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2024-05-04

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共8篇)

篇1: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档案库房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一、保管档案必须有专用库房,并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库房内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档案安全。

二、档案不得随意堆放。柜架摆放位置应与墙壁保持10cm以上距离,每行柜架间距不小于60cm(密集架除外)。

三、库房应有防潮或增湿措施,注意调节温湿度,建立湿温度记录。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14℃~24℃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之间。

四、库房内应放置防虫、防鼠药剂,并按要求定期更换。若发现鼠、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五、库房内应保持清洁,经常清扫,不得堆放与档案无关的物品。

六、库房必须配备灭火器材,确定专人管理。档案人员应会使用灭火器。要安全使用灭火器设备,不得有明火装置,不得在库房吸烟和存放易然易爆物品。

七、库房内要有防盗措施。库房门应包铁皮,窗应安装铁栅栏;下班前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节假日封闭库房,非档案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库房。

保密室安全防火制度

一、保密室要有专门的防火负责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文件资料的安全。

二、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经常检查,妥善保管。

三、保密室用电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四、禁止存放与文件资料无关的物品。

五、禁止吸烟及销毁物品。

六、禁止与本室无关的人员进入。

七、保密室管理人员应学会使用消防器材。

篇2: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宣传和部署工作汇报

2009年春季防火安全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局对春季防火安全工作做了部署和宣传发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春季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到通知后,我局立即组织召开了春季防火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了源消安发[2009]1号文件精神,及时拟定方案,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火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站股队长任成员的春季防火安全组织机构。并且逐级签订责任状,认真抓好落实,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二、狠抓宣传,让春季防火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本着“防火工作,教育先行”的原则,通过对《消防法》集中学习、对人员的培训。加强了职工对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使每个职工都能认清形势,增强安全防火意识。重点加强对更夫、门卫和重点工种人员的消防知识教育及培训。

三、强化措施,及时全面开展春季消防安全大检查。春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办公室、家属楼、车库、公厕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各部门对消防设备进行了检修和维护。加强了对特种职业人员的管理,做到了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值班值宿人员按时到岗,坚持领导带班,手机24 1

小时开机。春季防火安全工作已经启动,我局全体职工有信心做好今年的春防工作,并且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宣传,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不出现火灾事故,更要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和大风天连营火灾,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环境。

篇3: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一、数字档案的安全性

数字档案的安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数字档案载体的安全;二是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字档案载体的安全可以通过采用安全性较高的载体材料、提高保管环境及保管条件的质量来做到。而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因素则很多, 从技术角度出发, 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数字档案的真实与完整受到影响。现阶段数字档案的形成方式主要有键盘录入和扫描两种。键盘录入的主要缺陷是速度慢、效率低和成本高;扫描还存在图像质量不高、扫描速度低及文字识别率低等缺点, 这些都会造成部分信息内容的缺失。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尚在建设之中, 计算机网络分布的广域性,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都成为信息被窃取、盗用、非法删改的原因。另外, 计算机病毒及网络黑客的攻击, 都会威胁到数字档案的生成、传输及利用过程。所以如果能确保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安全, 则数字档案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主要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对抗网络攻击、病毒, 使网络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数字档案是技术的产物, 因此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也将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而防火墙技术是减少网络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防火墙的概述

1. 防火墙的定义。

防火墙就是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 用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是加强内部网之间安全防御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它由一组硬件设备 (包括路由器、服务器) 及相应软件构成。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防火墙能多方位地扫描监控, 够妥善解决后门渠道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的传输等问题能。防火墙技术可以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全。

2. 数字档案管理中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地确保数字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 保证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 防范对数字档案的非法访问和随意改动,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普及, 数字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目前, 在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中用到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技术、代理服务技术、状态监测防火墙。

