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2024-04-28

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共11篇)

篇1: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

活动准备:1、每人填写作息时间表。2、填写完成数学作业时间表。3、查资料:睡眠时间( )起床时间( )。课件。

活动设计:

一、谈话激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师:(课件展示):在时间宫殿里出现了专门偷孩子时间的妖魔,这不,芳芳变成了小老婆婆,你们想帮她找回自己的时间吗?

二、观察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

1、看看芳芳

师:为什么妖魔会偷芳芳的时间呢?你能猜一猜吗?

师:我们来看看芳芳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及时参与。

2、说说自己

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呢(生展示课前准备1的内容,个别交流)

3、比一比,发现问题。

师:你能和芳芳比一比,你俩的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有不合理的地方吗?

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认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4、查查资料。

师:什么时候起床比较合适?你查到的资料上是怎么说的?什么时候睡觉合适呢?小学生要睡多长时间才算充足呢?(展示学生课前查出的资料)

5、找到问题的根源

师:同学们通过查资料,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早睡早起,不能让时间悄悄流走,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你能说说芳芳为什么会被妖魔偷走的时间吗?

三、时间创造,解决问题

师:你能帮芳芳调整她的作息时间吗?

小组活动:

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展示)芳芳的作息时间表

四、创新活动,自己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着芳芳找回了自己的时间,你有什么感想?(师生谈话,交流心得)

师: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是最佳设计组。(小组讨论,设计,交流评价)

五、活动结果

师: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篇2: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

2、( )表可以记录百米赛跑的时间。

3、08:3526是( )时( )分( )秒。

4、秒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时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5、唱一首歌需要的时间一般( )1分钟。(填“多于”或“少于”)

6、上午第一节课从8:05开始,这节课要上40分钟,第一节课在( )下课。

7、一架飞机本应在上午10:15到达,现在要晚点30分,那么飞机会在上午( )到达。

8、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

9、时间换算。

3分=( )秒 2小时=( )分 300秒=( )分 3时10分=( )分 180分=( )时 2分5秒( )秒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做数学作业要用30( )。

(2)吃午饭用了15( )。

(3)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18( )。

(4)一场足球赛用了2( )。

二、判断题。

1、昨天那场大雨可真大,整整下了3秒。

2、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4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20分钟。()

3、人的脉膊每秒跳动80下。()

4、我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1秒。()

5、分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秒针刚好转一圈。()

6、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4,经过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分针从3走到9,经过了( )。

A.6分 B.30秒 C.30分

2、100米赛跑,小刚用了15秒,小华用了18秒,( )跑得快。

A.小刚 B.小华 C.无法确定谁

3、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

A.90秒 B.90分 C.9小时

4、从5:25起,再过( )分钟是6:10。

A.25 B.35 C.45

5、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 )。

A.5圈 B.50圈 C.5小格

四、比较题。(填“﹥”“﹤”或“=”)

150秒()2分 6时()600分 60分()1时 12秒()12分 36分()2时 1分20秒()80秒

五、解决问题。

1、一列高速列车上午7:05从杭州出发,7:59到达上海。这列高速列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2、取信时间(上午)

第一次7:40 第二次9:40 第三次11:40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

3、小宇在外面玩球可以玩多长时间?

小宇:妈妈,我去玩一会儿球。

妈妈:好啊!注意安全,8:00回来吃早餐。

4、某地周末下午的停电通知。

停电通知

云盘小区 9:05—9:40

山水小区 9:15—9:55

(1)哪个小区的停电时间长?

(2)亮亮9:30回家,发现家里停电。他在家等了25分钟才恢复供电。你知道他住在哪个小区吗?为什么?

5、李丽的爸爸要从北京到青岛出差,买好了上午8:50的火车票。爸爸从家里到火车站要15分钟,在火车站排队上车要20分钟,爸爸最晚什么时候要从家里出发?

