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2-11-05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大学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

(一)教学大纲

绪论 (1学时)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5学时)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

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第二章 化学平衡(3学时)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3.1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3 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4.2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 效应;盐类水解。

4.4 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5.1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2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第六章 核化学(2学时) 6.1 核衰变 6.2 核裂变 6.2 核聚变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 7.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 极电位表的应用。

7.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

7.4 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7.5 化学电源与电解

第八章 原子结构(7学时)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 波函数的图象表示。

7.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7.3 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第九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9学时)

9.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

9.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 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9.3 金属键:自由电子理论;金属能带理论。 9.4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9.5 晶体结构简介

研究型学习报告(4学时)

无机化学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 s区元素(3学时)

1.1 s区元素通性:价层电子构型、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锂的特殊性; 1.2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盐类

1.3 制备:单质制备、各类钡盐制备

1.4 专题: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

1.5 s区元素与生命:常量元素;微量元素;K+、Na+、Ca2+在生命体中的作用

第二章 硼族元素(3学时) 2.1 硼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2.2 硼族缺电子性及成键特征:AlCl3的二聚与缺电子性;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硼烷的成键特点及反应性;缺电 子化合物的加和性

2.3 硼、铝单质及的重要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单质;硼烷;氧化物;硼酸;硼砂;卤化物 2.4 镓、铟、铊简介

2.5 硼族元素与生命:硼、铝、铊的毒性

第三章 碳族元素(4学时)

3.1 碳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3.2 单质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质:碳、硅、锗、锡、铅及其同素异性体 3.3 碳和硅的重要化合物结构及性质:氢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碳酸盐;硅酸及其盐;卤化物;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 盐的反应特点;

3.4 锡和铅的重要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硫化物;卤化物;二价锡的还原性及水解性;四价铅的氧化性与二价铅的难溶性 3.5 专题:Ellingham图及其应用;共价化合物的水解 3.6 碳族元素的用途:三氧化二铝;硅铝酸盐——A性分子筛 3.7 碳族元素与生命:碳、硅、铅生命体中的作用及毒性;温室效应

第四章 氮族元素(4学时)

4.1 氮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4.2 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氮的结构特点及固氮工程;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化物

4.3 磷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磷的同素异形体;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化物

4.4 砷、锑、铋单质重要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硫化物;含氧酸盐 4.5 氮族重要化合物的定性鉴定 4.6 专题:次周期性;惰性电于对效应

4.7 氮族元素与生命、环境:N、P在生命体的作用;NOx与环境污染;NaNO2 、As2O3与健康。

第五章 氧族元素(2学时,以自学为主)

5.1 氧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5.2 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氧;臭氧;硫的同素异形体

5.3 氧、硫重要的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双氧水;硫化物;多硫化物;硫属元素卤化物;硫的含氧酸及其盐;S2-、SO32-、 S2O32-、SO42-的分析鉴定

5.4 专题:酸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氢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

5.5 氧族元素与环境:臭氧层;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与治理;水的污染与净化。

第六章 卤素(自学)

6.1 卤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价态 6.2 单质的性质及制备

6.3 卤化氢和氢卤酸的性质与制备 6.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6.5 拟卤素

6.6 卤素、拟卤素与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第七章 氢与氢能源(1学时) 7.1 氢化物:离子型;共价型;金属型 7.2 储氢材料与氢能源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6学时)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 8.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8.3 配合物的稳定性:软硬酸碱理论;影响配合稳定性的因素 8.4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第九章 ds区元素(3学时)

9.1 ds区元素电子构型、氧化态、物理性质与构型关系 9.2 ds区元素单质性质、用途及冶炼

9.3 ds区元素化合物:Cu(Ⅰ)、Ag(Ⅰ)、Au(Ⅲ)的化合物;Zn(Ⅱ)、Cd(Ⅱ)、Hg(Ⅱ)的化合物;

Cu(Ⅱ)、9.4 Cu(Ⅰ)与Cu(Ⅱ)、Hg(Ⅰ)Hg(Ⅱ)的稳定性与相互转化 9.5 ⅠA与ⅠB,ⅡA与ⅡB的比较 9.6 ds区元素与环境、生命

第十章 过渡元素概论(1学时) 10.1 过渡元素的定义

10.2 过渡元素特点:分族、电子构型、氧化态;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d区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及离子的配位 性;

