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24-05-18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通用9篇)

篇1: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内容

(一)时间安排:

xx月xx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xx图书馆

(三)活动方式:

1、整理自己负责图书室的图书,及时提醒别人借阅书籍要归还原处,保持图书室的干净整洁环境。

2、公共图书室,可轮流进行整理。

(四)活动内容:

1、去图书馆整理书籍,将摆放凌乱的书籍统一归类,按目录摆放好,方便读者查找。

2、活动中,发现有破损的图书可以协助图书管理员进行保护性修补。

3、在活动中看见不好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并纠正,告知图书摆放等相关信息。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写好策划,并联系图书馆负责人,说明此次活动内容、方式及目的。

2、活动中期

(1)联系图书馆负责人,是否有必要对整理图书的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2)活动可以开展时,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整理。

(3)准备一些必要的修书工具,如胶带、笔、剪刀等,发现破损的书籍及时进行修补。

(六)后期总结

1、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发现不足与缺点,及时改进。

2、负责人认真登记好参加活动的同学,并做表彰。

3、活动结束后在图书馆门口留影纪念。

(七)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要按学生的课表安排。

2、活动中志愿者要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工作要仔细耐心。

3、在图书馆活动手机要静音,不能大声喧哗。

4、活动过程要佩戴好工作证、帽子、青年志愿者标志。

篇2: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切实优化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指导原则

1.亲历性原则。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学校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应认识到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

3.协同性原则。由于社会实践的开放性,活动的实施既要求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应善于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发挥作用。

4.整体性原则。学校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规划方案《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农村地区组织学农活动。

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

7.其它各类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充当小交警)等。

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地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部成立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高中部主任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高中部教务主任、政教处主任、校团委书记、高中各年级组长、学生会主席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和各学期实施计划,学部成立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考核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由政教处和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登记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六、学分认定

(一)社会实践

1.学分设置:三年共6个学分。

2.时间要求:一学年内必须参加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原则高一集中安排1周军训,高二集中安排1周社会劳动实践(有条件可集中安排社会劳动实践,条件暂不具备可以采用其他分散形式的劳动予以补充)。

3.认定方法: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军训和社会劳动实践作为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个学分,学生三年内按时积极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内容的,最多可获2个学分。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二)社区服务

1.学分设置:三年共2个学分。

2.时间要求:高一、高二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分别各获得一个学分。

篇3: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选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搞得好坏, 或能否进行下去, 关键是课题的选取是否恰当。课题应当具有典型性, 难度要适中。课题难度小, 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课题难度大, 会使教学效果因不切实际而受到影响。同时, 还要顾及时间、设备仪表、材料、工具的配备等。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 课题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理论课的进度和内容来确定。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 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 去指导他们选题, 尽量与课堂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 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组和确定每个小组某一阶段的训练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 经过研究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个极大鼓励, 也会使学生更加努力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 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运用电子电路实现信息或能量改变的技术。例如, 设计一个住宅公用走道路灯控制的系统方案, 学生要理解最基本的电子控制系统由输入、控制和输出等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输入部分大多数由传感器组成, 控制部分可用单片机、触发器等组成, 输出部分可用开关管、电磁继电器、照明灯等组成。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 观察电子器材及设备, 弄清各种传感器、单片机、触发器、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说明书自制电路原理框图, 弄清触发器、电磁继电器在电路中所实现的功能作用, 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切的体会, 通过试验等技术活动对方案进行优化, 这一阶段, 着重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 选择合适的实践训练方案。学生在选择训练方案之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电路分析, 提出安装和训练的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元件选择、性能测试、工具的配备、安装步骤、工艺和检测方法等。在这种从选题到实践,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学生对照专业理论课的内容找到了差距, 抓住了重点, 同时也进一步树立起自信心, 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师生双方面的学习和指导阶段, 也是学生在努力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发现许多问题, 如选题是否适宜, 电路安装排故步骤是否合理, 工艺要领是否掌握等。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 并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出解决方案, 然后通过进一步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反复, 学生在充分体会实践乐趣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 增强了印象, 操作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例如, 在一些元器件较多的电路安装操作中, 学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 学生对电路的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会更加促使学生进行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从而使研究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检查阶段

检查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实施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查和互查,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 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对发现的问题和察觉的隐患,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对照有关的操作规程, 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 而不是由教师承包所有问题解决方案。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检查阶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电子器材和工具正确使用的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三是检查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检查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损坏情况。在电子控制及其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中, 使用合适输入设备, 应引导学生自己来完成, 以体现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查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为总结和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四、总结阶段

篇4: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关键词:高中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乡土特色