篇3: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以下, 笔者以《蜜蜂》一课的教学为例, 来谈谈我们的一些激趣策略。

一、“趣”源于多样的质疑

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学习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说明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本身是学生所未知且想知的, 对于这样的内容, 最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于是, 他们会将心中的疑惑贯穿在阅读的全过程中, 成为他们自主探知的动力。

陶行知曾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 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 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 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 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我们切不可小觑质疑的力量, 它可以成为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轴心。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有言:“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这就启示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质疑、释疑。《蜜蜂》一课教学中, 教师就安排了几处有效的质疑。

(一) 疑在关键点

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质疑, 整体感知文本”的阅读方法。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试验”这一关键词进行质疑:大家读了课文都知道了, 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做试验的事情。那么, 对于他的试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围绕这个词自主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法布尔是怎么做试验的?”“试验最终结果怎样?”接着, 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寻找相应段落, 通过问题与段落的一一对应, 学生对文本的脉络进行了梳理, 对文本的大意有了整体感知。这就有一“疑”牵全文的收效, 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程式化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引发质疑, 自然引渡到主干问题与文本内容的对号入座, 让文本的整体感知环节不再成为学生极力想回避的难关, 而是一个学生自主求知、乐于探知的轻松的学习项目。

(二) 疑在空白点

法布尔叙述的试验结果是“二十只蜜蜂中, 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 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文本对其余三只蜜蜂的去向没做交代, 可谓是留白处, 也是学生最关注的空白点。学到这里, 看到这样的试验结果, 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色。教师立即引导“看到这个结果,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果不其然, 学生异口同声地发问:“还有三只去哪里了呢?”“是啊, 还有三只去哪里了呢?聪明的孩子, 你能根据上文的提示和你的生活经验来大胆地推测一下吗?”

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 也是思维的火花。有自主质疑就会有自觉探疑, 大家争先恐后, 各抒己见———“大概风太大了, 那三只蜜蜂体质差, 飞累了, 还在半路休息。”“也许这三只蜜蜂特别勤劳, 它们还在花丛中采蜜呢!”“也许它们被闷了很久后放出来, 已经晕头转向, 找不到家了。”“可能它们受了伤, 被别的蜜蜂收留, 住在它们家里去了。”“也许它们碰到老朋友还在路边聊天呢!”种种推测, 有根有据, 显现出他们对文本知识的内化能力和已知经验的活用能力。种种猜想, 有情有趣, 显现出本真、善良、美好的童真世界。这一环节, 让说明文的教学充满了童趣, 学生表达欲罢不能, 听课教师深受感染, 其实说明文也能上得这么轻松愉悦。

(三) 疑在难点

当课文学至尾声———试验的最终结论部分, 大多数教师可能以为此时应该水到渠成, 不成问题, 但细心的教师却发现文本的真正疑难之处恰在于此, 因此他们不会对结束段弱化处理, 而是安排了又一次质疑。让学生认真细读这一段———“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提出来。

这一次质疑促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一次自我监控, 回顾梳理哪些已经学懂, 哪些还有不懂。学生细读、细想后提出如下问题:“什么叫本能?”“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说,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为什么大科学家法布尔无法解释?”不问不知道, 一问不可收。没有充分的预设, 教师可能不会想到短短的一句话, 学生居然有那么多的问题。当然, 有疑问的, 也有自认为都懂了急着想要帮着释疑的。于是, 教师就趁机给学生提供展示“学术权威”的机会, 学生们解释得头头是道, 尤其是提前阅读过《昆虫记》、对蜜蜂有过一定研究的学生, 俨然一位位昆虫学家、小博士。一时间, 教学的高潮再次迭起, 质疑的、释疑的, 各得其所、各取其乐。

此三处质疑的安排, 可谓一波三折, 有效地激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内驱力, 使阅读的兴趣从课始持续到课终, 整堂课学趣横生, 这是我们对学段目标———“学习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进行周密细化、对实施策略进行优化后的良好收效。

(四) 疑在互动中

上述提到的可以说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中, 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单循环式质疑, 是可以预设的。而在学生、师生互动交流中还会出现以疑激疑、疑窦丛生的多循环式质疑, 是不可预设的, 正因为如此, 往往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在《蜜蜂》第二段“试验过程”的学习中, 教师先让学生熟悉试验步骤 (捉蜜蜂、放进纸袋、做上记号、叫女儿等在蜂窝旁、带着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 , 之后教师发问:“老师觉得法布尔的试验步骤太复杂了, 可以去掉其中几步, 你认为哪些步骤可以去掉, 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抛出,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小组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 对所有的步骤进行了筛查。在随后的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中, 拉开了一场唇枪舌战。以下就是其中几段精彩的辩论———

