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2024-05-17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共11篇)

篇1: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复习题

1、请列举三个锚杆支护的经典理论

锚杆悬吊理论、锚杆组合梁理论、组合拱理论、挤压加固拱理论、围岩松动圈理论、高强高预应力支护理论、二次支护理论。

2、二次支护最佳时机如何确定

巷道开挖后,变形逐渐加大。以变形区分,可划分以下四个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减速变形阶段、近似线性的恒速变形阶段和二次加速变形阶段。二次支护最佳支护时间应在加速变形阶段之前的恒速变形阶段。

3、机电装备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机电装备也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概括地讲,就是向设备的重型化、大型化发展;向设备的集中控制与自动化发展;设备选型设计向“大马拉小车”,高可靠性、高配置、高起点发展。

4、为何实施锚杆快速安装工艺?

为减少顶板空顶时间,减少反复搬动钻机次数,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锚杆安装效率,采用一次性完成打眼、装填(药卷与锚杆)、搅拌、安装,实现一次性完成对顶板的有效支护。特别是该工艺增加了围岩承载体的厚度,极大地发挥了锚杆约束围岩的作用。

篇2: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为期三天的培训已圆满结束,回顾整个培训,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我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以后工作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想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就是国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是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准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是以触犯法律为代价,即使取得莫大的成就也毫无意义,所以依法管理、依法运行是我们以后工作的最高标准。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学习,打好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更好地实践。理论与实践在不断的检验、总结中螺旋式地发展,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讨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基础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和不可分离性,认识到安全管理与创新要靠不断丰满自己,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巩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难题、新考验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一一处理。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学习,增强实效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也就是说想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只掌握了雄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安全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习怎样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怎样将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现场的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因此,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加强事故案例学习,吸取教训

制盐行业不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但是爆破、消防、机械伤害等还是存在很大的人身伤害风险,若想规避危险,只是闭门造车靠自己积累经验是不够,甚至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从已有的事故案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成为了我们提前发现和排出安全隐患的最佳方法。以人为鉴,从别人的错误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成本最低也是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在自身的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更要加强对事故案例的学习,敲响警钟,避免灾难的发生。

篇3: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中心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 负责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继续教育的师资培训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的起草编写工作, 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中心已完成全国10万余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审核工作;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制度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编写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研究》;参与起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 (总局令第11号) ;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 (送审稿) ;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注册安全工程师规章制度汇编》等。协助安全监管总局和中组部完成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目大纲编制和题库建设工作。协助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完成了其他20余部委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大纲及题库的修订工作。

篇4: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安全生产法》有关规范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行,既反映了我们广大安全管理人员的迫切心愿,也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正在朝好的方向转化。但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全国事故伤亡总量仍然很大,而且是居高不下;第二,尽管特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发生频率依然很高,影响也很坏;第三,大量的事故隐患没有整改;第四,在各类伤亡事故当中,70%的事故是发生在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中。

前些年,广东省深圳市和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在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这个制度着重解决了市场经济中一些中小企业安全工作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对这些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必然。

2.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稳定和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需要

目前我国安全基础薄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安全技术人员队伍。在国外,只有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积累了相当经验以后,才能当安全工程师。而我们的安全管理队伍存在着年龄、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的问题,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或无知,把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安排去搞安全,再加上多年来对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缺乏一套稳定和加强的制度,致使这支队伍从年龄结构上看存在中青年人少,老年人多;从知识结构上看,层次高的人少,中、初级的人员多;从知识类型上看,复合型的人才少,单一型的人才多等现象,很不适应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和综合性强的需要。所以,我们急需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这3个环节,加强、加快这支队伍的建设。

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是动态的。获得了安全工程师资格,并不是终身的。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和新的设施、设备也不断地出现,注册安全工程师还需要不断地继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安全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通过相关的法规、规章,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权利、义务、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就可以使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贯彻《安全生产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是贯彻《安全生产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加强安全生产机构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新世纪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情况

1.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1998年国家经贸委人事司和安全生产局在原国家劳动部对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量化评审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国际化的标准接轨而提出的。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国家局积极配合人事部开展了一系列论证工作和调查研究,学习并借鉴了国外经验,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

