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

2024-05-14

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共8篇)

篇1: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

教学评价改革措施与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工程,科学的、行之有效教学评价系统,对检测教学状态,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逐步推行“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一般包括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课程考核应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成就,从而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最根本的特点即在“多元化”上,具体表现如下: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于教学评价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为了保证其客观、公正,应该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高职教育是一个开放教育,其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家长、兄弟院校师生、企业、政府等社会各部门各层次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全面反应教学情况,发挥社会监督效应,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进取心,并能使评价结果结合实际,相互印证。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评价主体会关注不同的评价对象及其内容,不同的评价内容必须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标准不同;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的标准不同;评价“师德”和评价“学习能力”的标准,评价“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标准不同。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多重丰富的的评价方式,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如自评和互评、多层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的运用,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同评价主体评价数据的相关性。

(4)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著名评价专家顾巴和林肯在其合著的《第四代评价》中指出,评价应由过去注重“结果把关”转变为注重“过程预防”。由以“甄别、遴选”等鉴定性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诊断、改进”等发展性评价等等。因此,评价系统应贯彻于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的全过程,融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一体,使得评价信息能实时反馈,以达到及时诊断和快速改进的目的,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连续性。

“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从多角度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教、专家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集数据,设置相关权重。同时由负责教学的副院长牵头,教务部门、督导部门、教学部门配合,成立教学评价小组,根据教学进程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学评价有序地进行。

1、同行评教

通过教师同行之间的相互评教、相互切磋,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到来自同行之间可靠的、建设性的信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积极的支持。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和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2、学生评教

学生的发展和要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评教是实现我校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激励作用,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评教的结果还是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的自我评价

这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使教师主动地、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师自我评价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估的内涵。由教师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改竿等方面

进行定期总结,达到教学情况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目的。同时,在自我信任的基础上,更加有益于保护和激发其自信心,激励其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进步、有所创新。二是由同行对其教学情况给子评价,双方互相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起到客观评价、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作用,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因素,形成相互促进的动力。

4、听课制度

由评价小组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听课团,随机性地对教师授课进行现场评测。评价团具体掌握教学过程的全部动态,对教师教案的书写内容、作业批改质量与次数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改竿与创新的做法给子提倡并子以鼓励,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导向。

5、督导制度

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的形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6、学生座谈制度

定期随机抽取各班一部分学生对此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分。评分包括教学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和见证人,可以从接受对象的角度,直接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一般来说,学生能客观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给子评价,真实地直接收集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评价资料,通过座谈的形式,寻找出教师教学业绩与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教学改进和提高的有效措施。

7、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要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迥异于传统方法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特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自评、同

行评教、专家评教相结合及网上评教、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逐步实现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篇2: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总结

一、课程设置

大学语文是我校非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以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走向未来的信心。同时,《大学语文》要具备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本课程提出的要求是: 通过优秀作品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文学有个整体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本课程的目标,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目标,传授给学生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是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分析

《大学语文》在我校一年级开设,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共68学时。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我校老师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本教材分为五编,前四编按文体依次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每编后面加上相应的文体训练,第五编为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我们的目的是将文学作品和基础写作有机融合,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提高学生的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每篇选文包括作家介绍、正文、注释、赏析、思考与练习、延伸阅读以及知识链接等七个部分。基础写作包含了每种文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如何写作等部分。本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授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四种基本的授课模式: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语文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使用系统讲授的方式讲解作家作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谛外,我们还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并把这种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去巩固。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表现在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文学社团,把课中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主阵地,但由于课时有限,很多优秀篇目课内无法完成,我们就安排学生有计划地在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写出心得体会,集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在课内学得的知识技能转移到自主学习中去,巩固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学校建有多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生定期的见习、实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他们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的能力,把校内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4、教师授课与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模式

