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

2024-05-06

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共4篇)

篇1: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

《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这部片不是说就一个点突出诶,它就把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融合得很好,也讲述了虽然都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但是方法如果不对,可能会用爱绑架了子女的一声吧。

你得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就像知道箭靶子在哪,然后才是去为你的梦想而努力,这样知道箭靶子的每一次拉弓才有效。

And真的看到电影里的演员就这样活生生地从屏幕里走到你面前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特别惊喜了,大爱超哥了。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6月10日,由邓超、俞白眉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发布了一支教育主题预告,在这个高考刚刚结束的日子里,激发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共鸣。

面对不被老师看好的儿子马飞(孙浠伦饰),父亲马皓文(邓超饰)和教导主任阎主任(李建义饰)立下赌约,一场教育博弈拉开帷幕,父子两人的成长之路就此开启。

从预告片风格来看,这一次邓超导演的作品终于不是喜剧了!大家可能还没忘记邓超前两部导演作品《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一部的邓超开始一本正经地演戏了。

理想的教育:银河补习班

马皓文是如何将马飞培养成一个宇航员的?这是电影的核心叙事线索,花费的时间最多,最浓墨重彩,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所谓的“银河补习班”,就是马皓文对马飞的补习。

马飞小时候就被老师认为,脑子里缺根弦。马皓文入狱后,马飞遭遇欺凌,妈妈和后爸忙于生意将他送到寄宿学校,马飞更成了脱缰的野马。他的成绩班里倒数第一,上课看金庸的小说,常常旷课,被教导处阎主任(李建义 饰)开除。

马飞被开除时,正是马皓文出狱之日。在前妻恳求阎主任无果后,马皓文当着众多师生的面,跟阎主任打一个赌,阎主任说如果马飞期末考班级前10名就不开除他,马皓文说:不是班级前10,而是年级前10。

这一刻非常燃,也构成了电影最大的悬念:马皓文真的能让班级倒数第一的马飞进入年级前10吗?

阎主任代表的是老一辈教育人,曾经历苦难岁月,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他们信奉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分数至上,高考定终生。所以阎主任的教育“武器库”里就那么几样:更多的作业+棍棒+激发羞耻感。他看不上坏学生,视马飞为眼中钉。

马皓文对教育的理解,与阎主任截然相反。虽然那是,但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远远超前于那个时代,哪怕今日看来,仍旧超前。

它首先是鼓励式教育。不是激发孩子的耻感(像马飞妈妈说的“这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而是由衷地相信孩子是个天才。马皓文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敷衍,而是眼里含光,充满信任和坚定,让马飞建立起自信。哪怕打赌后马飞第一次考试是班级倒数第五,马皓文都夸儿子很棒,跟原来的倒数第一比有进步了。

马皓文一直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它是一种以孩子兴趣为主导,充分张扬孩子自主性的教育。马皓文并未怎么督促马飞学习,当马飞问他,是睡觉还是看书时,他让马飞自己做决定。学校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也由着马飞爱完成不完成,在马皓文看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他们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每天过重的学习负荷,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疲乏感。

就像高考结束时,高三学生疯狂撕书,纸片像雪花一样落下,阎主任认为这是孩子们的一种释放,马皓文则质问道:如果高三的学习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撕书,他们对学习是真的热爱吗?他们对学习还有热情吗?

当马皓文问马飞学习目标是什么时,马飞说“上清华北大”,马皓文说不对啊,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以后想要做什么才是那个答案。接着马皓文就说出了“金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理解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一时的高考,孩子的兴趣与目标才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哪怕期末考马上到了,他还是带着孩子“逃课”(请假被阎主任拒绝)半个月去看航天展。班主任小高(王西 饰)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说:不,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期末考试,马飞真的进入了年级前10,他对航天的热爱,也促成了他的航天梦。

瑕疵

显然,在教育观念的分歧上,电影站在马皓文的立场上。马皓文与阎主任的几次辩论,都是阎主任败下阵来。电影也过度放大了阎主任的“不可理喻”,“神化”了马皓文对马飞教育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电影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简化的;其在对素质教育的倡导上,也过于理想主义了。一个最简单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平民父母,没有马皓文的思想和见地,他们疲于奔命,不像马皓文能够在1990年代末给孩子买得起近万元的586电脑,有时间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半个月旅行;而大多数孩子也资质平凡,不可能像马飞那样不怎么学习、不复习还能在一学期内从班级倒一进入年级前10。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应试教育仍旧是普通家庭的最优选择,你得先考出去,才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与此同时,电影对做作业、考试等的理解也非常狭隘,马皓文拿蒸馒头来对比复习看似有道理,实际略扯淡。反复蒸的馒头的确不好吃,但对于多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的确得通过反复的预习、复习和作业加强,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虽然马皓文一直要马飞学的是思想和方法,而不只是知识,但知识是思想和方法的前提,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牢靠,基础不扎实,谈何进一步的思想和方法?