(1) 数据包过滤技术。依据系统事先建立的过滤表, 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传输协议类型 (TOP、UDP、ICMP等) 协议源端口号、协议目的端口号等实施有选择地通过。这种防火墙可以禁止外部非法用户对内部的访问, 也可以禁止访问某些服务类型。数据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安装在网络的路由器上, 网络之间的各个路由器, 根据它自己备有的一份称之为“黑名单”的访问表对通过路由器的各种数据进行检查和过滤, 凡是符合要求的就放行, 不符合的就拒绝。由于路由器对任何的网络都是必需的, 几乎所有的商用路由器都提供此项过滤功能, 所以这种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比较简单易行。全世界的网络上面有80%的防火墙是这种类型的。

(2) 代理服务技术。代理防火墙由代理服务器和包过滤路由器组成, 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防火墙, 它将过滤路由器和软件结合在一起, 过滤路由器负责网络互联, 并对数据进行严格选择, 然后将筛选过的数据传送给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起到外部网络申请访问内部网络的中间转接作用, 主要控制哪些用户能访问哪些服务类型。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 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 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设置, 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此外, 代理对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的漏洞也是脆弱的, 不能有效检查底层的信息。

(3) 状态监测技术。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 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 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 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 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 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 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 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 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三、防火墙在保护数字档案信息方面的作用

防火墙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将网络规划得清晰明了, 有效地防止跨越权限的信息访问。如果将内部网连入Internet, 却没有设置任何防火墙的话, 那么内部信息就有遭到侵袭的危险。因此, 对于档案馆的网站来说, 合理利用防火墙技术, 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是保护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

当某个档案馆的局域网连入因特网后, 而局域网中又存在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管理人员肯定不希望外人随意调阅档案信息资源, 即使是针对档案馆内部的管理人员, 每个人也都是管理属于自己权限范围之内的档案信息资源, 不希望出现内部人员非法存取数据的情况。这时通过设置防火墙, 就可以有效防止跨越权限的数据访问, 这样既可以拒绝外界用户随意访问馆内资源, 又可以限制馆员内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互相访问, 使信息资源被安全利用。另一方面,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 将安全的档案管理软件及管理系统放置在防火墙保护系统中, 集中实施安全保护, 对于非法访问档案馆网站的行为进行及时控制。由于防火墙能够将非法的访问记录下来, 所以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和统计, 以供日后进行更加有效的防范。

目前, 我国的许多档案部门都已经使用了防火墙技术, 无论是硬件防火墙还是软件防火墙都已被档案界广泛的应用, 但是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对那些提供对外服务的主机来说, 防火墙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但是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防火墙不能实现的一些功能, 其他技术和协议已经能够解决了。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员要时刻重视网络安全, 把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

四、数字档案馆对防火墙的设置与选择

防火墙是构建内部网络环境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就像一堵墙将内网保护在墙内相对安全的区域, 通过部署和执行访问控制策略, 来确认谁可以进入和谁可以走出这个受保护的环境, 从而控制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互相访问与信息交换。为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 数字档案馆可以根据实际的安全策略, 通过防火墙允许特定的用户和数据包穿过, 隔断安全策略禁止的用户和数据包, 从而达到保护系统, 防止墙外黑客攻击和限制入侵蔓延等目的。但防火墙主要是用来保护设备服务的, 而不是保护数据的, 网络管理员应该对此非常清楚。要避免过分依赖防火墙而可能导致的内部网络安全管理松懈的现象发生。在选择防火墙时应根据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控制需要、网络区域的划分情况、局域网上服务器的部署方案以及各台终端机的访问控制权限来考虑防火墙是否能满足本馆的管理需要, 同时还要考虑防火墙的性能、价格、操作的方便性以及防火墙制造厂商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随着人们对数字档案需求数量的逐渐增多, 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使其安全管理引起了档案工作者更多的关注。目前, 防火墙技术作为一个安全屏障, 能够把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挡在屏障之外, 减少网络威胁, 实现数字档案的安全利用。当然维护数字档案的安全除了防火墙技术外, 还需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入侵检测及病毒防治等许多技术的融合。总之, 数字档案的安全防御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给予支持, 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明佳.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 (32) .

