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

2024-05-07

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共16篇)

篇1: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

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

我奶奶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整天都是笑嘻嘻的。她那银色的白发遮住了那深深的.皱纹。别看她又弱又瘦,走起路来可有力了,和我差不多呢!

我奶奶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有一次天下着大雪,一层一层的盖住了道路。她想:如果道路结了冰,别人进进出出很麻烦。于是奶奶就拿着扫把、铲子到外面去了。她手紧握把柄,把那些还没结冰的雪扫开,然后用铲子把冰凿碎,再把碎冰铲掉。北风一次又一次从奶奶身旁经过,一次又一次把她老人家的头发吹乱。渐渐的风又把雪带来了,把奶奶扫好的路又镀上了一层白雪。奶奶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没办法只好拿着扫把、铲子重新扫雪。我出门的时候看见奶奶的手冻的通红。我望着那通红的手惭愧的对奶奶说∶奶奶您为什麽不在家里,要到外面扫雪呢?奶奶说∶把雪扫干净了,别人进进出出也方便呀!

奶奶助人为乐的精神,滋润了我的心,让我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可贵。

篇2: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

记得上周五上数学课时,总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刚开始还以为只是吸了凉气,可后来肚子越来越疼,疼得我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好在这时已经下课了,我急忙拿出水杯来,“咕咚咕咚”地喝着热水。

半杯水下肚,感觉稍微好了一些,我就知道这不争气的肚子又闹痉挛呢!痉挛现在也成了我的老毛病了,几乎每次吸了凉气后都来。一般喝点热水,捂个热水袋就没事了。可眼前也没热水袋呀,杯子里的水也凉得差不多,而肚子还在不停地折腾,怎么办?只好向朋友们借点热水喝了!

我环顾了一下教室,仓仓和比卜被老师叫走了!牛牛出去上WC了,眼下只有抱抱和抱兜在,抱抱离我最近,先问问她吧:“抱,带热水了吗?”我勉强扭过身问,“带了。”只见抱抱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能借我喝点吗,倒我杯子里就行……”“我还要喝呢,给你后我还喝什么呀!”还没等我说完,抱就嚷起来。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火了,“你算什么朋友,我只是想要一点热水,又不要把你吃了!看来我是看错人了,你这样的“朋友”交不得!”一想到这儿,我的肚子越来越疼,眼泪也伴着疼痛和怒火,一眼眶里打转转……“洋,你怎么了?”抬头一看,是牛牛回来了。“嗯,肚子很疼,你还有热水吗?”我小声问着,仿佛声音小得只有我自己能听见。“有,我给你倒点,肚子头疼得时候喝点热水最管用了!”牛牛温柔地笑着,一把抄起我的杯子就往里倒水

我一口一口地喝着这蕴含着深厚友谊的热水,一股暖流冲遍我的全身,水是无味的,可这友爱却是甜蜜的。

什么是友爱?是昔日里打打闹闹的玩耍吗,是平时嘻嘻哈哈的说笑吗?都不是!

篇3:助人为乐的可贵作文

感想之一:“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

作文源自生活,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然而, 作文里生活太少, 甚至没有生活, 则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通病。于是, 有人归因为学生的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其实, 生活赐予学生的非常慷慨。有父母、有姐妹, 有师长, 有同窗, 有邻居;有书声, 有球赛, 有郊游, 有劳作;有春草, 有秋月, 有夏荷, 有冬雪。凡此种种, 构成了《登攀》作品中“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 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广阔。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 是寻常的, 又是难得的。有时, 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 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美其实无处不在。郊游中, 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是一种快乐的美;家庭里, 妈妈天天送上香喷喷的饭菜, 是一种幸福的美;阳春三月的春天, 大地苏醒、鸟语花香、万物生春, 是一种生机美;夏天, 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空, 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地劳动着, 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秋天, 五谷丰登, 是一种丰收美;冬天, 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地打雪仗, 是一种欢快的美。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 智国先生教给了学生在这些看似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发掘情趣、发现美的本领。

