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

2024-04-17

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共6篇)

篇1: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

银川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提高银川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银川市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银川市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不使用于抢险救灾工程和农民自建房的施工现场管理。

第三条

银川市建设局对银川市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管理,负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各辖区建设局及安全监督部门具体监督落实和管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和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

第四条

加强综合整治,银川市建设局联合市技术监督、环保、城管、园林、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本实施细则是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明确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和要求,考核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六条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除应遵循本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第七条

施工现场各方责任主体应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八条

建筑施工现场各方责任主体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为管理学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应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 安全管理基本术语

第十条

安全生产——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本实施细则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即为了确保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而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活动。

第十一条

安全技术措施——为实现安全生产,在防护上、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所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为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第十三条

安全检查——确定安全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计划安排是否有效实施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具体行为。

第十四条

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未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的违章作业行 为,管理者不按安全制度规定的违章行为等;制度缺陷是指管理制度制定时存在漏洞或不切合实际,劳动组织的不合理,人员操作技能搭配不合理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

第十五条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第十六条

“三宝”——建筑施工现场作业区工作人员佩带的安全帽、安全带以及用于安全防护目的的安全网。

第十七条

“四条”——建筑施工现场的楼梯口、电梯井口、通道口、预留洞口。

第十八条

起重机械设备——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塔吊、吊篮等垂直运输机械设备。

第十九条

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二十条

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的模板支撑系统。

第二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施工项目上的委托代理人(项目经理或建造师);经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在工程施工项目上,组织实施施工合同的代表人(甲方代表)。第三章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一般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筑单位必须办理工程安全报监,应会同监理单位对施工方的安全生产和工程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具有保证工程安全施工措施资料。

第二十三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办理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应有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详细内容,绘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按图设立围档,搭建临时设施,做到设置合理、安全可靠、美观整洁。

第二十四条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评定结果报告安全监督部门进行阶段检查验收安全评价。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并上墙,安全目标责任要分解到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际控制指标要悬挂、张贴在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明显位置。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他用。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指标,并有明确的奖罚措施。

第二十七条

施工现场应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悬挂在操作岗位前。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单项工程应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0000至50000㎡的房屋建筑工地和5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工地应配2至3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50000㎡以上的大型房屋建筑工地应按各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设安全主管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致害因素多、施工作业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还应增配。

第二十九条 劳务分包企业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人至200人的,应设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人以上的,应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的实际情况增配,不少于企业总人数的5%。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技术提供地下管线和相邻建筑物、建筑物的有关资料;开工前,及时按有关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施工现场有多个施工单位的,应当有效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行施工。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

第三十二条 对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临时用电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必要的计算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实施。第三十三条 对涉及地下暗挖工程、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大爆破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第三十四条 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按照审定的方案组织实施。

第三十五条 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监控,严禁随意变动经过审查的施工方案。

第三十六条 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三十七条 安全技术交底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对操作者讲明安全事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第三十八条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人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

第三十九条 施工企业必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安全主要负责人组织每月定期不少于一次安全检查,项目负责人组织每周定期不少于一次安全检查。

第四十条 项目总监必须每周会同施工方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还要检查施工现场其他监理人员的监理日志并签字。第四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六级风以上及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检查。

有影响施工作业环境的异常天气,施工现场应停止施工。第四十二条 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四十四条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四十五条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教育培训情况,受教育者应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

第四十六条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防范,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

第四十七条 在工人上岗的必经之路,应设置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佩带示意图及警示标牌。上岗前,安全管理人员应检查工程安全防护用品的佩带情况和施工现场各处安全防护状态。

第四十八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应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特征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年审。

第四十九条 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 救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十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篇2: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

铜政办发〔2009〕71号

来源:铜川市政府办公室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7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财政局制定的《铜川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和市财政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制定的《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已经2009年7月23日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落实。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八月四日

铜川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市财政局

为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规范和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激励机制,在不改变专户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前提下,对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实行“指标管理,预算总控,资金集中,统一调度”,对商业银行按考核量化打分所占比重进行存款分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财政资金保值增值。