[片段一]

甲:我认为“叫女儿等在蜂窝旁”这一步可以去掉。

乙:不能, 万一蜜蜂比法布尔先回来了怎么办? (反驳)

甲:那等法布尔回来后再数蜜蜂也不迟呀! (质疑)

乙:那如果蜜蜂回来后又离开采蜜去了呢?法布尔不是看不到蜜蜂了吗?那还能数得清楚吗? (再反驳)

……

[片段二]

甲:我认为把蜜蜂装在袋子里不能去掉。因为, 这样带, 蜜蜂不会飞散了。

乙:我也觉得这一步不能去掉, 否则法布尔会被蜜蜂蜇的。 (赞同)

(教师见学生没有抓住重点来看问题, 就及时干预)

师:你们可能不知道, 法布尔生活的年代没有我们现在用的透明的塑料袋, 而是厚厚的牛皮纸袋。装在这样的袋子里蜜蜂会怎样呢?

教师边说边出示塑料袋和牛皮纸袋。

(这一干预又引发一场讨论)

丙:蜜蜂被装在厚厚的牛皮纸袋里, 看不见外面的景物。 (若有所悟)

丁:看不清外面的景物, 蜜蜂飞回家就有困难了。 (跟进说明)

陶老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 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 不问学生兴趣, 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 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在生生、师生互动中, 学生会主动暴露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的路径, 只要教师认真倾听、关注学情, 就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指向是否正确、是否全面。而互动中的教师“激疑”能像交通警察一样及时为其指明方向, 也能像助推器一样推动思考的深入。既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互动中因为有质疑、有激疑、有启发、有辩驳, 一个个疑点就会被击破或被扩大, 各方的讨论酣畅淋漓, 不计胜负, 只求享受思绪驰骋的快感。

二、“趣”浓于情境的体验

许多说明文的内容都比较客观、理性, 很难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但《蜜蜂》一课是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了一次科学试验过程, 于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其间也渗透着试验者的情感变化。比如, 法布尔放飞蜜蜂, 看到它们四处飞散的样子, 推测蜜蜂可能飞不到家, 心里有隐隐的担心。再比如, 当法布尔看到“二十只蜜蜂中, 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 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 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心中有抑制不住的欣喜和敬佩。针对这样的文本特点, 我们确定了这样的细化目标———“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推测来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选用推测的策略来让学生亲历法布尔试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思。

师:法布尔把蜜蜂放飞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

读着这段话, 你认为蜜蜂能飞回家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文试验步骤或链接旧知大胆推测)

生:我认为不能, 因为起风了, 蜜蜂飞得很低, 可能看不见家, 而且可能飞不动。

生:我认为不能, 因为这些蜜蜂被闷了好久, 一放出来的时候都向四面飞散, 没有方向感, 可能会找不到家。

生:我也认为不能, 因为它们是被法布尔装在厚厚的纸袋里, 看不见一路上的景物, 而且被带出去两里多路, 离家很远。

……

中年级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即使孩子天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 理性地分析往往也会将他们的兴趣消磨殆尽。教师关注了真实学情, 创设了一个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感悟, 这种学习动力是内发的。

因此, 教师没有直接把文中大泡泡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抛给学生, 让他们去分析, 而是采用角色体验的策略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的现象进行推测, 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走进法布尔当时所处的情境, 吸引他们去认真研读句子、联系上下文, 专心发现一些现象, 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做出合情合理的推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由现象得出推理、判断的思维方式, 还能真切地体会法布尔观察认真、思维缜密、记录翔实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 饶有兴致地亲历实践的过程, 走进语境中, 走进法布尔的发现之旅, 成为细心的发现者和大胆的探索者, 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快乐。