导演太过于想当然,决定了《银河补习班》对现实的影响力量非常有限。它将当下诸多教育问题,单纯理解于教育观念分歧,丝毫没有触及到教育背后复杂的国情,牵扯到城乡二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的文化区隔、阶层流动困难等因素。反倒有这样一种嫌疑,将带有社会问题性质的教育问题,推到了家长身上,成了家长的个人观念问题。

任何一个被裹挟到教育竞赛中的家长深有体会,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时刻。就像电影中马皓文的前妻叫嚷的,“马飞不是你的实验品”。没有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

教育的本质问题,不是相信不相信孩子那么简单

观念层面也影响了叙事层面。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大多非常平面,他们一条线走到底,没有什么人性的犹疑。像马皓文就是笃定他对马飞的教育会成功,但联想到他被冤枉、被损害的处境,他也未曾担心马飞长大后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人物的平面化,服务的是叙事起承转合上每一个转折、每一份感动都能打到观众,在强大配乐的烘托下,电影某些桥段的确是催人泪下,非常好哭,但哭完了也就完了。

《银河补习班》本可以更好的。三条线索如若相互影响,而不是彼此独立,它是可以成为抵达现实问题的力作的。前文说到,第二条线索是电影最华彩的 篇章,正是因为导演让三条线索相互作用,“残酷的现实”在拆解“宏大的梦”“理想的教育”,成年马飞的自私打了马皓文脸,让我们窥见影响教育/现实某种更强大的力量。虽然导演这样处理,也许只是单纯的先抑后扬,让父子俩感情上有一个升华而已。

胜在真诚

即便如此,《银河补习班》仍是迄今邓超、俞白眉合作执导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它有诸多瑕疵,却也有一个可贵的优点:认真/真诚。

对待电影、拍摄电影的态度,很认真。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对1990年代的许多重大历史节点都有所反映,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足球杯、19香港回归、大洪灾,历史场景还原得不错。导演聪明地通过1990年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串起整个故事,比如韦唯的《亚洲雄风》、毛阿敏的《渴望》、韩磊的《走四方》、刘欢的《弯弯的月亮》、陈明的《快乐老家》、张国荣的《当年情》等,怀旧气息很浓。

电影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虽然稚嫩,但也非常真诚。这部分带有邓超、俞白眉各自的成长经验,以及时下他们作为父亲教育孩子的经验。也因此,电影带有邓超的“阶层局限性”。记得以前他说过,不给孩子上补习班,要让孩子有个开心的童年云云。这个观念对于邓超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当然没有错了,但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理念推广到所有人的时候,就会流露出幼稚的一面。

而真诚,更体现在电影中的父子情上。电影虽以教育反思为“骨”,却以父子情为“肉”;电影的一个宣传语是,“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电影同样带有两个导演身为儿子/父亲的感情,饱含他们对各自父亲和孩子的爱。父子情充盈了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细节,真切、细腻、动人、催泪。

应该承认,作为演员的邓超比作为综艺MC的邓超有魅力多了,综艺消耗了很多人对于演员邓超的认知。这部电影立得住,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邓超令人信服地演绎了伟大的父亲马皓文,演绎出他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与“爱”。马皓文的许多台词是很鸡汤,也很空的,但邓超的肢体、表情、眼神包括台词功底,让这些略空大的东西落地了,马皓文真是这么“信”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聚焦家庭教育,邓超更了解“学霸”

《银河补习班》这支预告片主要针对的是家庭教育,片中的父亲马皓文(邓超饰)、儿子马飞(孙浠伦饰)是一个单亲家庭,而且相对贫困,儿子的目标就是上清华北大。但父亲马皓文郑重向儿子指出:“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这一段话就能看出,马皓文不是一个常规的严父,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更崇高和明确的理想,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上学在奋斗,那样只会成为学习机器。在预告片中也能看到,马皓文对儿子的教育充满信心,并且敢和老师打赌,他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邓超在综艺节目中总是自诩“学霸”,这部《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渴望儿子成为学霸,希望他能够一鸣惊人。但是,马皓文不是那种让孩子读死书的父亲,他在不断地教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明白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所以,不管邓超自己是不是学霸,但他真的懂得如何培养一名高分高能的“学霸”。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如果家庭条件优越的话,父母一般会砸钱给孩子上补习班,一周七天,孩子可能要上英语补习班、绘画补习班、数理化补习班,甚至可能还要上AI和编程补习班。别看上补习班累,一个班一年可能都要上万的补习费,很明显,培养一个学霸现在也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孩子如何成为学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呢?父母多数无法辅导孩子初中、高中的学业了,没钱上补习班,就只能寄望于学校和孩子本身的刻苦了,现在大学录取率高,上不了清华北大,上个二本三本还是可以寄望一下的。难道没钱没学历的家庭,孩子就不能成为学霸了吗?

马皓文显然是在家庭教育上突破常规,他不强迫儿子读死书,用心和儿子交流,给儿子指明奋斗方向,鼓励处在落后阶段的儿子,而不是像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落后就呵斥与嘲讽。这部电影是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学霸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督促。

预告片中父亲马皓文有一句台词:“你是爸爸的骄傲。”这句话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有用,孩子本身有实力争夺第一,他们心里并不是渴望一个物质奖励,获得父母的认可,这才会让他们感到无上荣光。马皓文不断在激发孩子潜能,呵护孩子、引导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目前中国最稀缺的,邓超抓住了教育问题的焦点。

一部教育成长电影,也能被邓超拍得跌宕起伏。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与俞白眉联合导演的第三部电影,前两部《分手大师》《恶棍天使》都是喜剧,这一回似乎是不走喜剧路线了,是现实题材。

在《银河补习班》的这款预告片中,戏剧冲突强烈,马飞和学校的冲突,还有马飞和同学的矛盾,以及马皓文与学校老师的冲突,还有马皓文为了养育孩子的艰难工作,片中有个镜头疑似是马飞跳楼的场景,非常震撼。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有关人生逆袭的故事,被老师和同学无数次鄙视的马飞,如何能够成为这个学校里最好的学生?这样的设定就很有趣了。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教育至关重要!

