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记忆

2024-04-28

泛黄的记忆(通用17篇)

篇1:泛黄的记忆

记忆,永远都是那么的伤痛,就像敷在伤口上的那把盐,火燎燎地烧着,为我们的悲欢离合,更为我们分别时满含着泪水却挤出了一个淡淡笑容的虚伪……

难以止息岁月的匆匆流逝,一如那些不可挽留的事物般,纵使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也已无济于事。或许失去了的便就注定不可拥有,过多的去强求只会徒添无谓的伤口,只是,那颗不知悔改的心却让我一时难以放下……

那日从老师红肿着的眼睛,我们知道,明天,我们就毕业了……平日里吵闹的教室里变得格外安静,每个人的眼里都蓄满了泪水,总是遮掩着轻轻拭去,然后看着那个平日里自己最在意的同学,向他投去的,不是深情地凝望,而是分别的不舍……那段日子里,所有的同学几乎都不管升学考试如何,都整日整日的泡在空间里,发表着自己的毕业感言……不论平时关系好的还是坏的,每一篇日志下都是一连串的回复……那夜我看到同学们给我的回复,看到闺蜜们给我的回复,看到老师们给我的回复,我哭了,哭了很久……六年来的情怎能说散就散,六年来的风风雨雨怎能说忘就忘?

那个毕业的前一天,同学们的泪水,深深地刻画在了我的心里……平日里,最调皮的男生在空间上发来一段“要毕业了,不舍……”的说说时,我在他的下面给他回复:“放心吧,没有一个人舍得与你分开,也没有一个人舍得让你说‘不舍’……”我不知道那句话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意思,只是觉得,说出来了,就像毕业一般,尽管是满满的不舍,但终究不会再见……不是不会,只是今生我与你们的一起度过的这段时光,可能已是我们此生惟一的相交点……如若以后还能再见,便是最好;未能再见,只能在默默中安慰自己,我们曾经有过那么一个相交点,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还好我们的生命不是平行线,认识你,我感到很幸福。

难以止息岁月的匆匆流逝,一如那些不可挽留的事物般,纵使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也已无济于事。或许失去了的便就注定不可拥有,过多的去强求只会徒添无谓的伤口,只是,那颗不知悔改的心却让我一时难以放下……

泛黄的记忆在脑海中慢慢的脱落,俯身去轻拾时却已破碎满地,也许应该忘记了的真的不应该再记起,可上天却便便给予我了这么强的记忆,任我如何的想把一切不顺之事抖落,可在我一再的坚持下,一切又显得那么徒然。

篇2:泛黄的记忆

——写在前面

我习惯的看着房间的右上角,不知道我的思绪又到达何处。

蒙胧中,睁开双眼。一台黑白电视机工作着,我发现自己躺在沙发上,身上觉得很无力,抬头望望窗外,烟雨般混沌。我发现这个只有一间房间的家,似曾相识,已经泛黄的墙面上,还留有铅笔的印记,一条条不知为何产生的线段,交织盘桓在墙面上。

我伸出右手,试探似的用我的食指触摸着茶几,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已经被岁月深深烙下了痕迹。看到风扇转动着,我才觉得真的有点热。房间很昏暗,暗得我并没有发现灯的存在。土黄色的家具,颜色出奇的一致,但由于我的存在,都变的伤痕累累。那只剩下半扇门的衣柜,装了我们一家三口为数不多的衣服。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一切都那么紧凑,导致我那么容易的撞上这撞上那,这似乎也成了我值得我回味童年的一项。

这一切似乎随着我的追忆变的苍老了。

记忆中的我是那么喜爱生病,在不大的厂医院内,几乎没有不认识我的医生,护士。直至青霉素对我无效,直至小屁股都充满针眼。我不能说我不幸,至少我体验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体验的经历,我更加爱惜我的身体。爸爸回忆说,那时的我,感冒了眼睛就变双眼皮,发烧就会话很多,这已经成为我的标志了。

童年的我喜欢和邻家的孩子些玩,一起到我家站到沙发上,疯狂的跳来跳去,直至后来沙发一碰就嘎吱嘎吱响。那时的家住在小学的里面,所以我经常跑到教室跟前偷听。但我并不认为我那是喜欢学习,因为我那时的确很爱动,很难静下来,后来我学画画才改正了这点吧。

骑车是我后来的爱好,我家面前有个大坡,我就和玩伴们穿着“石林”牌的球鞋骑着我那辆没有刹车的自行车,飞速滑下,最后将脚一垫,车就算停了。为此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球鞋。直到有一天,我的坐骑散架,才宣告我的与自行车为伍的生活结束。

小时学了8年的画,学了4年的乒乓球。我想过当画家,想过当乒乓球运动员,但都被现实一一的抹杀了。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我真正的梦想是什么,或许就只是闭上眼睛慢慢回忆这些瞬间,因为这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南拳妈妈说。

篇3:泛黄的记忆

我国高速公路起步于1988年, 快速发展始于1995年, 至2010年底, 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达7.32万公里。目前, 我国传统的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基层 (砂砾) 、石灰粉煤灰基层 (沙砾) 、石灰稳定土基层等形式。但采用水泥、石灰或粉煤灰对道路路基、基层土壤进行固化处理的措施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技术和经济上均不尽人意, 存在早期强度不足、易出现裂缝、水稳性差、易软化等缺陷。为解决道路基层材料的不足, 土壤固化剂以其独特的路用性能受到普遍关注, 这种材料具有改善土壤水稳性、增加强度、降低于缩性特点。

本文采用不同掺量的两种固化剂对粉砂土进行改良, 对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原材料技术指标

