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车险核保体系的建立

2024-04-27

论车险核保体系的建立(通用8篇)

篇1:论车险核保体系的建立

内容提要:近几年,虽然车险核保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相对滞后,经营理念尚未转变等原因,导致核保水平仍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核保贯穿从受理投保到保单终止的车险业务流程的始终,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的重点,必须在制度、技术、手段、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新审视并全面构建车险核保体系。近几年,随着保险人效益观念和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车险核保日益受到重视,保险人在核保意识、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人员培训、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总体而言,目前车险核保水平仍不高,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车险市场化改革对核保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核保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保险人若要真正提高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必须重新审视并全面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车险核保体系。

一、车险核保的现状

(一)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理想。一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应付心理。目前,核保通常被作为业务流程的一个必经环节,并在电脑程序上进行限制,未经核保或核保未通过则不能出单。其本意是让基层公司重视核保工作,增强其核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但实务中存在单纯执行操作规程,为了能出单而核保的心理,并未严格、认真进行风险的审核、评估,使核保这一流程本身大于核保的内容和效果。二是在内容上核保实际上只是复核。目前核保一般只是对保险单内容进行审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承保操作的复核,风险识别、评估、选择的成分很少。三是在方法上仅是对保单要素的书面审核,核保人员对标的状况和风险水平不能全面掌握,主要依据保单中基本的要素信息及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感觉进行风险评估。四是流程上对核保工作设定不同权限,层层审批,带有公文流转色彩。作为管理者的有些上级审批人员对核保工作并不精通,甚至可能对业务都不熟悉,既影响了核保效果,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标准化程度低。一是核保标准粗放,不够具体、明确,具体核保操作依据不清晰。二是核保标准单一,针对性不强,未根据险种、险别、车种、客户群体以及新保、续保等不同情况和业务类型进行细化,无法满足市场化改革后车险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三是核保中的主观因素较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规范化程度低,不同的核保人员对同一业务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专业性不强。一是部分公司未设立专门的核保岗位和人员,或虽已设立,但核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精通程度、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实行领导审批,尚未形成专业人员系列。三是核保工作不独立,核保人员权力不充分,工作受到干预。核保结果有时并非由核保人员决定。四是核保权限划分不科学,简单按照标的价值或保险金额(责任限额)进行划分,即不同级别的核保人员只能审批一定保额(限额)以内的业务,而没有综合考虑客户群体、标的种类、业务类型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分。五是核保方法与手段落后,未充分借助精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提高核保水平。[!--empirenews.page--]

(四)内容简单,环节单一。一方面目前核保主要是对保单要素和条款费率正确适用等基本项目的审核,内容相对简单,重点不突出,部分重要核保内容未得到应有重视,如对损失幅度、损失概率、相关成本费用的审核;对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审核;对整体风险水平即自身偿付能力的审核,做到既要充分进行风险的分散,使同一地区的风险不会过于集中,避免风险累积;又要避免在一次事故中出现巨额损失,如高保额车辆的核保等。另一方面目前核保只限于出单前的一个环节,未向前、向后延伸,在业务流程的其他环节基本不存在;或者被分散到各环节中,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体系。

二、核保工作滞后的成因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滞后。我国对车险核保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操作都相对滞后,使得核保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缺少必要的实践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其整体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进程和需要。

(二)经营理念尚未转变。保险人还没有切实地建立起效益观念,一方面存在重规模、重发展、轻效益的观念,规模驱动导致业务质量让位于规模,对车险业务兼收并蓄,不注重核保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存在重理赔、轻核保的心理,习惯于通过事后严格控制赔付成本来提高效益,这可能影响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满意度。

(三)对核保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对核保工作的不重视,使得核保的技术含量与重要作用不能被充分认识、理解、挖掘和体现,使核保被误认为是一项低水平、低技能、低层次的工作,挫伤了核保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既不利于日常核保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了对核保的系统研究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核保工作的开展及整体核保水平的提高。

(四)对核保认识不全面。核保不仅是对单个风险的审核,还包括对总体风险的控制;不仅存在于签单前的审核环节,还贯穿从受理投保直到合同终止的全过程,包括承保前对风险的审核,承保后对保单的清分、复查,赔付后对出险、理赔数据的分析,保单终止后对标的风险的再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对核保体系进行评价、补充、完善等。因此,核保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的重点。而目前对此却未能正确的认识,是制约核保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责权利不明确。一是核保人员未被授予相应的权力,不能独立进行风险审核并决定最终承保方案;二是核保人员对核保结果不承担责任,不利于核保人员责任心的增强;三是核保结果未与个人利益挂钩,缺乏必要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核保人员的积极性并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四是考核制度不健全。