[2]王亚冰.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0) .

[3]王萍.电子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盖凌云.防火墙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7 (508) .

篇4: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黎平县召开离退休干部中秋座谈会

9月14日,黎平县委在南泉山大酒店举行离退休干部中秋座谈会,县四家班子领导与部分离退休干部欢聚一堂,喜庆佳节、共话发展。县委书记王茂才主持座谈会,县长肖凯旋向老同志通报了2016年县委当前工作情况。老同志们对县委当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黎平县委离退局)

三穗县委离退局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达对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艰苦工作的教师们的关怀与爱戴,充分体现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穗县委离退局局长吴才勋与相关帮扶单位深入雪洞镇桃溪小学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吴昌敏)

锦屏县委离退局到高朗村帮扶计生贫困户

近日,锦屏县委离退局姜先光校长一行4人到平略镇高朗村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此次离退局共走访帮扶了6户计生贫困户,通过座谈、倾听群众心声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杨云辉)

长顺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

日前,长顺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县委书记高晓昀在会上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友军向离退休老干部们通报了长顺县2016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安排。老同志们围绕通报情况纷纷谈感想、提建议,为长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长顺县委离退局)

贵定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情况通报会

9月1日,贵定县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组织老干部到盘江镇金海雪山、四季花谷、千户布依寨、沿山镇农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点参观。当天,召开了全县离退休干部2016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通报会,县委组织部部长马登宏,副县长王年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雷作胜主持。

龙里县委离退局掀起学习先进典型热潮

日前,龙里县委离退休干部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脱贫攻坚·党员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神专题会,观看了《党员先锋:脱贫攻坚 冲锋在前》电视短片,强调邓迎香、杨波、潘学军、刘善平、陶正学、姜仕坤等6位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热情。(罗昌友)

罗甸县委离退局“三送三询”做好老干部慰问工作

近期,罗甸县委离退局通过进家门、上医院、到床头等方式,逐一登门走访慰问付家安、谭宗文、岑元昭等50多名离退休干部,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在慰问过程中做到“三送三询问”——送一份防暑降温慰问品,送一份“两学一做”学习材料,送一句高温健康友情提醒;询问生活和思想情况,询问单位服务尽责情况,询问意见建议。(罗甸县委离退局)

平塘县委离退局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

近日,平塘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召开集中学习会,传达学习2016年半年工作总结会议精神、相关违反换届纪律案例通报,并再次组织观看《镜鉴》警示教育宣传片。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县老年大学校长杨映其主持。(郑涛涛)

三都县创新“3+2”管理服务模式 促进老干部工作和谐发展

近年来,针对新形势下的老干部管理工作,三都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整合利用各类有利资源,创新“3+2”管理服务模式(“3”即:实行复合式网格服务,组建保姆式服务团队,创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2”即:落实各项待遇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发挥老干部优势为县域经济服务),求解老干部服务工作最大值,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都县委离退局)

兴义市老同志走进“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8月29日,兴义市组织全市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考察调研“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重点项目,让老同志们走进项目建设现场,提前感受和体验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浓厚氛围。州委常委、市委书记许风伦等陪同考察调研。(何玉梅)

贞丰县委离退局到猫坡村进村入户走访

为深入开展好联乡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陈尤禹的带领下,该局全体干部职工于9月11日深入帮扶点猫坡村开展进村入户走访,并在猫坡村活动室同村支两委召开座谈会。(贞丰县委离退局)

安龙县组织老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村科技培训

8月30日,安龙县委离退局、安龙县关工委联合组织老专家服务团到招堤街道办打江村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县老科协会长邹诗学、县农业局高级畜牧师陈万祥两位专家,针对食用菌种植技,牛羊、生猪、家禽等养殖技术对100余名村民进行培训。(安龙县委离退局)

册亨县关工委为脱贫攻坚献策

为推进纳福办事处红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8月16日至17日,册亨县关工委主任朱崇光一行6人到云南省安宁市“双赢”合作社参观考察,并达成了初步协议:由“双赢”合作社与红旗村党支部合作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养鸡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首批鸡苗进场,并开始进行合作饲养。(册亨县委离退局)

