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

2024-05-14

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共8篇)

篇1: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集体的力量去深入了解和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锻炼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处理生活的能力。

三、课题探究方法:

此次课题探究运用到的方法有: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查。

四、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正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即结题阶段。

1.本课题的前期课题组成员对转基因食品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

2.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会”的要求,后期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

3.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改革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读,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基因是生物个体每一组成部分的蓝图。切割和拼接基因的外科手术,就是基因工程。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把特定的基因从一种类型的生物转移给地球上另一种生物。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以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份、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性等。为此,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希望改良各种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品质,例如使农作物提高营养价值,增强耐储藏性能或抵抗杀草剂和杀虫剂性能等。

1、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加食品原料的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与风味、去除食品不良特性、延长食品储存期限。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已相当成功,然而在食品工业应用仅处于萌芽期,最近几年才有转基因食品问市,这可能与食品工业一般产品价值较低,附加价值远低于医药工业产品有关。虽然如此,目前已有许多转基因食品在北美相继通过审核上市,尤其是多种抗病虫害、抗除草剂之转基因作物已大量推广于田间栽培,进行商业化生产,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发展脚步已加快,因此可预期在未来十年,将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问世。

199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780万公顷,较1997年增加1680万公顷,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种植面积高达233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84%。据报道,1999年全世界播种的转基因抗虫玉米种子量达总量的1/3,预测到2010年全球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1999年美国玉米和大豆有50%采用转基因种子,已经开始生产含高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高番茄红素的抗癌西红柿,用西红柿、南瓜、酵母菌、玉米、土豆,大豆等许多

基因工程植物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已经或即将在超市场中出售。这些食品是面包、果酱、糖果、饼干,面饼、干酪、黄油、人造黄油和肉制品及素食等等。在美国大约70%的食物包含转基因技术,因此美国的消费者,几乎全都曾经食用过转基因食品。但是当他们选择转基因食物时,是基于美国政府已经对转基因食物进行了安全性实验,由此认为这些食物是安全的和有益的。

可见在新世纪来临之时,基因工程食品将越来越多,这是人类以前从未食用过的崭新的食品。这些基因工程食品原料中可能含有来自昆虫、鱼或其它动物的基因,更多的含有来自细菌或病毒的基因,于是便引发了有关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的争议。目前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对环境生态影响仍有相当大的争议,市场接受性将是决定转基因食品成功与否最主要因素。美多个消费者联合会曾联名向美国FDA提出应当规范转基因食品市场。他们同时告诫消费者,选择转基因食物应慎重考虑这些食物是否安全。

2、美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1、美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管理相关法规,属于基因修饰生物或产品,牵涉之主管机构较多,主要是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督有关转基因食品(不含禽畜肉)或食品添加物的食用安全;美国农业部(USDA)主管转基因生物(禽畜肉)进出口、洲际流通等;环保署(EPA)则对于这些转基因生物,规范其杀虫剂使用、环境影响评估及制订食物中杀虫剂之残余量。此外,各州政府亦可自行制订条文,并进行追踪、查核。可见,美国转基因食品管理主要由FDA制订及掌管安全与法规问题,并配合USDA、EPA及各咨询程序,对于类似已准许上市之类似产品申请,FDA执行流程已有简化之趋势。转基因食品标示问题虽有规范,但考虑实际执行困难并不强迫要求,但对于明显可能引起部份人过敏性问题之产品,FDA则要求必须标示。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之转基因产品,例如经基因修饰之食用微生物则尚未有具体措施。

附:其他国家现状

(1)加拿大卫生署食品管理局健康保护处于1994年4月及1994年9月份别提出新颖食品安全评估指导原则第一卷第二卷,以确保在加拿大市场未曾供应的新颖食品(包含以基因工程生产或制造的食品)或由新颖工程生产的食品,须在销售前申报,以接受监督。新颖食品安全评估指导原则第一卷为申报有关的指导纲要,而第二卷则为基因修饰微生物及植物的安全评估标准。所谓新颖食品包括一种食品,经由基因修饰处理并表现出新的或修饰过的特性,不同于以往在这类食品中所定义的性质,或者这些性质是来自于新的或具有基因修饰特性的生物所产生的。

加拿大农业及农产食品部主要负责加拿大所有农业产品的管理,制订农产品规范基本安全实施方法。范围涵盖了利用基因工程的家畜、植物及动物、肥料、家畜类饲料、虫害防治以及种子类农产食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确保新产品对于人体、动物及环境是有效果且安全的,并确保新产品的制造者提出正确的申请。而且,为协助加拿大的公司能维持其在国际贸易上产品的品质与有效性,此管理办法与国外其他被认知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类新颖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在于基因修饰生物与未修饰生物间的比较,包括分子、组成、导入或修饰之DNA及其表现调控、毒物学与营养学数据及过敏性等,并结合体外及体内试验,若有过敏性的潜在害处时,应向食品管理局咨询。加拿大食品管理局鼓励研发者在食品研制早期即向食品管理局提出咨询,关于是否需要提出申报及那些是适合作为产品安全性评估的资料,事先与该局达成协议。