另外,片中马皓文和马飞这对父子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有欢声笑语,片中甚至有飞机群的视觉奇观,还有,片中还有马飞遭遇水灾的大场面,他爸爸站在河堤上努力给他鼓劲,大喊道:“你一定能出来!”毫无疑问,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教育成长电影,父亲马皓文是在把马飞培养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他不仅是学习好,而且身陷险境也能努力自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方位素质教育,只是没有多少家长能做到。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马氏父子虽然家庭环境差,但是父子俩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逐,相信孩子是最棒的,这个信念很重要,并且要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很多时候,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刚刚看完《银河补习班》4点50的点映场,走在已经不再炙热的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思绪万千。

本来对这个片名不敏感的,甚至有点反感,感觉四不像,但还是冲着邓超去了,邓超演戏还真的是有实力的,可惜他不适合演喜剧片,所以他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我到现在都没有完整看过,但他演的烈日灼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看过以后,你真是得承认他的演技真的不错。

开头的那一段跟我前段时间看过的俄罗斯科幻片《太空救援》很像,我甚至觉得导演肯定看过这部电影,无论是开头还是最有解决太空飞船的问题几乎都一样,太空救援是太阳能电池板不工作了,而银河补习班是插头掉落了,都是历经千辛万苦解决了问题,我以为会陷入同样的套路,但我错了,中国特有的电影故事打动了我。

最近这段时间我给别人推荐电影基本上推荐的都是印度的电影,无论是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起跑线,都是能够正视社会负面现象而具有实际意义和正能量的电影,而中国这样的则很少很少,要么就是无脑炒冷饭,要么是情情爱爱,要么就是为了钱而炮制的流水线电影,而银河补习班正视了很多社会现象无论是人性还是教育,但这部影片始终在传递一种情感—父子情,始终传递着一种信念—要寻找和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

整部电影,我不记得我感动了多少次,但我记得我至少有两次眼眶湿润了。当19特大洪水作为电影背景出现时,你会有强烈的电影代入感,当邓超饰演的爸爸在为了抵挡洪水的而建起的坝堤上声嘶力竭的喊着儿子的时候,你真的会感觉他的急切;当解放军因为洪峰要来把他拉下去的那一刻,他的无奈可以从他的身体顺着泥水滑下去看出看来,他的肉体已经因为无助没有力量了。可是他内心却没有放弃,拿过喇叭对着官兵说,再让我说一句话,然后对着滚滚的洪水,用他不认输的信念说着:儿子,看看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反复说着,就这样反复说着,一个暴雨,洪水肆虐的夜晚,一个拿着喇叭声嘶力竭的父亲,一个被困洪水,寻找父亲,无助的孩子,这样的画面是残酷的,但确是温馨的。

雨水,泪水,汗水,这不是最帅的邓超;但确实是最帅的爸爸。这一刻眼眶湿润了,而后孩子听见了爸爸的呼喊,冷静了下来,当他划着门板,吹着哨子,亮着手电筒在滚滚洪水中出现的时候,我真的流下了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我相信,在拍摄这一幕的时候,超哥看着在洪水中出现的那微弱的手电筒灯光的时候,也会流泪。眼泪,不知不觉流出,也许这才是感情。

第二幕已是年老的邓超偶然得知当年是因为他徒弟的陷害才会有大桥的倒塌,所以他很想能够让自己的“大桥”仍然存在,可是儿子却因为领导的一番话,担心他的前程,让父亲不要再继续翻案,这个时候邓超演技真的很好,词语难以形容,台词很符合情境,短又直击人心。先是作了让步,然后又说“爸,是骄傲的人,自从大桥倒塌之后,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唯一的骄傲就是培养了你,现在这样的骄傲也失去了”然后告诉儿子,人的一生,一定要建一座大桥,他的儿子那时并没有明白建一座大桥是怎样的意思,知道在太空上,飞船除了事,他才明白。当飞船解除故障,儿子平安落地,在沙漠里期盼着父亲却没看到,而这时父亲走向他的时候,当儿子抬起头,他们的眼睛相遇的时候,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也再没有了间隙,儿子的一句“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不仅使父子的感情圆满,也让我的眼泪掉落了下来。

本片不仅感人,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编剧或者导演对教育,对沟通的一些真实的理解,这些必须是真实走了心的才能打造出来的好剧本。比如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理解,学习的理解,推的更高一点,还有本片对学习的理解。这也代表了一种社会现实,很多人认为学习就是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本片从邓超嘴里说出了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当那些高考考的很好的学生在校园里撕书,扔书的时候,邓超说:这就是学习的巅峰和意义吗,学习是终生的。这个观点太正了!!!我认同三千遍!

还有很多父亲跟孩子处理关系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记得在孩子每天夜晚进入梦乡的时候,邓超却在为钱发愁,为自己这个骄傲的人所背负的大桥发愁,有一天,当孩子指着飞机图片对爸爸说这说那的时候,爸爸发火了,大声对孩子吼到“期末考试,能不能考好”孩子被吼蒙了,一把推开了爸爸。然后第二天,爸爸对孩子说:‘对不起,我第一次当爸爸。’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我自己。这才是一个爸爸应该做的事情,在思考和探索中做一个好爸爸。这让影片的立意回到了现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大片。

还有很多场面和台词让人记忆深刻,看来一刷是不行了。本片很多台词和场景首尾呼应,但有个别有点生硬。另外我要吐槽下,长大后的儿子演技让人看了很别扭,稍微有点突兀。本片的票房和荣誉值得期待,也许会引起一波对学校教育或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超哥演技很棒,无论中年还是老年会让你感觉真实,感觉舒服,期望这部片子大爆~

暑假观看《银河补习班》有感

那天去看了《银河补习班》。

影片中邓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桥梁设计师,有妻有子。因为设计了城市大桥,爸爸成为奥运会火炬手。就在距离火炬传递五分钟,爸爸还在给儿子用足球改做地球仪。父爱,从开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脸上。突然,大桥坍塌了!爸爸的设计出了问题,他从城市英雄成为过街老鼠。

