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

2024-05-05

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共14篇)

篇1: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

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的,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学生助人为乐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俗话说得好啊“帮助他人,开心自己。”所以我们大家要助人为乐。

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认识一位小哥哥,虽然他长的很高,年龄比我大,但是他从来不欺负比他年龄小的小孩。他还有二件事是令我感动的事: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我和这位小哥哥出去玩,走着走着小哥哥看见了有一个老奶奶摔倒了,小哥哥马上跑到老奶奶身边把她扶起来说:“老奶奶没事吧?用不用去医院?”“没关系,小朋友你叫什么?”老奶奶问,小哥哥只说了一句:“做好事不留名。”还有一次也是一天晚上也是和我一起玩,一个小妹妹在过马路,突然一辆小汽车开了过来,小哥哥看见了马上向前跑去把小妹妹推开,还没来得及跑,汽车一下就把小哥哥的腿撞坏了。

当时我的心一下就酸了,马上就跑到了小哥哥面前,立即把他背回家,然后就把他送到了医院。我问:“小哥哥你为什么这么傻?”小哥哥脱口而出:“帮助他人,开心自己。”

【篇二: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的,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我的邻居王奶奶就是拥有这种高尚的行为的人。她是因为在儿时受到一个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的影响,才变得乐于助人的。

下面是那则故事:有一天早晨,她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上课,不料却发现老师说要去查资料没查。这时,她的同桌对她说:“资料没查吧,把我的拿去好了,没关系的。”说完,便把资料递了过来,她不好意思地收下了。上课时,老师检查有没有完成作业,她便把同桌给她的资料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发现她的同桌的桌子上没有资料,便问他为什么?王奶奶告诉我,她当时生怕同桌把这件事说穿,只听她的同桌说:“因为我忘记查了。”听完这句话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打心底里感谢她的同桌乐于助人的行为,从那以后,她也变得乐于助人了。

王奶奶告诉我,从那以后,只要有同学做业做不出来,她一定会耐心地教他们。只要班里组织捐钱,她也一定会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全部捐出来。只要她能够做到的有益的事情她都会去做。长大后,她便去孤儿院看望孤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捐助灾区的小朋友读书……王奶奶讲完了她的故事,对我说:“孩子,你现在还小,但也要学会乐于助人哦!”

【篇三: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冰雪融化,绿树红花……。同学们都脱掉了又厚又重的.棉大衣,回到校园的操场上奔跑。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能不去郊外或乡村探一次亲吗?

我和妈妈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准备去看看外公、外婆和年迈的老太太。我们先走到了去外婆家的公交站台,不一会就看见了一辆去外婆家的公交车,公交车里挤了不少的人,我对妈妈说:“要不等下一辆车再上吧?”妈妈回答说:“一班公交车要等二十分钟左右,我看我们还是挤一挤好了。”我们上了车,刷了卡,就这样准备拉住扶手站着去外婆家。但是,谁知一个看起来五六十岁的好心人给我让了座,当时我不好意思地说:“您是老年人,还是您坐吧!”老爷爷对我说:“你是祖国的花朵,如果站着站得累了就像一枝凋谢的花了,而且我再等下一站就要到站下车了。”我真诚的感谢道:“谢谢您给我让了座位,您真是个好心人啊,您的助人为乐精神我会向您学习的,也祝您健康长寿,天天快乐!”于是,妈妈也向老爷爷道了谢。然后,我和妈妈坐在同一个位子上,妈妈抱着我坐在她的大腿上,老爷爷到了站下车后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我看着他的背影慢慢离去,心想:“我是永远忘不了那让人感动又温暖的一天的,我也会学习老爷爷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到了外婆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让弟弟也学习帮助别人,弟弟高兴地答应我要做个活雷锋。

老爷爷给我让座,使我心中感到十分温暖,暖和得比春日阳光还要暖好几倍。

【篇四: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同学们,在生活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爱心的人,一定会去帮助那些人,获得给予帮助的快乐。今天,我也讲讲我的经历,让大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那天,正下着大雪,雪挡住了我的视线,让我只能模糊的看见路,在走上坡路时,我看见了一位姐姐摔倒了,她的自行车也倒了,她正在吃力的爬起来拿着自己的自行车往上走,我跑过去帮那位姐姐把自行车拿上来后,再帮她把她脏了的衣服拍干净,那位姐姐说了“谢谢,小妹妹后”,满脸笑容得走了。

我又继续往前走,心里想着帮助那位姐姐时的情景,想着想着心里就美滋滋的,走了不久,我又看到一位小弟弟跌倒在地上,我又把那位小弟弟扶了起来,那位小弟弟也说了谢谢,就走了,那天还真巧,遇到了两件事,帮助了两个需要帮助的人,那天,我做了两件好事,两次好人,同学们,你们也知道别人对自己说谢谢时的感受,一定很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帮助别人!

