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2024-04-25

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共10篇)

篇1: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査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对挂牌督办并 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 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根据审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下列处置措施中,错误的是()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B.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C.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答案:D 解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2.生产经营单位为职工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一标志”。“三证一标志”是指()。

A.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标志

B.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C.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D.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答案:C 解析: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三证一标志是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设计→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B现场调查→设计→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C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设计

D设计→整理资料→现场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A

4.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2B

5C 10

D 15

答案:B

5.某化工厂发生生产事故导致10人死亡,经事故调查发现该化工厂厂长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上报。若该厂长上一年收入为50万元,则可对他处以()万元罚款。

A 15

B 25

C 45

D 60

答案:B

6.某化工厂发生生产事故导致10人死亡,调查组进行调查时,该化工厂厂长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该厂长上一年收入为50万元,则可对他处以()万元罚款。

A 15

B 25

C 45

D 60

答案:C

7.关于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职业卫生调查设计是对职业危害调查做的周密计划

B调查方法通常包括普查、抽样调查两种

C调查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采访法

D研究工程中没有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答案:B

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可能影响到该单位周边地区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告知公众有关疏散时间、路线、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信息。该工作属于应急响应过程中的()。

A.警报和紧急公告

B.指挥与控制

C.公共关系

D.接警与通知

答案:A 解析:警报和紧急公告是指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9.甲、乙两家施工企业分别承包丙建设单位两个标段的土建工程,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下列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A.丙企业负责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B.甲、乙企业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可以通用

C.丙企业负责甲、乙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

D.甲乙企业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

答案:D 解析:发包单位丙提出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要求。承包商甲、乙制定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各自负责现场安全管理,但是丙单位对甲乙单位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包单位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

10、某水泥厂存在严重的粉尘危害。为减少和消除粉尘危害。该厂采取了四六工作制,减少接触粉尘的时间,为职工提供防尘口罩等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组织管理措施的是()

A、缩短工作时间

B、静电除尘

C、重力除尘

D、提供防尘口罩

答案:A 解析: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组织管理措施是指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加强组织与管理也是职业危害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确保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实现生产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选项B、C为工程控制技术措施;选项D为个体防护措施。

篇2: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A.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B.系统危险度的评价

C.识别系统中危险、有害的因素

D.判断系统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2.安全验收评价是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后,在正式()前进行的一种检查安全评价。

A.试生产正常运行投产

B.验收完成生产

C.验收完成投产

D.投入生产验收

3.合资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应由()予以保讵:

A.厂长

B.投资者

C.董事会

D.经理

4.按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法可分为():

A.定性安全评价法、定量安全评价法

B.对照、经验法、类比法

C.直接法、系统分析法

D.主观经验法、客观分析法

5.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认》的实施时间是()。

A.2002年12月3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1年4月1日

D.2001年12月1日

6.()中将重人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上、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的单元

A.《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

B.《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值

C.《安全生产法》;临界量

D.《安全生产法》;临界值

7.如果一种危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这是()。

A.最大危险原则

B.概率求和原则

C.重大危险源原则

D.最小伤害原则

8.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意义

B.目的C.依据

D.作用

9.()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A.风险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评价

D.重大危险源评价

10,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以上,二级危险源在()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以上。

A.A级;B级;D级

B.A级;B级:C级

C.B级;C级;D级

D.C级:D级;E级

篇3: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中心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 负责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继续教育的师资培训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的起草编写工作, 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中心已完成全国10万余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审核工作;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制度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编写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研究》;参与起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 (总局令第11号) ;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 (送审稿) ;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注册安全工程师规章制度汇编》等。协助安全监管总局和中组部完成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目大纲编制和题库建设工作。协助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完成了其他20余部委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大纲及题库的修订工作。

篇4: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A.岗位工人

B.班组长

C.职能机构负责人

D.其他负责人

2.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  )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大学专科学历

B.执业资格

C.职业技能

D.操作资格

3.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  )的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安全生产法》

B.《劳动法》

C.安全生产方针

D.安全生产原则

4.从业人员超过(  )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200

B.300

C.2000

D.3000

5.安全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依据该单位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  )予以保证。

A.董事会

B.总经理

C.厂长

D.投资人

6.一般国有企业由(  )来保证安全投入资金。

A.董事会

B.厂长经理

C.投资人

D.监事会

7.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  )。

A.安全技术手册

B.安全技术预案

C.安全技术实施

D.安全技术措施

8.安全技术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  )不安全因素,来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

A.人的

B.物的

C.条件的

D.环境的

9.(  )安全技术是指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A.减少事故损失的

B.电气

C.防止事故发生的

D.防火防爆

10.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  )防止事故的发生。

A.根本上

B.过程中

C.观念上

D.生产中

参考答案:

篇5: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冲刺题

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

A.职业病调查报告

B.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C.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D.职业病统计报告

参考答案:C

2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应当经( )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A.设区的县

B.设区的市

C.省、自治区、直辖市

D.国务院

参考答案:C

3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期满前( )个月,持证者应到原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

A.1

B.2

C.3

D.6

参考答案:C

4依照法律规定,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按照现行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是(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质检总局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参考答案:B

5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的.企业应当具备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符合对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规划的要求

B.销售场所和专用仓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C.保障仓库24h有值班人员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参考答案:C

6行政许可的原则是指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贯穿于行政许可活动的始终,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原则,不包括( )。

A.法定原则

B.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C.便民、效率原则

D.保障许可人合法权利原则

参考答案:D

7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是( )。

A.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C

8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现行相关立法滞后,不适应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需要

B.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程序不规范

C.组织事故调查的主体统一,调查组织职责法定化,事故调查批复的规定明确

D.事故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

参考答案:C

9《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规定,民用爆炸物品运达目的地,收货单位应当在( )日内将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交回发证机关核销。

A.3

B.5

C.10

D.15

参考答案:A

10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标准化法》的规定,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多数是( )标准。

A.程序性

B.强制性

C.应用性

D.规范性

篇6: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A.必须等于

B.应当高于

C.可以高于

D.不得高于

参考答案: C

2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规定,( )是企业取得市场主体资质的法定凭证,是企业作为法人以自己的资产、行为和名义独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标志。

A.采矿许可证

B.安全生产许可证

C.煤炭生产许可证

D.营业执照

参考答案: D

3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员发现煤矿作业场所的瓦斯、粉尘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有权( ),并将有关隋况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A.对责任人员进行罚款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C.给予主管人员行政处分

D.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参考答案: B

4《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较大涉险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 )

A.给予管制,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B.给予管制,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C.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D.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参考答案: D

5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对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 )登记制度。

A.经营、运输、管理

B.储存、搬运、使用

C.购买、领用、销售

D.保管、领取、使用

参考答案: C

6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投人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D.每季

参考答案:A

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全面领导和决策的地位。

A.有关负责人

B.班组长

C.岗位职工

D.主要负责人

参考答案: D

8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参考答案:A

9《行政处罚法》授权国务院规定罚款的限额,国务院规定部门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的数额为( )万元以下,超过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A.1

B.3

C.5

D.10

参考答案: B

10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施工总承包的,由( )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

A.总承包单位

B.分包单位

C.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共同

D.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按合同约定分别

篇7: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中心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 负责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继续教育的师资培训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的起草编写工作, 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中心已完成全国10万余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审核工作;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制度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编写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研究》;参与起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 (总局令第11号) ;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 (送审稿) ;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注册安全工程师规章制度汇编》等。协助安全监管总局和中组部完成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目大纲编制和题库建设工作。协助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完成了其他20余部委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大纲及题库的修订工作。

篇8: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P7-9

1、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 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②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

⑤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1)动态相关性原则: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明确分工。

(3)反馈原则: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4)封闭原则: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2、人本原理

(1)动力原则:①物质动力 ②精神动力 ③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①内在动力 ②外部压力 ③工作吸引力(4)行为原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1)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3)3E原则:①工程技术对策 ②教育对策 ③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

(1)安全第一原则: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要以安全为主。(2)监督原则: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二、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

P12-13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损失

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P36

1、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检维修现场安全管理)(1)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2)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3)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括: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

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臵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四、安全评价管理基本要求(重点的两点)

P134(2)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5)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P128

1、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3个步骤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必须由一个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

六、安全文化的内涵

P42

1、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2、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

七、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4个主要功能)

P42

5、导向功能: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6、凝聚功能:企业的价值观被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激励功能:①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

②另一方面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和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③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8、辐射和同化功能:

①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

②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的新来者。

八、重大危险源概念

P48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

1、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九、事故严重度评价

P56 两个原则:

1、最大危险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十、安全管理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

P69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臵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十一、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主体

P71

1、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与以保证;

2、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

3、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十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P77

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十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P80-81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2、对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未予批准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向原审查部门申请再审。

4、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

(1)建设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原料、设备发生重大变更的。(2)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3)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

十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成后的试运行时间

P81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d,最长不得超过180d。

十五、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周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第三十一条规定:

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2、电梯应当至少每15d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十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行政许可制度

P115

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和设备准用制度。

1、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2、设备准用制度:对在用的特种设备通过实施定期检验,注册登记,施行准用制度。

十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概念

P69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十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P88

1、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2、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3、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延长至每6年一次复审。