二、改革内容

(一)财政专项资金范围。

本方案所指的专项资金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类资金是由省级或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在预算执行中列支,并核拨到专户管理的专项用于支持某项事业或产业发展的资金以及依据法律法规,按规定程序征收或向社会募集,具有专门用途并在财政专户中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以及社保基金等。第二类资金是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结余资金。

第三类资金是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由职工个人缴存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的住房公积金)。

(二)账户设置及资金管理。

本方案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集散账户(以下简称“集散账户”),对各类专项资金分别进行统一归集、统一支付、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规范运作。集散账户的主要功能为:

1、统一归集市级各项专项收入汇缴户收入。对市级各项专项收入汇缴户收入,包括预算外收入以及社保基金收入,采取按月划缴的方式进行集中。即市级财政部门于每月头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各收入汇缴专户内的资金划缴至集散账户,实现收入汇缴专户按月清零。

2、统一集中纳入专户管理的各项预算内资金。将目前由省或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到各个财政专户管理的专项资金,统一调入集散账户。

3、统一集中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结余资金。将结余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财政性资金,统一归集到“单位往来资金结算帐户”。

4、住房公积金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运作,财政监督,结余资金超出支付需求部分,按照《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存款在各银行间的分配总额,进行统一分配。

5、统一调度各类专项资金(不含住房公积金)。市级财政部门根据各专项资金的收支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对纳入集散账户的各项资金的收支活动实行指标管理,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同时,进行资金调度,当集散账户现金存量超出专项资金支付需求时,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考核确定的存款分配比例,以定期存单的形式存入各商业银行;当集散账户中的现金存量不足以满足专项资金支付需求时,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事先确定的存款分配比例,从各商业银行调回定期存款,以满足专项资金支出需要。

6、统一核算各类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部门对纳入集散账户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均按其资金性质、会计科目或预算单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三)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本方案通过实施《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向银行进行存款分配时的透明、公正,并确保存放商业银行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1、建立考核评价指标。

考核评价指标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业务发展能力,占全部考核比重的65%,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余额、存量存贷比、新增贷款额、新增存贷比等指标。

(2)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占全部考核比重的15%,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占比情况等指标。

(3)机制创新和服务水平等,站全部考核比重的20%,主要包括放贷的方式方法、资金的投放领域、支持政府鼓励项目及资金的结算效率等指标。

2、核定各商业银行总评分。

采用评分办法对各商业银行进行评价。首先每项分指标确定一个权重并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确定一个分值。其次根据各银行相关指标的评定等级,按照指标权重,计算该行的各指标得分。最后将各银行的分项指标得分加总,计算出该银行的总得分。

对商业银行的考核评分原则上一年一次。

3、核定财政存款在各商业银行的分配比重。

计算各商业银行的总得分在各商业银行评分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以此作为财政存款在该商业银行的分配比重,从而确定该商业银行能获得的财政存款分配数额。

(四)预警机制。

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市财政要与银行业管理部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商业银行流动性或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随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收回财政存款。

三、实施步骤

为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存放商业银行的财政专项资金,应根据《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确定的存款分配比重逐步调整到位。

(一)财政专项资金第一次存放商业银行时,均按照各商业银行的现有存量存放。具体做法为,先将各财政专户中的资金划入集散账户,然后按照各商业银行财政存款的现有存量,以定期存单的形式存入各商业银行,同时将那些不涉及收入汇缴的财政专户予以撤销。

(二)财政专项资金以后存放商业银行时,按照《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对各商业银行进行评价之后所确定的存款分配比重,采取不定期分配存款的方法,逐步调整到位。

(三)每当支出账户出现头寸不足时,市级财政部门将按照事先确定的存款分配比重,从各商业银行调回定期存款,以满足专项资金支出需要。

(四)本方案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市财政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

为加大金融机构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和经济的互动发展,确保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农发行铜川市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铜川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省信用联社铜川办事处。