第十一章 d 区元素(8学时)

11.1 钛分族: 单质钛的制备、性质和应用;二氧化钛;四氯化钛

11.2 钒分族:V2O5的制备、酸碱性及催化性能;V(v)的氧化性和系列还原产物

11.3 铬分族: Cr(Ⅲ)和Cr(Ⅵ)在酸性介质、碱性介质的存在条件及转化形式;Cr(Ⅲ)的两性和Cr(Ⅵ)的氧化性

;难溶铬酸盐;钼、钨的重要化合物及同多酸、杂多酸 11.4 锰分族:Mn(Ⅱ)、Mn(Ⅳ)、Mn(Ⅵ)、Mn(Ⅶ)的存在形式;Mn(Ⅱ)的碱性及还原性;MnO2的性质与应用;

MnO4- 强氧化性及还原产物随介质酸度的变化;软锰矿制备KMnO4 11.5 铁系元素: +2铁、钴、镍的化合物;+3铁、钴、镍的化合物;铁、钴、镍的鉴定。

11.6 铂系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

11.7 过渡金属元素在生命中的作用;过渡金属元素与环境污染及其简单治理方法

11.8 过渡金属离子的分离与检出:锰、铬、铁、钴、镍的定性鉴定;混合离子分离

第十二章 f区元素(2学时)

12.1 镧系、锕系元素的名称、符号、电子层构性、氧化态及其变化规律 12.2 原子半径及离子半径变化规律;镧系收缩及后果

12.3 镧系元素化合物:离子的颜色及磁性;+3价化合物;+

2、+4价化合物以及简单的稀土分离反应 12.4 稀土元素应用 第十三章 无机化学新兴领域介绍(5学时)

13.1 金属羰基配合物: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13.2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简介

13.3 金属有机化合物简介:烯、炔烃π-配合物;夹心化合物 13.4 多孔材料 13.5 纳米材料

第二篇:生物化学原理教学大纲(清华大学)资料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大纲(清华大学)

王 希 成

第一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学时7) 教学要求: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以及一些分析方法,要注意氨基酸是个具有两性性质的分子,弄清楚氨基酸的pK值,以及会求pI (2)掌握肽键、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各种方法,几种主要蛋白酶的作用部位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确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蛋白质是由二十种不同的氨基酸构成的(氨基酸分类,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氨基酸的化学反应,氨基酸的分离纯化)

(2)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通过肽键连接的(肽键的形成,肽的化学合成,多肽的化学反应) (3)蛋白质可以通过各种生物化学技术纯化(凝胶过滤,电泳,离子交换以及亲和层析)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Edman降解测序方法,几种蛋白酶的作用部位,蛋白质一级结构与进化关系)

第二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功能(学时3) 教学要求:

(1) 掌握a-螺旋、b-折叠和胶原的结构特征,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2) 熟悉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构特征以及它们的氧饱和曲线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起因 教学内容:

(1)蛋白质存在着四种水平的结构(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2)肽链在构象上受到很大的限制(a-螺旋,b-折叠,胶原结构) (3)肌红蛋白是第一个被确定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

(4)球蛋白的折叠依赖于各种相互作用,变性剂可引起蛋白质去折叠 (5)伴娘蛋白(Chaperones)协助蛋白质折叠

(6)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球状亚基的组装体(血红蛋白是个四聚体蛋白,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不同, 血红蛋白是个别构蛋白,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分子病) 第三章 酶(学时6) 教学要求:

(1) 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2) 掌握一些概念:活化能、活性中心、反应初速度、比活性、Km、酶原、别构酶、同功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最适pH等

(3) 了解米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假设的前题条件 (4) 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 教学内容:

(1)酶可以按催化的反应类型分类

(2)米氏方程是表示酶促反应的速度方程(米氏方程,Km、Vmax、中间产物学说) (3)可逆抑制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结合(竞争性、反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4)丝氨酸蛋白酶可以说明酶活性的许多特征