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特点,我们除了使用常规的教师授课的方法外,还注意让学生体会模拟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这种方法,从学生备课、试讲到上讲台授课,教师都要做好全程指导工作。通过教师授课与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及早进行角色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文本与情境结合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诗词朗诵和视频影像的播放、图片的展示,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补充文本的不足。比如学习古代戏曲《牡丹亭》(打开视频),《牡丹亭》的剧种是昆曲,学生对它是非常陌生的,播放牡丹亭相关的视频,有助于学生对昆曲有直观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牡丹亭》剧本知识和思想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专题讨论与比较阅读结合

这种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比较异同引发深层次思考。

3、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开展了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譬如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朗诵大赛、征文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撰写小论文等。

4、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使得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简单的黑板、粉笔,而是融入了大量电子课件、电子图片、电子图书资源以及各种声音、影像资料。这些手段的灵活运用,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实现了快速方便地传授知识,而且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中、期末课程考试三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课堂表现、出勤等,由任课老师给定。期中、期末考试内容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最终成绩评定结果为:学生总评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1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三、教师队伍概况

本课程目前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强大、优秀的教学团队,完全可以胜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满足本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的师资配置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师资培养既重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也重视“外出进修、持续学习”,“双师”型教师集主讲、实训、辅导于一身,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推进了课程发展。

四、本课程的特色和改革思路

(一)课程特色

《大学语文》是我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开设的同类课程相比,我们的特色是:

1、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实现学校的“综合培养,分科主修,一专多能”目标而服务。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性的素质基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具有较宽泛的就业渠道。

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向上的、相当稳定并具有相当深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日后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提供不可取代的、宝贵的精神资源,并实现学生的终身教育。

(二)改革思路

1、继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目前,《大学语文》为我校校级精品课程。

2、积极参与教改立项,深化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为我校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团队优势,加强教学、科研等交流与合作,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课题,多出有特色的、实践性的教学科研成果。2012年8月我校友一名教师参加了山东省大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篇3:海南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情况调查

关键词:海南大学,专业英语,调查

20世纪60年代,随着战后全球经济的膨胀以及英语教学界理论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ESP)应运而生。近年来,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法,专门用途英语在国内外教学界日益受到重视。而中国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则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典型范例。但在中国专业英语的发展和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同样作为必修课程,专业英语并未受到和基础英语同等的重视。各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任务设置等方面呈现出随意性和不系统性。海南大学也不例外。因此,为促进我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笔者对海南大学非语言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借此为改善我校专业英语教学状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海南大学非语言类专业英语情况调查

1. 调查目的:了解现阶段海南大学ESP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已开设ESP课程的教学效果。

2. 调查对象:ESP的主要参与者:教师(15位,儋州校区各学院)和学生(800位,儋州校区各学院的大三、大四学生)。

3.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学生卷,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48份);教师访谈(面谈5位,电话访谈10位)。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专业英语为必修课,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在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和协助[1]。海南大学儋州校区(7个学院)各专业(29个专业)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差异比较大,其中有27个专业开设了ESP课程,而园艺(花卉与景观方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共3个专业没有开设ESP课程。课程性质方面,ESP分属于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专业自由选修课3类,其中17个专业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9个专业将其列为专业限定选修课,1个专业将其列为专业自由选修课;开设时间方面,有些学院在第3学期就开设ESP课程,有些学院则在第7学期才开设ESP课程;学时学分设置方面,1个专业将其设为24学时(1.5学分),17个专业将其设为32个学时(2学分),8个专业将其设为40学时(2.5学分),1个专业将其设为48学时(3学分)[2]。(2)师资。在调查的所有ESP教师中,所有的教师均不是专职ESP教师,而是来自各专业教研室,他们的教学重任还是放在专业课上;但授课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水平普遍较高,均有硕士以上学位,均为讲师以上职称。然而授课教师中,有出国留学经历仅有1人,90%的教师没有参加学校教育外的任何英语训练。(3)教材。教材几乎全是由ESP教师在课前选定的,他们有的是沿用前任ESP教师所用的教材,有的则是自行决定的。教材有原版引进的、改编自文献或期刊的,或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根据调查发现海南大学ESP教学在教材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教材更新较慢,内容不够丰富、不切合实际等。此外,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的购买是通过教师推荐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辅助资料也是通过教师得来,使一些学生对教材不是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从收获上看,不同的教材学习使学生所得到的收获不尽相同,调查中得知由于教材的局限,大部学生收获到的只是多记些单词、增强了口语、听力能力等,只有少部分同学感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增强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4)教学方法。通过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参与ESP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海南大学ESP教学采取纯阅读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翻译阅读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学生做课件讲解为主三种模式,其中纯阅读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模式为多数老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先请学生逐句朗读教材,然后分析讲解语法结构并翻译。这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对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要求不高,仍停留在语域分析阶段。因此,在回收的748份有效问卷中,77%的学生认为,海南大学ESP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65.9%的学生更喜欢课堂讨论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