二、考核评价体系

(一)考核内容

1、业务发展能力,占全部考核比重的65%,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余额、存量存贷比、新增贷款额、新增存贷比等指标。

2、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占全部考核比重的15%,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占比情况等指标。

3、创新机制和服务水平等,占全部考核比重的20%,主要包括放贷的方式方法、资金的投放领域、支持政府鼓励项目及资金的结算效率等指标。

(二)考评标准(总分为100分)

1、存贷比(20分):以本机构上年末存贷比为基数,达基数得15分,每高于基数1个百分点,加0.2分,加满20分为止;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基数分为止。

2、新增存贷比(20分):以本机构当年实际新增存贷比乘以本项标准分值(即20分)为该项考核得分,最高为20分,最低为0分。

计算公式:该项得分=(新增贷款额/新增存款额)×203、贷款增长情况(25分):以本机构本贷款增长率和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额的比重为考核指标,其中:本贷款增长率占40%,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额的比重占60%。

计算公式:该项得分=[贷款增长率×40%+(新增贷款额/全市新增贷款总额)×60%]×254、支持弱势群体(15分):(1)开展业务情况(主要指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种类)占5分,开展一项占25%,即

1.25分,四项全部开展者得5分。(2)业务发展情况占10分,以本机构本年年末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较上年同期同项业务增长率为计分依据,增长5%-10%(含5%,不含10%),加0.5分,以此类推超过25%(含25%),加

2.5分,单项业务最高2.5分,最低0分,四项业务分别计算。

5、支持政府鼓励项目情况(10分):对各金融机构在本年内信贷资金投放中,对市政府推荐的担保项目给予优先贷款的,年终考核由市投融资领导小组按照各金融机构实际执行情况给予评分。最高10分,最低0分。

6、业务创新情况(5分):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优化贷款程序,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方式方法及贷款发放领域。年终考核由市投融资领导小组按各金融机构具体情况给予评分,最高5分,最低0分。

7、服务质量(5分):各金融机构在本内,对经收税款、办理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缴拨等业务中是否及时准确、安全高效。年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予以评分,最高5分,最低0分。

(三)考核结果及奖惩办法

1、根据全年考核结果,按照打分高低依次进行排名。

2、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完成市政府下达信贷计划的银行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增幅居前两位的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

3、对未完成市政府下达计划的银行,调减该行在辖区内的财政性存款额度,并停止行政事业单位在该银行的新增开户。

(四)考核结果运用

1、市政府对排名前两位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将各金融机构考核结果通报其省级管理机构。

2、市政府根据各金融机构存贷比和贷款增长情况,对增幅居前两位的金融机构可优先获得财政存款资源和我市重大优势项目的融资主导权;对市政府推荐的担保项目给予优先贷款的银行,增加财政资金在该银行的存款数量,具体办法按照《铜川市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三、考核组织

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工作每年一次,以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有关年报统计数据综合考核。考核评价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办公室、市金融办(合作办)、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监分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市政府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考核评价工作主要由市投融资领导小组牵头,市金融办(合作办)、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具体负责实施。

篇3:关于建筑行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一、建筑行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 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种种后果

建筑行业税收现状主要是因为建筑业务是由项目经理负责的, 项目经理与开发商谈拢后, 一经落实, 项目经理就会去寻找建筑公司并且以建筑公司的名义与开发商签约。还要再次与开发商签订执行合同, 另外项目经理与建筑公司还要签订建筑承包责任合同, 承包同的主要条款有:包工包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含税费自负) 、接受施工监督、上缴公司管理费等。这样, 建筑公司实际上就成了一个监管机构, 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收取项目经理的管理费和监督施工。那么, 我们可以看到, 建筑行业的营业税的实际税款缴纳者其实是项目经理。

这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笔者列出以下两点: (1) 造成市场的无规则竞争。这种无规则主要体现在开发商自找项目经理、开发商自行承建、项目经理随意挂靠和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几个方面; (2) 造成建筑行业税收困难。这主要是由纳税人不确定、税款被动征收、税款入库得不到保障、建安合同印花税出现二次征收等原因造成的。