【篇五: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助人为乐之后,我知道了那种感觉。

下午,前桌杨雨忘记了带量角器,而我们,正在做着位置与方向的卷子,特别需要用量角器。当她向四面八方都借过以后,别人除了说“没带”,或者就是“我这还用着别人的呢”外,再没有什么理由了。总之,说来说去,就是不想借。她便直立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地。我知道那是一种渴望的眼神,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向我来借,我想:可能是因为她看我做题太认真,不想打扰我了吧。

过了一会儿,我因写得太累,抬头眺望了一下,又伸了伸胳膊,有些疲倦。当我看见她还呆呆地坐着时,心里不由得生出了一丝怜悯之情。

我先知趣地推了推她,又说道:“杨小姐啦,别那么想不开!怎么啦?来,和我说一个。”她可能被我的风趣逗乐了,竟“咯咯”地笑起来,然后,转过身,卧在我的桌子上。“你有量角器吗?”她小声地问我。我爽快地答应道:“有,给,借你用。”

又是一会儿,她用完了,还给了我,而且,还冲我笑了笑,虽然只是那淡淡的一笑,却使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是的,助人为乐之后,我知道了那种感觉,那种甜美的感觉,那种友好的感觉,那种充满着温暖与幸福的感觉!

【篇六: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一个冬天的下午,天空阴沉沉的,灰暗的天空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来临。凛冽的西北风怒吼着,风把路边光秃秃的树枝吹得直哆嗦。

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在结满薄冰的路面上一步三滑地走着,他们呼出来的气在面前形成一团白雾,久久不散。这时,一位老奶奶弯着腰、驮着背,挎着一个重重的菜篮,从菜市场走出来。老奶奶一边挪动着双脚,一边咳嗽着,并不时叹道:“哎,人老了,连这点菜都提不动了。”说着她又抬头看了看天,“马上就要下雪了,我得快点走。”老奶奶刚想加快步伐,可是她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了。这时刚放学的小明看见了,他心想:这位老奶奶可千万不能摔倒,我应该帮帮她。于是他就飞快地冲过去,把快要倒地的老奶奶扶住了,并把菜篮子拉到自己面前说:“老奶奶,地上很滑,还是我帮你提吧!”老奶奶把菜篮子扯回来说:“好孩子,快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家吧。”小名又拉过菜篮子:“地上这么滑,如果你再摔跤可就麻烦了。”

老奶奶无可奈何地说:“看你这么热心,那你就帮我提吧。”老奶奶一边把篮子递给小明,一边亲切地问:“你在哪上学呀?”“在金笔作文”,小明回答道。“奶奶,您住哪呀?”小明问,“一直朝前走,不远就到了。”老奶奶说道。小明和老奶奶说说笑笑的,不一会就到了老奶奶家。老奶奶用颤抖的手拿出钥匙,可钥匙怎么也插不进锁孔。“奶奶,把钥匙给我,还是我帮你开门吧。”小明接过钥匙,把门打开后又把老奶奶扶了进去。“来喝点热水暖暖身子吧”老奶奶说,“不了,不了,我要回家了,不然妈妈会担心的,奶奶再见。”说完小明就走了。小明一回到家,就听见妈妈的怒吼声:“你到哪玩去了,等你爸回来,看他怎么修理你。”小明跑到妈妈面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一把把小明搂进怀里,笑着说:“我的小明长大了,懂事了。

等你爸回来,我告诉他,让他好好奖励奖励你。”小明听后心里乐开了花。

【篇七: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助人为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不要总是觉得助人为乐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助人为乐其实很简单。

以前的我总是不懂。那是一年级的时候,一天,正在进行紧张的数学考试,同桌同学的自动铅笔突然坏了,可她没有多余的铅笔,急得大汗淋漓。这时,同桌碰了碰我的手,斜眼啾啾我,小声地说:“你还有铅笔吗?借给我一支用用。”可是我却装作没听见,只顾做自己的考卷,明明还有一支铅笔,就是不借她,她借不到铅笔,只好呆呆地坐着。“铃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把考卷交了上去,快步走出教室,心里暗自高兴:看你还跟我争第一,这时,教室里传来一阵伤心的哭声,原来是同桌。你看,那时侯的我是多么小气呀!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尝到了助人的乐趣。一天,我去逛街,突然,我发现前边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正驼着背,向对面走来。仔细一看,他浑身脏兮兮的,连衣服都破得稀巴烂了。只见他的手还不停地摸着肚子显然是肚子饿极了。看着他的从身旁走过,我想到刚才那位老人可怜的样子,又想到他得不到吃的后果,心里开始像大海中的浪花翻滚着,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做了个决定——帮助他。

我拿着手中的五元钱,快步跑到面包店里,买了几个面包,又到隔壁的店里买了一瓶矿泉水,再次快步地跑到那位老人面前,递给了他面包和水。只见那位老人一见到面包,就像见到什么似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着他吃得上气不接下气,我高兴极了。

你看,帮助别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只铅笔,有时候只是一块面包。只要你有心,只要肯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其他人,相信你也一定可以收获助人的快乐。

【篇八: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你知道人们在什么时候最美丽吗?我想说其实人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最美丽的。

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下午,我上了616路公交车,车上的人很多,十分拥挤。每当有一个座位空出来时总会引起人们的一阵争抢。而得到座位的人就像得到了一件宝贝似的,紧紧地抱住不肯撒手。

