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幼儿期的语言教育也成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词汇,而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园是儿童规范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语言交流的最重要和最频繁的发生地。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语言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幼儿通过参与环境的活动才能更好掌握语言,在与环境互动中才能实现发展语言的目的。环境就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创设支持性的大语言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常规要求都有利于激发、支持幼儿语言发展的游戏和多种活动,对幼儿的各种要求和行为做出支持、反映,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教师是幼儿语言学习环境的支持者、建构者、协助者。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创设是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和谐关系的一个整体结构,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的创设。立足幼儿长远发展,着眼提高幼儿语言整体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最优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处处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从物质语言环境、活动语言环境、心理语言环境以及交往语言环境几个方面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语言环境

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物质硬环境,为幼儿创设自主听录音、看动画的现代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物质设施;为幼儿创设各类听、说、读、练的语言区角环境;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语言适宜刺激。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生动激发个性,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一步得到语言的锻炼和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建立园图书馆、设立图书角,汉字化的生活环境,幼儿小书房,在班级教室里进行环境美化,真正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同时投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等适宜双向交流的多种开放性活动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如在语言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重视图书的添置,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水平的图画书、儿童刊物、卡片等,给幼儿读书、讲故事,让图书成为幼儿语言物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和感情。幼儿能从图书中感受到语言发展的“营养”,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能力。

二、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语言环境

1、学科领域整合语言教育

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活动情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从而增长其见识,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主题综合教育中,我们不仅关注每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重视在音乐、美术、计算、体育、科学等其它学科领域中整合语言领域目标。如小班学习5以内物体的点数时,可以让幼儿观察鱼缸里的鱼,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金鱼要干什么?孩子有的说:金鱼在吹泡泡;有的说:金鱼在游戏;有的说:金鱼在游来游去。在此基础上,让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几只金鱼。正在数数时,一名幼儿闭上眼睛,用肚脐眼对着鱼缸数金鱼,有些孩子好奇地跟着学。我看见了随机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肚脐眼看看缸里有几条金鱼。小朋友都说看不见。于是,我又请孩子睁开眼睛数金鱼,数出了鱼缸里一共有5条鱼。我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外,并没有忽视孩子对用肚脐眼看金鱼的细节,从肚脐眼有什么用,引发了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提问特别积极,生成了许多新的主题。在幼儿生成的主题中,孩子们学会提出许多个为什么,我便引发孩子自己去探索、交流、讨论、寻找答案,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又回答了许多个为什么,语言得到充分锻炼。这一过程不但在整合了计算、科学、语言等学科教育目标,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经验,还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日常生活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语言发展的途径,主要还是渗透于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语言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我们应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语言教育途径,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支持性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发展语言。如进餐时,让幼儿说出餐具的名字、报上菜名;晨间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上楼梯时,让幼儿说“上”与“下”,“高”与“低”等反义词。

渗透在日常活动和学科领域的语言教育十分随机,没有固定的教学过程和模式,需要教师在领域活动中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谈话,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住处进行较敏感的捕捉,了解幼儿的语言水平,语言要求、语言习惯,通过建立个案、分析、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设计相关的语言活动。

3、丰富幼儿生活内容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观察和倾听幼儿对话,捕捉幼儿语言发展契机。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接触自然,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增长知识。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学、多说,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生活情境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言语,乐意与人交往。如我经常带幼儿走出校门去商店、公园、社区,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春天来了,我带幼儿去找春天,让幼儿园描述看到的春天美好景色,人们的心情怎样?自己有什么感受、体验?以此丰富幼儿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语言环境

宽松和谐、充满爱心、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以消除幼儿心理压力,使儿童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在幼儿获得充分被尊重,能接纳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效调动让幼儿喜欢说、愿意说、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

1、为幼儿提供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这是语言教育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切入点,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成,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支持和引导幼儿表达愿望,让幼儿畅所欲言。如孩子对超市里买东西咸兴趣,我在区域活动里设立“小星星超市”活动区,投放材料,启发幼儿以顾客与售货员阿姨的角色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可以再现生活情境,无拘无束地交谈,不断调整组织语言结构。如果扮演售货员阿姨的孩子对顾客不够热情,同伴会提出抗议:“售货员阿姨是笑着说话的,说话很热情。”于是,“售货员阿姨”尽力模仿热情地说话,热心地介绍产品。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2、提倡敢说先于正确