(二) 税源管理范围狭窄, 工程存在无管理状态、税源流失

传统的建筑行业税收管理模式下, 税收部门和建筑公司往往只注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建筑项目的全方位管理, 税务部门只可以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上获得税收依据, 而对于整体的管理基本上没有, 对纳税状况也难以准确把握, 造成大量工程项目税收管理缺位。同时, 施工单位即便是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纳税申报, 但也往往只就其人工费收入纳税, 故意隐瞒甲方供料和提前完工及优质工程奖励资金等应税项目。例如, 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建筑企业2006年度先后承建了2处商品房开发工程和某开发园区的排污沟渠施工工程, 该公司只对商品房的土建收入进行了纳税申报, 对其他较为隐蔽的收入则未进行申报纳税。

(三) 部门分散, 管理无力导致执行力降低

在建筑工程的前期管理中, 法律并没有对税务机关的权力作出明确规定, 这样, 税务机关就无法掌握决定工程的诸多重要因素, 也就没办法对工程做出最全面的了解, 发挥自身职能。事后的问询、观察、验收等无非是事后诸葛的对策, 效果甚微, 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直到施工已完成, 税务机关才着手进行调查的管理滞后问题, 从而造成工作被动, 税收严重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建筑行业税收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企业部门繁多, 转包严重

在当下, 建筑行业层层分包和转包的现象十分严重, 建筑市场在人们心中早已不是净土。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资格的小企业为了可以承包工程, 都要去分包和转包, 或者挂名经营。施工企业仅仅是收取一些管理费就放任不管了, 但是税务机关却很难把这些小型企业纳入管理, 这是税收流失的一大环节。

(二) 工程期长, 难以管理

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漫长的工期, 单项工程往往就要跨年施工, 有的甚至会持续好多年, 这时, 工程款结算延期所造成的少申报或者延期申报入库税款的现象就会大量发生。

(三) 个别施工环节经营方式隐蔽, 流动性强

建筑施工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分布零散, 涵盖面广, 这就会使一些细小的工程变地隐蔽而难以辨认, 积小成多就会变成很大的税收空挡。

(四) 法律意识淡薄, 相关制度不完善

从内部来说, 目前建筑企业的欠税绝大多数是由于垫资经营和工程款回笼迟缓造成流动资金不足, 致使企业无力缴纳税款或不开具发票, 逐渐形成欠税。由于对外来施工单位监控不力, 使得其工程竣工后很快离开本地, 而部分工程款到外地开具发票, 导致欠税难以追缴, 甚至形成死欠。

但是从外部来说, 建筑、审计、监察等部门之间配合的缺乏也是造成税收工作困难的原因。这些部门相对较为分散, 对于建筑工程的申请款沟通通常不及时。在招标过程中, 地税部门是不参与的, 这就不能从源头上监管工程施工过程。而且, 税务机关也不能和建筑单位成立一种代征关系, 对于工程最终造价的掌握不及时, 所以很难确定最终税金。

三、改善建筑行业税收弊端的建议

(一) 规定建筑公司对财务收支实行统收统支

这一点是确保建筑公司成为实际纳税人的重中之重。与以往不同, 建筑行业的税款已经成为地方税款的主要税源, 所以这项对策更是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税法的完善, 建筑公司本来就应该是实际纳税人,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等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此外, 还应该掌握项目经理的请款, 深入了解, 以便加强管理。

(二) 规定建筑公司与其他公司一样, 实行申报纳税

完成了上面那条对策后, 就可以实行这一条对策了。同时, 也要加大征管力度, 完善惩罚措施, 促使建筑行业的税收管理走向正轨。

(三) 项目登记, 双向申报

对于这个问题, 应该首先建设项目实行税务登记, 并由建设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属地管理。

