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2024-05-09

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精选10篇)

篇1: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册在本套教材中起着个“过渡”这样一个作用,由听说逐渐转向听说读写,逐步渗透书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会单词的加入。而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又是比较难的一单元,本单元主要围绕“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来展开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几个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单词或词组,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并且能结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难在单词的灵活运用上以及个别个别单词的发言,如quiet,thin,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时,把单词和句子结合起来,把单词的运用做作为重点,而不是单纯的认读单词。

二、 说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为旗帜鲜明的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必须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因此,基于以上观点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单词和词组。

2、能听懂、会说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和用英语说话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对学生进行关心朋友,朋友间要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人物相貌特征的词汇。

难点:quiet的发音。

三、 说教法、学法:

(一) TPR活动法

用TPR活动法生动愉快地让学生适应上课,开始进入状态,同时更是一个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铺垫,为学生展开新内容提供知识基础,也为课堂气氛增色不少。

(二)词不离句、单词与句子教学相结合:每一个单词或词组出现后作相应的运用,以及替换练习,这是一种语言的内化和创造过程,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单词,并有利于单词的运用以及接下来的会话教学。

(三)小组学习法:每四、五人一组,在互动中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而培养学生和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也在独立与合作的交织中调控了自身的学习,变得自信、自强。

(四)练习法:最后设置一个读短文和写的练习,让小学英语从听说走向听说读写,为以后的“写”做准备。

(五)竞争教学法:本节课中两大组竟赛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学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大体上分为四大块;

(一)热身和复习

安排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复习旧的语言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也是通过TPR活动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新课呈现

1,运用复习中的旧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及时运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运用黑板上的人物图形,紧接着教授strong 和 thin 通过图片中人物的对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及时运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学生身边的人使学生说得亲切,熟悉,更易接受,易于信息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及时巩固新学的两组词汇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并为下一个单词quiet创造一个情镜,由大声的朗读转为安静的场景。

4,quiet的教学,利用场景让学生明白安静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场景的安静转入描述人物的文静。让学生逐个理解,并注意发音。让学生看清教师的口型再读,突破难点。

5,听录音,同桌共找,后再跟读

听音共找是比试,以促进其认真听并且积极辩音,又能让学生自觉做到眼、耳、手、脑共到,跟录音则是让学生接触到有英语本土味道,较纯真的语音,模仿地道的语言、语调。这对与我们这些没有在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特别是教师本身在这方面有欠缺,更应让学生多听录音。

(三)趣味操练

趣味操练以My friend为主线来安排:

①描述教师的.朋友(看图片),让学生会用一个一个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征。

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friend,由一个个句子提升到几个句子或是一小段话。经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说一段话。

③再由说一段话过渡到阅读并理解一段话(四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好动,注意易分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而比赛是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所以在操练时始终结合分大组“比赛”激励学生来说,大胆的表述。

(四)巩固和延伸:

①准备了一个写的练习,选用词汇,写全短文〈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为以后的写作作准备,真正落实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

②描述自己的家人,扩大所学词汇运用的方面,使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词汇。

这就是我本堂课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希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的意见。

篇2: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激活已有学习经验,学会整理先后学习的全部面积单位,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4.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以“人的发展”的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1、探究体验教学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学生无经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产生“经验”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事先我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的编写局于篇幅的原因,只有南京明孝陵、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坛等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素材。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教学老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下面浅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更高效。”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实践应用加以认识、总结延伸用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生疑。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面出发,让学生感知面积的大小。再从学生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出发,以填一填导入,再就通过问题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自主探究,感知1公顷的大小。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让学生通过自己猜想认识1公顷的含义。

2、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刚刚的猜想,进一步认识100平方米是多大?从而有这样的基础去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这样学生的思维中就初步体会到原来1公顷是100平方米的100倍,是一个计量很大面积的单位。

3、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通过了体育课上跑步的塑胶操场,大概是50米的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拿这个熟悉的场地和1公顷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大约有4个塑胶操场面积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再就通过课前发个学生的4个正方形,让学生拼出不同的形状,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形状不同,当面积是一样的。

接着我还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小轿车的停车位面积约10平方米,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把1公顷的大小慢慢深入自己的认知。

4、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公顷概念,让学生想象 首先我通过简单介绍1公顷能有什么作为,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给你1公顷的地方,你将怎样规划这一块地。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乐趣,他们的开发利用不是漫无目的的,会建立在学生自己掌握的1公顷大小的基础上去想象的。