二、海南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ESP教学的课程目标与实际实施情况的出入。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海南大学的培养方案对ESP的各项规定及要求存在差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在100以上,延续3个学期,以确保英语学习的连续性,而海南大学培养方案中的ESP课程却已被缩减至1学期,大多数专业的ESP课程都是32学时以下。ESP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安排也有不少意见,在这方面他们的自主权很少。而各专业的学生对教学安排的看法也不一,他们更多的是顺从安排。他们并没有把提高英语能力、保证英语学习不断线的期望寄托在ESP课程上,而是通过在课外参加英语口译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英语。由此可见,现有的ESP课程的确不能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这样一来,ESP课程不免处于尴尬的境地,既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需求,又无法和专业课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2. ESP师资问题突出。

海南大学ESP教师并不是专职ESP教师,他们的教学重任还是在专业课上。他们认为ESP课备课量大,对教师有专业和语言的双重要求,费时费力,不如上专业课有成就感。这也就造成了ESP师资的不稳定。不少ESP教师对自己语言方面的信心不足,因此他们倾向于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一些英文功底好、专业知识精的教师往往科研任务繁重,不大可能排课。调查中不少ESP教师认为学校和院系对ESP教学重视不够,他们表示出国进修、短期语言培训和来华的外国专家直接交流等都能促进ESP教学。

3. ESP教学缺乏合适的高质量的教材。

ESP教师在选择教材方面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喜好在课前就选定了教材,而不合适的教材难免会影响到教学效果。65%的被调查学生反映所用教材是任课教师从专业文献中选编的材料。这种教材没有练习,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课文之间缺少连贯性,学生使用这种教材犹如随意阅读专业文献一般,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高达49%的教师反映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缺乏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没有合适的教材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ESP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海南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上述教材方面问题,使得教师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教师教学停留在老旧的教学模式上:“整节课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要不有偶尔的几次学生“模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由于学生积极性低下,上课成了一种应付性学习,教师也就对上课失去信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很多学生反映,修完ESP课程后学到的只是“哑巴”专业英语,很难适应毕业后工作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需要。

与此同时,ESP教学手段也相应落后。在本次调查中,只有25%的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兴趣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对改进海南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建议

尽管专业英语现状反映的问题很多,但无论学生还是专业英语教师,都对专业英语教学前景充满了期盼,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这些意见为探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

学生普遍要求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同时设置严格但灵活的考试制度。接受调查的教师也普遍建议在大纲中强调学分要求,保证足够学时,学校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统一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这里首要的是有关领导要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 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素质。

7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教师应由本专业懂英语的老师担任。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英语教师的英语尤其是口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需要提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挑选并下力气培养专业英语教师。

3.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学生非常期望拥有质量高、内容新的教材,同时希望专业英语教师能推荐一些文献和期刊作为课外读物。49%的教师期望对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改进。当前,组织力量编写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种专业英语教材已刻不容缓。

4. 加强听说训练,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87%的学生希望能在课堂上加强听说训练,期望在课堂上提高专业英语口语能力。这既是学生的希望,也反映了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4: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探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评价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以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育质量做出评定。虽然通过考试成绩评定的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应用中,单一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导致了大学英语课堂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局面,简单的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极力改变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主要目的,争取打造高效的大学英语课堂以提高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