1. 实行项目登记, 规范管理流程

建筑项目登记管理应包括项目开工登记、项目变更登记、项目注销登记等内容。建设单位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之前, 必须会同施工单位先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建筑项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 如出现停缓建等情况, 建设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应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 建设单位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 并结清代征税款, 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以及代扣代征税款凭证。

2. 双向申报, 细化管理内容

建筑项目被纳入税收正常管理轨道后, 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要分别向项目所在地征收分局和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进行纳税申报。建设单位由汇总报税转向定期明细申报。分项目申报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以及工程材料供给和代征税款等情况。建立代征税款台账, 并按月解报税款。对建筑企业除了按照法定要求办理有关纳税申报手续外, 还要按工程进度向机构所在地征收分局报送《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通过按建筑项目细化纳税申报, 不仅延伸了税源监控的链条, 而且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四) 建立协同合作的工作布局

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行双向申报的基础上, 还要实施项目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对建筑业税收的双向管理。为此笔者总结了这十六个字:“科学定位, 明确职责;专业管理, 动态控制。”

四、结语

篇4:建筑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环境,造成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为了承揽工程,在不断降低标价的情况下,还增加一些附加条件,如建筑产品完成合同约定价值才开始计量支付;除合同规定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函外,还有打入现金保证金的;更为甚者就是垫资施工,待工程竣工结算时收回垫付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面临“干工程难,催要工程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为在竞争中抢占市场,广揽活源,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承揽项目;另一方面,建设方拖欠工程款,占压施工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施工方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过高的应收账款占用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往往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垫付资金承揽工程项目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建筑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却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明显不足,企业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出现支付困难,而施工企业开拓新市场、进行新项目施工需要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支付,完工工程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收回,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些甚至因流动资金不足,长期贷款经营,而过高的贷款利息迫使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2)应收账款往往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形成的坏账损失,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应收账款逾期未收回,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冲减当期营业利润,而一旦形成坏账损失,企业不但不能收回应收账款对应的施工项目所形成的利润,就连企业在该项目上投入的生产成本也会付之东流,严重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甚至许多企业还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只管干、不管算”的现象,许多施工企业负责人只重视建筑施工产值的增长,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与建筑施工产值及目标利润挂钩,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工程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只重产值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重视,应收账款催收责任不明确,未与经济效益挂钩,加上结算不及时,交工不完善等,导致了该结算的项目一拖再拖,应收的工程款不能收回,有的甚至出现过了追溯实效等不正常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负担沉重。

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忽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成因及过程不分析、不核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

3.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完成工程量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施工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工程量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經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走好事前评价、过程控制、事后责任落实三步:

第一步,事前评价,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做好项目前期评审,做好对建设方资信评价工作,建设单位是施工企业的最大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要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应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信管理,对建设单位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作认真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步,过程管理,首先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后,如合同约定按进度拨付工程计量款项,就要确定专人负责工程工作量的计量工作,签证变更工作量也要及时确认,以便向建设方申请工程进度款,及时回收垫付资金。其次,要关注建设方的经营状况,加强日常询证,随时了解其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由于对方的突变或经营决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回的风险。再次,定期召开应收账款分析会议,分析应收账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每一笔应收账款形成的实际原因,逐笔进行分析,对有风险的债权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资金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步、事后责任落实,是指工程完工后,要制定收账的目标责任,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谁负责,将清理回收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并与个人经济收入、业绩考核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篇5:建筑行业管理

加强源泉控管 以票控税 实现建筑业税收规范化管理

长葛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和建设,建筑行业税收已成为地税部门新增的重要税源。然而,由于建筑行业、建筑市场的自身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也随之出现,给税收征管增加难度。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2009年以来,我局抽调精兵强将,深入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深入的税收调研、评估,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市共有建筑业纳税人57户,外来建筑施工企业48户,100万元以上立项34个,截止2010年10月,我市共完成建筑业税收44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43%,占总体税收收入的15.26%,其中:营业税3354万元,是去年的157.91%,其他税1114万元,较上年都有较大增长。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厘清税源,分析征管不到位的原因,树立规范建筑业税收征管的信心。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具有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建筑施工企业多而杂,且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