车行过几站后,一个手上提满东西的老太太十分吃力地上了车,靠住一个扶手站好。在她周围的座位上坐着几位年轻人。虽然他们也看到了老人那疲惫的身影,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要把座位让出来,纷纷将头望向窗外或埋进手中的杂志。这让我在心中禁不住开始谴责起这几位年轻人。就在这时,一个小孩站起来,用他那稚嫩的童音对老太太说:“老奶奶,您坐在我这里吧。”老太太笑着说:“谢谢啦,孩子。”小孩说:“不用谢,老师教导过我们,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可以看出小孩的这一举动使周围的气氛变得十分融洽,同时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照耀并且温暖了他人,让他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让人感受到这个孩子是美的,他的形象是可爱的。

这种事情相信你也经常遇见,那个帮助别人的人总是最美的,不仅是人美,更是心灵的美。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真正的美丽,作一个因助人为乐而美丽的人。

篇2: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

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撑着雨伞刚走出校门,后面传来一阵叫声:“小明等等我。”小明转过身子看见小红在后头追着,小红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于是他们两个一同戴一把雨伞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走啊走突然看见一位戴着眼镜,头顶光秃秃的。长着雪白胡子的老爷爷。老爷爷一只手挡着头顶,另一只手拄着拐杖,驼着背吃力地走在雨中。小明和小红看见了,想了个办法,他让小红坐在他的肩膀上,让小红拿着雨伞。他们悄悄地走到老爷爷身后,小红把雨伞戴到老爷爷的头顶上,不再让小雨点淋在老爷爷身上。老爷爷以为雨停了,高兴地说:“雨停了,真好!”老爷爷笑了,小红和小明也笑了。

篇3:媒体传播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媒体传播,亲社会行为,内隐态度

0 引言

亲社会行为, 又称利他行为、助人行为, 指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回报的行为。举例来说, 人们自发为灾区人民捐款, 在事故发生地救助病患等都是亲社会行为。关于助人行为的相关研究开始于1960年左右, 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局限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和相关动机因素。到了90年代, 研究者对亲社会的兴趣逐渐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心理学家对这一领域的兴趣被重新燃起, 这次的研究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 而是运用新的整合性的视角, 用多元化的方法探究更多的影响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两种, 即进化的和本土的亲社会行为:前者指在紧急情况下, 个体无意识做出的助人行为;后者则指个体因他人动机激发, 从而发生的助人行为。先前研究表明, 部分利他行为是个体潜意识行为。基于这一思想, 对亲社会行为的内隐态度的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内隐联想测验是近些年在认知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研究方法, 而亲社行为的研究大部分采用该方法, 这样能有效避免外显测量方法带来的社会赞许压力, 使研究具有更高的信效度。

在人类传播史上, 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传播方式, 一是以报纸, 广播, 电视等传播媒介为基础的传播形式;二是以互联网, 手机等为基础的传播形式;三是以WEB2.0为基础, 注重用户交互, 即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又是制造者和传播者。媒体是社会发展结果之一,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大众对现实问题及其重要性的看法与行动。媒体通过有重点的集中宣传一个人或事, 可以成功地在社会上树立起人事物的典范, 以此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良好行为及社会规范的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 即对亲社会行为的促成有显著影响。

助人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来, 各类媒体对亲社会行为的报道日益增多, 然而我们发现, 其中绝大多数的报道为反面事件, 甚至有捏造事实, 夸大情节的嫌疑, 在媒体的一再渲染之下, “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竟然成为社会议题, 日后还发生了“小悦悦”等事件, 这一现象引发了作者对媒体传播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兴趣, 研究者设想这有可能是“彭宇案”引起的一系列“维特效应”。据了解, “彭宇案”的真实情况是以彭宇承认自己确实与老人有身体接触而庭外和解的, 这与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情况大相近庭, 这一事件在媒体的大力报道之下, 就究竟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研究者将以此为契机, 深入探究媒体传播对大学生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依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对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 将媒体提供的信息转换为行为的符号表征, 并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行为库中去, 以此来学习新的行为。这正是媒体传播对大学生行为方式有重要影响的原因。

先前研究大多注重亲社会行为正面报道对于受众群体的积极影响, 而本研究则意在结合社会真实报道反面批判说教较多的事实, 重在探究反面批判报道对大学生内隐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AT内隐联结测验, 旨在探究媒体传播对大学生内隐亲社会行为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共118名, 男生61名, 女生57名。随机分成三组, A组40人、B组39人、C组39人, 其中其中A、B两组为实验组, C组为对照组。在实验之前, A组观看正面积极报道视频, B组观看反面消极报道视频, C组观看一无关视频。后进行实验, 实验分为七步, 第三, 四步为初始联结任务, 对所有被试呈现“目标—属性”相容联结任务, 考察表示助人的目标词与表示自我的属性词, 表示“非助人”的“目标词”和表示“他人”的“属性词”之间的联系;第六, 七步为相反联结任务, 所有被试呈现“目标—属性”不相容联结任务, 考察表示“助人”的“目标词”与表示“他人”的“属性词”, 表示“非助人”的“目标词”和表示“自我”的“属性词”之间的联系。被试均为自愿参加, 视力正常, 右利手, 先前为参加过类似实验, 实验结束后均获少量报酬。

