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2024-04-19

迷惑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共15篇)

篇1:迷惑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阵亡,褒义词,原指士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出自唐 杜甫《垂老别》诗:“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阵亡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阵亡词语的解释

在作战中牺牲。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国初定制,凡旗员阵亡者,廕以世爵,汉 员犹沿 明 制,惟廕以难廕,官及其身而已。”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有的在前线上阵亡了,有的病死了,有的整个队坐过牢。”

阵亡词语的近义词

牺牲 [ xī shēng ]

就义 [ jiù yì ]

殉国 [ xùn guó ]

阵亡词语的造句

1、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御敌将士阵亡,血洒疆场。

2、无梁殿是祭祀北伐阵亡将士的地方,里面有国父遗嘱,今天看来依然有生命力,我们深深被国父的话语感动。

3、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

4、上千名摩托车手们正聚集首府华盛顿,参加一年一度的阵亡战士纪念日周末的滚雷赛车会。

5、当军队号兵开始演奏纪念为国家牺牲的伊拉克部队时,马利基在阵亡的无名英雄的墓前安放了花圈。

6、我听到了自尊阵亡的声音,瞬间分崩离析,那么的惨烈,可我却不敢靠近。

7、按照军中规定,无子嗣的阵亡将士,军队会给他过继一个男孩养大继承他的姓氏和田土、财产,作为义子绵延香火。

8、一场会战下来,赵将扈辄阵亡,秦军斩首级报功者达十万,伤敌不计其数。

9、据现代苏联的资料说,德军阵亡和被俘人数约为三十万人。

10、赵高仔细循着声音方向看去,乃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小郎中,因系宗室,父亲又在灭楚战争中阵亡,特准入宫任职。

11、但是这次行动至关重大,关系到霸州的生死存亡,宁可他们战斗小队全部阵亡,也绝不能轻易放弃。

12、随着前排的长枪手和刀牌手不仅毫无进展,还不断的被鸳鸯阵的牌手、狼筅手配合长枪手刺中胸口,被判阵亡的人数越来越多。

13、相应的,士兵除了披甲外,还穿上了一个黑色的坎肩,为的是让白灰显得更明显,而胸口有白灰留下的印记者则被视为阵亡。

14、我母亲的太爷是王锡鹏,官居总兵,于鸦片战争时期阵亡,浙江定海有纪念他的“三忠堂”。

15、每一次血战过后,孙将军都会为阵亡将士立碑,并留下士兵守墓,但是这些士兵再也没有能够回返故国。

16、素梅的父亲名叫韩山,原籍大名城外五里店人,原来也是骑兵营里的一个下级士官,三个月前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

17、她悄悄地买了一盒鸦片烟膏,藏在身上,准备一旦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她就服毒自尽。

18、安置大营东侧的一处茅草屋里,丁家的寡妇和儿子正在对着四明山殿后战阵亡的老兵丁克己的牌位行礼,诉说着这个好消息。

19、他在被称为“城堡”行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劳而无功的战役中阵亡。

20、少校阵亡后,上尉指挥全连。

21、他为那位阵亡的战士谱写了一首挽歌。

22、为当地阵亡的战士举行了纪念仪式。

23、把公墓建成阵亡战士的永久性纪念碑的工作已经开始。

24、阵亡的士兵被颂扬为英雄。

篇2:迷惑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蔓延词语的解释

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彼皆蔓延杂説,故入诸子之流。”《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唐 孔颖达疏:“郊外野中,有蔓延之草。”《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宦人根党蔓延在内。”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之众且百万,蔓延往往千餘里不絶。” 沈从文《过岭者》:“随手采取蔓延地下的蛇莓草叶……用手敷到脚心伤处去。” 汉 代杂戏名。

蔓延词语的近义词

延伸 [ yán shēn ]

舒展 [ shū zhǎn ]

延展 [ yán zhǎn ]

蔓延词语的造句

1、这个城市的问题是危机在全国蔓延的迹象。

2、一种隐藏的痛苦和沉默在我心中蔓延,看着远处的汽车,无助的你,带走了心碎和离别的车站,多少根深蒂固的悲伤,多少孤独和悲伤的泪水。

3、随着火势蔓延,卡车一辆接一辆着火。

4、这条河阻止了森林大火的蔓延。

5、由于火势蔓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6、一场严重的森林火灾的蔓延使情况复杂化了。

7、暴力在我们的大城市到处蔓延。

8、这场大火在干旱的州迅速蔓延,消防员正努力达到极限。

9、半夜独自走在废弃的街道上,我的世界仍然只有我自己,寒冷和无助悄悄蔓延,我和痛苦相伴。

10、路上行人不多,银白稀松的雪上只有几串匆忙的脚印,一道行李箱的轮辄痕一直蔓延到学校的大门口,我裹紧衣服顺着这道特殊的车辙往校外走。

11、忧伤的失落感开始涌向我的心头,无情的蔓延在我的整个灵魂,让我的呼吸变得特别的压抑,生活似乎也迷失了方向。

12、秋在蔓延,独立秋水长天,感悟漫漫人生的五味杂陈,多姿多彩。

13、仰望天空的一抹蓝,轻触浅秋的微光,我们的故事未能像蒲公英那样蔓延,只剩流年的记忆,捧起了淡然。

14、叶,飘然,翩翩飞舞,点缀着季节的盛装,在秋的舞台上,唱起一曲旋律优美的赞歌,但一场悠扬的离殇在季节的前沿渐次蔓延。

15、天是灰灰的,却因雾的蔓延着的轻纱遮住了天空忧伤的灰色,它变白了,白得模糊,令人仿佛觉得天不再是天,而是包裹着城市的雾。

16、雨依然汹涌着,黑暗早已蔓延整个天空。

17、偶尔,总是莫名其妙的想,想的昏天暗地,直到头痛欲裂,脑海变得空白白的,也无法停止思绪的蔓延,有些像泪水,止不住的滑落,碎了那颗心。

18、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

19、球兰开花之后特别的香,香气能够蔓延整个家,养过的都知道球兰开花气味芳香持久。

20、桥和所有的人一样,心底小小的情愫藏也藏不住,蔓延开来,铺满了蜿蜒的小河。

21、避着秋风,偷偷把手藏进了衣袖,秋意却又沿衣摆向上蔓延,给眼神染上层悲意,可惜我无物需凭吊。

22、菊花残败在风中,雁鸣叫声声声催,说不出的心酸,淡淡的忧郁至心底蔓延,直到冬天,销声匿迹在冰冷的雪里。

23、在那深幽的回廊转角处观水月镜花,任由时岁轻轻的流泻,静静的蔓延。

24、晚霞处,灵巧倏忽的身影,颤落一树花的缀红,一种情感悄悄的在心里蔓延,那些时光悄然于指尖滑动。

25、茫茫的大雾四处蔓延,一朵朵如以云似絮,织成了一层层薄薄轻纱,遮住了天,铺满了地,围绕着房屋,盖住了树,眼前的一切都只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26、童年的那些事情在我的大脑中滋生蔓延,我的童年是生活在一个田园的小山村。

27、热烈的风采在整片天地间蔓延,好像尘封已久的房间终于有一天被人打开了紧闭的房门,放进了鲜活的生机。

28、六月,樱花恣肆地蔓延,而你坐在的膝盖上,静静地闭上眼睛,恍若天仙。

29、异地是一颗毒瘤,悄悄的蔓延到两个时空,将两个人侵蚀。

篇3:“颂古”词语释义及文体辨析

一、 “颂”与“颂古”

