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2024-04-11

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共6篇)

篇1: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第一部分 开场 一 自我介绍

二 讲青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荷兰|欧盟 YPE 等 三 主题:预防艾滋病 四 活动期望与希望 五 游戏:大风吹

六 配对(用人名纸片 罗密欧、朱丽叶……)七 认人名 让同学间相互熟悉 八 前侧

九 定规则 君子之约:1静音2迟到、早退3积极4费评判的态度5倾听6保密7

宣传8其它

一 介绍红会 全称(没有协)

荷兰|欧盟。

二 介绍亨利杜楠(瑞士)——简单讲述索尔福利诺战争时发生的故事

索尔福利诺战役————————1859.6.24

《索尔福利诺回忆录》—————1862年

《日内瓦公约》————————1864年

为了纪念亨利杜楠,红十字会会期的来历:瑞士国旗、红十字、红水晶、5.8日世界红十字日。亨利杜楠的生日

三 红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人道救助和维护伤者,是一个独立的团体。

谈领域: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3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 四 红会精神:人到 博爱 奉献

红会的七项基本原则:一 人

正 遍 做志愿服务

统 人 中立 公 普

志愿服务

一 道 独立 正 遍

中立:讲各国 每个国家都有

独立:不受各国国家指使

普遍:救助弱势群体

志愿服务:5.12

人道 Humanity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公正 Impartiality :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中立 Neutrality :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独立 Independence :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志愿服务 Voluntary Service :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统一 Unity :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

普遍 Universality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国家文程度与志愿服务成正比!!

五 防艾的四个优势:1有丰富的防艾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2成功的防艾项目——云南红石追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合的妨碍项目在2002年得到安南的表扬。

3政府助手的优势——以中立、非歧视的态度深入高危敏感

开展工作人群。

篇2: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上海市普陀区内2所基本情况相仿的职校纳入研究范围,随机选择其中一所学校为干预组,另一所设为对照组。干预组共调查270人,回收有效调查表261份,回收率为96.67%;对照组共调查380人,回收有效调查表370份,回收率为97.37%,合计回收有效调查表631份。接受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5.8岁,男生396名,女生234名,1人性别未作回答,男、女性别之比为1.7∶1。

1.2 同伴教育的实施

在项目职校一、二年级每班选择男、女生各1名担任同伴教育者,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使用自行编写的教材对他们进行3 d的集中培训,内容共分6章:交流的技巧、青春期知识、艾滋病基本知识、生活技能培训、教具的使用、对未来的规划。经考核合格后,再由他们在各自班级开展3个月的同伴教育活动,活动频率和形式作以下规定:(1)同伴教育活动时间为3个月。(2)集体性活动每2周1次,每次约1 h。以班级为单位,同伴教育者使用培训教材向同伴传递知识和技能。(3)随时性活动形式不限,也不作频率规定,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4)鼓励每名同伴教育者和参与的同学将掌握的知识随时向家人、朋友传递。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定量方法

在同伴教育活动前和开始后的3个月,采用不记名自填的方式使用相同调查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不包含同伴教育者),并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回。

1.3.2 定性方法

作为对干预效果评价的补充。在同伴教育活动开展后,随机选择10名参与学生、10名同伴教育者和5名班级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对3类人群分别设计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对同伴教育形式的看法、同伴教育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笔录和录音2种方法记录访谈结果。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资料先根据现场笔录内容和录音内容进行整理,再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同伴教育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

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10道题目(占50%)的回答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同学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有9道题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在定性访谈中,干预组所有接受访谈的同伴教育者和参与者都表示,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后,掌握了许多有关青春期和艾滋病的知识,有的学生说“以前只知道3条传播途径,但为什么会传染却不明白,同伴教育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后遇到这些情况就懂得预防了”。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2.2 同伴教育对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影响

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与同学、朋友讨论艾滋病问题的比例明显上升,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46.74%上升到了62.34%。但是,对任何人都有感染HIV的可能、与家人讨论艾滋病的比例提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为56.13%,态度更加积极,也有更多的人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且与同学、朋友讨论艾滋病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间无明显变化。见表2。

