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2024-04-11

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共7篇)

篇1: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同志,女,(已婚未婚),(生育一子未育)已做(上环避孕)措施,送档案期间无孕情。特此证明 单位加盖公章年月日

篇2: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女方所在单位计生部门意见:(公章)

年月日

义马市第二中学男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女方所在单位计生部门意见:(公章)

篇3: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某服饰公司女职工孙某与本公司职工李某相恋,并一起租房同居。5月,孙某在医院产下一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孙某与李某至今未办理正式的登记结婚手续。7月初,李某代孙某向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公司按照规定落实其相关生育待遇。公司答复:因孙某与李某至今未办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孙某属于非婚生育,不符合休产假条件,休假期间按事假处理,不享受工资,也不能享受任何与生育相关的待遇。那么,孙某是否应该享受生育保险呢?

不能。根据相关规定,女职工非婚生育时,不能按照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生育待遇,其需要休养的时间不应发给工资,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由企业行政方面酌情给予补助。本案中,生育产假、生育津贴都是生育保险的一部分,前提是婚姻合法,符合婚姻法、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孙某不能享受生育保险的相关待遇,但孙某可以休无薪产假。

B违约金数额大于实际损失,可以按违约金赔偿吗

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任何一方违约都要向对方支付3万元违约金。后来甲违约,给乙造成了实际经济损失2.5万元。甲只答应赔偿乙的实际损失,而乙坚持要甲按照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进行赔偿。那么,是否可以按照违约金赔偿呢?

可以的。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完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必须按约定给付他方一定数额的金钱,支付数额根据违约情况确定。如果违约金数额低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要求适当增加,以使违约金与实际损失大体相当;而只有当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时,才可能适当减少。而本案中的金额称不上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因此应该按照违约金数额赔偿。

C与恋人相约自杀却中途后悔,算故意杀人吗

李某与赵某相恋但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于是,两人相约自杀殉情。李某找来农药分成两杯,准备一起喝下。赵某先拿起杯子一饮而尽,随后痛苦地死去。李某看到赵某临死前痛苦的模样,非常害怕,就没喝,而是立即叫救护车送赵某去医院,但由于服用药量过重,赵某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在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罪的构成条件,因此,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此外,李某在看到赵某服食农药后,立即采取了积极的救助措施,履行了对赵某的救助义务,因此,不构成犯罪。

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

近日,公安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七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公告》指出,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复印、扫描居民身份证,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公民应当坚决抵制擅自复印、扫描身份证或者扣押身份证的行为。

同时,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居民身份证核查义务,严格落实人、证一致性核查责任。冒用他人身份证的个人,将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推动落实联合惩戒机制。

《公告》同时指出,公民可积极主动到公安机关申请换领更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登记指纹信息的居民身份证。公民不得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并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防止丢失、被盗。

《公告》还明确,广大群众可积极向公安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检举伪造、变造、买卖、冒用居民身份证以及泄露、窃取、买卖、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本期法律顾问:辽宁良友律师事务所 王欢

编辑/陈通

篇4: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我单位(派遣)女职工 严楠,于 1987 年06 月 27 日出生,2014 年 1月 18日符合计划内

(一)胎政策规定,在济宁市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生育壹(女)孩。

特此证明。

篇5: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关键词:职工培训;“四项建设”

一、抓好“四项建设”,夯实女职工培训学校的基础管理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我厂有女职工2200余人,约占职工总数的33%,特别是在采油、热注、集输等一线生产岗位的女职工,占到全厂女职工的60%以上。2006年厂女职工培训学校挂牌成立,由厂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工会、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教学领导机构,确保了培训计划的制定、教学组织、指导和监督等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基层一线生产单位也建立了8个女职工培训基地。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将女职工培训纳入全厂职工培训工程之中,健全完善《女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女职工培训工作考核细则》等相关培训制度,明确培训主题、培训理念、培训网络、培训模式以及“档案化”培训管理等内容,将女职工培训工作日常化、经常化、系统化,实现了“周周学、月月练、季季比、年

年赛”。

三是抓好师资建设。让技能水平较高并热心教学的一批“老师傅”走上教师岗位,传授岗位应用知识;聘请本科以上学历的管理干部担负理论知识培训的任务,形成了一支由束滨霞领军,邹黎明、刘萍等100余人组成、涵盖各工种的注册教师团队。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外请专家定期开办各种专题讲座。

四是抓好硬件建设。拨付专项资金为学校购置投影仪、微机等设备,购买相关技术书籍等。除加强学校建设外,还建立2个厂培训基地、13个作业区培训场、69个小队培训台、174个班站培训角,形成“厂、区、队、站”四级练兵场所。2013年,厂教育培训中心进行扩建,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实训室实现了主要工种的全面覆盖。

