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检查问题

2024-05-02

gmp检查问题(通用6篇)

篇1:gmp检查问题

药品GMP检查中的常见问题

——王力

一、药品生产企业的常见问题

1、对药品质量的保障完全依赖药品检验报告。

2、编造假记录的现象时分普遍。

3、对GMP理解不到位,没有完全领会GMP的要求。、二、药品GMP认证检查报告点评

(一)案例一

一般缺陷:19项

1、岗位人员培训达不到位(灭菌岗位对操作界面不熟悉,洗灌封人员对在线尘埃粒子检测报警装置不熟悉)(第27条)。

2、未考虑辅助房间,特别是设备控制房间对环境的要求。(42)

3、防虫设施仅有捕杀而无有效防止进入措施。(43)

4、仓储未设接受区,不能对货物在入库前做必要的外清。(60)

5、无设备档案的管理文件;设备档案没有集中管理;有文件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得影响产品质量,但没有具体的措施;没有按照设备的分类及使用情况制定维修保养计划。(73、79)

6、洗灌封及清洁规程内容与实际使用情况不一致,文件规定清洁剂为注射用水、纯化水和洗洁精,而实际为注射用水在线清洁,未在相应的文件中要求已清洁设备干燥存放。(84)

7、注射用水分配系统未规定循环水的流速;对除纯化水,注射用水总送水,总回水和储罐外的其他使用点未定期全检,仅控制微生物限度。

8、未按规定确认每一包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仓库货位卡填写不规范,领用记录仅填写领取数量,未说明具体流向。(110)

9、文件的发放、收回、销毁控制记录未体现所发放、收回文件的名称及编号;个别通用性文件为按照要求修订。(153)

10、工艺规程内容不完整。(仅规定了葡萄糖的投料处方,未明确无水葡萄糖投料的详细处方,未明确投料顺序及灭菌时压力参数的设置)(170)

11、批生产记录不完整,未包括气泡点试验、环境监测等数据内容;称量记录缺乏原始性,称量是毛重,记录的为净重。(175)

12、对进入C级洁净区的物料未做表面清洁消毒处理的要求;滤芯灭菌后的存放无任何保护措施。(197)

13、未保留检验设备(紫外、原子吸收)自动打印的数据图谱;未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用色谱柱及培养箱的使用记录;为按照标示的条件储存培养基,培养基与液体化学试剂供置一室。(221、226)

14、未建立样品分发和接受记录,未明确分样责任人;未按照取样规程中规定的取样周期进行取样。(222)

15、对说明书的修订、新增原料供应商的情况未纳入变更台账中。(240)

16、某生产厂家正在审计,但已列入合格物料供应商名单。(262)

17、未定期进行沉降菌的动态监测及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附录11)

18、对主要原料(葡萄糖、氯化钠)仅按照法定标准进行了检验,未根据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微生物和内毒素控制项目。(附录 52)

19未明确规定药液从开始配制到灭菌相应的时间控制标准,未定期监控灭菌前产品微生物的污染水平。(附录53 58)

(二)案例二

一般缺陷:12项

1、企业制定了质量目标,但内容不符合要求;(5)

2、灌装区域生产现场的工具箱放有胶带等杂物,不宜清洁。(70)

3、热风循环隧道烘箱没有及时清理爆瓶产生的玻璃屑的有效措施;(84)

4、已清洁的生产用容器未按规定在干燥条件下存放;(85)

5、注射用水系统消毒时采用纯蒸汽灭菌方法,对使用点的小循环系统灭菌过程无记录。(101)

6、未按照规范要求对原料药逐件鉴别;(110)

7、热风循环隧道烘箱未按其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设计和安装进行确认,仅做了性能和运行确认;(138)

8、检查项目标准规定使用无水乙醇,检验记录显示为乙醇,用词不准确。(150)

9、冻干工序的生产操作中有加入氮气破坏冻干腔内真空度的过程,但未在生产操作规程中体现,也未记录。(184)

10、配液使用的连接软管为标明使用用途;过滤间用于接注射用水的不锈钢盆、桶无标示。(192)

11偏差记录显示在包装转盘轨道发现标签,调查确定由于标签粘性不好造成脱落,CAPA处理建议气温过低时使用电吹风加热以增加标签的粘性,但未对贴钱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订。(252)

12、C级区洁净服为标明使用期限。(附录26)

(三)案例三

一般缺陷:14项

1、企业对质量目标理解不全面,其制订的质量目标没有具体的分解到各部门的、可操作性的内容。(5)

2、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不熟练,对培训的实际效果和评估缺乏有效性。(27)

3、未按照规定的验证周期进行再验证;岗位SOP增加了搅拌和溶解时间,但未对变更进行验证。非最终灭菌产品和最终灭菌产品采用同一个灭菌柜,未对80℃30分钟流通整齐灭菌进行温度分布确认。(47)

4、对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不同级别之间的压差设置不到位。如一更与二更压差不足10Pa。(48)

5、设备选型不合适。(71)

6、两条生产线共用一台称量用的电子天平,有可能影响称量的准确性。(75)

7、部分已清洁的生产用容器具为按规定在干燥的条件下存放。(85)

8、未规范要求对原料药进行逐件鉴别。(110)

9、冻干粉针剂空调系统压差分布验证,实测压差未达到规定的范围,但结论却为合格。

10、产品工艺验证对验证概念不清,将试验批与验证批混淆(140条5项)

11、对冻干原料/粉针剂生产线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其降低风险的措施未纳入SOP。(150)

12、分装岗位加料过程中料斗有少量粉尘溢出。(190)

13、检验记录中【酸度】检查项检验记录不完整,如pH校准时使用了2个缓冲液,但只记录了1个缓冲液。(223)

14、粉针剂生产线烟雾试验的结果评价仅关注了层流的流型,而忽略了交接区的气流流向。(附录33)

(四)案例四

一般缺陷:12项

1、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实际操作性不强,如为明确相关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及内部操作流程。(15)

2、企业培训方案或计划内容不全,如缺少培训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等。()26

3、C级洁净区二更洁净服与用过的工作服未分开存放(34)

4、D级洁净区使用的不锈钢桶未在干燥的条件下存放。(85)