感想之二:“大音希声”的童真言说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清水芙蓉的生命之源, 乃是一派天真。何谓“天真”, 用庄子的话说, 就是“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不严而威, 真亲不笑而和。”由此表明, 所谓“天真”, 其实就是孟子所推崇的“赤子之心”。当下的学生, 枯竭了生活, 在作文中只好说假话, 唱高调, 压抑了真感情, 迷失了真性情, 文章言说刻意装饰和雕琢, 或文白相杂, “寻章摘句”, 或矫揉造作, 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在看似华丽的包装下却丧失了纯朴的童心、童真、童趣。俗话说:“好看不过素打扮, 好吃不过粗茶饭”。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惠特曼认为:“艺术之艺术, 词藻之神采, 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登攀》作品杜绝喧嚣与矫揉雕琢, 崇尚娓娓道来的纯朴言说。其语言浅显通俗, 自然流畅, 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 富有韵味。这种纯朴如同土地, 正是土地才长出粮食, 才长出奇葩异卉;这种纯朴如同空气, 正是空气才不被时间所淘洗;这种纯朴如同清泉, 正是清泉才沁人心脾。然而, 这种纯朴之中又闪烁着少男少女的思绪、情感、智慧的清辉, 阅读之后令人为之动容。宋代散文大家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朴素, 内容精辟, 深入浅出, 好像容易, 其实写起来须反复推敲, 是艰苦细致的劳动, 非常难能可贵。“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的童真言说, 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 用淡笔写深情, 乃是智国先生传授给学生的“大音希声”式的纯朴表达方式。

感想之三:“大象无形”的童真意象

《周易》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 《周易》之象是卦象, 是符号, 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 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 “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 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 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何谓“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它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则认为:“意象, 美学范畴。 (1) 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2) 指艺术形象。 (3) 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非常遗憾的是, 如今中学学生的作文难见意象的踪影了。感谢《登攀》作品让我领略到了童真意象的温馨。有小鸟的啁啾、有小鱼的跳跃, 有小花的芳香, 有小狗的憨态;有赛场的奔跑, 有野炊的欢笑, 有晚会的热烈;还有春雨的早晨, 天边的晚霞。不仅有自然意象, 《登攀》优秀作文集中有的篇章所咏叹的社会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 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 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这些林林种种的意象虽然并不宏大, 但意蕴隽永, 凝聚着少男少女的情思, 给人一种纯真之美的享受, 呈现出“大象无形”的艺术特征。《登攀》作品对意象的推重, 是因为“言不尽意”, 当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心中之意时, 便巧妙地“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 情直致则难动物也, 故示以意象。”意象入文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 是以“象”征“意”, 是喻示, 是象征, 是“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移情于景, 存心于物, 凝神于形, 寓意于象, 这正是智国先生教给学生营造童真意象的诀窍。

感想之四:“大道远行”的童真情怀

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的季节。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 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虽然梦想是崇高的理想和愿景, 但“大道远行”, 必始于足下。可惜, 现今的学生并非如此理性, 他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 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大多因华而不实而无果而终。而《登攀》作品不是这样, 它所展现的梦想, 则是透过“我们窗口”看到的玫瑰般的情怀和风景。大致地说, 有三重梦想境界、三重童真情怀:一是描绘山光水色的风物境界, 书写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二是反映人世万象的人伦境界, 书写和谐人际的人文情怀;三是吟咏喜怒哀乐的自我境界, 书写展翅高飞的壮志情怀。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说:“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 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 迎来光明和希望, 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登攀》优秀作文集的作者就是一群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梦想安然度过困境而走向成功彼岸的少男少女。“大道远行”, 既仰望星空, 又足踏实地, 这是智国先生指点学生书写童真情怀和玫瑰梦想的要津。

篇4:可贵的真实

《在彭总身边》所以使人感到真实,是因为作者按照客观的本来面貌,不粉饰,不回避矛盾,如实写出了彭总的个性和特点。

彭总的个性和特点之一,就是他一心扑到革命事业上,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在“庐山上书”、“我们……会说通的”等片断中,我们看到了彭总一颗赤子之心,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在“我要给毛主席报告的”、“一分试验地”等片断中,他那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精神是多么感人肺腑;在“要多为战士们想想”、“高山兵站”等片断中,我们为彭总与群众息息相通、关心爱护部属的品格而肃然起敬;在“我们不是帝王将相”、“‘小气’和大方”等片断中,看到彭总的生活是那样朴素、不搞特殊化,我们热泪盈眶。总之,回忆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生生又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