幼儿的语言由于受其发展水平及理解水平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打击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敢说先于正确”,相信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越说越准确,越说越完整。另外,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我们要全面看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需要、兴趣,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四、创设平等互动的交往语言环境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发展语言成为可能。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前提,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时一步锻炼。

1、建构良好的师幼语言交往环境

在创设支持性环境中,教师与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开放的,互相分享、互相协作的。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蹲下来,用真诚的眼光同孩子交流,仔细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给孩子不断地鼓励、支持,在交谈中建立浓厚的感情。孩子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无拘无束,有话就愿意说、敢说、喜欢说。如有一名小班新生,刚入园时不爱讲话,整天沉默寡言,需要什么就用动作表示,想喝茶就用手指指茶杯,想小便就双脚乱串,小脸通红。我在满足他需要的同时,耐心地与他交谈,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孩子从亲近老师开始愿意说话,喜欢说话。

2、构建互动的同伴语言交往环境

《新纲要》指出:“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具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群体互动的优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说话,引导幼儿扩展说话内容,让幼儿在同伴群体中互相了解、模仿、讨论、扩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学会表达,积极采纳,共同修正完善语言,建立一种轻松、积极、良好、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

在幼儿园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幼儿进行完整语言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发展语言,促进认知、思维、社会化进程的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

2、4。 2.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3. 刘文静:《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提高表达能力》,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朱静怡著:《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第二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进入高层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健康人格的教育,就是使他们的各级需要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引导他们从低一层次的需要达到高一层次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有进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幼儿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反应出师生关系的质量。据“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3%的城市幼儿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园内有喝水少的问题,46%的家长报告孩子有憋便的现象。有的幼儿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恐惧老师那种怕脏、怕麻烦的厌恶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师的训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惧怕教师的心理就会形成幼儿胆小、怯弱的不良个性,影响其心理健康。为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园可把进餐活动的气氛,以及幼儿是否缺水、入厕的自由,有无憋尿、憋便的情况及老师是否训斥孩子,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指标;而教师可从改变厕所环境、营造就餐和谐氛围及温馨睡眠环境人手,教会幼儿入厕技能(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进餐技能,提醒幼儿喝水、上厕所,友善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并为其保守秘密,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快。

(二)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

当幼儿从温馨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其安全需要尤为突出,此时,幼儿园的工作应围绕让幼儿尽快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适应新环境而进行。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班级里难免有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老师应主动热情地帮助这些孩子,不要嫌弃他们,时常提醒他们;而对于那些入园情绪障碍严重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有的孩子哭闹得很厉害,老师应过去抱一抱他,拿手绢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哄劝一下,哭闹便会减轻。其次,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如:组织他们玩大型玩具,滑滑梯、转转椅,做吹泡泡的游戏等。另外,大带小的活动也是减轻人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如: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弟弟、小妹妹表演节目,送给他们自制玩具,带他们游戏等等。这样就可使幼儿逐渐地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满足幼儿依恋的需要,减少心理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总之,帮助新人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帮助插班幼儿适应新环境,应是当班教师主要的教育内容。

(三)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社会需要 当幼儿适应新环境后,其社会需要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开始成为其行为的主导动机。他们希望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他、接纳他,并在班里有一个位置。一些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在班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归属感,其爱和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例:有一个女孩,长得不好看,小朋友也不喜欢亲近她,和她一起玩。有一天,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偶然站在这女孩旁边。拉着女孩的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女孩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向老师表示感谢。老师却感到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女孩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老师可喜欢我了,今天拉了我的手”。老师拉小姑娘的手完全是出于无心的、偶然的,而女孩对此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老师过去是忽视了这个孩子,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注与爱。从此以后,老师总是有意识地亲近这个孩子,教师的态度影响到其他孩子,小朋友也模仿教师的行为,主动去和这个女孩交往与游戏。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此外,与人交往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幼儿自出生以后,在与成人的接触中,产生了与成人交往的需要,会走路以后,逐渐注意到同龄人,对同伴产生了依恋,出现伙伴交往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束缚了幼儿与同伴的来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假如幼儿在幼儿期不与别的孩子正常交往,一直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则以后参加集体活动时就会显得相当不适应。因此,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目前,幼儿园存在纪律约束时问过多,导致有的幼儿经常去厕所,老师感到奇怪,后来发现幼儿是在厕所里自由交谈。一天内幼儿自由交往的时间与次数,也可以作为评价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四)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 当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自尊的需要便成为主宰其行为的主要动机。只有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幼儿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学前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发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自尊心、自信心。自尊与自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有这样一个案例:一首“布娃娃之歌”,我们听一百遍也不会听出什么问题来:“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爱。”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年轻母亲郑重地向校方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什么只是大眼睛漂亮可爱,我女儿就是小眼睛,难道就不漂亮不可爱?如果我女儿每天唱这样的歌,对自己的自信产生不好的影响,怎么办?”这条意见,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歌词。于是热闹了,每个孩子都对照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头发等等修改歌词。就这样,一首“布娃娃之歌”,孩子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填词,共有了40个版本。这件趣事具有启迪意义:每个孩子最重要的是自信与个性。那么如何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以正面鼓励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2、批评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对事不对人。