普安县组织老干部参加“中国苗族第一镇”同心节活动

近日,普安县离退局组织10余名老干部和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参加“中国苗族第一镇”——龙吟镇举办的苗族同心结活动,实地观看了苗族刺绣、射弩、斗鸟、斗鸡、山歌对唱和民族服饰纪念品、农特产品展示活动,目睹了最具民族风情、精彩动人的歌舞表演。(刘祖江)

望谟县老年大学第十套健身球操开班了

9月6日,望谟县老年大学举办全县老年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业务第十套建身球操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基本的动作训练。第十套健身球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身心,提升学员的热情和丰富晚年的健康生活。(刘利)

晴隆县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

8月26日,晴隆县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县委书记张国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卓刚出席会议。赵善平、何应国、王興林等老干部对晴隆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该县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陈代吉)

篇5:15档案库房防火、防盗制度

一、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防范意识,落实专人负责制。

二、严格遵守库房管理制度,非库房管理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库房。

三、严格遵守“六不准”。

1、严禁使用明火;

2、严禁吸烟;

3、严禁在无专人值班的情况下使用电焊、氧焊;

4、严禁存放液化气罐及其他易燃易爆、强腐蚀物品;

5、严禁私接电源和用电器取暖;

6、严禁在走廊堆放物品,保证走廊畅通无阻。

四、库房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要仔细检查库房及走廊的电器设备,关闭电器及总电源开关,关门闭窗落锁。

篇6:市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制度

一、立卷归档制度

(一)、国土资源管理每一项工作完成后,有关部门应将一套

收集完整的成果材料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案卷合格率。

(二)、归档的材料必须做到内容齐全、完整、准确,图件

清晰,字迹工整,发文

规范,装订整齐,审查手续完备。

(三)、国土资源管理档案所涉及的地籍管理类、土地利用规

划类、耕地保护类、建设用地管理类、国土资源有偿使用类、矿业权管理类、执法监察类等材料,应在办理完毕后按归档目录,由项目负责人审定后即向档案部门移交。第一的文书档案必须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部门移交。会议材料在会议结束后及时交办公室归档。其它归档材料由各职能部门整理立卷后,在第二年一季度向档案部门归档。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

(四)、双方在办理移交时,档案部门发现案卷质量不合格,要求补充完整或改正后再移交,移交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不交、缓交或任意添加与本案卷无关的材料。

(五)归档材料由兼职档案员或指定的专人向档案部门移交,交接后经清点审查无误,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移交清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持一份备查。

(六)、档案部门对移交的成果材料应及时登记、造册、编目、录入计算机管理,档案实体送专门库房上架保管,并提供利用。

二、档案查阅制度

(一)、查阅、利用、复制档案,应有明确的目的、范围、时间。单位利用档案,须持有合法证明;个人利用档案应出具身份证明,申报具体用途,可利用个人捐赠、寄存、移交的档案和与个人有关联的档案;不得跨越利用范围,查阅所在单位和他人的档案。

(二)、隶属下级单位利用上级单位档案,需征得上级单位同意,持上级单位介绍信或法人委托书,方可利用档案。

(三)、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纪检、监察、督察等部门持介绍信或调查专用证明,有权利用与本公务有关的档案资料。

(四)、律师利用档案资料出示律师调查证明、委托书、律师证,利用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的档案资料。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并可在我局局域网上公开查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档案。

(六)、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依照(国土资源部第14号令《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执行。

(七)、保护期内地质资料查阅利用依照(国土资源部第16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章执行。

(八)、咨询。

(九)、内部利用档案按局规执行。查阅档案在查阅室,公务借出,需注明借出时间,经局领导同意,限期归还。

(十)、利用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应爱护档案,不得任意添加材料、不得遗失、涂改、拆散、勾画、剪裁、污损、批注、转借和泄密。