二、推行“四种模式”,强化女职工培训学校的日常培训

一是推行集中培训模式,实现学知识进校门。建立对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不同层面以及同一层面不同层次员工全面培养的“阶梯平台”,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使每名女职工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施展才华,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主体工种中,多次组织理论知识培训,使培训工作与选拔技术尖子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提升技能鉴定合格率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二是推行流动培训模式,实现送知识到岗位。一线生产岗位分散、人员不易集中,厂女工委在各基层单位开设“流动课堂”,由技术专家、特长人员等专业人士组成教学组,采用“你点我上”、“你需我送”的菜单式服务,组织小型多样的培训课程,解决女职工不同学习需求的难题。这种灵活流动讲课的培训形式,得到女职工的一致好评。

三是推行专题培训模式,实现授知识在班站。为了保证女职工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发挥班站“培训角”的阵地作用,每月为女职工开设一次技术专题讲座,由技术员进行授课,实现面对面交流、面对面讨论、面对面测试、面对面讲评,提升了岗位女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是推行帮带培训模式,实现传知识在身边。让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等与工作时间较短、技能素质薄弱的女职工确定师徒关系,签订“巾帼师徒”合同。师傅既将技能知识传递给徒弟,又用自己良好的敬业精神影响着徒弟,真正让徒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和技能水平的“双重提高”。

三、搭建“三个平台”,确保女职工培训学校的培训效果

一是搭建技能展示平台。从2002年开始,创新开展了“巾帼杯”员工岗位技术大赛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这一创新做法荣获2008年辽河油田公司女职工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这项活动成为我厂女职工技能提升的品牌工程。多年来,女工委不断拓展比赛项目,使之更加贴近岗位实际。除对女职工相对集中的采油、热注、集输、石油地质、化验、管理等工种设立比赛,增设绝技绝活项目,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小工种、小群体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女职工学习和参与热情。竞赛规则和比赛形式也不断完善与丰富。由最初的同工种内进行比赛,更新为按工龄分甲乙丙组进行比赛,并设立种子选手。

二是搭建奖励激励平台。每年评选10名女职工标兵和近百名先进女职工,隆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年度技能大赛中涌现出的“技能状元”、“技能明星”、“技能能手”等进行嘉奖,并对油田公司级以上比赛获奖选手给予特别奖励;在各基层单位设置“巾帼状元榜”,集中展示各类比赛获奖选手,激发女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聘任技能高超的女职工担任厂、大队等技能培训班讲师,享受教师津贴待遇;大力培养和提拔优秀女职工,近3年共将60余名技能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女职工任用到班站长等以上管理岗位。

三是搭建岗位建功平台。立足“束滨霞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入开展技术研讨和攻关。技能专家马金香、付静立足采油岗位解决生产难题,有针对性的对生产难题展开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技能、经验优势,先后解决了多项生产难题。带动广大女职工积极参与精细管理活动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创优创效。

篇6: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关键词:人文关怀;女职工;心理健康

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现实必要性

良好的心理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女职工中突出表现的几方面问题有:一是工作压力大,承负荷过重。女职工整日奔波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心力憔悴,一些女职工在怀孕、哺乳、经期等特殊时期时压力更重,容易造成女职工身心疲惫;二是求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不求进步的心态较为普通,不愿吃苦,满足现状,缺乏工作动力,导致创新意识不强,许多女职工对入党、提干、评称职不感兴趣,这种状况严重抑制了女职工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三是政治观念弱,参政意识淡薄。不少女职工墨守成规,对政治不关心,工作上不求上进,不重视知识的创新更新,长此以往,跟不上形势,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如果对女职工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加强对女职工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部门、各层次女职工间的沟通。

二、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女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女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感情细腻,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在此期间管理人员若不及时干预则会产生更严重的矛盾。为避免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要加强对女职工的思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开阔的胸怀面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领导者积极配合工会组织,将教育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细致的观察每位员工的情感波动,对态度消极的女职工进行谈话引导,帮助走出不良情绪。在分配工作任务后要听取员工的建议,遇到特殊状况可小范围内做出调整。政治思想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国家新制定的政策以书面会者会议形式进行传递。培养女职工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乐观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不抱怨其他同事。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关注女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女职工不单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生活带来了压力也是促使矛盾产生的因素。在开展教育引导前要了解没跟员工的日常状态,有针对性的设定关怀计划,根据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合理调动工作岗位。制定一项专利制度后可先试执行一段时间,组织女员工间将切身感受与书信的形式反馈到工会组织中。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关怀,解决女职工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减轻压力后可全身心的投入到岗位中。运转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分清是非,对错误的职工要敢于做出处罚,维护管理制度的威严性。事后可对其进行安抚疏导,通过思想教育帮助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根源扼杀不稳定因素,为基层女职工打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工作环境。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几点主要做法