3、批评要公正客观,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侮辱幼儿的人格。

4、要努力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对每一个孩子发展持肯定的积极期望。

5、要注意不忽视、不歧视任何一个幼儿。

6、要经常让幼儿有成功感的体验。 (五)自我实现需要的出现 幼儿如果能非常投入地做他喜欢做的事,而不大受其他情绪的干扰,我们就可以把这看作是自我实现的表现。所以,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一定的问题,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在小朋友的掌声中及老师的鼓励、夸奖中有种胜任感和成功感。相反,当幼儿不愿去参加某个活动或在活动中表现得不活跃时,教师就应该提出疑问:他的安全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对陌生环境恐惧?)他的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小朋友不喜欢或不接纳他?)他的自尊是否得到了满足?(老师或小朋友看不起他?)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准确判断其心理需要和动机,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甚至进行干预,促使幼儿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建立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这种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健康成长。

二、益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的创设

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创设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硬件环境

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教师在环境创设上仍在唱独角戏。他们花很多时间将活动室布置得精制而富有艺术性,他们将成人的意念带进了幼儿世界。然而,对孩子来说,这不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不仅不一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因此,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例如,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人初生时是一个自然的人,所以幼儿天生具有一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他们向往大自然,希望到自然中去探索。天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自从孩子上了大班,好奇心迫使他们探索太空的秘密,渴望知道宇宙中除了地球外还有什么?天上的那些星星是怎样停在空中的?为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幼儿园可以购置介绍自然现象的图书、光盘,看自然介绍的专题电视片;组织幼儿种植、观察花草树木;布置泥巴区、沙坑、浅水池等游戏场地。再有,幼儿喜欢宽阔的活动场地,能自由自在的欢跑和游戏。讨厌狭窄、压抑的空间。所以在建园时就应该考虑给幼儿留出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不同的幼儿兴趣和爱好各异,所以玩教具也应丰富多彩,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二)重视能加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软环境的创设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内心感到“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本应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被抑制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引起探索欲望与冒险精神,增强自主、自信。 1.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改变“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使幼儿从教师的“检查”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软环境创设的能力和水平。

2.消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幼儿所表现的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等。如,幼儿因探索声音的奥秘而敲坏了玻璃杯,成人要做的是:及时收拾好碎玻璃,摸摸他的头说:“轻轻敲,秘密更好找。”幼儿会因成人的宽容而受到鼓励,陶醉于他的探索之中。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分析是整个幼儿群体的共同特征,还是个别人的落后表现。针对错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帮助和引导。不要幼儿一犯了错误,就马上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惩罚以后不能再玩。

其次,重视活动规则的制订。合理的活动规则是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幼儿能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这是说创设的环境体现开放、自由,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活动其中。第一,材料、活动区是开放的,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第二,允许幼儿向权威挑战,创设一些有利于辩论、讨论的环境氛围,设置一些有障碍的情境,有难度的游戏环境;第三,提供幼儿个人空间。幼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创造,但适当的“人际分离”也会对他们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在自己“个人空间”里的表现总是富于独创性的,喜欢独立玩耍与活动的幼儿总显得挺有“头脑”。例如:身体运动智能区的创设可以在户外和室内灵活安排,户外应有大型组合式玩具,让幼儿开展走、跑、跳、投、钻、爬、游泳等大肌肉运动,室内多配置球类、滑板车、锤子、锯子、汽车、飞机等仿真工具以及干净、潮湿的沙盘,以锻炼小肌肉,在游戏中增强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灵活性、活动幅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能力等等。教师在此区域内除看护幼儿的安全外、重点帮助幼儿发展感觉器官和身体的配合。再如:幼儿想玩针,教师可以事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规定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在活动中进行提示。不要光从安全方面考虑,而严禁幼儿接触此类东西。