“颂”的解释, 《说文解字》“颂、皃也, 从页、公声。”注有“古作颂皃, 今作容皃, 古今字之异也。容者, 盛也, 与颂义别。六诗一曰颂, 《周礼》注云颂之言诵也、容也, 颂今之德广以美之。《诗谱》曰颂之言容, 天子之德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无不覆焘, 无不持载, 此之谓容。于是和乐兴焉, 颂声乃作, 此皆以容受释颂, 似颂为容之假借字矣。而《毛诗序》曰:‘颂者, 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此与郑义无异而相成, 郑谓德能包容故作颂。《序》谓颂以形容其德, 但以形容释颂而不作形颂, 则知假容为颂, 其来已久, 以颂字专系之六诗, 而颂之本意废矣。” (《说文解字注》1992:416) 颂与容为假借字, 后颂字专用于六义之一, 字义确定。

唐孔颖达曰:“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 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  (《说文解字注》1992:416) 即风、雅、颂是《诗》的体裁, 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完成不同体裁的诗歌创作。

由《诗经》之颂而至禅林颂古, 无著道忠曰:“颂名本起于六诗, 风、赋、比、兴、雅、颂。歌颂盛德, 以告于神明者也。如禅家颂古, 则举古则为韵语, 而发明之以为人, 亦是歌颂佛祖之盛德而扬其美, 故名颂古。”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3) 此说指出了颂古的源头是《诗经》之颂, 并指出了颂古的特点:歌颂佛祖盛德;形式为韵语。

最早的禅林颂古, 方回认为是惠能和神秀的偈子, 其在《碧岩录序》中说:“自《四十二章经》入中国, 始知有佛, 自达磨至六祖传衣, 始有言句。曰本来无一物为南宗, 曰时时勤拂拭为北宗, 于是有禅宗颂古行世。” (《碧岩录》第139 页) 最早的颂古即二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神秀)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惠能)

《竺仙疑问》云:“宗门偈颂, 唯是发明佛祖大事, 非达佛祖之知见, 孰能为之?颂者诵也, 称述也, 美盛德之形容, 歌诵盛德也。谓以偈言, 称颂其事, 以美其德也, 所谓游扬德业, 褒赞成功是矣。而佛菩萨正当宣扬之时, 皆以宝音梵呗演而为微妙清雅之韵, 悠扬讽咏、优游彬蔚而成章, 乃涵不尽深长之意, 令人乐闻。今兹翻译, 莫能写之, 唯掇其大意耳。是故经偈, 亦无有押韵也。东土诸祖始稍体之, 是皆悟明通达, 冲口而成, 非假造作, 法滋既久, 华竺两狎, 人心转巧, 机变迭出, 遂寄调于风雅之音, 播扬西来不传而传之意也。”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1--602)

禅林颂古不仅是颂扬佛祖盛德, 更重要的是证得妙明真性, 而对颂古作者的要求之高, 又非一般咏诗作赋者可及。从佛经的翻译、修习佛法、接引后学来看, 竺坟儒典兼备的高僧大德随之华梵互用, 以便于接受的传统文化传播西来密意。

也有人将颂古比作咏史诗, 《竺仙疑问》说道“颂古之作, 譬之儒家, 则犹咏史也”。认为颂古与咏史诗有相同之处, 但二者之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禅意:

旧说曰:“妙喜中岩月和尚云:‘诗与颂别:颂者, 倒骑佛殿出山门等活语是也;诗者, 秋云秋水共依依等细调柔和语也。’”忠曰:“野哉斯言!此必逐弊风文字禅者之说, 非中岩也。纵作倒骑佛殿等语, 若不具眼, 则非颂亦非诗, 无可明焉;纵作秋云秋水等语, 若具禅意, 则可为颂也。昔麟一庵颂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用司空曙诗全篇曰:‘罢钓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绝海特赏之, 可知颂与诗之辨, 在旨而不在言语。”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4)

由此可见, 禅林颂的核心在于“禅意”,  颂古即是举古则公案, 而发明禅意。

二、禅林颂古

颂古在形式上有二部分:其一, 举古则公案;其二, 颂。例如《雪窦颂古》第九则:

举僧问赵州, “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颂句里呈机劈面来, 烁迦罗眼绝纤埃。东西南北门相对, 无限轮锤击不开。

真正以颂古命名的集子始于汾阳善昭的《颂古百则》, 宋净善曰:“其颂始自汾阳, 暨雪窦宏其音, 显其旨, 汪洋乎不可涯。后之作者, 驰骋雪窦而为之, 不顾道德之奚若, 务以文采焕烂、相鲜为美。使后生晚近不克见古人浑淳大全之旨。” (《禅林宝训》第1033 页) 汾阳颂古, 雪窦继之, 雪窦重显禅师以翰林之才作《颂古百则》, 将颂古推向高潮, 颂古也因个人文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或浑淳质朴, 或文采绚烂, 但都属“绕路说禅”。例如同是颂“文殊问无著”公案:

汾阳颂古:

顾问南方住若何, 对云三五众非多。吉祥自述龙蛇混, 三三之说告和和。无著未明重话会, 均提谓指不仙陀。金刚背后看名字, 满目荒山不奈何。

雪窦颂古:

千峰盘屈色如蓝, 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雪窦颂古诗情画意, 诗禅相通, 妙契禅理。汾阳颂古直白朴实, 和谐顿挫但质木无文。二者都是以文字说禅, 颂古亦是文字禅文体之一。

再如雪窦颂古:

第二十七则颂“云门体露金风”:

问既有宗, 答亦攸同。三句可辨, 一镞辽空。大野兮凉飙飒飒, 长天兮疏雨蒙蒙。君不见少林久坐未归客, 静依熊耳一丛丛。

第三十六则颂“长沙一日游山”:

大地绝纤埃, 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 狂猿啸古台。长沙无限意, 咄!

根据内容不同, 颂古体裁非整齐划一, 或古体, 或律诗, 或绝句, 或歌行, 复杂多变, 巧打诗偈, 以述祖道。

槃谭禅师说:“夫古者, 古德悟心之机缘也;颂者, 鼓法心机使之宣流也。故其义或直敷其事, 或引类况旨, 或兴惑发悟。以心源为本, 成声为节, 而合契所修为要。然非机轮圆转, 不昧现前, 起后得智之亲境, 不能作也。”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第255 页) 禅宗颂古作为明心见性的方便施设, 目的是为了证悟, 所以对作颂古的禅师要求必须亲证后得智, 才能引导学人开悟。冯学成指出:“颂古的作用, 就是把荒茫朦胧的公案, 转变为一种便于理解、可读性强、又雅致优美的诗词, 而方便知识分子对佛性禅心的领会。” (冯学成, 2008:346)

禅宗“不立文字”, 但也不离文字, “将古人指导弟子所开示之公案 (古则) , 以简洁的偈颂表示之, 称为颂古”。 (《佛光大辞典》第5705页) 。从表现手法来说, “直敷其事”, “引类况旨”, “兴惑发悟”又具有了赋、比、兴的意义, 而不离六义之事。

参考文献

郑玄注, 贾公彦疏1980《周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毛亨1999《毛诗正义》 (上) , 《十三经注疏》,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慎撰, 段玉裁注1992《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出版。

(日) 无著道忠1985《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一类之经录门,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 台北华宇出版社。

雪窦重显《雪窦颂古》, 四部丛刊续编集部第七种。

圆悟克勤《碧岩录》, 《大正藏》48册。

汾阳善昭《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大正藏》第47册。

篇4:白领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白领一般都有稳定收入,二指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等,他们工作时多穿白色衬衫。白领族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经常拿来代表领较多薪水的专业人士。这个词可能最早是从1928年启用的,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教职人员等,是与蓝领族互作为对比的族群。白领族较少从事劳力工作,在公司里的职业阶层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职员,并有专业的工作能力,如医生或律师等。在一些社会学的研究里,经理阶级的有时也被归为白领族之一。

白领词语的近义词

高管

白领词语的造句

1、上层城市的农民有闲暇,农业过度劳累,农村的白领有闲暇,上层城市过度劳累。

2、年轻的白领裹着风衣在街边等待公车,妆容精致却遮不住满脸沉重的倦意。

3、我以前当过白领,每天出入城市里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打的士,喝咖啡只去星巴克,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