(三)实践巩固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

1、估计占地面积

为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有应用,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练习。

2、通过图文,让学生进行公顷的再认识和简单的单位换算,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一种做题目。

3、算一算,解决实践问题。

(四)总结延伸。

1、感受生活中的公顷,总结所学知识,布置探索性作业

篇3: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询问时间”这一功能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创设了一个个真实自然的场景,并由此展开了1~12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时刻表达法What’sthe time?It’s…o’clock,以及数词1~12外,还出现了常用句型Shall we…?It’s time to…,再加上Let’s…。的复现,知识点较多,任务较重。在教学中,利用情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模仿,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我所在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虽然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接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何保持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不因学习内容的简单而感到索然无味,同时又不使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掉队,是我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说、演和做等手段,巩固所学内容,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小组竞赛、教师示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数词one,two及three。

(2)能听懂、会说数词1~12。

(3)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the time?It’s…o’clock,

Let’s…

It’s time to…

2能力目标

通过创设的实际情景,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数词one,two及three。

2能听懂、会说数词1~12。

3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the time?It’s…o’clock,

Let’s…

It’s time to

六、教具使用

教师:钟、卡片、收音机(磁带)、球

学生:自制钟

七、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听、说、演、做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热身准备,养成习惯

师生之间相互问答:What’s this in English?Who’she/she?…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2创设情景,自然导入

T:He has a circle face,He has three hands,He hasn0 mouth and eyes,But he can walk,Can you guess?

S:It’s a clock,

T:Look,this is a clock,A beautiful clock!

…自然引出时间的表达方法。

通过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又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3编创歌谣,巩固新知

本课所学的词组及重点句型,通过节奏轻快,容易上口的歌谣进行巧妙转换,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4趣味操练,灵活运用

通过小组活动等多种操练形式,使学生即学即用。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日j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让学生继续互相合作,进一步编练对话,能记住并在下堂英语课上进行表演。这样就给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又能给接受能力弱的孩子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九、板书设计

Unit 4 Time小组竞赛

What’s the time,please?

It’s…(o’clock),

It’s time to…

Let’s…

篇4:苏教版五年级(下)找规律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国标版)第十册第55-56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计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计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和数学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举法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与学生一起猜游戏的活动,先出示两组按规律排列的小圆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圆片。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

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篇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马头桥中心小学邓志华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版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简单周期规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共有两个例题,分两课时完成,本课时完成例1的教学内容。,例1的内容,教材通过直观场景图,借助实际操作、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的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通过发现具体现象中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继发展现象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这一内容为后面学习例2及利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在计算方面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四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5、重点难点

结合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例举、画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6、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制学具等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

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具学具准备情况如下。

多媒体课件、数卡两张、放有两种颜色三角形的学具袋若干、拓展练习作业纸若干。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

用了如下

(1)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以及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

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

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我引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2)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学习方法。

三、说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本节课我以鼓励为主,采用了师评、自评、他评等评价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为高效利用课堂打下基础。

课前五分钟,先到教室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一起分好合作互动小组,以及本堂课的评价

机制。三人一组分发好学具,贴好光荣卡。此环节的目的是更高效的利用好课堂,处理好与

学生的互动心理关系。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一开始,跟同学们环一个比比谁的记忆力好,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走马灯数:0.***857142857„„五秒后,把数卡收好,问有哪位同学记

住了刚才老师出示的数,大部分同学肯定都记住了这个数。再出示刚才的数,问这个数好记

吗?为什么这么好记呢?会有学生回答说有规律可找。这倒底是种什么规律呢?同学们日常

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Ppt出示课题,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我们

这节课就来学习这种规律。

(三)再次感知周期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

Ppt出示教材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此图,并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1、彩旗、彩灯、盆花,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

2、谁来说说它们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呢?

