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手机进校园

2024-05-05

拒绝手机进校园(通用14篇)

篇1:拒绝手机进校园

拒绝手机进校园倡议书

亲爱的各位同学,全体共青团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通讯工具之一。但是,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手机在带给我们通讯便利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手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未成年人所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机辐射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而频繁玩手机游戏还会严重影响视力。有的同学还通过手机互传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短信,谈情说爱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手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数带手机的学生将手机用于同学之间聊QQ或发短信。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上课、自习甚至就寝后都抵制不住手机的诱惑,还有的同学利用手机长时间与人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这样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严重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

三、手机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些学生用手机进行偷拍,侵犯别人的隐私;还有的学生手机不见了,私下找自己怀疑的对象交涉、索赔,最终导致矛盾纠纷;还有的利用手机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频繁联系,在校内或校外违纪违规。

四、使用手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校园内大量的手机充电极大地加重了电器设备的负荷,极易发生漏电、短路等情况,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大量事实证明,包括我们中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弊远多于利。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已立法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我国很多著名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湖北黄冈中学、长沙四大名校等,都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MP3、MP4、游戏机、掌上电脑等,并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为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全体共青团员发出以下倡议:

1、密切配合学生处、班主任将学校党委、校长室关于学生在校园内禁用手机的号召进行到底。

2、从现在开始,全体学生不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MP3、MP4、游戏机等进入校园,已

带进校园的主动交给班主任保存。

3、学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及各班班团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带手机进校园,不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亲爱的各位同学,全体共青团员,让我们热烈响应学校党委、校长室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把手机留在家里,把理想带进校园,为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而努力!

团委

2012年10月12日

篇2:拒绝手机进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

有多少次,我们以看时间为借口,不由自主地拿出它:又有多少次,以期待的心情打开手机QQ,焦急地等待着他或她发来的信息?有多少人,用拮据的生活费充上话费,与那些可有可无的“朋友”打着可有可无的电话;又有多少人在应该读书、学习、锻炼、活动的时间里,沉迷于手机上网或手机游戏?有多少人,塞着耳机,听着音乐,让自己与世界隔绝;又有多少人,在大家就寝的时候,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上网,影响他人的休息?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正用手机给自己的父母打过几次电话,问过几次好,汇报过几次学习成绩?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真的有心,校园里的公用电话,班主任老师的电话都会毫不吝啬地为你服务。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高中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对我们而言,使用手机弊远多于利。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已立法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我国很多著名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湖北黄冈中学、长沙中学、北大附中等,都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MP3、MP4、游戏机、掌上电脑等,并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的一部分同学,手机对他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使用,而成了一种依赖,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毒品”!正青春的我们,怎能把我们的美好未来,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放逐于这虚幻的诱

惑之中?

为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学校特向全体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1、作为高中学生,以不携带手机为荣,不互相攀比为荣,拒绝手机进课堂;

2、各班班委、社团干部、共青团员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并能经受同学监督。

3、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不以各种理由索要手机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在校园内杜绝使用手机,拒绝手机进校园。让校园的文明之风从拒绝手机开始,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文明学生,共建文明美好的二高新校园!

篇3:拒绝手机进校园

一、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负效应的表现形式

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效应来说的,所谓负面就是不好的一面。负面效应就是指某个事物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或结果。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不少问题,手机成为学校的安全隐患,也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棘手问题,同时又成为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在校园里学生因带手机产生的负效应多种多样,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恶意取乐型

通过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以此达到降低别人的人格,或让自己感到快乐。现在手机非常普及,几乎所有的学生手上都有一部手机,有的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甚至给学生买好几千的手机。那么,这些学生拥有手机后到底都做一些什么事?有一天,我在课余和其他学校教师聊天的时候,有一个教师告诉我,他在课堂中教学的情景被学生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网上的学校贴吧里,而且动作表情非常有趣。我到这个学校的贴吧里浏览一下,果然在网上见到了这位教师上课的照片,而且还看到学生在这张照片的旁边写了一些不尊重教师的语言。我有时在网上学生的QQ、微信和微博空间里还看到,有的学生搞恶作剧,把学生打架斗殴的视频传到网上取乐,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说来也巧,我在上课时偶尔也遇到这种情况,某些学生趁我在讲课时悄悄地用手机对着我拍照,一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这些违纪的学生请到年段室进行批评,我给他们指出用手机拍别人的照片,不经过别人的同意私自随便把照片传到网上,这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被侵害人有向侵害人追究责任的权利,要求学生今后要杜绝此类行为。

2. 不良嗜好型

不良嗜好是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没有益处的嗜好。绝大多数学生带手机进教室都会自觉遵守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而且懂得利用手机来为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如找素材、资料、图片,了解国际、国家新闻时事,搜集、处理信息,提高课外知识的积累,提升自身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能力,使学生懂得更多,对教学和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手机如果用得不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有一次我在上课时,我发现后面的几个学生利用做作业借学习用品的机会,两三个同学凑在一起,非常神秘地在看手机的图片和不健康的信息。起初,由于我从讲台桌的位置看上去,不清楚他们究竟在看什么样的图片,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他们的身旁,却发现他们在看一些不良的图片,那些顽皮的学生,还大胆的企图把图片拿给我看。发现这种情况,我严肃地把他们叫到教室旁边的办公室里进行严厉的教育,说明看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它不仅会毒害自己的心灵,更对自己的学习影响颇大。陷入不良嗜好的学生,往往不思进取,放弃美好的追求,甚至放弃自己的尊严。因此,我们要及时抓苗头,切忌让这种不良现象在校园蔓延。

