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2024-04-12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精选15篇)

篇1: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油坊街小学王鹏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可以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允许学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来谈,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谈。

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利用课文导入。我们学习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课下还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解读。下面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学生默读提示和资料,明确内容及要求。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资料,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提示学生既可以参考资料中某一个内容来谈,也可以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3.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确定角度、选择内容、组织语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说互评。然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听、说、评中进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交流形式,如采访、辩论等,以达到活动的多重目的。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有效迁移,学以致用。

5.在习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欣赏评价。

6.习作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结合习作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墙报,之后进行展评。

2016.4

篇2: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写作。

三、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

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篇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习作”, 是一次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通过具体事例, 写出自己所敬佩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习作训练。

设计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对小学生, 特别是低中学段的小学生来说, 写作时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没有内容可写, 其次是有了内容, 拿起笔来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满肚子的话倒不出来。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必须要从内容入手,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同时, 对写作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课前完成《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信息调查表》,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 并向他们学习。

3.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人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学生的独立习作,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把内容写具体的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回忆生活, 获取材料

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感人的事情和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敬佩, 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突出的优秀品质。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待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请你回忆一下, 在这些人中, 谁最让你敬佩, 他的什么品质最让你敬佩。老师相信, 通过这次习作, 你一定会把他写出来, 同时我也相信, 通过努力, 你所写的这个人, 会在我们全体师生之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令大家也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引导学生到记忆中去打捞沉睡的往事, 打开习作思路, 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二、仔细审题, 明确要求

1. 学生自读“口语交际·习作”要求, 思考:

(1) 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 (2) 题目是什么? (3) 写作思路是什么? (4) 写作时的要求是什么?

2. 讨论、归纳, 明确要求。

(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写作对象:人。

(2) 写作范围:写一个让你尊敬、敬佩的人, 你身边的任何人都可以写。

(3) 写作中心:围绕“你为什么敬佩他”展开。

(4) 具体要求:

(1) 通过具体事例, 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3) 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4) 题目可以用“我敬佩的一个人”, 也可以自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三、回忆课文, 感悟写法

1. 回忆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从一件具体事例中表现出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一种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精神的。

2. 讨论交流, 归纳写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

(1) 事例要典型, 让人读了以后觉得这个人确实值得敬佩。

(2) 写人的作文,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 要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把人物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3)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必须用上表示猜测的词语。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达到读写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四、交流互动, 整理思路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根据调查表内的材料, 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 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你敬佩的人是谁?他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敬佩?他做的哪件事最能体现这种品质?

篇4: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能有顺序写出自己学会某一本领的过程。〔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2.方法与过程:写清楚学的具体过程,有恰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言之有情 言之真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到幸福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感受到本领能成就快乐和幸福人生,体会到学本领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勤于训练,心手相应,心领神会。

二、教学重点

能叙述清楚学某一本领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对学习过程写得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四、教具、学具:纸、笔、墨、红笔、学案、多媒体(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音乐:齐唱《幸福在哪里》。(ppt1)

(2)导入语:大家已经用歌声唱出了幸福要靠劳动创造。

(3)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已经交流了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其实学会这种本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劳动 (ppt2)

在怎样的心智状态下更容易学会一项本领?齐背儿歌“人有两件宝……”儿歌揭示出学本领过程,要心手相应、手脑并用,从而达到心灵手巧,以此成就我们快乐和幸福人生。

2.选择材料(2-3明确写什么)。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学会的本领也是多种多样的,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本领。(提示:突出是什么本领?为什么喜欢?) (ppt3)

每组让一位汇报,师板书生汇报的本领。

3.习作重点。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提示:突出具体怎么学的?) (ppt4)

待学生沉思片刻,觉见其有困难而不具备写具体的方法,随机提出暂时放一下,待我们领会到写具体的方法后,再返回继续写。师:即刻板书“知难”。

下面探求解难方法。

4.今天我们先从人人能参与、人人有体验的情境中去体会写作方法。(4-5懂得怎样写) (ppt5)