(一)抓好队伍建设

在企业中增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比重,可成立读数室,在工作空闲时间女职工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既能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可帮助树立健康的兴趣爱好。多组织一些公益型的活动,可在企业内部也可面向社会开展,通过此类活动使女职工找到自身价值,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建立一个道德高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抓好特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了女职工的身心,加强了单位的凝聚力。深入开展了“文化韵味女性再塑造”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秀我风采”女职工手工制作才艺展示活动,每位女职工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手工制品,得到了区妇联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激发了女职工投身创业创新、热爱美好生活与家园的活力。我们积极参加全市文化馆干部业务技能比赛并取得好成绩,特别是我单位的女职工取得了戏曲一等奖之首、全能一等奖之首的好成绩,在全市排名第一,这是对一线群文女干部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检阅和展示,有利于提高女群文工作者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是在单位女职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是自我提升最好的动力和源泉。

(三)抓好宣传沟通

加强调查研究,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深入女职工之中去倾听广大女职工的心声,做女职工的知心朋友,了解和掌握女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为参政议政提供有力的依据。首先,在办公区的走廊里布置了女职工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以供大家互相交流切磋,在每个办公室都养殖了吊兰、文竹、长青藤等植物,既美化的环境,也净化的心灵。其次是努力优化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让女职工的心声有倾诉对象。例如坚持长期开展的谈心谈话活动。利用业余时间,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把此作为了解女职工思想状况的重要途径,了解她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同时重点围绕文化中心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让下属的心声有倾诉对象,疏减其工作压力,同时尽量协助他们解决疑难。

四、小结

营造了有利于女职工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努力净化、美化单位环境,女职工在优美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对单位产生热爱之情、自豪之感。加强对女职工的关怀与引导可增进基层员工之间的团结,促进企业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燕.新形势下的企业女职工工作[J].中华民居,2011(07).

[2]黄继娟.和谐企业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2(10).

篇7:沈河区的女职工计划生育证明

关键词:和谐社会;女职工;维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促进两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主要是指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就是说,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所有社会成员都有了平等的国民待遇,方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女职工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着更繁重的任务。工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女职工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时效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不容回避且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本身是一种均衡和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是民主公平、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在以往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我们大力提倡的是男女平等,破除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当今,在构建和谐的社会的洪流中,这种平等则泛化成为一种动态的平等,更具人性化的平等。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要取得和男子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关键在于要拥有获得独立经济收入的合法途径。因而维护女职工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1]

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我国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妇女实现自我解放和进步的根本途径。”在新形势下,女性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讲,即代表了社会的发展。女性对社会的贡献,除了与男性具有同等的竞争力和工作能力之外,还可以发挥性别优势,弥补某些男性无法实现的由于性别差异所造成的欠缺。两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男女平等是两性和谐的根基。和谐社会目标中,没有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是不完整的。女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她们的工作、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全面发展将有力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必然带来妇女自由全面的发展。所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的进步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全社会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识不够

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由于历史原因,“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观念依然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男女平等国策意识远远没有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策那样深入人心。同时在各级决策层中,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仍未形成共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广大妇女为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长期跋涉在一条崎岖的路上。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妇女的地位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体现在妇女的法律地位上。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家庭的、社会的生活各个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由此可见,从历史传统来看,全社会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所认知,但认识不够。

(二)企业男女职工议事比例不平衡

我国宪法规定企业女职工同男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出现“一多两低”现象,即企业女职工下岗人数偏多,“内退”年龄偏低,下岗再就业的比例偏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女职工代表比例均偏少,女职工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安全生产、民主管理的力量也弱,很难落实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监督权。总之,出现男女职工议事力量失衡现象,这就失去了男女职工在企业实现基本平等的前提。同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职工而不是经营者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和重大的个人牺牲。许多职工,特别是女职工,往往成为企业改制、分流、下岗的对象,这些国有企业的“主人翁”,沦落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改制的后果,使不少女职工在生产生活方面面临着困难。[2]

(三)女职工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妇女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女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女职工自我保护和维权的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参与社会发展中与男性相比处于劣势。女职工维权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不少维权干部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与妇女群众的期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当前,女职工大部分都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但对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就不是很清楚,法律知识缺失,甚至有部分女工还不知道有《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范围规定》、《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文件,缺少这些法律知识就失去了维权的基础,就不能通过合法的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此同时,女职工组织维权的手段软弱无力,在实际工作中,女工组织对一些侵害女职工切身利益的行为,只是“寄予同情”,“积极呼吁”,而没有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正当程序和途径,义正词严地去据理力争,维护女职工的正当权益。

