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2024-05-07

直面挫折健康成长(通用6篇)

篇1: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第十课

直 面 挫 折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2.能力: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3.知识: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挫折

2.挫折产生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3.挫折对人的影响:逆境和挫折对人的影响的两重性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在向别人祝愿的时候,常常会写“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你们有没有事情不如意,心想事不成的经历?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其实这种生活体验就是所谓的挫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挫折。(板书:直面挫折)

(二)揭示与强化

首先什么是挫折?通过刚才的例子,有没有谁可以概括一下?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导致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因此,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是挫折的大小、轻重因人而异罢了。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不可避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挫折呢?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③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第一、自然因素,包括干旱、洪水、地震、海啸、台风等;同步地展示干旱、洪水和海啸的图片。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得快,可以预测和抵抗一些自然灾害,但也不是完全能够避免。第二、社会因素,包括恐怖事件、战争、社会**等;展示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图片;战争给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打击是最严重的。第三、家庭因素,包括婚异、贫困、失去亲人等;展示离婚和贫困的照片。第四、个人因素,包括智力、生理缺陷等;这给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不管是凡人还是名人,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就像是呼吸一样与我们同在。挫折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挫折给我们带来了痛苦,由此可能会产生消沉和麻木,但另一方面,挫折让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让我们在痛苦之中奋发向上、在积累经验中走向成功。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挫折对人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态度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人生旅途,何其漫长,一点挫折一点委屈实在太渺小,或许几年后回头看我们的挫折会一笑而过,这点痛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真心英雄》让我们在挫折中成长!检测材料同学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爱迪生的故事)

篇2: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莱州市文泉学校 盛崇英

【教学背景】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一个学生只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跳楼自杀。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不得不令我引起了这样的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会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正视挫折 健康成长》这节课,对孩子们进行挫折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正视挫折,增强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懂得失败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败,不要害怕,要正确对待。

⒉通过名人事例,使学生知道挫折也是人生可贵的财富,面对失败要迎难而上,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⒊掌握战胜挫折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应对自如。【教学重难点】

1.认识挫折的两面性,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自信心。2.学会正确对待挫折,运用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故事引导法、心灵沟通法、交流汇报法等多种方法,并运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准备】

1、自信花、自信果、爱心大树、优点选择卡。

2、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体验挫折:

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扳手劲”的比赛,获胜的同学奖励一张名言卡,三局两胜。比赛结束后,让小记者采访一下失败同学的感受,从而引出“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时虽然想努力去做成一件事,但却没有成功,内心感到很失落、沮丧,这就是挫折”。挫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藏在心里,就会越积越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随着教师小结,板书课题:正视挫折,健康成长。

第二环节:交流讨论,正视挫折:

活动一:故事启发。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战胜呢?请听故事《两只小兔》(课件出示)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启发——掉进陷阱的两只小兔。先用课件展示故事 的前半部分,保留故事的后半部分,给学生留有悬念。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那掉进陷阱里的小兔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揭晓故事的巧妙结尾。提问:在故事里,两只兔子遇到了相同的挫折,可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小兔一样,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多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活动二:名人激励。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人勇敢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这样的事例吗?让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然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张海迪、断臂钢琴师刘伟在经历挫折后依然凭借着坚强的毅力笑对人生,并且取得了更为瞩目的成绩。

第三环节:活动体验,增强自信:

活动一:出谋划策。像张海迪、刘伟等许多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确,一些正能量能让我们浑身充满力量。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瞧,咱身边的王明就遇到了困难。班内一男生扮演王明。

王明自述:我叫王明,是四年级一班的一名普通男生。平时不爱说话,上课也不喜欢举手发言,因为怕说错了被同学取笑。这次数学考了78分,不敢带回家,怕妈妈看了生气。我经常感觉自己很笨,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唉,我该怎么办?围绕王明的问题针对以下两方面展开讨论:

问题一:听了王明的话,你知道王明在苦恼什么吗?

问题二:我帮王明找优点。(在这一过程中将王明的优点以小组为单位写在自信之花上。每个组派代表给王明送自信之花,并说出最想鼓励王明的一句话,最后让王明谈感想。)活动二:敞心扉,话方法。刚才大家帮助王明找优点,使他从困难中振作起来,现在将目光转向自己。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战胜它的?让我们敞开心扉,小组讨论,并将方法写到自制的“自信果”上,全班交流并在黑板的自信树上进行张贴。同学们有这么多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方法,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有自信。下面再让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帮我们克服挫折的。课件展示克服挫折的方法。如:增强自信、冷静对待、自我反省、树立目标等。看完专家支招,学生做自我优点寻找卡。在卡片的提示下学生只需要在自己的优点处打上对钩既可。然后每位学生大声地向同位读出自己的优点。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升华情感: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的是课外延伸,同学们一边听着《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边写下自己的行动宣言,面对挫折我将怎么做。把自己写的行动宣言写成条幅挂在家中,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坚定的战胜挫折的信念,为他们战胜挫折注入强大的内驱力。【教学反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为了实现本课的活动目标,我采用了活动体验法、故事引导法、心灵沟通法、交流汇报法等多种方法,并运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如下活动四部曲:

一、游戏导入,体验挫折。

二、交流讨论,正视挫折。

三、活动体验,增强自信。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篇3:我的为师之道——直面挫折

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的人生也算不上真正的人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那么, 我们如何来直面挫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放宽心态和学会自我调节。记得刚刚工作不久, 区里组织一次体育教师的赛课。赛前我认真地撰写教案, 积极找老教师请教, 在不同的班级也进行了试上, 感觉教学效果还蛮好。但是, 在其中一个问题我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上课不用音乐。我认为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总不可能天天用音乐吧, 况且有的老师整节课都放音乐, 弄的像音乐课一样, 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对体育教学一点帮助也没有。比赛那天我信心满满的按照教案上完四川贯玉了课, 自我感觉很不错。可是当评委打出我的得分时, 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才75分!排在倒数第二。看了分数后我默默地离开了。

课后我想了很多, 难道是我的教学水平太差吗?也许真的是还有很多环节做得不好, 导致赛课的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必须认真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 以后才可能会有进步。就这样我自我调节, 心里感觉也好受多了。去年我又参加了区级的赛课。我认真准备,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 结果取得了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自己感到很欣慰。作为体育老师,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挫折很正常, 我希望大家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自己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的暗示, 多鼓励自己, 多总结, 少埋怨, 多宽慰,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经历了许多事, 我终于明白, 快乐, 平和的心态要自己去创造。人世间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能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直面挫折,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就能拥有这样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就能够做一个快乐的体育教师。

篇4:直面校园欺凌 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一、校园欺凌现象面面观

记者:您作为长期从事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问题研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怎么看校园欺凌?

童小军:校园欺凌的确是一个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但它更是发生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环境中的儿童保护问题。

从社工专业的角度来讲,国家采取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行动是一种对儿童的保护,也是儿童应该享受的福利。按照儿童社会工作的理念,所有孩子都应该获得引导和教育,他们应该有这个福利。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出现校园欺凌这样的问题就不是他们的错,是相关教育者的错。我们国家目前校园欺凌现象之所以比以前严重了,原因就是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干预都不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正确的干预方法。校园欺凌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和改善的,但需要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干预方法。

校园欺凌强调的是以强凌弱,即较强的一方对较弱的一方实施的肢体和语言或者精神上的一种伤害和攻击行为。这个“强”一般体现在体格以及人数的优势,还有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强”,比如家境较好、在学校朋友较多的学生欺负家庭比较贫困、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的学生。欺凌形式主要是肢体和情感两类,其中情感的欺凌包括语言伤害和孤立两种形式;也有将它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类。

记者:为什么说所有卷入欺凌事件的人都是受害者?

童小军: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在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都是有害的,谁都没有得到好处。其中,被欺凌者受伤害最重。可能是在身体上受伤,严重的可能致残(最严重的是丧失生命),但更多的是心理的、人格方面的伤害。这种伤害一旦产生就很难康复,就算惩罚了欺凌者也不能挽回。

而欺凌者,即施害人受到的损失,在于被强化了错误的解决问题方式以及对暴力行为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暴力行为的养成,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来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尤其是当欺凌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清晰的是非观念,他们会为自己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感到羞愧,会有沉重的负罪感。这些都是当初欺凌别人的时候为自己成年生活埋下的心理隐患。

旁观者也是一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是非的概念以及对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吸收,有些旁观者的言语和行为还会让欺凌者得到鼓励,加重欺凌行为。可见,被卷入欺凌事件中的三方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的都不是积极的信息,养成的也是错误的行为,培养的不是正面的价值观,因此都是受害者。这种伤害还可能延续到下一代,不是通过基因的传递,而是通过外在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因为他们自己受到了伤害,在经营家庭氛围和育儿的时候,会制造缺陷型的环境,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欺凌的“隐秘性”?

童小军:欺凌的“隐秘性”,主要是由于成人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和不正确的认识,以及缺乏应对机制所导致的。其实,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有问题,找老师或者找家长”,但是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孩子们学会的是沉默。有调查显示,孩子被欺负后会告诉家长或老师的人数比例超过了70%,但是多数家长或老师的回应都不对。第一,缺少对受欺负者的疏导,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这种情况。第二,批评教育欺凌者的方法无效。通常学校教育者会直接找欺负人的学生教育一下,告诉他不要那样做。而很少会去了解事件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做,很少会告诉学生这种事情应该怎样处理。这样教育一下的后果是不但没有制止,还可能激化了矛盾,往往让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伤害行为更加剧烈。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也不恰当。例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还有一种是直接找到这个欺负人的学生家长去理论,指责他们为何不把自己孩子管好。对方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就是护孩子——我们家孩子就是混蛋、不讲理了,你能怎样?另一种,懂道理的家长可能会批评孩子,说不定也打一顿,以示惩罚。然而这些都只会激化欺凌行为,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一般就不会跟老师或者家长讲自己被欺凌的事了。欺凌的“隐秘性”还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被欺负的孩子会有屈辱感,觉得没面子,所以也不会对别人说。

其实,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意识不够。孩子被欺负了,在家里、在学校里一定会有所表现,在行为、情绪、外表、衣着等各方面,都会有迹象。例如,孩子会说不愿意上学,或者一到该上学的时候,他就“生病”了,或者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学校,等等。家长有时候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没有这个意识,缺乏敏感度。很多老师也比较粗线条,只把欺凌当做一种偶尔出现的偏差行为,批评教育一下了事,不会深究,不会意识到这个事情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从欺凌事件的特点、类型,到对学生的伤害,都意识不足。

记者:同学之间因故起了冲突或不再跟对方一起玩了。这种情况属于“欺凌”吗?