3. 上瘾沉溺型

上瘾沉溺型是指喜爱某种事物,成了癖好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现在大部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多数学生并不把手机当成工具,而是把手机当玩具。手机里面有着丰富的软件可以供学生学习。如电子词典、电子图书、计算器、视频等功能,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来帮助他们的学习,可以在有特殊或紧急事情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联系教师,有利于家长监督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本身的约束能力不强、好玩成性、玩手机上瘾,经常利用上课的时间发短信、聊QQ、打游戏、听歌,用手机作弊、看小说、看电影、玩微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且屡教不改,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效果和教师上课的质量。这在各个学校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回,有一个女生在课上用手机发信息,手机被我没收。我说,你的手机我先帮你保管,一星期以后再给你。那个女生一听,眼泪唰唰地流下来,她对我说:“老师,我不能没有手机,你快把手机还给我吧,不然我放学后,就不回家了。”后来我了解该学生经常玩手机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学生玩手机入迷而不能自拔,这不仅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听课效率,干扰他人学习,甚至会伤害身体,损害人的视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彻底摆脱手机成瘾的恶习。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解决良策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和现象,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进行规范的管理,而且学校应把它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因为如果对学生拥有手机失去管控,让手机在课堂中泛滥下去,或者让学生因为手机的不当使用而荒废学业,滋生事端,扰乱教学秩序,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必然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学生将来的发展。我们应切实有效的制定一些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案和条例来约束学生。

1. 学校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

社会已经进入手机时代,对于手机与校园的关系,目前,国家还没有一种规范加以约束,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滞后。这也更加凸显学校制定手机管理条例,以此约束学生恰当使用手机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参照其他学校的做法,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管理的一些基本条例。如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教室,如本人确实需要带手机的,要到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那里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设置一个登记表,随时更新登记学生的手机号码,这样便于对带手机进行学生的集中管理。

2. 班级统一设计学生手机管理箱

规定学生带手机进教室要把手机设置静音状态,或者统一把手机放在手机管理箱里,班干部负责专门保管,下课或课余让学生再取回。每学期学校政教处对违反手机规定的学生集中进行教育,严格手机纪律,对那些违纪学生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

3. 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远离手机危害

班主任利用开班会时间对不遵守手机规定的,或在有私自带手机进教室玩的学生通报批评,对那些遵守手机规定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自觉远离手机危害”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如如何恰当使用手机,处理手机与学习、生活、娱乐之间的关系,如何防止手机的精神污染,如何杜绝攀比之风,享乐思想等,从这些方面加强学生之间的自我监督,约束部分违纪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4. 妥善处理学生违纪使用手机的问题

对于违反手机使用规定的学生,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如将学生的手机没收或不归还。甚至把学生的手机摔在地板上,当众将手机摔坏,或者以罚款的形式处罚学生等。这样的处理方法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遭到学生的反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搞僵师生和家长的关系,其效果适得其反。处理手机要讲究方法艺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管理,会使教育起到双赢的效果。

5. 班级配合学校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各个班级根据各自班级的情况,依据学校政教处的要求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实施办法,学生在班级上做出承诺并签字。这样有利于学校更好地管理手机,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化的手机管理系统。有利于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

6. 密切加强家校联系管理学生手机

家长为学生配手机,一方面是为了与父母和同学、朋友之间联系上的方面,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孩子的动向。但是如果学生沉迷手机也会影响学习,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因此,对于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家长和学校要密切配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协调好手机与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让手机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7. 学校设置公共电话供学生使用

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也有不利的一面,学生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告诉家长、教师和同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里配置公共电话亭。现在不少初高中的教学楼内都安装IC卡电话,学生日常如果有急事儿,随时都可以使用。在课堂中学生如果有事也可以借用教师的手机和办公室的电话或班级设置的公共手机,让学生免费使用。

8. 学校对学生手机管理要常抓不懈

现在有些学校对学生手机的管理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实质上去落实,未能制定有效地管理方案,他们抓一阵子就停下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特别忙,再加上有的家长反对、不配合,还有现在学生难管教,使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由于弊端比较多,因此,作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它对学生的负面效应,每学期应该把这项工作写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落实。

篇4:让手机银行进校园

高度重视 精心策划

“如何吸引学生开立手机银行?”“如何让学生持续使用手机银行?”成为策划此次营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总行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工作小组多次开会商讨,最终确定了以“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讲座为前期预热;以“批量开卡、上门激活”为正式营销;以“每月交易有奖”为后续维护的活动形式,多部门配合实施。

随活动方案的落地,他们印制了金融知识宣传手册、DM宣传单;对参与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形成执行手册,并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购置了电影票、蛋糕券、电话充值卡等作为活动礼品。

形式新颖 宣传预热

从3月10日起,该行组织专业团队分别深入四川医科大学、江阳职高、财经校、树风职高开展了四场 “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讲座,为手机银行进校园宣传预热。每场讲座紧紧围绕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金融知识需求,从银行分类到网络金融诈骗,用金融知识引出手机银行知识,并巧妙穿插了对手机银行“签约有礼、费用全免”活动的介绍。

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该行借助“酒城惠”微信公众平台现场设立了“微信互动”和“手机摇一摇”活动,并告知学生只有先使用手机扫码关注“酒城惠”参与互动后,才能进行摇一摇抢手机。每场讲座几百人同时摇手机的热闹场面将活动推向高潮。而受邀参与此次讲座的各班代表,也将形成校园内宣传手机银行的星星之火。

通过四场的金融知识讲座,该行派发DM宣传单20,000余份,金融安全知识手册、酒城惠操作流程手册1,000多份,接受师生现场咨询800多人次,现场收集开卡、开手机银行资料852户,新增酒城惠粉丝852户。

趁热打铁 活动升温

在“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讲座营销活动预热之后,该行一方面及时携带移动终端进入各校园现场为已递交资料的学生激活银行卡,并开立手机银行。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学生处发展了多名“校园金融联络员”,由校园联络人负责收集同学资料,统一交由该行批量开卡,并对联络员收集的资料数量辅以一定的考核和奖励。活动的推出,引起了巨大反响,领卡的、咨询的、交资料的络绎不绝。

深度合作 着眼未来

为了深度培育大学生市场,该行与四川医科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是共同成立“江之阳”优秀学生成长基金,每年捐助一定资金,用于资助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二是为促使学生持续使用该行手机银行,开通该行手机银行的学生每月动账一笔,次月即可获得5元的动账奖励。三是拟在四川医科大学城北校区和忠山校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免费建自助银行4处,投入自助设备8台,投入金额225万元,向广大师生提供银行卡及手机银行便捷的金融服务。

