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024-05-10

数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精选6篇)

篇1:数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要介绍

《数学分析》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历时最长、占学分最多的一门课程。数学分析主要内容有极限论、微分学、积分学与级数论。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其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想,培养使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如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充分发挥《数学分析》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本课程建设。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及标准,特制定了《数学分析》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我校《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步入更高一级台阶,把《数学分析》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校级精品课程。为此,制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规划。

二、课程建设目标

在未来几年内,努力加强《数学分析》课程建设,坚持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校级精品课与省级重点课程为目标,全面建好《数学分析》课程,积极发挥该课程在数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1.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教学内容的改革。抓好习题课教学与改革,完善讨论式习题课的题目与互动式教学的内容的安排等。

2.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材(含教辅材料)的研究利用。目前我校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的《数学分析》(第四版),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同类教材,认真进行比较和研究,作好改用更优秀教材的准备。同时,除一些现有的资料外,编写与本课程相关的师范专业教材及相配套的教辅资料,积累修订习题课教材,达到加强优化教材建设的目的。

3.更新教学手段, 在1-2年内使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答疑。开辟网上园地,设问题征解和问题讨论。在数学实验室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开设针对《数学分析》专题的数学实验课。开设网上自我检测与考试栏目,进一步尝试教学网络互动。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支精通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队伍,五年内使本课程组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教学、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发表与《数学分析》有关的教学研究论文,反映课程建设水平。建设好科研方向的学术梯队,坚持 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并重,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跨专业的合作研究。3-5年内完成1-2项校级科研项目,并争取省级科研项目,每年每位教师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5.结合师范教育特色,立足本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着眼于基础科学研究,力争使《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成为数学专业的一门精品课程。

本课程计划上网的资源有:

师资队伍:教师介绍,课程组概况,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组各成员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和计划;

课程描述: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 特色规划:课程主要特色,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自我评价等;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进度表,课程教学要求,习题,参考文献,教学用书;

电子教案:全部章节的电子教案; 授课视频:部分教师部分章节的授课视频; 教学课件:全部章节的ppt课件;习题库:各章节复习题;

试题库:16套《数学分析》试题,部分测试题;

参考资料:《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及《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国内外经典《数学分析》教材,相关学科发展,有关数学史和数学家简介;

网络课堂:网上答疑,网上园地,设问题征解和问题讨论,开设网上自我检测与考试栏目,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习题和课外学习资料,适时地、不间断地写一些教学随笔和学生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研科研:教研档案(教研项目,教学论文,教学奖励,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合,教学方式方法(讨论式习题课等),教材与参考书建设,教研问题探讨,科研情况(科研工作介绍,科研获奖等),课程组研究生培养,教研科研活动简讯;

教学档案:教学计划,电子教案,部分习题和参考答案,部分试卷及参考答案,学生专区(学生活动,学生论文等)。

总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用现代教育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强化课程管理,积极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建设实现措施 1.提高认识

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了解校级精品课程与省级重点课程达标条件,激发敬业精神,提高课程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位任课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以及数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精品课、优秀课的建设工作。努力做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来培养合格的人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做出贡献。

2.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建设规划实现的主体,必须建立一支较为稳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高业务水平、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由于应用数学专业与统计专业都开设《数学分析》课程,学生多,任课老师少,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任务重(三个学期的课)、教学难度大,导致可以承担《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偏少。课程组现有10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1人,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好,师德高尚,这支队伍充满活力但人员还是偏少。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与脱产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如下:经过3-5年的建设,使《数学分析》课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0%。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带头作用,经过5-10年的努力,培养出一两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为使《数学分析》课程后继有人,使其教学不出现“断层”,要加大对新上岗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每个青年教师安排教学导师,青年教师跟班听导师的课,导师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拥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新上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把《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教材建设