一、凸现乡土特色的前提

乡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舞台,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教师要重视地方课程与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国家既没有制定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进行课程编制。这就需要地方、学校等自主开发。那么,到底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发,可以让学生去做呢?作为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首要实践者,从2012年浙江省新课改方案出台以来,几乎省内的每个学校都尝是“走班”“学分”“实践”等改革。我们学校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了两三年的摸索,从“乱来”到现在基本“成型”。我们的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基本框架如下:

从历史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内容来看,凸现乡土特色的前提是体现地方性,即在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乡土课程资源发挥出自己独有的地方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资源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征,每个地方的乡土资源都是各不相同的,类型、呈现形式都是不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自然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也从身边开始,社会实践活动从身边的资源开始。

杭州,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和民情风俗文化瑰宝。发掘杭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寻根中坚持先进文化,让我们的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我们家乡在中华文化的熏染下有更大发展。

二、凸现乡土特色的抓手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几次实际的活动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开展好两个“抓手”——教师和学生。

1.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选题、分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报告撰写、成果展示等,全部都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发展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累计到2016年10月,历史教研组总共收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6份,合格报告86篇,优秀报告15篇,例如《关于拱宸桥历史文化兴衰的调查报告》《从古代诗词看大运河的历史与各朝各代对其的利用》《南宋杭州茶叶初探》《章太炎——革命哲人》等等优秀的调查报告。就如《课程改革方案》提出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导——突出研究方法的指导

在社会践活动课程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为保证调查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帮助学生把诸多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分析,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在选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小组活动中,提示学生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启发学生;当学生忽略了研究过程的某一重要环节,教师则可以故意凸显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每一步指导都应体现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

现代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历史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辛薇.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篇5: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八个必修学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的、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民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切实优化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指导原则

1、亲历性原则。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学校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应认识到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

3、协同性原则。由于社会实践的开放性,活动的实施既要求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应善于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发挥作用。

4、整体性原则。学校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集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学校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等。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或组织学农工商活动。

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护绿保洁等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广播室成员、校内小记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7、其它各类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充当小交警)等。

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由德育处和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登记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学分认定

(一)社会实践

1.学分设置:三年共6个学分。

2.时间要求:一学年内必须参加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原则高一集中安排一周军训,高二集中安排一周社会劳动实践。高三分散参加校内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不少于36课时。

3.认定方法: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军训和社会劳动实践作为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个学分,学生三年内按时积极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内容的,不少于36课时的最多可获2个学分。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德育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二)社区服务

1.学分设置:三年共2个学分。

2.时间要求:高

一、高二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分别各获得一个学分。

3.认定方法: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德育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由接受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篇6: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15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2015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践行诚毅精神”主题教育,丰富 “两节”期间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总体部署,现将我校2015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培育和践行“诚毅精神”,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工作。

2.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开展与节日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4.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为父母沏一杯茶、为父母洗一次脚(或相关活动)、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并形成活动记录,有相关图片。

5.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以征文、手抄报等形式,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体味“中国梦”的内涵,增强为复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活动时间:2015年2月6日——2015年3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春节、元宵小报活动: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收集作业,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4人,每小组完成春节、元宵节日手抄报各1份;也可采用电子报形式。(标题:《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

小报规格:8K(试卷纸)。

2.家乡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学校“文明小博客”网站上将自己优秀的作品上传,每人不少于2篇。

3.春节实践活动:

(1)以“弘扬和培育诚毅精神”为题,开展读书征文活动:通过读书和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在自觉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努力做到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正直勇敢、勤俭节约,逐步成长为有道德的人,有远大志向的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征文应发表在“文明小博客”个人“日志”之中。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各班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参加在园博苑、灵玲马戏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以3-10人为单位,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挂职”活动,即到社区居委会参加服务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中华经典我诵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春节·元宵节诗词赏析活动,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传承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

4.我的孝心行为:在家中进行孝敬父母的相关活动,如做家务、为父母洗脚、与父母一起出行等,并进行文字记录,粘贴照片。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每人提供一份短信或贺卡截图。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发布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积极开展“平安寒假”作业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并做好记录及截图收集。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学期毕学式后的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实效性。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团委,团委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3.德育处积极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发现活动中的闪光点,形成学校假期活动特色,为学校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厦门市乐安中学(集大附中)德育处

篇7:高中社会实践方案

一、活动目的:体会人生不易,感受团体力量

二、活动内容: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负责),户外团训活动(****负责)

(一)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互动内容: 1组礼品形式 水果 互动内容 打扫卫生

