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024-04-26

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中心支行:

为协助总行开展账户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方便进行针对性集中答疑,××支行收到市中心支行关于梳理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通知后,梳理归纳相关问题如下:

一、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一)企业一般账户管理薄弱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可开立一般结算账户,由于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使得一般账户的开立随意性很大,而对其监管的空间却很小。因此企业一般账户利用《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中的规定,仅在付款用途栏或备注栏注明事由,就将一般账户资金转入个人的结算账户,从而“变相”支取现金。这样一来,一般账户俨然成了基本账户,不仅增加了账户管理难度,同时也为企业逃税、逃债、洗钱等提供了肥厚的土壤。

(二)银行结算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有的开户银行为拉拢存款而承诺对方可随时划转款项,或经办人员对账户管理办法理解不到位,经常在金融机构未对一般账户进行报备或人行未对基本账户进行核准之前,就擅自对外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未给人行留存足够时间审批账户,不利于账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

(三)久悬账户管控难

根据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金融机构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存款人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将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在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加注“久悬账户”标识。

久悬账户的存在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占用了账户管理系统资源,也影响了账户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事实上此类账户的存款人很少主动来银行办理销户手续,导致这些账户只能长期处于久悬状态,无法在账户管理系统中办理销户手续,加大了账户系统的运行压力。

(四)专用存款账户管理不完善

现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对专用存款账户的空间和弹性较大,使基层人行对专户开立的依据难以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根据一份证明文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力度加大,专项资金名目较多,银行受各自利益驱动主动设法为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账户管理系统对特定用途资金,单位只能选择在一家银行机构开立一个专用存款账户也没有有效限制措施,少数单位利用管理上的不完善,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有时也会出现用一个证明文件开立多个专用存款账户的现象。

(五)临时存款账户超期限使用

《办法》规定,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满后,确因业务需要,存款人可以展期,但最长(含展期)不得超过2年。但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开户银行存在为逾期临时存款账户办理结算业务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临时存款账户经营流动性较大,开户银行在账户到期或逾期时,与客户联系不上,无法办理撤销手续;二是施工项目的不确定因素造成银行与客户两难。在开立临时存款账户时企业提供的合同期限确为2年,但因工程质量检测等手续未完成,导致最后的结算资金不能到位,临时账户再重新开立已提供不出新合同,工程款未全部结算又不能撤销该账户。所以有些开户银行明知账户已逾期,却仍睁一眼闭一眼为其办理结算业务。

(六)开销户操作流程不严密

《办法》规定,核准类账户必须有人民银行先核准,开户银行后开立的流程;非核准类账户先有银行先开立,再在规定时间内在人行账户系统备案,但银行机构在实际开销户操作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1、核准类账户的操作不规范。银行由于受系统设计等因素限制,需要先进行内部系统开户操作,产生账号后才能报人行核准,造成实际操作与规定不一致。如人行不核准该账户,开户银行还要在内部系统办理销户手续,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2、非核准类账户备案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银行在内部系统先办理开销户手续,但是未在人行账户系统及时办理备案的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客户申请销户时,银行先在人行账户系统办理销户备案,银行内部系统的销户需经上级行审批后方能办理,上述两种情况均造成人民币账户系统与商业银行核心系统信息比对不一致现象

(七)账户年检工作贯彻力不强

在现实生活中,单位因更名、撤并、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更换法定代表人、迁址等造成其基本信息的变动日趋频繁。开户行通过对已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实行年检,可以及时掌握存款人的基本情况,确保其账户信息资料的真实、有效,保障存款人资金收付活动的正常运行。但是在检查中发现,开户营业机构并没重视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年检工作,结算账户档案里发现有没进行年检的账户,并且还在违规办理着结算业务,给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二、个人银行账户分类存在问题

(一)未明确Ⅱ类、Ⅲ类账户与支付账户关系

《通知》未明确对已核验身份信息的个人银行账户Ⅱ类和Ⅲ类账户是否可以与同名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建立代扣关系,发生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消费和缴费支付等服务。如可以进行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监管机构对资金的转移监管难度,潜在支付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二)未明确部分分类账户资金收支路径 《通知》一是未明确通过柜面和自助机具开立的未绑定个人银行账户Ⅰ类账户的Ⅱ和Ⅲ类账户,其资金的收入途径。二是未明确已绑定个人银行账户Ⅰ类账户的Ⅱ类账户是否可从非同名Ⅰ类账户转入资金。三是未明确个人银行账户Ⅲ类账户激活后与其他同名Ⅰ类账户的资金收付关系。

(三)未明确账户数量和限额计算方式

《通知》未限定Ⅱ和Ⅲ类账户的开立数量,未明确Ⅱ和Ⅲ类账户“限定金额的消费”的具体额度计算方式和账户资金限额的时点界定标准等,客户可通过多个账户规避消费限额控制,形成政策上的漏洞。

(四)未明确Ⅰ类账户销户后Ⅱ类和Ⅲ类账户的处理方式 《通知》中未规定Ⅰ类账户在销户的同时必须对其绑定下的Ⅱ和Ⅲ类账户进行销户处理,因此有可能存在原作为核验Ⅱ和Ⅲ类账户身份信息的Ⅰ类账户已注销,但Ⅱ和Ⅲ类账户仍继续使用的情况。在Ⅰ类账户销户后,若存款人身份信息变化,Ⅱ类和Ⅲ类账户的身份信息变更风险不容忽视。

(五)对Ⅱ和Ⅲ类睡眠账户的处理方式缺乏相关的手段 Ⅱ和Ⅲ类账户无实体介质,容易被开户人遗忘,可能形成大量睡眠账户,对账户管理造成压力。但《通知》中未明确Ⅱ和Ⅲ类睡眠账户的处理方式。

××支行

2017年10月11日

篇2: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杜兴星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银行账户管理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涵盖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难度高等特点,但随着社会经济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银行结算账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各种问题都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系统功能的完善和优化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结算账户使用权限过大