5、胶塞清洗机正在清洗状态,悬挂标识与实际状态不符。(87)

6、多组空气净化机组系统共用一套验证方案和报告,但部分数据分在不同部门未进行归档。(148)

7、物料进出洁净区操作规程中未对结余包装材料送出如何操作做明确规定。(170)

8、生产记录不全,未记录隧道烘箱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提取油水分离岗位未记录药液温度。(175)

9、取样标准操作规程中对取样工具的规定不合理。如20cm取样勺取样,不能满足对桶装物料的取样,取样器具未编号。

10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产品品种信息归档不全。(266)

11、自检报告内容不全,无评价的结论及提出的结症和预防措施的建议。(309)

12、前处理车间挑选、切药等工序除尘通风设施不完善。(附录5 8)

(五)案例五

主要缺陷

1项

企业注射用水定期检测记录不全,个别使用点(润炭间)未定期检测。(100)一般缺陷:15项

1、个别生产、辅助岗位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生产操作中提出掉塞瓶动作不规范。(27)

2、个别人进入洁净区未对眼镜进行消毒处理。(34)

3、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废物传出使用的传递窗断电时可以同时打开。(38)

4、现场检查时洗衣中心传递窗对外压差小于10Pa。

5、注射用水储水罐温度探头失灵,未及时处理。(80)

6、C级洁净区走廊消防口未制定清洁规程。(83)

7、无菌传递窗空载验证时过氧化氢化学指示卡为归档保存。(148)

8、成品在线取样只记录数量未详细记录分段取样情况。(175)

9、灯检前后托盘无状态标示,胶塞清洗进料斗无标示。(191)

10、无菌检查记录中未对检品培养观察情况进行记录。(222)

11、动态生产时取消外瓶清洗未及时申请变更(因设备故障)。(243)

12、灭菌后胶塞传递的无菌袋供应商审计不全,未规定供应商生产的洁净级别。(256)

13、粉针剂装配期间胶塞震荡斗设置的尘埃粒子探头盖未打开。B级生产区动态尘埃粒子检测周期偏长(3个月)。(附录10)

14、B级洁净区使用的口罩选材不合适,着装后呼吸不畅;个别操作人员动作幅度大。(附录 51)

15、工艺规程中未规定配液时限。

(六)案例六

一般缺陷:23项

1、样品检验人员检验时可以随意获得样品的行为未得到限制,不以及时发现OOS。(12条5项)

2、未用前瞻性的方式对涉及最终灭菌8≤F0≤12内的产品进行设备保障的风险评估。(13)

3、进入洁净区的维修人员微生物知识培训不足。(27)

4、物料称量台秤不在A级送风保护区域内。(38)

5、洁净区走廊消防抽烟口电机反转导致外风倒灌。(42)

6、称量间与浓配区之间无压差计。(53)

7、灌装设备、过滤器清洗设备的直排下水无空气阻断设施。(附录

29)

8、成品库中的成品批之间无间隔,易产生混淆。(57)

9活性炭称量罩设计的送风压力直接导致电子台秤计量产生误差。(71)

10、未按照生产品种使用过滤器滤芯。(74)

11、装量检查使用的量筒的量程未覆盖装量测定范围;无压缩空气含油量检测仪器。(75)

12、灌装机上使用的压缩空气过滤器使用的压力表为普通压力表,其内部弹簧管存油易对后续吹瓶或吹接口造成污染。(77)

13、注射用水输送泵后使用的过滤器未在确定的参数下使用,稀配后0.45μm过滤器未在确认的参数下使用。(83)

14、对塑瓶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供应商的现场审计未形成报告,并对生产的聚丙烯接口的洁净区与灌装洁净区之间的差异进行风险评估。(258)

15、为对瓶胚输送需要静电例子去除工艺的离子风设备进行确认。(138)

16、未建立、确认药业装量PLC相应时间与实际装量对应关系的文件。(140条4项)

17、变更控制管理规程未对次要变更作出流程规定。(150)

18、未将脉动真空灭菌设备自动打印记录,灭菌柜循环水电导率记录纳入批记录。(160)

19、灌装岗位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不正确。(170)20、对待清洗的过滤器滤芯提前完成了清洗记录。(192)

21、A级灌装区域未动态连续监测风速。(附录 9)22、2质量回顾中未用统计学方法对趋势进行分析。(266)

23、车间QA未对中间检验合格的物料进行确认放行。(229条3项)

(七)案例七

主要缺陷:

小容量注射剂稀配罐药液管路设计不合理,没有安装疏汽、疏水装置及纯蒸汽消毒(灭菌)的压力和温度指示装置。精制罐到制剂车间弄配管输送管道单向流长度100m左右,不能有效保证该管道的灭菌效果。(71)一般缺陷:

1、未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企业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23)

2、未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小容量注射剂灯检设备无编号,其中一台不能正常工作。(80)

3、仓库标识1229号货架下层存放的两件低硼硅安瓿(批号121201)无货位卡及状态色标。(120)

4、验证存在以下缺陷:

1)大容量注射剂过滤用钛棒每周用重铬酸钾溶液浸泡处理,未进行铬离子残留验证和评估。

2)小容量注射剂稀配罐清洁验证方案无清洗球覆盖率验证的内容。擦拭取样给的部位描述不易操作。

3)压缩空气验证无菌检验取样方法不争取,通入无菌生理盐水的软管使用75%乙醇浸泡灭菌。

5、偏差调查报告内容不完整,热原不合格未按照指定的偏差管理规程和使用相应的调查工具开展全面调查。(249)

6、质量管理部门未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7、产品发运记录内容不完整,个别收货单位地址不详,缺少联系方式。(295)

8、水解蛋白提取车间冷库无温度控制报警和风机故障报警装置。(附录 34)

9、注射剂原料未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附录52)

篇2:gmp检查问题

2010-01-28 15:01:52| 分类: 工作【GMP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审评中心

内容提要

一、认证情况简介

二、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申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认证情况简介

¡ 全省通过GMP认证药品生产企业共158家,其中无菌制剂(含生物制品)生产企业 26家,原料药及非无菌制剂生产企业108家,医用氧生产企业1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7家。