2组礼品形式 西瓜 互动内容 与老人聊天,表演小节目 3组礼品形式 水果 互动内容 给老人按摩,聊天 4组礼品形式 饼干蛋糕 互动内容 打扫卫生 5组礼品形式 水果 互动内容 与老人聊天讲笑话 6组礼品形式 二箱牛奶 互动内容 与老人对话聊天 7组礼品形式 一箱纯牛奶 互动内容 与老人进行棋牌游戏 每组以一个角度入手,调查探究养老院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

1、统计老人年龄、性别构成比例,有无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入住,原因是什么?2、3、4、5、6、7、老人的收入和养老院收费的差额,老人及家长能否承担,如何分担? 子女探望老人的周期?原因是什么? 老人对养老院最满意的点?原因是什么?

你发现的养老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产生原因是什么? 养老院老人生存现状,有无颓废,迷失等情绪?原因是什么? 老人选择养老院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6月19日进行社会实践反馈,每小组进行养老院问题汇总发言。根据发言总结,每位同学填写实践日志。

(二)户外团训活动由依林山寨团训教师组织。

三、实践活动起始时间:6月15日8:00---6月15日15:30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路线:******(*****协调)

六、行动单位:以班级为整体,以小组为活动最小单位。

七、交通工具:依林山寨提供大型53座客车接送。(***协调)

八、餐饮安排:个人自备饮用水,午餐在依林山寨就餐。(****)

篇8: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1.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

1.1 具有双重的目标

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 第二个目标是指向问题的本质, 以此来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本质。

1.2 具有具体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口号, 而是一个由若干活动环节组成的具体活动, 对于不同的探究活动都有自己的探究目标, 但是探究的具体活动过程基本相同。

1.3 具有特定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探究内容都有对应的研究方法, 例如, 在社会学上有社会调查法, 物理上有测量法, 化学上有实验分析法。

1.4 具有有效的工具

要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就需要恰当的工具来辅助研究, 借此来通过表面现象来研究事物的本质。

1.5 具有可重复验证的结果

通过科学探究后获得的结果是能够经得起多种方法的验证和证明, 探究的结果也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研究结果之上, 作进一步的完善。

2.化学教材概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在结构的编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 整个教材以多个专题的形式呈献给大家, 在专题下又分为不同的单元, 单元下又细分多个栏目这样层层划分的。每一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特色, 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内容的呈现上, 设计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科学探究为线索, 通过不同的栏目设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化学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基本技能。选修模块为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 为学生的化学拓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例如, 在选修模块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就是必修模块中“物质结构基础”的进一步延伸。

3.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改进要求

3.1 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内容不仅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 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的认知水平, 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另外, 还要选择那些便于开展实验和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验。

3.2 实验方法要新颖多样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 尽量包含先进的科学技术, 合理的选取实验的设备。实验的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实验室, 还可以是室外。实验的手段既可以是利用观察法、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法。

3.3 实验内容要贴近生活

选取的实验内容要让学生能够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身边的化学, 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活动与探究所设计实验的改进方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从整体上来看, 首先是给学生讲解一个较为高大的化学概念, 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1 离子检验与焰色反应的实验分析

开展NH4+、Cl-、SO42-三种离子的检验和焰色反应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质检验, 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离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复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对于这一实验的设计, 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但是在活动与探究方面却还不够。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很简单的理解,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欠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改进, 以家庭实验的形式, 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效果会更好。

改进方案1:来自瓶中的彩焰

首先, 在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 在瓶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盐, 将其配置成为饱和溶液, 再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配置好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备用。

其次, 找一清洁的废旧香水瓶, 并将调配好的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倒入香水瓶中。

最后, 点燃酒精灯, 将香水瓶冲准火苗挤压, 使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喷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就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火焰。

改进方案2:用木炭代替铂丝观察焰色反应

在观察焰色反应时, 使用铂丝来检验的时候需要用钴玻璃的遮挡才能够清楚看到紫色的火焰, 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可以使用沾有酒精的干木炭代替铂丝, 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并点燃作为火源, 将要检测的离子盐撒到火上, 由于酒精的燃点较低, 离子盐很快就会燃烧, 这种方法得到的现象持续时间长、火苗更清晰、操作更加简便。

改进方案3:用棉花做火源

再观察焰色反应的实验中, 将占有酒精的棉花团放在石棉网上, 在棉花团上放上要检测的固体物质, 直接点燃, 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现象, 这样的操作火苗非常大, 颜色也更加明显。

4.2 碳酸钠的性质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物质的检验, 并通过实验来了解碳酸钠的相关性质, 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实验2 而言, 这一实验的安全性较高, 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操作, 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对实验装置的打孔处理上,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办法, 提高实验的操作性。

改进方案:用具支试管、医用盐水瓶塞、一次性注射器、气球、细棉线来组成实验装置, 避免了对实验装置打孔的麻烦, 利用注射器有效的避免了盐酸的挥发带来的空气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药品的数量要控制好, 不宜放过多药品。

4.3Al的性质实验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探究, 让学生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该部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但是缺乏必要的活动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 另外, 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改进方案:铝能和水的反应吗?