三、“趣”归于语言的习得

语言的学习也是说明文教学的一大目标。虽然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平实缺乏情趣, 但细读也有可挖掘之处。《蜜蜂》一课中, 有多处呈现出法布尔真实、严谨的叙述语言。我们要做到的不光是去感悟法布尔质朴求实的文风, 更重要的是感受法布尔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就是, 要以语言品读为载体, 达到披文入情、兼收并蓄的目的。但难就难在如何让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会也充满情趣。下面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怎样让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变成一次“快乐之旅”的。

(一) 体验发现之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师就要创造机会, 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

1.“洞察失误”法。教师以“听说”一词为抓手, 了解法布尔做试验的原因。出示句子:“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 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与原句相比, 教师故意去掉了开头的“听说”一词, 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失误”, 培养学生洞察错误、辨别正误的能力, 提高对关键词句的敏感度。发现是学生所热衷的活动, 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变化, 并纷纷发表看法, 阐明“听说”一词在句中的作用, 有的从反面阐述, 有的从正面说明。从交谈中, 可见学生充分体会到法布尔“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的求实态度。

2.“目标搜寻”法。教师以“推测”一词进行桥接, 先是让学生体验推测, 在了解了法布尔的推测后, 继而知道法布尔在观察中无时无刻不在推测, 从句子中还能找到表示他在推测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了“推测”之意后很快搜寻到了目标———“好像”“大概”“我想”这些词语, 并进行有滋有味的朗读, 读中仿佛在体验法布尔当时边看边思的痴迷样。

3.“对比”法。当读到法布尔推测的句子时, “好像”“大概”这样的词让学生感受到他对不确定的现象不敢妄下定论, 但当读到试验结果的句子时,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这样的词又让学生发现法布尔的表述是那样肯定、坚决。继而教师让学生对比发现———“通过这两处语言的比较, 你对法布尔又有了什么了解?”对比品读间, 学生对法布尔其人“是即是, 非即非”的求实精神已了然于心了。

重要的是, 学生发现语言特点、感受人物情感的过程是充满寻求、探索的乐趣的, 仿佛在游戏间自然无痕地达成了目标。

(二) 体验趣味运用

说起语言的运用, 是令师生都为之揪心的事。但只要我们设计精巧, 降低难度, 相信运用也是极易体验成功的学习。

如学习法布尔来推测一下其余三只蜜蜂失踪的原因。 (具体案例已在上文提到) 教师强调用上表示推测的词语“也许、可能、大概、估计”等, 将文本语言的运用融入到有趣的推测游戏中, 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如学习“尽管……但……”逻辑性语言的运用, 教师将其与文本语言内化表达融合在一起。以下是练习案例。

出示句式练习:

尽管蜜蜂逆风而飞, 沿途都是些陌生的景物, 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_____, 但蜜蜂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_____, 但_______________。

学生结合试验过程提到的相关信息, 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的组合———

“尽管蜜蜂逆风而飞, 但……”

“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但……”

“尽管蜜蜂被闷在厚厚的纸袋里, 但……”

“尽管蜜蜂被带着走了两里多路, 但……”

这种融文本内容和形式于一体的语言实践, 不仅降低了语言表达因题材缺乏而产生的难度, 同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 提升了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在语言运用中, 让学生轻轻松松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双利。

篇4: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关键词】有效教学;实践;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这方面,人教A版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教材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以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而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的个案

一、抽象的教学内容与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案例一:“函数单调性”,由f(x)=x2的图象观察y随x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0f(2-x)的解集。我把f(x)和x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应尽可能地来源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应找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接触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捕捉学生的生活的疑点、兴奋点,社会生活和热点,同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通俗、更具体。

二、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也就是说,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一节课中,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点的时间进行笔头练习,自己过早地抛出题设结论和过程,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但数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基础。

案例二: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y=2x,y=2x,y=x2,y=log2x在(0,+∞)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三、学生实际水平与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案例三:“函数”,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模式。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总之,在教学反思的行动中,我坚持:一是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现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同一事物。二是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参考文献:

[1]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006

篇5: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在20xx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3、知道1秒有多长

4、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__()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篇6:数学时分秒日记怎么写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真走两圈,就是一天。