待学生回答完后,引导学生知道: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

象。

(四)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突出本堂课的重点。

1、Ppt出示只有盆花的场景图,从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

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让学生有所感悟后再出示例题所提的问题:

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

先让学生猜一猜,很快就会有学生利用奇偶性例举说出第15盆花是蓝色的。

3、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引出本课的重点,我引导学生用画一画、摆一

摆、算一算的方法来验证刚才所猜测得到的答案。

问:有没有同学能用笔和纸画一画,或用学具袋里的小三角形摆一摆,或者计算的方法来验

证我们刚才我们例举得到的答案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4、待学生探究完成后,请小组汇报,并ppt重点演示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本堂课的重点。

(五)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建构新知,突破本堂课难点。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ppt出示课本第60页“试一试”两题。

①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②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先跟小组内同学谈谈自已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是画图法好,还是奇偶判断举例

法,还是画图法好,再独立在课本上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再小组来交换检查,把道理讲给

同学听。待学生完成后,再引导学生小结用除法计算判断周期规律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中

什么的方法。从而顺利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练一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现有资源,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三个富有启发性的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小组内成员竞赛独立完成题目,再小组内互评,讲讲

自已在解题过程中是怎么想的。最后全体快速对答案,评比。

(七)拓展学习,激发情感。

本环节中,我以轻音乐为背景,给学生用ppt展示周期规律在生活中应用的美丽图片,一过展示一过讲解,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

(八)总结全课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

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有联系,对促进生构建自已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画龙点睛的总结,对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升华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本课最后5分钟,我引领学生一起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及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小结,并给每个学生一份拓展练习作业纸作为礼物。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调动学生视觉感知新教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赏心悦目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课以学生自主操作,探究为主,且在多媒体室上课,黑板大部分被挡住,本节课主板书都

篇6: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遇酷刑后,不负重担,耗时时间,写成辉煌著作《史记》的事,表现了司马迁在遭遇奇耻大辱后,仍牢记使命的坚韧意志与高尚人格,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与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的优秀作品。

本单元教材赞扬了人类坚强不屈的高尚品德,《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本组的第四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司马迁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难点是体会并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教法(一).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我先由学生提的司马迁究竟受了什么磨难,让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是什么原因让司马迁决定一定要写完《史记》、司马迁究竟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这三个问题导入探究学习,然后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学习,最终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二).注重联想和模拟的结合运用,在探究上面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让学生展开联想,想一想,司马迁在13年里都经历了那些困难和挫折,想一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司马迁和《史记》说些什么?带动学生进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感情。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一下两种学法的指导:

(一).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比如要想知道司马迁究竟受了什么样的酷刑,让他想了此残生,那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先去找课外的知识去了解,发掘原因,让他们在不断的自学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司马迁内心的悲和愤。

(二).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读书-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所受的奇耻大辱,进而了解人物的悲和愤,然后在探究他写史的动因和发愤的痕迹,这样学生就更能自己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得精神。

四.说教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决定采取二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理解词语,熟读课文,了解《史记》知识,从课题入手,体会司马迁的精神。

第二教时

一、展开想象,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齐读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司马迁历经艰辛,完成巨著《史记》。到现在为止,留在你脑中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二、新授,紧扣“发愤”,引入情境:

1、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谁来给老师说说“发愤”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师点评:“发愤”就是振作起来,努力去做。那么在这篇课文中“发愤”指什么?(生回答)

2、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了二个作业,其中一个是让同学们提出你最想了解,最想知道的的关于文章的问题,我归纳了一下有以下三个问题:

(1)、司马迁到底受了一个什么样的磨难?

(2)、司马迁为什么会发愤写《史记》,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让他忍辱负重活下去呢?

(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他又遇到了那些困难,那些挫折呢?

今天,老师就尊重同学们的意思,去了解,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司马迁遇到的磨难: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课间所发的数据想一想,看看司马迁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

(2)、出示幻灯片,介绍“酷刑”是一个怎样的刑法。(配合音乐,请同学读一读)

(3)、齐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4)、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读出司马迁当时的悲和愤。(指名读与齐读结合)

(5)、师:司马迁几次想到了去死,他在《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叙。(出示幻灯片,找学生读一读)

(6)、可是后来司马迁内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7)、由第一个问题过渡到原因探究:

师小结:司马迁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促使他发愤写作,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巨著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在相关原因的句子下划上横线,在用一、二个词概括一下所划的原因。

三、找准句子,探究司马迁发愤的原因:

1、师找同学说说所划句子是什么,在说说划这个句子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2、师总结:同学们,司马迁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听着英雄的故事,黄河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了他,父亲的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要建功立业,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念牢牢支撑着他,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找到发愤的“痕迹”

1、师:关于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出示幻灯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2、同学们,整整13年时间啊,那是156个月,那是4745天,是113880个小时啊,课文叙述的太简单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以下三个片段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出示幻灯片,学生4人一小组展开想象和讨论)

