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2022-04-27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未来发展,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优先发展,并采取系列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全省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我刊专访了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1:

2013年基础教育大事记

1月4日五部门联合部署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

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父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要求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意见》下发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江苏常州召开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会部署有关工作。将加强关爱和教育纳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建设,预防性侵,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对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充分贯彻留守儿童优先原则,夯实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2月4日中小学校校长

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1月8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该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职工的范围,对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进行了确定;明确了各年龄层次的班级规模及每班保教人员配备标准,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两教一保”或“三教轮保”;明确了幼儿园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及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

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标准》还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师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运用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2月22日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提出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化影响,明确责任、有序推进,确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3月27日,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针对不同教育领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类推进宣传教育活动。

9月3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三爱”教育座谈交流会,围绕推进“三爱”教育,进一步研讨工作思路,交流工作经验。

3月14日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

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项部署,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方式,以及五大核心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各方面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培训教师,到2013年底已有4.7万个教学点应用项目配备的设备和数字资源开出国家规定课程,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80%。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57%,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50%以上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三是“优质资源班班通”有效推进。8—9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在北京及中西部8省巡展;9月24日,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哈尔滨举办;10月18-21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四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扩大。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已超过6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五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版开通运行,已具备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能力。六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在全国推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学前教育、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3000多万幼儿和1800万教职工基本信息集中入库。七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6—8月,教育部举办7期“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培训地市、县区级教育局长近千人;10月25日,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5月18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

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现场会后,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陆续对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湖南、陕西、新疆、天津、山西、辽宁、重庆、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福建等22个省(区、市)325个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县(市、区)开展了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认定标准,成为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6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推介了晋中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地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6月8日发布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

为了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意见》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指标体系强调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为抓好落实,7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决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上海市等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将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

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与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其余学生通过教育网视频收看。授课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儿女“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7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构建“政府管教育、

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

刘延东主持会议,研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等问题。会议强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工作体系,加强监督指导、监测评估和考评问责,引导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县级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在校门以标牌的形式公布责任督学信息和督导事项,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12月19日,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8—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导工作。8月28—31日,甘肃省教育督导部门对13个受灾县的1326所学校开学复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9月1—3日,由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督导组,深入岷县、漳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受灾地区,重点督查了39所学校的开学复课情况。11月上中旬,对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进行了专项督导。11月13—15日,对媒体报道的河南省台前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当地政府和学校及时整改。12月上中旬,对各省(区、市)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好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月11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布。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办法》分为总则、学籍建立、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附则等五章30条,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的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办法》规定,每个中小学生拥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办法》还确立了学籍管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动态监管、全程跟踪等基本原则。2013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系统的安装部署,绝大多数省份系统运行稳定,这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预计2014年春季学期全国联网试运行。

8月15日扩大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之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来源质量、严格教师考核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全面总结2011年以来六省试点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重要政策问题,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六个省份试点基础上,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为试点省,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十个省份。新增试点省份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选择一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原有的试点省份要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可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区域,逐步在各省(区、市)全面实施。

同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了2015年前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了改革的基本制度规范,并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纳入《教师法》修订范围,从立法层面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标志着改革进入依法依规逐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还健全中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启动中职教师18个专业大类的考试标准、大纲和题库的研制与建设工作。

2013年,顺利举行了两次全国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7.4万人参加考试;上海等三个省市10.3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61%,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8月30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按时向社会公布了方案,两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内出台。

2013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普遍采取细化报考办法、补办报考手续等人性化措施,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共有444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截至8月30日,共录取2770名,录取率62.4%,其中66%为农村户籍学生。此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浙江随迁子女家长感恩浙江为第二故乡,一些政协委员赞赏此举对促进教育公平、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9月2日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

建设长效机制。

2013年,媒体集中报道极个别中小学教师严重违反师德和法律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声誉受到很大损害。为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七条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这是首部关于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教育部还制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和相应处理程序,为学校及地方教育部门处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创新了师德教育方式,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大型公益活动中发现的400名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师德教育专家库,请他们走进课堂言传身教,生动诠释师德内涵。