5.学写法:体验老师怎样教同学们练书法,从而学会了书法用笔的一些技法。

(1)体验学习(ppt6)。①情境创设:书法课老师,教学写毛笔字过程,边演示边用语句描述出来。。②学生练习后,小组交流汇报练书法的过程? (ppt7)。(提示:可按“首先……接着……后来……最后”的顺序谈。)。③三分钟内写一写练习过程。(ppt8)。自己用红色圆点标出形象性强的词语(比如:表语言、动作、心理…..),红色线段标出写得具体的语句。让已写好的同学自行上台展示(展示台),自行评定。展示三名后充分肯定他们的感受和描写。。(2)范文片断 (ppt9)。只见唐老师从桌盒里取出笔、墨、纸,把纸平铺在黑板上,用“五指握笔法”握住笔杆,笔尖蘸上少许墨,把笔毫弄圆,神情专注,起笔时笔锋落入纸面,逆锋钝笔,中锋行笔,钝笔,回锋收笔。一个柔中带刚、劲健浑厚的“志”字突现纸面。师生片段比较:展示片断和范文片断比较,肯定学生将来书法和写作水平远超老师。实是求事评价谁描写得更全面、更细致、更形象?待生回答出范文片段后,师追问为什么好些?自然转入指导写法。师即刻板书“悟法”。(3)指导写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心手相应,心领神会的过程。细心体会学习的过程,仔细思考是怎样学会的,用形象形强的词句描写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ppt10)

齐读领悟写法,再问:我们把写法领悟到了吗?待学生回答领悟后,即刻把思维转入前面环节3“觉见其有困难而不具备写具体的方法,随机提出暂时放一下,待我们领会到写具体的方法后,再返回继续写”。

6.我的作品: (ppt11)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

①学会的具体过程用100字左右描述清楚。(8分钟内完成)

②自己用红色圆点标出形象性强的词语(比如:表语言、动作、心理…..),红色线段标出寫得具体的语句.

③ 让已写好的同学分别自行上台展示(展示台),自行评定。

让同学互评。师生共评。(由于受时间限制只展评二、三名。)

7.总结: (ppt12)

用一首写作歌来总结今天的课

心领神会学本领,

细心体会学过程,

仔细思考怎样学,

用词描写要具体。

8.尾声: (同ppt1)

9.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选一项喜欢的本领,把学会的过程写具体。

悟 法

知 难 而进

10.附学案:

一、习作片断

①三分钟内写一写练习过程。②自己用红色圆点标出形象性强的词语(比如:表语言、动作、心理…..),红色线段标出写得具体的语句。③让已写好的同学自行上台展示(展示台),自行评定。

二、习作片断

我学会了———

篇5: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游戏式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并通过“展示台”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享受收获的快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静静地读书的快乐。交流分享读书的收获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自主读书的行列中。不足之处; 学生在学习珍惜时间的两句名言时,由于平时接触较少,尽管名言短小,但学生识记较慢,说明孩子在古诗文方面涉猎较少,平时可适当给孩子提供一些古诗文方面的课外阅读。

篇6: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一、日积月累

(一)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

1、谈话导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1)划分节奏读古诗。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名。

4、请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5、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①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②读完第一句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学习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这一句诗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②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万仞高山的衬托下,用“座”显得单薄;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用“片”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3)学习第三、四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吗?怨什么?(因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而怨)

③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二)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诗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故事等。)

2、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古诗。读准确、通顺。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师生明确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结合地图,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方位。

②(课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2)学习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他在看什么啊?(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长江是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许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没有尽。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背诵两首古诗,交流积累古诗的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认真落实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学习要素,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的内容又是对前面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回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日积月累”增加了一首古诗,时间上比较紧凑。在操作过程中,朗读方面效率低,培养学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赞扬学生的用词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距离。