在定性访谈中了解到,干预组所有接受访谈的同伴教育者和参与者都表示,曾主动查阅或留意各种媒体关于艾滋病的信息,有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同伴教育之前,觉得艾滋病知识离我很遥远,因此不去注意,现在会有意了解”。40%的同伴教育者曾为同学和朋友提供过个别咨询,主要是解答一些行为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参加同伴教育的学生中,有80%的人曾主动与他人谈论艾滋病的话题,涉及人数最多的超过10人,对象包括以前的同学、网友、亲戚和家人。学校教师认为,同伴教育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和传播艾滋病知识的积极性,对艾滋病知识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学生从来没有如此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没想到会这么活跃,这么认真”,“他们(同伴教育者)主动搜集资料,还拉上了家长一起帮忙,很卖力”,“只要有预防艾滋病的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加”。

2.3 同伴教育对学生性行为意向的影响

同伴教育后,无论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学生,断然拒绝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比例均较低,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开展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内对“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性交前是否询问对方性历史”和“性交前是否会说服对方使用避孕套”3项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和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数字为正答率/%。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使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效提高,态度有所转变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同伴教育可提高青少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增强保护意识[4,5,6,7,8]。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说明同伴教育对于提高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卓有成效。但有些知识点提高程度没有国内的一些报道明显。

在研究中发现,职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虽然向积极方向转变,但仍然相对宽容,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较高。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少女怀孕、性疾病传播等。职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年龄尚小,在校阶段应大力开展正确性观念、安全性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3.2 同伴教育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由于行为指标的敏感性及观察时间较短,本课题中仅把行为意向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同伴教育活动,学生对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尤其是性行为的行动意向改变并不明显,与国内外的报道[9,10]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态度属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不易很快改变。虽然艾滋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危险行为的转变来实现,但要真正做到行为转变,还需继续开展大量的工作。职校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学校教育后,第3年便开始进入实习阶段,广泛接触社会,无论在校教育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应建立校外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巩固或补充,才能促使他们危险行为的最终改变。

参考文献

[1]TUMER G,SHEPHERD J.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Health Educ Res,1999,14(2):235-247.

[2]彭宁宁,罗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一):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中国校医,2003,17(2):97-99.

[3]孙莉,王珏,张建新,等.成都市某职高学生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2,29(3):450-452.

[4]张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5-1018.

[5]张美英.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跟踪评价.中国校医,2004,18(6):522-524.

[6]ERGENE T,COKF,TUMER A,et al.Acontrolled-study of preven-tive effects of peer education and single-session lectures on HIV/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urkey.AIDS Educ Prev,2005,17(3):268-278.

[7]PARWEJ S,KUMAR R,WALIA I,et al.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rial.Indian J Pediatr,2005,72(4):287-291.

[8]OZCEBE H,AKINL,ASLAND.Apeer education example on HIV/AIDS at a high school in Ankara.Turk J Pediatr,2004,46(1):54-59.

[9]BORGIA P,MARINACCI C,SCHIFANO P,et al.Is peer education the best approach for HIV prevention in schools-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dolesc Health,2005,36(6):508-516.

篇3: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同伴互助的方法,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贝尔(Andrew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采用的“导生制”教学——教师们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学生,并将其培训成可以督导其他学生的“班长”,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育。此后,同伴教育迅速在全球的社会发展领域发展起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瑞士、荷兰、印度等国向全世界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经验。

1.同伴教育的概念界定

同伴教育在教育界中属于新兴的教育方式,许多学者认为用它可以来影响人的认知,从而改变人的认知习惯,它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注重学习者的自身体验,从而解决特殊问题。Varenhorst(1984)认为,同伴教育是由接受过培训且接受在教育过程中监督的学生来执行的对他们价值观、行为引导的过程,要求教育对象年龄相近;Amy Medley(2009)等学者认为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是指在小组中或同伴一对一的形式下与目标人群分享人口的、风险行为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信息;Sussman(1973)认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听、支持或咨询服务。