1.2 仪器和材料

实验视频共三段, 分别为对同一事件的正面积极报道, 反面批判报道, 以及无关报道, 内容均为亲社会行为事件。

实验仪器为IBM/Celeron433/18寸平面显示器/PC机, 刺激材料用自编的E-priem程序呈现。计算机屏幕距被试双眼约60cm, 呈现的汉字大小13×13mm2。

内隐联想测验 (IAT) 所用材料共20个词, 分为目标词和属性词两类。目标词包括“助人”和“非助人”词汇;属性词包括“自我”与“他人”词汇, 均借鉴先前相关研究统计结果。“目标词”和“属性词”各10个, 分别为“助人”词汇包括:关爱、奉献、帮助、支持、保护;“非助人”词汇包括:拒绝、攻击、藐视、辱骂、欺骗。“自我”词汇:自己、自我、我们、我的、咱们;“他人”词汇:他们、别人、外人、他人、她们。

1.3 方法

不同组进行观察不同的亲社会报道视频, 看完后进行内隐联想测验 (IAT) , 通过观察“目标—属性”相容反应与“目标—属性”不相容反应后进行比较, 观察是否产生内隐联结启动。

采用Greenw old (2001) 七步范式, 具体步骤和呈现材料如下表1。

被试首先阅读计算机屏幕上的指导语, 明白实验要求后点击“开始”。测验过程中, 属性词分别呈现屏幕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目标词呈现在屏幕中央, 若被试将目标词归为左侧类别, 则按“F”键;若将目标词归为右侧类别, 则按“J”键。其中步骤四、七包含40个刺激反应项目, 其余5步包含20个刺激反应项目。计算机将自动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

将“目标—属性”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减去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 得出IAT效应值。将每一个项目反应时做对数转换后, 计算相容反应和不相容反应的反应时对数平均值, 它们之间的差值即为IAT对数效应值。

该方法要求被试把目标词归类到与目标词同时呈现的预先设定的概念词或者属性词。所谓目标词就是实验中要求被试做出, 将其归入相应类别反应的词语。概念词和属性词是代表目标词所在类别的词语。比如, “自我”与“他人”;或“利他”与“非利他”。概念词是内隐联结测验中被试要判断的主体。属性词是代表某种特性的词语。如, 在判断自我利他认知的联结时“自我”和“他人”作为概念词, “利他”和“非利他”作为属性词, 每类词各有5个目标词。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就是在目标词出现的时候, 将其归类, 按对应的按键进行判断。实验中会出现两种情况, 即目标词与属性词相容, 和目标词与属性词不相容。所谓相容, 是指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关系和内隐态度相一致, 如自我—利他, 而不相容就是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关系和内隐态度不一致, 如自我—非利他。研究的基本逻辑是, 在目标词和属性词相容时, 被受的反应时间较短;反之, 在不相容的情况下, 反应时间较长。相容和不相容反映时差值越大则说明被试的内隐态度越坚定, 反之则越模糊。

2 结果分析

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分析数据时, 剔除错误率大于30%的被试, 将反应时大于3500毫秒的项目以3500毫秒计, 低于350毫秒的项目以350毫秒计, 共得到80个有效数据。其中男生41名, 女生39名;对每个项目的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结果见表2。

对表2中目标词与属性词匹配的反应时和目标词与属性词不匹配的反应时进行比较, 两者的反应时差异显著 (t=10.179, df=78) , 相容反应的反应时显著少于不相容反应的反应时。将反应时转换为对数之后, 两组数据的值差异显著 (t=7.546, df=78) 。反应时和对数值的统计分析均显示出显著的IAT效应。

对三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F (2, 78) =4.53, P<0.05, 反应时存在差异, 经事后检验发现, A组与B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其余不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积极亲社会报道视频会提高目标词与属性词匹配的反应时, 延长目标词语属性词不匹配的反应时;反面批判报道视频会延长目标词与属性词匹配的反应时, 提高目标词与属性词不匹配的反应时。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是尝试把目标词语归类到与目标词同时呈现的预先设定的概念词或属性词。概念词是内隐联结测验中被试要判断的主体。被试的任务就将在目标词内进行归类,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以下两种情况, 即目标词与属性词相容或目标词与属性词不相容。相容是二者间关系和内隐态度一致, 而不相容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内隐的态度不同, 所以本研究的假设是, 在目标词和属性词相容时, 被试的反应时间较短, 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时的差值越小则说明被试的内隐态度越模糊, 反之则越坚定。

有的学者被坚持本能论, 认为亲社会行为部分主要是由人类本能而产生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亲社会行为是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 所以我们通过研究不难看出, 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特征, 个体对自我和利他范畴词语的联结速度要显著快于自我和非利他范畴的联结。但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报道有提高了个体对于自我和利他范畴词语的联结速度, 相反, 消极的亲社会行为报道降低了自我和利他行为范畴词语的联接速度, 从而增加自我和非利他范畴联结。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结果, 作者发现当代媒体传播的形式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吸引眼球, 利用读者的好奇心, 一味的报道反面亲社会行为的事例, 甚至肆意夸大事实, 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模仿行为产生反面影响, 从而降低其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概率, 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篇4: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