(六)专业人才匮乏。核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多层面、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核保人员既要熟悉车险条款、费率,又要精通业务流程和实务操作,还要具有保险理论、风险管理、保险精算、数理统计、法律、汽车等相关知识,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核保人才的匮乏是目前车险核保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七)统计数据不充分。核保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保险人不可能准确的判断某一标的是否会发生损失,而只能根据对大量随机事件的观测而积累的历史经验数据所形成的损失概率分布对标的风险水平进行预测。由于以前不重视数据管理,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做支撑,增加了核保标准建立的难度,降低了核保工作的科学性,使其主观性、随意性加大。[!--empirenews.page--]

三、全面构建车险核保体系

(一)建立人工与自动、事前与事后、现场与网络、个案与总体相结合的核保体系。核保至少应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基础核保。即受理投保时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包括对车辆的检验,主要由代理人和业务员进行。二是自动核保。根据事先厘订的费率和收集到的客户与车辆信息,由电脑程序自动确定适用的条款类型和费率档次;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自动校验和控制。三是管理核保。主要审核业务流程、投保要素、适用险种、费率、具体业务操作等是否规范。四是经验核保。即根据以往业务经验积累的核保标准,对易出险、易发生争议之处的专门审核。五是复查核保。即承保出单后对保单的再次审核清分,主要根据对保单的追踪和客户回访,考察投保人是否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标的真实风险状况、费率适用是否正确等。其中,对代理业务的事后审核尤为重要。六是续保核保。续保业务与新保业务具有不同的特点,核保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续保核保应结合客户上期出险、赔付情况决定适用的险种、费率及无赔款优待,并对大客户和分散性客户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七是追溯核保。即在保单出险或终止后,结合对保单出险、赔付信息的统计分析,将新的核保标准补充到核保制度中。八是总体核保。即对某一地区或全公司总体风险水平的动态评估和监控。上述各环节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分工协作,共同构成车险核保体系。

(二)科学制定核保标准。虽然核保中应允许核保人员加入一定的个人经验,但主要还应依据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明确、统一、规范的核保标准是切实保证核保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核保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核保效果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业务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核保标准的制定首先必须在对以往业务数据与核保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标准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因此必须注重核保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管理。其次费率厘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标的风险进行归类进而制定核保标准的过程,因此,在厘订费率时应兼顾核保的需要。再次应针对不同的岗位(如管理核保和复查核保)、不同的客户群体(如私人和车队)、不同的业务种类(如新保和续保)、不同的车辆种类(如客车和货车等)制定差别化、精细化的核保标准。最后应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加强考核制度建设。首先,要科学设置核保岗位。根据前述核保环节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立核保岗位,并明确职责权限。其次,要相应进行人员配备。各岗位应由专业人员负责,不应由业务员或出单员兼任或让同一核保人员兼任多个岗位,从而强化监督机制。再次,要授予核保人员充分的权力,排除对核保工作的干预。最后,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核保人员的责任、个人利益与核保结果和业务质量等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责任心。

(四)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一是建立专业化的核保队伍,如实行专业核保师技术职务系列,培养不同级别的核保师。二是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核保主要由专业核保岗位的人员进行,但又不限于专业人员,其他人员,如展业人员、代理人员等的密切配合与参与也必不可少,不能忽视后者的辅助作用,否则将导致核保工作链脱节。三是应树立全员核保意识。核保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核保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展业人员、理赔人员、信息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统计人员等与核保工作均有密切联系,都应树立核保意识,参与核保体系的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empirenews.page--]

(五)加强核保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搭建核保电子化信息网络平台,为核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核保工作效率,加强核保控制力度,提高业务管控能力与水平,完善核保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篇2:论车险核保体系的建立

所在机构:

姓名:

分数:

一、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机动车辆保险合同由

组成。()

A、保险条款

B、投保单

C、保险单

D、批单

E、特别约定

2、交强险的特点()A公益型

3、交强险的赔偿限额()A、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元; B、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 C、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D、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元;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元;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

4、我司商业险共包括()等几个独立的基本险种,投保人可以选择投保其中部分险种,也可以选择投保全部险种。()A、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

B、车辆损失险

C、全车盗抢险 B广覆盖性

C强制性

D赢利性

D、车上人员责任险

E、车身划痕损失险

5、下列关于机动车辆临时号牌的说法正确的有()A、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证; B、临时通行证包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临时号牌、临时移动证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临时通行证都是固定的统一格式且为打印的。对于需延期使用的,可手工书写,但需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

D、临时通行证上应载明发动机号、车架号(或VIN码),行驶区域、有效期等关键要素;