篇7: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教学时,可先布置学生去广泛搜集新闻,然后创设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学生发布新闻时,一是要帮助学生把新闻讲清楚、讲明白,二是要组织学生互听、互问、互评。最后,评出“头条新闻”、“最佳新闻”、“热点新闻”……评价时,要从儿童关注的热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评出他们真正喜爱的新闻。

习作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

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编排的意图,一是照应本组的语文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了解比喻句的特点。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再由此发散开去,从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交流一下理解这些句子的`方法。

关于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教师点到即可,不要过多讲解。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再召开一次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会,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篇8: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及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分析文章在结够上的特点(C组同学讨论完成)。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4.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二、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三、概述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志趣美。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flash课件。

2.深入了解学生,按2:5:3的比例进行分层分组。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全文仅114个字,就把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使人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及写富春江的诗文。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三、展示地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确浙江省杭州市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地段。明确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作者乘船从富阳至桐庐这一段旅途中所见到的奇山异水。

四、展示分层学习目标。

五、解决翻译课文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六、分层、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C组同学回答)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写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并且环绕“独绝”展开描摹,结构脉络分明。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明确:本文先写水,后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在写景的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明确: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突出水之清。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水之急。

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作者在这里写树之寒,实际上是反衬山之奇。

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突出山之势

⑸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山之音。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突出山之力。

⑺横柯疏条,突出林之密。这几句是补笔,补写群峰中的林深叶茂,突出了作者那种喜不自胜,流连往返的观赏之情。

4.分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信中没有出现人物,可文章又字字不离人物。

展示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内容分析,逐一展现。

七、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尽快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和志趣的句子。分层讨论得出答案。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组)

明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表达出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组)

明确:表达出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A组)

明确:这一句主要写人在奇景中的感受。触景生情,烘托了山水巨大的魅力,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意欲归隐之意。

八、概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

设计说明:各组同学合作讨论,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九、回顾小结,总结主题。(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这篇文章通过对富春江至桐庐这一段山光水色的描绘,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幽深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十、展示课堂练习。(分层练习)

A组:有人根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的特点,拟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水清现游鱼,请你根据“奇山”的特点,对出下联。

B组: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C组: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请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

写“水”的:

十一、展示拓展练习。(分层练习)

A组:解说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风景之地;

B组:改写《与朱元思书》;

C组:用自己的话叙述富春江的美景。

十二、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A组:写一篇游记,文体不限。

B组:仿照本文的结构特点,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篇9: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篇10: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触景生情

①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②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真情表达

①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②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②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共同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③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

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①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②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③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④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⑤新闻发言人发言。

⑥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⑦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师生总结

①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篇11: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 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3 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 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2 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 听写词语。3 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 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 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 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 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熟读歇后语。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篇12: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展示台

“大自然的启示”成果汇报会:

1、根据自己的资料和了解的内容分类(有关大自然启示的、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想发明什么)组合小组。

2、带着自己要展示的东西,把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3、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组的“小博士”,在全班交流。

4、老师提出听、说要求,全班交流后评出“最佳听众”、“超酷小博士”等称号,以资鼓励。

5、把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班里。

第二课时

习作

1、总结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可以将随时拍成的照片做成课件,帮助学生回忆。)

2、总结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这次整个活动心得……)

3、自己总结,整理资料。

4、小组内进行交流。

5、获得启发后,再次总结自己的写作内容。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初步想法。

7、同学评说,教师指导(写法、选材)。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自己先阅读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段展示给组内同学。

2、老师根据全班本次作文情况,进行评说,展示好的,师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问题。

3、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4、在作文中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感悟。

2、全班交流,分析每个句子。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3、指导朗读。

4、举出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些谚语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篇1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 借助活动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凸显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广泛运用, 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实施的舞台, 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得以高效进行。下面我就从学生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即“自主、合作、展示”来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模式整合, 让课程改革如虎添翼。