关键词:助人为乐;心态;优良传统;品德

一、对学生心态的改变

小学生从老师那里知道了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知道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被社会所高度认可的,虽然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老师的话自然是对的,并且不断重复于教育的过程中,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下意识的反应,只有头脑中有印象,才会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所以小学生也更加愿意帮助别人,而帮助了别人之后一定会受到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内心愉悦,并愿意继续去帮助别人。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主动帮助他人的经历,不论被帮助的对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对方一定会表示感谢,这使我们可以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虽然并不是为了那句感谢而去帮忙,但是感谢和夸奖的言语依旧会让我们很受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同样道理,比如说今天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帮助学校的环卫工人打扫了操场,或者扶一位老人过了马路,那么被帮助对象一定会感谢他,还会夸奖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等。回到教室或家中,向老师或家长提起自己的事迹,也会受到表扬,学生会感到很开心,心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以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一定会站出来提供帮助。久而久之,在小学生心中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认为自己很优秀、拥有高尚的品格、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等,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乐于助人。

二、有助于学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学生主要是从书本以及老师的讲授中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与传统的美德,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有些抽象,要切实践行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美德,要助人为乐,要乐于主动为人们提供帮助,孩子会牢记在心中,所以当真正遇到类似老人过马路、同学没听懂习题等情况时,会自觉地践行自己曾经学过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或老师讲授的美德。比如说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过马路时可能会受到高速行驶的车辆的惊吓,甚至可能会摔倒,此时的老人是需要帮助的,在学校,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我所接受过的教育指引着我去帮助他,那我就主动去扶老人过马路,扶着老人到马路对岸,看着他缓慢的行动,我会感觉到我也在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同学没有弄明白老师讲过的习题,独自伤神,作为朋友,我不忍看他伤心难过,而且这也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要去帮助他,给他讲解练习题,看到他开怀的样子,我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以上,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最基本的学以致用的境界,而且在这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会收到来自多方的褒奖与赞扬,在内心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在今后也会继续自觉践行这种美德。

三、培养良好的品德

助人为乐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的优良传统还包括爱国主义、诚实守信、以和为贵、民族团结等,小学生在实践最基本的助人为乐美德的同时,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即认为自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也愿意去学习并自觉践行其他传统美德,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努力去做一个好人。而且,所谓的“好人无好报”并不是普遍现象,不能被个别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我们相信这个社会整体上是正义的,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观总体是正确的、向上的,对于做好事的人的主流看法是赞赏与弘扬的。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为一些道德模范式的平凡人颁奖,他们并不特殊,但是拥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国家将他们作为典型,树立榜样,以此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例如,在北京工作的一名保安,执勤的过程中遇到了群众财物被抢劫的事件,所以冲上去制服歹徒,但是自己却受伤住院,事情被北京市政府知道后,高度关注,给予了表彰。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却反映出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实在的利益去践行传统美德,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的确会为我们带来改变,可能是内心的改变,也可能是看得见的利益,当然前提是我们并不是带着对个人利益的思考而去做好事,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内在,培养良好的美德。

总之,培养小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对于其日后的道德品质的修炼是非常关键的。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首先,会带来心态上的改变,立志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其次,有助于学生自觉践行其他的传统美德,从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后,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美德,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2]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5:学生助人为乐的作文

这个女同学有红得像苹果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乌黑发亮的秀发,真漂亮!

这是我现在的好朋友—陈丹妮,它不仅看起来既文静又漂亮,而且,也是一个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孩。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上学,当走到半路时,看见了一位拄拐杖的老人要穿过马路,可是,这个时候路上偏偏却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我本来打算去扶这位老人,可是一看手表,哇!1点25分了,不行!要快点走,否则会迟到的。当我正要拉起她的手跑时,她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像火箭似地跑过去,我连忙跟上,说:“要迟到了,走吧!不然会受到惩罚的。”她却坚定的说:“你先走吧!我要把这位老人安全的送到马路的另一边,这样,我才能安心的离开,我不怕受到惩罚,反而比较担心这位老人的生命安全,我想等一下到了再跟老师说清楚原因,我相信老师会理解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对她说:“好,我们一起帮助这位老人。”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老人送到马路边去。

篇6:助人为乐学生优秀作文

有一次我生病了,上吐下泻,心里闷得直发慌,但我还是坚持去上学。来到学校,我感到自己好虚弱,身体在打颤,很难受。忽然,嘴巴好像不听使唤,猛地张开,把早上吃的早餐全都吐了出来, 弄得我眼泪直流。

”哇,这也太能吐了!“

”我第一次看见吐这么多的人……“

在这些议论声中,没有一句话是安慰。这时,陈洁拿着扫帚第一个走了过来,说:”李好,你没事吧,脚拿起来,我给你扫了。“这句话就像一缕阳光一样照进了我的心田。

下课后,陈洁有来安慰我:”李好,你是不是很难受呀,要不要回家呀……“陈洁的这些话更让我觉得她是我们班的”活雷锋“。

最后,我被妈妈接回家了,可我心里一直想着陈洁,她是那么助人为乐,真值得我们学习!当别人生病时,我们不应该嘲笑,应该给与安慰,送去温暖。要有一颗美丽的心!