(2)我国现状:

1996年开始进口

2002年正式进入各大超级市场出售。(国家规定有标识)

标识方法:

1、直接标注此商品是转基因食品

2、由转基因食品加工厂标注其原料为转基因食品

六、权威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食品工业为重要国计民生工业,近十年来先进国家食品工业之重点在于食品品质的改良,尤其是如何提高食品感官与营养,如何减少食品原料腐败变质。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1999年已达60亿预计在2000年达62亿,2050年将会逼近百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粮食不足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依FAO第6次世界粮食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营养不良人口有84亿,且近十年来世界储粮已降低至FAO之安全界限(60天)以下。在我们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为处于饥饿之中或饥饿边缘的人群提供足够的食品, 就必须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食品质量, 实现营养平衡和增加品种。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之应用将是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有效途径。

七、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不了解。

2、许多人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些错误的看法。

分析:

综上所述,说明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并未得到普及,我们国家缺乏这方面的管理机构,没有一些安全检测部门控制转基因食品的流入。在加上我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导致对这项技术不得以推广。

另:市场调查:

1、农林下路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出售一些没有标记的转基因食品,负责人说这类食物很少人购买。也有很多人询问过,但由于售货员缺乏认识而不能回答。

2、天河北路的万佳超市:出售有标签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蕃茄等。负责人说,大多数人对这类食品有兴趣,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这说明大众对转基因食品还是很关注的,所以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场调查:

16.7%完全可以接受转基因食品 理由:贪新鲜居多

28.3%无所谓

其余:不接受。理由:对身体有影响。

篇2: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组长:周钟知

课题组成员:伍雨婕、符合、黄嘉欣、陈慧、林晓毓、夏广奇、刘佳怡、李心怡 指导老师:肖芊、洪莉

摘要:为了迎合依法治国的实施,迎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小组对长沙市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长铁一中和衡东一中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访谈,对学校内的两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校制度、食堂硬件落后、监管不力、价格偏高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国民的食品安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其中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也可以说人人都非常重视,到校外吃饭的不仅仅是中学生,越来越多的老师也选择了校外用餐,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再次思考。从表面的现象来看,学校食堂有限的资源和服务条件成为了出现此状况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小组开展了以“长沙市中学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能力目标: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了解制作问卷、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目标:提升组内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组员间的友谊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我们对长铁一中、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和衡东一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发出教师问卷(主观问答)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

(二)访谈法:我们对肖芊老师和曹伍明老师进行了访谈,并录制了访谈视频。

(三)文献法(详见文献资料)

四、研究步骤

10.20~10.27

制作,设计调查问卷,制作访谈提纲

11.20~12.26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录制访谈视频 11.27~12.13

编写调查报告,制作PPT

结题报告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问卷数据分析)

1、你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A.很强(5%)B.一般(51.5%)C.很差(43.5%)【分析】在访谈的所有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的同学不为自己的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意识担忧。从此反映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强,大部分同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你购买食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卫生状况(1%)B.价格(26%)C.品牌(0)D、口味(75%)E、包装(O)

【分析】在访谈的所有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的同学从卫生情况的角度来选择用餐地点,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这成为了学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你在生活中有查看食品安全信息的习惯吗? A、经常(1.5%)B、偶尔(35%)C、从不关注(63.5%)

结题报告

4、你是否购买过不安全的食品?

A、是(82%)B、否(18%)(回答是则填写下一题)

5、你在学校出现过食用食品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吗? A、有(18.3%)B、没有(81.7%)

6、你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A、学校食堂(15%)B、校园外流动摊贩(69%)C、在小卖部购买零食(16%)D、其它(0)

7、你选择学校以外就餐的原因是?

A、比食堂价格更合适(10%)B、比食堂口味更好(15.5%)C、卫生状况更好(0)D、比食堂人少,更方便(74.5%)

【分析】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学校食堂提质改造迫在眉睫,如何满足广大师生的就餐问题成了学生与老师热议的焦点。从中也可以得出结论——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有

结题报告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此。此题C选项有力地证明了学生明知校外食品不干净而使用的现象,与问卷

11、你在外就餐有出现过身体不适的状况吗? A、有(91.5%)B、没有(8.5%)

12、你在外就餐时发现不安全的食品,你的做法是?

A、向有关部门举报(0)B、与店家私下交流(2.5%)C、无所谓(97.5%)

【分析】再次证明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

结题报告

13、你是否存在明知食品不利于我们的健康而去食用其的情况? A、有(98%)B、没有(2%)

14、你认为学校禁止携带校外食品 好处:【总结分析】

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校风校纪、校园环境

②有利于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③增加学校食堂收入 坏处:【总结分析】

①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侵犯了学生权利

②学校变成了垄断经济

15、如果你觉得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请对学校提出建议。【总结分析】

硬件设施:学校食堂占地面积太小,在就餐高峰期师生无法正常用餐建议学校加快对学校食堂的硬件改造速度

食品种类:可以在校内设置设置水果店,取消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的销售 价格方面:校内食品价格高于校外食品,建议学校适当调整价格