童小军:这种情况不是“欺凌”,这只是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或不和谐。因为我不跟你玩了,还有其他人跟你玩,不是我组织了一个班里十几个人让大家都不要理你,并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发展到这种程度,才属于欺凌。同学之间偶尔的小矛盾,都是正常的。“偶尔有矛盾”就意味着时间持续很短,双方都有伙伴,能够互相对峙,不是被孤立的。可能过一段时间两个人又和好了。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教师对孩子进行友好教育,进行关于怎样看待和对待你不喜欢的人、怎样与他们交流方面的教育。要让孩子知道,就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有和平相处的方式。如果不教会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小矛盾也可能发展成欺凌。

二、校园欺凌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

但是可以预防和解决

记者:中小学里的校园欺凌是否已经“很严重”?是否能够避免?

童小军:应该是“比较普遍”,“严重”是指有某些现象或者在某些地方可能比较严重。校园欺凌在中小学是一个普遍现象,是不能避免的现象,如果没有很好的措施,是一个很难说“没有了”的现象。我们能做的,一是减少发生的数量,二是降低伤害的程度。

校园欺凌一般不会出现在小学低年级,通常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初中最严重,高中会逐渐减少了。它的高发期正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这个阶段,这就是它“不可避免”的原因。

一是因为青春期大脑发育还不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各项生理机能都在迅猛发展,但脑神经的髓鞘化还没有完成,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还不足以控制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二是因为青春期时,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或者不稳定,但是在心理上要追求一种自我认同,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教育和规范行为,孩子们就像进入了“动物世界”,他们更倾向于以原始的状态或原始的行为来获得自我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在这个阶段,他们就有这个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一定是要犯错误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他少犯这样的错误;第二,如果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引导他,教育他,扶持他,帮助他,让他不会再犯。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没有足够的干预或者干预方法不对,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记者: 我们应当如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干预?

童小军:对欺凌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就要对学生进行多方干预,也就是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要进行干预,而且干预的视角一定是从保护儿童出发,一定是保护性的教育,保护性的引导,甚至是保护性的惩罚。总之就是要保护儿童的利益。欺凌事件里面的所有孩子都应该获得引导,都应该获得教育,否则他们再出现这个问题就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的错。

我们国家现在对儿童保护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综合,但是大家还都是各自独立工作,没有形成联动的概念,也没有形成预防的概念。学校可能认为校园欺凌这样的事,是极少发生的个别事件,所以没有把它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对待,也就不会用对待社会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只是个别处理,个别教育。所以,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意识,对校园欺凌现象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要把校园欺凌放在一个更大的儿童伤害的概念下来看。儿童伤害有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校园欺凌只是暴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暴力还包括环境暴力和文化暴力,从预防校园欺凌的角度来讲,环境、文化暴力都是需要治理的。

三、对全体学生加强生活技能教育和安全教育

记者:家长和学校担心反校园欺凌教育会对本来只是少数的欺凌行为起到宣传助长作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童小军: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适当。反校园欺凌教育不是只跟孩子们讲什么是校园欺凌,而是需要策略地进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课程概念和丰富现有课程概念的做法,开展反校园欺凌的工作。

一是在校园里引进“生活技能教育”的概念。所谓生活技能教育是指培养一个人能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成长需要的挑战的能力;培养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行为能力。这种教育从幼儿园甚至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了,但一定要有科学的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面对风险或者伤害时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家长和教师首先要有这个能力(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获得这个能力)。只要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有了这个意识,再组织力量来做,就能做得到。课本、辅导教材都没有问题,首先是概念、意识要到位。

二是补充和丰富“校园安全教育”概念的内涵。校园安全是大家已经认可的概念,要把安全这个概念做得更科学、更综合。除了大家公认的校园安全,比如硬件的、软件的防火、防电、防灾、防外出时意外伤害等,一定要把“防人为伤害”这一部分加进去,也就是要把校园暴力可能涉及的各种各样的伤害,以及如何防止、如何应对等都加进去,这是一个更大的、综合的校园安全概念,除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之外,还需要孩子们在校园里拥有心理的安全和情感的安全。

以上两个概念,任取其一都可以做起来,它们都包含了但不单一指向校园欺凌,可以避免负面强化。在这样综合的大概念里面,很多保护儿童免受伤害的内容,包括反校园欺凌的相关教育就可以进校园了,这就是应对措施。

记者:目前中小学校可能还是不够重视非学科教育。这种情况要怎么转变呢?

童小军:可以采用尽量不影响学科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方式就是有组织地在基础教育系统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非学科教育工作中,包括现有的校园安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等等。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训练让他们在校园里关心的都是学科教育之外的事情,是学生的社会能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一些特殊情形的应对,比如校园欺凌。这些事件其实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发生的数量和比例不会很高,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就会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将社会工作者引入校园,他们就能够通过特有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处理自己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难题的能力,避免他们采用“欺凌”这样的行为来对待同伴。

当然,引入社会工作者就涉及岗位设置,需要国家的投入。美国做过一个研究,对这些方面的投入与回报率最低的是1∶7,最高的是1∶17,投入的回报非常高。所以重要的是先改变观念。要认识到这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让他们将来不管做公民,还是做朋友,还是做父亲、母亲,都能做得更好。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恐怕这些角色才是更重要的。我们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社会教育非常重要,不是要舍弃哪一个,而是兼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四、要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入手

完善儿童保护的各项措施

记者:在学校里应该怎样建立和完善儿童保护的制度和岗位?