爸爸进了监狱,妈妈跟爸爸在狱中办理离婚手续。儿子跟妈妈和继父生活,进了寄宿学校。七年后爸爸出狱,得知儿子要被学校开除,他跟校长打赌,不让儿子住宿,自己给儿子补习,如果儿子成绩成为级部第十名,学校就答应不开除儿子学籍。

像所有单身带孩子的父母一样,爸爸付出的艰辛有目共睹。只是作为一个出狱人员,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为了和儿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去卖血。甚至,为了保护儿子被不良青年打伤。儿子看到爸爸那么勇敢,用纸条写下: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

儿子爱上航天,想去看一场航模展。他不顾教导主任反对,从学校偷偷带出儿子,一边旅游,一边给儿子补课。航展的最后一天到达现场,却没票不能进入。爸爸找了附近山头,让儿子从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飞机模型呼啸而过,父子俩欢呼雀跃,满足幸福。

回来时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爸爸累了,睡在车上。儿子懂得父亲累了,下车泡面时上错车,父子失散。洪水紧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队人员,借用喇叭在风雨中呼喊:儿子,如果你能听见,请你看看身边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动动脑子,爸爸相信你会出来的!爸爸相信你!

儿子听到了,并且按照爸爸说的做。终于脱险,父子团圆。

爸爸跟主任的打赌赢了,虽然中间有些周折:儿子的作文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领导理论,为儿子争得分数。儿子成绩进了前十名。

儿子顺利考上热爱的航天专业。在参加重要项目时被领导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报纸的新闻了。

原来,这些年爸爸一直在为自己的事奔走。当年他的设计没有问题。是有人偷梁换柱,才出现重大事故。爸爸说过:桥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几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脸冷遇,依然没有放弃。在儿子入选可以完成航天任务时,他也收到法院的消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脸的喜悦想跟儿子分享,没想到儿子却冷冷地说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么重要吗?这么多年了,还有几个人记得那件事?咱们可以不折腾了吗?

爸爸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说了一句话,刺痛我的心。他说:“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败的。”他默默收好行李离开。边走边跟儿子说:以后你跟别人说起,就说我从进监狱你就跟我没有关系了。

我想,影院里也许有人听到这句话,也许没人在意。也许有人听到有感觉,也许听了心里没留下什么痕迹。我却为这句话心痛不已。父母与孩子,一路走来的付出总以为孩子能懂,父母倾尽所有为孩子圆梦,可有几个孩子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父母还有哪些没有实现的愿望?或者,父母还有哪些梦想自己实现不了或许你可以帮他们实现?

所谓的孝顺是什么?只是问寒问暖吗?只是有心无心地陪伴吗?

爸爸一生背负罪名,想方设法为自己洗脱。儿子大了,却把爸爸的心病那么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不理解更悲凉的事呢?

什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你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你的愿望我帮你实现,我的肩膀,你一样可以依靠!

儿子乘火箭出发时,爸爸没出现。家属席位空缺。爸爸不愿意打扰儿子,怕儿子受影响。飞行中出现意外,太空舱出现问题。儿子随身带去爸爸当年为他改制的地球仪。里面有一张他当年写给爸爸的纸条: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他勇敢出舱,排除故障,顺利返航。

回来时,爸爸来了。他的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释前嫌,父子拥抱。

不好意思,还是剧透了。虽然国产剧有太多诟病,这部电影也同样褒贬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欢,我只是看出一个故事里极力表达的父爱。对我来讲,父爱母爱都是如此。只要有一点能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亲,也有母亲。一切为了孩子,几乎是为人父母以后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铭。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帮着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当年父母们为了帮孩子实现梦想不惜一切那样。

愿世间所有真爱,都被温柔以待!

篇2: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

她, 就是创办于1992 年9 月的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以下简称“华阳”) 。

从创办之初的困难重重、硬件资源捉襟见肘、教师为教而困、学生为学而烦, 到今天的“校长和名教师的摇篮”、全国知名生本教育重镇, 办学历史仅仅23 年, 华阳的成长发展迅速而神奇。

华阳靠什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 走进华阳一探究竟。

华阳从1999 年开始, 率先进行了生本教育的改革实践, 先从课堂教学入手, 后来逐步拓展到德育、课程, 进而开展了整体性的探索, 逐渐走出了一条独有的特色办学之路。“太阳娃”自主广场、七彩长廊、美德富豪排行榜……走进今天的华阳, 就会发现, 校园里, 处处都演绎着和谐、灵动、高效的教育之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定华司长曾这样评价华阳, 他认为华阳小学校园不大但内涵丰富, 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时时处处润泽生命, 充满了人文气息!

是的, 教育的本质本就不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 而应当是全面以学生为本, 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 更关注学生的未来,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生本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绿色鲜活、有生命力的教育, 它尊重了儿童的生命, 尊重了他们学习的本性和本能, 让教育和学习变得简单有趣而又生机盎然。

只有还给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才能让孩子们个性飞扬, 快乐成长。秉承着这样的信念, 在周洁校长的带领下, 华阳的老师们在生本教育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奉献着自己的爱和智慧, 收获学生的健康自由成长。这应该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本来想给孩子一片绿叶, 没想到收获了一个春天。

心自由, 行至远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华阳在深入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学生不同的权利和意愿, 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 独特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华阳的大舞台上得到了满足, 在校园生活的无穷乐趣中, 他们成就自我, 个性飞扬。