及时总结 经验推广

为持续开展该项工作,3月19日,在四川省联社泸州办事处的主导下,泸州市农信系统7家行社在江阳农商银行召开了“泸州农信2015年手机银行进校园交流工作会”,部署在全市推广。

江阳农商银行副行长唐小琴表示,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主要是看重大中专院校这个潜在的市场。该行通过调查,了解到四川医科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辈至少人手有一张“蜀信卡”,对农村信用社比较了解,汇兑业务走农信社网内汇兑渠道也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思想前卫,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的电子银行产品。

篇5:拒绝手机进校园倡议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昔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是“qq声,短信声,游戏声,声声不息”。老师在讲台前认真授课,而台下不少学生低头玩手机,心游四海!如果上课时玩手机或是手机铃声不合时宜地响起,对老师、对他人、对自己,都是不尊重、不负责任。为提高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课时,请让手机安静休息。在此,启新学院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科学合理使用手机,体验健康生活节奏。以积极乐观、健康阳光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珍惜大学生活,不做“低头族”。志存高远,追逐梦想,让正能量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校园中传递。

二、上课自觉关闭手机,提高学习效率。上课时关闭手机或者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之中。上课时关闭手机,打造无手机课堂,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三、发挥榜样作用,营造优良学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应以身作则,带头上课关闭手机或者不使用手机,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发挥学生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配合老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课堂环境。

四、不在自修教室、图书馆里玩电脑游戏。给他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自己把握珍贵的学习时间。静心读书,专心做事,不要让点击鼠标、敲击键盘的声音扰乱心绪,而是用阅读丰盈自己,用学习充实自己,用体育锻炼锻造自己。

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双手和一个大脑,就是要让我们去创造与思考。大学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间,请放弃享受与迷惘,努力地重塑自我,为以后的腾飞积聚力量。作为踌躇满志的理工学子,作为建设伟大祖国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无手机课堂”做起,为了我们的梦想,扬帆起航!

倡议人:xx

篇6:徐集一中拒绝手机进校园告家长书

你们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携带手机、MP3进入校园的现象屡见

不鲜,这已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手机、小灵通、MP3、MP4

等通讯、娱乐工具已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具体表现为以下八点:

1、手机等通讯器材产生的辐射严重影响还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青少年各项生理器官和

机能尚未成熟,免疫系统脆弱,尚在发育的大脑更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侵袭和损害。

2.、长期使用耳机听MP3 会使鼓膜受损,听觉下降,还可能使人的耳朵一夜失聪。

3、中学生自制力较差,手机、MP3等的使用影响其求学的专注: 如在课堂上发短信或

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有的同学挂着耳麦听课或做作业,沉醉于靡靡之音之中。

这无疑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干扰课堂秩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异性同学之间使用手机联络,诱发早恋倾向;也有的同学利用手机联系社会不良青年,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5、手机经常接受到不健康的、低级庸俗的垃圾信息,污染学生的心灵。

6、在未成年人中手机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滋生“讲排场、搞攀比、自我炫耀”的不良

习气。不光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7、利用手机通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边骑车边打手机或听音乐也易产生交通事故;遇到不法分子的抢夺,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巨大危害,美籍校长何道明到上海东方世纪学校走马上任不久,就给

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出戒条:校园内不准带手机。到目前为止,全国有500多所中学出台

了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的禁令。世界各国也对中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下达了禁令:2006

年12月7日,希腊教育部部长签署禁令,“所有学生都不得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从2007

年1月29日开始,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2009年八月,印度中等

教育中央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下属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高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学校一直

不提倡中学生追求生活的奢侈,拒绝携带手机。考虑到学生与家长的便利联系,学校公开了

老师手机号码,家长有急事可直接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所以,学生的手机根本不是他

们上学的必需品。

为加强学校管理,营造一个温馨静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

中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政教处已联合发出倡议,让全校学生远离手机、小灵通、MP3、MP4 等通讯、娱乐工具,严格遵守校规,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坚决不把它们

带进校园,决不让“手机、MP3问题”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从今日起,如再发现

你的学生将手机带进学校,我们要将其没收。

尊敬的家长们,我们希望您的孩子能积极响应倡议,也期待你们能够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决

定和做法,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为徐集一中的校风、学风建设出一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责。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家长喜爱、老师满意、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对本倡议没有异议,请您签名,开家长会时交给班主任。

最后,祝您万事如意,合家安康!

请家长签名:徐集一中

篇7:拒绝手机进校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_______班的__________。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拒绝手机进校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为了方便与同学们的联系,给同学们配备了手机。但是,我们同学将手机带进校园的同时,也给成长中的自己和学校的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使用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我们现在正处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频繁使用手机,其辐射会损害我们的脑部神经,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失调、视力下降等。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观看或传播不良视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也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二、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同学经常在上课、学习、休息时间利用手机玩QQ、微信等聊天软件,或玩游戏、看电影,致使上课、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也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休息,甚至扰乱课堂秩序。还有一些同学在手机聊天中说脏话、搬弄是非,制造摩擦甚至因此打架斗殴,影响恶劣。三、一些同学还利用手机查阅作业答案或者考试时进行作弊。这些行为不仅贻误了学业,还败坏学风、考风。

四、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手机的款式更新快,无论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很多同学比较的对象,容易让大家养成奢侈攀比的不良风气。

五、携带手机成为学生人身安全的一种隐患。放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同学边走路边发玩手机或戴着耳机听歌,丝毫不注意身边的交通路况,这种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同学们使用手机还极易引发偷盗、抢劫事件,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同学们,无数的事例说明,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已经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我国很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湖北黄冈中学等,明文禁止学生在校期间携带或使用手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而我们湛江地区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如湛江一中、一中培才、北师大实验学校、廉江实验学校等。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得到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支持。“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保证集中精力用于学习,保障身心健康”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为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现向全体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1、作为中学生不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MP3、MP4及其他相关游戏类电子产品进入校园。

2、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以各种理由索要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

3、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营造无手机的良好氛围,积极建设无手机校园。

篇8:拒绝“天价网费”手机上网小窍门

专家指出, 只要掌握一定的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常识, 就能畅快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 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天价流量”。