三、图纸管理制度

(一)凡归档的底图或蓝图应移交档案室统一保管。

(二)修改补充图纸底图应经领导书面同意,修改内容较少时,可在图上“杠改”或“刮改”,并在修改处标注“修改标记”。修改内容较多时,另绘新图,与原图一并保存,并作说明。

(三)图纸管理一律以地域或地图分幅分类。放入图柜管理的图纸按坐标分幅号和象限行列式平放或吊挂;案卷附图采用折叠手风琴式;大图幅采用卷放保管。

(四)归档图纸必须齐全完整,分类编号正确。

(五)定期对存放的档案、图纸进行检查、补充,发现破损、变质应立即修复或复制。

四、档案保密制度

(一)公民有保守和履行国家秘密的义务。凡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加强保密教育。

(二)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属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在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中,应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政策和保密制度。

(三)档案资料的管理实行岗位分工负责制。提供利用档案履行登记审批手续。

(四)经审查,属保密范围的档案、资料应在保密载体上加以标识,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定期进行定密项目的检查、修订和升解密工作。

(五)开放档案报请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后公布。

(六)利用档密的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无权修改。

五、档案销毁制度

篇7: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为实现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归档文件整理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我局档案工作实际,对文书档案和各类业务档案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立卷归档

(一)归档范围

1、文书类。是指在工作中形成的、上下级及同级有关部门发至本局已办完毕并具有考查和保存价值的文件、音像资料等,包括本局文件。

2、综合类。是指在人事教育、执法监察、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管理、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纪检监察、行风建设、获得的各项荣誉等方面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或按要求必须保存)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

3、业务类。是指在规划管理、地籍管理、耕地保护、土地利用、矿产开发管理、地质勘查管理、地质环境管理、储量管理、测绘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或卷宗。

(二)档案移交

1、局机关档案实行分口整理、定期移交制度。为了确保归档文件、资料的究整、准确、齐全,局机关各股室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本股室的档案按有关规定整理好,及时

移交到局档案室。不得分散存放在各股室,更不能将应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据为已有,拒绝向档案室移交。

2、凡需归档的文字(音像)资料应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不能用易褪色(如铅笔、画珠笔、纯蓝墨水笔等)、易变质的材料书写;不能用金属物装订。要符合档案工作规范要求。

3、文书档案由局办公室负责整理移交。主要包括:上级领导机关、同级有关部门、本局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领导讲话、会议材料、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图书等文字、音像资料。

4、综合类档案分别由局执法监察局、财务股、办公室等股室按有关档案规范进行整理并移交。主要包括各类案件、财务帐目及报表、纪检行风工作材料、专项治理整顿文字、音像材料等。其中人事档案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单独建档,局档案室加强指导,统一登记编号,定期检查。

5、业务类档案分别由各有关业务股室按相关的档案规范进行整理并移交。主要包括:地政、矿政审批、登记卷宗;测绘资料;各业务专业会议材料、文字总结、调研报告、图件报表、专项活动的音像资料等。

6、各股室向档案室移交档案,必须填写移交清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签字盖章。移交股室和档案室各存一份。

7、为了保障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各股室要明确一名同志兼管本股室档案工作,负责本股室的档案整理、保存及与档案室的业务联系。

(三)归档时间

1、文书档案按归档,本档案于次年3月底前归档移交。

2、综合类档案除财务档案外,实行归档,本档案于次年3月底前归档移交;财务档案在由财务股保管一年,期满后,于次年3月底归档移交。

3、业务类档案实行季度归档,本季度档案于下季度首月5日前归档移交。考虑地籍档案管理特殊性,实行错后两年移交。移交前地籍科要加强档案管理,保证卷宗完整。

4、为便于查阅利用和保证档案安全,一些利用率高和珍贵、重要的档案可随时归档移交。

(四)电子档案

1、对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件、表册、实物、信息载体等档案资料,实行分类整理、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由办公室负责制作成电子类文件档案,并定期刻录光盘备份,送局档案室管理。