在生本理念引领下, 学校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 注重让学生通过体验将认识转化为信念, 突出活动、合作与实践探究,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都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学生”这一主线,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在氛围中得到熏陶, 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在华阳, 学生活动要“以生为本, 自主发展”, 要让每一个华阳学子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自主发展中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2011 年, 华阳开启了“太阳娃社团”的建设。华阳小学建设“太阳娃社团”, 以“自主社团+ 班级社团”的组织方式进行, 把学校各类活动全部交由社团承办和认领, 从设计社团标志、制定社团活动公约、申请活动场地、派发社团宣传单, 到开展社团活动、准备成果展示、申报星级社团, 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由此, 从社团建立之初到现在, 华阳小学86 个学生社团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自主社团中, 学生自主聚合、自主实践、自主管理、自主优化;在班级社团中, 学生承担责任、学习合作、发挥所长、完善自我。

“我向着太阳奔跑, 梦想在心中萦绕, 就算偶尔跌倒, 都不重要, 我用我的汗水向明天问好……”这是华阳的校歌《向着太阳奔跑》, 它的作者叫梅占峰, 是一名华阳的学生。众所周知, 校歌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内, 校歌是一种号召和激励;对外, 校歌又是一种形象展示和梦想宣言。谁能想到, 在华阳, 地位如此重要的校歌, 竟是由一名学生完成的。原来, 梅占峰同学从小酷爱音乐, 进入华阳之后, 老师们也鼓励支持他发展音乐特长, 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学习音乐、加入乐团、参加比赛……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 梅占峰所在的“华阳现代乐团”成为目前全国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混编乐团, 水平很高, 并获得过世界顶级音乐大师雅尼的赞誉;梅占峰同学也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 并在2014 年受邀赴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与同为华阳人的著名音乐人常石磊同台演出。受华阳逐日精神的启发, 梅占峰创作了歌曲《向着太阳奔跑》。歌曲一经问世, 便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并最终被推举为校歌。

世界上飞翔着无数的蝴蝶, 没有一对翅膀绝对一样;天上漂浮着无数的云朵, 没有一朵重复一致。对差异的承认, 对个性的认可, 是华阳小学给予孩子的美好礼物。在华阳,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自信阳光的, 他们可以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绽放多彩的心花。他们在华阳的舞台上, 积极向上地进取, 生机勃勃地成长, 走向远方的世界舞台。

呵护天性, 激扬生命

华阳人认为, “心里装着梦, 怀里揣着爱”, 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 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 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 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不断改变和调适自身, 以使自身适合人的天性的表达和成长的需要。

因此, 华阳将“呵护天性, 引导行为”作为学校的德育理念, 以爱、信任、尊重、宽容、智慧为引领, 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孩子天性的德育工作, 以呵护天性为前提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成为德行的富翁。在德性的发扬蹈厉和德行的日积月累中, 孩子们生命激扬, 积极向上, 快乐成长。

和很多学校采用“规则”去约束学生的种种行为不同, 华阳人选择用“我们的约定”去引导、帮助学生。例如, 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 有时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事情, 假如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学生没有完成就留堂或者告知家长, 要求家长跟进孩子的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能让学生完成任务, 然而它在学生的心中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 不受学生欢迎, 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华阳, 老师会将这样比较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 老师不仅会举办阅读分享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会和学生约定, 完成任务后满足孩子的一个心愿奖励孩子, 如中午就可以跟老师一起吃饭、周末享受一次郊外踏青分享的机会……这种以和孩子约定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学习、去探究, 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 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也是老师一种人格魅力的展现, 是教育中的“大智慧”。

“我们的约定”, 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文性, 劝导性, 它是一名教育者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它是一种温暖人心的“爱的教育”。通过“我们的约定”, 教师与学生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改变了, 由教育与被教育关系转向相互教育关系, 由单向影响转向双向交往。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关系, 教师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是帮助、引导学生, 而不是塑造他们, 师生合作同行, 共同成长。

除了以呵护学生德性的种子为起点和特色之外, 华阳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善行的措施。在华阳, 每到月底, 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三五个孩子拿着一个小本子, 凑到一块, 相互比对着什么, 班班门前都有一棵怒放的“美德树”, 树上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浓浓的自豪, 原来, 他们是当月的“十大美德小富翁”。在华阳, 学生们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太阳美德成长银行”。“美德银行”在天河东和林和东两个大队部设立总行, 各中队设立分行, 每个分行都有一名分行行长进行常规业务管理, 每任行长由各分行内当月美德“首富”担任, 任期一个月。学校根据不同的美德标准设有十三种美德币, 礼仪币、遵规币、孝亲币、诚信币、勤劳币、节俭币、服务币、合作币……每次评价会根据每个中队的标准奖励学生相应的美德币, 以此鼓励孩子们要做精神的富翁, 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小太阳美德银行”真正把德育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 让学生在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情景下, 自己储蓄他们的“健全心灵”。

七彩课程, 特色成长

华阳追求具有“以生为本, 小立大作”特质的华阳课程, 意在让每一个华阳学子与教师一道, 共同创生课程, 享受“小立课程”的“大作功夫”, 进而学得积极, 学得活泼, 学得自成。

为了落实“拥有完整心灵的世界公民”的培养目标, 华阳确立了“心灵完整, 自立远行”的学校课程理念, 将学校整体课程定名为“自立课程”。“自立课程”体系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二是基于校本课程特色化而开发的“七彩生本课程酿造七彩生活”。