一、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单位纳税意识参差不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业户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2、地税与相关职能部门间配合不力,加上征管力量薄弱,日常税源巡查不够,造成了税收管理不到位。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在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税源控管鞭长莫及,部分工程项目难以掌控,税源难免流失。由于难于与付款方进行沟通,税款无法委托代征,源泉控管不能发挥作用。

3、税务部门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与纳税户多、征管事务繁杂的矛盾日益突出。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一

些小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数据材料都来源间接,不能现场查验核实,评估质量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大量的工程劳务人员,到外地施工,大量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4、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代开发票的开具,基本靠企业自觉找上门申报开出,少报、瞒报收入情况较多。属地地方税务机关对外来施工企业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手段,以票控税效果不好。

5、外出经营活动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筑安装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

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保障。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

以上种种情况引起我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建筑业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中心所所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科,具体负责加强全市建筑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分别派出业务人员到全市各个施工企业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每一项目的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建筑立项协议和每一座楼盘情况都详细统计、建立台账,为下一步专项清查工作做好准备。

二、搞好汇报宣传和协调,为税收整顿工作提供好的外部环境。

(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地方大力支持。市局党组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全市建筑业 的情况后,理清思路,主动向常务副市长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争得了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积极开展建筑、房地产税收专项检查。2009年11月,长葛市地方税务局根据长葛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长葛市开展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建筑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安排。一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专项调查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纳税人的税收专项调查认知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发动广大纳税户积极主动自查自纠。二是组织各部门参加调查人员的查前培训工作。由地税部门对建筑业涉及税种有侧重的进行培训。三是在纳税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从全市抽选重点建筑企业,安排地税稽查部门进行检查,做出稽查报告,针对职能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堵塞漏洞,加强对我市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如果被查企业涉案偷税额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立案查处,绝不姑息。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据统计:本次专项检查工作中,共有28个建设项目、34家企业自查、检查入库税款696万多元,收到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筑税收的税源管理。

(一)建立项目登记制度,设立建设项目税收台账,严格税源监控机制。为有效加强建筑业税源管理,我们重点抓好了项目信息三个方面的采集:一是抓好立项信息采集。市局将从计划、产业集聚办、住建局、交通、公路等管理部门获得的批准项目信息及时传递给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各分局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逐项核对,实地核查,采集项目投资人、投资情况、建设工期、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基本信息,逐项登记台账,分类管理。二是合同类信息的采集,包括施工合同、装饰合同、设备安装合同以及工程预、决算等每项工程的每份合同,不仅掌握所有的施工方,而且逐级细化到所有的承建项目、项目投资、建设时间和甲方供料等情况,实行对项目的精细管理。三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涉税信息的采集。在抓好项目前期初始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期间涉税信息的持续采集和提供。施工方每月向地税主管单位提供拨付材料及工程款情况,包括工程进度、主要原材料使用、付款情况等,主管税务机关每季和付款方的信息进行一次核对。这样,通过信息采集,实行全程监控,使主管税务机关准确抓好项目税收管理,为建筑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提供保障。

(二)加强报验登记,规范外出经营管理。对纳税人外出经营的,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以下简称外经证),并登记建筑业台帐,外经证期限视工程规模大小、期限而定,一般掌握在半年以内,到期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缴销和未完工工程的续开手续,缴销时便于及时掌握外地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预收款及纳税情况;对外来经营纳税人,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报验登记,及时获取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开具的外经证和工程协议,掌握外来经营施工情况,并加强实地核实,根据进度督促纳税人开票、纳税。

(三)守住源头,搞好配合,加强源泉控管,搞好零散税源委托代征。目前,有许多大项目是跨地区建设的,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但是,项目业主方却能够随时掌握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在这种情形下,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发动付款方协税护税积极性和付款方搞好协调配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委托其代征税款,以便税务机关依法及时入库税款,提高税收效率。