彭总就是那么一种性格:他对部属严格要求,正大光明,直言不讳,很豪爽,有时还使人感到“威严”和“厉害”。当景希珍同志在朝鲜第一次见到他时,不是“吓了一跳”,认为“这个人样子好厉害”吗?“遇到战事不顺利,我们便看到他表情严肃,眉头紧皱,忘了吃,忘了喝,有时凝神静思,有时迅速地走动。这时候,指挥所里,人们走路、咳嗽都格外小声”。

彭总在不冷静时还骂过粗话、骂过娘。如在朝鲜战场上,他痔疮发作了,这时他就骂:“妈的,大便不出来,光流血!”在东海前哨的一个炮兵阵地上,彭总发现“阵地的弹药库竟然修在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这时他就“电闪雷鸣般地发作”,骂得“几个首长都站着不敢动”;有一次,彭总游北海公园,当他发现警卫部门把群众赶跑的时候,“他动怒了”,“返身走出了公园”;甚至小娃娃挨了爸爸揍,他也会“气得大骂:‘你打他,我看该把你打一顿!’”

彭总戎马一生,他的言行举止不能不受到行伍生活的影响。他的脾气和为人就是如此。作者没有替他文过饰非,没有在回避不了的时候为他隐讳。这,也就是一种真实。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力。写得真实,就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坎上。当我们看到彭总一心为党、为国、为民,不图私利,看到他敢于面对现实,大声疾呼,表现出人民的忠实儿子那种风骨的时候,读者固然十分钦佩;即使我们看到彭总个性上的某些缺点时,也会感到他的形象丰满、实在,感到他诚挚和亲切,这就是写得真实的力量。

为什么《在彭总身边》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面貌呢?是因为作者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们对彭总评价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事实搞准,立论公平,即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先烈,按照史实写出一个人民的公仆、忠诚的战士,而不是把他写成“足赤的金子”、“完美的圣人”、“头罩灵光圈的神仙”。作者写的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幸的革命家的生活的一个方面”,没有拔高,没有造作,即使在文字上,也“没有怎么修饰,而是力求朴实,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情况”。这样写,读者看到的彭总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敢哭敢笑的活人,不会感到文中散发着“三突出”的“帮”气而恶心。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反以往回忆文章那种“一片颂歌”的常规,不落窠臼,带来一阵清新之风,沁人心脾。

篇5:可贵的友谊作文

张佳敏自信地对我说 :“他的一生最高兴的事就是交了我这个朋友。”我告诉他我人生的第一原则就是从不后悔,我们也就在友谊越来越深。

有一次,我们体育课时玩双杠,她在上面,而我在下面,他突然脚抽筋从上面摔了下来,我接住了她,手却磨破了,她很感动,便赶紧帮我擦药。

还有一次,正在口算竞赛时,我在慌忙时不小心按断了铅笔,这是我看向了她,那目光好像一颗颗星星呼唤着她,她这时也看向了我,似乎知道了我的什么,拿了一支铅笔给我,可正当我听到下课铃的时候,听到了削笔的声音,原来是张佳敏为了借我笔,把自己的笔借给了我,又用力地地削着笔。

还有一次,我正好被爸爸打了,心情很不好,趴在桌上,头低着,眼里含着泪水,不停地抽泣着,在这时她轻轻地走到我身边,安慰我,关心我,使我感到了家的温暖,还只要有空就会和我一起出去走走,无论时间的长短,无论季节的变化,从不间断,因此有人在背后说闲话了:

“ 真讨厌,恶心死了.”

“又是一个讨好人的家伙。”

“太烦人了,本来我和张佳敏玩得很好啊,就是丁欣。”

这些话张佳敏都充耳不闻,反而和我更好了。

有人说朋友如灯,为你照亮人生的道路。

有人说朋友如雨伞,为你遮掩风雨。

篇6:可贵的坚守作文

就拿我自己来说,爸妈经常念叨“儿子,你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将来考上好的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做准备。”可我们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上课时常开小猜,作业应付了事,一捕住机会就大玩特玩,电脑游戏总是我们的首选,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很在乎,最后的成绩总是达不到父母的理想。