16、请你对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食品监管力度提出建议。【总结分析】

可以在校外设置摊贩的固定点,取缔流动摊贩,加强对校外食品,各个餐馆的执法力度

17、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购买及使用食品是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分析】 保质期、外观、成分、绿色食品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小组研究部分)经过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①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对不安全的食品没有判断能力 ②很多师生为了谋取方便而选择小的不正规餐馆就餐

③学校对学生携带食品制度过于苛刻,与学校现实的就餐现状相违背

结题报告

④校外摊贩过于混乱

⑤学校食堂的占地面积太小,高峰期人流量过多,师生无法用餐 ⑥学校食品种类相对校外较少,且价格偏高 对此,我们对此进行了以下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学校限制学生在外就餐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造成了学校的垄断经济。建议扩大学校的就餐地点面积,增设窗口,提高打饭速率。建议食品多样化,可以适当增加绿色食品,杜绝垃圾食品。学校在食品价格方面应基本与校外保持一致。建议在校外设置固定的小摊点,联合城管部门取缔流动摊贩,以确保师生的食品安全。(参考文献部分)见参考文献

七、参考文献

【摘录】出现中学师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不力,使得摊贩及厂家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②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③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从资料上查到,全球成千上万的人生病,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每年约有180万儿童死于腹泻,而大多数腹泻者都是因为食用了不洁的食品和不合格的水。由此可见,中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努力,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建议学生在校内用餐,尽量选择在正规的餐馆用餐。【文献资料】

[1]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2]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3]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4]记者 乐敏 徐祝君.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舟山日报,2011-01-26(002).[5]本报记者 宗合.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6]记者 胡美兰.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7]本报记者 李远方.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中国商报,2005/04/01

结题报告

[8]记者 聂乔.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大连日报,2010-10-05(A01).[9]本报记者 陈华.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N].工人日报,2011-03-24(005).[10]叶明.《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1,(1).八、附录

(一)调查问卷

卷首语: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支持我们的调查。我们是长铁一中课题研究小组。近来,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泛滥已经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调查此对您的工作、健康、交通安全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此问卷。您的答卷我们仅供研究使用。谢谢您的支持!在开始问卷之前,请您填写:

您所任教的科目是()年级()学科

1、请问您的学生经常光顾校外的流动摊贩吗?()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2、请问您是否认为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A.是

B.否

C.不方便回答

3、请问您对学生光顾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态度是? 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

4、请问您认为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对影响学校形象或降低城市文明水平吗? A.会

B.不会

C.影响不大

5、您对学校周边的小摊贩的食品安全放心吗? A.放心

B.不放心 C.无所谓

6、您对学校食堂的总体评价是? A.满意

B.一般满意

C.很差

7、您觉得学校的食堂安全性如何? A.很安全

B.一般

C.不安全

8、您经常在学校用餐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9、请问您经常光顾校外的流动摊贩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去

10、您认为学生光顾校外流动摊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吗? A.容易

B.不容易

11、您认为学生经常光顾流动摊贩的原因是什么?

12、请您对学校食堂(或学校管理)提几点建议。

(二)访谈问卷

卷首语:尊敬的老师您好!晚上长铁一中K1406班

B.那么请问您一般的就餐地点是?(学校)原因

(非学校)原因(时间 价格 口味等)

C.您经常和家人在外用餐吗?---(是 原因,看法)(否 原因,看法)D.①对于学生经常食用不安全食品,您对此是否担忧呢?

②那您对控制学生在外用餐次数有何建议呢?(如学校/食堂应该怎么做,如何管理)

E.对于前段时间发生的幼儿园中食品安全事件你怎么看?您以此对学生有何建议?

F.还有什么关于师生食品安全问题没提到的,您想补充的?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活动,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使我明白一日三餐不得不随时注意安全问题。——刘佳怡

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身为组内的一份子,应与其他组员团结协作,虽然我的任务不是最重要的,但同时组员们的努力也让我继续坚持。我不会忘记这次活动。——符合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同学们的合作,还是能力的验证。虽然在讨论中会有些小插曲,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我希望大家也因此友谊长存。——黄嘉欣

在这次锻炼中,我从中体会到各组员对此有不同的感受。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共同分担,做PPT做到很晚、写问卷写到累趴、剪视频剪到凌晨......大家从不说累,我们的付出是伴随着快乐的。——夏广奇

和小组一起团结合作,使我认识到“大家”的力量,也为大家的努力和团结感到开心。在调查研究中,也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注重,希望大家也如此,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林晓毓

虽然并没有每次参加活动,但仍然能感受到各个成员的热情和兴奋,每个成员都快乐的进行活动,我感受到了小组的团结,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棘手,我们一直都努力着。——陈慧

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大家忙碌的身影和汗水。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因为我也在和大家一起努力,客服一道道难关,在我们面前什么都不算。——伍雨婕 我是体育生,啃有些事没有做到或做好,可是我知道组员都在努力。我有一点愧疚,但让我意外的是大家并没有怪我,我想说各位组员,你们辛苦了。