秘籍一:在线应用, 善用小额流量

据业内人士介绍, 移动聊天消耗流量很少。如果只是聊天, 不传文件, QQ在线一个月的流量才30MB左右。在线游戏的流量也不大, 特别是棋牌类游戏, 与移动聊天相当。天气预报、在线股票和在线翻译, 流量消费水平比在线游戏还少。

秘籍二:安全使用, 警惕流量杀手

目前4G手机上网可以在线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于是, 在享受高速快感时, 第一个流量杀手产生了。第二个流量杀手是在线地图。据测试, 地图吃流量的速度不低于在线视频, 几分钟卫星模式下导航就会花去10MB的流量, 而地图模式则会省一些流量。

对于这些流量杀手, 专家认为, 可以适当使用, 切勿滥用。例如在线视频, 可以在关键时刻偶尔看几分钟, 但最好不超过半小时。使用在线地图, 只要不是在地图上四处“溜达”, 一般还可以承受其流量消耗。

秘籍三:规划流量, 用好国际漫游

据专家介绍, 产生“天价微博”“天价QQ”的原因, 多因为昂贵的国际漫游费。第一次爆出的“天价微博”, 就是在俄罗斯漫游时产生的。

秘籍四:做好功课, 巧用免费流量

并不是所有流量都收流量费, 有些流量收的不是流量费, 而是信息费。目前, 彩信和彩信手机报不收流量费。因为沿袭短信的计费方式, 运营商只按条收取信息费, 而不再收取上网流量费。

秘籍五:自主查询, 做到心中有数

篇9:“手机进校园”的利弊之争

若仅从手机本身来看,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大众化,电子产品的普及等形势决定了手机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学生拥有手机已非难事,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似乎也已渐成风气。究其成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孩子都有玩心和怕输的心理。看到别的孩子有手机会很羡慕而又容不得自己在任何方面输给别人,因此,便会以各种理由(如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来向父母提出带手机到学校的要求;二是父母首先为了能方便与孩子联络,了解孩子近况及所需(如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孩子本来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就不多,而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又会时常遇到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可以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等)。其次,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父母若强制其不带手机,则担心可能会造成孩子逆反,所以就造就了现在手机在中小学生中几近普及的一种形势。

我们承认手机有其自身的用处。如,学生和家长联系需要手机,此其一;网络的普及使手机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情感交流的必备平台,此其二;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此其三。但以上仅是手机的积极作用,而其消极的作用也是有的。如,手机辐射对孩子的大脑有不好影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利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上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严重的影响等。

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手机本身并无害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与之相关的若干人员。首先,是学生,当问到是否同意一些学校提出的严禁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园的做法时,80%的学生是不同意的。但当问到他们具体如何使用手机时,他们则都支支吾吾,最后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手机其实至少80%的使用是不利于自己成长和学习的。其次,是家长,大多数的家长都承认,给孩子配手机的初衷仅是为了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去向,以免遇到意外,但后期发现实际上孩子手机的大部分使用是用于聊天和玩游戏,而且学生往往不分场地、时间收发短消息或接听电话。你来我往互相聊天说笑,学习时容易溜号,也严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秩序,个别学生甚至能发展到考试发短信作弊等,严重影响了学习。另外,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短信息不时传到手机上,思想单纯、幼稚的学生容易学坏,还有一些经济诈骗信息,很容易诱使学生上当受骗。第三,是老师及校领导,他们的看法则是,手机进校园绝对是弊多利少,给学生带来的绝大部分是负面影响,给学校增加了很大的管理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学生晚上利用睡觉时间用手机长时间聊天,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收发短信,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上课的内容知多少可想而知;现如今,手机的附加功能又极其多,如若学生用手机玩游戏、上网,那就更无心学习了。现在学生在考试中用手机作弊的现象有上升趋势,这将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性,更为严重的是使学生产生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手机的来势凶猛,很多学校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甚至有的学校因带手机的问题而开除学生,但收效并不良好。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应该如大禹治水般,挡是挡不住的,要重在疏导。如何疏导学生使用手机呢?很多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是担心手机影响学生的学习,但学生在校的时间内也并不全是学习的,有些时间也可以利用手机休闲娱乐。比如,规定学生在非学习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作出规定。学生使用手机的消极影响在于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对此可以采取对学生携带手机的年龄做出相关限制。再者,不能因为手机的消极影响就禁止使用手机,科技的进步总是有其多面性的,与其杜绝学生带手机,不如正确的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正确地使用手机。现在的教学改革中也倡导电子课堂,我想手机在其中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我国才有这种现象,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国外的管理办法,国外的管理办法也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篇10:拒绝邪教进校园征文

官田小学:鲁梦易

我曾经听爷爷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是在2003年间,法轮功痴迷者——关淑云,亲手掐死她自己的9岁女儿——戴楠,就因为她认为她女儿的身上有什么所谓的“魔”,而她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如果不是她被及时制止了,她还准备向自己的丈夫下手。

才女陈果和“开心果”刘思影,她们本来应该在学校学习,可她们相信了邪教,到天安门广场去自焚。如今陈果还躺在病床上,可爱的刘思影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看后,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情景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之中。耳边仿佛响起刘思影被火烧着时那凄惨的喊妈妈的声音。

通过观看电影和图片展览,我认清了法轮功是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祸国殃民的邪教.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披着“真善忍”的外衣,在外国势力的操纵下,残害众多无辜性命。他们宣传的根本不是什么“真善忍”而是“真残忍”的伪善恶行。但愿那些还在迷恋法轮功的人能迷途知返,不再相信李洪志鬼话。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愚昧、迷信总是沉渣泛起,在别有用心的游说后,许多人竟然信以为真,走上了生命的歧途。反对邪教刻不容缓,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崇尚科学,杜绝邪教,自觉接受科普教育,多读科普知识的图书,认清“法轮功”的伪面目,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

篇11:拒绝邪教进校园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拒绝邪教进校园。同学们,你们知道邪教吗?你们知道邪教对于我们的危害吗?我来告诉你们吧!近年来,邪教势力在世界蔓延,已成为一达国际危害,成为阻碍社会的一股逆流,构成了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和个人带来悲剧性的灾难。