个人申请办理结算账户的条件规定比较宽松,客户凭有效身份证件就能申请办理开户,且《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改变了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支付款项的传统规定,废除了收付款依据审核。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划转款项没有了限制,一则导致公私不分,开户行在防范“公款私存”的监管规定时显得无从下手;二则由于个人结算账户取款无节制,导致其使用权限过大;三则容易造成大量隐蔽性多头开户,不利于银行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

(二)企业“一般账户”功能的无序延展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可开立一般结算账户,由于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使得一般账户的开立随意性很大,而对其监管的空间却很小。因此企业一般账户利用《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中的规定,仅在付款用途栏或备注栏注明事由,就将一般账户资金转入个人的结算账户,从而“变相”支取现金。这样一来,一般账户俨然成了基本账户,不仅增加了账户管理难度,同时也为企业逃税、逃债、洗钱等提供了肥厚的土壤。

(三)银行结算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有的开户银行为拉拢存款而承诺对方可随时划转款项,或经办人员对账户管理办法理解不到位,经常在金融机构未对一般账户进行报备或人行未对基本账户进行核准之前,就擅自对外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未给人行留存足够时间审批账户,不利于账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账户生效日的控制执行不到位。

(四)久悬账户管控难

根据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金融机构对一年未发生收付 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存款人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将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在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加注“久悬账户”标识。

久悬账户的存在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占用了账户管理系统资源,也影响了账户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事实上此类账户的存款人很少主动来银行办理销户手续,导致这些账户只能长期处于久悬状态,无法在账户管理系统中办理销户手续,加大了账户系统的运行压力。

(五)账户与现金管理不匹配

账户管理与现金管理是人行对客户进行反洗钱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却无法对存款人的现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存款人只要在支取凭证的用途栏填写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用途,开户银行基本都会满足存款人的要求,不仅无法控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而且在账户管理方面也执行不到位,账户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致使资金频繁转入转出,给反洗钱监测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简化账户分类,调整账户使用功能

对公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4类。由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 户管理办法》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账户之间的部分功能出现交集,简化账户分类已成为一种趋势。另外,一般存款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的结合使用越来越频繁,存款人以“其他结算需要”为名,将款项以现金或转账形式转入一般存款账户,再以其他名义划转到个人结算账户中取现,无形中行使了基本账户的功能。建议考虑合并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将其纳入一般存款账户的“其他结算需要”进行管理,仅保留基本存款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并取消只有基本存款账户可以取现的规定。

(二)严进严控,进一步规范存款人开销户行为 调整银行账户的开户准入条件,严格控制账户的开户申报和日常管理,并规定各类账户的最短使用期限。虽然存款人可以根据结算需要、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等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但应规定:账户一经开立,必须有最短的使用期限,在此期限内不得销户;开销户的理由必须正当、合理,并且在销户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其他金融机构开立相同类型的账户。从存款人的业务需求上,进一步规范存款人的开销账户行为。

(三)完善久悬账户的销户管理规定,提高账户管理系统运行效率

只有规范了久悬账户销户管理规定,节省了系统占用空间,才能有效提高账户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在久悬账户销户 上应规定自转入“久悬账户”满两年,存款人仍未支取的,可由营业机构会计主管人员填写清理久悬账户清单并将款项转入营业外收入,同时登记“账销案存登记簿”。久悬账户自款项划转日起,开户银行有权在其综合业务系统中对其作销户处理,并通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账户管理人员在账户管理系统中对这些账户进行销户处理,而无需经过此类账户存款人的许可。

(四)加强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账户管理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反洗钱、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以及现金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配备专业人员对银行结算账户进行管理,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各项法律法规及税法的相关规定,提高依法管理银行结算账户、防范风险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强化账户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确保账户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篇3: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基本情况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的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近几年,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 单位及个人支付需求的不断扩大,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与应用, 个人银行结算银行账户快速增长。据统计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 陇南市共有银行结算账户868.27万户, 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865.53万户, 人均3.09个, 占银行结算账户的比重为99.68%, 比上年同期增长12.05%, 呈现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比例高于欠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它具有单位结算账户和个人储蓄账户功能, 越来越受社会所推广和接受。这种发展形势给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与挑战。

二、个人结算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立的门槛底

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手续较为简便, 《人民币银行账户结算管理办法》 (以下称《办法》) 规定存款人在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只需向银行出具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签订账户管理协议就可以开户。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办法》要求, 个人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必须出示能证明其真实身份的法定实名证件。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对个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的界定, 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向银行出具的证明文件具体内容有军人身份证件、武警身份证件、护照等有效证件, 除了对身份证进行联网核查、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等识别, 银行没有有效手段和方法识别军人、武警身份证及护照等证件, 致使利用虚假证件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也就很难避免, 个人结算账户开立中假名、匿名账户无法彻底杜绝。

(二)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无期限问题

《办法》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如何处理做出了规定, 但对长期不发生收付业务, 处于“睡眠”状态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如何处理账户未做出规定, 此类账户如果长期“睡眠”, 一方面不利于存款人有限控制和管理资金, 甚至有可能会由于客观因素造成账户资金被冒名窃取或挪用,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无数量限制问题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适应个人因投资、消费等产生的各种转账结算需, 它进一步扩大了转账结算范围。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个人转账支付需求不断增长, 为享有不同银行的特色服务, 人们对个人结算账户开立需求也不断增长, 但《办法》对其开立的数量没有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 各银行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 发卡数量与日递增, 与此相对应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快速增长, 开户银行只要存款人提高有效身份证件, 便可以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这就导致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中多头开户现象的存在。

