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归尘散文

2024-04-22

尘归尘散文(精选3篇)

篇1:尘归尘散文

尘归尘散文

夜间的冷风似乎很亲,帽檐压得再低它都想去抚摸你的脸。远处的灯光里面似乎有舞者起舞,其实就是我这个近视眼在摇头晃脑罢了。

今晚似乎时间过得很慢,心情不好,连脚步都学会偷懒了。我以为那是孔明灯,可是已经两晚了,它还在那,定是我看错了。

眼泪顺着脸颊而下,清冷的.风过后,很快就干了,只是心里的泪水却不容易风干。累了苦了从不落泪,只有受了委曲才会落泪。抽噎着、泪水止不住,五指山烙在脸上,时间冷冻,冲动地举动伤了四个人的心,坏了原有的可以压住的火星,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暴发。

该受罪的人,无癞似的生活,美其名曰:我是无癞我怕谁?仗着变态的心理令人做呕与恐惧。想大声地喧泄只是四野都是人家,疯狂的举动也得收敛,还得做好粉饰工作,不能让外人看出一丝破绽。摇尾乞怜可谓无人能敌,别人是爱于情面还是果真倾服于你,心眼若明了,自个也就醒了,何须四处托人,乞讨他人的可怜,折了自己的容面,又使人觉得真是个无癞之人。他日黄土里一栖身,也不知道睡得可否安稳。笑容也许成了过多的粉饰,沟壑早已没规律的开始侵蚀那不再年轻的脸,炫耀的资本折了一大半,唉,还有那文邹邹的俗气值得卖弄。洞打穿了,即使合上了也会有缝隙,雨水一来,缺口胀大,再想修补也似无期。姑且判个无期,和可以就此了无牵挂,能改变最好,改变不了了,就埋在心里,就此殴烂吧!

篇2:尘归尘散文

这是属于我的痕迹。尽管,未及回首,它们已被掩埋。

大太阳红得像梦,远方的海市,总是瑰丽妖媚,我前进一步,它后退一步。

我的所有青春,都已化成汗水,被风抽干。我开始焦渴,但我不能停下。身后,是更深的红尘。

于是我继续跋涉,直到青丝如雪,瞽目残牙;直到伛偻蹒跚,步履维艰; 直到季节已不再尖锐,没有一朵花可以唤醒我; 直到天黑,直到天明,再黑,再明,然后在某一个平凡的晨昏轰然定格; 直到,尘归尘,土归土。

那时候我多么年轻,甚至,有些稚嫩。我像一匹初生的马驹,挣脱所有的羁绊,狂野地奔跑;我放肆地笑,尽情地哭,呲着还没换的乳牙仰天长啸,把金子一样的阳光笑得光怪陆离,一片片碎在我的脚下。 那是个没有往事的时代。我毫不在意地往前奔跑,像编织红尘的一柄梭子,到处奔突。有时,我偏离了本该保持的经纬,可是,没有人告诉我快回来,世界一直在微笑。

渐渐地,我感到自己太贫穷,太简单,太软弱,太孤独。

我需要一些东西,一些后来我认识的东西,披挂到我的身上,使我看起来更健壮,更富有,更充实。

我开始寻找它们,一样一样,沙里淘金,水中捞月,顾此失彼,进退失据。完美的,缺憾的,似是而非的,貌合神离的,披挂了一身。

我又开始奔跑,有时候歇一歇,才发现我早已回到了大多数的道路上,周围什么时候已经那么拥挤,我再也没有自己的地盘,可以安心地睡一会儿,我怕,醒来时会一丝不挂。

我突然奇怪地发现,我并不是在奔跑,我只是在走着。

身边的人开始掉队。我暗自欢喜,仿佛又得到了一件闲置的行囊。回头看看身后,那么多人在奔跑,但是,他们追不上前面走路的人。

这样的时候,我需要一些爱情。

我在风沙中睁大眼睛,寻找一个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开始相爱,这让我觉得温暖,但是我无法保留它,从爱开始,我学会了孤单。

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叶子,但是没有任何两片完全相同。我站起来,拍拍手,和身后的人说,看,就是这样。

我开始衰老,像一匹走向屠场的老驴,铃儿叮当,蹄声细碎,我一身披挂,有模有样地蹀躞着。

这一回,我努力不让自己的喘息太刺耳,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偷偷地抚摸自己。

我开始那么喜欢一个人的夜。 我热泪盈眶地回望来路,风掩埋了我的足迹。

我行走在漫漫红尘路上,破败的鞋踢起飞尘,有时浓,有时淡。 而尘埃自有尘埃的自由,尘埃的快乐,这世界,无非是一颗巨大的尘埃。

所有的尘埃都有自己的路,我也将归向它们。这漫天的红尘,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落幕时,尘归尘,土归土。

我奔走在来路和归宿之间,快乐如一匹苍老的驴子。 直到季节已不再尖锐,没有一朵花可以唤醒我;

篇3:尘归尘,土归土

这是自经济危机以来,从江浙逐步蔓延开来的公司倒闭潮、银行抽贷潮中,充斥媒体最多的言论。当这种观点交杂在纷繁芜杂的言论和各种分析中时,舆论就给予了“弱者”很多同情,并且成功地将银行、民间借贷等等“资金方”塑造成吸血鬼、背信者、推墙者的角色。

但是,偌大家业因为自己的经营决策失误而倒闭,却总是追着媒体抱怨自己遇到了不公,这似乎也不是有担当者所应为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行为,“很勇敢”。资本的“很勇敢”行为,在于其追求利益最大化。诚然我们的银行事实上担负着一定政府任务和“道义”,但是,当前线银行(分行/支行)只是被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来考核的时候,赚钱,才是那个层级所有员工的生存之道或之本。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在经济向好、手里握有大量资金的时候,银行有强烈动力将手里的货币“销售”出去。

无论销售手段如何,作为被推销货币的对手方,企业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能实际消化多少钱?产出周期有多少?自己所在的行业处在行业周期的哪个时段?——有心者翻开4万亿元政策之后的一段时期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那个时候很多企业都在上马新项目、在鼓噪着扩张。

恋恋不舍的传统和落后的生产模式,本不需要的规模扩张,缺乏远见的经营决策,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跨行业投资……银行自应去承担其应承担的责任,可是企业呢?

《越绝书·计倪内经》所言,“时断则循,智断则备”;《国语》大夫种的指导更具体微观,“贾人旱资舟,水资车以待”。如果再去翻一翻《史记·货殖列传》当中对“商圣”陶朱公范蠡的描述,就知道,所谓善贮时宜,“不致蚀本”这种大白话,也是商人之金科玉律。

一个经济周期走完,回首因果的时间轴,才发现当初的狂热多么不可理喻:作为银行等“资金方”的交易对手,企业奈何在对方一鼓噪之下,就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频上身家性命呢?

是时候掀开温情的面纱,露一露市场铁律冷冰冰的狰狞面目了。

上一篇:产房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爱死了昨天_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