老师是我最熟悉的人了,常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耳濡目染,自小立下长大后当一名崇高的人民教师的理想。但我发现有的教师,上课只是应付了事,课堂上学生纪律较差也管不住,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辅导就没有多大的耐心了,成绩只是一般般,学生学得好坏似乎与他无关,在他们的心中就好像根本不存在“认真负责”一词。这对我立下的理想似乎有了一定的冲击和动摇。

在这一点上,距今230多年前的,因“虎门销烟”而出名,人称“林青天”的林则徐就大不相同。他为官长达40年,无论在哪一个职位上都是殚精竭虑,认真负责,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兴修水利、救灾赈民,处处以百姓的利益为首要。在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因认真负责,办事很有方法,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为幕府;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他“文学而潜修”,组织编写了《北直水利书》一书,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虎门销烟”之后,他遭投诬陷,被光绪帝革职发往伊犁赎罪,他毫无怨言,忍辱负重,并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励,他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并从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上述历程,足以说明林则徐的“认真负责”是自始至终的,他的动力来源于“为人民服务”。

篇7:诚信的可贵作文

我非常兴奋,因为周杰伦演唱会即将在杭州举行,我的一位同学邀请我一起去看,我们约好了星期六下午4:30分在学校门口碰头,这使我更加兴奋和期待。

星期六中午,我、

下午4点左右,妈妈吩咐我再给约我的同学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没想到,他的手机既然停机啦!为什么!我心里变得忐忑不安。可是,妈妈说,既然约好了,还是去学校门口看看吧。下午4:30分,我准时到了学校门口,却不见他的踪影,

 

 

 

“大概是路上堵车吧!”我在心里给自己这样一个安慰。这使我又焦急地等了5分钟,可是还不见他的踪影。我只好去问小猫咪店的阿姨,她说并没有看到一个男孩在这里等人。刹那间,我的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下子掉到了地上。我还有些不甘心,又拿起手机给他打电话,回应我的还是那句:“对不起,您拨打的手机已停机!”我十分沮丧地上了爸爸的车。爸爸看到我这副失落的样子,不停地打电话给他的一些好友,问还有没有票。最后在一个倒卖票的人手里买了3张票。爸爸、妈妈陪我一起坐在了演唱会的位置上,而我的脑海里浮现得还是他对我的承诺。

也许,诚信会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品格,因为诚信会帮助你做好每一件事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世界没有诚信将会怎样?这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篇8:可贵的思考

她拿着教案、课本、学生作文急急忙忙来找我。看着她满脸的疑虑, 我知道她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没等我开口, 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校长, 我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已经安排了一次写人的习作, 这学期又安排写人, 习作要求并没有什么两样, 编者的用意何在?”说着, 拿出五年级厚厚的写人作文集,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写得很好了, 我不知道这次作文指导应该做什么, 是重复上学期的教学吗?”

五年级习作要求: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六年级习作要求: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仔细分析这两个习作要求, 再看看每个习作之前的一组课文, 还是有区别的。五年级习作是放在学习一组写人的文章之后, 体会并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如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形象。六年级习作同样放在一组写人的课文之后, 但要求通过一两件事写人, 关键在“一两件事”上, 这个要求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不仅仅是学习描写方法, 还要学习谋篇布局, 比五年级的要求要高一些。另外, 比较习作前的两组课文, 从内容到形式, 六年级比五年级的课文都要难。

弄清了理论层面的问题, 就容易研究操作层面的问题。我对她有两点建议: (1) 要老调重弹, 但不要全弹, 只截取一段。 (2) 新曲初弹, 弹出新意, 但不要离谱。

老调重弹

1援让学生审题, 明确这次作文写什么。

2援让学生看自己上学期写过的习作, 回忆自己写了谁, 是怎样写的, 激发起学生曾经的写作经验, 为下一次写作做准备。

3援让学生推荐班上一个特点突出的同学A供大家写作。因为熟悉, 所以才有写作的兴趣。

4援给10分钟时间, 放手让学生写, 因为已经有写人的基础, 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没有难度。

新曲初弹

1援学生10分钟的写作, 教师的巡视很重要。学生的思维在高速运转, 教师的思维也要跟上。教师在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寻找出三个写同一特点但事例不同的学生作品, 如:淘气。再找出三个写不同特点而且事例不同的学生作品, 如:爱学习、爱劳动、有智慧。教师对此做到心中有数, 为下面的引导做好准备。