教材质量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一方面在国家公示的获奖教材中采用最优秀的教材,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编写更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数学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根据专业特点与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所编教材要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适合我校办学特点,做到教师易用,学生易学。围绕所用教材,编写与教材配套的辅助系列教材。辅导教材包括:习题课教材、习题集(解)、学习手册、试 题(卷)库。要充分利用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的有关资料,补充与拓展本课程内容,使之更加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任课教师的重点工作是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材的教法及优化习题的配置,比较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取其精华,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针对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网上授课和辅导课课件,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4.课堂教学

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由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主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与研讨,相互听课、评课,落实备课规范。课堂讲授做到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例清楚、语言精炼、板书工整且布局合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程授课质量,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建立完善的听课与评课制度,提高教学团队的授课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观摩课、讲评课一次,通过观摩、讲评,认真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积累经验,发扬长处,找出不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深层面进行教学改革,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整个教育尤为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以寻求好的方式和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进行一些课堂讨论、布置作业、批改评讲、考试测评的传统模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严格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6.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团队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中要明确提出三周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教研活动,并对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等做出安排,按计划进行,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记录、有总结。在集体研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全面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的教改项目立项,在3-5年内主持并完成1-2项校级教研项目,并争取省级教研项目。

7.信息交流

为了加强课程建设,鼓励课程组教师利用网络等设备与校内外同行保持教学、教改、课程建设的交流,参加省内外学术研究、教学研究等相关会议,请专家、教授来我校讲 学,掌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信息,组织几个研讨班,使教师个人的教学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8.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在实行完全学分制时,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测评办法,成绩测评办法作为学生智育测评的依据,必须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而考核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因此在选择考核内容方面,应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本方法的运用,特别应注重检验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养成。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我们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积极探讨标准化考试与考教分离工作,争取在建设周期内完成标准化考试与考教分离基本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1)提高教师标准化命题、考试、阅卷、分析评价等有关现代管理知识;

(2)本课程的考试从命题、测试、阅卷等环节均按科学的、规范化的标准统一;

(3)在条件具备时实行微机组卷,率先实行考教分离;

(4)结合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和新的教学纲要、考试大纲,制定更为有效的试卷库。

9.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环境的建设,开发和改进《数学分析》实验软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强化《数学分析》实验环节,使得其实验以及实验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数学实验指导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四、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充分发挥我校数学系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齐心共建,共同努力完成。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成效的检验与评估,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如期完成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任务,建立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奖罚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检查机制

在数学系领导下,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成立课程建设专家检查小组,负责检查、评定课程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对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执行和宏观管理。

2.建立课程评估体系

在教研室主任组织下建立课程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定课程建设质量,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

3.制定课程建设奖罚制度

(1)积极开展动员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建设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课程建设工作并非教学以外的工作,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认真完成;

(2)根据课程建设工作量大小和完成质量高低,给予教师相应的课时补贴,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3)对于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优先推荐优秀教学质量奖;(4)评定中高级职称、晋级、进修、评先进时,应优先重点考虑政治思想好、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课程建设贡献大的教师;

(5)任职考核要重点考虑教师完成的课程建设工作量的大小和质量,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程建设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精品课建设初级阶段

1.派出骨干教师去省内外重点院校考察学习、观摩教学活动及参加学术会议; 2.完成教学计划的编制工作,并且按照2013年版的教学计划编写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纲要;

3.对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进行加工和开发,完成部分内容的电子教案,并初步建立期末考试电子试题库。

第二阶段:精品课建设中级建设阶段 1.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

2.完成《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3.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撰写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4.完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建立期末考试电子试题库; 5.初步建立网络教学的基础环境; 6.所有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材料都上网。第三阶段:精品课建设完成阶段

1.修改完成辅助教材的编写,完成研究性的学习论文并发表; 2.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和作业批改、答疑; 3.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总结,所有《数学分析》精品课程资源上网。

经过本课程组所有老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结构日趋合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为此,我们坚信,随着本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必将使我校《数学分析》课的教学步入一个良性方展的轨道。