¡ 06年认证35家,飞行检查25家,跟踪检查10家,有因飞行检查2家,飞行检查及跟踪检查现场检查报告中严重缺陷8项,一般缺陷项447项。

¡ 07年认证38家,飞行检查52家(次),有因飞行检查3家4次,52份飞行检查现场检查报告中严重缺陷有11 项,一般缺陷316项。

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 1.缺陷项目统计

¡ a.125份现场检查报告样本统计 ¡ b.07年认证缺陷项目统计 ¡ c.07年飞行检查缺陷项目统计 ¡ 2.缺陷项目主要涉及内容 机构与人员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 0601、0603、0701 ¡ 涉及内容:

¡ a.足够资历与经验的人员缺乏

¡ ——人员不稳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无法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产生质量问题的风险; ¡ b.上岗和继续培训针对性、专业性、持续性差

¡ ——培训缺乏目的性,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体现 ; ¡ c.未严格按书面规定操作

¡ ——文件未进行培训,不能清晰理解要干什么,职责是什么,如何按规操作并准确记录; ¡ d.未雇用特殊专业人员

¡ ——如空调、机械工程师或技工; ¡ e.无足够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 ——存在岗位临时顶替现象,不重视培养合格、有经验的后备人员; ¡ f.人员、理念、执行与GMP要求有差距 厂房和设施、设备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0801、1001、1101、1201、1204、1205、1502、1504、1602、2401、2601、2802、3501、3601、3602、3701 ¡ 涉及内容: ¡ a.生产环境

¡ ——对厂区周围地势、气候、噪声、产尘、邻居等因素不进行了解;¡ ——厂区的卫生状况不佳;¡ ——污染/废水未经处理或收集就排放; ¡ b.厂房

¡ ——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措施不力;¡ ——不易清洁、维护保养不当;

¡ ——生产区或储存区的面积空间与规模不相 适应,储存区的物料等防止差错和交叉污染的措施不当; ¡ c.洁净区

¡ ——洁净厂房未分析定期监测结果; ¡ ——指示压差装置未按需安装; ¡ d.空调系统、水系统

¡ ——水系统定期清洗消毒的设定不合理; ¡ ——水系统定期监测警戒限与行动限未设定; ¡ ——取水点防止污染措施不力; ¡ ——空调系统未按规定维护、保养; ¡ ——高效过滤器未监测或措施不完善; ¡ e.设施、设备

¡ ——未按需安装捕尘设备; ¡ ——未按规定维护、保养;

¡ ——微生物检查室洁净级别不符合药典要求; ¡ ——部份生产和检验用仪器、仪表未定期校验 ; ¡ ——部分设备无状态标识或不规范; ¡ ——呼吸器、压缩空气过滤器管理不清晰; 物 料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3801、3902、4002、4302、4702 ¡ 涉及内容: ¡ a.物料管理

¡ ——供应商审计与评估仅进行合法性审查; ¡ ——标签说明书领用等规程的可操作性差;¡ ——中药材、中药饮片状态标识内容不完整; ¡ ——不合格物料未及时处理; ¡ b.物料检验

¡ ——原、辅料未按批取样检验;

¡ ——复验周期未设定或设定不合理,到期未进行复验; ¡ c.物料储存

¡ ——标签、说明书帐物不符; ¡ ——未按规定储存物料; 卫 生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 4301、4902、4903、5401 ¡ 涉及内容: ¡ a.卫生管理

¡ ——对进出洁净区人员控制不力; ¡ ——清洁记录形式化; ¡ b.人员卫生

¡ ——工衣穿戴不符合要求。¡ c.厂房、设施、设备卫生 ¡ ——清洁与清场不彻底; 验 证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 5801、5901、6001 ¡ 涉及内容: ¡ a.验证管理

¡ ——验证组织管理不到位,日常的验证管理工作无专人负责; ¡ ——无验证主计划,验证管理缺少系统性和计划性; ¡ ——无再验证的规定; ¡ b.验证文件缺乏完整性

¡ ——验证文件无系统的编号,追溯性差; ¡ ——验证方案、记录和报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档; ¡ ——原始记录和原始资料未以文件形式归档; ¡ ——验证数据没有进行汇总评价; ¡ ——无偏差漏项记录与调查; ¡ ——无验证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 ¡ c.验证项目不全面

¡ ——影响药品质量的工序或设备改变时未及时进行评价和验证; ¡ ——原料药未对所有认证品种做验证; ¡ ——设备清洗验证未对所有品种进行分析评价 ¡ ——新增品种未做验证和评价

¡ d.验证的内容不充分

¡ ——如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无企业详细的环境监控记录,没有确定合适的警戒限和行动限,无详细的空调系统PID图; ¡ ——高效过滤器没有检漏,初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尼未确认;¡ ——工艺用水系统验证无材质报告,无系统PID图和取样点图; ¡ ——无贮槽、分配管道的清洗消毒验证,对各功能段的性能确认不完整; ¡ ——中药制剂对前处理及提取工序未做验证;

¡ ——验证中采集数据较少,不具有分析价值和统计意义; ¡ e.验证的方法不合理

¡ ——残留量标准确定不合理; ¡ ——检测方法的选择不合理; ¡ ——检测方法未经验证; 文 件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 6401、6501 ¡ 涉及内容: ¡ a.文件的制定

¡ ——可操作性较差,流程描述与实际不符,缺乏异常情况下处理流程,文件制定前没有事先充分征求管理人员和使用者意见;

¡ b.文件的管理

¡ ——文件发放控制体系不严密,随意变更,未定期进行文件修订; ¡ ——文档管理混乱,无产品质量档案; 生产管理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6701、6801、7009、7201 ¡ 涉及内容: ¡ a.批记录

¡ ——批记录未按规定修改;

¡ ——批记录中未纳入所用设备运行情况、关键工序操作过程、主要项目检测结果等内容,如灭菌柜的自动检测记录、生粉入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 ——批记录中数据不完整、追朔性差;

¡ b.生产过程管理

¡ ——未坚持物料状态标示; ¡ ——生产操作间无相应SOP;

¡ ——物料平衡(收率)的未确定、未检查;