华阳小学针对学校培养目标—“拥有完整心灵的世界公民”的七个特征, 并从自然界的七色中获得灵感, 将学校整体课程确定为“七彩生本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七大课程领域:橙之健运动课程、赤之远责任课程、紫之贵美德课程、蓝之海思维课程、绿之趣阅读课程、青之跃探究课程和黄之魅展能课程。这七大领域课程各自相对独立, 意在引领华阳学子“热爱运动、阳光自信、文明有礼、好学善思、享受阅读、实践创新、个性鲜明”, 同时又相互关联, 意在引领华阳学子酿造七彩生活, 成为“拥有完整心灵的世界公民”,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 在绿之趣阅读课程中, 教师将小课本与大阅读相整合, 开展单元主题化阅读。目前, 这一做法已由教学改革上升为课程创生, 形成了具有华阳特色的单元分类阅读课程。这一课程分单元编排, 每一单元基于语文课本 (人教版教材) 单元主题, 进行某一类主题阅读的扩展化学习, 促使学生在基于单元主题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会阅读, 发展听说读写等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这一课程每单元一般分四大学习模块: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建议—单元学习进程 (单元导读课:2 课时;精读课:2 课时;略读课:2 课时;读写评讲课:2 课时;单元知识整理课:1 课时;经典 · 阅读分享课:1-2 课时;单元评研课:2 课时) 。

绿之趣阅读课程的课程目标不仅仅落脚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和大量阅读的意识和兴趣, 而且要引导他们广泛阅读, 学会阅读, 从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同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学会倾听、交流, 并从中提升自己的感悟。

华阳的七彩自立课程, 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落实和校本化实践, 它切实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 立足脚下, 视界宏阔, 引领华阳学子以逐日的气势, 以逐日的精神, 在通向“拥有完整心灵的世界公民”这一成长目标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梯队成长, 雁阵飞翔

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实者;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和落实, 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只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才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华阳的教师团队建设就是立足于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展的。在践行生本教育之路的过程中, 华阳教师们好像凌空飞行的一只只大雁, 排成梯队、有序地成长起来。

教科研活动是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它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并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华阳的教科研活动有特色、成体系。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 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围绕科组建设展开, 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华阳教科研活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以全面有效推进生本教育为目的, 以生本教育为引领, 以生本研究室为龙头带动, 打破科组、级组的限制, 围绕学校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而展开, 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华阳以教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为生本教育的实施奠定了研究基础。

赛课, 是学校教师展示教学本领、切磋教学技能、深化教学研究的好方法, 华阳则通过“华阳杯”课堂教学大赛的设计和举办, 将赛课这一好方法做成了华阳特有的好平台。“华阳杯”课堂教学大赛分语文、数学、英语、专科四大科组进行, 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团队参赛 (专科以各小科组为单位) , 围绕“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课型, 利用自主教研和集体教研的时间进行集备研讨。贯彻“推进‘以学定教单元教学整体模式’研讨”“凸显研究, 体现深度”和“团队评分, 集体参与”的评价主旨, 将日常教研、课堂教学与动态教案的形成和展示相结合, 分主题汇报、课例展示、教学反思和成果呈现四个环节进行比赛。各科组在两周内完成比赛, 由专家团队进行评分。

华山论剑, 武林高手们纷纷使出绝招, 一决高下。而“华阳杯”的教学比武, 目的却不只是一决高下这么简单。首先, “华阳杯”教学大赛彰显了团队的力量。它不是某个老师的独秀场, 它展示的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由团队讨论选择哪一个课型, 磨课的时候除了负责课例展示的老师, 其余成员也会悉数到场认真聆听, 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上课的老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课例修改, 再继续一次又一次的磨课, 直到满意为止。

其次, 通过比赛, 可以深化学校各学科“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究, “以赛促研”。内容丰富的主题汇报, 真实有效的教学反思, 对于探索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打造研究型团队和研究型教师, 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再次, “华阳杯”教学大赛是一个梯度培养新人的好平台。在备赛的过程中, 新教师不仅可以在观摩课的过程中向优秀前辈学习, 从前辈的教学中汲取营养为自己所用, 更重要的是在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带领下, 年级组的老师形成合力, 推出了一批年轻教师站上比赛的舞台, 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组老师的梯队建设。不论是哪位老师, 他都有机会站上“华阳杯”这个舞台锻炼自己, 而团队也会群策群力, 给予上课老师力所能及的帮助。老师们达成了明确共识:比赛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多让不同的教师参赛带来不一样的研究角度, 让各自思维的火花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华阳小学, 作为广州本土的一所名校, 是生本教育实验园中一棵蓬勃盛开的向阳花!历经十多年的“生本”发展, 华阳小学的校园愈变愈美, “生本”大旗也越举越高。生本教育的创立者郭思乐教授高度评价华阳:“华阳小学的生本实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面旗帜。”

篇3: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强的民族精神,学校开始着力推行感恩教育。

在学校工作中贯穿感恩

感恩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大而言之,大自然的给予、社会的援助、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亲人的陪伴,这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特别是在地震后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我们有很多需要感恩的内容。教室内的一桌一椅,校园里的一草一花,孩子们身上的书包、衣服,都是海军叔叔、江苏亲人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可以说,校园里的每一个细小之处都能体现出一份份关爱,而教育孩子们珍爱、保护这些东西,就是最好的感恩表现。学校在复学仪式、开学典礼、校训更改、家长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橱窗、展板等一切教育活动或场境中发掘感恩点,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形成一浪又一浪的“攻势”,“占领”学生的思想。