2援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 (1) 请三位写“淘气”的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之后教师引导:这三个同学的三个事例放在一起描写的是不是同学A?写一个事例好还是三个事例好?为什么? (三个事例更能凸现人物特点, 也就是说为了使人物特点更突出, 可以用几件事写一个特点。) (2) 请三位描写不同特点的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之后教师引导:这三个同学写的三个事例放在一起, 描写的是不是同学A?写一个事例好还是写三个事例好?为什么? (三个事例更使人物形象丰满, 也就是说为了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可以几件事写几个特点。)

曲不离谱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少年闰土》《有的人》。其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教我读书”“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三件事写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人物特点。《一面》通过写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 我和鲁迅先生在书店一面之交这件事,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少年闰土》通过“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条鱼儿”这几件事写了闰土的可爱、活泼、勇敢、机智和见识广。通过回归课文, 让学生从课文中也找到印证, 更加相信这个写作方法的可行性。

篇9:可贵的尝试

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已出版的人物传记中,反映当代在世知名人物的实属凤毛麟角,而以外国在世的政治家为题材的更是绝无仅有了。难道人物都要盖棺以后才能论定?难道对当代外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我们就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一本传记介绍给中国读者?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也是弥足珍贵的。它填补了我国传记作品中长期留下的空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在现代西方外交史上,很难找到一个外交家像基辛格那样富有传奇色彩,那样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要正确评价这个复杂的人物是不容易的。本书作者对国外介绍基辛格的著述以及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作了深入探索,从大量纷纭错杂、层见迭出的史料中撷取素材,去粗取精,剔误抉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加以分析,以富有特色的笔触,为这个美国七十年代外交界的风云人物勾勒了一幅色彩浓郁的画像。

基辛格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初在尼克松、福特两届政府中执掌外交大权。美国统治集团重用这样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学者,正如作者所指出,“恰恰说明他们在感到美国实力地位不断削弱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某些当政人物的个人才能来弥补美国实力之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尽管基辛格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在美国和世界外交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目眩的戏剧,但他最终还是无法拂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没有能够挽救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这就是作者在评传中表达的基本思想。

基辛格这个人物的本质特征在评传中得到较深刻的开掘,我以为主要是由于作者能够从一定历史时期的实际社会生活出发,展示出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各集团之间以及美国同其他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把基辛格置于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揉合到时代背景里来写。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基辛格担任要职的时代,正是美国因印支战争失败、国内经济出现“滞胀”顽症而局面日蹙、国势衰颓之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为了抵挡后来居上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进逼,保住自己的阵地,必然要吸收一些新鲜的见解和主张,代替已经过时失效的外交政策。基辛格作为这个集团的谋士,当然会感受到许多重要政治历史现象的折光,很自然地充当了“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作者在介绍基辛格的思想见解时,抓住了他的政策思想发展的两个时期:一是从一九五七年到六十年代初,鉴于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和“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破产,基辛格提出了“有限战争”和加强常规军事力量的主张,受到肯尼迪政府的重视;二是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基辛格提出以“均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和平结构”。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基辛格的主要著作作了深入研究,娴熟于心,对其观点梳理和归纳得当,从而能揭示出它的实质,理清其外交政策思想的脉络。

作者对基辛格的“外交哲学”所作的鞭辟入里的理论剖析,我认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基辛格作为一个时期的“新闻人物”,对他的主要外交活动人们还是比较熟悉的,而对他的一套政策理论及其渊源,过去则缺乏系统的介绍,因此,作者特别把侧重点置于前者。值得提出的是在阅读评传的这一章时,并不感到枯燥。作者有比较丰富的世界史知识,以流畅、生动的文笔介绍了德国哲学家施本格勒、尼采、黑格尔和十九世纪的西方政治家梅特涅、俾斯麦、卡尔斯累等人在基辛格的世界观和“外交哲学”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基辛格的这种思想观点对美国当时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本书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也是七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一幅缩图。作者通过基辛格这面三棱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动向。