9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

给予综合性奖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2013年,中央财政对已实施乡村教师补助的205个县给予了综合性奖补,共安排资金9.15亿元。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9—11月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努力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和抽查复核。全国共抽查128个地(市、州),近310多个县(区、市),抽查大中小学校近4000所,学生总量达45万人。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抽查复核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形成《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抽查复核报告》,有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11月7日建立中小学校舍

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安全监管总局、地震局、气象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通知》在认真总结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舍年检、安全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11月2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教育部专门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重大政治任务。要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的基本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12月4日国务院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审议通过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会议确定,以中两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力争经过3—5年,使学校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校宿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等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要求,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装备类项目(2010—2013年)和校舍建设类项目(2010—2015年)。项目地区包括中西部23个省份和东部地区福建、山东、辽宁三个困难省份。按照“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地方为主、中央奖补,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重在利用、避免浪费”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装备类项目任务目标圆满完成。2010—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教学装备类项目共投入中央专项资金218.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42.2亿元,图书31.2亿元,多媒体设备45.2亿元。12月31日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部署,2011—2013年,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国家启动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并在14个省(区、市)开展了17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入园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各地共新建幼儿园3.1万所,改扩建幼儿园4.4万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5.6万所,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65%,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加,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开始扭转。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拨经费5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00多亿元。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7%提高到2012年的3.23%。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幼儿园用人机制不断创新。201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49万人,比2010年增加64万人,增长了34.6%,其中专任教师147.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3.5万人,增长了29.3%。长期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待遇、培养培训等突出问题开始得到破解。

(责任编辑 肖松)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2: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未来发展,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优先发展,并采取系列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全省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我刊专访了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

及主要经验做法

1.2011年海南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海南省所有县(市、区)都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到目前为止,海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廖清林:我省自2002年成为全国第十二个实现“两基”达标省份以来,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紧紧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目标,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2012年全省共有小学2036所、教学点647个,在校生752187人,专任教师51243人,学历合格率为99.89%;初中480所,在校生364677人,专任教师25075人,学历合格率为99.28%;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6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23%,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三年巩固率为82.02%。目前,已有海口市龙华区、文昌市、琼海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4个市(区)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评估认定,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

2.近年来,海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请问贵省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和做法?

廖清林:一是强化政府职责,构建保障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省政府与各市县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海南省“十二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强化了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各市县政府也相应制定了系列政策举措,为全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有效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切实加大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近三年来各级财政拨款年均增长21.31%,其中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数为108.71亿元,占全省教育财政拨款总数的66.03%,占全省教育总投入的49.79%,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至500元和700元,“两免一补”的标准不断提高,受益范围不断扩大。统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各类教育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是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创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14亿元,建设24所思源实验学校,改建、扩建14所学校,覆盖全省16个市县,提供优质学位5万多个,惠及数万个贫困家庭,使许多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我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亮点。目前正在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拓展项目,采取“1对1”对口帮扶的方式,发挥思源实验学校辐射作用带动薄弱学校。我省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日前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四是全面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2011年以来新增特殊教育学校4所,初步形成特殊教育学校区域辐射的办学格局,全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6%;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接受为主”的政策,近三年共解决2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近70%,我省还出台了“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就学关爱体系。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转变队伍工作作风;启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初步建立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近年来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先后为农村学校配备了4216名特岗教师;组织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千百十素质提升工程”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六是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进一步完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制度建设,出台《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违规设立重点校、重点班,有偿补课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课程设置与实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逐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保障。不断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切实加强对市县政府教育工作和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工作,大力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精心组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督政、督学和监测三大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海南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绩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不过,贵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资源配置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水平优质化等方面?

廖清林:虽然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兄弟省份相比,与国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对照,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力度不足,办学条件标准化程度低。 我省教育要在起步晚、底子薄的基础上追赶其他兄弟省份水平,差距仍较大,财政经费对教育的保障水平需要持续加强。受财政投入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债多等因素影响,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多项核心指标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规划不够科学。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我省义务教育在投入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城乡、校际差异。由于对城乡人口流动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前瞻性、综合性谋划不足,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不科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部分地方政府过于追求集中办学、规模办学,对农村学校投入少、关注少,许多农村学校条件不足、质量差,生源大量流入城市,陷入了规模萎缩→质量更低→撤并了事的恶性循环,部分适龄儿童就学路途过远、上学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辍学现象;另一方面,在城市地区,学校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区学校超负荷运转,2012年全省城区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达到36.56%,初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达到21.35%。