(三)加强干预、治疗心理问题环境的创设

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幼儿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幼儿自闭症、言语发育迟缓、多动症、情绪障碍等等。我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创设干预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环境的目的是要对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影响,把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时期。幼儿阶段是为小学做准备的时期,幼儿时期良好的发展与锻炼能为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发育不足或不良,将直接影响小学阶段的发展。

幼儿园要对幼儿的发展负责,要本着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在小学问题暴露出来再进行干预和治疗。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发展上不足或不良的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一个改善他们自身心理素质的环境。如设立诊断、筛查心理问题的机构,指定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给有知觉一动作缺陷、感觉统合失调、注意缺陷、记忆缺陷的幼儿分别创设适合的环境,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以改善提高这些方面的素质。如:根据沙箱疗法的理论,在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心理治疗的活动室,配有沙箱及各种玩具。

幼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不能忽视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更不能歧视。而要积极地创设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环境,使心理问题得到干预或治疗。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课,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进修,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而不要再犯把心理问题当作德育问题看待的错误,耽误治疗时机。

第三篇: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发展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直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成为环境的准备者、保护者和管理者,在实践中改造教学环境,营造美观、宽敞、有序、丰富、温馨、便于幼儿生活、活动、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是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是根据主题的开展,进行相关的环境创设。环境的创设要追随主题,支持主题的开展。根据幼儿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幼儿大量可操作的材料,进行经验的积累与巩固,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样,幼儿就对环境有了兴趣,环境提供了多种、适合不同幼儿水平、爱好的机会,最终,促使幼儿的发展。

一、主题环境创设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有时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一)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发展

1、培养了幼儿的秩序感。

活动室中的操作材料摆放都有序、有规律、整整齐齐。幼儿在取、放操作材料时在感受着秩序:把积木从小到大取出,从大到小放回„„他们懂得了用完材料放回原位,材料摆放应有序、整齐才漂亮。

2、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

跟人的智慧最紧密相关的其中一项运动就是手的运动。手的发展意味着自我的发展,心灵的发展。我们将生活教育物化为可动手操作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且具有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自己所选择的材料。他们的动作更协调,甚至可以说更精确了。

(二)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注意力的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现,是一种内部需要满足的表现。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孩子的注意是被适合他兴趣的东西所吸引。它不是教师所能‘唤’起的”。活动室中丰富而有变化的材料不断成为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专注于材料。“专心是儿童品格与社会行为的全部基础。”注意力不稳定是幼儿在现阶段体现的年龄特征。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孩子在专注的过程中主动的积累经验,发展了自我。

(三)幼儿的意志品质也消然萌芽发展

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自发的教育活动》中谈到:“当儿童能够从众多的物品当中择其所爱时;当他梦寐以求的某些工作正被别人玩耍,而他学会了安静等待时;当他长时间专注地操作并纠正教材里他认为有错误的地方时„„他已经做出很多‘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中的一种自发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表面关系和社会大厦都建立在此之上。这个品质就是“连续性”。这种品质也已渐渐出现在孩子们身上。

二、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

(一)着眼与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调设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经常更新,增强幼儿对它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主题环境的创设必须有弹性。同时我们经常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主题环

境的创设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主角。

教师要改变观念,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的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轻声的问幼儿“需要我的帮忙吗?”征得幼儿同意后再介入。

(二)主题环境创设要趣味性,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趣味性的环境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如:新入园的幼儿最喜欢“娃娃家”,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二)主题环境创设呈现形式要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

第一、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第二、创设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如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从而创设出不同教育价值的环境。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好吃的蛋糕”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张贴幼儿收集来得不同蛋糕及师生共同设计的制作流程图,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大大提高了环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第三、环境创设应生动、直观、真实,环境布置不要局限于“墙”上,不要局限于贴,譬如教室的某个角落,某个窗台,某个柜子,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环境创设不仅有主题,而且还能动,或是悬挂或是有序列的摆放或是放在孩子自己的小柜里,教育活动能有所延伸,主题墙同样也可有所延伸。

另外,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

总之,我们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老师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观察为孩子建构自由、广泛的空间,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发挥,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第四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环节 年龄班游戏生活来源游戏探究主题↓↓↓