1.1 固化剂

固化剂一种可以快速而显著地改变土壤的矿物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 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从而把丰富的土壤资源改变成性能优良的工程结构材料。本文试验选用的添加剂为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 固化剂掺量为:4%、6%、8%和10%。

1.2土

试验采用低液限粉土进行试验研究。用比重瓶法测定其比重为2.64;用流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其液限为21.2, 塑限17.8, 塑性指数为3.4, 其技术指标见表1

2 试验方法

2.1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按照现行试验规范, 通过击实试验, 可以得到各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击实试验是用重锤锤击土料, 以使土密度增加, 土在一定的击实效应下, 如果含水量不同, 则所得的密度也不相同, 能使土壤达到最大干密度所要求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 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土料粉碎、拌和和击实过程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加固手段, 但该过程是任何类型的土壤固化剂在固化土壤时都必需的, 因为固化土壤的密度和土壤固化剂在土体中的均匀性, 对试件强度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用同一能量击实不同配比的各组测定土样, 确定出做试块时达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时的用水量, 是保证固化土壤强度的一种必要的有效手段。

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土的击实结果见表2。

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固化剂对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本文采用现行规范进行试验研究。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3。

2.2.1 固化剂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实度为96%、97%和98%时, 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使用掺量为10%时做路床,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6MP以上, 能够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0.8 MP的要求。压实度为96%、97%和98%时, 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6%时,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1MP以上, 能够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0.8 MP的要求;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8%时,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0MP以上;DHT土壤凝合素使用掺量为10%时,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42MP以上。这说明, 固化剂的掺量对稳定土具有显著地影响,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 可以选择适当的掺量以节约经济造价。

试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 无论是采用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还是采用DHT土壤凝合素改良的土,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之增大。究其原因, 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 能够使其电化学反应得到充分的反应, 将土壤、土颗粒的亲水电荷取代或变性, 使土壤永久失去亲水的电离成分不再吸水, 同时使土壤的密实度、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从而表现为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 其7天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

2.2.2 压实度对固化剂稳定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从传统理论来说, 压实度增大, 试件更加密实,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就越大。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 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的掺量为4%时, 压实度为96%和97%的抗压强度都为0.38MP, 但压实度为98%时, 其抗压强度又有所增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的掺量为6%时, 压实度为96%的抗压强度都为0.52MP, 但压实度为98%时, 其抗压强度又有所增加;掺量为10%时, 随着压实度增加, 抗压强度随之增加。压实为96%、97%时, 掺加固化剂试件强度变化不大, 与预想的固化效果相差较大, 具体原因需增加室内试验做进一步的探索。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 掺加DHC土壤凝合素稳定土的变化规律比较理想, 即随着压实度的增加, 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2.2.3 不同的固化剂种类对稳定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尽管土壤中粘土成份偏低, 无粘性的粉砂颗粒偏多, 固化难度较大, 添加固化剂的稳定土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但是不同的土壤固化剂对稳定土的稳定效果是不同, 从图3-图5可以看出:在压实度为95%、96%和97%时, 掺加DHC土壤凝合素的土7天抗压强度都要大于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结合经济因素, 选择与其相应的固化剂。

结论

经过对掺加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和DHC土壤凝合素稳定土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1) 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 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之增大。固化剂的掺量对稳定土具有显著地影响,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 可以选择适当的掺量以节约经济造价。 (2) 从普遍规律来看, 采用固化剂的稳定土随着压实度的增加, 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3) 掺加不同的固化剂土, 其7天抗压强度是不同, 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结合经济因素, 选择与其相应的固化剂。

参考文献

[1]柯劲松.EN-1土壤路基固化剂及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 1995年第4期.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3]《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 (CJJ/T80-98)

[4]石丽萍.土壤固化剂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 第3卷第4期, 2004年11月.

篇4:泛黄记忆里的花样年华

火车站命名和清华大学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清华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当时还只是外务省下的一个小机构,留美预备班也只相当于高中或大专的性质,初出茅庐的清华大学在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名气。火车站的名字或许取自清华园,清华园作为圆明园的外延,其历史可以回溯到康熙年间,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地方。

命名上虽无联系,但地理上的相近为火车站和清华大学之间搭起了便捷的桥梁,它们俩就像是“老大哥与小弟弟”。在20世纪40~50年代初,这个火车站是清华人进城的唯一捷径。对于老清华人而言,这里留给他们最深的记忆,便是进城的路。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城市规模尚小和交通滞后的年代,从清华园进入市区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学生们骑着车或者毛驴从现在的中关村南大街、白石桥到西直门,另一条就是从清华园车站坐火车到西直门。“这个火车站当时只有一些平房,一个石头的站牌,候车室只能容纳二三十人,卖票的窗口也只有一个。来往的人很少,大多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毛主席踏进新中国首都的第一步就在这里。”一名在铁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用手指着车站,眼神里露出光彩。他说,1949年3月25日夜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由西柏坡到北平,由于那时北京站即前门车站一带特务活动猖獗,他们便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进入北平。虽然这是一段无法考证的历史,但老职工却执意地、细细地说了起来,这是这个小站给铁路人带来的骄傲。

解放初,清华园车站南面是一个小花园,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西面有一个日本人建的炮楼,东面则是铁轨。车站本身的构造也不复杂,面朝东的候车室北侧有一个贵宾室,其余的基本都是办公室。这个小站走货运的车更多,旅客很少。当时,车站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还有百余名工人,每天负责来往货车的装卸货。那时的清华园周围,不像现在这样繁华。