(四)女职工维权渠道不够畅通

长期以来,女职工维权工作以行政维权为主,随着“单位人”逐步转为“社会人”后,旧有的维权方式已经难以操作,难以满足女职工群体差别性的需求,新的维权渠道又尚未形成,造成女职工工会组织维权手段匮乏,常有“小马难以拉大车”的感觉。在维权的过程中,工会与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合作基本上仍属于一种“借力”范式,因而产生的是联动效应而非合力效应。女职工维权还处在个案维权的阶段,没有获得立法倾斜和司法倾斜。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女职工权益问题与一些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表现得错综复杂,甚至异常尖锐,如女性涉毒、艾滋病防治、家庭暴力等丑恶现象将长期存在,女职工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女职工维权工作的路径选择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远景的目标,又是实践的过程,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我们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审视女职工的维权工作,将维护女职工利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积极探索维权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强化女职工维权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保障女职工权益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构筑社会化、开放式的女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格局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女职工维权志愿服务制度。目前各地女性维权志愿者种类名目繁多,活动五花八门,但缺少统一的规范,不利于巩固提高,影响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借鉴国外义工制度和共青团志愿服务机制,应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称谓,统一章程,统一基本条件、服务内容和服务竞换标准,登记建档,形成规范的维权志愿者服务体系,并在条件成熟时争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或公共服务项目,给维权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建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媒体宣传制度。争取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服务社会公益需求原则,集中力量策划制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平等宣传的精品,包括列入媒体公益广告、固定栏目,专题报道,影视及文学创作等改变目前女性宣传对媒体资源占有不平等,女性形象受到贬损等现象,形成宣传舆论支持系统;三是建立社会性别研究制度。确定重大妇女研究课题,在国家社科研究立项的同时,争取纳入相关部门具体课题研究范围,以尽快改变妇女理论研究滞后,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现状,为制定女职工发展和权益保障战略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二)提升女职工权益保护意识,为更好地维护其权益提供智力保障

维护女职工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企业、工会组织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外,对于女职工自己来说,提升自身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这就必须应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作为工会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广大女职工的宣传教育力度和时间。工会要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创建平台,让女职工形成自己的组织,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组织者也可把相关案例发给女职工学习,从案例中提升自身法律维权意识。

其次,要努力提升女职工的维权能力。女职工也要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不仅工会等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女职工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本领。对此,女工组织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现有宣传手段提高广大女职工知法、懂法、用法实际水平,懂得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女工干部维权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女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观念牢固、业务能力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精神状态振奋的女工干部队伍。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女工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探索选派女工干部到党政部门和经济组织学习的做法,加强横向交流,同时加强维权工作指导,引导女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拓展女职工维权渠道,为其发展争取更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通过各种参与渠道,以源头参与为第一环节,推动促进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源头建设,即在法律、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确保妇女各项权利的实现。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如进一步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要协助人大开展反家庭暴力立法专项调研,推动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尽快出台。二是要积极配合人大、劳动、教育、卫生等部门对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照法律保障妇女权益。三是要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针对关系妇女群众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立法、改革建议,提案、议案建议,促进妇女发展与维权改革法规体系的完

善,民主监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国家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全面贯彻执行,从决策层面解决内部职工发展权益保障问题。

(四)提高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实效,为更好地维护其权益建立长效机制

一方面,为提高维权工作的实效,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及不同层面职工面临不同问题和困难的实际,适时调整维权工作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手段。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及时掌握劳动关系动态,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制定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有重点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加强女职工维权工作贯穿于劳动关系全过程,一手抓维权机制建设,一手抓为女职工办实事,整体维权和个案维权相结合,取得让女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增强维权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突出维权工作的重点。在开展女工维权工作中,应在解决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下功夫,根据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转制的形势,在维权领域中以改制企业为重点;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在维权内容上以职工群众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经济权益为重点;在维权手段上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女工维权工作。

注释:

[1]张萍.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女职工维权工作[J].工会论坛,2009, (12):11.

[2]段平. 和谐社会中女职工权益保护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 (9):40.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等.关于保障女职工权益的意见和建议[J].中国工运,2003, (9):20.

[2]张丽.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与女职工权益保障[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4).

[3]谢梅红.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4]吴璇.转型期女职工权益维护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26(6):50-51.

[5]陈红霞.企业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保护现状—以福建省为例企业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保护现状.青年研究,2005, (1):36-41.

上一篇:六项举措严抓执法队伍建设下一篇:盐城市政府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