小班幼儿的生活范围相对比较为狭窄,有着强烈糖果店模仿家庭的愿望。漂亮的糖果、好吃的点心,点心屋

都会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娃娃家

钓鱼↓↓↓幼儿的生活范围逐步的扩大,已不再满足于模仿家饮品店中班庭生活。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好奇地看待在成人肯德基带领下的吃、穿、住、行等日常活动。公共汽车的站理发店牌、饮品店的广告、农贸市场的杆秤,无不引起他们童装店强烈的好奇心。售楼中心农贸市场↓↓↓幼儿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成人有意识引导,足迹遍影楼

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究的鞋城

欲望使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感受,更愿意知 道个究书店

大班竟,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邮局

他们对邮局的探索深入到对邮票的观察,他们对鞋城医院

的探究全面到对每双鞋子的测量、设计、制作、买卖、超市

维修、保养和做广告。花店

茶吧话吧礼品店

2、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创设不同的结构环境

(1)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相应的区域活动。

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老师应注意观察、了解、把握幼儿的兴趣,根据价值及时生成活动。

问题: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应随时、全方位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掌握的态度,捕捉指导机会,根据实际需要,以多种灵活方式进行一定的介入指导,使幼儿在充分独立的前提下,个性和创造能力得到积极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着。

(2)善于发现生活的资源,形成相应的区域活动。

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幼儿学习的一种不竭资源,也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的区域活动的很多内容可以来自于幼儿园的生活。

(3)结合主题性活动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我们大多数幼儿园都是采用以主题活动方式组织课程实施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人文性、审美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客场内容的综合,因此,我们在开主题活动的同时,注意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需要,设置相应的区域活动,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家”是最具有安全感和令人放松的地方,尤其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在《皮娃娃》案例中,教师通过在“娃娃家”中投放的皮娃娃、海绵靠垫,营造了柔温暖的“家”一样的环境,并通过给娃娃装饰衣服等家居味十足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感到放松和亲切。

问题;怎样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注意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需要,设置相应的区域活动,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3、根据活动室的特点灵活设置活动区位置

(1)活动区之间动静分开,避免相互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稳定幼儿注意力,如语言区、教学区、美工区等较为安静的区域,要和活动性大、易发出嘈杂声音的建构区、音乐区、角色区等相对分开。

(2)注意活动区的光线,将需要光线的活动区设置在靠窗或光线较强的地方,如语言区、科学区、教学区、美工区等。

(3)活动室交通路干道畅通无阻,避免幼儿在入厕、变换区域时拥挤和碰撞。同时教师是先要能覆盖每一个区域,避免出现观察死角,保证随时查看幼儿的活动情况。域由不同的柜子、桌子等物品组成,形成一个独立又相对开。

(4)区域活动的开展,首先是合理性规划区域,不同的去放的空。

4、投放材料要有计划、有层次。

幼儿之间存在着智力水平、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等差异,而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因此在区域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内容,有目的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工幼儿选择。如教育活动中发展粘贴能力的目标,就要在美术区投放包装纸、彩带、种子、叶子等材料,便于幼儿选择运用。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序地投入材料。如幼儿在美工区对玩泥渐渐失去了兴趣,可以及时投放牙签、小棒、布条、等各种辅助材料,

激发幼儿玩泥的更大兴趣,让他们一直保持对活动的新鲜感。

注意层次性。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个性他点,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材料和幼儿的实际水平匹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同年龄班相同的区域投放的材料应不一样,如同样是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小班要投放各种模型,中班要脱离模型,大班则可以提供小棒、毛线等辅助材料。

允许和鼓励幼儿跨区域使用材料,任意进行不同种类的材料搭配和想象创造。

5、投放的材料要具可变性

一方面同种材料应该具有多种玩法,幼儿可根据随心所欲,另一方面材料的玩法可以有不同的难度,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改进或放弃不适合的材料,挖掘新材料。由于区角游戏需要大量的玩具材料,为了减少寻找材料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要寻找材料的多操作性,做到一物多用。幼儿在操作、玩弄的过程,也是探索——发现玩法——在探索——在发现新玩法的过程。提供多操作性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不断地激发其创造的愿望,玩出新的法样。如:益智区,五颜六色的游戏棒,孩子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游戏棒不仅能摆出各种图形,按色分类,还能两人合作玩出“猜猜看”,多人合作“谁拿的多”,能分出胜负对大班孩子来说,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探索——发现——在探索——在发现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体验成功,促进发展。其次,

我们还为孩子提供适当更多的具有多功能的替代即半成品材料,如果奶瓶、废纸合、布头、线头——幼儿只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再加工”有改变了此材料的功用了。

6、能展示成长足迹的环境

幼儿生成的课程,是幼儿的兴趣所在,这些课程的开展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有可能很快就随着情景的变化使幼儿无法探索,也可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生成课程,并创造相应的环境,让他们深入探讨幼儿关心的问题,那么,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有可以使课程往深方向发展。问题:怎样创设主题墙?