¡ ——相对负压、捕尘设施有效性不佳与清洁不彻底; ¡ ——未按标准规程操作并及时准确记录; ¡ ——物料、器具定置管理。质量管理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7502、7503、7510、7601 ¡ 涉及内容: ¡ a.质量标准

¡ ——内控质量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

¡ ——国家标准未能控制的项目(如在生产工艺中所用的一、二类有机溶剂),在内控标准中未给予增定; ¡ b.实验室设备、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对照品、毒剧品、菌种、培养基的管理问题 ¡ ——仪器设备与主要产品检验工作不匹配; ¡ ——未按要求进行仪器校验测试;

¡ ——试液标签书写不规范,标准液配制、贮存不当;

¡ c.质量检验

¡ ——取样不具代表性;

¡ ——检验记录真实性与完整性欠缺; ¡ ——检验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 ¡ ——委托检验的执行不力; ¡ d.稳定性评价与考察 ¡ ——留样数量不足; ¡ ——稳定性考察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 ¡ ——稳定性考察的项目不够; 自 检

¡ 发现较多的缺陷条款: 8301、8401 ¡ 涉及内容: ¡ a.全面性

¡ ——如文件系统未纳入自检; ¡ b.针对性

¡ ——自检形式化,与自身产品特性结合不密切; ¡ c.意见性

¡ ——自检对质量保障体系未产生推动作用; 申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 1.申请表

¡ ——填写内容不全,如缺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英文翻译等; ¡ ——申请书未附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表;

¡ 2.资料内容

¡ ——厂房平面布局图送、回、排风图不清晰或不全;大部分企业未报设备布局图; ¡ ——生产车间概况图不标明净化级别,无设备安装平面图; ¡ ——生产剂型和品种表内容不全;

¡ ——变更生产地址未及时变更品种的注册批件;

¡ ——工艺流程的书写不规范;

¡ ——新建企业、新增生产范围缺批生产记录复印件;

¡ ——自检报告千篇一律,对申请认证剂型或品种特殊性要求无说明,无上次认证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情况;

¡ 3.证明性文件

¡ ——未提供符合消防、环保的证明;

附件九 GMP认证检查中关键设备及工艺的验证 验证的定义

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 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 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它涉及到 GMP的 各个要素。

通过验证要证明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 理中与其有关的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卫生、文件、生产工艺、质 量控制方法等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验证的目的

保证药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以 正确的方式进行,并证明这一生产过程 是准确和可靠的,且具有重现性,能保 证最终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药品生产过程验证

指在完成厂房、设施、设备的鉴定和 质控、计量部门的验证后,对生产线所在 生产环境、工艺装备的局部或整体功能、质量控制方法及工艺条件的验证,确证该 生产过程是有效的,且有重现性。验证内容

1、空气净化系统;

2、工艺用水系统;

3、生产工艺及其变更;

4、设备清洗;

5、主要原辅材料变更。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验证内容增加:

1、灭菌设备;

2、药液滤过及灌封(分装)系统。设备的验证

1、制药设备的作用

药品生产工艺是以制药设备为支的,制药设备是制药企业实施 GMP 的硬件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 GMP 的贯彻实施。

2、设备验证的作用

验证是用文字证明一台设备或一项工艺,能高度可靠并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具有某种预定质量的产品。制药设备的验证,提供了工艺能高度可靠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的保证。

3、制药设备(又称制药装备),包括: * 原料药机械及设备;

* 制药机械及设备(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大输液剂、水针剂、粉针剂、软胶囊剂、液剂、霜剂、栓剂、滴眼剂、中药制丸机等);

* 制药工艺用水系统设备; * 药品检验设备; * 药用包装机械设备;

* 与制药设备连用的计算机系统; 等等。

4、什么是关键设备? 在制药生产工艺中,与药物直接接触的设备,应视为关键设备;

制药工艺用水设备是制药工艺的重要 组成部分及必要的技术支撑,也应视为关键设备。

附件十 GMP认证检查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梁 之 江 主任药师 2002 年 9 月

一、机构与人员

1、专业或GMP培训不到位;

2、质检人员数量偏少或培训力度不够;

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为非医药或相关专业;

4、健康检查及处理、安排不彻底。

二、厂区环境

1、厂区整体布局未考虑风向;

2、人流、物流未分开;

3、煤粉、煤渣无有效的防护措施;

4、地沟积水;

5、种植开花植物;

6、垃圾处理不符合要求。

三、厂房(包括洁净室)

1、走道窗户随意开启;

2、净化区与非净化区之间开门或窗;

3、室内蚊、蝇或蚂蚁;

4、净化操作间内地漏不符合要求;

5、水池下水没有水封;

6、管道穿越天花板处不密封;

7、直排口无防回风装置;

8、洁净室的送风口与回风口位置不妥;

9、洁净室内有人、物流交叉现象;

10、消毒剂未定期更换;

11、运料车沿路有撒料现象;

12、产粉尘多的操作间与其他操作间未保持相对负压;

13、裸手接触药品;

14、未按要求穿洁净服及戴口罩;

15、洗衣间问题;

16、清洗间问题;

17、洁具间;

18、安全出口。等等

四、中间站(暂存间)

1、生产品种较多,存放空间过小;

2、中间产品未按规定摆放;

3、产品直接放在地面上;

4、产品包装上的标签脱落;

5、将中间站作为公用通道。

五、设备

1、设备状态标志不明显或不符合要求;

2、仪器、仪表无合格标志或无使用记录;

3、纯化水罐及输水管道不易清洗;

4、固定管道上未标明内容物名称及流向。

六、物料管理

1、物料储存无托盘;

2、物料储存未按规定要求;

3、应根据产品要求设立不同的库房;

4、物料储存时温湿度记录是否完整;

5、标签及说明书的储存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按规定取样;

7、库房的防虫、防鼠、防火等措施是否完善;

8、库房照明亮度是否符合要求。

七、验证

1、验证机构的建立;

2、验证内容是否包括厂房、设施及设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和产品验证;(《规范》第五十七条)

3、是否根据生产情况及产品提出验证项目、制定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规范》第五十九条)