童小军:我的建议是,要建立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制度,不只是针对校园欺凌的,还要包括所有教师对学生的暴力,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以及学生之间的暴力,不只为校园欺凌一件事设置岗位、建立制度,一定要把校园里面可能造成暴力环境的因素进行整体反映,如果不在这个背景下讲制度建设,人们会以为这是小题大作,以为只是为极少数的人和事建立制度。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建立了制度以后,必须要有专门、专业的人来负责,这个人要做的不仅是在全校范围内有差别地进行儿童(学生)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同时要建立一个应对儿童(学生)保护事件的机制。那么一旦出现恶性案件,就可以有人负责了,出了问题也有人可以问责,能倒查,否则这种事永远制止不了。这个体系最托底的作用就是出了问题有人负责任,最重要的作用是能保护师生,有效预防暴力事件。

在校长和教师的学习或培训中,要有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的概念和内容。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一定要加入这些内容。在大学相关的本科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的课程里,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中,都要加进去。所有的校长和教师都要学习这些内容,但并非所有教师都来直接处理这样的事情,他们只能预防,以及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意识和反应。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要依靠制度和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处理。

那么对相关责任岗位的人有什么要求呢?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学校引进社工(社会工作者)。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都是这样做的。美国的法律虽然各州不一样,但“一校一社工”是基本统一的。另外,由于社工人才短缺,所以规定学校首选社工,其次是心理学或医务工作者来从事社工的工作。但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就一定要接受社会工作培训,掌握社工的特定技能。

记者:学校应该如何具体实施校园欺凌的治理呢?

童小军:从社会工作来看,预防校园欺凌的最好方法就是给孩子们正面的引导。 国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的校园欺凌事件都发生在同班同学或者同校同学之间,因此有效的做法就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贯穿初中和高中,基础教育系统应该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班级同伴友爱主题活动,聚焦同辈关系、同伴友情和友好解决同伴冲突技能培养;同时加入法治教育。其次,需要建立报告制度,要有一个专门负责的人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判断。要对卷入欺凌事件的人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评估这些原因与学生、家庭或者学校的相关程度,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是一般的程序。其中一定要做的是生命危险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手段。例如,首先要向提供消息的教师进行调查,询问教师何时开始关注,是什么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如情绪、行为、伤痕等);是经常的,还是突发的,突变越严重,进行干预的紧迫性就越高。在处理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隐私,避免二次伤害等。

记者:在中小学校,怎样去区分心理老师、社工的定位和职责呢?

童小军:社工,既是指社会工作(social work),也是指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社会工作是依托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专业和职业,主要为社会问题涉及的弱势群体开展服务,聚焦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社工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会采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常规性地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同时,将其朋友圈、师生互动状态和家庭亲子关系等都纳入问题分析和干预范围,还会运用相关政策,整合各种资源来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心理老师往往只是聚焦学生个体,常常是通过改善学生的认知来改善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一般不会考虑政策的问题。学校如果有条件,同时配备社工和心理老师是最好的。当一个学生出现了非学业性的问题,就一定是需要综合治理或综合服务的问题。如果是与儿童保护或校园暴力相关的,社工专业的培训更适合,因为这些问题既涉及学生们的认知,还涉及家庭教育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如果没有专业社工,可以由心理老师接受社工培训之后来做。无论是谁在这个岗位上,都需要为他们提供社工培训。

这里强调的是要用社工的思路来开展工作,用体验式或参与式或其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确的行为,例如体验“如果你是那个人,在那种时候会怎样做?”社工还要针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宣传和倡导,强化教师的意识,内容包括:明确不能有什么样的行为;怎样对学生的异常情况保持警惕或敏感性;出现问题时要做哪些初步处理;觉察问题和报告问题的能力等。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请社工来提供帮助。学校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可以避免因工作方法不当给学生造成伤害。

记者: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您认为会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童小军:看到《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我感到很兴奋。通知中的第一部分提出“各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这就是强调制度建设和岗位职责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儿童保护要建立和完善制度,现在要抓住这个机会把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建起来,在校园里推动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所以,这个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项治理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篇5: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教学讲义

(三)一、教学内容:《正确应对挫折》

二、教学时间:2学时

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挫折心理的概念及正确应对挫折的意义,使学

生掌握正确应对挫折、遇到挫折如何调整心态的方法,提高学生化解挫折、超越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正确应对挫折的意义及其应对方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化解挫折、超越挫折的方法

六、教学方式:讲述、案例分析、经验介绍、提问、答疑

七、教学过程:

前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是,有的愿望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实现,而有的愿望却无法实现。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困难了、遇到竞争,失败了,遭受到打击。于是,人们就会产生一些受挫的心理,出现挫折情绪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有了挫折感。挫折(也称挫折情绪或挫折感)给人以压力、痛苦,怎么办呢?人生在世,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风平浪静的、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失败、打击、挫折。适度的挫折对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能帮人消除惰弱,培养坚强意志,使人奋发上进。化解挫折、战胜挫折使人愈挫愈勇,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但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不能化解并战胜挫折,就会当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放弃理想信念,甚至放弃生命。所以,面对社会竞争,抗击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任何人都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抗击挫折的心理素质差、不能化解挫折情绪、战胜挫折情绪,遇到挫折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就会无法适应残酷的社会现实,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掉,整个人生宣告失败。(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一个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有竞争就会有失败,有变化就会有落伍”;IQ(智商)、EQ(情商:情绪商数)、AQ(挫商:挫折商数)都高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就特别强,是社会优秀人才;教育专家呼吁对学生多开展挫折教育,而且从小学生开始)

