄收获后, 土地不翻耕, 直接在畦面上开穴免耕点播玉米种子, 5月3日播种, 每穴播2~3粒种子, 由于前茬作物番茄施肥较多, 肥料后效较足, 因此点播玉米种子不施基肥。于5月25日间苗定苗, 每穴留1株, 每个小区保留160株。于6月18日大喇叭口期施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在各处理成熟时及时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性状表现

各供试玉米个品种生育期主要情况详见表1。通过采样考种, 供试玉米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详见表2。从表1、表2可以看出, 各供试玉米新品种中, 强盛12号生长期较短, 穂长较短;正大868生长期稍长, 其他各个品种性状相差不大。通过试验观察, 强盛12号抗倒伏性较差, 遇暴雨易倒伏。

2.2 产量情况

收获晒干后将各个处理的3个小区实际产量平均后进行折算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杂交玉米品种中, 文单二号、云大14号、渝单25号、正大868产量比对照品种正大619增产, 但增产幅度不大。强盛12号、鄂玉22号比对照品种正大619减产, 其中强盛12号减产幅度较大。文单二号、云大14号比对照品种迪卡007增产, 但增产幅度不大;强盛12号、渝单25号、鄂玉22号、正大868产量比对照品种迪卡007减产, 强盛12号减产幅度较大, 其他品种减产幅度较小。

3 结论

右江河谷秋冬菜主产区采取菜粮轮作, 在5月上旬采取免耕直播栽培方式种植的玉米, 除可选用正大619、迪卡0 0 7 等品种外, 文单二号、云大14号、渝单25号不影响主导产业秋季蔬菜种植季节[1,2,3], 丰产性较好, 因此可以推广种植。正大868生长期稍长, 要适当早播, 避免影响土地犁翻晒垡和秋番茄的种植。鄂玉22号丰产性稍差, 也可以种植。强盛12号丰产性差, 易倒伏, 不宜大面积种植, 但由于该品种早熟, 生长期短, 如果因赶不上季节, 5月中下旬以后播种的也可予以考虑[4,5,6]。

摘要:通过引种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了解不同的杂交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表现, 与右江河谷主要蔬菜 (番茄) 轮作配套种植适宜性等情况, 筛选出适合与蔬菜 (番茄) 轮作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菜粮轮作,玉米新品种,引种,右江河谷

参考文献

[1]涂明珍.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4) :70, 75.

[2]邓小华.杂交玉米引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玉米科学, 2002, 10 (3) :71-73.

[3]邓小华, 陈冬林, 陈晖, 等.湘南丘陵山区玉米引种稻田春播栽培[J].种子, 2005, 24 (3) :68-70.

[4]邓小华, 郑建民.登海系列玉米引种试验简报[J].作物研究, 2001 (2) :33-34.

[5]李荣, 王鹤, 陈米贵.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牧区青贮玉米引种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29 (1) :19-20.

篇10: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上杭县临城镇玉女村,试验田面积650米2,地势平坦,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

2. 试验品种 供试玉米品种有赣新花糯一号、美国八号甜糯玉米、美糯二号甜玉米、世珍和闽甜208。

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世珍为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0米2,长16.7米,畦带沟宽1.2米,双行种植,每个小区种90株,四周设保护行。

4. 试验经过 于2008年3月8日播种。采用土团育苗法,即把含水量60%的湿泥抓成鸡蛋大小的泥团,密排于事先平整好并撒有少量45%进口复合肥(每30米2用量0.5千克)的苗床上,待土团稍干后用母指轻轻平按1浅穴,然后给每穴放1粒种子,再盖上1厘米厚的半干半湿细泥土,并用细泥土填满泥团间隙,最后覆盖薄膜保温育苗。出苗后加强管理,膜内气温超过28℃时,揭开薄膜两头通风降温,防徒长,阴雨低温天气盖膜保温。3月28日移栽大田,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

试验田移栽前每亩施商品有机肥100千克,45%进口复合肥(以下简称复合肥)15千克作基肥;4月7日施壮苗肥,每亩施复合肥5千克;4月15日施拔节肥,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大喇叭口期施壮苞肥,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抽穗后3天施壮粒肥,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并进行清沟培土。及时剥除分蘖和多余的分苞,每株只留最顶苞,水分管理以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为度。同时要及时防治小地老虎,三化螟,蚜虫,纹枯病及大、小叶斑病。5月25日至6月1日玉米成熟时及时采收计重。