(1)、冬天,寒风刺骨,司马迁……

夏天,烈日炎炎,司马迁……

(2)、2.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个年代的人或事不太清楚时,司马迁……

(3)、当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别人理解,遇到他人讥讽和挖苦时,司马迁……

3、找同学读读自己想象到的情景。

4、师总结:同学们,你们想象下,在当时的环境下,司马迁要整理搜集历史文献,还要忍受内心中多么巨大的哀痛和屈辱,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和勇气啊。

五、出示幻灯片,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引导:同学们,整整13年啊,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整整26的历史,来不得半点差错,这需要怎样的才华和信念的支撑啊,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激动之情,来读读最后一段。

2、那么《史记》到底有什么影响与价值呢?让我们一起看段视频。

(出示视频檔)

3、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司马迁的形象,已经悄然在你们的心中,那么面对司马迁,面对《史记》,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4、出示幻灯片: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六、师总结发言:

同学们,在我们这节课快要结束时,我想用这样一段话和大家共勉,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绝望,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的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百折不挠,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七、作业: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请同学们就自己喜欢的《史记》中的故事,查查资料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八、板书:

崇英雄的精神

遵父亲的嘱托

原   因    担史官的责任

对历史的热爱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研读、整理、搜集

怎么发愤

摊开竹简、写下工整隶字

篇7:苏教牛津版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今天,教学A部对话,学生第一次接触现在进行时,为了降低学习语法的难度,我试着举例说明。例如,我们正在上一节英语课。We are having an Englis lesson. Iam speaking. You are listening. She is drawing…现在进行时由主语接be动词以及动词ing形式构成。主要描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接着通过几个简单例子,让学生轻松区分什么是现在进行时。

一、不同方式,学习单词

单词教学这一阶段教学,也要围绕字母这一中心点进行教学,本课除了通过单词spell去强化字母的`训练,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边看、边认读、边写,结合学生的板演,去写出一个个字母,后组成单词,完整呈现单词的构成,中文意思,放慢教学的节奏,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对话新词特别多,在教学新单词时,针对不同的单词进行不同的教学,有的划分音节教学,如follow, together.还有的利用旧知迁移教学,如song, sing the song, dance…

二、尊重全体,自主发挥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真实的图片、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听、说、认读、拼写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去操练单词。

篇8:牛津英语6A说课稿

1、能学会“三会”单词9个,“四会”单词9个。

2、能理解9个“公共标志”的含义,并会说、会读。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向人询问公共标志的含义,并给出简单的答复。

2、能运用所学改写„The signs in the park‟的歌词,并在伴奏下唱出 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情感目标: 了解公共标志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运用英语交流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了解公共标志的意义,并能围绕“公共标志”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介绍、询问、忠告和建议。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复习课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将练习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教学步骤如下: 激趣导入→复习9个公共标志(以读、说为主)→唱歌„The signs in the park‟→复习句型(以说、写为主)→拓展练习→改写歌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地交流互动。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自己来探索、发现和解决关于公共标志的问题。学生在与人机互动、人人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相关的知识,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演示由十几张公共场所及公共标志图片所组成的小短片)看完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由此引出课题:Unit 2 Public signs 【配上了音乐的小短片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加上色彩艳丽的各种图案直观的显示了课文的内容,自然的将学生们带入学习内容中。】

二、复习9个公共标志(以读、说为主):

1、展示9个公共标志及其英文,学生来读一读、认一认。其中,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四会”单词要拼读,如:danger, littering, parking, cycling等。

2、比一比、赛一赛。这是在学生较熟悉了9个标志后准备的比赛。计算机抽取9个标志中的若干张随机播放,每隔1.5秒播一张。在这短短的1.5内,学生们要尽量快而准确的说出其所代表的英文,比比看谁的反应最快、掌握的知识最牢固。比赛的形式多样,如:横竖排小组间的个人的比赛,小组间的比赛,男女生的对抗赛或全班同学间的竞争。【竞争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容易带动课堂气氛。在竞争中,人人有一种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能将学生的热情推向一个小高潮。】

3、游戏:What‟s missing? 这个游戏在教授英语单词的时候被老师们普遍运用。这里为了能体现教学由简到难、有张有弛,我特意加大游戏的难度,使学生很难一下辨认出,增强了挑战性。

三、唱歌„The signs in the park‟:

1、(展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听完后回答问题。

2、(展示歌词)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在这里,歌曲是为下一个步骤:操练句型所做的铺垫。回答的问题复习了标志的说法,歌词则让学生初步了解了should及shouldn‟t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复习句型(以说、写为主): 这段教学过程分两个步骤:简单的和较难的。都是用来复习重点句型: 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 It means we should/should not/must„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图片来操练句型。两个步骤均是先说在写。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和句型先进行口头操练:

1、教师问,学生答。

2、学生问,学生答。

3、小组比赛,看看哪组问答的最快。

4、集体拼读“四会”单词。

5、完成填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兴趣,我在课件中特意设置了评价部分,只要学生做对一题,就会听到掌声或是夸奖:“You‟re so clever!”的声音。鼓励的评价能让学生在赏识中建立、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拼错单词就无法继续做题则使题目更具挑战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较难的步骤中出现了3个课外的标志:“禁止左转”、“停”和“禁止拍照”。其中“禁止左转”的英文在先前的配乐短片中有出现过,而“停”和“拍照”的英文学生都学过,因此我的目的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建立在敏锐的观察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的。

五、拓展练习: 这也分为简单和较难两个步骤:

1、将图片拖到合适的框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做题,看谁第一个完成,然后再一起来读读、认认这些标志。【这些内容都是课外的,10个标志都是全新的也比较常用的,与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接触的时候也比较亲切。再加上英文和图片相对照及图片放错了位置后会返回的设计,减低了练习的难度,增加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势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2、操练句型。这部分的内容将公共标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学生的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一共准备了6张图,分别是在动物园、在公园、在医院、在图书馆、在马路边和在花园六个场景。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志拖到相应的框中。有些地方有的还不止一个标志,因此我就预先标好,让学生想想还有漏了哪个。在配好对后,就操练重点句型了。由于加上了地点,所以说的句子更长了,因此在这里学生要多操练、多说,即使是重复别人说过的也给予肯定鼓励,目的在于要养成人人开口的好习惯,让内向的学生不再觉得开口说英语很难,让会的学生更加积极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发言欲。6副图说完后,布置学生一个课外作业:回家上网查查或是上街看看身边的公共标志,把它记录下来,并用英语向大家或是你的哥哥姐姐说明其含义,将英语带进学生的生活中。

篇9:初中牛津英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这单元是9B的最后一个单元。以Great people为话题展开本节课学生,该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兴趣。在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学生们已初步本节课学生了一些有关伟人的知识。Reading 是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它承载着众多的教学任务。我将reading部分分作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阅读课,第二课时为语言知识本节课学生课和练习巩固课。根据教材的安排及新课标要求学生们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本节课学生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本节课学生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To grasp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2、To understand English idoms.能力目标:

1、To guess general meaning from keywords and context.2、To skim text for overall meaning and scan for details.情感目标:To learn spirit from great people.3、教学重点与难点:

To identify true or false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reading passage.To 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情况,以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调动学生们的本节课学生兴趣, 激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们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从细节分析课文,促进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整体发展。

2、采用小组本节课学生法,扩大教学范围。

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也可以自由组合,让他们在互动中启发思维。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到本节课学生中来,培养学生们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

3、运用操练法,拓宽本节课学生渠道。

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过程中拓宽本节课学生渠道。

三、学法指导:

这一节是阅读课,九年级的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针对以上学情,因此我先指导学生们进行快速阅读和深层阅读,帮助学生们运用自主本节课学生法来把握课文整体,培养学生们的分析归纳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们小组活动,让每个人,尤其是那些薄弱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本节课学生中,能动手完成一些基础的本节课学生任务和本节课学生目标,重在激发学生们本节课学生英语的兴趣,通过讨论让他们主动去涉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 Skim the text, answer questions:

1.Why is Neil Armstrong famous?

2.Are there any aliens on the moon?

3.What award did he get?

二 Para 1-3: Before he walked on the moon

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on________________

Place of birth

in_________________

Experiences

at 6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49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he moved to California 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Para3:Read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In 1962, he ____ _______ ____become an astronaut.In 1966, he and David R.Scott _________ ___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But when the spacecraft began spinning ____ _____ ________, Mission Control thought it was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so they _______ Armstrong ____ cut the flight short, and he succeeded.四 Para4-5: Walking on the moon

Rea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1.When did Armstrong land on the moon?

2.Who did he come to the moon with?

3.What are the famous words?

4.How long did they walk on the moon?

5.What did they collect for further research?