1952年,蒋南翔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考虑到学校的发展,他向中央提请铁路东迁。据知情人回忆当初的现实情况,“国家要发展清华大学,往西发展不了了,再发展就到北京大学了,只能往东了。往东没有什么房子,都是农村、空地,所以把铁路一搬就可以了。”

1961年,由于铁轨东迁,清华园车站也选定了新址一一即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门外,开始了建造。不久,整个火车站都搬迁过去,而车站的原址也随之废弃,被淹没在后来拔地而起的大楼大厦之中。

从此,这里终结了客运历史,只作为货运站,主要给学院路的八大高校和周围单位供给煤和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小站才彻底停止使用。

几年后,铁路东的荒地上也盖了房子,而“清华园”无论从实际上还是语义上,都大了许多。

篇5:泛黄的记忆作文

相反地,换来的是一个执着的微笑,永远奔波与忙碌之间的步伐,犹如橡皮糖一样诙谐地印在脑海里。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不过那次的饥饿七日战。

在某个星期一,同学们都回到学校了,而在当时我还是一个住校生,由于健忘这个习惯导致我忘记携带我存放米的箱子的钥匙。

让我一周靠买零食或饿肚子为生,虽然很难熬,但我从来没有想回家的念头。心里只有着学习的念头。

我做了如此多只为好好读书,以后当一个好老师,这个梦想一直阻碍了我前进的道路,记得当时由于写小说的文笔。

手法有所不同,比较新颖,曾被几家报社看重过,但是当时心中坚定的梦想,便与这份娇好的工作就此无缘了。

虽如此,但后来被生活所迫,以致我仍没有出现梦想。

回想过往的琐事,不由把埋在心底的梦挖掘了出来,才意识梦原来一直都在,我以致没有忘却它。

次日,我便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与朋友告别完毕,我便关上了电脑,背上了出游必定要背的包,迈着轻快地步子前往我工作的地方

并将一封带有辞职信的信封放在了老板的桌上,辞去当前的编辑工作。便前往贫困的云南当一个支教老师,以完成心中永不变的梦想

篇6:泛黄的记忆-抒情散文

记忆的梗上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一首优美的小诗

字里行间透着青涩与欢乐

它也是一首赞歌

唱着梦想的主旋律

***

想当年的梦想

是诗人是作家

梦想何其远大

可惜

没能坚持

于是

飞翔少了一份动力

最初的梦想

就这样遗落在

懵懂的青春里

多少年过去了

一直都没有执笔

直至有了空间

再有了散文网

才重新拾起久违的梦

***

我本是一个善感的女人

或许是年纪渐长的缘故

喜欢回忆

喜欢怀想

今天无意翻阅相册

看到了泛黄的.照片

百般滋味直涌心头

我怀念那青春梦想

想念匆匆那年的文友

好想知道

你是否幸福快乐

还是躲不开生活的煎熬

我只想你仍然安好

***

我逝去的青春不再

记忆留痕般轻轻掠过

那些流云飞花

那些姹紫烟霞

那些陪伴我们青春年少的婀娜年华

都随岁月流转

散落天涯

辗转成

篇7:零碎的青春泛黄的记忆随笔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们喜欢用青春这个词,来描述我们的生活,又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多愁善感。如今,我们习惯一个人听着有关青春的歌,看着有关青春的电影,拾取一路上的零零碎碎。

去年的如今,我在为我的大学咬牙最后一搏,今天,坐在并不满意却在意料之中的大学里平静地看待过去,其实,有些事过去就没那么在意,有些路,只是有关青春的一个拐角罢了。

小时候,青春意味着快快长大,稍稍大些后,青春就是关于我的一切,现在啊,越来越不明白青春这个东西了,只知道现在的我们正在拥有它,却不是永恒。过去的它一直都在,而我们却不会去思考它,只留下了点点滴滴地回忆给了现在的我们。也许啊,只有到了现在这个还有关青春的年纪,才会再回头去怀念、去思考那过去的人和景,物与事吧。毕竟,他们与青春有关。

一直以为,青春就是一段特定的时光,一条必经的小路,一个人可以头也不回地走完这条必经之路。但是走过了一段才会发现,那些记忆里的青春是零零碎碎的画面,在这些画面里,我们走过无数拐角,遇见各色各样的人和事,我们哭过,笑过,奋斗过,失落过……当然,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只是告了一个段落。

青春是美好的,拥有过的人都喜欢去怀念,无论是奋斗的青春,还是挥霍的青春,只要是青春,总归是有故事的。但是,青春的岁月就像人的生命一样,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过往,不会永恒,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样的岁月,去珍藏有关它的记忆。

那年高中,是青春里一段特殊的岁月,这段岁月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充斥着酸甜苦辣,形影不离就是兄弟,亲密无间就是爱情,名列前茅就是优秀。。。当然,最难忘的日子肯定是高三那一年,我们习惯在冬天的清晨穿越有点昏黑的寒冷,我们习惯在每一个睡意昏沉的课间倒下,我们习惯在漫无止境的试卷上奋笔疾书,我们习惯在每一个的奋斗的晚上思考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喜欢冬日的暖阳,喜欢那小清新的文字……我们在每一次考试过后伤心的哭泣或是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我们努力把心中那对于某某的爱慕压在心底,我们总是在老师的催眠曲中不知不觉地倒下……。最终,我们远离这段让人既爱又恨的时光,今天,我成了一个旁观者,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那一段取名叫做青春的故事开始在青春纪念册中渐渐泛黄,散发着墨迹书香……

篇8:黑白泛黄的时光

现在想想,那时故乡的年味真是让人怀念。前年寒假的一个晚上,我在村中的街上溜达着想寻着一群烤火的旧人,却只有冷冷清清的灯光和附近院子里呼呼啦啦麻将的声音,远去了都远去了,也许再遇到烤火的人,我也找寻不出当年的味道,也许我怀念的只是儿时那有些黑白泛黄的时光。