三是师资配置不均衡、整体素质偏低,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城乡师资配备不均衡。城镇地区聚集了大批优质师资,素质相对较高;而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年龄整体偏大,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打造一些城镇优质学校而片面采取抽调农村优秀教师、将城镇表现不良或素质能力较差的教师简单调配到农村学校的做法,加剧了城乡师资配备的失衡。教师队伍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民师转正、教师子女顶岗接班、解决中师毕业生遗留问题等途径进入教师队伍数量较大,农村初中教师从小学教师中拔高使用较为普遍,部分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基地、人员不健全,加上培训经费的制约,教师培训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致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教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教师招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校长、教师交流有待改进和加强,甚至一些市县的校长、教师调配权尚未完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师激励和退出机制有待探索和建立。

四是学校管理粗放和办学行为不规范,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不少农村学校制度建设薄弱,常规管理松懈,与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明显差距。尤其是乡镇撤销学区建立中心学校后,中心校统筹管理和业务指导不够,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职责明显缺位,导致村小、教学点的管理出现弱化,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师生流失严重。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学生非正常流动择校、课程不开齐开足、违规设立重点班、违背教育规律搞集体补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规范,妨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一些学校不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厚,缺乏办学特色。

五是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不够规范,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与实施未能达到基本规范要求,非考试科目被随意缩减、考试科目超课时设置的现象较为普遍,课程开发总体不力,课程建设缺少建树;校本教研制度和规范未能形成,课程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等。新课程理念尚未完全化作自觉行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滞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仍陈旧落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业水平整体不高。

六是义务教育信息化程度低。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工作机构不全、投入不足,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间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分散建设”与“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七是教育评价机制建设滞后,教育督导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质量标准,评价内容单一。尚未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市县政府教育政绩评价体系,未能对市县教育发展加以有效引导。教育督导机构不健全,督导人员专业性不强。尚未建立具有约束力的问责机制,现行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4.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海南省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下一步有什么规划?要沿循什么方向进行?

廖清林:海南省要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措并举、进行重点突破,进一步推进海南省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发展,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是解决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区域、城乡差异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切实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今后教育投入的重心要从硬件建设转为硬件、软件两手抓;改革教育资金分配方法,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深化省对市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积极推行“因素法”和“新项目法”,改革资金分配方法,统筹各项收入,盘活存量、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要切实增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严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严格执行布局调整和学校撤并方案的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其次要紧紧围绕缩小差距、促进均衡的目标,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建立全省统筹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最后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综合实施全省一盘棋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

三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多途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深化教师培养改革,为农村小学免费定向培养全科型、复合型学科教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进一步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紧缺状况。改革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对农村薄弱学校实行编制倾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实施“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四是创新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等。加强省、市县两级统筹,逐年落实省、市县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任务,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建立地方党委政府牵头领导、教育部门检查落实、中小学校规范实施、社会舆论全面监督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五是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规范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的条件和师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指导广大教师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评价制度,健全和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六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我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资源“云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省级教育资源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海南省目前是否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廖清林: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及日常办事机构,将政府业务部门监督评价职能调整到督导部门,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在评估监测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促进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海南省已成立有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学监测组、小学监测组、配套政策研究组、信息技术组等4个工作小组及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安排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专项经费;并在全省建立了“省—市县(区)—监测点—教师和学生”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机制,严格规范检测工作程序,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下一步,海南省将着手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拟通过设置独立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个人或组织成立专业化的中介机构,从事教育评估、质量监测、政策咨询等服务,促使教育行政事务与专业服务相分离,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专注于规则制定与行政执法。

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您觉得择校热、学生负担重的根源是什么?家长择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是择师,贵省是否有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探索?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方面又有哪些措施?