(四) 账户交易的真实性的很难界定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格局和支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电子商务, 网上支付, 信用卡等新型业务的发展, 存款人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转账电话就能随意转账, 其支付交易, 交易的合法性, 真实性无法界定。同时, 1988年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其有关规定早已不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反洗钱方面的要求, 其中个人结算账户的管理未涵盖进去, 而利用个人结算账户现金管理方面的漏洞进行大量现金交易, 为洗钱埋下了隐患。

三、建议及对策

(一) 加强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立与确认的管理

首先完善个人结算管理制度, 建立账户专管员制度, 要建立个人结算账户登记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 为规范个人结算账户管理提供第一手材料和依据, 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户”;其次, 明确存款人与银行的权利和义务。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户时应填写“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申请书”并签名。开户银行应依照《办法》中的规定, 与存款人签订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以防止个人信用风险。

(二) 加大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学习与宣传力度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办人员要加强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 进一步明确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的重点, 提高银行内部和社会各界对账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让账户管理知识深入人心, 让人们了解到, 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是存款人必须做到的开户条件之一。力争使广大客户了解开户的条件、相关手续及开户程序, 理解并配合开户银行的账户管理行为, 逐步形成银行重视, 规范操作, 社会认同的良性循环。

(三) 规范和推广个人结算账户的使用

首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银行应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 着重审查其合法性, 并留存复印件和按会计档案保管。对于不符合规定或不能提供合法依据的应拒绝办理;其次,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 应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个人结算账户应用方面的服务工作, 为个人结算账户的推行做出努力。

(四) 加大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监管力度

篇4: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账户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户银行法律地位尴尬。目前,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程序如下:开户申请人持有关开户申请材料向拟开户银行提出申请→银行申核后持有关申请材料向当地人民银行提出申请→人民银行审核后,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将决定文书交开户银行→开户银行根据人民银行的决定,是否为开户申请人开立账户。从上述操作流程看,开户银行在账户许可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许可人的地位。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开户许可证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准予申请人在银行开立核准类银行结算账户的行政许可证件”。从文字表述看,《实施细则》中的申请人和颁发对象均为存款人,因此,被许可对象应是存款人。若对上述操作过程中开户银行的法律地位作出符合《行政许可法》及《实施办法》的解释,则可将开户银行视为存款人(开户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其代理申请开户许可的行为可视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中介服务。但根据《实施办法》规定,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和委托书。目前,基层央行账户许可操作实践中,由于对开户银行法律地位认识不清,因而对开户银行代理人资格没有作相应的审查,一旦因为开户银行的过错而导致作出错误的行政许可决定时,人民银行作为许可机关涉诉风险较大。

(二)行政许可手续复杂,效率不高。从上述行政许可过程来看,申请人开立账户必须经过开户行、人民银行,再由人民银行到开户行,最后行政许可文书才能到达开户申请人手上,一旦开户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不全,由人民银行退回开户银行,再由开户银行通知开户单位,由开户单位补齐资料,重新报送,一个账户的开立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许可效率不高。

(三)存款人资料的真实性难以核实。虽然我国在客户身份确认方面提出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但是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由于银行工作人员不具备鉴别证明文件真伪的专业知识,除了可以通过公民身份信息核查系统确认客户提交的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之外,在确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证等信息真实有效性方面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撑。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只能做到表面化的审查,难以确保账户资料的真实性。

(四)账户日常使用监管力度较弱。一是监管手段落后。目前的账户管理监管工作基本上仍是依赖手工翻阅传票,查阅开销户记录和分户账的方式进行,效率较低。二是监管覆盖范围有限。由于银行金融机构多,账户数量大,而作为监管机构的基层央行人力不足,难以实施大面积的检查与监督。三是非现场监管难度大。目前人行账户管理系统没有与金融机构核算系统联网,人民银行对账户资金日常流转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的难度非常大,非现场监管乏力。

(五)账户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一是政策制度多而散,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二是一般存款账户的开放式管理与专用存款账户的模糊式管理,削弱了基本存款账户的统驭地位。《办法》虽然强化了基本存款账户统驭地位,但同时又放开了一般账户的开户条件,扩大了一般账户的使用范围。 部分存款人为了达到多头开户的目的,往往将不属于专项范围内的资金往来也进入专户,把专户当作基本户来使用,大大削弱了基本账户的统驭地位。三是账户年检制度名存实亡。《办法》虽对年检作出了规定,但对年检的方式、时间、开户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开户银行如何操作没有作出详细规定,银行各自为政,很不规范。对银行不遵守规定的行为,也未作出相应处罚规定,使得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缺乏法律支持。

二、建立新型账户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构建全新的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即取消账户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放开银行办理账户业务自主权,改变央行账户行政许可操作者及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好行使账户监管职能的管理者身份。所有账户的开立都实行备案制,开户银行通过账户管理系统向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人民银行通过账户管理系统对开户银行账户开立、使用、撤销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一是解决了开户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中尴尬的法律地位,同时大大缩短了开户办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解决了当前银行经办人员不能有效识别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开户证件真实有效性的问题。三是由银行自主办理账户审批业务,其业务自理,风险自担的客观现实势必加重银行的责任心,减少在开户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审核上对人民银行的依赖心理。四是强化了账户系统的监测功能。人民银行可实现账户及账户资金流量与存量的全面监测,及时掌握银行各类账户动态,有效预警和监控非法账户,打击多头、异地开户逃避银行债务或从事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可减少现场监管工作量,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覆盖面。

(二)修订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一是对单位结算账户进行重新分类。建议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取消一般存款账户。自大小额支付系统上线以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已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可以把这种方式延伸到单位结算账户,一般存款账户的设立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取消一般存款账户可减少单位的开户数量,更加利于账户的管理。二是细化专用存款账户开设条件。要明确开户证明文件出具部门级别,对各级政府及部门发布与设立专用存款账户相关的文件,应确定公文效力,以防止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对县级各部门、乡镇级人民政府出台文件涉及到专用存款账户能否作为开户依据作出规定。对“其他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作出详细规定。三是制订账户年检细则。要制订全国统一的账户年检细则,详细规定年检的方式、时间、开户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开户银行如何操作等。四是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对罚则中遗漏或不明确的条文进行细化,明确各类处罚的相关规程(处罚标准、处罚幅度、处罚额度等)。如增加未执行生效日制度、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制度、预留印章管理制度、账户年检制度、专人负责账户管理制度、账户档案管理制度等违规行为的处罚,为基层账户管理提供法律支持。