实验方案1:将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 之后迅速放入水中, 并对水进行加热, 观察铝和水的反应。

实验方案2:将铝先与盐酸反应, 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在放入水中进行加热,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3:将铝片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之后用蒸馏水洗涤, 再放入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状况。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观察, 总结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发现铝是可以与水反应的, 之所以能够用铝锅烧水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因为过于爱干净经常用砂纸打磨锅, 也不要用铝锅长期放置偏酸性和偏碱性的食物, 否则就会影响容器的寿命, 更会影响人的健康。

5.结语

通过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概念, 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 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学到知识, 享受到探索发现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笔者对苏教版的化学实验做了系统的研究, 发现这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都能够开展, 基本上符合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 但是也有部分实验没有凸显出新课改中对关注学生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文中虽然选取了部分实验做了简要的改进, 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对化学实验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42

篇9: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本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的学校教师指导转向教师、家长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合作指导;从学校独立操作完成转向寻求有关部门、学校的协作共同完成;从个别少数学生的参与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各校独自为阵转向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从少数学生有限范围的独立活动转向跨班级、跨年级的合作互助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初步探索一条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有关部门对科技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再次,新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将科技教育设置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使科技教育从“业余课外活动”正式成为“正规的校内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制高点,结合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二、活动的具体内容

本活动是在银川景博学校的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

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开展,以九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逐步组织进行。具体内容是污水处理厂的实地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净水设备使用及亲眼目睹污水的净化过程,并亲手操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和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时刻把节约用水放在心上。再通过自己日常生活的表现,带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此活动还能增进学生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兴趣,也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三、活动步骤

活动第一阶段:

1.我向校领导汇报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校领导对活动的资金、人力、场地等的支持。同时,积极主动联系史、地、生、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这个活动。

2.我和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教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及参考书籍事先对污水处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组建一支合格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团队。

3.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讲解,明确活动目标和方法及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探究能力。

4.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宣讲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在2015年9月结束。

活动第二阶段:

1.组织学生到水洞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前团队开会讨论此次活动的具体操作:①九年级7个班分为物理组、化学组、生物组,并为每个组分配了学科指导教师。②考虑到人数过多不利于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从各班分别挑选10名学生作为代表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③确定活动时间、活动路线及活动过程。

2.参与实地考察的学生在活动前对各小组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资料调查,初步了解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

3.各小组指导教师在实地考察前写出各学科活动预案。

这一阶段在2015年10月结束。

活动第三阶段:

1.学生写出本次活动的感悟,并以幻灯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展示、讲解。

2.活动中要求各教师和学生认真考察过程、捕捉信息收集资料,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总结的基础上,写出该活动的总结报告。

这一阶段在2015年11月结束。

活动第四阶段:

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活动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果,在此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一阶段在2016年1月结束。

四、本活动的具体结果

1.参加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师科技教育业务得到提高,每人至少承担并完成一个以上项目的指导任务。

3.总结出一条进行中学科技教育的新方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活动成果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五、预计本活动方案对学生具有以下教育作用

1.通过完整的活动,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创造发明和科学探究的原理、方法和

步骤。

2.通过系统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这是本活动必须达到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比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能力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才能慢慢提高,不是初中阶段就全部能完成的工作,可是意识是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来的。

3.通过参加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開展这一方案的优势

1.本活动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宁夏银川市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活动的开展在专业技术指导、宣传等方面有了保障,解决了学校教师知识的局限性等问题。同时与这些单位的协作,能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2.本人从2011年就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

七、活动方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从过去的课外业余活动走进教室,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

2.通过系统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

提高。

3.通过大面积地开展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培养,能转变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得到培养的局面。

4.通过与协作单位的协作,能够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同时弥补学校在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

5.通过专家和协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特别是青少年对专家的崇拜心理,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6.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目前科技教师严重不足,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科技教育中来,是提高科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7.该活动结束后,其成功经验可供有关部门参考,推广使用。

八、开展这一活动得到的各种资源

1.银川景博学校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课题研究成果;

2.各学科的教学人员及实验教学设备;

3.各协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设备;

上一篇:大四毕业感想与计划下一篇:爱绿护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