目前,同伴教育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但同伴教育有明显的特点。Michael Shiner,1999认为,同伴教育应具备三个特征:同伴组成、明确的干预目标和预设的操作方法、干预中的同伴教育者角色。Tuner G.,1999等学者同样认为同伴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清晰,但是以下十点可以用于定义同伴教育:(1)同伴教育比其他方法成本效益更好。(2)同伴是可靠的信息源。(3)同伴教育会为参与者增能。(4)同伴教育利用已有的分享信息和建议的方法。(5)同伴比专家更能够传递信息,因为人们通常与他们的同伴一起辨认信息。(6)同伴教育者通常担任积极的模范角色。(7)同伴教育让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8)同伴提供的教育是可接受的而其他的教育则不可以。(9)同伴教育能够被用于教育那些传统方法难以接触的人群。(10)同伴们通过持续的交往、接触加强学习。

通过前辈们对同伴教育的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同伴教育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年龄相仿,教育者在价值观传导、生活经验的传递、认知行为、思想观念上对被教育中以正面的引导。

2.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同伴教育在我国真正发展起源于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中国红十字会为预防艾滋病而推广的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引发了一大批学者开始同伴教育的系列研究,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学生、中学生、妇女、青少年、吸毒人员、流动人口等群体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此方法在我国多个省市用于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活动。

国内不少学者做过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现状:霍楠等,2011认为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体系不全、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不正确、大学生缺乏从事防治艾滋病相关事业的积极性。张琼华,2013认为:教育者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做到上下兼顾。导致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受限;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赖,导致教育的失败;在教育方式上保守,不能真正掌握同伴教育的方法;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足。王继承等,2014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日益复杂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脱节化,教育效果的碎片化。戴玲2007认为:同伴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 是全世界艾滋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

性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需求,许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性早熟,性知识缺乏,学生学习性知识处于“无师自通”的状态,依靠互联网,影像资料,信息的正确性有待考究。在许多学生对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知识的,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肯定或无所谓态度,男男同性恋性行为成快速上升趋势,从社会人员延伸到在校大学生,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笔者认为,除了知识的传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讨论

运用同伴教育进行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在我国已实行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文献的研究,和自身工作的实践,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同伴教育主持人水平不一,难以确保每次的培训效果的统一。性教育在中国仍然处于灰色地带,存在有些地区、有些教育决策者不敢放开开展此项活动。同伴教育是通过同伴的角色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同地区的受教育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开展活动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效果的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继承,许天娇,朱玉霞,朱敏敏.2015《美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学理论 研究》.

[2]罗玲,彭少峰.2015《同伴教育研究评述》,《社会工作》2015年第1期.

[3]林国南.2005.《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实施及评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霍楠岳,日失,宋兴怡,徐选国,姜峰.2011.《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医学与社会》第24卷第1期.

篇4: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

1 同伴教育的定义

同伴教育是指选定同辈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后,再通过其对周边的人进行健康教育,关心和爱护一些不健康的群体或者纠正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同伴教育者具有相同的年龄、生活经历、经济条件、生活背景等,在同等条件下,同伴教育更能引起被教育者的共鸣,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2]。通过同伴教育,教育者身边的朋友、亲戚等都能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纠正不健康的行为,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

1988年,同伴教育首次被澳大利亚专家运用于预防艾滋病以及安全行为教育。世界各国也进行了相应的科学研究,将同伴教育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戒烟戒毒、预防疾病以及健康教育等。目前,同伴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模式,运用同伴的力量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大范围扩散[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累计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近超过100万人,死亡22万人。而现在依旧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或者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疫苗,针对这种严峻的情况,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最早是在学校开展,由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女性、男性同性恋以及吸毒人群,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进展不大[3]。