2、各类会议、活动音像资料由相关股室提供,办公室统一刻录光盘备份,送局档案室统一管理。

二、借阅管理

1、本局档案主要是为各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局领导、机关各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批准后,部分档案可向国土所、其它部门、群众提供。

2、本局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本股室业务档案,3

须经股长批准;查阅其它科室业务档案,须经该业务主管局长批准。

3、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查阅档案原则上要在档案室查阅,不得带离档案室、确因工作需要,借阅本股室业务档案(借离档案室),须经主管局长批准,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天。

4、档案查阅实行对口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借阅其它股室的业务档案,确因工作需要的,须分别经业务和档案主管局长批准。

5、国土所查阅业务档案,须经业务股室同意,主管局长批准。

外系统单位和个人需查阅(复制、拍照)业务档案的,须持单位介绍信或个人身份证明,分别经业务股室同意,局办公室签署意见请业务主管局长批准。

6、查(借)阅档案,原则不允许复制、拍照,特殊情况,需复制(拍照)档案部分内容,须分别经业务主管局长批准。

7、对外开放的档案范围。根据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由局党组研究确定。凡需查(借)阅不对外的档案,需经主管局长同意,局主要领导批准.

8、查阅局党组会议记录,须经局党委书记或局长批准;查阅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记录的须经局长批准。

9、凡到局档案室查阅、借阅档案的,须分别填写档案查阅审批单、档案借阅审批单。

10、重要的、珍贵的资料,一般不提供原件使用。如特殊需要,须经主管局长同意,局主要领导批准。

11、凡摘抄、复制(拍照)的档案须经局档案室核定并加盖档案室印章方能生效。复制档案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

12、严禁任何股室和个人未经局授权或局领导批准,向外公布或复制档案,阅档者必须履行保密义务和承担泄密责任。

13、查阅、借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借出的档案不准带离办公室,不得遗失、污损、涂改、抽拆和转借;归还档案时应当面检查注销,如有损坏、丢失档案或泄密的、应及时报告档案室及主管领导,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三、日常管理

1、为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保管和使用,局机关各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股室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保存或拒绝移文档案,确因工作需要的,经批准可复制留存,2、局档案室负责全局各类档案的管理,主要任务有:贯彻执行档案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指导各业务股室档案工作;负责各类档案和资料的接收、征集、分类、整理、登记、编目、鉴定、保管、销毁、统计、借阅等管理工作;编辑档案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如各目录、全宗指南、档案室指南、专题介绍等;开展编研工作,编印组织沿革、大事记、会议简介、基础数据汇集等。

3、档案编号、保管期限、档案密级划分、档案销毁等,由档案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执行,4、档案室应有专人负责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测定库房温度、湿度、清洁度、灭菌虫毒程度等技术指标,研究和改进档案保护措施,对已破损和字迹褪化的档案进行及时修复和复制。

5、档案室要有严密的防盗、防火、防硒、防虫、防鼠、防霉、防潮、防尘、防腐蚀等安全措施。定期检查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及时处理。

6、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局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由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档案室负责人兼任。

四、档案保密

1、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保密规定,加强保密观念,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2、档案管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得将档案存放情况和档案秘密事项向别人泄漏。各股室工作人员要增强保密意识,不得擅自向别人提供档案。特别是涉及到地政、矿政纠纷案件的,严禁向外泄漏。

3、查阅、借阅档案必须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查阅完的档案要及时归档,不得随意存放,谨防泄密。

4、档案库房由档案管理人员专人负责,柜、橱的钥匙,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委托他人代管或使用,更不能由借阅人、6