一、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新的评价理论不断的产生,人们对新的评价方式的不断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了大学英语教育一项全新的任务。传统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的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渐形成了为了应考而学习的现象,致使大学英语走进了应试的怪圈,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当前,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引起了教育事业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充分体现突出了大学英语教育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如何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就成为了教育机构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学生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拒绝传统的教师以灌输知识、技能的方式,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机制,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以传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

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缺陷

首先,在大学英语的活动评价中,几乎只限定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只是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学英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参与评价的教学活动。其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通过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的提问,对集体或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正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缺陷之一。然而英语教学中评价的内容也只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无法满足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启发,所以得不到较为明显的评价效果。

三、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对策建议

1.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新认识。教学评价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的教学评价内容应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才能做出教学评价的总结,促进新的教学机制与完善的教学功能。全新的教学机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意识、有责任的参加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正确的评价方式便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证实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2.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有的特点及基本原则。优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要具有一定的多元性,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以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为前提,在学生中展开评价活动。大学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有创建的思想,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良好教学评价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还需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关注不局限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培养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评价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觉的开展评价,做到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作用不能简单的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评论主体,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意志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应考模式,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热情。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项全新的改革方法,大学英语教师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新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 33-34.

[2]楚承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7.

篇5:用血计划实施情况评价总结

我院2011年全年用血量3767.25单位,考虑到医院搬迁到新综合住院大楼,床位数增加到1000张左右,2012年11月向甘肃省血液中心申报2012年用血计划6100单位,其中红细胞3050单位,血浆3050单位。

2012年实际用血量7905.65单位,超过了用血计划1805.65单位。查找原因,是因为实际住院床位数的大幅增加,致使临床收住患者急剧增加,是导致临床用血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在今后的临床输血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宣传,严把输血指征,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2013年用血计划实施情况评价总结

我院2012年全年用血量7905.65单位,虽然医院搬迁到新综合住院大楼,去年住院患者猛增,但考虑到节约用血,2012年12月向甘肃省血液中心申报2013年用血计划6770单位,其中红细胞3220单位,血浆3550单位。

2013年实际用血量8635单位,超过了用血计划1865单位。查找原因,是因为内科大楼病房落成,内外科分开,住院床位数的大幅增加到1200张,致使临床收住患者急剧增加,是导致临床用血量猛增的主要原因,计划估计不足,给血液供应造成压力。

在今后的临床输血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宣传,严把输血指征,保护血液资源,全面考虑做出详细周密的计划,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2014年用血计划实施情况评价总结

我院2012年全年用血量8635单位,医院床位数稳定,从节约血液资源,保障急诊患者用血,2014年12月向甘肃省血液中心申报2013年用血计划9010单位,其中红细胞5200单位,血浆3600单位。

2013年实际用血量8810.2单位,比用血计划少199.8单位。与申报计划符合率为98.78%。计划实施满意。

在今后的临床输血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宣传,严把输血指征,保护血液资源,全面考虑做出详细周密的计划,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2015年用血计划实施情况评价总结

2014年12月向甘肃省血液中心申报2015年用血计划9035单位,其中红细胞5300单位,血浆3150单位,血小板350单位,冷沉淀235单位。

我院2015年全年用血量8914.895单位,其中红细胞4307.85单位,血浆1736.95单位,血小板2333单位,冷沉淀216.25单位,全血1单位。医院床位数稳定,从节约血液资源,保障急诊患者用血。比用血计划少120.105单位。与申报计划符合率为98.7%。计划实施满意。

在今后的临床输血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宣传,严把输血指征,保护血液资源,全面考虑做出详细周密的计划,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科

篇6:能力评价社会化工作情况总结材料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措施,针对我校法律文秘专业学生法律基础薄弱,书写表达能力差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就高素质人才,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一、改变教学形式,重视实训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互动进行,而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教学互动,而实训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一方面能主动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互动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也大大增强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学生尝到当老师的滋味,理解老师备课讲课的艰辛。

二、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第一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裕的价值;一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