——李心怡

结题报告

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努力,全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本次活动工作。作为组长,我看到了组员们放弃午休时间,挤出吃饭的时间统计数据,这让我十分感动。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极强的凝聚力。辛苦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大财富。——周钟知

(四)活动照片

篇3: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程改革以来, 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究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是关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备课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中提出的最基础的环节, 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 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实施新课程后, 集体备课备受青睐, 堪称备课上最具实效的改革。它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 避免教师单身鏖战、个体探索不足, 最大限度地减少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失误,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 开掘了文本资源, 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次课题, 我校课题组各负责人佘开云同其他领导共同商阙, 做到继续立足于教学的前沿,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分组实施, 整体推进”为主题, 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教研活动, 首先是在立项之初, 拟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基于新课程理念,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进行系统的思考, 逐渐形成我校的教育教研理念, 提高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2)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研工作的质效, 强化集体备课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落实备课要求, 保障集体备课工作健康开展。规范集体备课流程。探索集体备课的形式、程序、组织方法,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突出过程研究, 加强研讨交流,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一步转变, 提高教师研究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施教能力。深化学科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口,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 提高教学常规落实水平。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3) 把课程及校本开发作为一种改良实践, 云阳县复兴初级中学有着良好的集体教研及管理文化,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广度上多元发展 (指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外开展各项育人活动) 、整体上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方法与过程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更要发挥它的作用。集体备课要避免老生常谈、落俗套、讲空话的陋习, 要讲效果, 出精品, 因此要开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广大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 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首先, 成立了以佘开云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育教学王文广、曾菊林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的课题研究小组, 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把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搜索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增强研究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 认真填写每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课题研究小结, 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 我校把主课题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课题之下附设几个子课题, 每个子课题又分解为若干问题, 作为每次校本教研的小话题。即:主课题——阶段课题——子课题——小问题, 经过层层分解, 形成一个课题网, 课题研究与集体备课活动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消失了, 揭掉了那种所谓神奇的面纱。他们感到, 原来课题研究就是我们的身边的教研活动, 就在日常的通课中。全校任课教师紧紧围绕“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展开研讨备课思路, 相互交流学习, 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集体备课氛围更加民主和谐了, 教师能及时反思, 教研意识不断提高。

第三, 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指向每周都要进行的集体活动, 在备课中不断创新模式、并且尝试着去超越模式, 注重对“全面性、主体性、活动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探究, 逐步营造和谐、愉快、竞争的教研团队。近而深入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谐发展, 对于每一节课题实验课的研讨备课。校长、副校长、主任坚持深入课堂, 推门听课, 了解课堂情况, 把握研究方向, 提出研究对策, 近而在集体备课中做到实处, 夯实集体备课。上课题研究课的老师积极备课, 以课题研究的预定任务为己任, 在充分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提升。为了拓宽研究领域, 校领导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走入课堂, 共同点评,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也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实践途径, 才能不断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例如,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校教师就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探求知识领域, 永远保持一种求新的诱惑力, 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 就在于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 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 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迫切地想知道, 就越奋发向上, 这样学习兴趣就愈浓, 不但把知识学得更深刻,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展才能, 有所发现, 有所创见地探索知识, 理解知识,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如:某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由于这次备课主要任务是针对集备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进行研讨, 因此我们对每小节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研讨, 同时结合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陈彬主任分别参加了3个小组的讨论, 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生动的剖析。交流气氛浓烈, 研讨问题细腻, 重点突出, 最终达成共识, 充分发挥了团队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梯形复习课》为例:

1、实施前集体讨论:

(1) 课前引入较好, 用数奥会徽引入, 能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索规律流于形势, 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旋转探索规律用时太多, 应删去。

(4) 知识运用, 讲例题时应有板书, 不应该只停留在幻灯片上。

(5) 知识拓展不详讲, 引导思路学生自解。

(6) 课堂小结多抽几名学生谈收获。

(7) 整堂课用时较多, 还应减少内容, 合理布局时间。

(8) 除教材习题外还应增补一点课外作业。

2、授课简要过程

(1) 知识回顾

(2) 梯形辅助线添法及相应例题

3、发展思维

(1) 如何在梯形ABCD中, AD∥BC, AD=DC=4, BC=8, 点心在BC上, CN=2, E是AB的中点, 在AC上找一点m, 使EM+MN最小, 最小值为多少?