E、发生保险事故时,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临时号牌或临时移动证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6、关于VIN码说法正确的有:()A、VIN中不会包含 I、O、Q 三个英文字母; B、以“L”开头的VIN,是国产车;

C、第10位代表车型年份,一般与实际生产的年份之差不超过1年。

D、我国轿车的VIN码大多可以在仪表板左侧、风挡玻璃下面

7、投保人和保险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式之一确定机动车的保险金额。A.投保时的新车购臵价 B.投保时的新车购臵价内协商确定

C.车辆的购臵发票价格

D.投保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

8、关于交强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首次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费率不浮动;

B、在保险期限内,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应当办理交强险合同变更手续,且交强险费率不浮动;

C、交强险保单出单日期距离保单起期最长不能超过三个月; D、机动车上一期交强险保单满期后未及时续保的,浮动因素计算区间仍为上期保单止期至本期保单出单日之间。

9、决定客车车辆损失险费率档次的因素包括()

A、登记年月

B、所属性质

C、车辆种类

D、使用性质

10、某车辆的型号为FV7160GiF,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生产企业为上海大众

B、生产企业为一汽大众 C、7表示该车为轿车

D、排气量为1.6L

11、依据《保险法》中重复保险的定义,构成重复保险的要素包括()

A、同一保险标的; B、同一保险利益; C、同一保险事故;

D、两份以上(包括两份)保险条件相同、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合同等。

12、交强险退保,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投保人已交纳保险费,但保险责任尚未开始的,全额退还保险费 B、投保人已交纳保险费,但保险责任已开始的,退回未到期责任部分保险费

C、退还保险费=保险费×(1-已了责任天数/保险期间天数)D、全额退保费

13、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免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次要事故责任的免赔率为5% B.负同等事故责任的免赔率为10% C.负主要事故责任的免赔率为15% D.投保时指定驾驶人,保险事故发生时非指定驾驶人使用被保险车辆的,增加免赔率10% E.投保时约定行驶区域的,保险事故发生在约定行驶区域以外的,增加免赔率10%

14、关于退保的规定,以下正确的是()

A、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且可以不退还保险费。

B、保险责任开始前,被保险人提出解除合同,保险人应全额退还保险费,不可以收取其他费用。

C、被保险人未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时,保险人可以提出解除保险合同。

D、因保险赔偿致使保险合同终止时,保险人不退还保险费。

15、机动车盗抢损失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

A.实际价值

B.新车购臵价 C.实际价值以内的协商价值

D.赔偿限额

16、影响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保费的因素包括:()A.车辆已使用年限

B.车辆用途

C.车辆的座位数 D.第三者责任限额

E.被保险人的类别

17、下列附加险中,有哪些是必须投保了车辆损失险才能投保的?()

A.玻璃单独破碎险

B.机动车停驶损失险 C.车上货物责任险

D.教练车特约

E.火灾、爆炸、自燃损失险

18、根据我司今年的车险承保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任何使用性质车辆不建议单独承保车损险、以及车损险附加不计免赔险组合;

B.车主为个人、座位数≥9座的客车严禁套用家用车费率承保; C.严禁承保10吨以上自卸货车;

D.谨慎承保高价车,车损险保额超过300万的业务必须安排临分; E.不建议车龄≥10年的车辆

19、根据我司商业险条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身划痕损失险的保险金额为2000元、5000元、10000元,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投保时协商确定。

B.车辆折旧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部分,按一个月折旧。车辆的最高折旧金额不超过投保时被保险机动车新车购臵价的80%。C.主车和挂车连接使用时视为一体,发生保险事故时,由主车保险人和挂车保险人按照保险单上载明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责任限额的比例,在各自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总和以主车的责任限额为限。

D.对于第三者责任险,即使被保险人获得全额赔偿后,保险合同继续有效,直至保险期间届满。

E.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保险的专用教练车,可附加教练车特约条款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盗抢险的绝对免赔率是20%,无全套车钥匙另增加绝对免赔率5%,缺少购车发票,机动车行驶证等资料增加绝对免赔率0.5%;B.按照保险条款的性质不同,可将保险条款分为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

C.乘客保费 = 每次事故每人责任限额 × 费率 × 投保乘客座位数

D.费率调整系数采用系数连乘的方式,使用费率调整系数后,各险别的费率优惠幅度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最大优惠幅度,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最大优惠幅度执行

二、简答与计算题(共4题,每题15分)

1、对大量承接牵引头类型(非集装箱拖头)的机动车和挂车,你认为应该如何承保?请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制定承保方案。