第二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发展,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注重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倡导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鼓励他们积被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考试制度的改革

第一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能促使学生认真、扎实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检查基础知识的考核;开卷考试便于检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考试中将开卷、闭卷结合适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由于采用了开卷考试,学生学习不用死记书本,着胆于灵活应用和分析、综合书本内容收到了比闭卷考试更好的效果。针对法律文秘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本专业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际操作、执行能力。实际操作考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动作的考核,如办公室专业礼仪,计算机汉字录入等;二是实际操作结果的数量和质量考核。在实际操作考核中,学生要动脑、动手、动口来展示自己有成绩,是笔试无法做到的。

四、推行“分层次”教学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宜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专业水平,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分类的第一个阶段内,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要求,采取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好的学生可以轻松过关,中和差的学生正好可以接受和消化。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阶段,在此时间段内,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较深入部分的教学,以满足较好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推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

篇7: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校自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短短的时间中,从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

一、整体推进

(一)全员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

理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抓学习促观念的转变,全员进行新课程培训,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保证课改实验在正确思想指导新进行,确定我校新课程实验的基本思路。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观念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新课程相关内容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的理解。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认真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初步建立课改的基本理念。我校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组织集中学,内容是关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教研组边学边讨论,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主要内容是各科《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反思我们教学中的成败,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另外,我校还定期召开个学科组教师的研讨会、座谈会,及时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讨论,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对新课程的理念也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使教师不断提高操作新教材的能力。通过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教学的现状,我校确定了课程实验的基本思路: 一是“全”,全面落实课改要求,开足实验课程,配齐实验教师;二是“实”,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从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扎实进行教学的研究,处理好继承和批判的关系,构建实而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三是“新”,体现新的学生观,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课改保障制度,充分发掘校本资源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教导处统筹学校具体实验工作,各教研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课程改革的合力,使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规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探索、优化教学,发挥在课程实施、科研、经验总结方面的示范作用,以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全体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服务于实践,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丰富和多元化,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

为更好地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学校进一步加强的图书室、电教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率,使学校内能利用的设施全面服务于课改。同时,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的联系,发挥社会资源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与交流合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究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过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是我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校根据新课程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每月开展一次“走进新课程”的研讨课活动。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轮流执教研究课,及时展开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反思成败得失;组内教师互评,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开展集体研究活动,形成了研讨新课程的浓厚教学氛围,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四)结合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

把课程改革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发展。实施新课程,不懂教育科研的教师常常只是个“教书匠”,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更不能成为教育家。根据我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我们把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定位放低,定位于这样两方面:一是通过学习,促进对有关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二是通过实践,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学习和思考对新课程实验对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走进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领导小组,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形成课题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三级课题研究网络,做到个个教研组有子课题,个个教师带课题,并将优秀课题推出学校,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把课题的研究融入课改之中,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教师对教学中问题进行思考,实效性非常明显。

(五)改革评价体系,力求课程评价的多样化

课程改革对于评价功能和技术定位与要求,我校的新课程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注重: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企业、社区评价等。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二、新课程给我校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一)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教学能力基本提高

教师是课改得以实施的关键,而课改确实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和不适应,在挑战面前,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与反思,逐步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广大教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如对新课程标准,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课课程标准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要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二)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独角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学生交流、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课堂上,各小组踊跃登台,通过图文、声像资料、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简笔画等辅助手段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小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结合,自选研究专题,自定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认真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不断地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三、问题思考:

1、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培养对教学的控制。

2、这次课改力度大,对旧观念冲击大,教师虽然参加了多次培训,理论上明确该怎么做了,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做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往往会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

3、考试科目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本身压力较大,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增加的教师的工作量。而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然陈旧,但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四、今后的打算

1、继续抓好观念更新的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使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继续抓好集体学习、备课、研究,做到组织、计划落实,有检查、有评比,讲究实效。