十九、调整和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

P89

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原则上应由车间级组织。电力行业规定为3个月。

二十、隐患监督管理

P96

1、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2、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1)审查合格: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2)审查不合格: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3、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4、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二十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P138-139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①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

②化学有毒物质: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3)生物因素:炭疽杆菌、真菌、生物传染性病源。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热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二

十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P162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分级监管、属地管理。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臵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配备监管执法人员。

二十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P164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

二十四、职业病危害警示的图形标识

根据《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图形标识分为: ①禁止标识

②警告标识

③指令标识

④提示标识

二十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三证一标志”

P98

1、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一标志:安全标志

二十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3、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二十七、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P99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有权依法进行查处。

2、生产经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权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可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有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生产或者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或者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八、承包商现场安全管理

P104

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

二十九、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P182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4、查清事故原因。

十、应急准备程序

P199

应急行动前所需要采取的准备工作: ①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 ②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 ③应急物质的准备; ④预案的演习;

⑤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 ⑥签订互助协议。

十一、应急演练的实施

P208-210

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

1、演练前检查确认

2、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

3、演练启动

4、演练执行

(1)实战演练:自由演示

(2)桌面演练:是 ①演练信息注入 ②问题提出 ③决策分析 ④决策结果表达 ⑤点评 五个环节循环。(3)演练解说

(4)演练记录:由评估人员完成

5、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

6、现场点评会

十二、电磁辐射

P151-152

1、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

①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②微波:主要表现在神经、分泌和心血管系统

(2)红外线: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3)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太阳光眼炎、雪盲症。(4)激光:对视力、皮肤有损伤。

2、电离辐射

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

放射病:放射所致白血病。

十三、生产性毒物危害

P147-148

1、毒物毒性

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剂量 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2、毒物的危害性

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

3、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1)化学结构: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2)物理特性:①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②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

③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④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3)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4)毒物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6)个体状态: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

十四、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时间

P213-214

1、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还应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重大逐级上报国务院;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4、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

5、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变化,应及时补报。

6、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伤亡人数变化,应及时补报。

十五、事故调查组的职权和事故发生单位的义务

P217

1、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2、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3、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

5、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经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6、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该时限。

十六、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P216

1、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

2、责任事故: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十七、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P238-239

1、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②丧葬及抚恤费用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①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②现场抢救费用 ③清理现场费用

④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 ①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②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③资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⑥其他损失费用

十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P51

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臵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

十九、安全技术措施

P75-76

1、常用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静电释放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施、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5)减少故障和失误: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设臵安全监控系统。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隔开、封闭和缓冲。

(2)设置薄弱环节: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临时控制措施

P162

1、责令暂停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的作业。

2、封存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3、组织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现场。

十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P68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

2、起草的规章制度,应通过正式渠道征得相关职能部门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规章制度颁布后的贯彻落实。

当意见不能取得一致时,应由分管领导组织讨论,统一认识,达成一致。

3、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

一起草

二会签

三审核

四签发

五发布

六培训

七反馈

八改进

十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P150-155 ①噪声聋 ②手臂振动病 ③白内障 ④电光性眼炎 ⑤放射病 ⑥中暑 ⑦减压病 ⑧高原病 ⑨航空病

十三、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P194-195

1、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

2、专项预案: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紧急情况(危险源和应急保障)。

篇9: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第 1 题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按此标准,下列工伤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伤 害的是 ( )

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C.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击中一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正确答案:D,

第 2 题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形成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的作用:一是帮助企业查 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二是 ( )

A.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策措施

B.指导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C.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D.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正确答案:D,

第 3 题

正确答案:C,

第 4 题

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建设项目 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A.布局

B.气温

C.气压

D.气湿

正确答案:A,

第 5 题

根据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由( )承担。

A.建设项目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

正确答案:C,

第 6 题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 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 )临界量的单元。

A.种类等于

B.数量等于或超过

C.种类等于或超过

D.数量等于

正确答案:B,

第 7 题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KGB18218—2000),下列装置、设施或场所,不可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是 ( )

A.有煤尘爆炸的矿井

B.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C.存储80吨松节油的贮罐

D.存储15吨天然气体的贮罐

正确答案:D,

第 8 题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但要根据经验 和对危险物质的进一步了解,对标准( )进行修改。

A.每隔一年

B.每隔两年

C.每隔五年

D.适时

正确答案:D,

第 9 题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 不大,则评价事故后果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概率求和原则

B.概率相乘原则

C.最大危险原则

D.最小危险原则

正确答案:A,

第 10 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 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 )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C.温度变化趋势

D.压力变化趋势

篇10: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检测题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预防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2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2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3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3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3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3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3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3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3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3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3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

4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4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4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4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4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4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4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4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4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5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2、51、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52、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7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化性物质