(2) 如图, 在直角梯形中, AD∥BC, ∠A=90°, AB=AD=6, DE⊥DC交AB于E, DF平分∠EDC交BC于F, 连接EF, 求证:EF=CF。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 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 形成集众家之长, 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这种“集体备课+案例反思”的教研形式优化了我校前几年开展的集体备课, 在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的同时, 通过个体的反思, 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共同提高, 不断激发教师思考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难题的攻克, 一个个解题规律的发现, 随之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起来了。

从一个侧面说, 学生是人,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是“促进者”, 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主”;学生是参差次不齐的, 教师层次千差万别,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所“统”, 有所不“统” (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 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 ;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 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 所以, 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 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 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 甚至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 又体现个人风格, 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两年来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实践这一课题的理念,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学校还结合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撰写等活动, 实验教师积极进行实验过程性材料积累, 按阶段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强化“质量立校, 教研兴校”的宗旨意识。在实施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的同时, 学校集中精力、财力培育教育教研的良好土壤, 尽可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舞台空间, 以提升工作效率、大兴学习、教研之风, 努力改进教育教法, 向岗位要效益, 向45分钟要质量。另外, 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搞形式, 忌走过场, 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想方设法深挖内部潜力, 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更有多名教师写出有价值的各级各类论文。学校已经把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结成集。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成功、失败总是伴随身边, 我们和课题共同成长。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的资料, 我们鼓励教或失败的教育个案、生活案例等。老师们撰写论文时, 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这些事件似乎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通过反思教育经历, 老师们获得了某种“课题研究意识”, 开始认识到集体备课对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3课题研究结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果。教师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撰写了大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论文。2008年获得云阳县“德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2011年获得云阳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综合考评二等奖。实践证明, 这一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发展。

以下面三个图表为例说明课题结果情况:

开展集体备课前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达成共识, 并认为: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合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适应新课程革新的需要, 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策略, 必然会优化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对加速我校师资队伍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讨论和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中, 我校课题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使得某些预期的效果没能达到, 如在“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制度下, 由于教师创造性备课能力不同, 投入备课的精力不同, 因而不同教师“主备”的课质量也不同, 一个备课组内, 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强, 积累的教学资源丰富, 富有创新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一般, 平时不注意积累教学资源, 创新设计能力不高, 这样就造成了备课质量的参差不齐, 这种参差不齐可能通过“集体补充”的环节稍加克服, 但是教师间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不公平十分突出, 简单地说, 就是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共享了。富有创造性的备课成果与其他人平庸的备课成果相交换, 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由于集体备课使创造性成果被侵占, 严重打击了教师备课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个别教师对集体备课敷衍了事, 总是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共享, 或者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留一手”, 好的材料、好的习题、好的设计不能共享, 影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制约了校本教研和备课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制度。对富有个性特点, 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探索活动, 要积极引导, 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 通过前述“教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引导这些探索转变为教学研究课题, 在学校科研规划中立项, 对这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 在备课中享有特殊政策, 从而鼓励教学创新, 形成教学个性, 推进课程改革。

五、对今后集体备课管理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管理, 建立领导蹲点制, 靠前指挥, 落实管理。

2.学校必须重视自身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3.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 加强备课组长责任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 实行个体考核与备课组捆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4.要制定备课组活动总表, 备课活动要安排到教师课表, 分别每周一次, 每次不少于2节。

5.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营造备课组内研究的积极氛围, 加强备课组员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

6.要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 落实固定地点, 落实主讲人, 主讲内容。

7.集体备课以说课为主要形式下, “个人领悟, 集体研究, 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

篇4:转基因食品安全结题报告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认知度 接受度 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426.82;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4-0000-00

引言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也就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1983年诞生起,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为止,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和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转基因食品和技术的新闻报道,国际和国内的众多学者也都对这项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也显示出各个国家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我国,许多学者就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进行了众多的研究,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地区居民对转基因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1 调查过程与样本情况

此次问卷的内容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和关注程度、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未来发展预期,共设计了19个问题,17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

发放地点遍布武昌、洪山、江夏等区的各大商场超市、居民区、社区等。问卷总体具有代表性,整体上可以反应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情况。一共发放了330份问卷,有效问卷达到309份,有效率为93.6%。其中,男性调查者为135人、女性调查者174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3.69%、56.31%;年龄段中,20岁以下群体比重最低,占比为6.8%,其它年龄段人数均衡;就职业状况而言,企业员工占比最高,达到20.39%,政府工作人员占比较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居民占比重较大,各行业人群分布比较均匀,达到理想的预期。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民以食为天,所以说食物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理论上,居民应该对其给予极大的关注和了解,但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如我所料。在309位调查者中,男性占到43.69%,女性占到56.31%,从年龄上来看,20岁以下的占6.8%,21—30岁的人数占26.21%,31—50岁比例为44.66%,51岁以上的比例为22.33%。

在这次的调查中“有点了解”和“非常了解”(属于“高认知”范围)共占到43.69%;“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属于“低认知”范围),共占到56.31%,其中“听说过不太了解”为55.34%,整体来说,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只是听说,但并不了解,很少存在居民对转基因食品非常了解的,了解程度属于中等水平。

表 1各年龄段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y

x20岁以下21—30岁31—4041—5051岁以上合计

第一次听说0%(0%)0%0%3(100%)3

听说过但不了解12(7.02%)39(22.81%)51(29.82%)36(21.05%)33(19.3%)171

有点了解9(6.82%)42(31.82%)18(3.64%)30(22.73%)33(25%)142

非常了解(0%)0%0%3(100%)0%3

合计

218169

69

69

309

由表1可知,武汉地区大部分的居民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集中在“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比例占到一半多,而年龄对居民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20岁以下”的年轻人虽然可能知识水平较高,但平时对食品采购等方面不关注,再加上填问卷者中“20岁以下“人数比例较小,所以与我们预期有所不同(预期年轻人在“高认知”人群中比例高),“20岁以下”在“高认知”人群中比例相对其他年龄段较低。