小时候一到腊月,小孩子们就开始躁动不安了,整天念叨着那首不知已流传了多少年的童谣:“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闺女儿要花,小小子儿要炮……”那时的小孩子总是最盼望着过年的。

一到祭灶,天空总是很合时宜地飘着些雪花,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家家要祭灶王爷,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让来年的灶里面有好东西可煮。祭灶那天,一到傍晚爆竹声渐渐多了起来,各家竞相用热闹的鞭炮声迎着各家的灶王爷回家。这时各家的女主人早已把祭灶汤摆上餐桌,汤里有暗红色的猪肉丸子、乳白色的老豆腐、褐色的红薯粉条,再在上面撒些青翠的香菜,汤在餐桌冒着氤氲的白汽,勾着小孩子的馋虫。

以后的几天各家都为年货准备着,各家都蒸好了几锅雪白的大馒头,炸出了各式各样的丸子,备好了几条肥肥的黄河鲤鱼。这些东西是要预备着吃到元宵节呢,也不用担心这些食物变质,零下好几度的院子里就是天然的冰箱。

我觉得最能表现年味的就是花花绿绿的门画和春联了,门画上大多是舞刀弄剑的叔宝、敬德、关羽、张飞。由于常听评书《三国》的缘故,我最喜欢关羽,以至于看到谁家大门上贴着关羽,便认定这家人是好的。那时的我喜欢画小人,就经常以门画上的关羽为模特,觉得他的胡子可真是标致极了,长大后也要留一下他那种胡须天天捋着多威风啊。后来画了整整一个本子的各种版本门画的关羽,前年回去想把它找出来,却再也寻它不着了。

当时的春联都是手写的,长的对子贴在门框上,短的是四个字叫门头儿的如“春回大地”、“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贴在门楣上或粮仓猪圈上,还有“出门见喜”“春光满园”则贴在门口和院子里的树上。记得有一年过年,我看到一家人正堂屋门楣上贴着“六畜兴旺”,还贴得方方正正不像小孩子搞的恶作剧,我回家告诉了我哥,让我们小哥俩偷着乐了小半年儿。“出门见喜”这个小春联我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藏着一首童谣:“出门见喜,碰见老李,老李尿泡,一尿八丈高。”邻居家有一小孩叫二胖,他奶奶刚好姓李,但这也挡不住他在年关那几天在她奶奶面前屁颠屁颠地唱着:“出门见喜,碰见老李……”他奶奶听了也并无愠色,只是笑嘻嘻地拿个肉包子递给二胖:“小兔孙,给你包子堵住你的嘴,让你再唱。”

等花花绿绿的春联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时,已是大年三十儿啦。三十儿晚上照例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守岁的。儿时的我每年都信誓旦旦地说今年我要等到零点钟声敲响再睡,却总是被鞭炮声吵醒时发现外边天色大亮。小时候的我有些文弱不大喜欢鞭炮。听我奶奶讲再往前十几年,我三叔小时可不是这样。那时天还没亮,大大小小的孩子已聚集在街上了,只要听见哪家的火鞭声一响都疯了似地向那家涌去,不为别的,只为抢起地上还没点着的小炮仗。为了这,有一年我三叔过年新穿上的棉袄都被炸了好几个大窟窿,这件事被我奶奶念叨了一辈子。

篇9:漂浮在泛黄记忆中的梦

当我翻开第一篇时,泛黄的页面与密密麻麻的字,猛然回想到曾经年少无知许下的梦,这是许在一本泛黄日记的梦,让我脑海里浮现起曾经的一幕幕。

记得那时,我每天踏着一双红雨鞋,带着一把蓝色的伞在雨中与学校和家之间奔波。遥远的路程并没有让我就此止步。相反地,换来的是一个执着的微笑,永远奔波与忙碌之间的步伐,犹如橡皮糖一样诙谐地印在脑海里。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不过那次的饥饿七日战。

在某个星期一,同学们都回到学校了,而在当时我还是一个住校生,由于健忘这个习惯导致我忘记携带我存放米的箱子的钥匙。让我一周靠买零食或饿肚子为生,虽然很难熬,但我从来没有想回家的念头。心里只有着学习的念头。

我做了如此多只为好好读书,以后当一个好老师,这个梦想一直阻碍了我前进的道路,记得当时由于写小说的文笔。手法有所不同,比较新颖,曾被几家报社看重过,但是当时心中坚定的梦想,便与这份娇好的工作就此无缘了。虽如此,但后来被生活所迫,以致我仍没有出现梦想。

回想过往的琐事,不由把埋在心底的梦挖掘了出来,才意识梦原来一直都在,我以致没有忘却它。

次日,我便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与朋友告别完毕,我便关上了电脑,背上了出游必定要背的包,迈着轻快地步子前往我工作的地方,并将一封带有辞职信的信封放在了老板的桌上,辞去当前的编辑工作。便前往贫困的云南当一个支教老师,以完成心中永不变的梦想。

云端上漂浮着泛黄的记忆,那是我永久不变的梦想。

篇10:翻开泛黄的书

一本书对我们的启迪就像唇齿留香的美酒,需要我们细细品尝,回味醇香,一本好书更如人生筵席上的百年陈酿,慢慢品酌,才可体味出人生的睿智哲思。

书有香气,沁人心脾。一本古卷,一页新书,墨香扑鼻,书之香气在乎卷纸,在乎笔墨,更在乎流淌于文字之中那份沁人心脾的力量。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书籍同处,亦是如此,时常品读韵律悠扬的诗词,便会给人以典雅古风之气,不闻其香,只因香气早已浸透心脾,渗入灵魂。