篇5: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摘 要:本文选取陕西辖内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银行Ⅱ类账户及Ⅲ类账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

自2015年12月以来,人民银行陆续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账户改革的新规,拉开了我国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改革的序幕。

新的个人银行账户改革,主要是通过定义Ⅰ类户、Ⅱ类户和Ⅲ类户实行分类管理。新的账户管理制度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防范电信诈骗、减少老百姓的经济损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在对陕西省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陕西省个人Ⅱ类和Ⅲ类账户业务开展情况

(一)Ⅱ、Ⅲ类账户开立及系统标识情况

参与调研的20家银行中按照是否支持Ⅱ、Ⅲ类账户开立及系统标识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5家被调研银行目前暂不能开立Ⅱ类及Ⅲ类账户,且不能在系统中区分不同类型账户,占所有调研机构的25%,其中2家为农商行,2家为村镇银行,1家为城商行。

(2)6家银行仅实现Ⅱ类账户开立及系统标识功能,占所有调研机构的30%。其中1家机构为国有商业银行,其它5家机构均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3)9家银行已实现Ⅱ、Ⅲ类账户开立及系统标识功能,占所有调研机构的45%。

(二)Ⅱ类及Ⅲ类账户开立渠道及数量情况

调研发现,各家银行均可通过柜面渠道开立Ⅱ类账户,但在非柜面渠道上存在较大区别:3家银行仅设立了一种开通Ⅱ类户的非柜面渠道,且在该种渠道的选择上略有分别;有10家银行可通过两种及其以上的非柜面渠道开立Ⅱ类账户,其中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是各家银行支持的基础方式;有一家银行则根据Ⅱ类账户存在形式的不同而设计了不同的开立渠道,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形式Ⅱ类户的风险。多数被调研银行在Ⅲ类账户开通渠道的设定上同Ⅱ账户开通渠道具有一致性:有5家银行认可包括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在内的非柜面渠道开立Ⅲ类账户。某银行Ⅲ类账户的开通渠道同Ⅱ类账户相比有所缩窄,取消了柜面渠道及自助柜台机的方式,仅允许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直销银行开立Ⅲ类账户。

(三)绑定他行I类账户验证渠道情况

调研显示,小额支付系统和银联系统是银行绑定他行I类账户时进行客户身份验证的主要渠道,超过9家被调研机构采用这两种渠道验证信息。此外,三家银行受当前系统功能限制,暂时还不支持绑定他行I类账户;某银行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完成本行Ⅱ类账户绑定他行I类账户的跨行验证。同时,所有被调研银行均表示,在绑定他行I类账户时暂不收取费用。

(四)非柜面渠道开立账户管理原则

11家被调研银行由总行或总行营管部统一管理非柜面渠道开立的Ⅱ类账户及Ⅲ类账户,仅有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对非柜面渠道开立的账户进行管理。农业银行优先以客户在开户时输入的营销网点作为Ⅱ类账户的管理者,若客户未输入营销网点则会根据绑定的账户进行自动匹配。由于建设银行存量Ⅱ类账户均为e账户,因此其依据e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开立网点确定账户的归属地。

二、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优势

(一)个人银行账户使用效率提升,冗余账户得到清理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既是个人支付结算方式的变革,也是个人账户功能的深度挖掘。该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控制了新开立银行账户的数量,减少了非必要开户,主要体现在两类情况:一类是政府性补贴发放过程中的账户开立。以往政府每次发放惠农补贴、助学补贴、企业见习生补助等资金,均是以批量开卡的形式发放,每发一次补贴就会新开一张卡,造成一人多卡的现象。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实行之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善。以榆林府谷县发放企业见习生补助为例,2017年1月份发放一批企业见习生补助涉及981人,某银行发放补助前,对待发放人员的身份证信息进行个人账户查询,如确认该客户已开立了该银行的借记卡,则告知客户补助发放给其原有的借记卡账户。经过筛查,该银行共计避免重复开卡239人,占此次开立借记卡总数的24.3%,极大地减少了银行资源浪费,减少了冗余账户的产生。另一类是以银行为完成发卡量考核的账户开立。自2017年以来,各银行的考核指标中降低了对发卡数量的要求,提高了活跃客户数标准,强化了活跃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购买量,有效提高了存量银行卡的使用率。

(二)网络电信诈骗得到实质性控制

当前电信诈骗产业链中存在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法律责任不明确、违规成本低是上述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个人账户分类管理制度要求客户仅有1个Ⅰ类户的限制和Ⅱ类账户单日累计支付限额不超过10000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法分子使用虚假匿名账户的难度,约束了不法分子进行交易转账的金额,对民众的利益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银行政策落实还有待加强

从调研结果来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已实施满一年,但仍有超过半数银行未完全落实该项政策:辖内部分村镇银行政策落实情况较差,账户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进展缓慢;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已实现Ⅱ类账户开立及标识功能,但Ⅲ类账户功能的上线及实施未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的机构虽已实现个人三类账户的分类管理,但系统还不支持绑定他行I类账户。政策落实情况不佳一方面体现出各银行在政策理解把握上存在不足,缺少主动作为意识,亟待加强深度作为,另一方面个人缺乏对Ⅱ类及Ⅲ类账户的认知,认为Ⅱ类及Ⅲ类账户无实体介质,使用限制较多,接受意愿不强。