2、简述基层车险核保人员在处理车险承保业务时应该注意的风险审核要点。

3、请分别写出简单赔付率、承保年制满期赔付率、历年制满期赔付率计算公式

篇3:论旅游伦理体系的建立

1.1 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旅游伦理息息相关

近年来, 大理出现的“三角债”问题反映组团社、接团社、景点等企业之间的诚信经营问题, 不论是“先付款后游玩”还是“先游玩后付款”, 企业之间都应该按合同办事, 实现利润共享。但是受到层层盘剥, 所剩无几的资金使大理难以应付日常开支, 更不用说用于环境保护和产品开发了。大理旅游业因为“大理风波”遭遇重创, 充分说明旅游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诚信合作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根据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假日办总值班室受理的69件投诉情况来看 (见表1) , 大多数投诉者反映旅游服务人员态度差, 旅游行程中降低住宿、交通工具和餐饮等服务标准, 餐饮和住宿等卫生状况差, 硬件设施不足, 合同履行不力等;老年游客对旅行社出境游加收团款、在国内景区不能完全享受优惠门票的问题投诉增多;这些表面上都是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件问题, 但根本上说明旅游企业和服务人员的旅游伦理问题, 旅行社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按合同标准或与游客约定的内容来服务, 景点的购票说明无明显告示使老年人和军人等得不到应有的优惠说明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服务人员态度差是职业道德的问题。

此表根据中国旅游网 (www.cnta.com) 网站信息统计。

1.2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良好旅游伦理建设

全国旅游系统正在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绝大部分省市都制定了本地的“诚信旅游工作实施方案”, 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旅游活动, 如黄山倡导诚信经营, 推行“透明旅游”;安徽省开展首届“百家诚信旅游企业”评选活动;广西开展“让游客满意在广西诚信旅游活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携手构建“江浙沪诚信旅游区”等。“全国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在赴陕西延安旅游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中, 让施救人员先救游客, 自己却因耽误最佳救治时机而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她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这种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为其他旅游从业人员树立了榜样, 是良好的旅游伦理建设的实践者。

1999年, 世界旅游组织制定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 提出旅游业应致力于促进人民和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和了解, 应尊重平等、促进人权;倡导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义务,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 促进当地人参与旅游业并平等地分享收益。这是一项为了对旅游业所依赖的各种资源进行保护的计划, 以确保其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按照“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实现公平的分享。它为各国政府、旅游景点、旅游运营商、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开发商以及游客自身都制定了指导原则。

加强旅游伦理建设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是解决当前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旅游法律法规制定的必要补充。法律法规是从法律效力上对旅游业相关活动的硬性要求, 而旅游伦理是从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对人的旅游活动进行感化和约束,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旅游业健康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2 旅游伦理的含义

中国古代的旅游有着鲜明的伦理特征, 传统的旅游具有群体认同感和伦理归属感, 旅游活动倾向于“向善”, 即塑造旅游者道德品格, 比西方人更注重表达旅游的社会形式和内心的道德修养。2000年4月11日, 李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旅游伦理的思考》的文章, 指出旅游伦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旅游伦理基本规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尊重爱护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保护文物古迹, 实现人与历史的和谐;相互尊重, 相互关心, 相互帮助,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认真对待自我, 实现身心和谐。从包含的内容来看, 这四个方面侧重从伦理学而不是从旅游业的角度解释旅游伦理的概念, 本文将旅游伦理理解为:狭义上来说, 是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旅游行为主体如旅游企业、旅游者、政府以及旅游媒体和协会等其他组织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广义上来说, 一切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旅游行业内部道德规范和行业外部对旅游业起作用的道德准则。旅游伦理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旅游发生地和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旅游开发商、旅游及相关企业、旅游企业人员、旅游目的地居民和社区、旅游媒体等等。

3 建立良好的旅游伦理体系

良好的旅游伦理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企业 (景区、旅行社、饭店、其他与旅游有关的企业) 、旅游者、政府、旅游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 以及全民旅游教育等, 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内部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 如企业与企业之间, 政府与旅游者之间等, 只有将这些方面的统筹处理好, 才能营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3.1 旅游企业

员工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旅游企业管理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企业个体以及社会整体的角度衡量决策和行为的对与错, 形成企业良好的道德标准, 并有效地建立和保持企业的价值观, 塑造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的不同, 具体的伦理观念也有不同。旅游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承担社会责任和依法纳税;基本保证是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关键是顾客至上。企业要崇尚高尚伦理, 把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标准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的伦理道德观才能得以贯彻。