在活动开展中表达感恩

地震后,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有学校自己组织的,也有社会团体或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孩子们有时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其中,有时以观众的身份投入其中,亲身体会了社会的关怀,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海政文工团两次慰问演出中,孩子们与宋祖英、吕继宏、甘萍等同台献技、亲密接触,表演了《感恩的心》、《最好的未来》等歌曲。演唱中,联系到板房学校的修建,孩子们对海军叔叔们的感激无需动员,而全都发自肺腑。每次升旗仪式和每次活动,孩子们都穿着整齐的海军校服,鼓号队的孩子使用着海军捐赠的鼓号,都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自豪和感激表现了出来。学校还开展了如“金色童年,感恩奋进”六一庆祝活动、“红领巾伴我健康成长”建队日庆祝活动、“红烛的温暖”教师节庆祝活动、“我给祖国过生日”国庆节庆祝活动、“幸福夕阳”老年节活动、“爱在心中”感恩主题队会活动、“佳节寄相思,天河念亲人”书信交流等等。这些活动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让队员获得了一次次锻炼、展示的机会,更受到了感恩、爱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注自我的生动教育。

学校有一支服装统一、装备齐全、精神抖擞的鼓号队伍。队伍中的64个成员在五星棒的指挥下,演奏出一支支雄壮的乐曲,为每一次活动增添了亮丽色彩。这是一支敲响感恩鼓点的队伍。灾后,无论是凌晨两点出任务,还是连续奋战5个小时不休息,鼓号队的队员们从没叫过苦,从没说过累,圆满地完成了多次欢送解放军、志愿者和参与抗震救灾表彰等重大任务。学校“声之韵”合唱团灾后专门排练了《最好的未来》、《英雄少年》、《感恩的心》、《手拉手,祖国更美丽》等一批优秀歌曲,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唱响了灾区孩子感恩励志的心声,在荧屏上展示了灾区孩子坚强勇敢的精神面貌。在今年德阳市“纪念五四运动红歌会”上,他们用真情与技巧勇夺第一。

学校充分发挥各种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挖掘其间蕴涵的美德因素,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感恩。

在环境建设中融入感恩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但少先队阵地建设学校却一直没有落下。学校将校园抗震救灾和海军修建板房学校的图片张贴在会议室里、悬挂在每一面板房教室的墙壁上,每一间板房教室内无不精心布置了各具特色的感恩奋进、立志学习的场景。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校服,无不体现海军元素,让每一个队员都深深为自己是一名天河学子感到骄傲和激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每周三的班队会主题活动,都成为了升华学生思想的最好阵地,激励着每一个队员勤奋求知、奋发向上的决心,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搬进永久性校园后,学校着手开展校园文化和教室文化的布置,将“感恩”与“和雅”融入其中,并使其成为了灾区学校的一大特色。

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感恩

用“感恩”去回馈他人,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学校开展“感恩”大讨论,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投入其中。学校还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用一次次的宣传、一场场的活动,成功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认识,天河小学感恩担当、明礼和雅的形象也影响了学生家长及周边人群。2009年6月1日,学校评选出了10名“十佳家长”和32名“模范家长”,他们无一不是明礼感恩的典范。

让孩子在活动中扮演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展示一份风采、收获一份快乐,学校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用智慧、热情和真情让德育工作更加富有活力,让孩子们在红领巾的伴随下,在感恩思想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

(供稿:李忠建)

篇4: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

“语文容不得半点虚假”

访谈者:何老师, 从您的课堂走出来, 我看到了一种质朴、真实、鲜活、丰富的语文课。您对孩子们说过一句话:语文容不得半点虚假。请您谈谈, 您心目中的“真实的语文”是怎样的?

何建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 储存于心, 用之于行, 指导品行, “文以载道”如此简单。常常说,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学《花的勇气》, 孩子们能从中明白生命的内涵需要勇气, 学会学习上面对难题时克服畏难情绪, 努力解决难题的勇气;读《万年牢》, 让学生真切感受“认真”、“实在”, 坚守做事为人、认真正直的底线, 在生活中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自己负责的劳动值日, 还有答应别人的事情, 必须认真负责到底的责任心……

我想, “真实的语文”就该如此。反之, 嘴上说着“言必信, 行必果”, “中华民族, 礼仪之邦”, 不到五分钟, 就违规违纪, 出口伤人, 这是言行不一, 虚假语文。读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上滔滔不绝地发表着呼唤和平的铮铮誓言, 课下却因鸡毛蒜皮小事, 吵翻天, 甚至大打出手, 这也是“虚伪语文”, 至少可以说是未能内化于心、表之于行的语文。因此, 当孩子们读着《全神贯注》, 争先恐后地夸赞罗丹的专心致志, 醉心艺术, 个别孩子才坐下没多久, 就说小话, 搞小动作时, 我就得提示他们“语文容不得半点虚假”。于是孩子们会马上坐正专注于听讲。

在我看来, 语文的本真应该是塑造纯洁心灵的彩虹, 是培育美好人格的绿洲。尤其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 语文教给孩子们的就是善于把阅读理解和积累随时学以致用, 内化其精髓, 成为培育良好情操, 形成美好人格的食粮。如此, 语文或许更能焕发其真正鲜活的生命力。

阅读与学习合作构筑“真实”的语文课堂

访谈者:“语文”是小学阶段, 甚至可以说人的成长中最核心的课程之一。结合“生本”实验, 您认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

何建芬:记得张俊洪教授就高效教学的涵义谈到当前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他指出, 没有什么教育能比小学教育显得更重要!一个人一辈子的教化, 很大程度上都在小学阶段打下基础。没有不会进步的学生, 只有不会让学生进步的老师!近年华阳小学构建“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 是为追寻一种为孩子们生命成长服务的高效课堂, 关注学生每天争取进步一点点。作为教师就应该追逐阳光、雨露, 才能更好地春风化雨, 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贵人”, 进而让高效的教育教学塑造学生成长的灵魂。

访谈者 : 您认为这种课堂对孩子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何建芬:我认为, 孩子们所需要的“语文课”应该是让人交流分享的平台, 让人思维碰撞的空间, 让人收获进步和满载学问的天地。以学生为主体, 以知识为主线, 以阅读为主导, 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 成了我构建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大标尺。

访谈者:您如何为孩子构建这种“语文课”?