(二)冗余个人银行账户清理缓慢

冗余账户一直是银行较为棘手的问题,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有了撤销该类账户的法律依据,对于个人账户中超过6个月不发生交易的账户,如要使用需要本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进行激活,但由于客户对新政认识不足、不主动办理业务、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无法彻底解决已开立多个Ⅰ类账户的问题。以榆林辖区某银行为例,该银行在撤销客户冗余账户的过程中,先撤销个人持有Ⅰ类账户大于50个的客户,对于持有Ⅰ类账户小于50个的客户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排查,冗余账户清理存在工作量大、难度高的问题。

(三)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例如个人账户核实工作中要求银行对使用军人身份证件、护照、通行证等其他身份证件开立的存量账户提供辅助证件进行核实,银行为避免新开户再次出现需核实情况,现要求新开户需提供相关辅助证件,客户认为没有文件明确要求新开户必须提供辅助证件,故不配合该工作,较易引起社会不良影响。同时,银行机构开户时面对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没有一个权威的、较为完整、数据实时更新的全国个人信息数据库供其核验,增加了辨别真伪的难度。

(四)非柜面开立账户管理原则模糊

调研发现,对于非柜面渠道开立的Ⅱ类及Ⅲ类账户,多数银行不具备统计及查询账户开立情况的权限或系统,并由总行或总行指定机构统一管理该类账户。这种总对总式的管理一方面适应了Ⅱ类及Ⅲ类账户多数无实体介质的特点,有利于各银行总行统一制定管理和推广政策。但另一方面,银行分支机构账户管理权限的上收也容易产生新的风险,例如在Ⅱ、Ⅲ类账户涉案需要暂停其非柜面业务时,银行分支机构缺少对涉案账户进行直接处理的权限,可能延误相关案件办理的时机。

(五)绑定他行卡验证信息道路不畅通

在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的背景下,银行各自抱团形成自己的账户验证联盟,联盟行之间可以在线开立其他银行的电子账户,实现跨行购买基金、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Ⅱ类账户、Ⅲ类账户明确分类后,虽说各行合作联盟内会开放Ⅱ、Ⅲ类账户跨行合作,但联盟间及未参加联盟的诸多银行却无法合作。调研显示,由于各行系统改造程度不统一,验证通道没有实现完全畅通。工、农、中、建、交等大行间验证渠道畅通,但城商行、农商行、联社等与他行间验证渠道阻塞。而银行间账户共享不充分,将给Ⅱ、Ⅲ类账户的开立带来麻烦。各行账户共享不充分的问题将会拖累账户分类管理新规的落实进程。

四、加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

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机制落地实施应尽快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是在行业内统筹建立客户生物识别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在一定的安全防控措施下实现共享。二是不断完善身份注册和身份鉴别技术方案,提高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为真正实现远程开户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充分整合利用政府部门数据库、金融系统账户信息、其他商业化数据库等资源,通过大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开展多重交叉验证,构建全方位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

(二)积极确立打通银行间账户信息共享机制

积极促进银行间以及与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一是可由中国银联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组织各银行机构进行“银行Ⅱ、Ⅲ类账户互联互通合作”,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以及相应的风险保障服务、差错争议解决方案及市场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实现银行间账户的互联互通,为推动账户虚拟化进程创造基础设施和前提条件。新规要求Ⅱ、Ⅲ类账户的使用必须要绑定一个Ⅰ类账户。二是促进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新规发布后,银行Ⅲ类账户业务开展缓慢,但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发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却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如果二者联合,取长补短,必然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支付体验,有利于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双赢,也能更好地落实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新规。

(三)优化完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

现阶段,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未实现Ⅰ、Ⅱ、Ⅲ类账户标识功能,日常管理中?o法在账户系统中区分Ⅰ、Ⅱ、Ⅲ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可以增加系统报备选项,便于今后开展分类查询和各类检查。同时建议对Ⅱ、Ⅲ类账户是否进行属地划分建立明确的标准,便于提高账户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账户分类管理改革是移动金融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基于交易风险实施远程身份认证正在成为主流趋势,此次改革必将对银行业依托互联网实现金融业务跨地域拓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保障移动金融业务的安全与快捷,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在制度上明确由开户信息真实性问题引发的风险事件责任认定规则。对于因银行责任导致的客户损失,应及时触发风险处置和赔偿机制,有效控制可能引发的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范静.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6,(10):27-29。

[2]何文明,马中杰,陆得珍.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甘肃金融,2001,(12):63-64。

[3]仇玉芳.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金融经济,2017,(6):65-66。

[4]魏景茹.个人银行账户实施分类管理影响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7,(6):62-64。

[5]徐颖.对互联网时代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时代,2016,(4):54-56。

The Problem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Reform of Personal Bank Account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ZHU Wenqian

(Xi’an Branch PBC,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The paper selects 20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cluding fiv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six share-holding commercial banks,three city commercial banks,two rural commercial banks,one postal savings bank and three rural banks.The paper mainly conduc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Ⅱ bank account and Ⅲ bank account,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research.Keywords: personal bank account classification; existing problem; policy suggestion

篇6: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题的通知

摘自:证券日报 日期:2006-12-0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为保障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安全,维护企业年金管理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年金健康发展,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通

知如下:

一、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应根据与受托人签定的《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受受托人委托,负责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和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工作,保管和代为使用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有关预留签章。托管人须对签章的保管及使用制定专项制度,严格控制风险。单个企业年金计划托管人由一家商业银行或专业机构担任。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应根据与受托人签定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按受托人要求在托管银行开立投资管理风

险准备金账户。

(一)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开立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是指托管人开立的、专门用于归集企业年金缴费、向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划拨资金、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或转移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专用存款账户。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由托管人按企业年金计划开立,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只能开立一

个受托财产托管账户。

1.账户名称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财产”。“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名称应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中的名称一致;“托管人”名称可用简称(全称简称对照表见附件,下同)。