5. 田间观察及考种测产 播种后,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时期、株型、抗倒性等。为防止花粉串粉相互影响,每个品种行区内套袋自交20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通过品尝考查各品种适口性。果穗采收前一天,每个小区随机取10个套袋自交玉米果穗进行考种,测量果穗长、粗及秃顶长度等。测产方式是每个小区单独采收,切除玉米柄后,称鲜穗重量,考种鲜重一并计入小区产量。

二、结果分析

1. 植株性状表现(见表1)

从表1可知,各处理株高以闽甜208最高达218厘米,赣新花糯一号最矮为185厘米,其他处理株高在190~215厘米之间;穗位高以美糯二号甜玉米最矮为55厘米,其他处理在85~90厘米之间;株型紧凑的只有美糯二号甜玉米,其他品种为半紧凑;抗倒伏性最强的为赣新花糯一号,较强的为美国八号甜糯玉米和美糯二号甜玉米,世珍和闽甜208抗倒伏性中等。

2. 生育期(见表2)

从表2可知,各处理品种从播种至采收果穗需78~85天。

3. 果穗性状表现及产量(见表3)

从表3可知,各处理品种穗长在18.5~24.6厘米之间,穗粗在4.5~5.0厘米之间;秃顶长度在0~3.1厘米之间,赣新花糯一号、美国八号甜糯玉米秃顶长度为0,闽甜208秃顶最长为3.1厘米。

4. 产量结果分析 经过对各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区组内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数据可靠。经过对各处理产量的多重比较可知,赣新花糯一号等4个品种与对照世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三、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5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中以赣新花糯一号经济性状综合表现最好,其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果穗长、大,无秃顶,果形好,产量最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在我县推广种植。

篇11: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中薯系列7个品种,即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中薯901,以及当地主栽品种威芋3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毕节市鸭池镇营中村一农户责任地进行。该地海拔1 480 m,地势平坦,肥力水平中等,前作为玉米,土壤结构疏松、排水良好。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威芋3号为对照(CK)。3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14.4 m2,宽3.6 m,长4.0 m,带距1.2 m。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为净作,分带种植,1.2 m开厢,小行距50 cm,窝距25 cm,密度为66 690窝/hm2。高厢起垄种植,整薯播种,垄高20 cm左右。施农家肥37.5 t/hm2、复合肥1 125 kg/hm2作底肥,在现蕾前追施尿素225 kg/hm2。2月16日播种,5月8日第1次中耕除草及追肥,6月2日第2次除草,8月12日收获。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按照《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进行观察记载,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中薯2号产量位居第1,为26.495t/hm2,比对照增产4 770 kg/hm2,增幅21.96%;中薯901位居第2,为23.760 t/hm2,比对照增产2 035 kg/hm2,增幅9.37%;中薯3号位居第3,为23.097 t/hm2,比对照增产1 372kg/hm2,增幅6.32%;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比对照减产4 946~12 924 kg/hm2,减幅达22.77%~59.49%。

从表1还可以看出,中薯2号与威芋3号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中薯2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中薯901、中薯3号与威芋3号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中薯901、中薯3号与威芋3号产量相近;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与威芋3号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产量不及威芋3号。

2.2 生育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中薯系列品种均是早熟品种,生育期在58~76 d,均比对照威芋3号提早19 d以上,其中中薯2号、中薯12号分别比对照提早35、37 d;中薯901、中薯5号均比对照提早29 d;中薯3号、中薯14号均比对照提早19 d。中薯系列品种叶色多为深绿,植株茎杆颜色为绿色或紫花。中薯2号和中薯901花繁茂,花冠分别为淡紫色和白色,结实性好,生育期各个时期特征明显;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由于生长期较短,无蕾或落蕾,结实性中等。

注:“-”表示该品种没有开花。

从表3可以看出,中薯2号和中薯901的株高较高,枝繁叶茂,单株块茎重,单薯重量高,产量也高;中薯3号株高较矮,单株块茎重,单薯重量高,产量也较高;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4号植株较矮,单株块茎轻,产量也较低。