4、如果说正午的济南是一位白领丽人,夜晚的济南更像时尚名模,那么早晨的济南就是一位撑着花纸伞从雨巷中漫步的温婉村姑,含羞清纯。

5、难怪内地有些都市白领,放弃繁华的城市和优厚的待遇,去桂林,去丽江,去张家界,开一间小店,静静的过日子,享受大自然。

6、女主人姓杨,供职于银行,属白领阶层。她很健谈,虽初次见面,给人的感觉却并不陌生。

7、白领女性在工作中由于精神压力较大,易觉疲劳,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8、碳酸饮料是多数年轻人和白领比较热衷的饮料,喝起来美味又解渴。

9、樊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白领,天天都是忙得不亦乐乎。

10、时值下班时间,电梯爆满,满载着的全都是在这幢大厦里上班的白领们。

11、入夏以来,前来就诊的头痛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又以白领工作者和女性居多。

12、作为追求浪漫和潮流的白领一族,王先生夫妇在墙壁的装修上可谓独出心裁。

13、女性白领们整日忙碌,就是为了一个安逸的家。

14、公司犯罪不应与白领犯罪混淆,后者指的是犯罪者的职业,其罪行可能是针对企业的。

15、许多白领,像股票经纪人和投资银行家,发现自己也失业了。

16、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

17、难怪总有少数的职业会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忧虑。

18、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会是完善的,作为一种努力追求的目标,不断趋向完善将帮助白领较容易实现快速致富的目的。

19、一个成熟男人一定非常热爱工作,无论他是蓝领、白领还是医生、教师,他都谙于在工作中发现乐趣。

20、每个月的工资虽然还没到白领的份上,但也差不太多。

21、作为一个小白领,还是一个注重时尚的小白领,刘瑜最喜欢的时尚杂志便是淑丽杂志了。

22、小红是个白领,天天按时上班、下班,一天天循规蹈矩,从不改变。

篇5:灵感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神灵的感应;神异的灵应。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法师智遗人我,识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灵感。”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说岳全传》第六九回:“你既为神,岂无灵感?难道 岳 家不应报仇的么?” 指神灵。 《四游记·唐三藏收妖过通天河》:“敝处 通天河 ,有一灵感,每岁要一男一女祭奉。”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华夷一统》:“ 靖 所请重修 西岳庙 ,听支军前银两,专遣幕官一员督修。仍勑赐灵感扁额。” 犹灵验。

二、灵感词语的近义词

灵性、感觉、灵应

三、灵感词语的造句

1、没有心去把更多的东西拉到灵感的水平。

2、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难以用语言表达我们的需求,希望其他人能够通过心灵感应理解我们的感受。

3、全世界的室内设计师都希望从英国乡村花园中获得美妙的灵感,这并非没有道理。

4、柳树群不仅是观赏风景寻找灵感的好去处,更是我们的乐园。

5、一走时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音乐家张曙的塑像,只见他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凝视着远方,好像在寻求作曲的灵感。

6、克里米亚大地似乎给予了俄罗斯作家艺术家无穷无尽的灵感,他们从这儿孕育和诞生出不少的经典之作。

7、很多时候,一件什物,一件事或某一句话甚至是没来由的灵感突发,都会唤醒曾经的美好。

8、每次新年,都充满着活力,她给勤奋者带来希冀和丰硕,她向成长者撒播雨露和阳光,她为奋进者送去勇气和力量,她让开拓者迸发灵感和智慧。

9、生活在一个城市这么长时间,天天看见的就是车辆和人流,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发现诗意和灵感是不容易的事情。

10、一旦将人生细细观察,加以品味,就不难发现人生原来也是有灵感的。

11、浪漫是心灵感应,浓浓爱意的表达,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一个会心的微笑,深情的拥抱,都会让双方的感情升华。

12、乐观能够产生一种意念的磁场,吸引成功的经验和思想,产生进取的火光,迸发生命的灵感。

13、空闲的时侯,我喜欢听音乐,那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而奏出的清脆音符。

14、文字台上的阅读,有一阵芳香,写满了思念和醉人的红酒,天香的丽人阳光总是偷偷送来迷人的绘画和灵感。

15、这都是月亮带给音乐人创作的灵感,使得他们有了发挥想象的创作的空间。

16、据说木工始祖鲁班发明锯子,就是在野外被茅草叶片两边的锯齿划破手指得到的灵感。

17、跳动的灵感又把迷恋的乡音挂满南国的乌篷船,用一生的思念去澎湃人生的港湾。

18、著名的乌布,是巴厘岛绘画和艺术重镇,蜚声世界的艺术村,西方艺术界广为流传的灵感之地。

19、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学习,在浏览中寻找生活灵感,在寻找灵感中发现生活。

20、从未怠慢过沿途里的风景,一缕轻风,一丝白云,一朵小花,一片枯叶,都是给予我灵感的素材。

21、这无与伦比的海,给了我无限的灵感,让初识大连的我,有了梦幻般的感觉。

22、走在路上,给我的心灵感受是愉悦的,有种陶醉在这樱花大道的图画中,色彩缤纷的。

23、我们这行访春的人群中,有摄影师,有作家,有诗人,在这样童话般花的世界中,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于花丛中寻找灵感。

24、你会发现,满院的花草树木无时不在跃动着生机与灵感,几乎毫不费力伸手即可摘取,足以让人沉醉。

25、故居里的一切形状就是那样的零距离了我的心灵感受,在每一房宇和物件面前,我心地佩服和赞叹。

26、或许这种超然会打开灵感的闸门,成就一篇浪漫文章,讲述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27、面前的芙蓉隧道,新老学子们用情感与灵感书写的青春,传承着厦大的精神,是热烈的,也是清新的。

28、阅历来自接触,经历来自生活,自然最真,随意最好,灵感封存,歇墨挂笔,只为了留得青山幽谷里的一颗休闲心。

29、面对此情此景,涌动的灵感将心灵的笔触带到千年等一回的惊世禅境。

30、一步一个脚印,慨然向着太阳,手机的荧屏,记录灵感的勃发。

31、人生本来有太多的可能性,舍弃虽属必然,仍令敏感的心灵感到震颤。

32、爸妈终于支持我的梦想了,每天都会催我写书,老爸还说是不是要去别的地方旅游一下找灵感。

篇6:保护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护卫使不受损害。 《书·毕命》“分居里,成 周 郊” 孔 传:“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 东周 郊境,使有保护。”《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及 先主 为 曹公 所追於 当阳长阪 ,弃妻子南走, 云 身抱弱子,即 后主 也,保护 甘夫人 ,即 后主 母也,皆得免难。”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保护地方,藉资乡导,不能不赖乎勇。” 《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保重,调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暑溽异甚,伏望保护,寝兴万万珍重。”

保护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 ài dài ]

庇护 [ bì hù ]

呵护 [ hē hù ]

保护词语的造句

1、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

2、母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就像港湾一样保护着我。

3、莫高窟这座古代艺术宝库应得到妥善的保护。

4、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5、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士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

6、他对他,宛如一座守护神一样,时刻都保护着她。

7、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8、我们要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9、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10、尽管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们不注意保护矿产资源,任意开采的话,这一资源还是会越来越少。

11、孙悟空本领高强,在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竭力保护唐僧。

12、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譬如不随地吐痰。

13、这种机器非常灵敏,要注意保护。

14、由于抢救及时,这个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才免于毁灭。

15、肺脏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我们要好好保护。

16、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1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里,国宝大熊猫在饲养员的呵护下高枕无忧的生活着。

18、这个人迹罕见的地方,风景优美,自然环境保护得完好。

19、在寒冷的冬天里,如果不注意保护皮肤,皮肤将会裂开的。

20、花青素能反射光波,可以有效地保护花瓣。

21、干扰受保护的海洋生物的卵、幼雏及哺育场海产养殖。

22、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23、因为人们破坏环境而造成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教育,保护环境,不要滥用资源。

24、我们坚持天天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

25、国家制定专项法律,着重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26、国家在环境保护上要舍得花钱。

27、一个个交通警察般的红绿灯屹立在马路上,保护着市民的行路安全!