2.预留银行签章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预留银行签章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财产”专用章和托管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由托管人负责保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托管人开立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托管人营业执照正本;

(2)托管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托管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4)《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

(5)受托人委托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委托书。

(二)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开立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是指托管人开立的、专门用于所托管的企业年金基金因投资运作而发生的资金清算交收的专用存款账户。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应按不同企业年金计划开立,并根据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每个投资组合建立子账户。

1.账户名称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资产”。

2.预留银行签章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预留银行签章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资产”专用章和托管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由托管人负责保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托管人开立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托管人营业执照正本;

(2)托管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托管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4)《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

(5)受托人委托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委托书。

(三)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的开立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是指投资管理人开立的、专门用于存放从投资管理人投资管理费中提取的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的专用存款账户。一个投资管理人在一个托管人处只能开立一个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并由托管人根据投资管理人管理的不同企

业年金计划的每个投资组合建立子账户。

1.账户名称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名称为“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投资管理人”名称可用简称(全称简称对

照表见附件)。

2.预留银行签章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的预留银行签章为“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用章和投资管理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名称一致,由投资管理人保管和使用;投资管理人的授权人名章由托管人负责保

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投资管理人申请开立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投资管理人营业执照正本;

(2)投资管理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四)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变更和撤销

企业年金计划变更和终止及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发生变更的,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应根据受托人授权

及时办理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变更和撤销。

二、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资金性质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与投资资产托管账户中的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独立于受托人和托管人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也不属于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负债。若有关部门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或投资资产托管账户进行冻结或扣划,托管人有义务出示证据以证明企业年金基金及其银行账户的性质。

三、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管理

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后,开户银行应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进行账户

报备。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和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不得支取现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可以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支取现

金。

托管人应于每年7月10日、1月10日前将上半年、上一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和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汇总情况报告劳动保障部。

四、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的管理

托管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提取标准和时间,将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及时足额划入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如果发生因投资管理人的债权人或其他权利人申请查封、扣押、冻结或强制执行风险准备金时,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应及时报告受托人,由此造成的风险准备金资金减少额,投资管理人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予以补足。投资管理人不得将风险准备金转存定期存款的存款证实书和存单用于任何质押和转让。风险准备金产生的存款利息收入应纳入风险准备金管理。未经有关受托人确认许可,投资管理人不得动用相应投资组合账户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每个投资组合发生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亏

损。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他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劳动保障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

管理人执行上述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附件: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全称简称对照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篇7:犬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于家庭养犬整治宣传次少数、时间段,多数群众不知情,只在县城少数地方张贴,没有涉及到农村,各镇的宣传次数不够,造成群众对合理养犬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

二是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目前出现问题大家只有报警,由于警力紧张和没有明确的文件要求,警察对出现的问题也不好解决。

三是缺少管理经费,基层更是无人管理。农村养犬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流浪狗、病狗无人管理,给群众人身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四是对于流浪狗的捕捉困难较大。捕捉一只犬至少要配置2-3人,且无法保证100%的捕捉率,晚间更是不好捕捉,目前只有捕犬网和捕犬钳,尚无更好的工具。

五是对犬的管理没有建立跟踪制度,使得流浪犬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治。

为此,基层建议:

一是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和改善养犬管理。

二是发挥社区在养犬管理方面的作用。由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业主大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协助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辖区内的犬只进行登记,监督卫生防疫,狂犬疫苗注射工作,宣传科学养犬、文明养犬只是,对辖区内走失犬、遗弃犬进行收容,配合执法部门对违章养犬的出发工作。

三是科学制定养犬管理收费。

四是加强乡村地区养犬管理。

五是建立犬收容所。

六是犬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家养犬正常死亡,尸体提倡火花;建立专门的犬尸体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经防疫部门认可的具有传染病的犬尸体,按规定进行处理;为正常死亡的家养犬提供安葬场所;对抛弃犬尸体的犬主进行处罚。

篇8: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外部环境对于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模式,特别是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亟需加以改进和提高。

由于个人银行账户管理模式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异,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商业银行对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一、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对于银行的重要性

(一)银行结算账户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载体

银行办理的绝大多数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业务,均需要客户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才能办理;存款、贷款和各类支付结算业务形成的会计记录,也必须通过银行结算账户的记载才能体现。因此,结算账户管理,对于银行来讲是各类业务的“起点”,同时也是各类业务的“终点”。 做好结算账户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的重要体现。

(二)银行结算账户服务是银行客户服务的重要窗口

银行结算开立是银行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界面,这“第一印象”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银行服务认知。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直接在开户方面有直接竞争,客户可以通过比较,对比出商业银行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因此,做好银行结算账户服务,特别是在开立账户环节的服务,对于树立银行对外的服务形象,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来讲也非常重要。

(三)银行结算账户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高危领域

由于银行结算账户覆盖了各类业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 因而也成为银行操作风险的多发区域。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发生的很多案件都与账户管理有关,典型的如:开户资料不全就为客户开户,造成客户资金的冒用;开户资料中途被串换,造成客户资金挪用;银行对账把关不严,引发银企经济纠纷等。并且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由于资金转账单笔金额比较大,容易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做好账户风险防控,防止银行风险的“病从口入”,显得尤为重要。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家银行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基本仍采取手工管理为主,系统管理为辅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脱胎于商业银行历史上手工记账年代的处理流程,只不过将主要工作环节纳入系统处理,但仍留有很多手工处理模式的痕迹。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流程不合理,客户体验不佳

1、客户填写表单(协议)缺乏整合,手工填写影响客户体验

如账户开户和各类签约业务等,不同业务都需要客户填写不同表单和协议,每个表单(协议)填写的项目都非常多且内容多有重复。同时,表单(协议)只能由客户手工填写,一旦填写有误还需要从头再来, 对此客户多有报怨。

2、业务流程中单节点操作任务太多,造成“瓶颈”