篇7:助人为乐高二学生作文

走在半路上,突然一辆摩托车犹如一道闪电般的速度飞过去,就听见“砰”的一声,我隐隐约约在漆黑的夜晚中看见一个火红火红的钱包。我站在那儿想看看那位失主会不会回来,可没见到失主来拿回钱包,却看见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一个劲儿的向钱包压去,谁也不管这个钱包,就好像把它当空气一样,我急忙叫爸爸陪我去拿,当我拿起时,外皮已经惨不忍睹了,幸好里面的财物完好无损,爸爸从我手上接过钱包像小偷一样看,我连忙警告爸爸不要这样看,一会儿警察来了,可就麻烦了,虽然带着紧张的心情,但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定要看看钱包里面有什么。我一看,里面有两部旧手机、两百块钱、银行卡、信用卡......有这么多东西丢了,那位失主一定非常着急。

我和爸爸一边走,一边想该如何处置这个钱包。这时,爸爸兴高采烈地说:“不如,我们把它扔进垃圾桶,然后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你说怎么样啊?”“当然不行啦!那位失主现在一定非常着急。”我生气地说。爸爸的方法一下子被我否决了,他还撅着嘴说:“不行就不行,有什么了不起啊。”忽然,四周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使我们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走着走着就到了妈妈的服装店对面,我一瞧,周围没有车,我犹如一只兔子跑到店里,避一避。妈妈看我慌张的样子,问:“怎么啦?”我口齿不清地说:“刚......刚我拿......拿到了一个......个钱包。”爸爸从后面走过来,手拿钱包不慌不忙地跟妈妈讲清了事情的经过,她才

恍然大悟。

忽然,响起了一首十分好听的歌曲,大家都沉醉在音乐的海洋里,过了一会儿,爸爸才反应过来是失主的手机响了,他马上拿起来听,一瞬间,就好了,我满是疑问的神情问爸爸:“怎

么样?”“她现在就过来拿走钱包。”爸爸说。失主来了,她接过钱包,一个劲儿的感谢我们,害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篇8:助人为乐中学生作文

一、选拔、培训家教“小老师”

湖州中学开展的“义务家教”, 最初是让本校的学生为下岗职工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服务。后来, 义务家教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 从下岗职工子女到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家庭子女, 再到有需要的家庭子女。目前, 义务家教已深入到了各个社区, 成为了湖州暑期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做好义务家教工作, 湖州中学注意把好“选拔、培训关”。首先是“选拔关”。每年暑假, 学校通过街道、社区办事处和《湖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发布信息, 接受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报名, 然后根据服务对象人数 (一般在二三百名) 来选拔义务家教志愿者。虽然湖州中学的学生每次都踊跃报名, 渴望参与, 但学校始终坚持“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原则, 择优录取志愿者。其次是“培训关”。为了帮助这些经初审合格的“小老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每次学校都安排多名有经验的老师对他们开展家教专题培训。从青少年心理特点、基本社交礼仪、家教辅导技巧等多方面, 把家教辅导中将会用到的各种知识作详细的讲解, 帮助志愿者们提高素质, 成为一名合格的“家教小老师”。

二、签订协议, 完成任务

学校在每年7月初都会隆重举行结对仪式。在结对仪式上, 首先由学校向志愿者、辅导对象和他们的家长介绍义务家教活动的历史和发展, 强调义务家教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志愿者和辅导对象在协商好辅导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基础上, 签订《义务家教协议书》。在接下来的暑假中, 无论是刮风下雨, 还是高温酷暑, 每位志愿者都必须亲自上门提供为期10天、每天2个小时的家教服务。要圆满完成《义务家教协议书》的任务, 对“小老师”的体力、耐力和意志无疑是一个考验。

此外, 面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学习要求的学弟学妹, 如何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无疑是摆在“小老师”面前的又一难题。这是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挑战, 但不管遇到多少困难, 志愿者们都会按照《义务家教协议书》去尽力做好。例如志愿者顾同学, 他家住在农村, 而家教对象却在市区。为此, 他每天需要乘车、转车急匆匆赶往家教对象家, 加上2个小时的辅导时间, 每次都到下午1点才能回到家吃饭。虽然家教工作很苦, 但他义无反顾, 他在日志中写道:“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能顶着大太阳在路上赶来赶去, 还乐得跟中了大奖似的。看到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从不会读26个英文字母, 到现在可以拼写单词了, 我心里不知有多么高兴……”可以说, 按照协议完成任务, 是志愿者们奋斗的目标, 也是他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动力。

三、反响良好, 影响深远

义务家教活动结束后, 学校要求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上交义务家教日志、活动照片、义务家教心得体会, 并要求接受义务家教服务的家长向学校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从这些反馈的信息看, 义务家教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让参与家教服务的各方都很满意, 真正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1. 让接受家教服务的家庭满意多多

一位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在反馈表中写道:“当我看到报纸上有‘义务家教’这个活动时, 我真开心。家里没钱也能补课, 真是太好了……”接受义务家教服务的家长说:“该活动使独生子女在孤独漫长的暑假中获得了来自兄长们朋友般的友情陪伴, 孩子不再寂寞, 我们家长也很放心。”“志愿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 使她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同时也让她体会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2. 让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收获多多