2 艾滋病同伴教育者的选定

艾滋病同伴教育者需要满足几个条件:(1)丰富的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者需要有丰富的艾滋病的知识,在进行教育时能够有话可说、有理可证。同时,在一定方面增加被教育者的信任度。(2)良好的沟通能力:同伴教育者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被教育者顺畅沟通,将艾滋病的相关信息采取易于接受的方法传授给被教育者,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预防艾滋病,同时,同伴教育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稳定的社会关系,能够在同伴教育中起到带头性作用,使人有信服。(3)坚定的信念:同伴教育者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并且相信自己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部分免于这种危险,相信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疾病,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除了以上同伴工作者基本的要求,艾滋病同伴教育者还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选定不同的教育者,例如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涉性女性、吸毒人群,由于国家政策,吸毒和卖淫都是违反国家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因而这些高危人群对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抵抗心理。因此,高危人群中发展同伴教育者会使得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达到纠正不健康行为、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3 同伴教育的形式

同伴教育是在同辈或相同地位的人之间进行的健康教育,选取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举办讨论会、演讲以及讲座。通过讲授、游戏以及知识竞赛等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保证受教育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做好预防工作,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准确性传播。传授知识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地进行问答或讲解,也可以一对多地进行讲授。由于是进行健康教育,同伴教育者要注意言辞的准确性,切勿使用消极语言,更不要偷换概念,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他人。

4 同伴教育的对象

同伴教育在艾滋病中应用是控制艾滋病感染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目前对同伴教育在艾滋病的执行能力低下,作用方式单一,仅限于老师讲座式传授,并没有实际的将同伴教育运用到艾滋病的预防中[4]。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对象应该是被教育者接近的人群,例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伴教育就应该选择青少年作为同伴教育的对象,通过对选定的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其对艾滋病的了解,再由其向其他青少年进行教育,由于年龄、背景灯条件一致,彼此之间信任度较高,教育目的的达成率也较高[5]。

5 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

同伴教育在艾滋病中应用效果评价常常是用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评判的,而国外的部分国家则是用政府发放安全套的数目以及一次性针头的回收率来评判效果。两种方法均不能完全测出应用效果,但调查问卷的内容浅显,数据不完整,因此,第二种方法更加实用有效。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资金和物力的投入,帮助有关部门将同伴教育干预艾滋病预防做到完善。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国内的应用并不广泛,笔者从同伴教育的定义、教育者选定、教育形式、教育对象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的方向上的积极意义,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同伴教育,利用同伴教育将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做好,延缓艾滋病病毒的发展,为临床医药工作者争取时间研发控制艾滋病的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庞雪风,何广炳,童登俊.“让同伴教育同伴”——来自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四川实施情况的报道[J].西部大开发,2005,4:62-63.

[2]Harris CTE,Larsen D.HIV peer counselingand the development of hope:perspectives from peer counselors and peer counseling recipients.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2007,21(11):843-860.

[3]孙昕,吕姿之,钮文异,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过程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10-12.

[4]Ganga M,Mary Ann S,Tara DL,et al.Preliminary Evidence of an Adolescent HIV/AIDS.Peer Education Program[J].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08,23(5):358-362.

篇5: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传染病;预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60-02

1HIV/AIDS与结核病的关系及流行趋势

艾滋病(AIDS)和结核病都是传染病,同属于细胞免疫性疾患。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之一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lDS)的流行,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提示HIV感染可使结核发病增加30倍之多[1]。HIV/AIDS感染易并发结核病,反之结核病患者具有不良行为易并发HIV感染成AIDS。随着HIV的传播扩散,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已感染HIV(+)及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双重感染者。HIV/AIDS与结核病双重感染已成为这两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之一[2]。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中1/3合并有结核感染。当艾滋病感染成为以最快速增长的流行性感染时,也促进了结核病流行的增长。艾滋病的流行使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3%的结核病新病例与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关,且此比例正在迅速上升[3],艾滋病感染中估计30%死因与结核感染有关,结核感染也可加剧HIV感染的病程,使结核成为艾滋病感染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及死因[4]。因此,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HIV和结核菌双重感染是一种相互促进病变发展、恶化、甚至死亡的伴发病。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互为影响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 HIV/AIDS合并结核病已成为目前预防控制、临床诊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害