最典型的业务流程是活期开户柜面受理流程,从客户填单开始到开户生成账号,中间包括客户填单、柜员受理、系统查册(可能包括多个系统)、正本见证、电话核实、内部多级审核、系统开户等近10个操作任务项,涉及客户及内部多名员工。由于单节点任务多,一方面柜员感觉操作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客户却感觉等待时间漫长。

3、系统操作缺乏整合,效率不高

典型的流程如客户签约业务。目前单位客户签约业务种类繁多, 包括公司网银、邮件通知、短信通知、手机银行、理财、三方存管等十多个产品。不同的产品签约需要使用不同的交易,而且某些签约交易还非常复杂,操作繁复,效率极低。

4、一些手工操作节点没有纳入系统

如开户见证、客户身份查册等,均不体现在系统流程中,仅通过操作规程予以规范,一方面无法通过系统体现柜员工作量,另一方面事后也很难检查操作执行情况。

5、销户、结转久悬账户等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操作内容烦复

销户业务,需要逐个查询账户产品签约情况,并逐个解约,否则无法完成销户;账户结转久悬时,需要逐户单户结息、逐户系统销户并手工登记结转久悬登记簿,如客户有签约业务,也还需要在系统中逐笔解约。

(二)账户信息分散“,孤岛”现象严重

1、手工登记信息多,管理统计无法通过系统处理

传统模式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需要的很多信息都采取手工登记簿方式进行登记。这些登记簿包括开销户登记簿、查冻扣登记簿、 结转久悬登记簿、一些分散的签约登记簿(如电子缴税、支付密码器) 等。这些零散的手工登记簿,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点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手工登记、查阅、统计等工作,效率极低且容易出错;二是,这些信息散落在网点,无法通过系统查询和共享。

2、电子信息分散,缺少系统统一视图

传统模式下,银行业务系统中涉及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信息散落在各个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营内控系统、反洗钱系统等。并且在同一个系统中,相关信息也不整合,如核心业务系统中查询客户信息和查询账户信息需要调用不同交易,遇有权机关查询,柜员需要调用多个交易才能完成。

3、账户资料分散保管,无法共享和远程调取

传统模式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资料一般采取网点通过纸质档案保管形式,虽然部分系统流程实现了影像上传,但这些影像仅作为流程的过程信息,没有分类归档,并且不支持按照账户调取和查阅。

4、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信息无法跨网点共享

若客户在多个网点开户,跨网点无法实现账户信息共享,典型的如企业年检,每个网点都需要客户提供一套资料,对此客户颇有微辞。

(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风险控制手段缺乏

1、重要风险控制点依赖手工,缺少系统支持

典型的如上述开户见证、客户身份查册等节点未纳入系统操作,容易出现操作走型,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情况。

2、预警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及时识别账户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很多系统会产生预警信息,如运营内控系统、 反洗钱系统、银企对账系统等,而这些预警信息不能共享,单点发现的问题,其他节点不知道,从而延误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

3、不支持远程检查,上级行对下级行的业务操作缺少风控手段

由于账户资料的分散保管,账户信息不整合,上级行对于下级行的账户操作检查,只能通过现场调取纸质档案的方式,风控手段落后,无法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4、缺少长期不动户的管理机制

外资银行一般会对长期不动户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来防范不动户资金被挪用的内部人风险。而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均把长期不动户与久悬账户混同,没有针对大额长期不动户的专门的风险控制措施,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商业银行单位银行结算管理的优化方案

针对上述分析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全景化视图和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水平,一方面,从客户和柜员体验出发,提高其满意度;另一方面,解决由于手工操作和信息分散带来的风险隐患,提高账户风险的管控能力。具体来讲,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整合账户信息,搭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全景化视图

将散落在各处的手工信息实现电子化,整合分散在各个系统的电子信息,搭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全景化视图,方便网点及其上级机构对账户进行管理。同时,整合各类账户预警信息,实现预警和管理信息的自动化推送,提高账户管理质量和水平。

1、系统框架

2、主要数据字段

(1)账户信息

单位账户全景视图系统每日批量同步其他系统中账户信息及以对应账户的信息补录信息。具体包括:客户基础信息(如户名、账号、客户类型、各类证件号码等);开通产品信息(如公司网银、短信通知、集团账户、三方存管等);账户使用情况(如年检、银企对账、账户变更等)。

(2)影像信息

影像信息主要包括:开户申请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有效证件(例如:营业执照、开办文件等)、法人身份证件、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信用代码证等。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系统支持从其他系统采集需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银企对账系统、反洗钱系统等。同时,系统支持分行特色字段的建立和维护,方便分行进行特色管理。

(2)数据查询展示模块

系统按照不同权限,提供账户查询功能,可以根据选择展示部分字段,并可根据字段索引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权限控制,可提供下载功能。系统按照不同权限,展示相关预警报表,并可根据字段索引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支持生成各类预设的统计报表,并按照不同权限展示。

(3)账户预警分析模块

系统支持比对其他系统信息变化情况,更新自身数据信息并生成预警报表(如账户变更等。)

系统支持采集其他系统(运营内控系统、反洗钱系统等)的预警信息,同时可建立自身的预警规则(如证照到期、未完成年检提醒、长期未对账等),并生成自身的预警报表。系统支持本系统预警规则的维护。

系统支持黑名单管理,可建立全行性黑名单、分行特色黑名单,并支持黑名单的分级维护。系统可根据黑名单自动生成预警报表或自动推动预警信息。

(4)账户信息推送模块

系统支持向其他系统主动推送信息(如账户年检信息、银企对账信息、账户变更信息、部分实时预警信息)。信息推送的方式包括:按日推送、实时推送等。

(5)账户监督检查模块

建立账户远程检查机制,总行、分行可以通过远程调取账户的影像资料进行账户检查。系统支持建立检查规则,预筛选检查信息。系统应实现检查结果反馈、确认、保存等相关检查功能,并可生成检查结果报表。