查阅人自己开门查找。

5、对密级档案需上缴的,要及时上缴。具有保存和使用价值的,经档案工作主管局长批准,可复制存档,并按原密级管理。

五、档案销毁

1、档案的销毁,是指对没有保存价值的归档文件和保管期限已满无须继续保存的档案进行销毁。

2、档案销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档案销毁的标准,严格进行鉴定。

3、经过鉴定确需销毁的档案,必须写出销毁档案内容分析报告,列出档案销毁清册。销毁清册作为永久卷保存。

4、档案销毁,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履行批准手续。销毁档案需经有关人员严格审阅后,经档案和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5、批准销毁的档案,应及时送印刷厂化为纸浆或焚毁,且要有两人监销;销毁完毕,监销人要在销毁清册上写明某 日已销毁并签名盖章。

六、考核奖惩

1、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库存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做到帐物相符,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档案管理人员、借阅人员,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档案 7

丢失、泄密等现象,视其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处理。

4、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机关工作服务,对取得显著成绩者,给予奖励。

七、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文书、业务档案的管理参照此制度执行,现有档案暂由事业单位负责归档、管理。

篇8:局档案室防火安全制度

一、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

根据2009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以及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报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的金融机构。

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从上述立法规定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相关信息。我国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才具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有效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颁发、变更、延续、补办与注销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准确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资质的有关情况。第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的信息。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食品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产品检验结果等,对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经营过程的控制、食品的贮存、不安全食品的召回等,对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第三,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信息。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进行查处,责任约谈情况、整改情况、查处情况及结果等信息应如实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此外,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信息、认证机构的认证情况、消费者的投诉等。

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必要性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深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食品产业的复杂性与安全问题的人为性决定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现阶段,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食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秩序差、管理混乱,生产方式落后。在生产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偏少,小型、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绝大多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有其自身的特性,即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进入终端消费,因此每一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源。与食品加工领域相对落后的生产经营状况相伴的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因从业人员无知所导致的食品风险,以及因牟取暴利而恶意进行的食品犯罪活动则直接加大了食品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和风险性[1]。面对如此复杂的食品产业,只有通过建立完整、准确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详细记录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才能使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全程监控之中。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有利于食品企业提高诚信意识、注重品牌信誉

企业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品牌信誉建立的基础。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形象,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现在的购买欲望,而且还会提升消费者对该企业未来产品的良好预期,这就在无形中为企业吸引了潜在客户人群。然而在我国食品行业中,企业品牌“失信”现象屡屡发生。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不仅对“三鹿”这一知名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亦重创了中国制造商品的整体信誉,多个国家对中国乳制品禁止进口,中国民众对国产奶制品行业失望至极。企业的诚信缺失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丧失目标客户群,导致市场萎缩,进而会限制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在食品行业中,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作为衡量企业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尺,促进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提高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自律性。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最终实现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是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行业与食品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例如,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民知道农药和违禁药物的滥用情况,却故意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食品购买者隐瞒信息;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过程中,加工企业明知道各种添加剂的过度使用情况,仍旧对食品销售商和购买者隐瞒信息;食品批发零售经营者同样知道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食品的毁损情况,也选择对食品购买者故意隐瞒信息。由于处于食品供应链的末端,食品购买者承担的风险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延长而越来越大。因此,食品购买者由始至终都处于弱势地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能够提高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受害者可以凭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追溯问题源头并进行合法正当的维权。

其二,监管者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监管者不易获得食品企业产品的详细信息,即使已经获得产品信息,监管者在对信息的甄别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正是因为监管者与食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有些食品企业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而实施不法行为,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有助于加强监管者对食品企业安全信息的了解,对信用良好的食品企业进行鼓励,对已经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企业通过提高监察次数和处罚力度来严格监管,对正在实施不法行为的食品企业依法查处。

其三,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九龙治水”式的多部门分段监管。在多部门分段管理的模式下,各部门职责不清,经常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对于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整治工作难以全面深入进行。为了破解“九龙治水”的监管难题,我国首先于2013年3月22日正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责任、确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也是旨在加大食品安全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尽管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并未真正解决“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实现监管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共享机制的作用,才可以有效解决各监管部门间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弥补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率。