第三节正确应对挫折

一、挫折的概述

1、挫折的概念

(1)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困难,导致

自己的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心理情绪,既挫折感受,也称

心理挫折或挫折情绪,其表现有焦虑、紧张、愤怒、攻击、躲避等。

▲:挫折就是人的挫折感(既挫折情绪状态),是活动受到阻碍后人们自己

在情绪上的心理反应。同样的挫折事件对于有不同挫折认识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挫折认识是最重要的,对挫折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挫折

情绪。)

▲:挫折感(挫折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人的性格、期望值、修

养有主要关系。(“性格倔强、刚毅”、“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及升华出来的境界怎样对挫折感的产生、缓解和消

除具有重要的影响。

(2)人有挫折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挫折引起的退缩或消沉。(一个人不怕摔

倒,怕的是摔倒了爬不起来,怕的是总在一个地方摔倒。“在什么地点摔倒就

要从什么地方爬起来”、“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成长,使我们变得更坚毅、更强大”)

2、挫折的两种性(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

(1)挫折的消极作用。对于弱者而言,挫折情绪是以消极情绪为主要特征,所以具有消极作用。

① 挫折能降低弱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

② 挫折能降低弱者的抱负水平。

③ 挫折能降低弱者的自控能力,发生行为偏差。

④ 挫折能降低弱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2)挫折的积极作用。对于强者来说,面对挫折,虽然他们也有失望、痛苦,但是他们很快能战胜自我、战胜挫折,化挫折为力量,愈挫愈勇,变消极为积极。

① 挫折能提高强者的认识水平。(强者面对挫折是“吃一堑,长一智”)

② 挫折能提高强者的承受力。(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增强了自己的力量)

③ 挫折能激发强者的活力和意志。(挫折可以说是磨练意志的“运动场”)

3、挫折产生的原因:

(1)引起挫折的内外因素:

①引起挫折的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又称客观因素)

②引起挫折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意志力、性格等。)

(2)大学生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三个方面):

① 校园环境问题。(校园环境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②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群体是准社会成员群体,大学生能当好干部今后到工作单

位也能当好干部,而且有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当干部,今后在工作单位不当干

部就很不习惯。所以,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干部90%的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干部;据统

计,人际关系问题咨询在心理咨询中占60%左右。)

③ 学业问题。(对专业不满意、成绩不理想、学习与交友的冲突)

二、挫折后的行为反应及影响因素

1、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不同的人遭受挫折后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挫折后的表现是一种自我意识的防卫。)

(1)、挫折后的消极行为反应。(不良后果是:引发新的挫折或危害社会和他人。)常见的消极行为反应有(4种):

① 攻击行为。又称侵犯和对抗。性格内向的人伤自己,性格外向的人伤他人或找“替

罪羊”。

② 退缩行为。一是逃避,二是倒退,三是冷漠。

③ 固执行为。重复导致其挫折,“屡教不改”违纪行为反复发生。

④ 反向行为。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造成行为与动机脱节。

(2)、挫折后的积极行为反应。虽然挫折会使人感到痛苦、焦虑、不安,但是人受挫后若能在理智的指导下,以积极的行为反应去应对挫折,那么就能及时有效的摆脱挫折情绪的困扰,继续勇往直前,不断走向成功。

常见的积极行为反应有(4种):

① 反复尝试行为。(“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欠经考验”、“有一个老板说他只要

有一种想法就一定要去做,证明一下是对还是错,成功就当先进,失败就当先烈”)

② 补偿行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就用新的目标来代替或补偿。

③ 升华行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就用新的、崇高的、有社会价值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来代替。(“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升华表现。)

④ 幽默行为。当处境困难或尴尬的时候,以幽默的方式度过尴尬,大事化小,小事

化无,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从而战胜挫折。

2、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6个):

▲ :人对挫折情绪的适应能力称之为挫折承受力(即挫折抵抗能力,也即对挫折的接受和忍耐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对待挫折的看法和态度。人的一生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能否化解、战胜、摆脱挫折情绪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挫折的看法、态度。

▲ :每个人对挫折情绪的适应是不一样的。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强就称为挫折承受力强。挫折承受力强的人,能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坚忍不屈,英勇顽强,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挫折承受弱的人,遇到挫折情绪的困扰就一蹶不振,连连败退,甚至行为错乱,失去应对能力。

▲ :这个人太脆弱了,即是心理太脆弱了,遭受打击后心理接受不了,受到心理打击时,心理承受力差、挫折承受力差。

(1)、生理因素。身体健康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的挫折承受力强。

(2)、社会经验因素。挫折承受力是人在生存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的能力之一。挫折承受力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获得提高。不同社会阅历的人,挫折承受力也不同。

▲:挫折经验多、体验深的人,在同逆境的搏斗过程中更好的锻炼自己应对逆境、战胜困难、摆脱挫折情绪困扰的能力,掌握处理挫折情绪的技巧,从而更加增强挫折承受力。▲:从小娇生惯养,缺乏逆境锻炼的人,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适应能力较差,遭受一点点挫折,也有大难临头的感觉,挫折承受力异常脆弱,有的甚至放弃生命。

(3)、认识因素。一个人对挫折的主观看法、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挫折情绪状态。▲:同一挫折,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造成给人的心理压力和打击也就不同。

▲:在挫折面前,一个人若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挫折对自己的影响,那么这个人的挫折感(也叫挫折情绪)就会轻一些,这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就表现得强一些。反之,一个人若把挫折看得过于严重,甚至把挫折看成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么这个人的挫折感(也叫挫折情绪)就会特别严重,甚至觉得无法忍受,这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就表现得较弱。