28、开发水力资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29、我读了几本关于环境保护的书。

30、同学们热烈响应保护益鸟的倡议,再也没有发生捕鸟或掏鸟窝的事。

31、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2、把保护人权写入宪法,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

33、做眼保健操是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

3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35、国家设置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

36、国家依法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37、个人利益只要是合法的,就应该得到保护。

38、利用风力发电,既可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

★ 保护建议书

★ 保护校园环境倡议书格式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保护大熊猫口号

★ 保护动物倡议书

篇7:词语释义例谈

一.通过汉字的造字方法来解析词语的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 应引导学生把握词语的古今渊源关系, 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可以通过其造字方法来解析意义, 在确定词语本义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其它意义。例如“向”是一个象形字, 其本义为“朝北的窗户”, 了解其本义之后, 便能逐步了解其“朝着、对着、方向、趋向”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其它意义。对于形声字, 要了解它的意符。例如“月”从“肉”, 从“月”的字“肺、脏、肝、腋、肘、腹、股”都是与肉体有关的字;“页”从“首”, 从“页”的字“颁、颇、顿、顾、项、颈、颜”都是与头部有关的字, 依照其形旁能够更准确地解词析义。

二.从词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

汉语中有不少并列结构的成语, 这些成语中并列的语素一般是同义或反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成语的并列结构中推知和解释词义。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先确定成语是并列结构, 然后根据已知的语素来推断未知的语素, 便能对整个成语进行全面的理解。例如“寻根究底”这个成语, “根”和“底”很明显是同义语素, 据此可以推知“寻”和“究”也可能是同义, 在确定“寻”是“寻求”的意思后, 便可推知“究”是“推求”的意思。再如“穷形尽相”这个成语, 解释它应从“形”和“相”入手, “形”和“相”都是动词“描绘、描画”的意思, 同理, 可以推知“穷”和“尽”也应是同义, 是“尽、全”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些并列结构的成语是由反义语素构成的, 根据这个方法也可以推断出来, 如“舍本逐末”, 由于“本”和“末”是反义, 可以推知“舍”和“逐”也是反义, 分别为“放弃”和“追求”的意思。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词语的意义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常见, 有些词孤立地看很难准确地判断其意义, 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就容易判断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虑, 看看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然后再判断这个词语的意义。古汉语中词语活用现象很常见, 我们先以文言文为例说说这种方法的运用。例如“豕人立而啼”, 句中“立”和“啼”是动词, 可看作谓语, 谓语前面有“豕”和“人”两个名词, 哪个是主语呢?从“立而啼”的施事者来说, 主语应该是“豕”而不是“人”。“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名词充当状语, 解释为“象人一样”。现代汉语一般不存在词语活用现象, 但有些词语却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了解这个特点, 可以更准确地解释词语的意义。

四.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义

指导学生辨析词义时,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词的本义后, 再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确定词语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的意义。例如“厚”的本义是“扁平面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指的是具体的意义。如果表达人的感情时, “厚”就要理解为“深厚”, 因而有“深情厚谊”的说法, 这个“厚”就是抽象意义了。指人的个性还可以说“厚道、忠厚”。“厚”还可以用于“酒”, 如果说“酒味醇厚”, 就是指酒的味道很浓。“厚”也可以理解为“利益或价值大”, 如“厚礼”。又可以表示“推崇、重视”, 如“厚此薄彼”等。这就是理解“厚”的意义时, 根据情况进行由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转换。

五.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

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是一种趋势。这种现象跟汉语的同义为训有关, 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两个语素, 往往是古汉语中两个同义或近义词。根据这个特点,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同义语素解析词义。古汉语的同义为训, 如“意, 志也”, “志, 意也”, “意志”便自然地组成了现代汉语的复音词。但是这类词语的组成并不是同义词的简单组合和相加, 它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例如“饥馑”是指“庄稼收成不好”。而古汉语中单用“饥”指“五谷收成不好”, “馑”指“蔬菜收成不好”。这类复音词的同义语素有一定的独立性, 意义有细微差别。根据这个特点, 解释这类词语的时候可采用互释的办法, 如“怠慢”这个词, “怠”是“轻慢、不恭敬”的意思, “慢”是“怠慢、不敬”的意思, 了解其中一个语素, 也就大致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综

篇8:焦急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着急。 《西游补》第十二回:“﹝ 行者 ﹞不见个师父,越发心中焦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但连续的小说可就难了,至少非常常连载不可,倘不能寄稿时,是非常焦急的。”

二、焦急词语的近义词

着急 [ zháo jí ]

忧虑 [ yōu lǜ ]

急躁 [ jí zào ]

三、焦急词语的造句

1、哈克焦急地等了很久,他的心像山一样沉重。

2、他仍然很焦虑,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安回来。

3、思念像一根电话线,一边系着焦急的等待,另一边却是无人接听。

4、草坪上果然卧着一只狗,它的身边蹲着一位老年妇女,正焦急地望着它。

5、离家的孩子不懂得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家里苦苦期盼的焦急,城市的喧嚣泯灭不了慈母在静寄夜晚的声声叹息的哀愁。

6、在晨曦还没有爬上窗台的时候,我早早的来到邮局的门口,混着市井嘈杂的晨音,焦急的寻找着你的影子。

7、望着窗外的星空,仿佛看到了等待中的焦急,仿佛看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一切。

8、母亲急切的语气中透露着担心和愧疚,在喘气、咳嗽、焦急的语气中,我体会到母亲的牵挂、担心。

9、一辆辆各色轿车,把街道所有车道挤满,排着长长的车队,蠕动着、焦急着、等待着。

10、此刻的玉泉广场业已人海潮汐,黄昏的余光在一张张陌生的脸颊上拓印生辉,人们正焦急的等待着暮色的降临。

11、刚从学校跑道流汗回来的我焦急不堪,眼巴巴瞅着从站台出发的和街道往来的公交车。

12、说好要陪我永远的那个人,是不是你也在夜晚偶尔想起那句话焦急了等候。

13、每逢下雪天,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在店中焦急地等候晚点的巴士,他们会给父母打去平安电话。

14、门外是卞忠诚一张焦急的老脸,身后还跟着一个卞真,眼睛滴溜溜地望着他。

15、此刻,山脚下第一幢屋子里,一堆中年夫妇,还有数名村里的热心乡邻正焦急第围坐在原晧宸的床边。

16、早早在一个宽阔广场上焦急等候的赫柏将军一看到萨德将军,就立即迎了上去。

17、她不禁焦急,耐着性子又摸了半条巷,依旧不见人,远远的倒瞧见个中原风格的尖俏檐角。

18、秋风瑟瑟,扑面而来,夜凉如水,我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望着不远处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心里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19、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看到你焦急等待的身影,清亮的眸子里,有晶盈的泪光在闪烁。

20、华明中学门口喧哗如潮,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子女的家长们,巴望着如潮的学生涌出教学楼。

21、我的男朋友来接我以前,我总是很紧张,也很焦急,而且还坐立不安。

22、沮丧、焦急、担忧,各种各样的情绪爬进沈蕴秋的五脏六腑,让她在奔驰的列车上犹如一头被困的母兽,坐卧不安。

23、就在他欣喜若狂,焦急的等待着那顶局长的桂冠戴在脑门上时,却凭空传来一声焦雷,将他浑身的骨头炸的全部散了架。

24、婚礼上的宾客焦急地等待他的到来,满心地认为整日里笼罩着他的那奇异的恐惧气氛,现在一定会烟消云散。

25、她明明很焦急,却还是耐着性子一遍一遍地跟我解释,反复操作给我看。

26、老汉站在小房门口,焦急地向他们招手,赶快把他俩让进小屋。

27、小店老婆婆一直劝我多避会雨再走,我焦急回去,婉言辞谢,心中却又生温暖。

28、越想心中越不安,明明知道出去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可她还是穿上棉袄,来到大门口焦急地张望。