山西大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院数学系函数教研室

2014年3月28日

篇2:数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作为工科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长期扶持的重点建设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能否稳步提高。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新形势,我系近几年对高等数学教学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教学活动规范、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优化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修订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和具有特色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突破,构建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且面向工科院校实际的高等数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满足了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多个层次教学系列的需要。

比如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分级教学”、“高等数学党员辅导站”、“党员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引入数学课教学,搭建立体化教学平台”、“开设数学实验,将建模思想引入高等数学教学”等多项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创新项目,极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各类人才对数学素质的要求,在力争全面提高高等数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上, 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的成长。

经过近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更新了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强化基础,加强应用及多层次的分级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也初见成效,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很大帮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学数学转变为学数学和用数学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补考率大大降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理工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我们将高数教学的全过程视作一个系统,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出了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良好效果。一.重新确定高等数学的基础地位与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的,准确把握培养目标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统一思想,认清开设高等数学的基本意义:一是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必要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为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论的支撑;三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以此为依据,我们确定了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服务于素质教育,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统一认识后,便于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展开。二.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目标教学与管理

在高数教学的全过程中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目标教学与管理,把教学工作的各项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甚至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去,并规定相应的信息反馈和调节控制措施。在每周的教研会上,任同一门课的教师通报各自的教学进度及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出及时反馈,然后要求求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习题课的针对性,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讲评纠正,使学习质量得到适时的控制。

三.因材施教,实施并不断完善具有特色的多层次分级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升本之前,我校一直沿用传统的较为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特长,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高校招规模的不断增加,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社会对学生数学水平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此我们从06级起对本科高等数学我们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分层次教学,即教材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班级分层次。教材分层次就是把高等数学“高等数学A”(理工类)、“高等数学”(经管类)和“高等数学C”(城规)三门不同类别层次的高等数学课程,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材。为了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根据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原则,我们在教学思路上的改革体现在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索,针对教学班级提出并实施了三个层次的分级教学,第一层次是在每年新生入学后进行数学摸底考试,在本科生中选拔出一批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按理工类和经营类组成三个数学提高班,在此基础上,今年以又在提高班中设立了一个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班;第二层次是大量的数学水平处在中间层次的普通班;第三层次是在全校新生中选出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组成若干个补修班。(三个层次的人数比例大约各占14%、76%和10%左右)并针对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对提高班我们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加深某些知识点,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对于中间层次的普通班教学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较为统一的教学安排,着重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实力。教学方法着重于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针对补修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这一特点, 我们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有耐心的老师,教学内容以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为指针。教学方法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采用“由易到难”、“精讲多练”的方法,加强典型习题的练习,确保大学数学核心知识点的掌握,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通过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使一部分同学能脱颖而出,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也使一部分原来基础差的同学不至于掉队,使全校的高等数学补考率大大降低。

四.建立高等数学党员辅导站,把高等数学教学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师生交流的新平台,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帮助,理学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校率先成立了“高等数学党员辅导站”,每星期的周六、周日下午组织三至五名党员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对促进全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且在党委的支持下申报了“党员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校级课题,建立了党员在建设数学精品课程中长效机制,以党建工作带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把支部工作与教研室教学工作以及项目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也能使本支部的党员在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面,使支部党员增强使命感。我们组织三个由党员骨干教师挂帅的项目研究团队进行较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通过团队的力量切实提高所有的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使高等数学课程达到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要求。五.搭建立体化教学平台,打破封闭的教育环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随着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完善,我系积极争取赛尔毕博公司和院网络中心的支持,在全省率先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引到高校的数学课教学之中,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对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学生为主、优化学习方法,开展教师和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弥补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增进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使数学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体验式、探究式、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对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必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做好高等数学教学的其他各项配套工程建设

首先做好教研室规范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高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力争使高数教学的全部动态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包括:

⑴新生进校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学生课外习题达标练习册、学生成绩考核及成绩分析规范、优生培养和差生的补差办法。

⑵建立了系级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规范教师在教学运行具体过程。比如为了保障教学过程质量,组织教师编写或熟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做好各教学环节,如课后辅导答疑与阅改学生作业。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我们制定了系级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目标和细则、进行教学过程检查和督导、管理好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过程。

⑶加强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性教学,开设数学实验课及数学建模选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验部分。通过课内课外多种途径渗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开展长期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机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平台。

⑷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坚持不懈的集体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且我们每学期对本科的高等数学搞公开教学课,课后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和总结。⑸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完备的教学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此学期高等数学教研室还对每位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制定了“高等数学教研室积分管理办法”,对全体教师实行积分制。

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养青年教师的有关制度,在新教师培养上,实行以老带新,为每一位新分来的青年教师都配备了一名指导教师,使他们能更快成长,使高数教研室人员结构更趋于合理和优化。

⑺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及时监控学生学习质量。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数学实验纳入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我们从06级开始,在全校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增加了统一的期中考试,对学生的中期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便于教师在后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出现那种到期末考试一次性算总帐,弄不好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

另外,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在学习后续课程的不同需求,在08年下学期先后邀请了经济管理类及理工类的有关院系的领导及相关教师,多次召开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座谈会,通过征求意见、讨论和调研,了解数学课程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需求和深度的要求,为我们以后的组织教学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我们也准备针对不同的专业,相对固定一部分教师负责某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能针对不同专业,分块收集、编辑与专业相关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学习动力。

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改进、实践、总结及应用,成果显著:

⑴ 通过多层次的分级教学的改革和应用,是对我院沿用已久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补充,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激励,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包括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所有学生的发展。从考试成绩来看,我们从05级理工类专业86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5%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样本1,同时,从理工类A层次班108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0%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样本2。通过对比,结果发现样本1中平均分为62.98分,而样本2中平均分为74.8分;8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在样本1中占28%,而在样本2中占42%;样本2中基础题和中等题目的得分率比样本1的略微偏高,样本2中难题的得分率56%要远比样本1中的11%要高的多。2007级第1学期高等数学A(上)全校不及格率32.22 %,全校平均分为66.8分,比2005年的第1学期高等数学A(上)不及格率下降5个百分点,平均分提高了8分。2007级第2学期高等数学A(下)全校不及格率为30.41%,比2005年第2学期也下降了4.5个百分点。补差班的同学由期中的平均30.2分上升为46.7分。2008级第1学期高等数学A(上)不及格率为29.8%,平均分为67.8分。平均成绩根据有关统计在以前未进行分层次教学,全校学生的不及格率通常是在35%以上,而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后,他们的成绩有较大提高。

⑶在06~07学年第二学期,党员辅导站总计辅导答疑学生达381人次,基本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解决了学生遇到难题无处解惑的问题。党员数学辅导站通过个别答疑、集体答疑、学习方法讲座等诸多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交流,促进了师生感情,为我校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尽了一份力量,经过几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党员辅导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促进了师生的感情;明显提高了学生数学考试的通过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充分认可。

总之,我们在大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数学实验教学、高等数学党员辅导站建设、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改革措施,只是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改革的摸索中不断地前进,逐项落实全面完成高数课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按预定的目标来优化高数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篇3: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与数学课程建设

为了促进数学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培养更多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中华女子学院自2006年以来, 就尝试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教研室的教师担任了数学建模活动指导的角色。从2006年至2009年, 中华女子学院连续4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共获得了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北京一等奖3项和北京二等奖3项。在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中, 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逐步形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的实践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是连接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桥梁, 几年来我们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 建立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学体系, 探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和数学教学改革,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