书之韵味,在于其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书的精华之处,不在于那精美绝伦的包装,不在于那柔顺昂贵的纸张,亦不在于那流光溢彩的文字,而在于那贯穿始终的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韵味,那是作者付诸笔端的心血结晶。读一本书,便像是与远在他方的.作者来一场灵魂的碰撞,你能够在文中细枝末节之处找寻到作者思想绽放的华彩,能够在那点滴文字之中观赏到一幅幅盛大的画面。读《你如安好,便是晴天》,便能够与林徽因一齐去看那纠缠一生的爱恨情仇与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流才情;读《苏菲的世界》,便能够与历代哲学家一齐看那自古至今哲学思想璀璨耀眼的传承与更迭;读《流血的仕途》,便能够与李斯一齐看那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在战争中崛起,在战争中消亡。寻书之意蕴,鉴书之底蕴,品书之神韵,让我们一同沉浸于书海。

书中之人,亦有其神。大千世界,万物共生,而人为灵长,不论是洋洋洒洒百万字的文坛巨著,还是那如小家碧玉的优雅散文,人物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本书,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那书中之人,一本好书,对人物的刻画总是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仿佛书中之人,便是现实之人。读《活着》,让我看到了福贵对待苦难那份坚韧与豁达,用坚强的活着来对抗死亡与苦难,那平静的、不起波澜的讲述便是乐观与温情的最好体现。书能洗净铅华,而书中之人便像是那个华丽蜕变后的你。

篇11:泛黄的回忆随笔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春秋,人生总是起起落落,霎时间漫天风雨,霎时间或又一道彩虹。 我们总是有那么多,不舍得忘记的回忆,总是经历那么多,不忍破碎的事情。但是在俯仰之间,在岁月的飞逝之间,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又能记得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从没有人教我,如何挽留,飞逝的光阴;从没有人教我,如何回到,儿时的回忆;从没有人教我,如何再见,错过的美景。

但是,人啊!感情总是那么的丰富!心,却是那 么的贪婪…… 明知,是留不住这一生一世的。但是,依旧,义无反顾,绞尽脑汁的去挽留,挽留那一刻,停留在心间的美好。 有人用色彩,涂抹那一刻缤纷;有人用相机,停留那一瞬感动;还有人用纸笔,书写那一瞬间心灵的感悟。 并不是人人,都是作家。但却人人,都是小说家。所有的人在世的时候,总是有长篇大论的故事,描述着他的一生。而这些故事,用色彩,涂不完,用相机,拍不完。唯有一杆笔,一张纸,组成一篇文……

千万不要感到伤悲!这是留给自己,留给世人,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篇文,便可以随着你的心情,随着你的喜好,记下,或喜欢,或厌恶,或难忘,悲伤的记忆。 倘若你真的这么做,那么,这篇文,也可证明,你来到过这世上,你有过一个,或精彩,或压抑的人生。 这篇文,你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提笔,你可以在小的时候,便开始记,你的一点一滴,也可以在老了之后,再去回首,你的人生过往。 许多人称这为日记,周记,月记,甚至年记。

篇12:那些泛黄的教案

一日,李老师晨练回家,来到书房,他傻了眼,他的教案不翼而飞了!他问老伴:“我的教案呢?”老伴说:“你退休了还要教案干什么?我把它卖给收废纸的老头了。”“收走了?他现在在哪?”李老师又急又气,好像老伴卖掉了他的宝贝似的!

老伴见他满脸不悦,赶紧好言好语地说:“你不是爱花吗?明天我给你买几盆花来,没事你就侍弄侍弄这些花花草草,够你打发时间的。”

看到老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李老师更来气了,他厉声说道:“我不爱花,我就爱教案,那可是我教了40年的书,自己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教案呀,你怎能随随便便当废纸卖了呢?”老伴没想到在一起生活了近40个年头、平日挺温和的丈夫竟然为了几本破教案发这么大的火,于是她不服气地说:“不就是几本泛黄的旧教案吗?我去找那收废品的老头。”“你认识他?”李老师怒气消了一半。

老伴走到门口,刚好碰上外面传来一阵急巴巴的敲门声。真是无巧不成书。打开门,只见刚才收废纸的老头站在门外,他手里拿着一杆秤,神色慌张地问:“我的秤砣落在你家里没有?”李老师一见收废品的老头来了,高兴极了,他一边帮找秤砣,一边急切地问老头:“你刚才在我家收的东西没卖掉吧?”“没卖,还没装满一车呢。”老头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到底还是老伴的眼尖,一眼就瞧见那个秤砣躺在鞋柜边。

李老师笑着伸出两个手指头对老头儿说:“我出双倍的价买回我的教案,你看行吗?”老头听这话一脸的纳闷。

教案终于完璧归赵了。老伴问他:“那破教案到底有啥用?你退休了还要它干什么?”这时,李老师神秘兮兮地对老伴说:“咱家孙女小玲现在读师范,等她毕业后当了老师,我就把这些教案送给她,这对她的教学一定有帮助的。”

老伴摸着脑门,想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笑着说:“哦,原来那些泛黄的教案还真是一个宝呀!”