4、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设施、设备是否按验证方案进行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发生改变及生产一定周期后,是否进行再验证;(《规范》第五十八条)

5、验证的数据及分析内容是否以文字形式归档保存;(《规范》第六十条)

6、验证内容是否包括如下各项:

(1)空气净化系统;

(2)工艺用水系统;

(3)生产工艺及其改变;

(4)设备清洗;

(5)主要原辅料变更。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验证还须增加以下内容:

(1)灭菌设备;

(2)药液过滤及灌封(分装)系统。

八、文件管理

1、是否具有完整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记录,其中包括:

(1)厂房、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

(2)物料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等制度和记录;

(3)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和记录;

(4)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

(5)《规范》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制度和记录。

2、产品生产管理文件是否具有完整的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

3、批生产记录是否作到完整、整洁、准确、真实;

4、产品质量管理文件是否齐全;等等。

九、生产管理

1、具有完善的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的措施;

2、直接入药的药材粉末,配料前应做微生物检查;

3、工艺用水要符合质量标准,并定期检验,且有详细记录;

十、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部门要负责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要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

2、质量管理部门要履行其应有的各项职责,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3、质量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评估主要供应商的质量体系。

十一、自检

1、根据《规范》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要定期组织自检,以证实与《规范》的要求一致;

篇3:对GMP认证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1 人员

我国GMP对各级人员都提出了要求, 对各级人员的GMP培训也是必需的过程。GMP是体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面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药企业的具体运用。在质量管理原则中, “全员参与”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也体现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使员工强化GMP意识, 勇于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但一些企业由于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严格按要求配备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不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的GMP培训工作存在缺陷, 培训计划虽然制订的井井有条, 实施的培训却很少, 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很多GMP文件只是为认证检查, 没有真正用于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 只有一流的人才, 才有一流的企业, 充分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 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使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达到什么标准等, 只有这样, 才能够为企业进入规范化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文件制定

文件是GMP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件不足, 软件弥补”, 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GMP认证, 但现实情况则正好相反, 大多企业的硬件还是非常好的, 为通过认证, 企业不惜重金, 购买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真正具备了现代化的厂房设施。但是, 与之配套的GMP软件如何呢?如果仔细查看一些企业的文件, 就会发现所编写的文件内容不够完善, 可操作性差。如岗位SOP写的不详细, 只是按操作顺序罗列一些条条框框, 没有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员工不能按SOP的内容完成操作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记录、台帐、实物出现三不符现象;有些企业的文件变更不能按程序进行, 或文件形式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能有效地应用于自己企业的GMP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认证企业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GMP文件, 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一套完备的GMP文件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GMP文件的完善工作。

3 验证

1998版GMP强调了验证的重要性, 专门列为一章。但是, 从国内企业GMP认证情况来看, 验证也是GMP实施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验证需要较长的周期, 同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 而且有些验证方法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甚至有的企业对验证重视不够, 造成GMP的验证工作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 特别是洁净级别要求低的口服制剂, 这方面的差距更大。由于没有对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等进行严格的验证,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质量隐患。先进的设备具有适用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 由于企业的产品多种多样, 工艺复杂, 一种设备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品种的生产, 例如:炒药机、快速搅拌制粒机、真空干燥箱、混合机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证时, 企业为了减少麻烦, 选择最好的设备作为认证设备, 但一些仍在使用的传统设备被“请出”了认证现场, 当然也不会见到这些设备的验证材料, 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GMP认证的初衷。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GMP认证, 把GMP认证看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 只有这样, 才能生产出疗效好、质量优的产品。

4 实施过程

实施GMP管理, 是企业认证的最终目的, 这需要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 特别是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的相互协调。有些企业重生产, 轻管理, 生产实际操作不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例如, GMP要求记录要及时、真实, 不要凭记忆记录, 实际生产过程中, 有的则有操作而没有记录;有的企业生产中可以不开空调;留样观察不能按时做;空气洁净度不能按要求监测等。企业通过GMP认证, 只能说明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达到了药品生产的最低要求。一些企业认为通过GMP认证是为了可以继续生产, 而不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加以认真实施。不可否认, 在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当中, 有的企业是侥幸过关的。

总之, 要使企业自觉地严格按照GMP的要求去做, 除了具有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外, 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实施GMP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健康的GMP实施环境, 提高我国GMP实施水平。因此, 我国的GMP实施和管理工作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每个制药生产企业都能本着科学、认真、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 就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损失, 保证产品质量, 企业就能沿着健康的轨道进行发展, 我国的制药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林.中药GMP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43.

[2]李亚伟.制药企业实施GMP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00.

篇4:gmp检查问题

在经历了“齐二药”、“欣弗”事件之后,药监部门对GMP认证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广泛征询企业和药监部门的意见后,最终出台了与1998年版GMP配套的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以下简称《评定标准》)。

为什么要修改《评定标准》?新《评定标准》究竟新在何处?作为GMP检查员应该如何在今后的检查中遵循新《评定标准》?笔者作为一名GMP检查员,现就这些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1 修改《评定标准》的原因

我国自1998年强制实施药品GMP至今,已历经整整9年的时间,与1998年版GMP配套的《评定标准》也实施了近8年。在这8年中,从药品GMP限期实施的启动、推进、加速至最后的攻坚战,无不凝聚着广大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和药品监管人员的心血,显著提高了制药企业的厂房设施和装备水平,迅速普及和提高了对药品GMP的认识,在实施GMP和GMP认证检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药品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

但前一阶段药品GMP认证的限期实施也暴露出《评定标准》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GMP在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中的科学实施,影响了GMP认证的效果,同时不利于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齐二药”、“欣弗”等一系列药害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评定标准》必须进行修改。

1.1 缺乏对被认证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制约

在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不诚信行为的状况下,《评定标准》没有设定对被认证企业弄虚作假行为实施制约的条款,难以制止弄虚作假之风。

1.2 关键项目的设置重硬件,轻软件

1998年版GMP本身就对硬件提出了很多要求,对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普遍薄弱的软件管理要求不够全面,不够具体。而原来的《评定标准》设置的56项关键项目,硬件检查项目有32项,软件检查项目有24项,前者明显多于后者,这样更助长了企业忽视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风气,造成已通过药品GMP认证检查的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存在着药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重大隐患。