随着艾滋病患病人数的增多,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日益成为临床常见病症,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抵抗力极其低下,可以累及多个脏器,皮肤等,病变广泛,表现各异。以肺外结核多见,其中以淋巴结结核多见,其次为肝、脾、骨关节、肾及肠和系膜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消瘦、乏力、气促、腹泻、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有湿性罗音、胸腔积液,常伴有口腔溃疡等。HIV/AIDS并发的结核病抗结核化疗效果不满意,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单纯的结核病例多见。调查研究发现,HIV(+)和MTB(+)的双重感染者比HIV(-)的结核感染者发生结核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由此可见双重感染比单一感染的危害更为严重,艾滋病并发结核病者死亡率高[1]。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同,心情复杂,除了要承受疾病所帶来的痛苦外,还要承受家庭、社会、治疗费用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反应可因个人文化教育、职业、经济状况、感染背景等不同而相异[5]。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结核病的恐惧心理和特殊流行病学特征,患者往往受到他人的回避和歧视,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悲观、自责、无助等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厌世情绪、冷漠,不配合检查和治疗,面对社会、家庭及今后感到无所适从和失望,有自杀倾向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有的对医护人员和社会产生报复的心理危害。

3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3.1卡介苗接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除已有显著免疫缺陷征象者外,对先天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新生儿仍执行接种卡介苗的预防措施[1]。

3.2化学药物预防:由于双重感染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极大,对HIV(+)者须做结核菌素试验(PPD),如为阳性则给予化学药物预防,口服异烟肼每天300mg,用药时间要长达12个月[1]。

3.3根据HIV职业暴露分级[6]预防性用药: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药。②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为重度时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或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使用基本用药,即服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拉米夫定300rag。每日2次,连续使用28d。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时,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即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

3.4知识培训:有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护理意愿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7]。除积极响应政府“四免一关怀”政策,提高社会、家庭支持水平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掌握AIDS的预防治疗知识与护理技能,利用艾滋病和结核病宣传日及各种大型宣传活动,普及艾滋病和结核病常识,指导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正确对待,科学认识与防治,改变人们的认识、态度、行为,积极探索适应此类患者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

4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护理

4.1消毒隔离:将患者集中隔离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其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在一定时期内减少社会活动,降低机会性传染病传播的几率,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护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①痰菌阳性者,行严密呼吸道隔离,有条件可单独居住或同种病例共住一间病房。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等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病人所接触过的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要用含氯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②病人用过的被服及换下的敷料应按“特殊感染医疗废物”处理。③病人用过的针头等锐器,应将其放在坚固锐器盒内消毒后废弃,同时注意使用后的针头不再套入针头帽内,亦不要拔掉针头,以防损伤自己。

4.2营养支持:大量研究证明,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属于较为严重的消耗性疾病,特别在疾病中后期,其营养障碍可达到百分之百,除给予恰当的治疗外,及时加强营养的膳食护理,陈凤莲[8]研究证明,营养支持可使患者体质得到改善,各器官的损害可能延缓,有利于并发症的治疗。

4.3心理护理:适当的心理支持有利于病人适应病后的角色[9]。同时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家属情感支持,减轻心理压力,争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益于患者修养的良好环境。及时与病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实行人文关怀[10]和保护性医疗,不歧视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于拒绝检查和治疗的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自身护理。汤华[11]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使HIV和结核菌双重感染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轻,化疗依从性显著提高,结核症状缓解。总之,心理护理有利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种值得医护人员重视的治疗手段[12]。

4.4用药护理:抗结核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13]。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病人的副反应加大[14],发生时间提前,给病人带来身心伤害,让病人失去治疗信心,而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和依从性[15]。覃柳[16]研究加强对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虽然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药物服用方法特殊,还有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但周亚红[17]等研究依从性护理措施使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好的病例由18例(33%)提高到40例(80%)。即从科学设计给药时间、交代服药注意事项、反复强化病人对服药的认识这三个方面培养病人形成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非常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4.5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受感染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他们戒除不良行为,如静脉吸毒患者尽量劝其戒毒,冶游史患者要劝其节制性生活,必要时使用双层避孕套,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皮诊者,不要穿高领、紧身衣服及用手搔抓,以免擦破皮肤导致感染。向家属讲解艾滋病3个特殊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生活中发现皮肤粘膜损伤要妥善包扎,避免接触体液血液。