篇13:你的笑容已泛黄

笔端的芳菲掠起柳岸枯残的微漾,迷蒙的远处是尘心穿梭人间烟火缭绕,待琉璃跌落荒凉轻柔在风吹柳枝时一同起舞。柔柔的心怀,随着吹响的柳笛起落跌宕,在冷风里沦陷,任脚步在曲径的延伸间向前而行。

一切都似乎跟随着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只有原地的我还在强颜欢笑,徘徊在一个人的城池里,惨白的月弯弯,已经勾住了过往,对着时光隔岸观火,也许我所享受了,也仅仅是那一抹暗淡的忧郁罢了,当我静静地翻阅记忆的时候。曾经的画面都成了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那涩涩酸楚和那杯褪色的沙漏,以至于我还没忘记时间的存在。

时间的风,吹过我的窗台,吹过我的流年,仔细聆听沙漏里流沙般的声音,恍惚间发现它已陪我走过了好多年,只是,时光苍凉了记忆里的山水,唯美的青春年华,早已没有了年少轻狂。我仿佛间听到了全世界快要崩溃的声音。曾经说过的永不分离,现在已经远走高飞;曾经说过的义无反顾,最后已消散无形,后来的后来成了尘埃落定,故事的唯美也开始泛黄。

走过青涩的年少,我们在经历中懂得,在风雨里蜕变,可不管世事如何的变迁,至今仍忘不了那些年有过的懵懂,这也许正是青春的可贵之处,因为无法再次去拥有,所以怀念就成了唯一的主题,也只有这样的情绪才能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那惊叹中,有岁月逝而不返的忧伤与思念,也有再次回味的感悟与惊喜。于漂泊中,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离别会何时到来,伤痕会如何深刻。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怀揣着一种渴望,告别过去走下去的信念。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个不经意,流年已把故事写好了结局,有些人注定要消散在清风明月里,有些缘注定要飘零在落花流水间,再怎么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总有一天被光阴的风吹散的无影无踪。

记忆的沙漏上如今落满了尘埃,只是那尘埃告诉我,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荒草丛生,物是人非,似梦似醒的荡涤在似水流年的轮回间。那些飘零的花瓣,会疼了谁的心?那些心捧的念,要有多久,才会透彻心凉?也许是太过自我,也许是学不会愿赌服输,即使冷箭穿心,纵然痛如刀绞。只是。那一刻的纯真时代的笑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泛了黄。徒留我在暗夜里徘徊,任心事静静流淌。

篇14:泛黄的回散文

那天有同学向我借古汉语字典,同学惊讶地看着已有些泛黄的书侧,说“呀!这是你写的字吗?真漂亮!”语气里是不加掩饰的赞赏。我微笑着,平静的声音里满满的骄傲掩着难以察觉的惆怅,“这,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作品。”

是的,那一手遒劲俊秀的毛笔字出自我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之手,那时我是他的最后一任课代表。没错,最后一位。

老师姓周,是一个和蔼又有些古板的朴实老头。六十岁的老人头发已经全白,也谢了顶,脸圆圆的,嵌了黄土高原的丘壑,笑起来像极了课本上的钱学森,班里的调皮蛋开玩笑地问老师,是不是与钱大师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呢,老师哑然失笑,拍拍那孩子的脑袋,说一句“古灵精怪”。

老师在学校的后山前有一块菜地,种了不少萝卜和青菜。每天早晨吃完早饭,都能看到老师在给菜地浇水施肥除草。他戴着草帽,披一件灰蓝色的布衫,踩一双黑色的高筒雨靴,弯着腰,瘦小的身子几乎完全被两侧高壮的玉米淹没。

老师的萝卜味道不错,这是我们705班所有同学的共识,而这“共识”自然不会来自于亲口品尝。一次美术课学习雕刻,材料是萝卜、土豆、红薯之类的.植物根茎,于是后院的菜地遭了殃……因为找不到材料而上蹿下跳、抓耳挠腮的熊孩子们猫着腰溜进了菜地,不过一上午的时间,菜地的萝卜数量锐减,几乎能想象到老师的表情会有多“精彩”。然而当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承受“狂风暴雨”时,迎面而来的却是“朗朗晴天”。老师说:“我知道你们是因为美术课要求这样做,而不是故意捣乱,老师不怪你们,不过下次可得先跟我打个招呼,不要伤了别的菜。还有,我家的萝卜不错吧!”我们看着微笑的老师,笑容像波浪一样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从那以后,老师的萝卜出了名,同时出名的还有我们的萝卜雕刻。清一色的萝卜,清一色细致精心的雕琢。

老师的教学有些枯燥甚至古板,他注重文言文,注重到期末复习做了两个星期的文言训练。每当老师拿出训练,下边便是“哀鸿遍野”。老师来上课时,永远随身夹带着一个褪了色的蓝色文件夹,里面似乎夹了数不尽的书,小小的文件夹几乎要被胀破。我一直好奇那里面究竟都放了些什么,一次趁老师不在,我窜上讲台,一本一本细细数了一遍,不禁咋舌――整整七本,各种教案文案参考足足有七本,打开来满满铺了一讲台!我们的教室在五楼,老师每天带着这些书来上课。沉重的脚步声在楼道上响起,我们便知道那声音的主人。老师年纪不小,每天五楼的上上下下已不轻松,更何况带这么多的教材!直到看见,我们班期末测试语文成绩拿到年级第一时,我才有些明白。

六十多岁了,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虽然是这么想着,但真正亲耳听见的那一刻,依旧是全班的静默,像留声机戛然而止。那一日,我们上的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老师的坐姿一如往昔,他淡淡地笑着:“我老了,该是休息休息,含饴弄孙的时候了。你们这群熊孩子,再也不用我头疼了。”他明明笑着,却笑得那么苍凉,若有所失。那天下午,他告诉我说上次订的古汉语字典到了,却没让我去拿。第二天下午,他提着两大摞书出现在我们班门口,念着我们的名字,把书一本一本亲手交给我们,这时,字典侧面三个漂亮的毛笔字映入眼帘。心中蓦地一阵怔忪,随即是数不尽的酸涩感动。字典明明到了却不发给我们,原来,原来如此……