第一,由于有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慰藉环境的影响,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能力和意愿对客观环境作出选择性反应,并主动地于这些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教师创设的环境应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兴趣、能力、幼儿的知识经验很认识水平,充满童心童趣。第二,教师创设的环境应具有丰富性。环境里蕴含的信息量越多,对幼儿的刺激越强烈,越能跳动幼儿主动去获取大量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元文化信息、能力经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第三,教师创设的环境应体现启发性。环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不仅要能引起幼儿观察,还要能诱发幼儿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

7、变成品材料的提供为废旧材料的提供

美丽的农村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泥巴、石头、玉米、芦苇秆、棕叶,报纸、布头、轮胎、碟片、易拉罐等,这些都可以适时地成为幼儿园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这些材料,开展有趣的区域活动。

桂城平东幼儿园

第五篇: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首先,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题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家园一致性原则。

关键词语:环境

主题墙面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大家在主题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主题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结合,我们应如何让它为幼儿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呢?

一、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福禄培尔说过:“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贫乏,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幼儿有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中班教师可针对自己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创设 “每日一画”,每天学说画一幅动物简笔画等;“每天趣事”,请幼儿收集讲述自己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天气预报”,鼓励幼儿天天观察记录天气的变化;根据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开辟的“讨论天地”,请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画面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样使得环境的创设更符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能促进不同年龄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

二、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如何达到让墙面说话,使主题墙面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发展、服务于幼儿家长?

1、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突出主题,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使墙面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如:开学初,中班的主题活动是“虫虫飞”,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创设的主题环境墙饰有“蚂蚁王国”(蚂蚁的家的样子),“昆虫大集合”(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种昆虫小手工),“蚕的一生”(蚕从出生到变成飞蛾的各个阶段的变化),“竞技场”(张贴的是幼儿的手工作品独角仙),还注意把这一主题延伸到小动物身上,在自然角里创设“可爱的小动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张贴的“小动物和爸爸妈妈嬉戏”的图片),使幼儿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爱妈妈的情感,这样的墙面环境就很富有特色,把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无声地渗透在环境中。

2、发展性原则。主题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主题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技能有所欠缺,教师可和孩子共同合作创设环境,如:老师画树,孩子们添画树叶、小草、水果等,环境创设中教师的指导要多一些。到了中、大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绘画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丰富,参与意识也更强了,可以直接用孩子的作品创设,还可以让幼儿协商合作,分组创设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平台,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使环境创设服务于主题课程的发展,服务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3、幼儿参与的原则。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无论从主题的产生、内容来源、布置的过程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传递。由于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与幼儿合作的,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这使幼儿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非常有益。

对于每一个主题,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要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行为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因此,我们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设置布局,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启发孩子的智慧、支持孩子的行为、参与孩子的对话、分享孩子的情感,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会充分地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

4、动态性原则。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即主题墙饰要随主题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如:本学期第一主题是“海陆空总动员”,我们的主题墙饰呈现出的是各种交通工具,营造出的氛围也是交通世界;第二主题是“虫虫飞”,所呈现和营造出的氛围就与第一主题不同了,由海陆空延伸到了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环境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非常符合孩子“求新求变”的心里特征,让每一个主题墙面环境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在每一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孩子都会有不同的作品呈现,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更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家园一致性原则。许多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方法并不是很了解的,这对他们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就带来一些难度,通过主题墙面环境就呈现给他们非常完整、具体的教育过程,并且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中,有时候还需要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如:收集一些图片资料,收集一些商标、包装袋,一同种花美化自然角等,使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使得家长更能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能在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发展成长过程,不断更新他们育儿的教育理念,这对做到家园一致性教育非常有利。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及家长的配合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的隐性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到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上一篇:以奋斗者为本阅读分享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案大集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