一、信息技术促进“活动单导学” 模式中的自主活动高效开展

1.选择更自主

自主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板块。当信息技术被引入学科教学后, 学生的选择更自主了。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 发挥灵性, 张扬个性, 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生活, 这才是有价值的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 所有学生都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这种开放的、立体交互的学习空间, 每一位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才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比如《月光启蒙》的专题学习网站“民间文学”栏目中提供了“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这三个场景, 每个子栏目又分别提供了学习导航、配乐朗读、相关解读、拓展链接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不受外界的束缚, 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品读, 还可以基于主题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阅读,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和语言的生长。

2.探究更深刻

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 这一建构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 提供了大量资源, 储备了海量信息, 这为学生深入探究作了铺垫和准备。在一个专题的覆盖下, 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 利用相关的信息, 完成深化理解和自然拓展的学习任务。如视听的赏析, 对学生感悟歌谣内涵、涵泳文本语言、丰富情感体验起到迁移、引导和暗示作用, 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本课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不长五谷, 却长歌谣”中两个“长”不同内涵的品味。可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中“黄河故道”的视频、“莲花落”图文并茂的拓展介绍, 为学生搭建走向深刻理解的平台, 帮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 实现意义的建构, 深化对“长”内涵的领悟, 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拈连”这种修辞的味道。

3.时空更广泛

信息技术应用让教学时空变得更为广泛。交互式电子白板、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的“活动单导学”, 打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 除了将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 还做到了向生活、社会延伸, 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让教学活动具有自主性、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教学本课前, 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与合作, 利用网络开展调查、收集民间文学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交往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现自我的成就感;课后, 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作后续研究, 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家乡的民间文学”电子小报或电子幻灯片, 将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博客”内展示出来, 进行交流与分享, 还可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张贴展览, 其他同学在欣赏的同时均可发帖评价。广泛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延伸,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建构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立体多向的合作网络

1.打破传统小组建制

传统的小组合作, 组员相对固定, 并且一般仅限于组内合作。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合作的主动性, 更降低了合作的最大效率。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 使学习小组的串联线性关系变成并联网状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话题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这样, 小组之间既相对固定, 又可以重组, 由“组内通”变成“组组通”, 甚至实现“全球通”, 大大提高了合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本课“品歌谣”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听了母亲歌谣后的感受的, 小组内合作后, 甲组可将研究成果, 如圈画重点词语的批注、母亲清唱歌谣的音频打比方、通感的修辞的妙用等通过智慧课 堂软件再传送到乙组分享交流。此时的思维碰撞, 不仅仅局限于原先小组内成员的观点。网络的即时、全面的呈现, 既让学生表达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浏览到其他小组甚至班上其他成员的观点, 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形成更完整的意义建构。打破传统的小组建制, 学生的学习协作面更广, 这样的组际间共同研讨的合作更为深入。学生通过对话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强对探究问题的理解, 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

2.优化合作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运用, 丰富了合作的内涵:合作不仅是叽叽喳喳的有声合作, 同时还有无声合作, 可以说“这里的合作静悄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深度的互动是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默契。有时看上去很宁静, 但内在的激情暗涌是最让人愉悦的。学完全文, 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孙友田所写的原文题目为“月光母亲”, 编者却换成“月光启蒙”, 比较两个题目, 你更喜欢哪个?说说原因。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在“在线论坛”中畅所欲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还可以在同伴的发言下跟帖、交流, 在无声的、深层的情感、思维的碰撞中达成了更为高效的合作, 深化了对“启蒙”内涵的领悟 ,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信息技术搭建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多元展示平台

1.展示主体更全面

展示环节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外显的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提供高 效生动的展示平台。为了落实新课标的10分钟写字教学,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 学生迁移练笔, 在“检测反馈单”上用钢笔书写完后, 拍照、上传至教师端, 教师可以将多名学生所写片段在同一版面上对比展示、集中点评, 可以单独放大展示, 可调整大小, 可凸显重点字词, 还可以进行批注、修改。专题学习网站中“猜谜语”栏目提供了很多妙趣横生的谜语,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显身手, 系统会即时判断正误并统计到教师端。此过程全部纳入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