空荡荡的办公室里,老人干瘦的手握着毛笔,一本一本,一笔一笔写上我们的名字。51个孩子,51本字典,51份弥足珍贵的礼物,51份隽永深沉的爱。老师啊……

当最后一本字典交付我们,所有人在此刻屏息沉默,似乎时光也在此刻停转,灿烂的阳光打在老师的身上,鎏金的画面,似水的流年。那一刻,成为705班所有人最珍贵的记忆,那一刻的泪眼相对,把彼此刻进时光的年轮,从此永世不忘,镌刻眉间心上。

篇15:泛黄的旧日记作文

有人说“离别”是最令人伤心地时刻,面对家长的期望,我真的都不知道这既将逝去的青春。五月的校园内,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就业、升学”也已成为学生口中的热点“话题”。

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学会了坚强。也许分别后的我们会伤心难过,但我们短暂的分别或许是为了更长久的在一起。

这场青春的演出虽然马上就要谢幕,但我们之间的情感不会淡化。这个班也将会成为历史,载入这所学校的史册。

那些美丽的小鱼,他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们的榜样……

篇16:从泛黄的老照片说起

在我的家里,我的童年相片非常少,只有几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老照片。在照片上,我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色上衣和绿色喇叭裤,面对镜头,傻傻地笑。这些照片都是在我四岁多的时候去武汉市中山公园拍的,而且都是同一次。因为父母工作忙,我去公园玩儿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从五岁半学体育以后,到公园玩儿对全家人来说更是一种奢望。正如妈妈说的,我的童年没有色彩。

我小时候很活泼,也很勇敢,平时走路就喜欢上有沙子或者小山丘的地方走,还跟小男孩儿一样爬树、爬山。上小学后我依然胆子大,新生开学报到的时候,都要到操场集合,校长讲话后,我第一个代表新生跑上去讲话。我很活泼,也能吃苦,常常跟着爸爸锻炼身体。爸爸骑自行车我在后面跟着跑,不管是雨天或者是下雪的天气,只要有能活动的地方,我就坚持跑,这使我小小年纪便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我五岁半的时候,就扛着羽毛球拍去训练了。爸爸希望我能够成为羽毛球运动员。将他当年参加奥运会的梦想,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虽然退役后,爸爸在一家国营工厂做销售,需要常年往外跑,但只要他在武汉,肯定会抢着接送我。

学了一年半羽毛球后,我被新华路业余体校的网球老师夏溪瑶相中,转打网球。不到半年,我就转到了直接往省队输送苗子的重点班。重点班需要住校,这对于才八岁的我来说,实在有点儿难适应,我甚至多次因为想家而哭鼻子。

那时业余体校条件不好,需要自己打水洗澡,宿舍就是大通间,十几人住一间房。训练结束后,我就坐在阳台上等妈妈来送饭。如果妈妈来迟了,我就会哭着喊:“妈妈怎么还没来?”为了多陪陪我,妈妈总会陪我做完功课,直到我上床睡着以后才舍得离开。不过,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三个月后,我不仅不哭了,反而一看到妈妈就嘟囔:“你怎么又来了?”

1992年,十岁的我已经成长为业余体校里数一数二的好手。可是,爸爸却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的爸爸依然惦记着我,他在病榻上写了一封信,让妈妈交给了夏老师:“夏指导,由于身体不好,已经住院两个月了,一直没时间来看李娜训练,只有她到我这里一次,我才问她一次。李娜只当是你的女儿吧,有不对的地方就狠狠地打,严师出高徒,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这封信夏老师一直保存到2001年,当我在广州全运会上取得三金一铜的成绩回到武汉时,夏老师才将这封信交到我的手上。看着父亲的字迹,我忍不住哭了。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即使后来我拿了大满贯冠军都没哭。即使在知道父亲去世后,我也只是偷偷躲起来哭。

1996年,14岁的我已经随湖北队到处征战了,而这时爸爸再度病发。医生说,这一次撑不了多久,要做好思想准备。在病床上,爸爸一再叮嘱妈妈:“不要让李娜回来,不要耽误她,要让娜娜出成绩。我的李娜要是能参加2000年的奥运会,那该多好哇!”每当我往家里打电话问起父亲的情况时,妈妈都以“出差”为由搪塞过去。

有一回,我从北京到广州比赛,途中经过武昌火车站。为了让我放心,病重的爸爸来到了火车站,我就在站台上见了父亲一面。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分别竟然就是永别!这一次只有十多秒的见面,就是我见到爸爸的最后一面。等我从广州比完赛回到家时,打开门,我第一眼就看到了父亲的遗像和花圈。我立刻呆住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当时想哭,但看到亲戚都在,我硬是忍住了。到了晚上,我才在房间里放声大哭。

爸爸的去世让我一夜间长大。在爸爸病重期间,家里找亲戚朋友借了三万元钱。当时由于爸爸的单位效益不好,看病全部是自己垫付,只能四处借钱。我告诉妈妈:“妈妈,你不要着急,以后我来还。”后来我靠挣工资和奖金,把这笔钱还完了。