三、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对策

早在2005年,针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商务部就已经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近十余年来,我国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建设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和施行,为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虽然我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的信用档案制度并不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还没有真正全面覆盖到整个食品供应链,档案内容还不完整,没有形成及时的更新机制,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方面还存在盲点、漏洞。从整体上来看,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信用档案建设标准模糊;第三,档案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第四,失信惩戒制度不够完善。为解决这些问题、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当多管齐下、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1. 提高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我国各级政府在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1年4月21日就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然而,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层出不穷来看,我国不少地区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存在很多漏洞。跟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整体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工作还在缓慢中推进。造成这种现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地区政府没有正确认识到构建与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对于建档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此,国家可以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采取嘉奖等鼓励性措施和政策引导的方法调动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工作。通过实施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让地方政府部门明确认识建档工作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与到食品信用档案的建设中去,提高政府的建档效率。

2. 明确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职责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一户一档,谁监管、谁建档”的要求对建档工作规范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辖区内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自己责任区内每个食品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自己的每个工作环节、工作细节都要负责并抓好落实。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建设完善的信用档案是为了更好地监管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因而建档工作贯穿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地方政府应当整合相关业务资源,把建档工作与食品市场主体清查、执法监管、行为规范、查办案件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相关业务资源,促进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2]。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标准建设

各监管部门应当在信用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对档案内容、信用分级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实行信用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在档案内容上,应该认可融合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行业协会评价、社会监督、机构认证、消费者反馈的综合测评体系,并且结合各自监管领域的特点,对评价体系中的各类指标的权重做相应调整[3]。统一信用分级标准,各部门不能各行其是。根据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为守信,B级为基本守信,C级为失信,D级为严重失信,并配套评价结果发布机制。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的过程中,既要严格坚持评价标准,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将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作为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食品企业,通过增加监管频次和加大惩戒力度等方式促使企业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三)实现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共享

搭建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提供数字化的食品安全信息,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立体式监控,是保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顺利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4]。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势必产生各种电子文件,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将所有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部电子化,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实现地域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消费者将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查询到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信息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可以更好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者凭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信息共享,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安全信息,加强对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面掌控,让不法企业和犯罪分子无所遁形;各监管部门之间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弥补监管漏洞,避免重复监管。设立信息联网制度,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与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税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信用信息高速运转的互通共享机制,规定当食品安全信用等级低于一定等级或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记录等情形出现时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否定生产经营者在相关领域的资格,从多个层面发挥其威慑效应[5]。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与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共同构建覆盖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信息体系。

(四)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之所以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频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根本原因在于其违法收益远远高于犯罪成本。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是解决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通过立法途径建立健全有关失信惩戒的法律规范,在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追究中,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由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复杂性和食品安全事故危害范围的广泛性,对于食品行业中的违法犯罪主体应加大惩戒力度,不仅让其对受害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要坚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次,依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征信数据库,详细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发挥征信数据库间接惩戒的作用,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失信行为,以合法形式及时向全社会披露,不仅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还要使其面对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征信数据库提高食品经营的准入门槛,对于频繁失信并造成恶劣后果的生产经营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允许其再涉足食品行业。

最后,坚持事后惩戒和事前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惩戒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通过对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对失信者形成震慑,从而预防未来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食品行业中只有一般失信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除了依法惩戒之外,还应给予其改正的机会。既让失信者受到了应有的惩戒,又起到了教育失信者和警示大众的作用[6]。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不断完善,逐步用失信惩戒制度维护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公信力,增加不法企业和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

通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与监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有效监督,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助于充分保障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

摘要: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存在档案标准模糊、档案信息不完整、公信力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有必要从强化政府职能、明确信用档案的标准、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等方面去加以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孙宝国,周应恒.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

[2]陆兴松,印文峰,闻骥棠,刘旭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监管[J].档案与建设,2012(2):72.

[3]文晓巍,温思美.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构建与完善[J].管理世界,2012(7):175.

[4]朱静,刘丽佳.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构建[J].档案时空,2013(2):24.

[5]吴元元.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之建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切入[J].法商研究,2013(4):18.

上一篇:班长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向邹碧华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