(6)系统管理维护模块

与其他系统管理相一致,建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全景管理系统自身的系统管理模块。

(二)全面梳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加强服务

通过梳理流程,将银行结算账户按照全生命周期从前到后划分出预开户处理、开户处理、开户后续处理、账户持续管理、账户销户处理等几个阶段,从客户和柜员体验出发,重点是解开服务流程中的“疙瘩”,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1、预开户处理

(1)开户预约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建立预约入口,客户可以通过外网登录预约界面,录入开户申请信息。同时支持网点自助填单机、移动终端等预约入口,以支持未来预约渠道的扩展。

(2)账户信息查册

根据客户预约信息,由网点先进行初审,对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信息与客户确认修改。同时根据客户填写的信息,进行系统查册。查册时区分信息的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可以自动查册的信息,如居民身份证的联网核查,由系统自动查册;对于不可自动查册,但可以在后台查册的信息(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由后台人员进行查册;对于需要网点登录进行查册的信息(如人行账户系统、外管局门户系统等),由网点自行查册。系统记录并保存相关查册结果。相关查册结果信息可实现全行共享,以减少工作量。

(3)反馈及打印

开户受理网点根据查册情况与客户进行沟通,无误后确定办理开户的日期。系统支持客户远程打印开户委托书;系统支持第一次开户公司及已确认身份的已开户公司远程自行打印开户申请书、协议等。 系统支持网点打印各类开户申请表单、协议。

(4)开户资料见证

由见证人员通过系统确认见证信息。见证时,可携带打印好的开户表单,交由客户盖章。见证时,应复印客户证件,并留存。系统支持本网点、跨网点(含异地)、移动终端等多种见证方式。对跨网点(含异地)见证,由开户网点发起申请,见证网点确认后获得授权,方可处理; 也可由见证网点发起,由开户网点确认后,见证网点获得授权后处理。

(5)网点开户资料审核

开户网点由受理柜员和营业经理两人对开户资料进行审核,并在系统中确认审核结果。

(6)系统预开户

系统根据前序流程情况结果,自动调用预开户交易,完成预开户, 生成客户账户,由柜员反馈给客户。

2、开户处理

(1)正式开户处理

柜员调用系统开户流程,进行扫描发起。扫描发起时,通过输入账号,将前序流程中已有的相关信息带入后续流程。后台作业人员根据影像,完成账户正式开户审批。

(2)开户资料影像定位

系统根据网点扫描的影像,自动区分不同证件种类进行定位,并与账户相关联。系统永久存储已定位的影像,后续可由其他流程或系统调用查阅。

(3)印鉴建库

系统自动调用定位后的印鉴卡片影像,进行印鉴建库。建库包括公章和财务印鉴,支持多套印鉴组合。减少由于人工建库带来的操作风险隐患。

(4)账户启用控制

系统支持设定账户启用规则,包括启用时间(立即启用、定日后启用、手工启用等)、启用方式(只进不出、不进不出)。符合启用条件时, 系统自动将账户进行启用。

3、开户的后续处理

(1)账户资料保管

由于已经实现开户资料的影像定位,后续可以调用影像进行查阅、 变更等操作,纸质开户资料可以直接按照开户顺序归档并入历史档案库保管。除有特殊情况外,不需要调阅。

(2)综合签约

对于客户的签约需求,包括公司网银、短信通知、邮件通知、手机银行、电子账单等通过系统交易整合和表单整合,实现“一站式”签约,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人行账户系统备案

系统建立人行账户系统自动备案接口,由系统自动对接人行的账户管理系统,进行账户的备案。

4、账户的持续管理

(1)账户资料变更

参考开户流程,在系统中建立账户资料变更流程,支持预约填单等模式,支持影像定位更新、印鉴建库更新。对于在本网点开立多个账户的客户申请变更,系统自动提醒其他账户变更。对于跨网点开立多个账户的客户,系统自动向其他网点推送变更提醒。

(2)账户管理信息的自动推送

除了账户变更信息外,其他信息的自动推送功能,主要包括:企业年检信息、银企对账信息、预警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推送,由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全景视图系统发起。

1)企业年检信息的推送:对于跨网点开立多个账户的客户,如一家网点完成年检,系统自动推送年检信息到其他网点,供其他网点共享使用,而不需要客户同时向多家网点提供年检信息。

2)银企对账信息的推送:客户前来办理业务时,系统自动检查该客户是否完成银企对账,对未完成的,可由系统跳出提示,提醒柜员要求客户完成对账。

3)账户预警信息的推送:实现对部分预警规则在柜员操作界面进行推送,如预警规则为“同一自然人是两个以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客户前来网点办理开户业务时,在核查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的时候,系统能对该法人信息进行识别,提示相应预警,柜员操作界面会推送“同一自然人是两个以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信息或识别标志,网点可以及时对该客户的开户情况进行核对和确认。

(3)不动户管理

优化系统,支持对本外币符合不动户条件的账户进行系统自动设置,使其状态变更为“不动户”状态,同时对账户进行“只进不出”冻结。

(4)结转久悬管理

系统支持按照监管规定,对不动户达到一定时限后,由系统一键式进行久悬账户的处理。

系统建立专门久悬账户登记簿,明确结转久悬后的账户资金所在。同时支持结转久悬后根据客户申请正式办理销户,自动结计利息并更新登记簿。

(5)账户销户处理

账户销户时,应全面检查账户各类关联签约业务的开通情况,并自动关闭关联签约业务,实现一键式销户。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方面,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种种弊端,通过建立账户全景化视图系统,做到 “心中有数”;通过账户全生命周期流程优化,实现“贴心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方便银行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从而整体提高商业银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S].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

[2]马俊.商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C].2011

上一篇:形政论文----大一生活总结下一篇:老师如何管理好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