根据作者的看法,基辛格“外交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均势”理论,其渊源是十九世纪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均势”思想。作为统治集团中少数有才智的谋士基辛格,比较敏锐地察觉到七十年代初世界形势与美国处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就是从五十年代的美苏“两极”,发展到七十年代的美、苏、日本、西欧和中国“五个力量中心”。美国实力地位大大下降,已不可能凭借它的“优,势”一味蛮干,强加于人。作者认为,基辛格主张“暂时收缩阵地,拉拢伙伴,利用各种矛盾,创造利己‘均势’,集中主要力量对付主要对手”,以取得和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作者还提示我们,基辛格在任期内推行的外交政策和各种谋略,实际上都是“均势”政策的运用和表现。作者的这一观点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入门的钥匙。例如,尼克松政府就曾根据基辛格的“均势”和“多极”理论,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内容的“尼克松主义”。从这一点出发,美国在对苏联的政策上推行“缓和”方针,企图用谈判和一连串协议来“套住苏联”,消除美苏间爆发战争的危险。一九七七年卡特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基本上沿袭了尼克松、福特政府的方针,尽管在方式、风格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一九八○年大选中,作为里根对外政策顾问的基辛格继续鼓吹“均势”政策。在他看来,这几年来美苏之间的“均势”受到破坏,美国必须增加军事开支,加强防务,“恢复力量均势”。看来,只要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继续走下坡路,美国统治集团也只能继续按照“均势”原则来运用谋略,以争取保住自己在国内外的利益。

然而,“均势”政策也好,对苏“缓和”也好,都只不过是美国政策制订者的一厢情愿。作者认为,从当前的世界现实出发,美苏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均势”。今天的世界形势同梅特涅所处的时代根本不同,任何以牺牲广大中小国家利益来推行强权政治和“均势”政策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尼克松政府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把美苏关系放在首位,引起西欧、日本盟国的不满,实际上没有实现什么“均势”。到了福特政府时期,越来越多美国人士看出美国这几年吃了苏联大亏,批评“缓和”只是对苏联有利的“单行道”。这段历史应当成为当今美国外交政策制订者的一面镜子。

评传对基辛格的作风和性格也作了颇为生动的描述。基辛格生活在国际形势激烈动荡的时代,他的出身和经历,当时美国的政治生活,都决定了这个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者深入发掘了他的内心世界,刻划出他有别于美国其他外交家的独特作风和性格。例如,作者认为,基辛格胸富韬略,这是他多年来勤学苦思的结果。基辛格很喜欢研究历史,因而他能比别人从更为深广的角度来考虑世界情势,并据此来考虑美国的战略问题。他从不愿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意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的工作进行改革,使权力更集中,工作更有效率,以适应处理日益紧张复杂的国际局势的需要。基辛格的这种创新精神,使长期以来因循守旧的美国外交决策机构有面目一新之感。同时,作者也指出基辛格非常自负,有很大的权力欲。他单枪匹马,独断专行,热衷于搞秘密外交,不信任任何人,过分相信自己左右局势的能力。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基辛格在青年时代深受施本格勒、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总想以“创造历史”的人物自居。作者将基辛格的早期经历、官场的夤缘、思想见解同性格发展的轨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读者清楚地看到:即使基辛格有着超群的才智和谋略,但他毕竟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方向。国际形势的动荡多变,美国实力地位江河日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决不能依靠个人的谋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传中略感不足的是作者最后在述及基辛格下野后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看法有了改变时,没有详述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根据国外很多材料的分析,过去一贯热衷于同苏联搞“缓和”、“合作”的洛克菲勒财团近几年来对苏联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这是因为苏联这些年来南下扩张,步步进逼,日益威胁到这个财团的海外利益,特别是在中东、北非的石油利益,因而这个财团对苏联的态度也趋向强硬。这同基辛格对苏政策观点的改变恐怕不无关系。总之,作者力求通过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观点评述当代外国重要政治家所作的探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篇10:可贵的诚实作文

这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在三年级数学考试的了第一名,妈妈发现老师多给了两分。在妈妈的教育下,他要求老师减掉两分,受到了老师表扬。因此,他总想着这件事。

这篇文章最使我感动的是“数学成绩可以用分数计算,而诚实——一个人最可贵的美德,却是用分数难以计算的”这句话。是啊,诚实是多么重要啊!诚实是做人应有的品质,是最可贵的美德。如果每位同学都只要“分数”,不要诚实,那么长大了怎么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来。不久前,我们班里语文考试卷发下来了。我的成绩是92分,得了第一名,我欣喜地看着试卷。忽然,我发现老师少扣了一分。这时,我急忙把试卷塞进口袋,生怕别人看见,丢了我的第一名。整个下午,我都闷闷不乐,老想着这件事,可是,又没有勇气向老师说明。

篇11:可贵的沉默作文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的举起了手,还有的神气十足的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这么多啊!”