四、部门配合,源头控管,形成综合治税机制。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遵循“发挥协税护税力量,部门配合,源头控管”的税收征管思路,我们努力加强各级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在目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化,与计划、财政、房管、公安、建设局、公路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如与计划部门搞好配合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立项情况;与财政局配合,对财政拨款项目实行税款代征代扣;与建筑管理部门协议,对全市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和承包合同实现信息共享,实行辅助项目登记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税源;与公安、房管部门协作,代征代扣房产租赁、买卖等环节营业税等。对长葛市新区一些零散建设项目,我们委托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代扣这部分税款;对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委托投资方(业主)依照工程进度代征税款等等。同时规定:凡是市地税局委托代征建安税收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委托代征协议书》、《委托代征证书》规定的代征范围、代征税种、计税标准、代征期限进行代征。各代征单位应按要求建立代征台账,代征台账应详细记录各项目工程的总投资额、合同总金额、已付款情况、已开具发票金额、发票号码等,并按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代征情况和解缴代征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对照各项目纳税情况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税源巡查核对。同

时市局抽调征管、税政和计会科室工作人员,不定期进入各个项目施工地进行督察和纳税辅导、答疑解难、送政策上门,搞好纳税服务,加强对代征单位的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税款依法、及时、足额入库。这样,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配合、职能协作、信息共享、控管有效的协税护税运行机制,不但及时掌握了每一建筑业户税源信息,而且切实加强了建筑业税收征管质量,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使我市建筑市场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五、严格票证管理,坚持以票控税。

在发票管理中,我们对建筑业使用的发票全面实行“以票控税,代管监开”,即对辖区内所有的建筑业单位全部实行以票控税,发票不发放到建筑业单位中去,所需发票全部由主管地税机关按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代管监开,按次纳税。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时,必须先按规定提供付款方证明、外管证明、施工方税务登记证件、工程项目结(决)算资料和相关的纳税申报资料,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市局定期对各个中心所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票日常检查,加强对发票违法的处罚力度,以查促管,以票管税。2010年 9

元至十月,全市共开出建筑业发票3109份,开票金额624114606.51元,征收税款23382108.98元。

六、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2008年以来,我局先后多次组织对建筑业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做假帐、用假发票、搞假申报行为、代开发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漏征漏管项目的清理,堵塞征管漏洞,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对重大案件进行通报,准确反馈案件查处情况和稽查信息,该立案的送涉税中队立案,决不姑息。同时,加大以涉税案例宣传税法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偷税行为处罚、曝光,惩前毖后,进一步加强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度和培育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七、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经过全局上下不懈努力,我们通过加强源泉控管、以票控税等多种征管措施,在澄清税源底子、大项目税收跟踪管理、票控、委托代征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和成绩,有效地堵住了建筑税收的征管漏洞,建筑业税收管理趋向规范化。一是澄清了税源底子,建立税收台账;基层所对辖区

内所有项目基本情况、进驻施工企业情况、项目业主情况等都登记造册备案;外经证、合同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都收集齐全;二是明确了岗位责任,加强了税源巡查力度。按照《许昌市地税局税源巡查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目标、定责到岗、包户到人。首先要求每位税务管理人员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收集第一手的施工信息,掌握工程进度。其次,加强和付款方、项目经理及财务、材料管理等有关人员日常联系,弄清项目资金、原材料来源、使用情况,真正掌握工程进度,为税收征管带来方便。三是加强了外经证和委托代征的管理,使本地施工项目和出外施工项目的纳税情况明晰化,源泉控管发挥作用。四是加强了票控力度。由于税务部门对施工企业和项目业主方都有了相应的了解和控管措施,税务部门不再被动等待施工企业来开票纳税,什么进度该拿多少税,与正常进度有多少差额等等情况,税务管理员都一清二楚,该催缴的催缴,该巡查的巡查,该评估的评估,该移交稽查部门的移交稽查。五是加强了社会协税护税工作的开展。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了联系,计划、住建、财政、房管、公安、公路和税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协税护税网络,保障我市建筑业税收质量。