3.1.1 景区

旅游景区的开发、评估和规划中应尊重自然规律, 不能急功近利, 过度开发, 应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景点的设计应顺应自然,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生态多样性, 保护当地特色文化, 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鼓励和支持东道区居民参与和景区相关的决策, 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 如果景区的开发需要上游居民付出代价, 还应相应的给予生态补偿。景区管理应充分以游客的利益为出发点, 主要体现在解说系统的设计和旅游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制定文明游览公约, 引导游客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进行文明游览。

3.1.2 旅行社

随着旅行社数量的增多, 旅行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有些旅行社采取降价竞争手段, 以致出现零团费或负团费的现象, 低廉的价格使旅行社经营环境更艰难, 服务水平下降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长此以往使旅行社陷入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旅行社之间应公平合理竞争, 互相尊重, 引导竞争向提高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努力。旅行社自身应诚信经营, 充分考虑游客的利益, 提供真实透明的信息, 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项目, 提高车队和导游的服务水平, 按质按量完成合同的约定内容。

3.1.3 饭店

饭店从业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坚持“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营造温馨如家的氛围。饭店管理人员要爱护员工, 体会一线员工的辛苦并实行人性化管理, 给员工和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饭店之间应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避免陷入削价竞争, 使游客真正感受到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饭店的软硬件设施应根据客人的需要建设, 建设节约型绿色饭店, 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

3.2 旅游者

旅游者的伦理教育主要包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例如在旅游地等公共场所, 要相互尊重和关心、互相帮助、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等;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例如宣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范, 并内化为旅游者的行为准则;进行交往伦理教育, 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尊重异类文化, 努力营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氛围, 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等。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参与的主体, 只有旅游者的素质提高了, 旅游才能够更加有序、健康和文明。

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提出, 负责任的旅游要抱着对不同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伦理观念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其内涵可概括为, 旅游者必须尊重目的地国家在政治、社会、道德、宗教文化方面业已确立的秩序, 遵守当地实行的法律, 对当地的习俗和信仰做出最大限度的理解。还将旅游对促进人民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贡献放在第一条, 要求“旅游活动的开展应该与东道地区和国家的特征与传统保持一致, 病尊重其法律、惯例和习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要尊重历史, 理解文化差异。如果爱护历史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可以视为对旅游者的基本道德实践, 那么, 抱着尊重历史, 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进行旅游活动则是旅游者道德的内在动力机制。其实, 早在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第六次大会通过的《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守则》中, 就要求旅游者除了尊重过境地和逗留地的政治、社会、道德和宗教及遵守当地的现行法律和规定外, 还应做到充分理解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行为活动, 要特别尊重其自然和文化财富;不应强调自己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要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去领略作为人类整个财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当地文化。

同样, 涉及到与旅游服务人员的关系时, 旅游者要认识到“顾客总是对的”、“旅游者是上帝”等等, 只是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企业及其旅游从业人员道德认识的形象化语言, 而不能成为旅游者自我身份判断的依据, 旅游者在充分享受旅游消费者权利的同时, 应该尊重旅游服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和辛勤劳动。毋容置疑, 旅伴之间则更需要相互关爱。旅游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 我们只注重旅游的经济贡献,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心社会发展日渐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世界旅游组织近期所致力推动的主要工程如“旅游与消除贫困”、“保护儿童免受旅游性剥削”等, 充分反映出世界旅游发展的“社会导向”, 实现这些目标, 不仅是政府和法律的问题, 更需要旅游者道德的“他律”和“自律”。

3.3 政府

国家旅游局日前表示, 全国旅游行业要用3至5年的时间,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诚信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有效的诚信执业、诚信经营监督机制。当前一方面将继续推动《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3个行政法规的修订, 同时推动更多的省市实现地方综合性旅游法规建设的新突破, 夯实诚信建设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 要在国家、省和城市三个层面, 推动建立旅游诚信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起旅游诚信征集、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等工作体系框架, 以此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 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 推动社会和媒体对旅游诚信监督机制的形成和监督能力的提升。

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法规、规章就像是跑向不同方向的马匹, 应当有一个统一的纲领性旅游立法来驾驭。事实表明, 这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对于旅游资源, 有的部门以保护之名限制开发, 有的部门则以开发之名行破坏之实, 如果在法律上有统一、协调的旅游资源管理框架, 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而这是目前的分散型旅游法律体制所无法做到的。旅游法还应充分考虑旅游伦理、旅游道德方面的问题, 并适当地将相关规范写入法律。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宣言》强调, 现代旅游更注重文化、道德方面的意义。

3.4 全民旅游教育, 营造旅游大环境

道德既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方式, 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在旅游者道德建设过程中, 如何很好地发挥旅游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以及教育、导向、辩护、激励功能,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旅游者道德建设的初始阶段, 重要途径有三个方面:

3.4.1 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提高国民道德素养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和应当遵守的起码的行为准则。旅游者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旅游者公德, 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等等社会公德是旅游者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实践中我们都能观察和感受到, 整体上, 来自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 往往能比较自觉地遵守旅游道德规范。今年是贯彻落实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第八年, 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 国民道德素质将有很大的提高, 这也将为造就文明旅游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4.2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倡导文明旅游

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渐次经历他律、自律和他律与自律统一共三个阶段, 他律是旅游者道德建设的起始阶段。社会舆论的广泛性和外在强制性对旅游者道德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每年的“旅游黄金周”都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遗憾的是, 很少有媒体涉及旅游者道德问题, 对旅游者行为缺少道德评价, 更多的是关于旅游者权利的辩护, 缺少关于旅游者义务和责任的宣讲。通过媒介倡导文明旅游、谴责不道德旅游行为, 让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熟知什么样的旅游行为是“对的”, 什么样的旅游行为“不对”, 这是旅游者道德“他律”的基础, 也是旅游者道德内化到“自律”阶段的前提。

3.4.3 从教育着手, 纳入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青少年既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群体, 也是未来的旅游主力军。通过学校教育向学生灌输旅游道德知识, 在旅游活动中培养旅游道德意识, 是旅游者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摘要:旅游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我们对于旅游伦理的关注和重视, 进一步加强旅游伦理教育, 建立旅游伦理体系, 是完善旅游发展和倡导文明旅游的重要途径。从其必要性入手, 着重探讨了旅游伦理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旅游伦理,体系,旅游企业

参考文献

[1]谢贵安.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J].旅游学刊, 1999 (4) , 52-56.

[2]李健.关于旅游伦理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0-04-11.

[3]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旅游学刊, 2003, (2) .

[4]谢礼珊.旅游企业伦理规范的有效沟通[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71-73.

[5]刘隽, 金丽.旅游伦理道德判断与结构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5 (1) , 92-94.

篇4: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职业培训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近几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很大,这使得职业培训教育的發展赶上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单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本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对职业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终身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的全面发展和“三个面向”的教育目标,要求现代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过程上具有动态性、结构上具有层次性、目标上具有长远性。现行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的职前学历教育体系”。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是教学管理制度,都不利于就业后人员的继续学习。而在人事、劳动用人制度上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又很严重,逼着在岗人员千方百计地奔高学历,却对非学历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培训不感兴趣。这也造成了一段时间来人们对“工人”这个称呼的误解,造成了近几年来的“技工荒”。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尤其对职业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改力度的加大,各行各业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批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对技术工人的素质、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传统产业的衰落,大量传统劳动将消亡,知识结构性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劳动者必须根据劳动岗位的需要不断学习和补充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更高、更好、甚至是全新的技能,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适应职业的变化,具有新的职业能力。尤其是近几年许多省市高级技能人才的缺乏,更需要职业培训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建立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不再单纯的只是就业教育,是发展人类个性,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教育活动。

二、多方面才能成就职业培训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是教育或劳动部门单独能解决的,必须有更高层次的统一领导及协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公民共同努力。要建立职业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改革开放以来,虽说对职业培训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人们普遍的对职业培训存在着轻视与偏见。为人父母者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高中考上大学,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出息。孩子的成绩实在不行,才考虑让上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学校,接收职业培训。这也从一个方面造成近期技校、职高等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成为部分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在当前,各厂矿企业大部分工人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不愿意上职业培训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年由于就业的压力,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解决这样的问题,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完善职业工种的准入制度,要促进各种公办和民办教育力量对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使每一个要从事某个职业的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和必须的职业培训,获得基本的技能水平和能够逐步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有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更加注重专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把工人的技能等级水平与收入联系起来。对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人,工资里享受相应的技能津贴。尤其是对高技能技术工人,可以考虑设置最低工资标准,或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最低技能津贴标准,以促进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职业培训的终身化。

(三)加强企业对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视,提高企业培训工人的积极性。作为职工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各级企业应对职工的培训和终身教育投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体现出对职工终身职业教育的重视,在企业的发展计划中,列出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计划和投入。当然,对企业来说,这种投入必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利润的降低;或者对工人的培训会耽误生产,影响产量;又或者有些企业担心培训好的工人会跳槽到别的企业,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不愿进行这方面的投入。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可以给以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让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对于职工培训进行较好的企业,减免企业的教育附加税,或从政府税收中给以一定的补贴。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增强企业对职工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的积极性。经过这样的工作,企业的发展后劲更足、发展前景更好,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又最终会使国家的税收增加,实现职工、企业、国家的多赢。