表 2不同职业的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x

y学生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个体户企业员工政府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其他小计

第一次听说0

(0%)0

(0%)0

(0%)0

(0%)0

(0%)0

(0%)0

(0%)3

(100%)3

听说过但不了解15

(8.77%)45

(26.32%)39

(22.81%)24

(14.04%)24

(14.04%)0

(0%)12

nlc202309021213

(7.02%)12

(7.02%)171

有点

了解30

(22.73%)15

(11.36%)3

(2.27%)0

(0%)39

(29.55%)15

(11.36%)24

(18.18%)6

(4.55%)132

非常

了解0

(0%)0

(0%)0

(0%)0

(0%)0

(0%)0

(0%)3

(100%)0

(0%)3

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我们调查的对象主要以居民为主,学生人数比例控制的较低,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比较高,所以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学生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有点了解”占学生总人数为66.6%,企业员工中“有点了解”的比例为62%,选择“第一次听说”的的三个人为已退休老人。

2.2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和关注程度

在309位调查者中,有171位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和132位回答“有点了解”属于中等认知度,占到了总人数的98%,仅有2%的人对转基因食品从不关注或非常关注,这些数据显示,武汉市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对于转基因标识的关注度以及转基因标识的必要性,我简单做了一个交叉分析,清晰的展示目前人们对于转基因标识的关注程度,如下表3:

表 3转基因标识关注度

x

yA非常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小计

A经常留意99(94.29%)3(2.86%)3(2.86%)105

B偶尔留意96(80.00%)9(7.50%)15(12.50%)120

C没有留意63(75.00%)3(3.57%)18(21.43%)84

很显然,对于经常留意转基因标识的居民而言,他们认为转基因标识是很有必要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但是偶尔留意甚至是没有留意过的居民也认为有必要设立转基因标识,这使我们注意到转基因标识的重要性,以及居民对于目前市场上食品的不信赖程度。并且居民认为普及转基因知识有必要的人占到80%以上,所以居民对于转基因的渴望关注度还是很高的,我们设想,居民认为通过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可以粗略的知道转基因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危害,这关系到转基因的未来发展和推广程度。

2.3 调查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未来发展预期

在以前的调查中,由于地区不同,各地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态度呈现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处于防备状态,本次对武汉市居民的调查结果同样呈现出这个大的趋势。在309个被调查者中,54.37%(超过半数)的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谨慎对待”,有28.16%的居民是“抵制”的态度,其余8.74%的居民分别持有“支持’和“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整体是处于怀疑和不了解的状态当中。居民对转基因的不了解和怀疑导致大多数居民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对待的态度。通过对问卷分析,可以发现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认为是对转基因的不了解占63.11%,各渠道的负面消息较多占比50.49%,相关知识普及的缺乏占比43.69%,政府部门对于转基因的相关消息不透明占比42.72%等,由此可见,对转基因的不了解仍然是制约居民选择转基因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我发现,当居民被问到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食品时,很多居民并没有给出选项中的回答,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不清楚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因而无法做出公正、准确、合理的判断。如果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没有危害,这项技术当然可以发展;如果这项技术存在危害或者隐患,理应不该发展下去;或者理性来讲认为是可以发展但不可以广泛应用。

3 结论和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武汉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处于中等偏下的认知度水平,同时新闻媒体是居民了解转基因食品的重要媒介。整体上来说,武汉市居民对于转基因食品处于怀疑和担忧的状态,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预期一般偏保守。

这项结果与之前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有所不同,我们对此结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如下:

(1)政府对转基因的相关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居民普遍对转基因食品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导致居民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始终处于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

(2)对于转基因食品,各方面的负面信息报道较多,国际国内各大媒体都曾经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过负面的报道,英国的普斯泰(Pusztai)事件、美国的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事件、欧洲转基因玉米争议事件等,在没有科学证明的情况下,这些负面消息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以至于每提到转基因食品,居民整体表现出担忧的状态,这与之前的负面报道分不开;

(3)政府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消息不透明,对于社会上众多的负面报道和非科学证明的消息,政府和科研部门并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回应,最终增加了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猜疑。

针对目前的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基因食品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此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加大对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力度,进入闭塞的社区和农村地区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了解转基因,对转基因不再陌生;

(2)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媒体的监督力度,督促媒体部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从报纸杂志、新闻、互联网上了解到转基因的真实消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季焜,仇焕广,白军飞.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

[2]余婷,邓心安.转基因食品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7).