从表4可以看出,中薯系列马铃薯种薯除中薯14号肉色为乳白色外,其余均为黄色或淡黄色,芽眼浅,薯皮较为光滑,薯形较好,块茎质量较好。

2.3 抗病性

通过对中薯系列马铃薯的抗病性调查,发现中薯系列马铃薯均无病毒病、环腐病、青枯病和早疫病等病害的发生,但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表5),其中中薯2号抗性比较好,无晚疫病发生;中薯901和中薯3号晚疫病轻微发生;中薯12号、中薯14号与对照威芋3号晚疫病发病率相当,为略有发生;中薯5号晚疫病发生较重,中薯8号发生最为严重。

注:“-”表示未感染晚疫病。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均为早熟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威芋3号提前19~37 d成熟,但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这与中薯系列品种在福建的引种试验结果相似[6]。中薯2号、中薯901、中薯3号3个品种薯型、品质均好,黄皮黄心,抗病、抗逆性强,综合表现较好,在提早上市的同时保证产量,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可以在毕节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4 致谢

本项目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摘要:为筛选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中薯系列7个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2号、中薯901、中薯3号产量分别居第1、第2、第3位,薯型好、黄心、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马铃薯,引种,产量,生育性状,抗病性,贵州毕节

参考文献

[1]谢建华.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5):4-7.

[2]曾佐伟.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2):16-19.

[3]王茂喜,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37-38.

[4]令海平.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08(4):36-37.

[5]杨世林.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7):41.

篇12: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关键词:百合;引种栽培;生长表现;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 Q949.71+8.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34-04

Abstract: We observed their phenology and main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 introduced 10 new varieties of 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screened their cut flower varieties suitable for Yichang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promotion. It had obvious advantages in stem length, number of flowers for local hubei L. brownii var. viridulum. But LA hybrid varieties of “only lover”, OT hybrid varieties of “Ronina”,“Regal tower”,“Yelloween” had obviously advantageous of stem diameter, flower diameter than local varieties, their florescence reached 30 days, rich colors, that was suitable for Yichang area as a cut flower varieties introduced cultivation.

Key words: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growth performance; Yichang City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球根花卉之王[]。2013年经宜昌市人大表决命名为宜昌市市花。百合以其花大色艳、姿态优美加上名称美好的寓意[2],受到宜昌市民的喜爱。但宜昌本地的百合品种单一,以野生百合为主,缺少知名的杂交品种,在本地鲜切花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峡植物园管理处从荷兰引进10个百合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旨在丰富百合品种,探索百合种植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观赏切花,从而引导全市及周边地市喜爱百合,种植百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宜昌市三峡植物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10°20′30″,北纬30°23′30″,武陵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丘陵岗地地貌,土壤属中生代白垩纪沉积砾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土层厚度100 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pH值6.4~7.0,最高海拔199.4 m,最低海拔70 m;历年极端最低气温-6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 ℃,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3.9 ℃,最热月7月月均气温28.3 ℃。

1.2 试验材料

从荷兰引进百合品种10个,其中亚洲百合系6个品种,LA杂种系2个品种,OT杂种系2个品种。亚洲百合系:“巴里顿”、“瑞格塔”、“龙山”、“小鸭山”、“橙色精灵”、“白色美国”;LA杂种系: “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OT杂种系:“罗宾娜”、“耶罗林”;宜昌当地野生湖北百合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

种植前先整地,要求沟直、厢平、土碎,N、P、K按10∶5∶3的比例施入基肥,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0.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种球处理时按照花头分布,每1个花头为一瓣,掰开后用清水洗净,甲基硫菌灵消毒,浸泡30 min后取出晾干,用刀片去除病、软、腐、伤鳞片,避免传染,百合种植株距15 cm,行距30 cm,覆土厚度5~6 cm,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分3次重复。在百合生长期开展物候观测,在百合花期进行抽样调查,包括百合的花色、花瓣有无斑点、叶片有无叶烧、生长期、株高、花柄长、茎粗(旗叶下1 cm处的径粗)、旗叶宽(花序下第一片叶的宽度)、旗叶长(花序下第一片叶的长度)、花蕾长、花蕾宽、花蕾数。数据采用DPS软件处理分析[3~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百合品种物候期观测

百合花期长短是生产切花的指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亚洲百合系的6个品种,除“橙色精灵”花期为20 d,其它品种花期达到30 d左右;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均达到30 d,符合生产切花的基本要求。