其次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全社会建立起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技术工人的尊重。教育部门应该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改革现有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要在教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今后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古人有“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各行各业和各级企业也要进行非常有效的宣传工作,让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能切实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提高我国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再次是职业培训教育的实施。要想建立职业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职业培训的具体实施。要提供多种培训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满足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的需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需要。要利用各级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师学院等院校建立基础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建立以院校培训为主,厂矿培训、自我培训、社区培训为辅的多方位培训体系。在培训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采用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等等措施,使不同层面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可以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学校与学校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篇5:车险核保工作总结

在这绿树成荫,蝉声阵阵的美好夏月,本人参加了在分公司车险部进行的一系列交流培训活动,通过参加这次交流活动,我对于车核保险的规定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认识,而与本行业前辈们日夕相处后,也于工作经验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为了有益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特做如下总结:

一、对于车核保险的规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流活动的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由分公司制定的《初审管理规定》,并为了达到学习成果的举一反三,我还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自主完成了其他有关工作内容知识的学习。

二、掌握到了出单初审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1、做为业务经办人员应提供齐全有效的投保资料。

2、而做为初审人员就应熟悉各险种产品的管理核保管理规定;

3、如果需要上传影像系统的资料就要准确、完整上传免得造成返单。

三、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在分公司前辈的热心帮助下,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先进经验。以前,对于见费出单我的理解就非常浅,现在我知道了,它能夯实保费收入数据的真实性,有力保障公司的信誉形象;还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并加强中介渠道的规范化管理。

在这短短的交流活动期间,当我在车核保险的常规流程上一有疑问,分公司的几位领导和前辈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帮我解决,并拓展出很多很重要的经验讲给我听,这对我今后的工作肯定会有巨大的意义,感谢各位分公司的领导,感谢各位无私的前辈!

四、改进意见

本来,在此应对公司提出一些合理的,有实际价值的建议,以期能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尽绵薄之力,只可惜我资历未深,对公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了解和感知,但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对于我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却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因而,在此我联系自身问题,做出以下的自我调整计划:

1、对承保业务及时地进行审核,利用风险管理经验降低承保风险,明确承保费率,确保承保质量。

2、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各类险种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做好市场调研,并定期编制中、长期个人业务计划。

3、熟练掌握新型业务系统的操作,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素质,为公司业务发展添砖加瓦。

篇6:承保部车险核保工作职责

2.在权限范围内处理车险核保的具体事务。

3.指导分支机构车险核保业务,对业务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4.解答业务员及客户相关问题。

5.定期统计车险业务情况,提交统计报告。

篇7:保险公司车险核保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于2011年7月4日至7月29日期间到分公司车险部参加交流学习。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作为公司的一员,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加油站,更是人生道路上实现服务公司、自我价值的重要一课。

5、按公司领导的安排参与新参数上线前的测试工作。

二、学习主要收获

在到分公司学习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不论你在原来的单位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做的如何,在新的部门岗位都需要自己摸索,从头开始。在去之前我给自己对新的工作做了一定的了解,权当自己是新人,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这就要求我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车险部的领导以及同事老师们都是我学习的楷模,他们工作态度都是我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每一个同事老师对我所提出来的问题都耐心告之,所教导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日常的核保工作是我最需要学习最需要掌握最需要提高的知识,是我日后在工作道路上的助跑器、启发器或者说是催化剂,而在跑到终点前,更重要的是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天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学习期间,我能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公司的工作安排,虚心学习、勤学好问、主动向同事请教核保知识,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期间参与到分公司车险部值班,与同事相处融洽。

篇8:论建立科学的节目生产管理体系

节目生产过程的一般性管理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 电视节目的商品属性逐步显现出来, 而且越来越成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志。电视节目既然是商品, 那么就要遵循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电视节目生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管理方向十分明确的工作, 制片人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他除了必须具备作为一般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外, 还必须深刻通晓电视节目生产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电视节目表现领域 (即所涉及行业) 的特点, 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基本合格的制片人领导栏目组的电视节目创作与生产。

与一般商品的生产一样, 商品是由包含在其中的不同属性体现出其不同与价值的。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是一种以磁记录为基础的声画信息存储技术 (当然, 现在已经由磁带存储向光盘存储过渡发展) 。它的价值 (既包含节目影响力价值, 也包含节目市场价值) 体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节目的创作质量, 二是节目的技术生产质量。制片人的管理水平也着重体现于此。

与一般商品的生产一样, 电视节目完成以后, 还必须经过一个“质检”的程序来对“商品”进行最后的把关, 这个“质检”程序就是领导的监看审查, 如有“瑕疵”将勒令返工, 这个过程也由制片人负责组织实施。如果“质检”不合格, 将作为“次品”Pass掉。“瑕疵”和“次品”的出现, 既是制片人进行栏目组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衡量制片人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项目。