三位志愿者在经历义务家教活动后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他们说:“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义务家教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烦恼, 帮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有社会责任心的、热衷于社会公益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好机会。这个活动让我有机会贡献我的一份力, 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使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在这次有意义的家教活动中, 我也体会和意识到了当老师的艰辛。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 并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老师是要付出许多劳动, 想尽各种方法才行的……”“通过这次家教服务, 我发现自我暗示是一种很重要、很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我经常告诉自己‘我能行, 我不会失败’, 干起事情来便会信心满满, 干劲十足。自我暗示不仅要运用在这次义务家教中, 以后我也要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3. 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湖州中学的义务家教活动给接受服务的家庭印象深刻, 一位家长在寄给学校的反馈表中称赞道:“湖州中学真是一所优秀的学校, 他们的志愿者身上具有三种品格:一是湖州中学学子的人格魅力, 二是湖州中学学子的家教操守, 三是湖州中学学子的真才实学。”

值得一提的是, 湖州中学学子敏思好学、乐于奉献的精神, 同样给接受服务的中小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孩子长大后, 都积极报考湖州中学。在近几年的志愿者队伍中, 每年都有过去接受辅导的对象。一位初三学生家长的感受很有代表性:“志愿者良好的素质、饱满的热情、独特的方法和强烈的责任感, 值得称赞……希望学校把这项活动一直办下去, 越办越好。等我的孩子长大以后, 有机会也参加‘义务家教’活动, 回报社会。”

篇9:大学生支教:助人还是自助?

读大学一年级时,我也曾激情澎湃地和几名高中好友一起发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到一个大山小学里做了一个多星期的支教。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们,第一次尝试生火做饭,跟学生上山劈柴摘野果,第一次亲历乡村的生活,收获了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离开的时候,学生和我们相拥而泣。回学校之前,我们交了很厚的一沓报告,绝大部分是情感宣泄,这些故事也得到当地的报纸和电台报道。

但是,山村小孩和我们联系并没有随着我们离去而结束,难堪的事情发生了:离开后不多久,一位13岁的小女孩给我打电话,我问她期末考试怎么样,她回答说:“我没考,你们说的外面的世界这么好,我要出来打工见世面。”我劝她不要怕艰难回学校读下去,她不太领情:“我爸要把我嫁给一个30多岁的男人,我逃出来了,你觉得我去哪里不会被我爸发现?”从未有过如此社会经历的我,顿时无语了。再之后,小女孩和我失去了联系,我很惭愧作为她的“老师”,却帮不上忙。

篇10:助人为乐高二学生作文

天空一片湛蓝,我正在操场上无拘无束地奔跑着。突然,一块石头无情地将我绊倒了。“哎呦!”我一声惨叫。我疼得龇牙咧嘴,眼角不时泛起一阵又一阵泪花。缓了一会儿,我擦了一把眼泪,用一只手按住刚才摔伤的地方,另一只手撑地,艰难地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向教室走去。突然,杨梓颉飞奔过来,亲切地问:“彭雅雯,你怎么啦?”

“呃……那个……”我支支吾吾的,“我不……不小……小心摔……摔了……了一跤。”他捂住嘴笑了,开玩笑说:“不会吧,你看起来那么文静,走路都像是怕踩死蚂蚁似的,怎么会摔跤呢?”

“哎呀!我都说了我是不小心的啦!”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好啦!”见我难堪了,他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逗你玩的,说正事吧!见你如此可怜,那本大侠就大发慈悲帮你一把吧!”我无奈地笑了笑。

他蹲下身来,把左手搭在我的左肩上,再抓住我的右胳膊,搭在他的右肩上……我的心在砰砰直跳,似乎一秒就可以跳500多个……他用力搀扶着我,我几乎不用花费什么力气。不知走了多少级台阶,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一颗又一颗晶莹剔透的汗珠。我内疚地问道:“你累吗?”“不!不累!我一点都不累!”杨梓颉坚定地说。我的嘴角微微上扬,我的内心波涛汹涌。额头上的汗珠可以看出他的辛苦,可他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光芒,却是浓浓的喜悦。他一边扶着爬杆,一边带着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点一点地往上走......

篇11:小学生助人为乐作文

我和爸爸正在挑菜,一个老人骑着小三轮车过来了,问:“西红柿咋卖?”“三块五。”老人继续向前骑,嘴里嘟囔着:“三块五,不算太便宜,买不买?”突然,“扑通”老人骑得小三轮车一下子翻了,把老人的腿压在了车下。爸爸、我和卖菜的阿姨一同上前把小三轮搬开,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十分感激,连连说:“谢谢、谢谢,我光顾着问菜价了,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我们心里十分高兴,真是助人为乐呀。

回到家后,我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你就不怕人家讹你们?”爸爸说:“怕什么,助人为乐是好事呀!”妈妈说:“这就对了。”

我认为:老人摔倒了一定要扶,谁没有老的时候,要是有一天自己老了,不小心在路上摔倒了,路过的人只是看一眼就姗姗而去,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着小算盘,那还是美德吗?想一想: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面前,你伸伸手就帮助了一个人,如果你转身离去就可能后悔终生。

篇12:助人为乐小学生作文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大步流星地跑到架子车的后面。我用双手使劲的推车。叔叔忽然觉得车轻松了,他转过头来看见是我,大声说:“谢谢!小朋友。”我说:“不用谢!”