1.3 缺乏与药品注册管理要求的匹配

由于药品的生产监管与注册监管相脱节,长期以来,企业的生产行为难以通过GMP认证或其它药品生产监管得到严格的规范和有效的约束,不按药监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工艺生产药品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企业甚至连药品注册申报的资料也不保存,国内药品生产始终存在安全和质量的重大隐患。

欧盟和WHO的GMP通则中都明确要求,药品的生产必须符合注册批准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评价药品是否可以放行的首要条件,而1998年版GMP中尽管引入了药品放行的概念,《评定标准》中也有相对应的检查项目,但对于如何评价却缺乏类似要求,不利于规范企业的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行为。

2 新《评定标准》中体现的新内容

提高通过认证的判定标准、强调与药品注册要求相匹配、强化软件管理和强化无菌药品管理是新《评定标准》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提高通过认证的判定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⑴对被认证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制约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药品生产企业在GMP认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弄虚作假行为,为有效制止这种行为,新《评定标准》特别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详细记录。”

其实,这样的评判标准在上海早已实施了1年以上,应该说对被认证企业确有一定的约束。但原来的《评定标准》中,如果检查发现的严重缺陷少于3条,可以限期整改,而按照新的《评定标准》,一旦有严重缺陷,就被判定为不得通过认证。由此可见,新《评定标准》对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制约力更大。这样的评定标准是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美国甚至将药品生产企业的弄虚作假行为定性为刑事犯罪。

这就充分提醒企业务必切切实实地去真正实施GMP,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不再会被药监部门所容忍,企业务必要建立实施GMP的长效机制,不要认证一结束不规范行为马上就回潮,又回到认证前的老路上去。

⑵关键项目的重新设置

原来的《评定标准》共有检查项目225项,其中关键项目56项,一般项目169项,而新《评定标准》共有检查项目259项,其中关键项目92项,一般项目167项。新增的检查项目主要都是软件管理的检查项目,新增的关键项目主要也都是软件管理的检查项目。这提示我们,今后的GMP认证将从重视硬件转向同时注重软件,这与目前的监管形势是完全相吻合的。经过前一轮的GMP认证后,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在厂房、设施和设备上有了明显提高,硬件有了一定的保障,但软件管理偏弱,亟需加强,否则无法避免药害事件的频频发生。

⑶认证检查结果评定标准

原来的《评定标准》中,如果认证检查发现严重缺陷少于3条,可以限期整改,如果严重缺陷多于3条的才被判定为不通过认证,但新《评定标准》中,如有严重缺陷将即可被判定为不通过认证。这说明新的评定标准更严了。

亮点之二:强调与药品注册要求相匹配,可从以下各条检查项目中找到依据,如3904条中提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应经过批准”,6301 条中提到,“药品生产企业应有药品的申请和审批文件”,*6601条中提到,“药品应严格按照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6804条中提到,“原料药应按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批生产记录应反映生产的全过程”。

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得药品生产监管必须与药品注册监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不同的药品监管职能部门共同形成监管合力。其实,按照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是药品生产监管的核心之一,也是《药品管理法》中对于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是违法。如果企业可以不按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那么药品的注册审批又有什么意义呢?新《评定标准》中的这些要求也完全是与国际GMP标准相接轨的,欧盟对人用药品GMP基本要求中就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药品上市许可批准的要求和GMP要求生产药品,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

亮点之三:强化软件管理。具体表现在提高和完善了人员、质量、生产、物料和文件管理的检查项目。

在人员方面,新《评定标准》新增了很多关键项目,如*0401、*0402、*0403、*0501、*0602、*0606条,应特别引起注意。其中*0401条增加了“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这虽然是1998年版GMP的要求,但在原来的《评定标准》中没有列入,并且这个条款现在设置为关键项目,这充分说明药监部门期望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对GMP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起责任,不能唯利是图,只从经济效益考虑而完全忽视产品质量。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和技术才是真正能使企业经久不衰的法宝。这与国际上其他药监部门也完全是有共识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药品监管人员也认为,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态度对于实施GMP和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0602 条“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规培训”是新增检查项目,且为关键项目,这提示我们,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加强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0606条与原来的《评定标准》相比,增加了“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新增为关键项目,这也是从“齐二药”事件中得到的深刻教训。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验室虽说在检验仪器和设施上有了进步,但管理水平普遍还是比较低的,其中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较低是根本原因。

在质量管理方面,新的《评定标准》强调了质量管理部门的独立性,赋予了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供应商选择的质量否决权,如*7401、7601条,还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又如7515 条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和执行偏差处理程序,所有偏差应有记录,重大偏差应具有调查报告”,7602条规定,“企业应根据工艺要求、物料的特性以及对供应商质量体系的审核情况,确定原料药生产用物料的质量控制项目”。新的《评定标准》还在*7509中条增加了“质量管理部门应……按试验原始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的要求,对此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生产管理方面,新的《评定标准》除增加了与药品注册要求相匹配的检查项目外,还特别增加了对中间体的贮存要求,如7013条规定, “生产中的中间产品应规定贮存期和贮存条件”,还增加了无菌药品生产的要求,又如*7010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用物料、容器、设备或其他物品需进入无菌作业区时应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

在物料管理方面,新的《评定标准》增加了供应商评估的检查项目,如4101条规定,“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供应商购进并相对固定,供应商应经评估确定。对供应商评估情况、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购买合同等资料应齐全,并归档”。物料的仓储管理也增加了不少新检查项目,如3802、3804、4004、4102、4303、4603条,对物料的入库验收、收发记录、中药材的养护和管理提出了要求。*3905条改为新增的关键项目,即“物料应按批取样检验”。这些变化都突出强调了物料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文件管理方面,新增检查项目最多,如6101、6102、6103、*6201、6202、6203、6204、6301、*6302、*6303、*6304条,有些是关键项目。应特别引起关注的是*6201条,即“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应包括:品名、剂型、处方和确定的批量,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等”,其中增加了“确定的批量”这一要求,也就是说,生产工艺规程一定要规定生产批量,不能只写一个处方,而在实际生产中却随意设定生产批量,生产操作一定要标准化。生产批量固定是工艺稳定、工艺验证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生产批量不固定,生产工艺参数就没法设定,工艺验证就成了一句空话。产品工艺不能稳定,产品质量又怎能稳定呢?因此,改变生产批量通常就是需要进行工艺验证,并对验证批次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数据证明产品质量有保证的,方可正式实施生产批量的变更。药品生产企业务必对生产批量予以高度重视。