29、此时工地上的民工已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将洞穴围得水泄不通,邓钦友守在石板缝隙的旁边,正焦急地等待考古人员的到来。

30、子路环顾四周,暮色苍茫,空旷无际,不知哪儿有客店,不觉焦急起来。

31、众人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32、在返回孟买的火车上,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令人焦急不安,以致他的妹妹法蒂玛不得不中途紧急通知帕泰尔博士。

33、此人正是曾麟书焦急盼归的长子,早些天尚官居礼部右侍郎,兼署吏部左侍郎的曾国藩。

篇9:羞愧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羞耻和惭愧。 《后汉书·刘玄传》:“ 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车尘马足之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自己在讲堂上胡说了几句便骗得听众拍手,真是应该羞愧。”

羞愧词语的近义词

惭愧 [ cán kuì ]

忸怩 [ niǔ ní ]

窘迫 [ jiǒng pò ]

羞愧词语的造句

1、她父亲和她的兄弟们将因羞愧而死。

2、雷吉的反应是羞愧、愤怒和恐惧,就像米奇的反应一样。

3、当孩子表现不佳时,让他们知道,但不要让他们为自己感到羞愧。

4、人,有缺点没有什么可羞愧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吸取教训,就会从中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5、生命中的缺憾并不值得羞愧,懂得接纳真实的自己,与缺憾和解,才是重要的。

6、游人在伸脚的刹那,自有一种羞愧,似乎感觉杉木河在做一种拒绝。

7、天空一阵羞愧,阴沉着脸,灰蒙蒙的,竟是嚎啕大哭了起来,不尽长江滚滚来。

8、一个预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当他在艰苦的人生大道上前进时,就像一个无辜的囚徒走向刑场,一点也用不着羞愧。

9、他眼睁睁地望着这幕自己出丑的场景,羞愧得脸上热辣辣的。

10、我很羞愧地承认这一点,同时感到恐惧和悲伤。

11、女子顿时羞愧地无地自容,她热泪盈眶地抱住了那个可爱的孩子。

12、于智博羞愧难当,下课后他冲出教室,跑到学校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这里草丰花茂,于智博常常在此静坐发呆。

13、我捏着尚未捐出的百元钞票已明显感到手心在冒汗,且有无地自容的羞愧感。

14、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羞愧的掩脸而去。

15、杨长顺,五十多岁的老实社员,一脸羞愧,低着头,走到讲台上来了。

16、显然玩心大起的师师一下子被惊着了,看着舒野眼中那种似要同归于尽的表情一阵慌乱,不是应该羞愧难当,负荆请罪神马的。

17、不要为了自己曾经幻想过自己是公主而感到羞愧,如果你没想过,那你才应该质疑自己的童年。

18、当我们的行为遭到一些人的讽刺的时候,我们羞愧的好像有条地缝的话,马上钻进去。

19、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我心地坦实地坐在那只树根上,换一个更为舒适的坐姿。

20、他妻子非常高兴,这下她可以在不那么狭小的客厅里接待她的亚眠朋友,而且再也用不着为自己住家的寒酸而感到羞愧脸红。

21、陈封不知道刘玲是话外有音,还是有口无心,他听着心里酸酸的,感到一阵羞愧,没有说话,低着头给刘玲倒了一杯水。

22、他自己仿佛也意识到了,为此羞愧的故意表现得粗鲁无理,就像小野兽朝天空龇出它还很稚嫩的利齿,作出不可侵犯的样子。

23、当时我羞愧得恨不得钻到地里去,那种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

24、两大汉羞愧不已,更觉负疚,双双拜跪在地,口称专来此地向狄老爷谢罪。

25、他心里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只觉得这桃子的味道实在是好。

26、小松鸡花羽毛听了,羞愧地说:“是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离开集体了。”

27、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懊悔,不会因碌碌无为羞愧。

28、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29、老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得小明哑口无言,羞愧满面。

30、国王和百官都称赞他说的是至理名言,唐僧羞愧满面,告辞下殿。

31、话才说出口,她立即觉得不妥,脸上一抹红云,羞愧得无地自容。

32、请你设身处地替我想一想吧,像我那么无地自容,那么羞愧难当。

33、劳笠站在她们的母亲身边,羞愧满面,无地自容,裘马上原谅了他。

34、出了这种家丑,他感到非常难过,简直羞愧得无地自容。

35、因为我做事马马虎虎,所以每次被老师批评时,我都羞愧难当。

36、她的心里顿时羞愧得无以复加,一张俏媚的脸庞上更加红润欲滴起来。

37、她听出他话音里的气势汹汹和自我卫护,知道他感到了羞愧。

38、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

39、此刻他心甘情愿地讲着,还有点洋洋自得,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羞愧。

篇10:闲散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亦作“闲散”。清闲少事。多指官职或衙门。 《宋书·孔觊传》:“初, 晋 世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任职闲散,用人渐轻。”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天子许安亲,官又得閒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先生若肯做官,寡人与先生选一个閒散衙门,除一箇清要的官职。”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自九卿外,三品者多在閒散地,如太常、太僕、光禄卿、京兆尹之类。” 引申为无关紧要的或无关紧要之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闲散词语的近义词

赋闲 [ fù xián ]

安闲 [ ān xián ]

余暇 [ yú xiá ]

闲散词语的造句

1、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2、满山满山的游人,有骑马的,有滑草的,有带着老人小孩悠闲散步的。

3、春季里,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坚挺着头颅冲破土层,不屑于腐烂叶片的拦阻,闲散在丛林中,彰显出生命的顽强。

4、倘若无法安宁地居住在某个古老庭院,不能与时光寂静相守,莫如乘一叶兰舟,独自漂泊于水上,做一个无牵无碍的闲散之人。

5、我是那种闲散庸懒的人,所有的爱好都在斗屋这小小的方寸间。

6、很多个闲散的午后,在阳台的沙发上,一个安静的男孩,把红尘中悲欢离合写成一幅幅散淡的画。

7、对人,不能太好,对事,不能太高调,一辈子不长,但是要懂得衡量,人可以穷一点,但是不能太懒,人可以笨一点,但是不能太闲散。

8、沿着古御道一路上山,在乾隆钟爱的万壑松风临窗远眺,林木森森,梅花鹿在林间悠闲散步,风景绝佳。

9、屋子的墙檐挂满了常青藤,墙角处摆放着花盆和鱼缸,展示着老成都休闲散逸的民俗生活场景。

10、湖上鸟类闲散,有的潜水,有的凌波起飞,有的翩舞云端,一粒粒啼鸣,把游人的心洇得湿漉漉地爽朗。

11、男人的一切,是八小时之外的一部分闲散光景。

12、闲散的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在长堤上,迎面吹来几缕风,垂柳飘摇依依,柔软如姑娘的眼波。

13、风吹过,桂花雨落,沁人心脾的芬芳闲散而悠远,淡淡的,柔柔的,宛如心空里的那丝狂澜。

14、日本船长满腹狐疑地望着巡逻艇一步步向自己靠近,不由放眼朝码头望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有几个闲散的人来回走动。

15、喜欢在闲散的时候,读着欢喜的书,写着散淡的字。

16、一朵朵月季迫不及待地展露她们的美丽的笑颜,迎着艳阳,迎着细雨,和身边悠闲散步的和风愉快地打着招呼。

17、待念珠一走,一旁几个闲散的奴仆也都围上来。

篇11:《促织》词语释义三则

关键词:促织,瞥,售,童子业

《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 从整体来看, 作品在文字方面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 但细读起来, 还是有几处需要斟酌的地方, 下面是笔者在读这篇作品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谈的一些自己的拙见, 希望可以对文义的理解有所帮助。