太阳能汽车一小时最快能行驶160931公里,火车一小时最快能行驶170公里,人一小时最快能跑10公里……

我一分钟能拍100多下手,我一分钟能搞定一包零食,我一分钟可以跑100多米,我一分钟能写9次我的名字,我一分钟可以写27个字……

我一秒钟能眨一下眼睛,我一秒钟可以拍一张照片,我一秒钟可以拍一下皮球,我一秒钟可以拍两下桌子,我一秒钟可以扣一个纽扣,我一秒钟可以读一个字,我一分钟我一秒钟可以吃一颗枣,我一秒钟可以把一张纸剪成两半,我一秒钟可以打两个字…..

篇7:二年级数学时分秒随堂检测题

1、6:25:30是时分秒。

2、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1圈是分,也就是小时。

3、钟面上跑得快的.是针,它走1小格是秒,它绕钟面走1圈是秒,分针正好走了小格,是分。

4、分针从12起走到4,要走分。时针从12起走到4,要走小时。

5、钟面上时针刚走过5,分针从12走到1,这一时刻是时分。

6、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小时。

7、小学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篇8:“时、分、秒”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的出现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这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程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体验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播放时间是小马车的音乐)时间小马车已经出发了,它正奔向神奇美丽的时间王国,说着说着时间王国已经到了,你们想进去吗?那可要准确地说出时间王国的咒语。

(课件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是(   ),走一大格是(   ),走一圈是(    )。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    ),也就是1小时=

(    )分。

4.我是时间的小主人,每天早晨——

准时起床,晚上                     准时休息。

【设计意图:秒的认识是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学习秒的认识时先对以前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秒和计量秒的钟表。

(教师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猜测写这4个字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师:发现了,无论前面的数字是大是小,大多数同学不约而同选择了秒做单位,为什么啊?

(生自由解释。)

师:说得真好,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还要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可爱的秒娃娃。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写字的时间,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到教师板书课题用的时间比较短,要用比分还要小的单位秒。】

师:大家都知道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可是像秒这样小的单位该用什么样的钟表来计量呢?进入钟表店去找一找。

生:秒表。

师:在哪里见过秒表?

生:电子表。

师:你会读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试着读一读。(按顺序读。)

师:除了秒表和电子表还有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呢?(带有秒针的钟表。)

(让学生介绍一下秒针:又细又长的。并用手指一指秒针。)

2.体验1秒和几秒。

师:那么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了几秒钟的呢?又在钟表上留下了怎样的足迹的呢,现在我们就去秒娃娃的家坐一坐,只要认真在那儿一定会找到答案。

师:为了欢迎大家,秒娃娃要唱歌,它的歌声很短,只有1秒钟的时间,你们要仔细听一听,1秒钟的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溜走的?

师:听到1秒钟是怎样跑掉的了吗?

生:铛的一声。

师:也就是铛的一声就是1秒。那你还能用其他的声音来表示1秒吗?

(生自由配音。)

师:除了你听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秒针走了1小格。

师:也就是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那1秒的时间你能做些什么呢?感觉1秒钟的时间怎么样啊?

师:1秒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秒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不信你看。(播放课件。)看了这些信息,你对1秒钟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1秒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虽然1秒钟很短,但是只要好好利用它其实可以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从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3.教学1分=60秒。

体验一:

师:拿出你们的钟表,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呢?那秒针从哪走到哪是5秒呢?(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体验二:

师:新年的钟声还有多长时间敲响?(10秒。)你还知道秒针从哪走到哪是10秒?

总结方法:看大格数小格。

体验三:

师:秒针从12走到6是几秒?

总结方法:用乘法。5×6=30。

体验四:

师:秒针走一圈是几秒钟啊?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同学们亲自动手拨一拨,把发现和同桌说一说。endprint

总结:1分=60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拨钟表的过程中经历1分=60秒,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练习

1.大显身手。

师:时间王国给大家准备了1分钟的音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3张活动卡,有朗读、写钢笔字、画时刻。选择你最喜欢的放在最上面,看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多少。

生汇报,在1分钟的时间里我做了……

2.争当合格小闹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为10秒钟时间到的睁开眼睛,并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第一次,前5秒钟有秒针走动的声音,后5秒钟就全靠你自己。

(采访估得准的同学,让学生明确要和秒针一个节奏。)

第二次,难度加大,10秒钟都没有声音提示。

师总结: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争当合格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3.勇攀高峰。

师:时间王国有一座高峰,峰顶有最宝贵的财富,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努力登上山顶吧!