亮点之四:强化无菌药品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条款中,如*3102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用灭菌柜应具有自动监测、记录装置,其能力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104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中过滤器材不得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7009条规定,“无菌药品的药液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应有规定”,*7010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用物料、容器、设备或其他物品需进入无菌作业区时应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7510条规定,“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成品的无菌检查应按灭菌柜次取样检验”。

这些条款有的原来未列入关键项目,有的是根据规范新增的,有的修改后明确标明只适用于无菌药品。这说明对于高风险的无菌药品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既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又注重了产品无菌检查的控制。

其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灭菌柜的自动监测、记录装置应与灭菌程序的自动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彼此独立。在欧盟GMP的无菌药品附录中就有这样的要求。企业如需对灭菌设备加装自动检测或记录装置,应予以注意。

3 作为GMP检查员在今后的检查中应严格遵循新《评定标准》

3.1 GMP检查员应认真学习新的《评定标准》

对于《评定标准》中新的修改内容,GMP检查员应逐一加以领会,把握其变化的脉络和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在检查中造成被动,才能使新的《评定标准》实施到位。

3.2 GMP检查员还应对目前药品生产企业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警惕

检查员一旦在检查中发现此类行为,务必收集确凿的证据资料,决不姑息。实施GMP的前提就是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否则就很难做到持续改进。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实事求是,才能使制药行业的风气得到净化。

3.3 GMP检查员应恪尽职守,不能在检查过程中刻意规避关键项目的缺陷

尽管目前的《评定标准》仍然采用事先设定关键项目的做法,非常刚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合理性,但是,从上述对部分新增关键项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关键项目的设定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有些以往都是有血的教训,付出了惨痛代价的,需要检查员在检查过程中给予特别的重视。

检查员应始终牢记,我们是代表药监部门在执行认证检查,药监部门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促使药品生产企业改进管理。在检查中严格执行《评定标准》,固然会使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不能通过认证,停止部分药品的生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影响,甚至会给一些企业的员工带来影响,但是由于保证了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保护了守法经营的企业,最终对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是有利的,对于维护药监部门为民执政的形象是有利的,是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共赢”的结局。如果检查员放弃职守,让有严重缺陷的企业通过GMP认证,尽管“带病”的药品生产企业可以继续生产经营,但因为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一旦发生药害事件,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就会受到侵害,企业就无法继续生存,员工全部下岗,直接责任人还将面临法庭的调查和审判,药监部门的形象也会严重受损,这是一个“共输”的结局,“齐二药”和“欣弗”事件就是例证。我们GMP检查员应该积极去做结局是“共赢”的事。

3.4 GMP检查员还应该在目前药品监管法规还很不健全、很不配套的情况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执行新《评定标准》

尽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注册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是《药品管理法》对于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但真要执行起来也还有很多困难的地方,譬如,以往药监部门审批的药品根本就没有药监部门认可过的处方和工艺,改变处方和工艺的情况比比皆是,检查员如何去要求企业规范生产?又如“原料药应按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批记录应反映生产的全过程”,以往药监部门审批的原料药根本就没有说明起始反应物和起始反应步骤(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部分工序)的资料,检查员又如何去要求企业按新《评定标准》做?

作为GMP检查员,客观反映检查情况是最基本的检查要求。遇到上述问题,检查员应如实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通过药品再注册或药品注册补充申请的途径逐步规范起来。只有如实把问题记录下来,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企业改正的作用,也才有可能把一个个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保护了检查员自己。

监督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注册批准的工艺生产,药监部门和检查员不仅现在要做,将来还要继续做下去。

尽管新《评定标准》比原来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但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和过渡性。我国的GMP标准和GMP认证方式都已经到了非改不可、需要脱胎换骨的地步了。但是,GMP标准的修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我国目前严竣的药品监管形势又不允许药监部门不迅速作出应对,因此,只能以采用修改《评定标准》的方式来改进GMP认证的效果。

4 结语

企业的诚实可信、实事求是才是实施GMP的保障,只有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GMP实施的必要性,才有可能全面提升GMP的实施水平,从而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单一的以获取“药品GMP认证”为目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必将把药品生产企业引入歧途并且最终遭到淘汰。

篇5:gmp检查问题

根据......(此处省略N句形式开头),检查方案如下:

一、概述

......(此处介绍被认证公司的申请情况和认证范围简介等)。

二、检查时间和日程

(一)检查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正常情况三天时间)

现场检查的时间以保证检查质量为前提,检查组根据现场检查实际需要,经中心同意后可延长现场检查时间,以核实查清问题为原则。

(二)日程安排 第一日:

08:00-09:00

首次会议;

双方会面;

公司简要汇报药品GMP实施情况;

检查组宣读药品认证检查工作记录、确认认证范围;

检查组介绍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09:00-12:00

检查组根据企业情况制定/修订检查清单;

检查组查阅GMP认证申报资料;

检查组查阅本次认证剂型(品种)的下列资料:

产品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规程

关键工艺参数及其控制范围

生产过程控制

培训计划

厂房设施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

仪器仪表校准计划

验证总计划

12:00-14:14:30-17:

17:30-18: 第二日:

08:30-10:

变更控制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OOS处理规程

CAPA操作规程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操作规程 30

休息

厂区周围环境、总体布局;

仓贮设施、设备及物料的接收与质量控制;

生产厂房的设施、设备情况;

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00

检查组日小结,与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30

厂区周围环境、总体布局;

仓贮设施、设备及物料的接收与质量控制;

生产厂房的设施、设备情况;

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10:30-12:00

质量控制实验室。12:00-14:30

休息

14:30-17:30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培训情况;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文件;

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管理、验证或校准;