4.6个人防护:由于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排菌率比较高,所以接触患者要戴口罩,接触体液、血液要戴手套,防止体液和血液传播。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器材、物品,防止患者用过的锐器如注射器误伤皮肤而造成器械传播,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增强防护意识,做好自我保护,既保护了自己,也是对病人的尊重[18]。

5存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5.1存在问题及原因: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所有的治疗药物均有限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而不能治愈艾滋病。由于治疗的长期性和用药的复杂性,患者治疗服药不依从普遍存在,主要受治疗相关因素、患者本身的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而患者依从性差就会导致治疗失败,增加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死亡率。

5.2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之一。用药依从行为是可以改善的,但需要时间、教育支持及仔细的计划,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19]。向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识,如药物是怎么发挥作用的、预期的不良反应、持续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在开始治疗时有心理准备。通过个体化咨询、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干预[20],在随访和复诊中,通过医患沟通,可以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同时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患者还可以从医务人员处获得信息和心理支持。

6小结

在我国,随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患者的快速增长,结核病的流行也日益严重。预防、控制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流行的任务迫在眉睫。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得以充分认识其危害及预后,可以使我们在临床中提高对两种伴发传染病的特殊护理,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和生理痛苦,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存质量。要控制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结核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结核的快速诊断、彻底化疗和有效的化学预防[1],并做到“三早”,即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能让患者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治疗。在加强对两种疾病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和放弃可以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行为,做到洁身自好,才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并发结核病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丽英主编.肺结核防治100问.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出版发行, 1998,1(1).

[2]张定林,景巧珍.HIV/AIDS合并肺结核4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688.

[3]王磊,王松俊.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研究动态[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27(1):5-9.

[4]马玛,朱莉贞著编.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

[5]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社会支持[J].护理学杂志,2006,21(13):7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z].2002.173—174.

[7]王红红,阳爱云,Williams AB.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护理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3):6—8.

[8]陈凤莲.加强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观察.中外医疗,2008,26.

[9]曹韵贞.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10]韋柳迎,韦彩云,杜丽群等.人文关怀在艾滋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内科,2010(2):100.

[11]汤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2.

[12]解丽洁.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1例心理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11(1):99-100.

[13]王颖丽.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335-336.

[14]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15]林光惠,陈小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1):32.

[16]覃柳.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抗病毒治疗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2010,24(23):2111-2112

[17]周亚红,李贵英,王燕等.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39

[18]吴薇薇.结核病合并艾滋病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82-183.

[19]王红红,何国平.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26-928

篇6:预防AIDS同伴教育讲课流程

一、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必要性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 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和过程。”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趋众倾向及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在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大学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优势显著。

(一)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性自由”和“性解放”等性观念不断渗入, 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在不断减小, 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呈上升趋势, 而性教育则严重滞后, 教师、家长在谈及性时总是遮遮掩掩, 更有甚者谈性色变。正处性欲旺盛期的大学生们渴望获得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 抽取1000名在校学生, 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获得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 (78.01%) 、报刊杂志 (77.91%) 、电视广播 (74.64%) 、课堂 (51.43%) 、朋友 (47.24%) 、家人 (27.4%) 、其他 (25.86%) , 毫无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在鱼目混珠的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告中获取相关信息, 极易被错误信息误导。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可由教师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 (同伴教育志愿者) 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巧, 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大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 实现教育目标。