我的情绪迅速的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的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老师问:“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我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还神气十足的左顾右盼,看看还有没有同学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一看,只有几个同学,我正是其中的一位。而不知道的同学有的低下头,脸红了,有的躲了起来,还有的用手遮住脸。

篇12:作文 生命的可贵

生命,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命,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命,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气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着的灯盏。

在戈壁滩上,与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蓝、黄。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更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折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的吸收养分。在第六年春,才从地面上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之花。让人惋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之花,花期并不长,仅仅是两天的功夫,它随母株一起香消玉碎。

依米之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自然万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界的人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一次,便足矣!

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烈烈;一次的无悔人生......一次,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进取和历尽艰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光阴,毕生的经历!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人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

漫的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不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脉动的心便

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

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大,那是如

火的中午,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静,柳暗花明,辉

煌着黄昏的执着,这是晚晴的暮年。

真正的美丽的生命执着的追求着真理,它不会趋炎附

势的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得

底色染上尘污。生命是脆弱的,人拥有了生命的同时也拥有了苦

难。不痛苦并不意味这必然快乐。相对于死来说,活着才是快乐,哪怕活着的时候充满痛苦,人们也愿意选择痛苦地活着,而不愿

选择快乐地死去。

因此,我想说:“珍爱生命,幸福就在我们周围。”

作者:王琳

篇13:一条可贵的“标准”

在日本, 孩子上下学是自己的事, 家长从不做跟班。一般情况下, 孩子上小学年龄都在六七岁, 现代社会城市人多、车多, 不送孩子上下学, 家长能放心吗?在日本, 一万人的社区, 就设有一所小学, 日本的小学生入学都是就近入学, 很多孩子上学都是几分钟的路程, 路程稍远点的也不过十几分钟, 很多孩子都结伴上学。日本小学教育资源分配很均匀, 没有重点、非重点学校这一说, 如果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跨区域上学, 那都要经过严格的调查和审批。

文章里介绍, 在日本, 孩子们上下学的时候按居住地小区划分路队, 大家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集合, 然后二人一排, 五六年级的大孩子牵着一二年级小孩子的手, 一起上学, 一起回家。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 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 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除了“学童拥护员”外, 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 (家长教师联合会) 。这个组织是自发的, 纯属尽义务, 不领报酬, 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 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在日本学校里, 如果有的孩子让父母开车送自己上学, 那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的。学校没有规定孩子家长不可以送孩子上下学, 但是家长和孩子们早已墨守成规。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 已经有了独立意识, 家长们都认为, 让孩子自己上学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孩子上下学结伴同行, 更容易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 同时孩子在成长中也少了一种攀比。

时下, 在我国, 孩子入学成了家长的头等大事,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花钱”择校去上离家远一点的重点学校成了家长们的同一个愿望, 只要能使上力, 没有一个家长不为孩子做这样一件事, 教育资源好一点的小学, 几乎班容量都超员。一放学, 全国各地, 每所小学门口都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时光倒流, 其实这些接送孩子的家长, 小时候何曾都有父母天天接送, 更别说车接车送了, 那时, 大家上小学大多也是就近入学。社会进步了, 经济发达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能不说有点退步了。

目前, 国人的孩子上下学不接送可以吗, 显然不现实。自然, 在国人孩子中间有了一种虚荣的攀比:比比谁家有车接送, 再比比谁家的车更好些。

不难看出, 日本人在孩子成长阶段, 很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养成, 这一可贵的“标准”很值得我们学习。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 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 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 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 整理房间, 做饭, 买东西。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 学费家长出, 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篇14:可贵的尝试