中华女子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分为:第一步, 每年的10月—12月,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验选修课;第二步, 第二年4月—6月,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选修课第三步, 在每年的6月下旬, 举行全校数学建模竞赛, 确定参加暑假培训的学生;第四步, 每年的7月上旬—8月上旬, 要求参加暑期培训学生自学部分与竞赛有关的知识, 为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五步, 每年的8月中旬—8月底, 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和模拟竞赛, 并在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选拔和组队, 确定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选手;第六步, 每年的9月初至赛前, 对参赛选手进行实战模拟训练, 进行两次赛前技巧及注意事项讲解, 并具体布置竞赛工作。

参赛结束后, 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认真总结经验, 将好的经验作为下届参赛队员的培训内容之一。

2. 合理安排数学建模的培训内容、数学试验和数学建模选修课内容。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内容和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数学建模课程应以数学知识和方法为纵向、以问题为横向,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培训内容。

明确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 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并试图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其兴趣, 并介绍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 2006年, 在对我校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时, 由于国内的教材多是针对理科重点院校, 适合于女子学院的教材相对很少, 我校从事数学建模教学教学的教师, 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 结合女子学院的特点, 从中精选出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内容, 一边进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建模竞赛培训, 一边进行修订,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于2007年完成了《数学建模》校内课件。课件的第一部分是数学建模引论, 介绍数学建模的概念、功能、一般步骤和一些典型例子;第二部分介绍Mathematica, lindo/lingo数学软件, 为学生提供一些软件支持;第三部分是讲评一些典型的建模案例, 选择案例的思路是:实际背景简明、问题能吸引人、假设和建模的依据容易理解、求解不太复杂, 使学生从这些问题入手, 学习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技巧, 激起学习的兴趣;第四部分是综合模型练习。同时, 于2008年完成了《数学实验》校内讲议, 讲议的第一部分介绍MAT-LAB数学软件, 第二部分是小型实验问题,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对参赛选手培训的宗旨是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不需要讲授高深、系统的数学知识, 仅介绍和引用一些实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便于学生接受和临摹, 特别是一些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数学模型,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 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 举行全校数学建模竞赛, 普及建模知识, 提高群体建模能力。

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 我校一方面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数学教学, 进行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从2007年开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2008年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 大胆启用进取心强的年轻竞赛指导老师主讲, 选课人数累计达800人。数学建模、数学实验选修课的开设, 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教学效果良好。此举既普及了数学建模知识, 又为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选手。同时, 我院连续4年举行了全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推动了我院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又为全国竞赛选拔了人才。

一方面, 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是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另一方面, 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都是来自实际问题, 需要教师平时积累丰富的资料, 在教学和辅导中不断地完善, 为学生灌输新的思想和方法, 促进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此外, 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培训和课程建设为我院的数学教学改革找到了强有力的突破口。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的体会

1.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推动了女子学院的数学教学的改革。

从数学教学思想上说,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分析、计算或逻辑推理, 能够正确、快速地求解数学问题, 即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二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去抽象、概括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 构造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几乎所有传统的数学课程都着眼和着重于前者, 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引入教学, 可以有效地加强后一方面的训练, 是对原有数学教学体系的一种改革尝试, 也给教学思想的改革提供了新鲜、生动的素材。

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对以往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 忽视“受者”的心智创造过程, 将知识高度浓缩地“灌”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甚微。数学建模教学中指导老师采用的“研讨式”教学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意把前人发现与积累知识的方法、过程, 以及创新的经验介绍给学生的同时, 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把教室既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课堂, 又变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的园地。

我校《数学实验》课程主要学习MATLAB数学软件, 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建立模型, 然后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对其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和检验的建模全过程实践。该课程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并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随着数学建模活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和参与的教师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了数学建模, 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在竞赛训练的课堂讨论教学中, 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引入, 丰富了原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在竞赛中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使用, 促进了数学教研室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建设,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2.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由于内容多、学时少, 授课主要靠学生自学, 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其潜能, 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尽管数学建模的题目是由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简化加工而成的, 但是它们又不同于数学应用题, 因为它们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数学建模活动既可发掘学生的潜力, 又可提高学生的就业概率。我校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供不应求, 就业质量明显要比我校同届毕业生好。他们中有三分之二考上研究生, 有的还考上一类重点院校的研究生。