[3]张芯蜜,刘小侠,邓敏达.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20).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樊佳欣(1992—),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农业。

篇5: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是马家堡小学2017年9月立项的校级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我采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安全教育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校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大部分学生安全知识、自救能力掌握不够。

2、大部分学生、家长安全观念淡薄。

3、部分教师安全责任心不强。

二、目前我校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校,由于受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学校条件、教师教育方法等的局限,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多数家长安全观念淡薄,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不重视,不参与,总认为那是学校的事,忽视了家长应有的监护(安全)职责。

第二,学生安全、法制、卫生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应急避险、自护自救技能差,无良好安全养成,致使学生表现出来的日常安全行为不规范,有隐患。

第三,少数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心存侥幸,不潜心抓安全教育防范,一旦发生事故才悔不当初。

三、研究结果 我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了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一是学校管理能力的角度,二是教师教育能力的角度,三是学生自治能力的角度。

(一)营造学校安全氛围,保证学生有切实的安全感 环境在教育中的重大影响力是公认的。一个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能促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满足学生的安全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安全环境的营造,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下大力气营造安全氛围。

1、监控与维护,硬件设施到位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完备

2、我学校已经安装了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了校园师生的财产安全。

3、合理规划行走楼道,校内交通有序

我校有8个班级,学生总数332人。上下楼梯时如果不分流、不合理安排、不在平时养成行走习惯,易造成冲撞、拥塞,在紧急状况下还可能出现踩踏。我们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习惯。要求每班在教室外排好队,由体育委员带领走楼道,迅速到达操场。经过一周的训练后,从下课到操场全部集合完毕只需要3分钟,做到了迅速有序安全。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能有条不紊地撤离教学区抵达安全地带。

4、学校、家长共建校园安全防线

(1)学校、家长共建。我们加强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人员也经常在校外社区内巡视,一发现疑是不良人员马上与学校联系。

(2)学校、警察共建

我校与派出所联系密切,应我校要求,值班民警常常在校园周边巡视,一旦有异常情况,派出所民警到位迅速,为我校学生提供了警力保障。

总之,我校已做到了以学校为基点,联合家长、派出所等社会力量,建立了社会安全保障网络,达到了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小学生安全问题的目的。

(二)占据“三课一会”主渠道,全面渗透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是指人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在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我校十分重视通过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开展主题班会,做安全知识试卷

每年我们都在全校定期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学习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开展专题安全教育,传授学生安全方法与技巧 一次强大的自然灾害,是一次全方位的生命教育。它让所有的人都感悟到,活着就是幸福,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生存是如此不易,在强势的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温暖。还让所有人都警觉到生命会遭遇不期而至的各种灾难,唯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技能才有可能在灾难中生存。因此,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不仅让自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而且从各个角度强化了学习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动机,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实效。

3、放学前温馨提示

学生校外的交通安全,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关注、揪心之处。为了使学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在下午放学时,设置了一段有关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

4、邀请民警开设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我校每学年邀请一到二位警察同志来校举办各类安全讲座。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规教育,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详细实用的自救自护知识使讲座富有吸引力。

5、开展自救自护技能演练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6、我校充分运用各种平台,确定每期安全教育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自主编辑,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主教育、互相教育的效果。

8、坚持体育锻炼活动

给学生安全感是生命教育的心理基础。那么,使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则是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大力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日常的除体育课之外,还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周一次活动,每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就这样形成一个提升学生体质的教育循环圈。

(三)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也是学校的主人。我们认为,学生既是规则的遵守者,还应该是规则的监督者,在遵守与监督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我校学生的安全知识量明显增加,安全文明习惯明显好转,应急避险、自护自救技能明显增强。家长观念转变,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参与管理,教师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扎实做好安全教育防范工作。

四、对学校或教师及家长的建议

1、学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2、学校每位教师都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

3、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参与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贞科.不容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2]马国杰.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3]刘静.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

篇6: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正日益走近我们的生活,而关于转基因安全问题的争论也从未停止。本文通过调查公众对于转基因认识情况及态度,从而为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提供依据。

一、目的、对象及方法

1.目的:了解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认识及接受程度,为开展相关

知识的宣传提供指导。

2.对象:在沈阳市范围内随机调查10人。

3.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等基本信息,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对于转基因的接受程度及对于监管和宣传方面的意见等。

二、结果

1.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

参与调查的10人均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了解各不相同。接受调查者了解转基因食品多通过电视、网络和朋友家人介绍,各8人,通过报刊杂志途径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5人。对于转基因方面的信息受调查者都较感兴趣,其中一半人对所购买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非常关注,其他人也对转基因标识有所注意。关于我国食用油强制标注转基因的规定,9人听说过,6人表示了解并在购买时考虑。

2.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情况

关于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的问题,8人表示反对,2人中立。反对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其安全性表示质疑,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也在考虑之内,同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改变自然生物及要求有更完善的制度。中立的原因有对其并不了解和负面影响还未显现。对于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存在争论,普遍认为有优点也有缺陷。

3.公众对于监管和宣传方面的意见

监管方面,5人认为监管力度一般,4人认为力度不够;对于监管方式,7人认为应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3人认为应该具有醒目标识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在宣传方面,公众主要关心安全风险方面的知识,8人选择了此项,对相关政策法规及如何辨别等知识也有关注。