虽然我局建筑业税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一是目前建安市场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并存,企业多而杂、竞争激烈,财务核算、利益分配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行业依法纳税意识还不是很规范和自觉,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不断促进纳税人提高纳税意识。

二是继续加强全社会综合治税建设,在现有对建安行业税源控管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建设、房管、土地、质监部门的深度配合,信息共享,加大力度对建安市场税收秩序不断进行整治。

篇6:建筑行业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第二条 目的

为了实现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渠道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有序性,特制定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第三条 原则

营销计划坚持发展期望、竞争、挑战与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保证营销预算与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原则。

第二章

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营销计划制定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制定营销计划,上报主管领导审核,主任审批并经过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下发各部门执行。

第五条 营销计划实施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实施。第六条 营销计划实施监督

在营销计划实施过程中,营销主管定期向主管领导(主任)进行汇报,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工作协调和实施过程监督。

第七条 实施效果考核

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对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营销计划制定方法

第八条

类比法

主要根据外部环境竞争状况,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目标和竞争策略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九条 经验对比法

主要根据发行室过去3-5年内的营销计划执行效果以及下一年度经营发展目标、现有资源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十条 综合法

在类比法、经验对比法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综合因素进行修正而制定的。

第四章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一)销售计划

(二)市场促销计划

(三)技术服务计划

(四)市场研究计划

(五)营销预算计划

第五章

销售计划

第十二条 销售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各区域销售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销售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单位年度销售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销售计划书,上报

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 销售计划方案审议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以后简称“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成员由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组成,以后简称“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四条 销售计划实施管理

(一)销售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销售员将总体年度销售计划进行分解成各区域市场销售计划,然后协助区域销售员将区域年度销售计划进一步分解落实。

(二)销售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计划执行分别由各区域销售员来具体实施。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销售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销售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销售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六章

市场促销计划

第十五条 促销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推广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促销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六条 市场促销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七条 市场促销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促销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推广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促销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营销促销实施方案,并将市场促销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推广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促销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推广人员负责执行市场促销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促销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促销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促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七章

技术服务计划

第十八条 技术服务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技术服务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

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技术服务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 技术服务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条 技术服务计划实施管理

(一)技术服务计划分解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销售主管协同技术服务人员将总体年度技术服务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并将技术服务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落实。

(二)技术服务计划执行 1.责任人

技术服务人员负责执行技术服务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技术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技术服务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技术服务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八章

市场研究计划

第二十一条 市场研究计划制定程序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研究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市场研究计划,然后,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研究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二条 市场研究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场研究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研究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研究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研究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市场研究实施方案,并将市场研究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研究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研究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执行市场研究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研究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研究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进行监督考核。

第九章

营销预算计划

第二十四条 营销预算计划制定程序

营销主管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市场促销计划、技术服务计划、市场研究计划等实施方案的市场预算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拟订出相应的营销预算计划,上报营销主管进行审核,方案通过后再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 营销预算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六条 营销预算计划实施管理

(一)营销预算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审议确定营销预算计划分配方案,审议通过

后,各负其责进行执行。

(二)营销预算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市场研究人员分别按相应的执行方案和营销分配预算额度进行执行。

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审核营销预算的支出情况,同时协调财务部门给予财务的支持和保障。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章

营销计划实施效果评估

第二十七条 评估主要指标

(一)计划制定的准确率

(二)计划执行、控制的有效性

(三)计划的完成率 第二十八条 评估方法

(一)评估时间周期

每3、6个月分别对计划执行效果评估一次

(二)评估方法

主要采取内部访谈与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由主任或其他有关领导对相关人员进行个别交流/访谈,对计划执行效果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畅谈计划执行的效果、现存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面等。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营销主管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行。本管理办法的拟定或者修改由营销主管负责,报主任批准后执第三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陕西广电数字电视联合实验室”工作汇报在杭州召开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