何建芬:首先, 阅读很重要。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 而是“读本”。就这一读本, 我喜欢开展三个阶段的阅读:一读作整本通读, 开学拿到新书, 不上新课, 与学生一起用两周的时间把新书当小说看, 了解本册学习涉及的阅读范围, 定好本册教材阅读拓展的相关书目;二读单元导读, 搜寻本单元学习的目标、重点定位、难点突破、整合知识,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式解决相关问题;三读精讲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课文强调预习与初读感受, 落实重点详细品读, 难点以读感悟, 合作交流中习得。其目标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这对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尤为重要。

以读为本, 以读拓展, 以读积存, 更是构建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力保障。以读引读, 读一篇带动多篇阅读;以读引说, 读进文本说出感受与理解;以读引研, 读完单元主题课文, 引发专题学问探讨, 编写阅读报告, 展开阅读交流分享;以读引写, 读有所悟, 读有所想, 写下了真情实感。这些都成为了语文课上的常态常规。

其次, 就是学习合作。教师在课堂上要学做“牧羊人”, “放牧”的情怀, 与孩子相伴, 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的个体阅读在伙伴的合作交流中运用生发, 实现课内外阅读的交融, 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互补, 交流中进步, 分享中提升。因此, 我的语文课堂常常像拉家常, 也有聊天般引发的共鸣, 偶尔还会争议得面红耳赤。师生平等和谐, 指点讨论间, 阅读促使知识建构顺势而成, 文化渗透也无痕。

小课堂传承大文化

访谈者:您怎样在信息技术下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传承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学生包括异国文化的学生又传承到怎样的文化“因子”?

何建芬:我想, 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的课堂, 融入我们的生活, 成为一种现实形态。而语文课堂包含三个层次:文字的, 文学的和文化的。孩子由牙牙学语, 到识字阅读, 到文段体会, 到篇章感悟, 到阅读自然, 阅读生活, 阅读社会, 阅读人生, 这一发展的过程, 就是孩子成长的历程。从文字的识记, 到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到文化的承传, 可以说是一项人类要付诸于全身心持续努力的工程。

在新的技术背景下, 我首先做的事情是引导孩子的兴趣。从丰富多彩的同步识字课件到研发了“识字教学网络辅助系统”,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让学生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从低年级的大量识字, 到中年级的广泛阅读, 到高年级的大语文学习, 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帮助。

其次, 鼓励孩子或通过PPT, 或网络作分享报告。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 学生学会推敲文字, 学会分享感悟, 学会表达想法和观点, 他们的视野更开阔, 思考更深入, 表达更具个性化。我想, 现实中人类文化的传承不过如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 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文化的传承与共享成为可能。

访谈者:在您的课堂上, 孩子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何建芬:回到课堂上, 无论哪个国籍的孩子, 只要相聚在我们的语文课堂, 就要学会“入乡随俗”, 收起满口的“English”, 藏起满手的繁体文字。于是, 这些异国孩童跟本土娃娃学得不亦乐乎, 从“一二三”到“aoe”, 慢慢地, 能说流利的中国话, 能写规范的中国汉字, 能围绕主题创作完整的篇章;能在课堂上抓词品句, 能读此想彼, 旁征博引, 各抒己见, 言谈之间形成思想, 分享之余开启心智, 共鸣之处碰撞火花……由此, 交流着情感, 传递着文明, 承载着梦想, 孕育着情怀。汉语言文化犹如五彩的纽带, 牵引着孩子们学习、探索、追寻。

访谈者:您的学生小小年纪, 既熟知董存瑞、文天祥, 又知晓亚里士多德、牛顿, 您认为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怎样的方法或手段弘扬中国语言文化?

何建芬:在文化共享背景下, 在西方文化冲击中, 我慢慢发现, 培养智慧学生要比训练聪明学生更重要。我常常对孩子们说, 语文无处无生活, 生活无处无语文, 两者生生不息。“晨读晚诵”贯穿小学学习生活的始终, 经典作品, 各年级各学期分期分批熟读成诵。午间闲暇听故事, 看视频, 中外名家名篇齐欣赏。晚上不忘亲子共读, 谈天说地趣无穷。课前一分钟“见闻大家谈”, 天文地理, 时事新闻, 社会热点, 各抒己见, 持之以恒。有时孩子通过网络搜索, 查阅资料, 编写报告, 制作PPT;有时他们在平板电脑中随时记录阅读心得, 储存现场创作, 专题阅读、整理分享课上, 小组汇报展示, 互动交流, 各显神通。

不可置疑, 文化无国界。教育教学犹如穿针引线, 给他一根针, 串起万条线, 例如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就像一根根色彩斑斓的线, 不断被学生所搜索、整理、交流和分享, 慢慢在他们记忆深处潜滋暗长;教育教学如同一根针, 经过老师在课堂的点拨、指引、激发, 串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条线, 编织孩子们心底里中国语言文化的根基, 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 古老的文明自然得以传承。

访谈者:最后, 您认为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中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天河银河小学怎么样】相关文章:

小学生电影天河观后感04-10

问银河范文05-15

二下问银河06-21

观看天河有感范文05-26

广州天河搬家范文05-27

广州天河分局地址07-02

游清天河作文04-19

天河区政策05-04

问银河2范文05-15

问银河教案范文05-21

上一篇:我的小乌龟小学优秀作文下一篇:混凝土裂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