3.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自2006年以来, 我校先后有4名教师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课程建设调动了青年教师爱学习、求上进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热情,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 数学建模指导组老师发表相关教研论文20余篇, 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08年数学教研室被评为中华女子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1名教师获得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此外, 2006年1名教师获“中华女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1名教师获“全国妇联岗位建新功活动标兵”称号。

有机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要使它的辐射作用更广泛地发挥出来, 必须与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几年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主体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不打乱现行教学秩序、规模相当大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试验。

鉴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又不额外增加课时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 加强数学教学应用内容和实践环节,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的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库在强, 刘焕彬.以数学建模活动为载体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3) .

[2]李宝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

[3]姜启源编.数学模型 (第二版) [M].高教出版社出版, 1992.

篇4:《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

一、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师资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特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 即为每个青年教师制定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养,做到评帮和指导不间断。同时,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渠道多方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水平。

2. 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实验培训等活动,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其他数学选修课及特色讲座,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同时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多参加高等数学研讨会、年会等。

二、教材建设

教学大纲方面,为了更加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我们在原有本科微积分理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细化、深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部分例题与习题的难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一定数量的证明题,通过此方法可以满足部分考研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教研组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首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对与各专业的应用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调整,保障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更加注重了应用。目前,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教研室已开始编写主要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等本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三、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

1. 强化案例教学。我们把与专业背景联系较为紧密的经济应用案例引入到教学中, 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学中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介绍理论知识后,适当引入经济问题中的实例, 结合数学思想和方法给出解释,开阔学生视野。

2.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贯穿到编制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中。 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采用系统教学法;在章节总结教学时,采用技能教学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采用心理障碍排除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采用设问情境法;用于习题课教学时,采用参与教学法。

3. 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部分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自讲或讨论,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归纳总结及点评,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灵活使用考核手段,在考试形式上,打破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逐步形成闭卷“教考分离”、小测验、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使学生既注重学习知识又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二)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1. 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我们于2010年全面完成了《高等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并投入使用,后经多次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将传统的数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传统教学方法中不能直观表示的抽象概念、定理、图形等通过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在补充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2. 建设课程网络平台。目前我们已创建了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基于这个网络平台,建立了高等数学教学辅助资料库,包括高等数学的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录像、在线题库等与课程相关内容。同时,增设了课程特色、考研真题、数学天地等课外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学生通过上网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学到其他相关的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增加互动功能,开设在线答疑系统,给师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及时总结、反馈。

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采取的上述措施,有效保障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适应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涛,佟绍成.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44-46.

[2] 刘沈荣.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43-144.

[3]马知恩. 教材建设如何适应大众化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0):10-12.

[4]汤宇.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5):125-126.

[5]熊德之,张志军,阮正顺等. 经济数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8-10.

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 2012-04-18

基金项目:河北金融学院通识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篇5:数学师范专业职业规划

11级数学系数学教育班姓名学号

一、自我认知

1、性格方面

我的性格特点:

1)有创造力,动力十足,独立性强;擅于思考,热心并愿意帮助他人,易于察觉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2)能从全局考虑问题,对某些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此充满了激情;

3)处事谨慎、小心,遇事沉着冷静,通常带有一定难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往往是深思熟虑后的行动表现,做事有步骤、有条理、按计划行事;

4)情感强烈、原则性强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善于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

5)即使面对怀疑,对自己的观点仍坚信不疑。看问题常常更能入木三分。

2、职业兴趣

常规型、社会型

3、职业价值观测试

最重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最不重要:工作不太紧张、外部压力少。

4、优势与劣势

优势

1、对数学与外语感兴趣,有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3、具有创新精神,力求完美;