爸爸的生日是5月14日,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有多忙,我都会写一封信给爸爸,然后把它夹在日记本里,让时间沉淀我的思念。2011年的5月14日,正是我出发到德国慕尼黑进行法网备战的前一天,我依然没有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在微博上写道:“有些人虽然再也见不到了,但是我心中有个重要的位置永远为你保留,生日快乐!”我相信,爸爸一直在天上,注视着我的一切。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2011年是我创造奇迹的一年。1月14日,我在悉尼夺取了职业生涯第一个顶级巡回赛女单冠军奖杯,创造了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最好成绩。1月29日,我获得澳网亚军,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女单亚军。6月4日,我再接再厉捧走法网女单冠军奖杯,成为亚洲第一个单打大满贯冠军。我非常激动和欣慰,自己没有辜负母亲和天堂里的父亲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曾有美国记者采访我,问我是否考虑过退役后的生活。我说:“当然。退役后我希望能当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大概就像我母亲当年的那样。因为在我小时候,母亲把我和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希望他们能在放了学回到家中后,感受到同样的欢乐。”

(责任编辑 王天抒)

篇17:关于秋天的日志:泛黄的季节

生根,发芽,像阳光,像…爱情。生长,拔节,像昨天,像这个泛黄的季节,每天都让你感觉到不同的变化。

夜长了,长的满天星斗的时候才回到家,爬起来的时候还依稀可以看见月牙。天凉了,落叶催促着你粘住思念的脚步,不狠却可以把你吹透的季风让你向往家里热气腾腾的温暖。阳台上的窗是断断不能再开的,体寒那女孩子誓死要隔绝那暗夜里的霓虹,冰冷了的月光,对你若隐若现的幻想。

收起那件不是肥大,还比较合体的白色体恤--我百穿不厌的睡衣。这样还是冷,卷在窝窝里,也还是冷,薄薄的毯子已经不能给我想要的温度,他形同虚设,不过是我被冻醒后第一个想到的…东西。

一切,都还是有条不紊的节奏。只是多了许多裹在套子里的人。夜色染透骤降的温度,让疲惫的人更疲惫。摊贩们早早收了,初秋时节的风卷过,你再想不到这里曾是多么热闹的景象。

巷陌深深,蜷缩,孤单,纷飞,你说你想要那个你爱的飘雪的冬天了。冷的要命,却满满都是雪的冬季。

谁的歌非要说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他明明在诉说自己的伤,却有那么多人跟他和,他把别人的故事也写的一丝不挂。

穿过宽阔的马路,这一头是你的家,那一头是蜿蜒曲折的你每天都会经过的小区门口。或许没那么多不经意,又或许那本就是故意,故意走进那个入口,那个亮着万家灯火的高楼洋房木栅门的住宅群。窄窄的小径,像是童话故事里的路灯,长长脖子高高突兀出来的昏暗的被罩住的灯光。草地上也打着墨绿色的射灯,直冲向天际去了。

好安静,似乎我们从来没来过。从来没有打扰过这安详的夜幕下的烟火。要不是高楼厨窗里还升腾着紧促的热气,你会以为这是一座老城,沧桑的岁月,蹉跎的时光,都是我们爱的痕迹。身旁滑过单车上的男女,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的老长,笑声回荡,像在空谷。没人怪罪他们破坏这夜的乐章。生活,爱情,美好,需要他们。。。

那是似曾相识人归来的感觉。我们就是那样徜徉在夕阳不修边幅的余晖里,夜深人烟稀薄的阡陌上。你单车上默不作声裂开嘴角的我。像他们一样,不是吗?

我其实…很想找到来时的路,找到这条幽深的小径可以把我们送到的那几个地方。我其实…只是忘了跟在你后面走过的路,兜兜转转到底绕开了多少弯才到了终点?我其实记不清,可我太想去摸索。没有乐趣不为好奇,只是想一个人走完这段长长崎岖像迷宫一样的路…我要去离你很近的地方,我要自己找得到出口。就像穿过河流穿过心脏,我,你,在相联的两端。即使不见面。

转角,灯光依旧暗。凄清肃杀,抱紧自己颤抖的臂,再往前夜色灰的什么都看不见。我觉得那不寒而栗的黑色里有露着白骨的幽灵,会把装着心事…疼痛的人粉身碎骨。只得后退…后退…。。

还是走错了,迷路了……连一起走过的路要去的方向……我也忘掉了。我记性一直很不错的,记得你要涮掉水煮鱼上的辣,记得你不爱肯骨头,记得你爱用你所谓中国最好的牙膏就是云南白药,记得你最爱白色,白色体恤,记得你爱火腿,饮料只喝宝矿力,记得你喜欢猫咪,不爱腕表但还是愿意偶尔炫耀一下,记得你叫我剪掉过操劳长出的白头发,记得你告诉我说要坚强,要努力让自己优秀……

你看我记得这么多,就是没记清这条路。的的确确记不清。。

疾驰而过,疾驰而过,车流老是这样匆匆,在这个城市这样的夜横行霸道穿梭。倏的抬起头刹那,我看见公交车上一个熟悉的样子,我记忆里的,心尖上的。不会错,就这样加快脚步,加快,加快,跑起来跟着那个驶向车站的公交。喘着快炸了的气息,当我蹲在星星点点的人中间…失落…让我费解,自己到底在追什么?

那个人,是我想像出来的样子。车上的你,完全是我希望的我捏造的梦境。都是假的。

邂逅,爱情,幸福不该刻意找寻追逐,你只管优雅修炼,花枝招展,漂亮的活着像个自己,他们会不请自来的。他们更无需等待,那里,挂着月亮的地方,有一盏灯亮着,今夜他在等你,等了你许久了。。

再抱紧自己,别说你没有力气。刚刚是谁狠狠捂住汹涌澎湃的眼睛,狠狠把头按在臂弯埋在胸口!再走一遍你一回来就会无数次重复的路,再刻一次骨铭个心。你知道的,不管多难过,你都可以的。

上一篇:“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考研积分解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