5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4、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4级。

5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56、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5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5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5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60、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6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6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6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6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6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6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6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应级别通常分3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门

69、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70、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71、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明确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及时响应、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基础、超过应急能力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72、应急预案可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含单项预案——大型公众聚集活动)。

73、预案基本结构1+4: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74、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75、编制过程:成立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实施

76、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7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共6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78、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79、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80、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81、预案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82、桌面演练:按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事后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建议,并提交简短的书面报告。

83、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84、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85、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共5类: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86、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87、综合性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3阶段。

88、演练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89、不足项: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组织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安全健康。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90、整改项:应急准备缺陷、单独不可能造成影响。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91、改进项:应急准备过程上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纠正。

9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93、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94、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10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95、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96、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X线

97、白内障:红外线;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白血病:电离辐射。

98、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99、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超过20kg,间断负重超过25kg。

100、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IV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10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承担。

102、职业病发生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影响。

103、职业病取决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

104、职业卫生调查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3类。

105、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06、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和认定,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几率和程度。

107、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10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109、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11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11、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1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1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组根据6项指标:急性毒性、致密性、容许浓度、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常见毒物有56种。

114、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指标: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II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115、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致癌性、变态反应性、尘肺等疾病。

116、露天矿作业防尘措施: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确保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117、井下防尘措施:保证作业面足够的通风量、湿式凿岩、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

118、职业癌有8种: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所致癌症。119、高温作业分级按工作地点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其分为4级,级别越高强度越大。WBGT>或=25℃为高温作业。

120、高温作业:工作场所胡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2.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121、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6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22、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123、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和接触时间。

124、多数有毒物质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

125、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分为四级:极度危害、高度、中度、轻度危害。有毒作业分级为5级:0级(安全作业)1-4级(轻、中、高、极度危害作业)。

126、噪声作业危害级别为为5级(同毒物作业)。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IV级。

127、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声压级大小。

128、作业环境监测依据国家发布的各类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与检测规范进行。

129、职业健康监护内容: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130、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131、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用人单位在新改扩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工艺技术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改变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132、申报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产生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求援设施。

133、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5日内出具回执。

13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律由所在地区的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13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点活动与职责以及绩效测量的方法。

136、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PDCA概念(策划、实施、评价、改进)

13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据ILO-OSH2001导则):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

138、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要素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组织的内容: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记录与记录管理。

139、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140、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

141、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方面。

1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承诺守法、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143、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管理活动。144、管理方案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145、应急预案与响应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146、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时应考虑:常规与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

147、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检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四项。

148、绩效测量包括主动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主动测量应做为一种预防机制。

149、通过绩效测量与监测,得到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信息。

150、管理评审时间的确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151、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对象: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52、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

15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评审完善

15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以便找出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使受审核方完善其体系,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不断改进,达到对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保护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155、体系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

156、第一方审核:由用人单位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用人单位的名义时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主要依据自身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57、第二方审核:由与其有利益关系的相关方审核

158、第三方审核:由与其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认证为目的为认证审核。.15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申请及受理、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证后的监督与复评。

160、证后监督包括监督审核和管理。

161、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主要包括:确定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1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第一阶段审核又由文件审核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组成。

163、现场审核的重要结果是发现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重审体系存在的不符合事项。

164、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可通过复评获得再次认证。

16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多数情况下采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方式。

166、审核活动需要建立并保持程序。

167、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168、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16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也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170、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

171、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国务院部门负责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承担责任。

172、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

173、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生产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组织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组织查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公安部负责烟花爆竹运输通证发放和烟花爆竹运输路线确定工作,管理烟花禁放工作,实施烟花爆竹厂点四邻安全距离等公共安全重审,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烟花爆竹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

17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卫生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职业病的预防、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

175、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职责:宣传、监督检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责令改正停产停业整顿、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参加应急求援与事故调查处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其他。

176、安全生产监察程序:监察准备、调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调查作业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177、安全生产监察方式: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178、行为监察主要包括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179、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三同时监察;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个人防护用品质量配备与作用的星空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

180、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181、安全生产监察的各类:一般、专门监察。

182、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方式:不定期、按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伤亡事故调查、职业危害管理。

183、专门监察针对专项问题进行,包括:三同时、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严重有害作业场所。

184、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185、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186、煤矿安全监察方式:视时监察、重点监察、一般监察、特殊监察。

187、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查思想、制度、安全设施、事故隐患、事故处理(五查),看被监察的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188、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189、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制度,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

190、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件》颁布。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

19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

192、条例中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处、所)。

19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法律: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9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实施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

19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行政许可制度,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2、监督检查制度,手段:通过检验发现其在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事故发生情况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上一篇:观生命演化作文下一篇:销售本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