6.What did the whole world do when Apollo 11 returned?

五 Retell the two paragraphs with the help of the six questions above:

六 Para6-7:Reports about aliens on the moon

Read and judge T or F:

1.It is said that Armstrong and Aldrin saw alien spacecraft.2.The alien spacecraft is very small.3.When Armstrong was on the moon, the aliens were very friendly.七 Para8:Award for Armstrong

1.What is the Medal of Freedom for a US citizen?

2.What did Armstrong do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八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right words:

Neil Armstrong took his first f_______ at six and received his pilot’s ________(执照)at 16.In 1949, Neil j_______ the navy and worked as a p_______.He was s_________ to be an astronaut in 1962.Four years later, he m__________ to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in space.On 20th July 1969, he _______(着陆)Apollo 11 on the moon with Aldrin __________(成功).Neil said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________’.Armstrong got the highest a_____ that a US c________ can receive.He is the pride of the world.九 Retell the text

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5th August 1930

Place of birth: Ohio, the USA

Major event: at 6: was interested in flying

at 16: got his student pilot’s licence

In 1949: joined the navy

In 1962: became an astronaut

In 1966: joined 2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On 20th July 1969: walked on the moon

Famous word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Award: Medal of Freedom

篇10:牛津高中英语说课稿

1. To enable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strategy and use it;2. To help the S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dvertisements;3. To enable the S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help them to build a proper idea about being smart about advertisementsTeaching key Points:

1.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reading strategy and guide them to practice using the strategy.

2. To help the Ss discuss the topic about advertisement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Lead-in

1. Ask the Ss: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life?

----Try to connect the Ss’ answers with school clubs.

2. Group work

Suppose you are the organizer of the English Club in the school, try to say something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to join you. You can only use three sentences at most.

Ask some students to give their sentences and tell the Ss “What you did just now is in fact a kind of advertising.”Ask the Ss: Have you realized what you did just now is actually a kind of advertisement?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class---AdvertisementsStep 2 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1. Ask the Ss “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Let them use their own words.

The Ss may have difficulty expressing it clearly and properly.----We are so used to advertisements that we often ignore them. 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passage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try to learn more.

2. Ask the Ss to read the passage (the part of “What is an advertisement?”)to get the author’s definition of advertisements.

An advertisement provides information and uses persuasive languages and exciting image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uy a product or service or believer in an idea.

3. More questions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is part:

Where can we see advertisements? ---Media--- Billboard, newspapers, magazines, the Internet, radio, television…What types of advertisement do we have?---(1) Commercial ads (2)PSAs4. Show the Ss some pictures of the two kinds of ads and ask the Ss to tell which type they belong to.

It is very easy for the Ss to tell the types. Then ask: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ercial ads and PSAs?

Commercial ads--- To sell things; to get profits and money.

PSAs--- To educate people

Step 3 Does an advertisement tell people the complete truth?

Up till now, we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it is true that we can get a lot of information from advertisements. But do you think all the ads are trying to tell us the complete truth?

1. Ask the Ss to skim the text to get the author’s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Does an advertisement tell people the complete truth?”-----Even if an ad does not lie, it does not mean it tells you the complete truth.

2. Ask the Ss to have a more careful reading and ask the Ss the discuss how the writer support his idea---The writer uses two examples to support his idea.

3. Then ask the Ss: Does the writer make any conclusion about this part?

---Yes. “We must not fall for this kind of tricks.”4.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ree parts, explain to the Ss the structure of expository writing:

(1) Even if an ad does not lie, it does not mean it tells you the complete truth--- Subject/topic(2) Two examples --- Supporting details(3) We must not fall for this kind of trick! ---ConclusionStep 4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sk the Ss to use the idea of expository writing to read part 3. Ask them to find the topic, supporting details and conclusion of this part.

Subject/ topic―PSAs are meant to be helpful to educate people.

Supporting details―examples ---(1) Deal with large social issues(2) About public service projects

(3) Teach us how to live healthy lives

Conclusion --- All of these ads are meant to be helpful, and you can often learn a lot by following the advice they give.

Step 5 Structure of the whole passage

Now we’ve learned more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xpository writing. Let’s come back to the whole passage to see whether the whole passage follows the structure or not.

Topic --- Advertisements

Supporting details---- (1) 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2) Does an advertisement tell people the complete truth?

(3)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Conclusion ---- Be smart about advertisements!

上一篇:中学读后感下一篇:2009年村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