三、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媒体网络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宣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均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相对于转基因食品价格实惠,保鲜期更长等优点,公众更关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这与目前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大量负面宣传有很大关系。很多专家也指出虽然目前被各国批准的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分析和评估并不存在安全方面的风险,但也不能得到100%的保证。这种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待转基因食品常有恐慌心理,很难接受,对各种转基因产品进入自己的生活表示担忧,尤其担忧长期的安全性。

与国外相比,中国很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仍缺乏基本的了解,往往都是听从媒体、专家以及环保主义者的意见,有时观点难免偏颇。因此,当前加大对社会公众进行转基因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宣传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规范的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内容的可信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面向广大的普通市民,尤其要照顾低学历和高龄人群特点;介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学知识和主流观点,务必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引导市民正确判断和理性选择转基因食品,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自己,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政府进行相应的决策有时并不公开透明,也使很多消费者难以了解真实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放大了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效应,尤其在批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问题上争议很大。所以,这就要求各国在制定转基因农作物发展政策、分析和评估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时,一定要保证充分的公开和透明。对待决策中的利益关系,应加强监督力度,完善监管机制,看到转基因能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应注意规避其风险。在利益驱动下,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也增加了食品的不安全性,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并严格管理,适当保护原有自然作物。此外,对于商家用大字号标注“非转基因”字样,小字号标注“转基因”字样的行为应作规范要求。在实际生活中,虽然规定大豆油等需强制标注,但豆腐、豆浆、豆奶粉、腐乳等豆制品却并未包含在内,这些加工产品中也都有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而餐馆用油也很可能大部分为转基因食用油。因此,强制标注无法面面俱到,公众更愿意接受从严的法律政策,以保障食品安全。

篇7: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转基因产品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如:黄金大米 科学家研究出的一种转基因作物,由于富含维生素A(即β胡萝卜素)因而是金黄色的。在贫困地区,由于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短缺,很多人都缺乏这种维生素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夜盲症甚至失明等疾患,黄金大米可以在满足人们对基本粮食作物的摄取的同时满足人自身对维生素A的需求。转基因作物所引起的争议也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争议应该是鉴于整个生物体系的复杂性,人们在对其仍然缺乏完备的知识及认识构架,而进行跳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恣意改变进化结果,所承担的风险,是未知的,不确定的,鉴于整个生物体系进化体系的复杂性,甚至是无法预估的,我们可能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2009年11月27日,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9月21日的文章《谁动了它们的基因?》,对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进行了质疑和报道。那么,公众对于转基因的认识程度到底怎样,是支持还是反对,为此,本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掌握公众对于转基因的认识程度,了解公众是支持还是反对。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10名网友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很前卫,对新鲜事物很有看法,调查答案准确。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6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及对政府该如何监管转基因食品的看法。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19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结果分析:在所调查的10名网友中,90%听说过转基因食品,说明绝大多数公众已经初步了解了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大豆普遍被公众所熟知,但像转基因大米、马铃薯、西红柿、油菜籽还只被少数人了解,还有20%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不感兴趣,这提示有关部门还应继续加强宣传力度,使人们从多种途径了解转基因食品,争取让人们能全方位了解其利弊。调查显示,仅有20%的公众购买食品时关注过转基因标示,而对我国关于食用油强制标注转基因的规定只有20%的人了解,但购买时还不考虑,这就造成人们忽视转基因食品的弊端而一味享用其利,显然不利于公众对其质量好坏的监督,反而会阻碍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完善,进一步说明加强宣传的重要性。尽管这样,还是有60%的公众支持转基因食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的占80%,但一味同意其对健康无害的为0%说明公众还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仅有10%的公众反对转基因食品,因为其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改变自然生物。还有30%的中立,因为他们不了解它及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年后才会发现。这提示转基因食品作为新鲜事物出现,虽有60%的支持率,但仍有小部分反对的呼声,它想被公众认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技术水平的改善到安全性的提高,从监管力度的加强到法律法规的健全。大多数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但也认为我国对其监管缺乏力度,90%的公众认为政府

应严格实施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限制其生产和进口并在转基因知识方面给予指导和宣传。说明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力度需大力加强,保障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七、调查体会(、解决方法)

改进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1、有关部门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网络传媒及车站宣传栏等途径对转基因

食品进行大力宣传,使公众了解其利弊及种类。

2、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上,并采取严格审批及要求

其贴醒目标示等方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3、转基因技术水平仍需提高,以保证其安全性并减少其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4、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购买食品时要格外关注转基因标示,根据需

篇8:结题报告成果表述的通病

一、 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奥数成绩显著。同时,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次(国际象棋活动……美称)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小学是……随机应变)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根本没有体

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 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有结果点与原因点,有直接点与间接点,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要点明了,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人如雾里看花,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语文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整天好动、好打架,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首先、其次、再次等)清晰地罗列出来,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 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下略)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打字速度慢,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下略)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提升教研实效,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如果排除课题撰写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课题撰写者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具体成果,分析粗略、闭门造车,或者说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申报之时压根儿没有对课题的目标进行过预设和论证,便匆匆上马、草草结题所导致。

上一篇:学生会生活部联谊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百货商场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