(4)、预见性高低因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个人若能事先预想到行动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当挫折来临时,由于事先已有心理准备,这个人就能正确面对挫折,不地头、不后退、不示弱、不灰心,勇敢的向挫折挑战,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就随之增强。反之,一个人若事先未想到行动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当这个人意外的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会惊慌失措、痛苦不堪,甚至绝望轻生。于是这个人的挫折感(也叫挫折情绪)就特别强烈,表现出了这个人的挫折承受力随之降低。(“发生意外事故”、“受到意外伤害”、“真是意外”、“意想不到”)

(5)个性(人格)特征因素。个性(人格)不同的人,遇到困难时,表现出不同的挫折情绪,战胜挫折、摆脱挫折的能力(即挫折承受力)也不相同。

▲:个性(人格)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独立性强的人,往往比个性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消沉抑郁、依赖性强的人,战胜挫折、摆脱挫折的能力(既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强。

▲:有不良个性(人格)或个性(人格)有缺陷的人,当遇到挫折时,常常会出现表情和言行不正常,严重的还会走极端,甚至自杀或杀人。

(6)、其他(期望值、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期望值、价值观、世界观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

▲:对于挫折的接受和忍耐,并不是应对挫折、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办法。因为,挫折承受力是一种比较被动、比较消极的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即对挫折的接受和忍耐的能力)主要起缓解压力、保持心理行为(心理情绪)正常状态作用。

▲: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去培养我们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怎样应对挫折。

▲ :一个成熟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承受各种压力,正确、有效的应对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正确应对挫折的三大方法: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认识到挫折存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万事万物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任何人

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程度的挫折。)

(2)认识到挫折意义的两重性。(挫折既有消极作用的一面,也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应

该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知耻而后勇”、“危机背后是转机”)

(3)认识到挫折的可克服性。(正确的挫折观还在于当挫折发生时,勇敢的、坚强的面

对它、不消沉、不软弱,冷静的、理智的想办法解决它,坚信挫折是一定可以战胜的。成功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一次次失败的过程;成就事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 :大学生受挫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消极情绪状态,如果不及时合理的宣泄这些消极情绪,淤积在心中就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及时合理的将消极情绪宣泄释放出来,是一种自我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 :合理宣泄是指采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以缓解、消除不良情绪,使心理恢复正常、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

合理宣泄的方式有三种:

(1)倾诉。这是最常用的宣泄方式。(心理咨询电话倾诉,写日记向自己倾诉)

▲ :不要把痛苦闷在心理,说出来心理就好受一些,还要争取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减轻挫折感,摆脱挫折情绪的困扰。(一份痛苦说出来分担,就变成半份痛苦;一份幸福说出来分享,就觉得双倍的幸福;牵挂别人是一份幸福,被别人牵挂是双倍的幸福。)

(2)自我宣泄。大哭、大叫,进入“心理宣泄室”发泄。(国外街头有“大笑团”,中国

街头有“抱抱团”)

(3)运动调节。通过参加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拳击、足球等)以达到

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这样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摆脱消沉的情绪。

3、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 :挫折给人以压力、痛苦,但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挫折同时也给人智慧。

▲ :知其败也知其所以败的人是潜在的成功者;知其败而不知其所以败的人是真正的失败者。

▲ :任何经历过的事情,只有通过总结才有收获,有收获也就有提高,不总结就没收获、没提高,就等于白白的浪费时间。总结是找到并记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记住失败的、做得不好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不应该犯相同的错误,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我们的工作能力应该一年比一年强才是正常的。有的人做同样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能力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这种人至少可以说只是用手的在工作,没有用头脑、用心去工作。如果用头脑、用心在工作,那么当他正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就会边干边想,怎样改进就会做得更快更好,或当他做完一件事情后就会自觉的去总结,记住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今后继续用,不好的地方今后坚决改掉,采用新的方法。(“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做得不好是经验问题,第二次做得不好是能力问题”、“一个人干不好一个人的活是能力问题,一个人干不好两个人的活是分不了身的问题”、“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我不生气,第二次犯相同的错我就要生气了”、“有个领导当事情还正在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时,他马上就说今后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去改进”、“我在总结时有一个习惯是将做得不好的地方用一个小纸条写下来帮我记住,一直放到明年。” ▲ :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想做好但又缺乏经验,怎么办呢?先写出一个实施方案,然后将实施方案拿去虚心的多向几个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然后再修改方案。(“冲动是不成熟的表现,急躁是没有经验的表现”)

总结经验教训要注意四个方面:

(1)确定的目标是否恰当。目标过高的话就及时降低目标或改变目标或学会放弃,若固

执不改目标,则会受到更大的挫折。(“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流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是自己的东西失去了也会回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占有了也会失去。”

(2)选择的方法是否稳妥。若“此路不通”则开辟新的道路,不要徘徊而坐失良机。(“成功之路千万条”、“事半功可倍”)

(3)弄明白阻力来自何方。有时,目标可行,方法妥当,但还是失败了。这时就要多方

面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客观的,还是人为的。再千方百计排除阻力、干扰,化消极为积极,化竞争为合作,化对手为助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当不了你的助手,就当你的对手”)

(4)正视失败,不懈追求。只有正视挫折,认真吸取挫折教训的人,才能将“失败”变

为“成功之母”,才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只要我们不被失败的挫折情绪所压倒,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不懈的追求,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永不言弃”、“胜不骄,败不馁”、“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身处逆境、遭受挫折怎么办?