此时,我感到胸前的红领巾,仿佛也在说:“你今天做了一件好事。”真棒,加油!

篇13:助人为乐路在引领

一、正面引领

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 什么不可为。当同学家中出现变故时, 我们应引导孩子及时伸出友爱之手, 让爱的暖流徜徉在校园, 给同学以勇气和希望, 让他们能够正视并战胜困难, 勇敢地面对人生和未来。当面对大山深处的孩子缺衣少食, 甚至连一本字典也买不起时, 我们应教育孩子果断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 让远方的朋友能够安心地学习。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 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等, 要让爱心教育扎根于孩子稚嫩的心田, 为塑造一个充满正义和爱心的现代人奠定基础。用身边的人、感人的事和鲜活的形象去熏陶学生, 使他们树立正气,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二、防范侵害

助人为乐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更不能以伤害自我为前提。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甄别善恶, 让学生了解存在于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 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常识, 使其在正常的境遇中能够独善其身, 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兼善天下。

让我们先看一起性质恶劣的奸淫幼女案。发人深省的是, 犯人吴某的罪恶得逞竟然是利用了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的善良。他以“钥匙丢了, 需要帮助寻找”、“他有一个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女儿生病了, 不吃药, 需要小朋友去开导安慰她”、“他的女儿天真可爱, 希望和孩子们交朋友”等为借口哄骗孩子。我们在谴责吴某灭绝人性的兽行时, 应该更多地反思我们的教育, 深入地研究道德教育的困惑和新出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助人不是将自己变成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是实现“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的美好结局。

因此, 教育机构要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生知晓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了解一些表象背后的丑恶, 使我们的孩子在奉献爱心的同时, 学会戒备, 学会自我保护, 不要被自己的善良所害。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防止侵害的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也是我们为人师者的使命。

三、克服盲目

助人需要审时度势, 需要既能帮助他人进步, 又能不刻意地去寻求助人的幸福和快乐, 而是从心底里去感受他人的快乐和成就。因此, 我们既要教育孩子学会助人, 又要引导他们克服盲目心理。例如, 当看到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跪在大街上, 以家有病人、自己无法上学等一大堆痛心事为由伸手乞讨时,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擦亮自己的眼睛:这些人有健康的身体, 应该学会自食其力, 更应该学会用双手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盲目的援助不仅会使这些人变得愈来愈厚颜无耻, 更加没有责任感和自立意识, 而且也会深深地伤害提供援助的人———“助人”却感受不到快乐。我们要让孩子永远记住:只有在别人尽力之后还需要援助时, 我们才能尽力去援助他们!

篇14: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助人

5个小学生,5个家庭的希望,如花的年龄,本该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却不幸遇难,这样的悲剧无论如何都该引起人们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赋予学生怎样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诸多媒体太多的关于赞扬溺水学生救人事迹和救人勇气的报道,单从报道的字面来看,“纷纷下水施救”“危急时刻”“手拉手”等描述,完全是一幅奋不顾身的场景;百度等贴吧上,还出现了“小小英雄”的标签。这些深情的悼念和嘉奖表达的对学生们的品质和精神的肯定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报道将会把学生们引向一个怎样的方向呢?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危难之处显身手,这固然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需要我们积极肯定并努力倡导的。问题是,对于身心尚在成长、发育当中,在一些危险场所自顾尚且不及的小学生来说,如果一味地鼓励他们为了践行道德而不惜做出危险的壮举,这样的做法合适吗?如果孩子们没有适当的本领,没有合适的方法,而只知道“勇”字当头,只知道奋不顾身地向前冲,他们真的能够达到美好的初衷,实现救人的愿望吗?恐怕结果只能如安徽的这起不幸事件一样,甚至酿成更大的悲剧。因此,面对这样的悲剧,也许我们更应该注意和思考的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时,是不是更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安全防范的本领?比如除了教育不让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去,不从事危险的活动外,还要告诉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如果不是自己所能解决的,如果不是自己能够妥善处理的,可以选择自己先逃生,然后再通过报警、呼救、向大人们求助这样一些基本的做法来处理。

现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都明确出台规定,不得让未成年人从事上山扑火等危险性活动。而在外国,更是有一个著名的《儿童十大宣言》,里面清晰地写着这样的文字: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可以欺骗坏人。这一宣言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是它至少对我们是一种启示、一种价值警醒。今天,面对4名儿童因为救人而导致5人集体遇难的悲剧,也许我们在对这些逝去的学生表达惋惜和敬意的同时,更需要记住:对于未成年人,对于中小学生,我们教给他们的内容绝不应该仅仅是助人,还要有避险、防险、自助、自救的方法和本领,还要有生命第一、安全第一这样的成长理念。

(作者单位:洛阳市涧西区河洛中学

河南洛阳471000)

上一篇:父母给孩子的信作文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