2002年3月,国家局在由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领导和安全工程方面的专家参加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专家论证会基础上,颁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并同时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的准入制度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领域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将对我国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8月,人事部和国家安监局又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确定了具体的考试办法和考试科目。2004年5月,国家安监局又以局12号令的形式公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和执业行为要求。

2.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是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开端,也是为将来各省(市、区)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和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经过半年紧张、有序的工作,全国共有1620人获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认定。它标志着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准入控制制度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领域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

3.《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发布

为了尽快在全国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工作进度的安排,在进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同时,自2003年3月初,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形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送审稿。

2004年2月20日,国家安监局与人事部专技司在北京召开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专家审定会,审议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6月初人事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2004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04]99号)。国家安监局正式颁布考试大纲,同时发文给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出版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人事部、国家安监局联合印发《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精神,在2003年底完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年初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各科目几十名专家,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试行)》的编写框架,历经半年时间的多次征集、修改,完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个科目辅导教材的编写、审核和文字整理工作,并与5月16日~17日在京召开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定会议,会议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安监局2004年工作重点,围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认真贯彻《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精神,下一步将稳步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努力抓好注册安全工程师基础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工作体系,协调人事部、中央企业及各相关部门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第一次全国考试工作和首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的注册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有:

第一,围绕国家安监局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各项宣传工作。

第二,突出围绕重实用、重业绩、重考核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指导思想,深入不同类别企业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把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工作的特点,做好专项调研工作。

第三,配合人事部做好全国第一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做好执业资格考试前报名的组织工作及免试部分科目人员等相关的资格审定政策制定工作;完成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审定、考试命题和审题等工作;完成首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工作和考试题库的基础建设;完成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导监督、巡考阅卷、核实证书和发放等工作。

第四,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抓住稳定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队伍的人才工作机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学习国际通行办法,开展国际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学习交流,做好国际执业资格互认的基础性工作。

篇5: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安监总培训〔2009〕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有关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有关司局,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为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作用,推进安全生产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现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培训考核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的有关规定,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或培训合格证管理制度。

二、煤矿、非煤矿山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所在单位审核,可以凭本人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向安全资格考核发证部门申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所在单位审核,可以凭本人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向有关发证部门或机构申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经初始注册的,视同已接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合格;经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并延续注册、重新注册的,视同已接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再培训考核合格;在本通知印发之日前,已接受安全资格培训的,其学时可以计算为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学时。

四、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规定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各相关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申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等相关工作,确保发证工作有序进行。

五、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参照本通知,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安全培训考核的办法。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司反映。联系电话:010-64463146(带传真)。

篇6:注册安全工程师延续注册资料

注册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注册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按照《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注册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注册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申请延续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注册申请表;

2.申请人执业证;

3.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4.聘用单位出具的申请人执业期间履职情况证明材料;

篇7: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提交资料详细说明

及办理程序

一、提交材料

(一)初始注册

1.初始注册申请表(打印一式两份);

a.请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网站(http:///sigledep.aspx?pid=1078&cid=1184)“注册安全工程师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执业证、执业印章补办申请表电子表格,表格格式请勿自行修改;

2.损坏的执业证、执业印章残件, 或者在所在地省级主要报纸刊登执业证、执业印章遗失声明原件;

3.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1张。

二、办理程序

(一)注册程序

1.申请人向聘用单位提出申请,聘用单位同意后,由本人或聘用单位将全部申请材料(一式二份)报送省级注册机构(属国家部门注册机构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可的中央企业总公司受理范围人员的注册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2.省级注册机构受理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申请注册人员汇总表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自收到初审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并作出书面决定。对准予注册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公众媒体上予以公告,颁发执业证和执业印章;不予注册的,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执业证或执业印章补办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聘用单位证实。

2.省级注册机构审核。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复核、补办。附:关于执业印章暂缓发放的说明

由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印章收费项目尚未批准,《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中有关执业印章颁发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暂缓执行。待批准后,再布臵相关事项。详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厅人事„2007

号)

篇8: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中心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 负责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继续教育的师资培训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辅导教材的起草编写工作, 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中心已完成全国10万余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审核工作;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进行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制度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编写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研究》;参与起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 (总局令第11号) ;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 (送审稿) ;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注册安全工程师规章制度汇编》等。协助安全监管总局和中组部完成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目大纲编制和题库建设工作。协助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完成了其他20余部委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大纲及题库的修订工作。