与有关人员面谈。

17:30-18:00

检查组日小结,与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

第三日:

8:30-10:00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培训情况;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文件;

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管理、验证或校准;

与有关人员面谈。

10:00-12:00

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查看基于风险和系统确定检查项

目的疏漏内容,对疏漏项目补充查阅。12:00-14:30

休息

14:30-17:30

检查组综合评定、撰写检查报告。17:30-18:00

末次会议:

检查组与企业沟通,并宣读现场检查报告,双方确认本

次检查结果。

三、检查项目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规定,并结合该公司认证检查品种的实际情况,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以生产工艺为主线,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确定检查清单及重点检查内容。

该企业为新建企业首次GMP认证,检查重点:企业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厂房设施能否满足生产要求、文件制定是否合理、主要设备及工艺是否进行了验证,检查主要是针对未来的管理,具有前瞻性,也就是看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方式能否为将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最近一次监管部门检查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必须逐项表述)。

(二)检查组应对企业产能进行评估,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三)企业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生产、仓储等人员在职在岗情况(重点核实生产、质量负责人和生产、质量部门负责人、QA、QC在岗情况,是否有兼职)和实际履职能力(以实际操作评估其履职情况,尤其是仓储、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质量保证人员),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四)该企业为新建企业首次申请GMP认证,请注重核查其所生产产品的炮制工艺、厂房、设施、设备等的验证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五)按照相关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有独立的生产厂区,用于其他生产经营的物品不应放在生产厂区内,请注重核查其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厂区,厂房布局是否合理,因普通饮片、毒性饮片生产、仓储、化验室均在同一建筑内,应重点核查其人物流走向的合理性,防止交叉污染、混淆与差错的措施,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六)请注重检查车间建筑内所有安全门(非玻璃可打开的防火安全门)是否制定了有效的措施防止人员随意出入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七)数据可靠性(真实、完整)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基本要求,请注重检查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可靠性,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八)《中国药典》(2015年版)已于2015年12月1日实施,请检查组关注企业生产品种的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等文件是否已按规定进行检验方法学验证或确认后修订,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九)请检查组准确填写生产品种(原药材和成品)检验条件(含炮制方法、质量标准收载、对照品、对照药材、检验仪器)一览表,企业不能全检的品种请在一览表中标明,同时在备注栏注明所缺少的对照品(对照药材)或仪器等,并打印纸质件,确认后全体检查员签名,随检查报告交回中心。

(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检查清单后请打印纸质件并全体检查员签名,随检查报告带回中心。

(十一)在检查中如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隐患,应及时告知市局及企业,市局应督促企业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现场检查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内容:

1、机构与人员

组织机构及关键人员的设置;

关键岗位操作人员、产品放行人的管理及培训情况; 人员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情况。

2、厂房与设施 竣工图纸; 生产区的布局; 生产区的清洁;

质量控制区、仓储区、辅助区的设置情况。

3、设备

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 设备的性能确认;

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日志; 设备的清洁、维护、维修情况; 设备的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相适应情况。

4、物料与产品

物料与产品的接收、贮存、放行、使用情况及其相关记录管理情况; 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来源。

5、确认与验证 工艺验证情况; 关键设备确认情况; 关键设备清洁验证情况。

6、生产管理

生产操作与中国药典或炮制规范的一致性情况; 生产设备与器具的清洁情况; 生产设备与器具的状态标识; 批生产记录; 称量设备的校准情况。

7、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及产品的审核、放行情况; 物料与产品的取样、检验、记录及报告情况; 主要物料供应商的审计情况; 实验室管理情况。

8、发运与召回 成品的发运管理情况; 召回情况(模拟召回)。

检查组应告知企业将存在缺陷立即改正,不能够马上改正的,需提出改正计划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应对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于15日内整改复查报告、市局意见和企业整改材料一并报省局药化生产监管处及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各一份,中心收到企业整改报告和计划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现场检查需要的资料目录(现场检查方案)

1、近几次检查的结论和报告; 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趋势分析清单(产品、原辅料、制水、环境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变更清 单;

偏差调查清单;

上次检查缺陷项目整改报告; 用户投诉及产品召回情况; 年度确认与验证清单; 偏差处理、变更控制管理文件。

2、现行文件目录,文件发放记录;

关键文件会审记录;(文件管理规程、变更管理、偏差管理、物料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召回、退回记录等)

取样管理规程;(人员培训、考核、授权,工具是否关注一般饮片和毒性 饮片使用不同的工具,人员保护、取样量、取样方法、代表性)

3、仪器清单、仪器校验清单、仪器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仪器预防性维护 计划; 产品质量档案;

成品留样观察登记、检验记录、结果汇总表、观察总结; 留样样品帐卡,要求帐卡物一致;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环境、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

4、首次会议人员签到复印件;(核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文件签收、确 认与验证、培训人员签到表的笔迹)

5、验证总计划,验证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成立文件; 生产设备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检验设备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生产工艺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验证方案、验证台帐、验证报告、验证结论、验证数据、评价和建议; 2015年版药典执行前的人员培训、方法验证、文件变更;

6、人员培训计划(外部和内部培训),文件培训是否在相应的文件生效前 完成,培训人员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老师要求,培训总结;

7、合格供应商目录;(供应商审计,仓库有无此清单,是否对照清单进行 验收,注意辅料标准和注册证,内包材注册证,进口药材要有进口注册证 且关注有效期)

8、GMP认证领导小组,自检小组,供应商审计评估小组,风险管理小组,药品召回小组,变更控制小组,偏差处理小组,验证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及公司批准证明文件。不良反应是否成立组织,专人负责。

9、风险评估报告;

篇6:GMP检查要点

张功浚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原料药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原料药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物料管理负责人员是否保持相对稳定,如变更是否具备相应的资历和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如购用中药饮片,其中药材来源、产地是否有明确;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中药材产地保持相对稳定;药材、中药饮片验收、抽样、检验、发放的原则及执行情况;中药提取采用的工艺用水标准;盛放中药提取物的容器、转运方式、贮存场所及条件等控制污染的措施。

7、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8、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9、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0、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1、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2、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3、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4、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上一篇:民革复兴支部2009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珍贵的礼物》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