4、亲和力强,性格温顺,易与人相处。

5、具有相关家教的经验。

劣势

1、专业能力与知识储备需加强;

2、难以把复杂的想法简明地表达出来。

3、缺乏正式授课的经验,讲台讲课的台风不足。

二、职业认知

1、外部环境分析

我选择的是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参考职业规划测评报告建议,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① 家庭环境分析:我的家人都很理解、也很支持我的选择------当一名人民教师。另外,我的亲戚当中,也有不少是当教师,他们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

② 学校环境分析:目前我就读的专业就是师范专业,我的学校也是一所有名的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院,专业知识的培养让我对成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③ 社会环境分析:当前社会上的师资正是紧缺,政府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扶持力度也在适当的加大,选择当一名教师也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便于毕业后找工作,利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2、目标职业分析

如意的职业就是,能从事常规型、社会型的工作,主要是能帮助别人成长。工作必须符合个人的价值观。因此,我初步确定并分析自己的目标职业如下:

① 目标职业名称:中小学数学教师

② 工作内容:教授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解答疑问。

③ 任职资格:需具备一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持有相关的专业证书

三、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通过对自己性格、优势与不足、兴趣爱好、潜能等等,以及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分析,我开始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明确的规划。打算利用自己丰富的数学与教育知识,从事教师工作。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一步:努力学好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好如数学建模 等专业技能,为今后求职作好充分准备。同时,精读励志书籍,不断自我肯定,增强信心。

第二步:利用兼职项目形式小试牛刀,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家教之类的兼职,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也有利于自己对学到的知识做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第三步:关注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对岗位进行系统分析,找到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不断修正。

第四步:通过阅读求职技巧书籍,提高求职成功率。

第五步:调整简历,突出自己在兼职与各种参赛项目或实践中的经验,特别是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得到的成长。

第六步:准备面试,参考如何应对面试的书籍或参加求职就业专业特训。第七步:进入学校工作,虚心想前辈讨教学习,积累经验。

第八步: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专业能力,向更专业的知识领域迈进。第九步:在工作之余,可以选择多方位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见识。

五、与时俱进,灵活调整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事物,也会变,以上的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应搜索相关的信息,及时了解专业的动态,以便对计划做适当的调整。

结束语

篇6: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重要了。

一、自我认知

1.价值观

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

2.性格

以前自己虽然是一个稍微内向的人,但现在我更多的与人接触,以前的内向成就了现在的独立,遇到困难能够冷静下来,寻找解决办法,更加理性。

3.优劣

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参加学生会和担任过班干部,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但对社会还不够了解,缺乏工作经验,需要不断地实践。

二、自身环境分析学校环境

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清华北大、211、985的大学生数不胜数,如何从普通大学学生中脱颖而出找到工作呢,这就得看个人实力了,规划好实行好自己的目标显得格外重要。专业环境

数学专业算是我就业的一个优势,他的发展道路十分广泛,选择的余地很多,同时有优先考虑的优势。

3社会环境

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越需要努力提高自身。

三、职业环境分析行业

会计人员仍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技术难掌握、制度难遵守和领导难对付已成为会计人员心中工作难点的主要方面,给会计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压力。企业

企业在提拔企业管理人员时,也渐渐地开始注重管理人员的会计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干部去做决策判断,帮助企业取得高效益。岗位

由于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这也引发了会计教育的热潮,无论是本科、大专、中职、夜大等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这种盲目扩张,使得普通财会类人才的薪酬水平出现低迷。

四、发展策略

1、大学:拿到学士学位及毕业证书,学好并掌握专业知识,多参加些社会实践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准备考会计专业研究生。

2、研究生:学习知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尽量考取初级职称3、5年内:确保初级职称,进入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工作。

4、之后:考取中级证书,进入稳定期的企业工作,逐步发展提升。

五、结束语

上一篇:渴望和平的作文参考下一篇:装修业务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