篇9: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关键词:项目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培训 经验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人的素质决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因此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哈国也有ОКСТУ 0012(1991、7、1)法规专门对安全教育培训做出了要求。可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制定项目安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围绕着项目部HSE方针目标建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长效持续”的指导思想,通过教育培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保证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的前提下,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才能得以顺利的实现。

二、制定教育培训的分级及对象

项目部针对不同的管理层实施三级安全管理教育,即项目总部、项目分部、机组的教育培训,针对不同的管理层,教育培训的着重点也不同。项目部分层次、分类别对所有人员(包括中方和哈方人员)都进行了培训。培训分为新员工教育培训、施工地的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对象为项目管理人员、一般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当地员工及临时外雇工。

三、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项目部必须依据年度工程项目施工的情况编制年度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主要的内容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通用安全知识培训

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尤其是项目所在地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分二步进行,一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此项培训工作要由当地具备相应资格的培训机构来完成,最后取得当地机关颁发的上岗证,使从业人员的资格合法化。二是员工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法行为的出现。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上级管理机关及项目部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

同行业的出现的事故案例培训;

第二部分: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岗位安全技术培训;“两书一表”的培训;风险识别及削减措施的培训;

培训内容确定后,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分为计划内培训、计划外培训和重复培训)和培训时间安排培训。

四、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应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和交互式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的内容及以声、像、动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员工比较容易理解、记住和接受,并且交互式教学,增加沟通和经验交流。通过采用多媒体教育的方式,播放视频资料在最大程度上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寓教于乐,尤其是对一般性操作工人的特殊情况,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同时项目部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趣味性的原则,发放图文并茂的《公司HSE手册》及《冬季安全管理手册》,内容主要包括海外项目防恐安全、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风险分析及削减措施、应急反应计划、施工现场安全须知、冬季交通、消防安全须知 、暴风雪应急预案、冬季旅程安全、防冻伤知识等,作为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个辅助资料。

另外,机组的班前讲话及班后总结活动作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补充,应予以充分重视,机组长根据当日进行工序,使大家了解当日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并作为自己在施工时的指南,当天作业完后由机组长对当天的生产进行安全施工安全讲评。

五、安全教育培训的考核及评估

考核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直接通过书面答题的方式进行,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不合格者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合格后再上岗。二是通过现场检查考核,通过现场检查,发现严格违反规章制度的要立即使其下岗接受培训,严重者下岗直到解除劳动合同。通过考核、检查收集数据对培训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估,为下一步工作安排做出依据。

六、建立起培训档案

篇10: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

一、提交材料

(一)初始注册

1.初始注册申请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3.与聘用单位签订的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聘用证明;

4.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5.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2张。

(二)延续注册

1.延续注册申请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

3.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聘用证明;

4.聘用单位出具的申请人执业期间履职情况证明材料;

5.注册有效期内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的证明材料;

6.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1张。

(三)变更注册

1.变更注册申请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

3.与原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到期或者解聘证明;

4.与新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聘用证明;

5.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1张。

(四)补办执业证或执业印章

1.补办申请表及书面说明;

2.损坏的执业证、执业印章残件, 或者在所在地省级主要报纸刊登执业证、执业印章遗失声明原件;

3.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色照片1张。

二、办理程序

(一)注册程序

1.申请人向聘用单位提出申请,聘用单位同意后,由本人或聘用单位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级、部门注册机构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可的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有关中央企业)。

2.省级、部门注册机构受理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申请注册人员汇总表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安全监管总局。

有关中央企业对本企业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审核无误后,将申请注册人员汇总表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安全监管总局。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自收到初审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并作出书面决定。准予注册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公众媒体上予以公告,颁发执业证和执业印章;不予注册的,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执业证或执业印章补办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聘用单位证实。

2.省级、部门注册机构或有关中央企业审核。

3.安全监管总局复核、补办。

有关表格可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下载。

篇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

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群体); 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

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

-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

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

(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检查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

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

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 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

亊故应急救援: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 1.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

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

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

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上一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公务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工资待遇区别下一篇:快乐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