一、瞥

“成大喜, 方供瞻玩, 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说文解字·目部》:“瞥, 过目也。……从目敝声。”[1]既然从目, 那就跟眼睛、看有关, 可见, “瞥”的本义应是“过目”, 即《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很快地看一下。”[2]如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 据冥翳而哀鸣。”又如, 孙光宪《风流子·其二》:“楼倚长衢欲暮, 瞥见神仙伴侣。”瞥, 段注:“倏忽之意。”[3]倏, 段注:“犬走疾也…引申为凡忽然之词。”[4]古代汉语中“倏忽”常连用, 表迅疾义, 如《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怯勇无常, 倏忽往来, 而莫知其方。”又如, 《颜氏家训·归心第十六》:“种瓜移井, 倏忽之间, 十变五化。”由此, “瞥”与“倏忽”义同, 也就是说, “瞥”由本义“过目”, 即“很快地看一下”引申表示时间短、忽然之间, 这个引申义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请看以下诸例:

1. 会方处学堂讲说, 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 (《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北齐书》)

2. 鸳鸯瓦上瞥然声, 昼寝宫娥梦里惊。 (《别集·宫词一百首·九十二》)

3. 酒醒初不戒徒驭, 归思瞥起如飞鸿。 (欧阳修《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4. 飞奔殿阁, 不啻翅翎。瞥然间不知所在。 (《聊斋志异·保住》)

5. 方凄然欲询所之, 女一闪如电, 瞥尔间遂不复见。 (《聊斋志异·侠女》)

6. 曩欲远避, 心颇怠, 视阴沟甚隐, 遂潜伏卷瓮下。不意灵官粪除至此, 瞥为所睹, 愤欲加鞭。 (《聊斋志异·灵官》)

在古代汉语中, “瞥”常与词尾“然”结合, 表示“倏忽”义, 上例后三例出自《聊斋志异》, 这就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 不仅“瞥”表“倏忽”义由来已久, 而且在《聊斋志异》中也多次用到“瞥”的这个义项。综上所述, “成大喜, 方供瞻玩, 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中的“瞥”应释为“忽然”。

二、售

文中“售”共出现了两次——“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和“欲居之以为利, 而高其直, 亦无售者。”“售”在今天是卖出的意思, 显然这个解释放在这两句中都不合适。那这两个“售”又作何解呢?

《说文·口部》:“售, 卖去手也, 从口雔省声, 诗曰:‘贾用不售。’”如《韩非子·备内》“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人不贵则舆不售, 人不死则棺不买。”又如《说苑·贵德》:“献鱼者曰:‘天暑市远卖之不售, 思欲弃之, 不若献之君子。’”两例中的“售”均是卖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售”除了有卖的意思外, 还可表示买, 如《新唐书·卓行》:“常以木枕布衾质钱, 人重其贤, 争售之。”又如《明代笔记·见闻杂记》:“公尝用重值售古镜一圆, 出以示门下客, 客不加意, 镜坠地破。”这两例中的“售”都作“买”讲。我们再来看“欲居之以为利, 而高其直, 亦无售者”, 整句话是说村中有一个好事者养了一只蟋蟀, 想用它来图利, 而抬高它的价格, 然而却没有人买, 显然, 将“售”作“买”解, 则文从义顺。不过, “售”当“买”讲在古汉语中并不常见, 它更多的时候还是表示“卖”。那“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中的“售”又怎么理解呢?显然“买”和“卖”这两个义项放在这均不合适。“操童子业”是指未取得秀才资格, 还不能继续进取功名。“售”本义是卖出, 东西卖出去了, 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由此而引申出“实现”义, “久不售”中的“售”应该是实现的意思, “售”的实现义在古汉语中也常使用, 请看以下诸例:

1. 行年三十, 无所容入, 行嫁不售, 于是拂拭短褐, 自谒宣王。 (《艺文类聚·卷十九·人部下》)

2. 及壮自试, 以《开吐蕃说》干边将, 不售。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3. 悲夫, 此道之不售于世也久矣。 (苏轼《题凤山诗后》)

4. 盖于书无所不该, 于词无所不工, 然数举进士不售。 (王安石《王平甫墓志》)

现代汉语中“售”还有一个义项是“施展”, 如“其计不售”, 这个义项也应该是由“卖出”引申而来的, 只是它带有贬义, 在古汉语中也可以见到例证, 如《宋史·食货下一》:“诸州通判官到任, 皆须躬阅账籍所列官物, 吏不得以售其奸。”又如《新唐书·傅吕陈》:“后代葬说出于巫史, 一物有失, 便谓灾及死生, 多为妨禁, 以售其术, 附妄凭妖。”

综上所述, “售”在古汉语中, 既可表“卖出”, 也可表“买进”, 只是后一义项不常见, 到了现代汉语, 就只保存了“卖”, 而淘汰了“买”。至于“施展”, 只用于书面语, 口语中并不常见。另外, 在古汉语中“售”的实现义经常用于科举场合, 且多用于否定, 现代汉语中这一义项消失了。

三、操童子业

“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这里的“操童子业”作何解释?“操童子业”即致力于“童子业”, 我们在《聊斋志异》中也可见到“操…业”、“操业”这种结构:

1. 翌日, 谓王曰:“孙勿惰, 宜操小生业;坐食, 乌可长也?” (《王成》)

2. 又不欲操儒业, 仍挽强弓, 驰怒马, 登武进士第。 (《夜叉国》)

3. 女娇痴不能作苦, 又羞出操道士业, 道成颇不善之。 (《陈云栖》)

4. 金落岸边, 王拾归, 益怪之。又以金钏掷之, 堕足下;女操业不顾。 (《王桂庵子寄生附》)

5. 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 家资小泰。 (《雷曹》)

6. 无何, 会妻病, 守视汤药, 不遑操业。 (《田七郎》)

接下来, 我们看看“童子业”。王力先生曾说:“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庠生, 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5]据此, “童子业”应该是和科举制度有关了。《汉语大词典》中“童子”有这么一个义项:“…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唐代。《旧唐书·宣宗纪》:‘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 《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第九科。’……参见‘童子科’、‘童子试。’”[6]“童子科, 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新唐书·选举制上》:‘凡童子科, 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 卷诵文十, 通者予官;通七, 予出身。’”[7]“童子试, 科举制度中的低级考试。童生应试合格者始为生员。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炎武年十四, 以童子试见公, 被一言之奖。’清王晫《今世说·赏誉》:‘[周立五]年三十二, 犹困童子试。’”[8]

在新旧《唐书》以及《宋史》中屡屡见到“童子举”、“童子科”、“童子”等词:

1.其科之目, 有秀才, 有明经, 有俊士, 有进士, 有明法, 有明字, 有明算, 有一史, 有三史, 有开元礼, 有道举, 有童子。 (《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制上》)

2.客晋州, 州举童子, 房玄龄异之, 对诏高第, 已能讲《易》、《老子》。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

3.壬寅, 礼部侍郎李伯玉言:“人材贵乎善养, 不贵速成, 请罢童子科, 息奔竞, 以保幼稚良心。” (《宋史·卷四十六》)

4.其他教官、武举、童子等试, 以及遗逸奏荐, 贵戚公卿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 委曲琐细, 咸有品式。 (《宋史·卷一百五十五》)

由此我们知道, “童子科”、“童子试”、“童子举”等词都跟科举有关, 是一种科举考试的科目, 那么“童子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第1版, 73页.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6月第5版, 1047页.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第2版, 第134页.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第2版, 第475页.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99年5月第3版, 第888页.

[6]、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 第389页.

[7]、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 第389页.