节目生产管理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 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岗位考核及工作业绩评价办法, 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并且充分体现出劳有所得、劳有所值的公平分配原则。制片人作为生产管理者必须坚持原则、敢于管理。

由此可见, 电视节目的生产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

文艺节目生产的特殊性要求

文艺节目 (综艺性晚会) 是一个牵涉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的集体合作性工作, 其管理难度远比一般性电视节目的生产管理要复杂得多。

目前, 国内对于综艺性晚会的通行做法一般都是总导演负责制。其实无论是导演负责制也好、制片人负责制也好, 作为晚会的总负责人, 他实际上同时担负了艺术创作和所有事务工作总协调、总管理的重任。

综艺性晚会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自始至终融入了所有创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各方面工作人员的心血, 它的成功离不开任何一个细节工作的积累。作为总导演, 必须具有洞察细微、驾驭全局的能力和魄力。下面, 笔者就简单谈谈综艺性晚会的创作及录制所涉及的内容与管理细节。

上述示意图, 在导演与制片人之间标示的是双向箭头, 主要是因为国内在综艺性晚会的管理方面, 导演与制片人的职责分工经常是模糊的, 有时导演与制片人工作一肩挑, 有时二者互相配合。我们没必要为此非要分出个子丑寅卯不可, 总之, 他们是晚会生产剧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当晚会主题确定以后, 导演 (或制片人) 需要根据晚会表现要求及经费预算迅速设计出晚会预案, 然后报经领导审查通过后, 明确为晚会实施方案。

前期创作除设计晚会方案外, 还包括节目筛选、节目创作、舞美 (道具) 设计制作、灯光音响设计制作、服装设计制作、录制方案设计确定等多项内容。各项工作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了有效加强管理, 避免出现推诿现象, 每项工作应该指定一个临时负责人。

节目协调是晚会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晚会的成败, 除现场执行导演外, 总导演必须亲自同步管理把关。由于目前电视台本身大多并不具备 (表演) 节目创作能力, 也没有专职的演员团队, 几乎所有节目都是外“请”的, 当然这个“请”是要付费的。如何约束外“请”演员, 切实保证节目质量, 目前, 通行的做法就是签订演出协议。但是演出协议签订以后, 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关键还在于必须做到随时监督, 这个工作责任重、影响大。

技术协调是晚会录制成功与否的保障, 它必须服从于导演的创作需要, 一般情况下由电视台录制部门负责完成。但是如果晚会需要进行现场直播的话, 还必须有播出部门的参与, 因此技术协调通常都是由分管技术的副台长进行统筹负责的。

事务协调表面上与晚会创作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实质上休戚相关、密不可分。事务协调是整个晚会创作过程中最烦琐、最具体的工作, 漏一不可, 它包括道具统筹 (上台、下台) 、服装统筹 (收发服装) 、误餐统筹、演员接待、人员管理、车辆调度、工作证制作分发、事务性外联与处理以及突发性事件或临时性工作的处理等。事务协调在晚会剧组的具体责任人是制片主任, 事务协调的效果是晚会创作成功与否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

经费管理是晚会创作的财力保证, 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需要经费的投入, 根据晚会预算, 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是晚会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 晚会经费管理的惯行做法是导演 (或制片人) 签字认可, 并报相关领导逐级审查、批准。

对于大型综艺晚会, 由于创作或表现的需要, 可能还会牵涉更为复杂的内容, 这就要求电视导演必须精通文艺节目的生产规律, 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驾驭全局、统筹全局的卓越管理能力。

现行文艺节目管理机制的局限性

当前, 面对整个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 我国文艺节目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来讲, 电视文艺节目与其他许多商品一样,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同时, 由于综艺性晚会投入成本高、实施难度大, 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台都有能力承担, 很多电视台也仅仅只是重要节日才“咬紧牙关”硬撑下来。当然了, 这也说明了综艺性晚会的生产难度。

由于电视台多年来一直延续的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 条块分割森严, 各部门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录制一台综艺晚会, 几乎是电视台所有部门的临时性大集合。表面上看, 是集合电视台所有相关部门全力服务于晚会工作, 但实际上导演的管理效力非常有限。原本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共同配合的工作, 由于导演的管理缺乏实质约束力, 在具体执行上往往大打折扣, 因此, 这实际上从源头上已经制约了节目的创作效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导演可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管理水平, 但是对于电视台管理机制的缺陷却是无能为力的。

上一篇:进字的组词下一篇:诚信的魅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