2.展示形式更多样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在汇报展示“品歌谣”这一活动时, 一般就是单一地对着屏幕朗读五首歌谣, 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展示内容精彩纷呈, 展示形式也更多样了。本课中“品歌谣”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 小组成员将与文字相对应的图片、音频上传至教师端, 呈现于电子白板上, 学生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方式 (轻声吟唱、打着拍子、家乡话读等) 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韵味。比如学生将专题网站中《小老鼠, 上灯台》的音频一播放, 全班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富有浓厚乡音乡韵的家乡童谣更是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孩子们在趣味盎然中感受歌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特点。 这些与文字相匹配的直观性强、极具吸引力的感性材料, 激其情, 引其思。多样的展示内容丰富了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创新出更多更妙的展示方式, 让学生很轻松地到达了既定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要教的内容不是“认知”, 而是“体验”。因而,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要借助技术手段用优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文资源, 提供丰富、良性的语言刺激, 最大可能地激发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和语言灵性。“说谜语”部分的对话写得非常传神, 学生绘声绘色地给这段动画进行配音。随后, 我又引导他们回到文本, 扣住文中提示语进行评价,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谜语的有趣、母亲的慈爱, 顿悟出母亲用谜语启迪了“我”的智慧。总结全文及写法后, 我用flash动画呈现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激活了学生的回忆,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不断引发、促进其言语图式的建构, 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拓宽言语生活的空间。从学生写出的那一段段精美短小的“细描摹抒真情”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 信息技术与阅读课堂自然、适时、巧妙、无痕的整合使学生更出色地完成了言语实践的活动。整节课, 学生们多样的展示让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活力

3.展示平台更多元

理想的教学, 应该“如丰子恺作画, 粗粗几根线条, 却有立体感”。理想的展示活动, 同样应该立体丰满、摇曳多姿, 展示平台应是多元的。从展示载体看, 比如投影、网络、电子白板、电子触摸屏、平板、视频交互系统等。如在本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利用白板的隐藏、拖拽、圈画等功能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专题学习网站的“留言板”,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畅谈阅读感悟, 抒发心声;生生、师生之间可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传送、共享、 切磋、评价;“班级博客”是学生后续研究成果的展现平台。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为课堂搭建多元的展示平台, 让“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让每一个学生展示个性, 使阅读真正成为探究式的个性化行为。

篇14: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篇15: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依据学生的积累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预设的环节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单元的话题是什么?最后归纳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创设情境展开交流,其他学生静心聆听,感受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自由标画重点词句,并抄写一遍加深印象。抽选几篇课文,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来理解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

2、聚焦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

此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完成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先读准字音,同桌检查。接着出示要求: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借助相关的材料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归纳总结,这些词语都含有正义感、表达赞扬、称赞,表示支持等等,属于褒义词。试着创设情境说一段话或一句话,运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在历练中感受词语的情感。第二步完成第二部分内容。自由读要求,同桌交流训练点是什么?按照要求放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语气上的不同。学生大声朗读,师巡视,抽查学生理解的情况,及时地引导。最后归纳总结:句子的说法不同,但是意思完全相同,但是表达语气也不同。这就是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再次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培养语感。接下来,仿造例句自由撰写句子。学生创作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纠正错误,发现优秀的在全班内展示。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不同的表达方法有时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效果不同,感染力也不一样。

3、聚焦第三板块:日积月累。

本次选入的是《别董大》。此版块运用读、背、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鼓励孩子们快速记忆背诵积累丰富的语感材料,我采取男女生比赛背诵和免作业的激励措施――即前十名可以获得免作业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不到10分钟,只剩下三两个学生还在努力背诵。接着默写,全对的当然还可以获得免作业的权力。

二、成功之处

课堂上呈现了比较活跃的学习氛围,背诵也非常快,有效地培养了语感。

三、不足之处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难度的,训练还不够扎实。

四、教改措施

上一篇:教技导论-名词解释下一篇:气象工作总结应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