2.2 不同百合品种切花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亚洲百合系花色较丰富,LA杂种系为黄色和红色,OT杂种系为黄色和粉色;除“橙色精灵”和“加利福尼亚”有斑点外,其它品种无斑点;所有品种均无叶烧;生长周期“橙色精灵”最短为9周,湖北百合最长为24周,其它品种为10~14周。

2.3 不同百合品种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百合品种的株高、旗叶宽、旗叶长、茎粗、花蕾长、花径、花柄长、花蕾数均有极显著差异,百合的花蕾宽无差异。

2.4 不同百合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株高指标中,“罗宾娜”、“耶罗林”、“唯一的情郎”、“瑞格塔”、“加利福尼亚”分别为132.7 cm,115.3 cm,106.9 cm,69.0 cm,67.0 cm,均超过茎长60.0 cm的切花生产标准;在茎粗指标中,“罗宾娜”、“唯一的情郎”、“瑞格塔”、“耶罗林”、“加利福尼亚”分别为1.4 cm,1.3 cm,1.2 cm,1.1 cm,1.1 cm;在花径指标中,“加利福尼亚”、“唯一的情郎”、“罗宾娜”、“耶罗林”、“瑞格塔”分别为17.6 cm,16.9 cm,16.2 cm,15.1 cm,12.9 cm;在花蕾数指标中,“唯一的情郎”、“瑞格塔”、“罗宾娜”、“耶罗林”、巴里顿花蕾个数分别为12个,11个,10个,10个,8个。

2.5 不同百合品种综合指标T值比较

选择以上几个指标作为百合切花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数据按大小分为4个等级,由公式T= [Ln(1/a1+a2+a3+a4)+(b1+b2+b3+b4)…(g1+g2+g3+g4)]计算3次重复的综合评价指标累加值, 其中a、b、c、d、e、f、g、h、i分别为株高、旗叶宽、旗叶长、茎粗、花蕾长、花蕾宽、花径、花柄长、花蕾数。再对T值做多重分析比较,结果见表5。

从表5可分析得出: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株高均在60 cm以上,茎杆强健,无焦叶现象,花形较大,花色分别为黄色、红色,观赏性状较好; 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株高均在1 m以上,茎杆粗壮,无焦叶现象,花形大,花色分别为粉色、黄色,观赏性状好;亚洲百合系的“瑞格塔”株高60 cm以上,茎杆强健,无焦叶现象,花形中等,花色橙色,为亚洲百合系切花品种的代表。

3 结论与讨论

(1)对引进的百合品种观测物候特征,在生长期测定各品种的株高、茎粗,在花蕾期测定花蕾长、花蕾宽、花蕾数,在开花期测定了旗叶长、旗叶宽、花柄长,观测结果表明,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亚洲百合系的“瑞格塔”株高分别为132.7 cm,115.3 cm,106.9 cm,67.0 cm,69.0 cm,茎粗分别为1.4 cm,1.1 cm,1.3 cm,1.1 cm,1.2 cm,花径分别为16.2 cm,15.1 cm,16.9 cm,17.6 cm,12.9 cm,花蕾数分别为10个、10个、12个、8个、11个,花期均达到30 d,花色丰富,切花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宜昌地区作为切花品种引进栽培。

(2)近年来,百合花卉产业发展较快,但商业栽培百合种球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受两地气候差异的影响,在百合种植过程中,防病、复壮、脱毒仍然是百合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防治种球退化、保证百合切花质量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3)花香清淡,香味类型多样,花色齐全,花形大,茎杆强健、花茎粗长,无焦叶,抗病力强[5],是百合切花产业发展趋势。在引进的百合品种中,亚洲百合没有香味,OT百合杂种系香味清淡,综合性状优良,是引种百合成功的典范,百合育种以创新品系如LA、OT等系列百合,培育色、形、味齐全的百合品种是今后百合切花品种主要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赵兴华,杨佳明,屈连伟,等.凌源地区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9(6):9-12.

[2] 刘莉.花卉产业迎接挑战的新思考[J].辽宁农业科学,2004(1):27-28.

[3] 杨佳明,赵兴华,潘百涛,等.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2011(16):88-90.

[4] 杨春起.观赏百合实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200.

[5] 刘小溪,吴丽芳,张艺萍,等.百合育种趋势及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87-290.

上一篇:退团委申请书3000字下一篇:德阳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