1、冷静地对待:

在逆境中、挫折中不要只知道心理难受,要冷静的、理智的分析、寻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化压力为动力:

“知耻而后勇”,“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古英雄多磨难”,“知其不足当思奋进”,“把悔恨变为积极的行动”。

3、及时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目标可降低、可更新、可放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4、保持乐观的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面对逆境、挫折,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自我安慰,保持乐观的情绪,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挑战,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而且经历逆境、挫折会使我们更加聪明和成熟。(“冲动是不成熟的表现,急躁是没有经验的表现”)

五、遇到挫折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 :“心态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遇到挫折和压力,只有改变对挫折和失败的看法、态度,才能改变我们的心情,调整好我们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1、“因祸得福”观点调整法。

生活中往往有“因祸得福”的现象。因祸可以得福,祸的后面是福,祸先来,福后来。(“危机背后是转机”、“先苦后甜”、“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生不逢时”观点调整法。

“心安理得”、“人真命不真”、“命运如此”、“认命吧”、“身不由己”、“不可抗拒的”。

3、“寻找借口”观点调整法。

善待自己,自我安慰,寻找借口来摆脱不良心情的困扰。失败了、挫折了,只是自己努力不够,只要自己再努力就可以改变的。(“我努力了、尽心了,问心无愧,心安理得”、“没关系,总会过去的”)

4、“委屈求全”观点调整法。

“委屈求全”、“忍辱负重”、“让人得福”、“失财免灾”、“吃得亏打得堆”、“忍得一时之气,免去百日之忧”。

5、“学会放弃”观点调整法。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不了就得不到”、“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给别人余地就是给自己余地,办事不要做得太绝,一定要留有余地,留有刹车距离。” ▲ :找不到工作怎样调整心态?

自己要认为:没关系,这只是暂时的,只是自己暂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已,继续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为自己加油啊。适合才是最好的,短时间内要找到适合的,也就是最好的工作太难了,怎么办,先找差一点的工作求生存,再骑牛找马求发展。也就是常说的“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最好的工作不是一下子直接就找到了,而是通过骑牛找马,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寻找到)

▲:求职面试害怕怎么办?

一是经历多了就不怕了;二是面试官是人你自己也是人,怕什么呢(一个学生参加汕头公务员面试,局长当面试官,他说局长是人我也是人,所以不紧张、不害怕);三是面试不是看你答对几个问题,答错几个问题,而是通过问答,知道你的性格特点,适不适合招聘岗位。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就是职业,就是命运。

篇6:直面挫折,你我同行

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应对挫折,你我同行”。

我们经常会祝福别人“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是很难一帆风顺的。就比如我们中学生,遭受的挫折也是很多的,常见的有:学习成绩下降,升学不理想,与同学关系不良,家庭变故等,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中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正确认识挫折

到底什么是挫折呢?简单的说,挫折指的就是欲望与现实的矛盾。挫折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突出,挫折的体验就越严重,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学生的心理挫折。但三者之中,挫折认知起关键作用。同样的情境,认识和评价不同,产生的后续行为不同,心理反应与体验就不同,挫折感强弱也不一样。

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你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感知、认识和评价改变了而已。如果你认为人生是一盘棋,走错一步就会痛失全局,面对挫折,你就觉得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但如果你认为人生更像足球赛,即使最强的队也会有在比赛中失手的时候,面对挫折,你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认知改变了,你的世界也将随之改变!

二、积极应对挫折

草地上有一只蚕蛹,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一直出不来。一个天真的小男孩子不忍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于是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然而,这只蝴蝶由于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与成功,就必须承受痛苦和挫折。我们如何应对挫折呢?

(一)学会心理自救

什么是心理自救?心理学认为:心理自救就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从容面对,冷静地分析遭遇挫折的原因和找出解决办法,使心理得到解脱或情感得到升华。例如:伟大诗人屈原曾被放逐;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邓小平曾经三落三起,他们都在挫折面前坚强地挺了过来,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事业。面对挫折,主动自救就意味着我们勇敢地承担起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它不仅能能

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化解困境,而且还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那么,怎样实施心理自救呢?

1、懂得放下

向往友谊长存,就要放下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向往学业成功,就要放下生活中的安逸和享乐;正如落叶放弃生命的绿,果断选择死亡,把生命的精华与真情化作春泥,再次长出希望。因此,放下是一种美丽,一种超脱,一种双赢的智慧。面对挫折,懂得放下,才能随时随地给自己减压,才能让压弯的脊梁如释重负,才能让你“人生的背囊”有足够的空间去搁置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积极勤奋的努力和不计成败的洒脱是成功的两翼。

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定得过多,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这都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舍弃,只有学会放下眼前的失败,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过滤自己的心境,打扫心灵的库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天使为什么会飞翔呢?我想不是因为天使有翅膀,而是因为天使没有包袱。”人生有时就是一种心情,巨石无法压弯的身躯却被叹息拧弯,所以,心情的质量也就是生命的质量。

2、自我安慰

自慰自勉法是指人的心理受挫时,利用“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或找出种种理由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所谓“合理化” 的解释,以求自我安慰,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自救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减缓心理压力,降低挫折感,但由于所谓的“合理化”解释不过是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掩饰自己的过错的自我安慰,并没有找出引起挫折的真正原因,所以只能成为解决挫折的辅助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使被打破的平衡逐渐恢复时,还要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自己说服自己,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努力把负性的心理压力转化为进取的动力,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恒心,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满怀信心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二)摘下心灵的放大镜

中学岁月,就像一趟旅行,面对挫折,如果我们缩小痛苦,沿途就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放大痛苦,沿途就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

中学生科学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学习的功利意识很强,生活模式单一,思维方式教条刻板,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很容易夸大痛苦,产生以下几种不合理观念:

1.认为挫折不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学习应该是轻松愉快乐的,人际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美好的。面对考试的失手,就无所适从,面对好友负心,就愤愤不平;面对颜面的失落,就尴尬无奈„„固执的认为挫折不该发生,更不该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种认识越强烈,越容易得烦躁易怒、痛苦不堪。

2.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一叶障目,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或以某方面的挫折,来否定整个自我的认知方式、自我的发展潜能、自我的存在价值。例如,有人对自己不友好,就认为自己人缘差,缺乏交往能力,在群体中不受欢迎,而导致自我封闭、焦虑、抑郁;偶尔考试不如人意,就会产生“自己能力差,天生愚钝,不能胜任或不可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感受,当再次面对失败的情境和学习困难时,表现出无奈、自我放弃或尽量逃避,不愿做尝试性努力,被动接受这一情境和状态的压力,结果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失去信心。

3.无限夸大后果

有些中学生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遇到一件事情没办好.便认为别人对自己已失去信心,一切无可挽回;遇到某一次或某一方面的挫折,就固执地认为明天的太阳不再鲜亮,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包袱越背越重,情绪越变越恶劣,最后掉进万丈深„„

实践证明,精神的缺陷和认知的误区,必然使人陷入无助的泥淖,由失败走向更惨淡的失败。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挫折情境本身改变不了,而是因为我们自身认为挫折情境不可改变而没有被改变的。我们不可能消去挫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挫折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负性情绪并不真实,结果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帮摘下认识的放大镜,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现实的处境,改变认知,换个想法,才能突破思维的盲点,看到新的希望。

(三)调整心态

寓言故事《死里逃生的驴》这样说:一天,农夫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农夫没办法将驴子救出,只得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驴子埋掉。一开始,驴子悲哀地鸣叫着,但很快就没有了声音。农夫过去一看,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每一铲土下去,驴子都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垫到了脚下,很快,驴子便跑出了枯井。对于身陷枯井的驴来说,如果它只是悲哀地哭泣,那么每一铲土都是埋葬它的致命一击。但是,聪明的驴却及时改变了心态,积极应对,抖掉了身上的每一铲土,甚至成功地利用了它们,从而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新生。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有掉入“陷阱”的时候,此时,你选择怎样的态度,也就选择了最终的结果。人生路上,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就有不绝的风景!

(四)主动寻求援助

一朵花儿要盛开出美丽,除了依靠自身制造的养料外,还需要外界阳光雨露的滋润。同样,一个身处逆境的学生,当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自助时,就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常见的方式有两种:、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倾诉 当你痛苦时,最好的良药是朋友。与朋友诉说快乐,快乐就会加倍;与朋友诉说痛苦,痛苦就会减半。每一个身处逆境的人,都要懂得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倾诉;每一个面对向你倾诉的同学、朋友,都要学会耐心的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你在帮助他人化解困境的同时,也会学会了应对类似的生活困境。但在倾诉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1)最好能找一位有共同经历或体验的朋友作为倾诉对象;(2)选择对方空闲的时间,否则,就算是朋友,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不仅会使自己的情绪雪上加霜,甚至会失去朋友;(3)千万不要把朋友当“出气筒”,一定要适可而止。

2、向父母、老师和自己信赖的长辈求助 老师和长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屋建瓴的人生智慧,往往能帮助我们客观的分析失败的原因,准确的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找到生命的出口。

(五)学会认输学会认输也叫宽容退让。打一个比方:如果你能挑起九十斤,你却非要努力去挑一百二十斤,撑得越久,危害越大。这时你就得学会认输,承认自己挑不起,改“肩挑”为“车推”,曲径通幽,最终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地。比如:你在班上是中等偏下水平,你就不能把学习定位在尖子生“大容量,高难度”的层面上,不妨退一步,在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下足功夫,以退为进,是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也能让你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知道及时爬起来;学会认输,就是在被蚊子咬了一口以后,不到蚊子法庭去讨公道;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地下车,另外再坐一辆。这些似乎都好懂,但人生路上,一旦出错,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输掉了人生!”

(六)合理宣泄

一贬再贬的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壮志未酬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弃官归隐的陶渊明“挥杯劝孤影”,美酒是他们的“忘忧水”,所有的压抑,所有的苦闷,所有的不得志,都在酒中得到了畅快的释放,从而获得心灵的轻松、自由、愉悦。这种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达到调节和平衡心理的方式在心理学中叫宣泄。

但中学生压力大,耐挫力差,长时间的压抑或情绪低落,很容易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随意寻找“出气筒”,轻则会妨碍人际关系的和谐,重则会对自己、家人、学校、社会造成伤害,这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应坚决反对。因此,宣泄行为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要给自己宣泄的时间和程度设一个限度。

挫折,对于弱者是牢不可破的网;对于庸者是束缚手脚的桎梏;对于强者是不堪一击的盾;对于智者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笑对挫折,你就是强者,你就是智者。中学生追梦的路漫长、曲折,或许有千里冰封;或许有阴雨绵绵,或许有风浪滔滔;或许会跌倒路途,鼻青脸肿,或许会失足山崖,粉身碎骨。坚强些,朋友,有一种跌倒叫站立;有一种失落叫收获;有一种失败叫成功,风雨中那点痛算得了什么?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和挫折,只不过是一种记忆,一个名词而已,带着伤痛把成功的大旗插上人生的高地,才是生命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直面挫折,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那么你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了!

上一篇:童话世界——国色天乡下一篇:邀请客户参加活动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