一提到校园,人们就会联想到知识,联想到科学与文明。确实、校园是一方蕴藏着知识的净土,它是人们成才的摇篮,它赋予人们心灵和智慧。然而,有谁会想到,正当社会上轰轰烈烈地揭批“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时;正当人们纷纷觉醒,高举科学大旗遣责李洪志的滔天罪行时,“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却悄悄地潜入了校园这一传播知识的殿堂,传播科学与文明的圣地,慢慢地腐蚀青少年的思想,玷污青少年纯洁而善良的心灵。

海南农垦中学的高中学生王尊仲,原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优秀的学生,他曾参加全国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赛,并获得一等奖,不幸的是,他受法轮功信徒的煽动和迷惑,修炼起了法轮功,因长期修炼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绩一落千丈,被迫退学回家。

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和19岁的大学生陈果,受母亲的带动和影响,也修炼法轮功,并一起在天安门前自焚。你们可知道,刘思影原本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学生,在学校获过多次奖;陈果在学校的成绩常常是优,不仅一手琵琶弹得好,文化课也不错,老师们都很喜欢她。然而,就是这样优秀的学生,也没能逃脱“法轮功”的残害:刘思影因烧伤面积大,再加上心脏病,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的同学、老师„„

是谁葬送了“花季少年”美好的前程?是谁将“花季少女”引向了绝路?又是谁玷污了传播科学知识的阵地?是“法轮功”,是邪教。邪教,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的心脏,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迷信、诱惑的成分,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一点科学发展观,只知道祈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的被这把剑刺入心脏,在污浊中毁灭,也有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就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他们用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向文明,向进步挑战,用科学术语来装扮自己的歪理邪说。但我们相信,邪教没有春天!虽然它肆意蔓延的时候像瘟疫一样可怕。它教唆人们去忘记科学带给我们生活的力量,忽视爱与感激这样最美好的东西。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邪教的社会危害吧!

1、扭曲灵魂,迷失方向

邪教组织利用宗教往往能给人带来心灵安慰和精神寄托的特点,以宗教为幌子,利用一些人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的迷茫失落的心态,大肆宣扬世界上的灾难,声称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躲过劫难,才能使灵魂升入天堂,才能“圆功德”、“成正果”等,蒙骗教徒,使其迷失方向。

2、摧残健康,残害生命

邪教组织编造荒诞的邪说,使无数成员因病贻误治疗时间或死或伤或精神失常。教主还不惜教徒生命,制造集体自杀或绑架、暗杀、爆炸等事件,其残忍、疯狂之举令世界震惊。

3、破坏亲情,分裂家庭

邪教组织散布歪理邪说与心理诱导,导致教徒的思想、情意、情感和行为逐渐变得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孤僻、偏狭、叛逆、敌意,不容亲情、不讲人性,对工作、生活、家庭没有责任心。因此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人常常出现种种妄想、幻觉、自残、自杀与暴力行为,造成家庭与社会的悲剧。

4、扰乱稳定,危害社会

邪教组织的所作所为,导致人们思想混乱、行为失范、人格分裂、精神失常、破坏家庭亲情和人际关系,严重践踏了成员的人权。邪教的敛财骗色、非法经营、偷税漏税、非法集会、诡秘活动等,扰乱了公共秩序,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5、对抗政府,威胁政权

正常的宗教活动,一般都遵守所在国政府的法令,与现行社会相适应,不干预国家政治,不进行反社会、反政府的活动和其他违法活动。而邪教组织则披上一层“政治色彩”。如“法轮功”邪教组织煽动和教唆群众与党离心离德,与人民政府作对,破坏社会秩序。并在境外敌对势力支持下,疯狂地攻击和否定改革开放的中国、攻击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政治野心昭然若揭。

我们应如何反对和抵制邪教呢? 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是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一场严肃斗争。我们每个公民要做到“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的各种宣传和捣乱破坏活动。

1、提高警惕,认清“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反动本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科学,讲文明,树新风,积极参加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

2、态度要坚决,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

3、敢于斗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4、如发现“法轮功”等邪教分子在非法串联、秘密集会、聚众闹事,印刷、偷运、散发、邮寄大量反动宣传品,书写、喷涂、悬挂、张贴“法轮功”邪教内容的反动标语、搞电视插播等,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拨打110报警。

5、如有人向您宣传“法轮功”、“三退”、“九评”等内容,或向您手中传递“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宣传品(光盘、书籍、印刷品等),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协助公安机关制止其行为。

6、当见到“法轮功”等邪教的传单、信件、邮件、光盘、传真等反动材料时,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或单位保卫部门,由公安(保卫)人员进行查证处理。

7、当收到“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内容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要立即将其删除;如接到邪教宣传内容的骚扰电话,要直接挂断。

8、当发现人民币上印有“法轮功”等邪教内容的字样,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之后再到银行兑换,避免继续流通,造成恶劣影响。

9、当发现有喷涂“法轮功”等邪教内容标语、悬挂“法轮功”等邪教内容的横幅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10、当发现家人及亲戚朋友练习“法轮功”等参与邪教活动时,要坚决反对,耐心说服教育和正确引导。

篇12:拒绝手机进校园

活 动 总 结

为增强全校师生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根据沿河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 教育系统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我校认真组织部署,围绕宣传活动主题““拒绝三无食品进校园”教育活动从我做起,突出宣传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宣传活动,指导开展宣传周活动。明确了具体实施人员,为开展好此次宣传周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组长:陈明

副组长:肖群 张永胜 杨云

成员:张军、冉劲光、肖海波、张俊、田伟、向江、刘红波、张君宝、何坤各班班主任

二、方案具体,目的明确

围绕此次“拒绝三无食品进校园”教育活动,按照“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师生生活”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课等活动,以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

三、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1、通过国旗下讲话的形式,组织启动《维护食品安全,从我做起》仪式,向全校师生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实施师生签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为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肖群副校长为学生们上了一节生动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普及课。课堂上,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食品卫生安全的三方面内容:一是初级农产品的源头污染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结合实例告诉学生如何鉴别 “三无 ”产品、过期食品,并介绍了垃圾食品的种类以及它的危害性;三是向学生们宣传如何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进行维权。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还增强了学生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认知能力和维权意识。

3、各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时间,召开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班队会,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认识,提高学生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4、学校领导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巡查力度,并对食堂工作人员广泛宣传食品卫生知识,规范食堂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强调食堂要严格自律,守法经营。

我校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全校上下,人人关注、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篇13:手机带进课堂里, 教师怎么办?