廖清林:我认为择校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效能不高。我们常说,择校就是择优质资源,其中核心是择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根本上要靠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实施素质教育、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关系重大。教师队伍建设涉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建设、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和教师资源配置、资格准入、职务评定、聘用管理、考核评价以及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保障等诸多方面,其中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开展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6个省份之一,目前已组织开展了3次由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并在屯昌县正式启动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完善考试机制、强化考核管理、畅通出口关等举措,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从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我们可以预期此项改革必将产生积极的政策联动效应。

7.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要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我们应当如何做?

廖清林:我们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创新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方式为着力点,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责任编辑 尹 杰)

作者:王永丽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3:

人大代表孙正聿:高等教育应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等

人大代表孙正聿:高等教育应重大学生人格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必须包括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人大代表、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说。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带有以功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以实用为内容的倾向性,偏重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毕业即可上岗的专门人才。这不仅冲淡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造成了学生对健全人格的排斥。“不少大学生感叹‘进了大学,丢了人生追求’。高等教育必须兼顾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两方面,强化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改革教育模式和手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孙正聿建议,大学必须强化健全人格的课程建设,把知识性的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课程纳入普通高校的公选课,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把情操类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也纳入公选课,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江山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5日)

“十一五”高等教育输送毕业生超过去20年总和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高等教育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期间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毕业生3429万人,这个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续梅说,“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5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二分之一出自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三分之一的成果也是由高校完成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当中,全国高校获奖数量达到了70%以上,几个大的项目都超过了70%。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续梅强调,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尤其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刘奕湛吴 晶 新华网2011年2月25日)

江苏评价考核首看师德 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近日,江苏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视频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承诺教育系统“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江苏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各类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存在严重师德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学校及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并撤销以往授予学校和校长的有关荣誉称号,对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师德考核不合格或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缪志聪 《中国教育报》 2011年3月15日)

台湾约130名大学师生计划7月到宁夏山区“助学助教”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台办了解到,台湾约130名大学生、教师志愿者,计划7月初到宁夏南部山区的6所学校开展为期7到10天的“助学助教”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日前,该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公益行动中心有关负责人到宁夏考察了多所学校,已经把相关资料带回台湾,基金会将会最终确定参与活动的6所学校。

自治区台办新闻处有关人员说,届时台湾大学师生志愿者将与宁夏当地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学生功课,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艾福梅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重庆教育投入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当重庆市江北区教委新闻发言人孙重军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4%时,他倍感振奋和鼓舞。其实,重庆这座兼具大城区、大农村和大库区特点的直辖市,去年财政教育投入已超前达标,占GDP的4.1%。

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重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1997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8亿元,增长超过1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3%,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教育已成为该市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起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融资体制,先后组建教育担保公司,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提到教育投入,孙重军告诉记者,重庆主城两江新区核心江北区在“十一五”期间教育投入达25亿元,仅2010年教育投入就达10.8亿元。随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区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区已新建和扩建一批中小学,加快建设全区的中小学塑胶操场,学生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参照当地公务员标准,率先对该区8000余名教师实施住房补贴,落实绩效工资,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黎拥宪张 燕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3月6日)

安徽筹资百亿元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今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6度,但经“校安工程”加固改造的校舍无一受损,并被确定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着力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据安徽省教育厅介绍,安徽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郯庐断裂带沿线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沿江、沿淮及其他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江淮丘陵地面塌陷区,两淮采煤塌陷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易致灾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共筹措资金73.2亿元加固改造1290万平方米校舍,其中,完成加固任务803万平方米,完成重建任务48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今年,安徽省将再统筹投入50亿元,加固重建校舍941.2万平方米。

为解决“校安工程”工期集中、点多面广以及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省还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力量,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服务,为“校安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王圣志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上海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 教师资格5年一注册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探索研究新教师准入见习制度,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试行在职教师5年一周期的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上海市教委表示将深化校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首先完善校长职级制度、专业发展标准与准任制度,加大校长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校长选拔任用与聘期考核也将走向正轨,最终形成校长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师资力量最关键。根据上海市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预测,2013年将达到入学高峰,而新补充教师优先配置到郊区,建立区域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流动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跨校申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按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各区县“十二五”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学校校舍建设规划,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形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机制,“十二五”期末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相适应,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

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将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将获得倾斜政策的支持,最终达到各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统一。(许婧 中新网 2011年3月14日)

上一篇:人本管理中教育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度假风景区工程规划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