第一阶:我从1数到10大约需要10(    )

王老师每天工作8(     )

小明吃午饭用了20(     )

第二阶:秒针从3走到4是(     )

分针从3走到4是(     )

时针从3走到4是(      )

第三阶:二年级同学50米跑成绩:小红14秒,小明11秒,小军10秒,请同学们给他们排一排名次。

第一名(    )时间(    )

第二名(    )时间(    )

第三名(    )时间(    )

第四阶:修改数学小日记。

我是个乖孩子,每天早晨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上15 小时才吃饭,妈妈说饭不能吃得太快,所以我用20秒钟,把早饭吃得干干净净。我家离学校很近,我用10小时,就可以走到学校,中午时我要睡30秒钟的午觉,这样下午上课才会有精神。回家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1分钟 就可以完成。晚上经常陪爷爷看30秒钟的新闻联播,这就是我的一天。

展示峰顶的宝贝:神七问天、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七问天,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时间王国的宝贝,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珍贵的宝贝,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送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叹,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有个自强不息的强大祖国。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可爱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分3个大环节,前两个环节重在体验,最后一环节分为4个阶梯,练习的难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

四:总结质疑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并质疑问难。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欣赏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时间王国这一情境导入新课,用敲开时间王国的大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复习。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又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上。

3.借助活动,体验时间。数学教学在于体验,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别是秒这一时间单位很抽象,所以整节课一直让学生在体验、去经历。

篇9:三上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张银行卡厚约1(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长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

师: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来瞧一瞧,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同学之间互相看看,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好,同学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请同学们拿出格尺来,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本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了吧,打开本,开画吧!比一比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想知道吗?现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同学说用小棒量的,他发现用长度是1分米的小棒测量一共量了10次,我们现在一起来验证一下他的说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一边贴纸条一边数,真的是量了10次,比中我们可以知道1米就是(10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作业

篇10:人教版数学三上第四单元教案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教学难点: 1.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课时安排: 加法 3课时 减法 3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 1课时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第36--37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听算: 20+33= 35+12= 24+37= 51+43= 16+25= 36+60= 43+20= 30+25= 2.笔算

56+28= 47+39= 66+25=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师: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2.教学例1(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师:狐狸、麋鹿属于哺乳动物,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动物。(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中国特有动物中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几种?(3)列竖式计算。

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一行独立完成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要注意什么。(2)补充: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吃苹果。

324 36 + 561 +475 + 360------------------------板书设计: 万以内进位加法 271+122= 271 + 122--------

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第37页例2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2.笔算。

758+207= 302+439= 286+423= 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课

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表)你能算出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笔算:271+31=

271 从哪位算起? + 31 十位上得几?----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3.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1+1=2,个位上写2,十位7+3=10,满10向前一位进1,在百位右下方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十位上写0,百位上2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3,百位写3.想一想: 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第二行学生笔算,集体订正。

2.练习八的第一题。3.补充:看谁算得快。

259+670 789+250 533+364 187+453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271 从哪位算起? + 31 十位上得几?----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第三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和简单的验算

教学内容:第38页例3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竖式计算。

208+344 475+68 297+612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师: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竖式计算。

(1)学生提出问题。(2)指导列式。(3)列竖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 方法一: 445 + 298----个位5+8=13,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4+9=13,加进来的1,得14,向百位进1,十位写4.百位4+2=6,加进上来的1,得7,百位上写7。方法二:口算

观察加数中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2来口算。445+298=445+300-2 =745-2 =743 师:那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通常检验加法的方法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师:那445+298该怎样验算? 板书: 298 + 445----2.做一做。38页 学生独立完成。