同行支招儿:假如我是当事者

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徐天海:教师没收学生的手机, 既是出于无奈, 也是出于责任心驱使下的一番好意, 但是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却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合法权益。一是财产权。手机是学生的私人财产, 教师其实是没有权力没收的, 更不能摔坏或占为己有。二是隐私权。手机中可能存在着学生的小秘密和个人信息,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三是人格和尊严。处理“手机控”的学生时, 应该变暴风骤雨为和颜悦色的谈话方式, 否则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 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立, 事情可能就只会越弄越僵了。

泰来县六三学校赵东梅:如果是我, 就和学生商讨并约法三章。一、带手机可以, 但课上不许玩, 任何课堂、任何情况下手机不许发出声音。二、只要被发现课上有玩手机的或者有手机发出声的, 第一次进行警告, 如果再次把手机带到课堂, 立即没收并通知家长。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或相互监督, 进而减少或杜绝手机被带进课堂而影响课堂秩序现象的发生。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第三中学刘义富:针对“初犯”且表现不差的学生, 我会停下来, 紧盯“肇事”学生, 直到全班学生对其集体“行注目礼”, 使其不好意思地收起手机为止。针对“累犯”, 多次劝阻没有悔改的学生, 我会毫不客气地要求其交出手机, 替其“保管”, 直到其自觉认错为止;针对屡教不改, 不服从管理的学生, 我会避其锋芒, 避免在课堂上与其“角力”, 而是做足课下功夫, 找其谈话自不可免, 找其家长也是必然。若是连家长都对其无能为力的, 我只能采取“杀手锏”———停课反省。

泰来县六三学校王永靖: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必须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 我会在班级开展一场以“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利与弊”为辩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们通过辩论认识到在课堂上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 从而互相监督着改善这种状况。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段云成:我会实施“学生自主申报在校园带手机”制度, 在教师办公室开设“学生手机使用专区”, 学生进校后把手机放在“学生手机使用专区”, 放假时把手机拿回。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在“学生手机使用专区”里使用手机。取得在校使用手机资格的学生一旦严重违反学校纪律, 或者不遵守以上条件, 则取消其在校园使用手机的资格。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王大龙:上课时, 教师要带头将手机关掉并放于教室指定位置, 并要求带手机的同学也这样做,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如有违反纪律的, 记入品德考核档案, 作为学生升学、教师评职的参考依据。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曹继军:遇到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 我一般说以下4句话:1.孩子, 有事用我的。这样做, 可以给学生暗示:让其认真听讲, 有事课后再说。2.孩子, 听我讲故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孩子, 请你收起来。这样做, 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4.孩子, 我来替你保管。这是在执行班级的规定, 教师暂时没收, 同时给其他学生以警示。

现身说法:探寻处理之智慧

案例1:带不带手机的那些故事 (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庄华涛)

自从小西有了手机后, 半个月内, 班级孩子中添了好几部手机, 偶尔带来玩一下的就更多了。我本来并不在意他们带不带手机, 但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我接受不了。

先是上课时小西的手机响了起来。这家伙, 看神色不但不感觉愧疚, 还有那么点得意。不是吗?农村孩子有手机的不多, 整个学校大概他是头一份吧。

过了一两天, 小晨的奶奶找来了, 说是家里手机被小晨带学校来了, 怕孩子弄坏了。当着同学的面, 小晨脸上有点挂不住, 冲着奶奶又是吼又是叫的。

而小姗, 则是让我最受不了的。她家里不是太富裕, 但她就是吵着妈妈要手机。无奈, 妈妈给她买了一部, 存了50元话费, 几天就被她给折腾光了。

面对种种这类烦心事儿, 我下了道命令———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来。应该说, 这还是有效果的。虽然孩子们并不愿意, 但还是照办了。谁知, 我又被这政策吓了一身汗。

那天, 刚到家不久, 小西的妈妈就打来电话, 问我知不知道小西在哪儿。我一听就愣了, 虽然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 那也应该在20分钟前就到家了呀。

班级其他学生家的电话都打遍了, 没人知道小西去了哪儿, 小西母亲急得都要哭了。好在后来孩子回家了。一问才知, 原来那天小西值日, 回家途中自行车又坏了, 六七公里的路, 他是推着车回来的。

让学生带手机, 不仅容易扰乱课堂正常秩序, 也容易引发他们的攀比心理;不让学生带手机, 路远的孩子路上遇到特殊情况后不能及时通知家人, 引发家长担忧。怎么办?

请同事帮我出主意, 同事笑着告诉我, 监考时的办法就可以。我忽然明白了———上学、放学路上孩子可以有手机, 但到了班级后及时让他们上交。这样, 就解决带与不带的问题了。

起初, 孩子们还能够自觉遵守规定, 将手机交上来。但一段时间后, 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就玩起心眼, 不再交上来了。于是, 我又追加了一条———3次违规不上交者, 以后禁带手机或是通知家长来说明情况。

还好, 自从这条措施出台后, 孩子们没有再出现带了手机不上交的情况。自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 手机便不再是影响班级纪律与风气的问题了。

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 对班主任来说, 孩子带不带手机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面对。

【评析】:庄老师的做法解决了矛盾, 保证了和谐。既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与家长间联系的畅通, 又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台上讲, 学生桌下玩”的现象。有效地缓解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克东县第四中学王海玲)

案例2:“不速之客”演绎别样精彩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陈峰)

曾经旗帜鲜明地下过禁令:上学不得带手机, 没有理由, 无条件执行。为了让学生能接受, 又加上一句:都是为了大家好, 误用手机, 玩物丧志!

本以为这下子课堂上压根儿就不会出现手机了。但是, 在一节语文课的尾声, 小明举手报告:“老师, 小天在玩手机!”我第一反应就是气得要炸, 简直无法无天!让手机这“不速之客”公然出现在课堂上, 与班规对抗!