篇12:争夺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亦作“争夺”。争斗夺取;争着夺取。 《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好争夺而无猒,专丑正而害直者,恶人也。”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 九州 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文烈 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其用之者,不过战斗争敚之资尔。” 巴金 《秋》三:“‘五弟!你骂哪个?’坐在瓷凳上看完这场争夺的 淑华 忍不住大声喝道。”如:争夺红旗。

争夺词语的近义词

篡夺 [ cuàn duó ]

争抢 [ zhēng qiǎng ]

夺取 [ duó qǔ ]

争夺词语的造句

1、双方都表示,这不仅仅是大小银行争夺领土的简单问题。

2、埃及人与罗马人争夺尼罗河流域的所有权。

3、度假胜地再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领先的旅游领袖都在争夺份额。

4、金融市场的争夺战昨天仍然激烈。

5、戴着面具去应付会很累,费尽心机去争夺会很累,殊不知勾心斗角得到的会从此失去更加重要的。

6、几十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丛山峻岭间,枪弹横飞,杀声震天,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河流都在反复争夺。

7、这几天世界女子水球决赛正在水立方如火如荼的进行,包括中国在内的八个国家将对冠军展开争夺。

8、在众多商铺聚集的十字老街,商人为了争夺地盘,街两边的老屋的檐口几乎对接,只留下了能漏下一线天光的缝隙,称为一线天。

9、大抵国人都喜山乐水,所以在界域的划分更重视对山水的争夺,也造成大多城市的划分都是以山水为界。

10、昨天,手里的余温,已经成为争夺的能力,今天,心里的苦水,已经成为奋斗的主心骨。

11、无奈的孤独,错过一个人的时间,但是一个人可以争夺未来的属于自己,一阵**,一段岁月,人海苍茫,但是要学会擦去。

12、他少年时浪迹江湖、交游四方的磨难与艰辛,青年时代为争夺和保卫权力的卓绝奋斗,有盛年时励精图治、胸怀天下的功成业就。

13、双方几经争夺,最后鳄鱼举手投降,眼睁睁地看着狮子把到手的猎物夺了回去。

14、她正在出神地凝视着对面柜台前的那些大鱼缸,那些五颜六色的金鱼和光彩夺目的燕鱼正在争夺鱼食。

15、二王子为了将来的王位争夺,钱就成了急需品,这样的一个小家族理所当然的成了牺牲品。

16、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稀与贵重,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我们每个人每一刻都被各种各样的决定所包围,各种选择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

18、商务活动是企业间利益争夺的核心战场,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

19、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20、副王和印度大臣犹如两位地毯商一样,讨价还价,斤斤计较,逐寸争夺相当于半数欧洲人居住的大片领土。

21、不是坐山观虎斗,而是殃及池鱼啊。曹操消灭了袁术和刘备,不会和袁绍决战,而是来和我们争夺江东。

22、你以为这厮如此费尽心机,只是为了替黄四郎争夺天汉州桥的地盘吗?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新月楼。

23、从陈国到楚国,中间要经过一些吴、楚两国争夺的小国,蔡国便是其中之一。

24、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

25、经过近一年的对峙和争夺,国民党被迫撤退,共产党走出十三陵,开始了对敌人的追剿。

26、那些人把赞许与感谢安置在一个微笑里,有的还轻轻地呀了一声,看我一眼,即刻又争夺皮球去了。

27、每天给领军米,各地方部队为争夺先后,互相殴打伤人,在那时也极平常。

28、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

29、一有发现,鸡群便毫不示弱的相互争夺起来,齐齐的麦垛被翻得杂乱无章,漫天飞舞。

30、洞内的猛兽早已成群结队,与人类争夺这个天地。

31、固然,这种道德观念并不能为全体民众所奉行,从海瑞的文集中可以看到兄弟叔侄间争夺产业以至斗殴致死的事情所在多有。

32、阳能克阴,这是两个世界经过千百年的争夺得出的最后结论。

33、那天早上登机后,我看到《纽约时报》一则题为《争夺继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职位》的消息。

篇13:等待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哥哥,您兄弟在家杀鸡炊黍,等待哥哥相会。” 明 刘基 《送医士贾思诚还浙东》诗之二:“还山须种千株杏,等待 仙华 道士来。” 沈从文 《萧萧》:“这件事情既经说明白,照乡下规矩,倒又像不甚么要紧,只等待处分,大家反而释然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天晴了,山水也落了,部队在等待命令行动。” 犹等到。

二、等待词语的近义词

恭候 [ gōng hòu ]

期待 [ qī dài ]

守候 [ shǒu hòu ]

三、等待词语的造句

1、世界上神奇的事还有许许多多,等待着我们去他探索。

2、我到小河边钓鱼,首先拿出鱼竿,然后在鱼钩上挂好鱼饵,再使劲把线抛向河面,静静的等待鱼儿上钩。

3、神秘主义没有耐心以等待上帝的启示。

4、我们国家一向坚持原则,讲求信用,平等待人,历来被誉为礼义之邦。

5、他正焦急地等待小明的电话。

6、姐姐焦急地等待着高考发榜。

7、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焦急等待着结果。

8、我们焦急等待高考放榜的日子。

9、杨晓冬鄙夷地斜视了一眼敌人抛出来的香饵,冷冷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10、在等待我回答的时候,她眼里流露出十分急切的神情。

11、浩瀚的宇宙太空,还有无限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12、小玲站立在风雪中,等待着父母归来。

13、小猫轻轻地走向老鼠洞,然后屏息凝神地等待着。

14、花固然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程中却是痛苦的。

15、预铃一响,同学们就坐好了,等待老师来上课。

16、我们走得太快,忘了停下来,等待并倾听。

17、电影马上就开演了,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会儿。

18、小站上有很多人正在等待火车的到来。

19、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上课。

20、潜伏的勇士们屏息着等待冲锋号令。

21、在高高的山岭上,有等待开发的无数宝藏。

22、耐心等待吧,你会摆脱困境的。

23、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

24、大自然存在着无数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25、大自然中有很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26、铃声响了,我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上课。

27、她在废墟中,艰难地等待着,就像涸辙之鱼。

28、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消极等待毫无指望,必须背水一战,大干一场。

29、只见指挥把指挥棒举起,全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等待着。

30、大家都屏气凝神,等待着他宣布结果。

31、他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的奔波,只是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尽快传给家乡苦苦等待的亲人。

32、那个孩子一直站在路灯下等待着,寸步不离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33、今天这样安排,就是为了等待时机,以便东山再起。

34、休假一个月的经理回来后,各项等待他处理的事务纷至沓来,让他大喊吃不消。

篇14:警告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告诫,使警觉。 前蜀 杜光庭 《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 宋 叶适 《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

二、警告词语的近义词

告诫 [ gào jiè ]

劝告 [ quàn gào ]

申饬 [ shēn chì ]

三、警告词语的造句

1、部长警告说,任何未经许可缺勤的公务员将立即被停职。

2、老师警告他们惩罚任何不遵守规则的人。

3、他警告军队不要干涉救援工作。

4、老人警告这群孩子不要靠近他的财产。

5、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爱丽丝在警告我。

6、警告称,这些措施包括对有发烧或流感症状的乘客进行为期七天的隔离。

7、官方警告我们不要进入基地,最终我们被释放了。

8、斯特劳先生对那些坚持暴力活动的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

9、敌人被警告要么投降,要么被彻底消灭。

10、我不得不直言不讳地警告他,如果他的表现得不到改善,他将会失业。

11、他警告说,取消版权限制将使该行业一文不名。

12、经理警告我们在比赛前不要太激动。

13、一些带有黄色闪光灯的雾警告标志被设置。

14、他们一再警告她不要告诉任何人。

15、警告!不要用它靠近你的耳朵!误用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

16、他警告说,反对派对执政党的攻击并没有加强政治合作。

17、电视台被警告对暴力场景的描绘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18、飓风中心警告人们不要轻视热带风暴的危险。