篇8: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随着语言教学改革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语言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各种应用语言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实践, 而是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要素在课堂中的综合反映。课程设计 (cur riculum development) 就是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和管理, 帮助人们认识语言教学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 (Brown, 1995) 。课程设计指的是制定或更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大纲设计、教材选编及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这六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课程评价 (curriculum Evaluation) 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课程评价主要是考核各课程的组织与建设工作, 包括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师资队伍是否合格, 教材建设是否适用和先进,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否完善等。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从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英语的评价现状, 评价观念落后, 评价手段单一。具体表现: (1) 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主体是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 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 缺乏对自己学习的反思。 (2) 评价的目标单一。评价的依据仍是原有的既定的目标要求, 即预先设定目标, 然后将教学结果与预设的目标进行比照。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 甚至只是认知学习的结果, 不反映学习过程的状况和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更不反映既定目标之外的潜在的学习结果。 (3) 评价的方式单一。评价以测试为主。学生的学期成绩往往局限于终结性评价, 一般由平时测试,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组成, 运用最常用的量化分析工具进行评价活动, 从考试成绩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学习观关注学习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自主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本质属性, 其决定了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累积, 而是学习个体为了改变认知结构而进行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吴斌, 2012) 。建构主义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 学生也应参与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1.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由相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人的智力是各种智力多元地、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 而不是仅以整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当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评价应该多元化, 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合作与交际能力等进行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提供了很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两个理论完善和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内涵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要求》并针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要建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2.1 评价目标的更新

我们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目标单一, 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其他因素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除了施行《要求》中的大的教学目标, 在每一单元的具体教学中, 可以细化每一单元的评价目标,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目标, 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知识目标, 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语音语调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习惯用语等;能力目标, 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能力, 即结合单元内容的听、说、读、写、译的具体目标;情感目标, 评价学生的一些非智力的因素, 如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

2.2.2 课堂评价的艺术

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效果的评定。在英语课堂的动态进程中, 实际上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学程序。教师不可能预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一切, 更不可能在课堂中一成不变地执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变化, 就如加涅所说:“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英语教师要随时地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 分析这些信息, 随时准备修改原来的教学计划。这一工作应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步骤中, 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因此, 英语教师学会自如地运用课堂评价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师在听完自己课后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行为。再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 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及时地完善自己的课堂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高超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 课堂评价艺术很重要。从评价学生的角度, 具体地培养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1) 评价学生注意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要观察学生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2) 评价学生交流的状态。观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比较愉悦;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等; (3) 评价学生参与的状态。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的学习;是否积极踊跃地发言;是否很认真地与同学合作、讨论等; (4) 评价学生情绪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去分析判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若跃跃欲试则表示他有其独到的见解; (5) 评价学生思维的状态。教师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时, 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条理, 表达是否流畅;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时, 要注意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

2.2.3 评价的多元化

当代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不仅应是多维的, 而且应是多元的。评价多元化的具体内涵: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倡导教师评价学生,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主, 学生评价教师, 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相结合, 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评价活动的合作与互动。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以此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结果等。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机会,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 同学的评价也在不同的时间审视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助于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具体从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和教学境界这五个方面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就像一面镜子, 教师要有勇气去面对这面镜子,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上完每一次课后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英语教师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 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同行看成是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信息的好助手, 虚心听取建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不仅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 还应包括影响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教育环境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因素、学习者个体特点的因素、人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因素以及其他与英语学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 (吴斌, 2012) 。这些评价的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互符合, 英语教师在具体设计评价活动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他非智能因素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评价内容丰富、多元, 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过于注重以试题为主的纸笔测试, 评价方式单一, 缺少主观性和灵活性。因此, 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包括除英语测试之外的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学生档案袋法等开放的、多元的评价方式。

3 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境千差万别, 本文中提出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也只为人们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实施特定的评价提供一些建议, 旨在促使各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设计和评价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王家芝.21世纪英语教师的新角色——课程设计者——兼谈《专用英语课程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 2003 (5) .

[3]李静纯.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6) .

[4]陈如.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 2000 (1) .

[5]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6]吴斌, 邓笛.语言测试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10) .

上一篇:初中英语时态整理归纳下一篇:小学命题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