“站起来, 把手机交上来!”我的声音里容不得半点商量。

“老师, 我查资料的, 您看……”

我这才意识到刚才在教学中的窘态, 因为自己不习惯手机上网, 也因为手头资料的缺乏, 刚才在《明天, 我们毕业》一课的教学中, 偶然想到让孩子们听一听《毕业歌》, 甚至想让大家跟着唱一唱:“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可是没有准备, 教室电脑又出了问题, 我只好遗憾地说:“下次有机会, 一定让大家欣赏。”

而小天的手机里, 却很快显示出了这首歌“下载完”的状态。我霎时明白了, 孩子是想将歌曲下载到手机里与大家分享。

其他的先都搁在一边。一起聆听, 跟唱, 再回读课文, 滋味自然是不同了。本来觉得课程淡而无味的孩子一个个变得热血沸腾。

下了课, 我还是将小天找到办公室。功归功, 过归过, “手机禁令”的严肃性不能不顾。

小天蓦地哭了:“老师, 我爸爸妈妈都在上海打工, 他们因为想我, 才帮我配的手机。我上课从来没用过, 放学了才用……”

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 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歉意来。看似管用的“禁令”里, 是否缺少了点什么?是对孩子的关爱, 宽容, 还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时代面前的“本领恐慌”?这, 绝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原谅了小天, 并且, 我开始了新的思考与行动。

【评析1】:陈老师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 谅解了过错、沟通了心声、实现了教育, 写下了课堂内外的“无限精彩”。其一:手机的使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 在其存在弊端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重要作用———网上学习、查资料, 相当于“在线电脑”的微缩版。既然电脑可以在课堂上以“合法身份”被使用, 手机因何不可?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学习。只要合理利用, 我们应举双手欢迎。其二:事情的发生需要合理的解决方式, 沟通和了解会促成“精彩”的结局。陈峰老师如果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怒斥吴天同学, 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也就不会有那一堂精彩的课, 也不会了解“手机联系”对一个留守儿童的重要。 (克东县第二中学孙宜生)

【评析2】:手机上网玩游戏、手机短信QQ聊天、手机黄页入迷途、学业理想两颓靡, 这就是当下“手机族”学生回报家长的“爱”的结果。陈峰老师的做法我不敢苟同。难道说“手机禁令”可以被“爱”的借口废掉?诚然, 本节课堂的精彩或许是由“手机方便使用增加备课效果”而产生的。但是备课的缺失是教师的事情, 铁一样的“规定”是不容颠覆的。留守儿童的“常联系”是使用手机的“充足”理由, 但是联系的时间不应是在课堂, 而是业余时间。一个“爱”的借口加上一个“课堂精彩”的助力, 就可以弥补掉“手机违纪”的铁律?班规何在?管理何在?手机带入课堂, 决不能姑息! (克东县第二中学朱红)

案例3:给“手机控”砌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熊振鸿)

一天晚自习, 离下课还有10分钟, 我从教室后门进来, 教室里静悄悄的, 大家都在认真地学习。

我把眼光投向前面, 发现坐在讲台旁的小曹正低着头, 右手在规则地动着。肯定又在玩手机!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他的身后。

我的猜测没错, 他的手指灵活地在手机的按键上滑动着。

我把手伸了过去。小曹猛一抬头, 见是我, 迅速地把手机缩了回去:“老师, 我不玩了。”

“出来一下。”我把小曹叫出教室。

“请你把卡退出来!”我的口气坚定, 不容置疑。

“我不玩了!”小曹想把手机放进口袋。

“第几次了?”

“第三次。”

“需不需要我告诉你家长?”

“不用。”

“那就把卡退出来!”我明显地加重了语气。

小曹不再说什么, 把手机卡退了出来, 很不情愿地把手机交到我的手里。

“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下了课, 小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脸上很不情愿的样子, 他在等待着我的暴风骤雨。

我刚想“打雷”, 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说话的语气也轻了下来。

“上课玩手机对不对?”

“不对。”

“不对在哪儿?”

“影响学习。”

“想不想拿回手机?”

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想。”

“请你把第二单元的古词背下来, 什么时候背下来, 什么时候可以把手机领回去。怎么样?”

“真的?”他的眼睛立刻放出了光彩。

“老师说话一锤定音。”

看得出, 他认可了我的做法。

第二天, 他便将第二单元的8首词背了下来, 自然, 他也领回了手机。接下来的日子, 他还是忍不住玩过手机, 但毕竟改了不少。

按照教师们平时的做法,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手机没收上来至少得一个月或一个学期才能领回去, 还得挨批评, 重复犯错甚至还要请家长, 这很容易引发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面对学生玩手机, 换一种方式, 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 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而温和多了。

【评析1】:熊老师的做法非常好!面对越来越多课堂“拇指一族”的顽疾, 很多教师发现后, 都会采取严厉批评、没收、找家长等极端的做法, 杀鸡给猴看, 其结果只能是禁而不止, 甚至使师生关系“剑拔弩张”。而熊老师在处理小曹玩手机事件时, 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做法, 而是采取了“背诗词换手机”的方式, 既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玩手机的行为是错误的,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又给学生“砌”了一个改正错误的台阶, 还在学习上有了收获。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陈晓东)

【评析2】:熊老师让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小曹同学用背下指定诗词的方式换回手机的做法, 合乎情理, 但不合“法理”。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熊老师的做法有点像古时候的“赎罪法”, 戴罪立功可以免罪。可是背会诗词就能“赎”课堂上“玩手机”的过错吗?这对班级管理不利。班级管理也应该法治大于人治。一言以蔽之: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合乎班规才是硬道理!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秦小庄小学武步胜)

真实情景再现:带不带手机, 学生说了算

(泰来县六三学校赵艳梅)

我刚走到月月跟前, 她就神情慌张地赶忙用书盖住了右手, 还不时地偷偷看我。我说:“月月, 把你的书借老师看一下。”月月遮遮掩掩地按住书, 吞吞吐吐地说:“老师, 这……”不巧, 书下响起了音乐声。