讲评。

3.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学生笔算练习八的第4题后,集体订正。2.补充:看谁算得快。

259+673 789+254 536+364 187+493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445+298=743 4 4 5 + 21 9 18------------7 4 3

验算: 298 + 445------------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能掌握简单的验算方法。3.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听算

34+20= 52+37= 70+25= 33+16= 63+24= 60+80= 54+30= 31+47= 53+16=

二、笔算并验算。

312+486 558+219 694+343

三、练习八第3题做书上。

四、数学小诊所,(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4 6 5 6 6 1 3 2 8 + 2 4 9 + 4 7 +6 5 3 6 0 4 11 3 1 1 0 7 1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七、想一想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退位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第4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会解答有关的生活中问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学生板演)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出示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师:从表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要求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应该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式?板书:435-322= 师:435-322是三位数减三位数,通常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 4 3 5-3 2 2----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小结:列竖式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2.教学例题2。

出示问题: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理解题意,指名列式435-86= 师生一起探讨竖式计算435-86的过程。

个位: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加上5再减,15-6=9.十位:3退1后剩2,2减8不够减,应先从百位退1当10再减,算12-8=4.百位:4退1后剩3,在百位上写3。教师板书: 4 3 5 8 6-------1 1 3 3 4 9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正确地笔算连续退位减法。

2.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和减法验算方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竖式计算

472-194 735-48 293-118 482-205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要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应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403-158= 师生一起探讨竖式计算403-158=的过程。

①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3减8不够,应先从十位退1,十位是0,所以应先从百位退1,再退给个位,即13-8=5.②再算十位,十位从百位退1当10,由于又退给了个位1,所以十位上还剩10-1=9,9-5=4.③最后算百位,百位上退1剩3,3-1=2.教师板书

0 3 1 5 8-2 4 5 + 1 5 8------------------------2 4 5 1 5 8 4 0 3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妈妈带100元钱准备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钱够吗? 足球 42元 篮球 54元

二、新授 教学例3 出示例题

师:从表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收银员应收多少钱?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板书558+225+166=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教师板书:5 5 8 2 2 5 +1 6 6------9 4 9 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板书

560+230+170 =560+400 =960(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练习

解放小学捡废品,一年级捡了249个,二年级捡了347个,三年级捡了362个。(1)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2)二年级再捡多少个就和三年级的同样多?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58+225+166=949(元)5 5 8 2 2 5 +1 6 6----9 4 9

第八课时: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九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45页第8题。先计算再验算。指名板演。

2.完成45页第9题。先计算再连线。

3.完成45页第10题。4.完成45页第11题。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填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啄木鸟捉害虫(小黑板出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6 4 1 4 7 7 8 02 8-5 1---------------1 4 1 6 2 9 7 3 9 2.完成46页第12题。

学生先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3.完成46页第14题。

学生先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三、总结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①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②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 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师: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② 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 出示: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② 出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篇11:人教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關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观念;转变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说:“儿童最自然和最自由的形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对周围世界进行更全面、更快速的认知。”相关实践也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引入游戏,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并且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果最为有效的渠道。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可以全身心放松,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特征,从内心激发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通过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小学生在玩耍中便掌握了体育知识和技巧。下面,笔者就思考人教版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积极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深受人们喜爱。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满足。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新教师或加强教师培训的方式来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下意识地转变自身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形成有趣、丰富、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为创新和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转变角色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课堂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互动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小学生做游戏,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拍球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中,扮演组员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探讨拍球的技巧,比如组织学生对墙拍球,通过对墙拍球来使学生对球熟悉,并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师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丰富多样的课堂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封闭和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心理诉求,坚持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欢乐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

四、兼顾每名学生

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爱好、兴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秩序和整体性,还要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欢的游戏,还要设计出适合弱体质女生玩的游戏。比如反应游戏和语言游戏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而非观望。这样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本质上激发了小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更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因如此,考虑每一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体育游戏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44-45.

[2]吴琦.基于美国SPARK课程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邬文柳.算术类体育游戏对开发小学生算术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实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上一篇:考研寒假数学复习计划怎么写下一篇:从营销角度解读如何让“土豪”为你的产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