通过作者的校勘,我们可以看到各版本的改动是比较大的,经过修改后,有的更确切,有的更精炼,有的思想认识有了进步,这些改动以解放前的《沫若诗集》版本为甚。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各版本所收录弃舍的篇目不尽相同,解放前后取舍的标准及篇目有明显的区别,而解放后的《文集》本、“文学小丛书”《女神》本、《全集》本则是在前者修改的基础上把《女神》的所有诗篇全都收入了。由于《汇校本》对《女神》的诸多版本作了全面校勘,所以能使我们从中发现善本。

这里所说的善本,与古籍的善本的内涵有所不同。清代版本家张之洞说:“‘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二曰‘精本’,三曰‘旧本’。”现代著作善本的标准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衡量,其中一、二两个标准与古籍善本同,而第三条应是新本,因为现代印刷技术发达,虽经一版再版,在文字上一般不会造成重大错误,而著作者自己的修改,他对事物的最终的认识却是表现在最新的版本中,所以当以新为善。因此,我们如果以衡量现代著作善本的这三条标准去看《女神》的诸多版本,只有《全集》本是“足本”、“精本”,又是“新本”,是一善本。这正是《汇校本》作者校勘的结果。

《汇校本》中所揭示的版本与时代的关系亦极为明显。一九五三年的《女神》本所以与解放前的截然不同,第一次不收《夜》、《死》、《死的诱惑》,是因为当时这些诗所表现的思想与“斗争”哲学相悖的缘故。出于同样的原因,一九五九年的《选集》本除《夜》和《死》外,还有《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和《棠棣之花》也未收。而一九五七年的《文集》本所以对《女神》的诗作全收,那是在未反右前较好地执行了“双百”方针的结果,而一九八二年的《全集》本所以全收,则是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结果。总之,不论是部分不收,还是全部都收,都离不开时代。

综观《汇校本》,尽管它是为我们提供的第一手原始材料,然而其材料本身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这对进一步研究《女神》和郭沫若的整个文学创作,乃至郭沫若其人,都将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篇15:可贵的友情作文

瑀忻是可爱又聪明的小女孩,有双大大的眼睛,好像我快乐的补充液,把我难过的心补充快乐,让我永远是个快乐的学生。瑀忻是我永远的好朋友,就算五年级分班后,瑀忻也会在我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有次摔倒,大家都走光了,只有瑀忻回过头帮我,从此我们俩感情像姐妹一样,天天在一起玩、一起笑,好的不得了,那次过后,我们答应对方「我们要当永远的朋友」。

有时我不会的功课,瑀忻会敎我,我问她为什么敎我,她就会说:「因为朋友要互相帮忙,才叫真正的好朋友嘛!」从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朋友的可贵和用心。

因为跟瑀忻的回忆一定是开心又好玩的,我觉得瑀忻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在班上散播快乐的金粉,所以全班都是开心的快乐小孩,瑀忻真是善良的小女孩,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会把瑀忻永远珍藏在心中。

篇16:坚持的可贵作文

清晨,我来到操场,迈开了轻快的脚步,轻盈有力地跑起步来。开始还挺轻松,一圈,又一圈,我仿佛是刚出笼的小鸟,舒展双臂,感受轻柔的微风带给我的无限惬意,天空如此美丽,蓝得令人神往,不时还飘来朵朵白云,好不漂亮,仰望蓝天,轻松如我。可是,我后来越跑越吃力,双腿不再那么轻盈,如同灌满了铅,是那么沉重,那么沉重,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一颗颗,一颗颗。

这时,一朵桔黄色的小太阳花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它坚强地挺立在一块大石头旁,毫无畏惧地从石头缝中钻出来,顽强地绽放着,我不禁敬佩起这个伟大的小生命。这,就是它坚持的成果。

“对!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再次充满信心,振奋起来,勇往直前!不管多么艰难,我都要坚持到底!于是,我咬紧牙关,摆动双臂,双腿奋力向前,任汗水流过脸颊,强忍着双腿的酸痛……终于,我跑完了制定的目标,浑身上下仿佛轻松了许多,因为我坚持了下来,战胜了自己,靠自己取得了成功。

我用汗水换来了成功,用坚持换来了成功,并体会到成功后的快乐!微风中的那抹桔黄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常激励着我:只要坚持下去,成功的彼岸就在向你招手!

上一篇:感谢火车站的感谢信下一篇:社区工作者个人总结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