手机?这么优秀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课后, 我找月月了解她带手机的原因。她说今天家里有事, 为了联系方便才带的, 明天肯定不带了。经过调查, 我才知道, 月月带手机进课堂已经很长时间了, 还有几个学生也带手机, 他们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听到这些, 我的脑袋嗡的一下:直接让他们把手机交上来, 肯定不行;通知家长, 学生会认为我是在告状。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如何看待学生带手机。学生们都踊跃发言, 有的学生说方便了沟通;有的学生说带手机能上网, 能及时查找资料;月月却说:“不都是为了玩吗?虚伪!”调皮的小明说就是为了玩游戏、上QQ……于是我问大家有什么弊端,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总结:不能认真听课, 还会影响课堂纪律, 也影响他人……我接着问学生们应该怎样处理手机进课堂,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不应该带, 并说有的学生如果有事带来了, 上课时可以交由老师保管。按照学生们的想法———在那之后, 进校园的手机由老师保管。起初, 带手机的很多学生中, 只有几个人能自觉地交给老师, 但是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下, 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交出手机。试行方法奏效了, 看来带不带手机问题, 应该走“群众路线”, 让学生说了算!

当事者感言:不可强令禁止

如今, 校园刮起了学生带手机的流行风, 很是强劲, 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面对这一现象, 很多教师采取强令禁止的办法, 采取在教室外给学生打电话以检验学生带没带手机, 检查学生的书包等手段。凡此种种, 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引发师生对立。

作为教师,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走进学生、亲近学生, 真正了解学生, 必要的情况下, 要经常与家长交流, 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当发现问题的时候, 要冷静下来, 采用柔和的方式、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否则, 难免“按住葫芦又起瓢”, 适得其反。

我们要给学生“话语权”, 通过班会、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 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也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

下期互动话题: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吸烟的误区?

篇14: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

正方:中学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利大于弊

反方:中学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判断一项决定是利大还是弊大,应当从法律层面、逻辑层面、道德层面这三方面去思考。

我方首先认为,在法律层面,中学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理论依据。先谈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目前,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特别是访问色情网站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问题,中央电视台为此就专门做过一系列的报道,国家也关闭了很多传播色情淫秽信息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尚未根绝,且又有死灰复燃的态势。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有必要采取措施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这应当被视为是“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决策。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明确要求。众所周知,中学生使用手机甚至依赖手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手机可以上网。根据我们的调查,凡手机可以上网的,90%都开通了网络服务,手机的通话功能已经成为最弱化的功能了。很多学生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手机都挂着QQ,如果在上所谓“无聊”的课时,相互之间聊天、在课堂上看视频、看电子书,戴着耳机听音乐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现象,教育工作者又怎能置若罔闻呢?因此,采取果断措施,在中学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是在一定范围内把手机上网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的一个有效措施。

反方一辩:我们认同对方辩友所说“判断一项决定是利大还是弊大,应当从法律层面、道德层面和该决定产生的实际社会功效层面这三方面去思考”这一思路,我们首先也在法律层面和对方辩友展开辩论,对方辩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两条法规来证明在中学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是合法的举措,貌似有理,实则无理。为什么呢?首先,根据法律适用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首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手机是人类的一种通信产物,这是不容变更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使用手机进行通信自由的权利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换句话来说,中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进行通信活动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其次,对方辩友认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的原因是手机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产物,这是个很主观的判断。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并不是所有使用手机的学生都会用手机上网,用手机访问不良网站。仅仅因为部分学生的错误举止就将禁令施于全体学生,这是很不科学的。

正方二辩:必须指出对方在逻辑上犯的一个错误,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并不是侵犯学生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学校没有规定学生不能买手机,没有规定学生不许打电话,没有查阅学生的短信,更没有监听学生的通话情况(事实上也不可能),谈何侵犯呢?既然没有侵犯,就不存在下违法让位于上位法的问题。我方的逻辑展开是很清晰的:学校作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的规定是合法的,学校合法作出的规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的这一举措势必也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站毒害,更加珍惜学习时间。

反方二辩:对方所说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这一决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我方看来,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按照这一逻辑推导,学校还应该有下列举措:因为的确有很多粗制滥造质量不高的教辅读物流入校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教辅读物到校;因为的确有很多仿制运动品牌的衣服在市面上流通,如山寨耐克或者山寨阿迪之类的,穿这些衣服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禁止学生穿名牌运动报。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很荒唐的做法。因此,在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的,是一种错误的逻辑。以针对少部分人可能有效的措施而推之于大众,其背后是强权思维而非民主思维,绝对不可以提倡。学校更多的职责是教育、是引导、是感化,绝对不能采取饮鸩止渴的做法来达到所谓的目的,须知这样的目的已离教育的本质很远。

正方三辩:我们始终觉得,对方无论是在立论部分还是在辨析部分,都有一个弄不明白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讨论的对象是中学生和中学校园,在法律上叫做未成年人,不依照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成长特点来分析,单纯地谈空洞的教理,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很可能造成对一代人的误导。作出禁止中学生带手机进校的决定,是校园对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对社会道德的一种负责任的担当。这个决定固然会给学生及家长带来一些不便,但是更多的是对中学生成长的负责的态度。

反方三辩:我们的教育已经因为功利化的追逐犯了太多的错,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这样。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而已。时间已经进入到21世纪,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实际上还停留在过去,僵化、功利的做法比比皆是。站在这个意义上,反对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的举措,反对的其实是不遵守法律的、不民主的、不注重引导和感化的、偏离教育规律的举措。

正方总结:我方认为,中学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是符合法律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响应家长及学生心声的正确举措。科技的发展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手机功能的日渐丰富,其娱乐性的日渐增强,就会越来越刺激同学们分散注意力。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价值观和是非观都很模糊,是需要为我们的娱乐设置界限的。我们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们坚定地支持学校的做法。

反方总结:一纸禁令容易颁布,以学校的强势和老师的威严,何止是禁带手机入校,禁什么不行呢?但“是学校应该清楚,很多时候,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恰恰就是在禁与不禁之间体现出来的。禁与不禁男女同校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禁与不禁看课外书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禁与不禁男女生交往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禁与不禁手机入校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我们希望学校尊重人权,我们希望学校因势利导,我们希望学校在教育中使用的手段是策略的而非盲目的,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取消禁令。

上一篇:讲政治、有信念心得体会下一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