19、我们警告孩子们不要在薄冰上行走。

20、在这样一个令人沉思的晚上,写出以后的生存方式,并警告那些孤独的人,唯有学会生存才能追求幸福。

21、听了贲导的警告,大家吓得怕出意外麻烦,对在街上吃海鲜的事,不敢再有兴趣过问。

22、高处警戒的头羊很快就发现了我们,并发出连续的警告和威吓。

23、两个男生在学校里吸烟时被发觉了,可是老师从轻处理,予以警告了事。

24、在已经被警告之后,仍然过分抱怨,即便使用文明的语气也不行。

25、近日,菲律宾的科学家警告说,尽管使得成千上万的村民逃离的马荣火山现已平静,但它仍有可能再度爆发。

26、气象专家说情况会好转,但警告说沙尘暴也许会滞留半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27、费尔贝恩警长还在表达对摄影师们的不满,警告说他会和他们的主编谈谈。

28、科罗耐克警告编辑说,这篇不成熟和隐晦的论文会把这期刊扼杀掉的。

篇15:迷惑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

长期以来, 外语学习者一直关注着自己所说所写的外语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 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应该说正确的外语, 还应该说得体的外语。所以, 近年来, 随着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焦点转向对双语词典编纂特别是词语释义编纂的研究上, 而作为语言学一个较新的分支, 语用学也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及语用信息的视角下研究双语词典的编纂。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双语词典与语用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双语词典所关注的是静态意义, 而语用学则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1]。然而大部分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中的作用还是持乐观态度。骆世平 (2001) 强调在双语词典中, “适当的语用说明对成功的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黄建华 (1997) 认为“词目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体等值, 还应该做到语用等值”。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突破双语词典在词语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以及例证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 并导致双语词典编纂的理念和模式更新[2]。研究语用学原理是否可以应用于词典编纂学特别是词语释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语用学的作用, 而且可以发展甚至创新词典编纂学。所以本文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语用学对词典编纂中词目释义方面的影响。

2 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必要性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3]。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 所以源语和目的语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语用意义, 即两种具有相同表面形式的词不一定具有同样的语用意义。例如, 汉语中的“你吃了吗”表现的是语言的一种寒暄功能, 是人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而在英语中“Have you eaten?”是一个问句, 并且需要对方作出回答。另外, 一种语言的词语可能有多种语用功能, 而这些语用功能并不可能全部为其他语言使用者所知。例如, 英语中的“Excuse me”既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又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寻求帮助。

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语用信息的不完整将母语词语的语用意义转移到目的语上, 造成语用失误。作为了解目的语的一种重要途径, 双语词典必须要发挥好其中间桥梁作用, 而就现状来说, 大多数传统的双语词典还只是关注词语释义的正确性, 没有具体的语用信息来确保词语运用的得体性。词典学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脱离现实的活动, 它是现实世界情景中的交际行为[4]。所以这就要求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过程中要尽可能增加词语的语用信息及语用意义, 以避免词语运用中的负迁移, 从而减少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障碍。

3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及其对词语释义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其著作Semantics中将语言的意义分为七类, 他认为词不仅有其概念意义, 还有内涵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关注的是词的概念意义和搭配意义, 忽略了其内涵意义。所以, 作者希望借助语用学来帮助完善词典词汇释义方面的编纂工作, 使词典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本章将基于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来探讨如何完善双语词典的使用。

3.1 会话含义

在日常交流中, 说话者的很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的, 也就是说说话者某一话语的语用信息不是单纯通过该话语的字面意思获取的。在此情况下, 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话人需要根据相关的语境因素进行推理, 由此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该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 可简称“含意”,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5]。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 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即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6]。所以会话含义具有语境依赖性, 这就要求词典编纂者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交际为目的, 联想到与词语所在文化密切关联的内涵意义, 将词语的内涵意义加入词典中, 以帮助读者在理解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领会词语的内涵意义, 使读者全方面深入了解词汇, 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交际的目的。

3.2 合作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样, 在言语交际中, 会话并不是靠说话人杂乱无章的语句堆砌出来的, 它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且都是根据双方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 在一定语境下提供会话所需的话语或信息[7]。所以, 话语是否具有会话含义是根据其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推导出来的。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 (1975)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的, 他对合作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提出了四条准则。下面, 本文作者将结合其他学者的看法以及合作原则的每条准则对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当之处, 敬请方家指正。

1) 数量准则

(1) 所提供的信息是交际对方需要的;

(2) 不要提供交际不需要的信息或者减少提供信息

总体而言, 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的角度来看, 编纂者提供的词义同样不能多于也不能少于词典编写目的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同类型的词典有不同类型的编纂目标, 同样也对词义的编纂有不同的要求。如像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之类的语文词典对词语解释有着更高的数量要求, 它要尽量表现词语的各种语用信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词汇。而像成语词典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之类的专门词典要求进行词语解释时只对其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不需要解释其他无关的知识。所以, 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的泛而全, 忽视其实用性, 否则语言学习者在选择或使用词典时没有针对性, 只能一味地通过词典了解词语的含义而不能真正意义上讲这些词语用到实际交流中。所以, 词典编纂者应该正确把握词典编纂中词语含义的信息量, 一方面方便读者查阅, 另一方面可以指导读者在实际交流中做到自然、得体。

2) 质量准则

(1) 不要说虚假的话语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2) 避免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或信息。

所以,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具有真实性。同样, 词语释义关注的是对应词的质量, 它要求词典编纂者对所选词语释义及用法说明的准确性。但是, 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 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词典编纂者在寻找对应词时可能会存在词汇空缺的现象。为了遵守质量准则, 词典编纂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提供对应词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在理解源语词汇含义及源语文化的基础上, 在目的语文化中寻找相应的对应词, 使目的语不仅在词语的概念意义上与源语一致, 而且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也做到等值, 或者通过描写、解释的方法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另外, 孤证不足信,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要确保词语释义的可靠性。应当以来自多方面的、不同系统的可靠材料作为依据, 保证词典的正确性[8]。韦氏3版的编者要求一个词至少必须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普遍使用并获得一个明确的意义之后才能进入词典。西班牙科学院词典的编者规定至少能从3个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印证的词或词义才能收入词典[8]。总之, 在数量准则的基础上, 词典编纂者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语用信息, 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以帮助读者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处境。

3) 关联准则

交际中提供的话语要准确并且需要具有相关性。

关联准则关注的是话语的相关性, 所以词语释义最重要的是做到与词目本身相关, 要对词目进行准确解释, 对普通性词目进行一般解释, 对特殊词目如方言等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同时, 为了避免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误会以及语用失误, 关联准则要求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一方面提供词语的一般语用规则, 指导读者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另一方面考虑词语典型的语用意义, 从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说话人的内涵意义。

4) 方式准则

话语交际要做到简洁, 条理清晰, 交际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者引起歧义的话语。

方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中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简单易懂。首先, 双语词典具有针对性, 词典编纂者所提供的释义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调整。例如, 为外国人编写的双语词典, 释义用词难度不能太大, 可以集中力量用一些简明词语释义, 并且提供丰富的语用信息, 但要注意其规范性;其次, 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有条理, 按类别或其他方式进行释义, 以方便读者查阅;最后, 词语的释义要避免有歧义, 注重词语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双语词典主要是面向需要学习或者使用某种外语的普通读者, 所以双语词典不但要帮助读者理解, 更要帮助读者表达。双语词典的编纂, 尤其是词语释义方面的编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仅仅从合作原则这一方面出发探讨了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方面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语用学信息变化幅度大, 不容易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规则, 而且词典编纂工作量大, 所以在引入语用信息方面还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将语用学运用到双语词典的编纂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改革和创新词典的编纂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合作原则解决词语释义信息量和质量的矛盾, 提高读者交际能力和效率。总之, 在语用学的指导下, 不仅是在词语的释义方面, 在词典编纂的其他方面也将获得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慧.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121-123.

[2]胡开宝, 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49-5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4]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63.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4.

[6]李燕.语用学在双语词典编纂词语定义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59-61.

[7]Cruse, D.Alan.Meaning in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355.

[8]李明, 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6.

[9]Leech Geoffrey.Semantics[M].London:Penguin, 1974.

[10]Herbert Paul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上一篇:关于小学学作文600字下一篇:友善的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