(二) 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主要有: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活动等。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不利于学生良好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及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集中于“12.1”、“6.26”等特定日子开展活动, 且活动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 对学生态度的转变及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改变了教师的说教, 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主导, 能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促进广大同学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三)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性欲旺盛的青春后期, 好奇心强, 世界观尚不成熟, 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持认同的态度,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发生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线调查显示, 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性作为一个隐晦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能公开提及的, 教师和家长常常因难以启齿而回避性的问题, 即便个别能正面回答, 孩子也会觉得在说教, 造成大学生在性的方面“羞于开口而勇于实践”。而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大学生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因此, 处在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更愿意、也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接收有价值的观念, 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 同伴教育的方式无疑是非常适用的。

二、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以全体在校学生为对象、学校红十字会为载体,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校选拔200名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 作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 聘请校内外禁毒防艾专家, 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对志愿开展培训, 接受培训后的志愿者每季度开展一轮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在每轮同伴教育过程中以宿舍、班级、社团为单位开展面对面的同伴教育30人次, 要求每次同伴教育时间90分钟。同时, 安排红十字会骨干志愿者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打分。在同伴教育前、后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及评估调查, 基线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 回收问卷2000份, 有效问卷1987份, 无效问卷13份, 有效回收率为99.35%;评估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 回收1764份, 无效问卷20份, 有效回收率为87.2%。结合问卷, 进行如下分析:

(一) 同伴教育提高学生HIV/AIDS知识知晓率

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前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 82.17%的同学能够说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一种, 88.42%的同学懂得“艾滋病病毒的缩写是HIV”, 但经过调查仅有26.11%同学知道“AIDS准确的中文医学全称”。通过一年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各项指标有所上升:“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的缩写、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三项指标的知晓率均达到了100%的目标。

(二) 同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有17.63%的同学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该参加工作”, 10%的人认为“艾滋孤儿不关自己的事情”, 仅81.18%的人“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 69.11%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有过高危行为, 愿意自愿接受HIV病毒检测”。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 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明显改观, 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参加工作”及“艾滋孤儿不关我的事”下降为零, “愿意帮助”和“自愿参与HIV检测”的人也提高到100%和91.04%。

(三) 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共同用餐”、“蚊虫叮咬”、“吸毒”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58.58%、54.86%、69.15%, 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 三项指标分别提升到100%、96.88%、97.56%, 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上实现了100%的目标, 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将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内化为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指导日常生活, 实现远离艾滋病的目标。

帮助大学生掌握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技能, 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 又能宣传、带动全社会的年轻人, 形成维护健康, 关爱生命, 不歧视HIV感染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高校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实施方法

(一) 抓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的选拔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教育水平, 虽然志愿者与广大同学有相近的背景、经历和年龄, 更有助于沟通, 但志愿者所传授的知识远远不如专家讲解的权威和全面。加之同伴教育在培训中会涉及到道德等问题, 如果同伴教育志愿者不能恰当的使用“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技术, 可能使同伴感觉不到自尊、温暖和关爱, 因而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就对同伴教育志愿者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在选拔志愿者的过程中要选择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

(二) 加强对同伴教育质量的考核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质量不能仅凭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总结来进行评估。更有效的方式是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 这就涉及到同伴教育评估人员的选拔, 评估人员不能是教师, 教师到场容易影响同伴教育效果, 评估人员要选拔志愿者的同伴, 被选拔出来作为评估人员的志愿者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评估人员首先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 必要时参与同伴教育的准备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协助志愿者完成同伴教育, 在必要时进行及时必要的补充, 保障同伴教育知识传递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 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内容进行评估, 内容涉及:同伴教育志愿者的形象 (着装、形体语言) 、知识的传递、语言的表达、同伴教育技巧的运用、同伴教育的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估人员根据同伴教育情况现场打分并对同伴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三) 跟踪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一年来,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 为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适当的修改同伴教育方案, 总结同伴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成为扩大和提高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持续性的最佳方式。此外, 认真落实活动后期的评估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被教育者的个案访谈、同伴教育者的总结以及跟进工作等方法, 做好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才能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有效性及影响范围。

同伴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教育在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主导作用, 提高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姿之, 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 11.15:11.

[2]教育部体卫司.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撒播环保种子,放飞绿色希望美文下一篇:珍爱生命 注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