(5)调节酶一般都是寡聚体(别构调节作用,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磷酸化作用调控) (6)存在着几种解释酶催化作用的机制(酶的催化机制,酶的催化中心,酸碱催化机制,共价催化,靠近效应) (7)催化抗体具有许多酶的特性 第四章 辅酶(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和掌握一些主要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名称、结构、生理作用和它们的辅酶形式。 (2) 了解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1)主要B族维生素的结构和它们的辅酶形式(NAD、NADP,FAD、FMN,辅酶A,硫胺素焦磷酸,磷酸吡哆醛,生物素,四氢叶酸,维生素B12,硫辛酸) (2)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维生素A、D、E、K) 第五章 糖(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葡萄糖的链状和环状结构是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的,葡萄糖的分子构象

(2) 能画出主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以及一些双糖,如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糖分子的结构

(3) 了解糖有那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4) 了解几种常见的多糖和粘多糖分子结构的异同 教学内容:

(1)大多数单糖都是手性化合物(醛糖、酮糖,单糖的构象,一些单糖衍生物) (2)二糖是两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 (3)单糖和大多数多糖是还原糖

(5) 多糖是单糖残基的大的聚合物(同多糖:淀粉、糖原,结构同多糖:纤维素、几丁质) (6) 糖蛋白有三种主要类型 第六章 脂和生物膜(学时3) 教学要求:

(1) 了解天然脂肪酸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几种重要磷脂的结构、特性和生理作用

(3) 能描述生物膜的组成形式,给出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教学内容:

(1) 脂肪酸是许多脂的成分

(2) 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3) 脂双层形成膜的基本结构(脂质体,流动镶嵌模型) 第七章 核酸(学时5) 教学要求:

(1) 能画出主要的嘌呤、嘧啶、核苷、核苷酸的结构。了解DNA和RNA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2) 掌握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以及模型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3) 弄清楚DNA超螺旋形成过程和特点 (4) 了解几种类型RNA结构特征

(5) 了解核酸变性和复性时反映在光谱学上的变化,以及核酸杂化原理 教学内容:

(1)核苷酸是DNA和RNA的构件分子(碱基,核苷,核苷酸,磷酸二酯键) (2)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噬菌体转导作用)

(3)DNA二级结构是一个双螺旋结构(Chargaff法则,DNA的X衍射图,双螺旋模型) (4)DNA双螺旋可以以几种不同类型的构象存在(A、B和Z构型) (5)环状双螺旋DNA可形成超螺旋(DNA的三级结构)

(6) 细胞中含有几种类型的RNA(rRNA、mRNA、tRNA和snRNA)

(7) 核酸分子的理化特性(增色效应,减色效应,Tm,变性,杂化) 第八章 代谢导论(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代谢的全貌。糖、脂、蛋白质共同的代谢中枢途径

(2) 熟悉标准自由能变化、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以及ΔG°ˊ计算 教学内容:

(1)细胞中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反应区域,能量载体,还原力) (2)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变化有关 (3)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研究 第九章 酵解和柠檬酸循环(学时5)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酵解,发酵,底物水平磷酸化,致死合成,巴斯德效应 (2) 熟悉酵解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与发酵途径的区别

(3) 熟悉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各步反应酶的作用特点

(4) 会分析和计算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中产生的能量,以及底物分子中标记碳的去向 教学内容:

(1) 糖酵解是个普遍存在的糖代谢途径(糖酵解10步酶促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巴斯德效应)

(2) 柠檬酸循环可生成贮能丰富的分子(丙酮酸脱羧形成乙酰CoA,柠檬酸循环8步酶促反应,还原型辅酶的生成,柠檬酸循环的调控,代谢物进出柠檬酸循环 路径) (3) 植物中乙醛酸循环是柠檬酸循环的支路 第十章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学时3) 教学要求:

(1) 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提供核糖-5-磷酸和NADPH (2) 了解糖代谢的次要途径葡萄糖醛酸途径可以生成糖醛酸和抗坏血酸(人除外)

(3) 了解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有分有合的,要记住乙酰CoA不能净合成糖的(植物除外) 教学内容:

(1) 戊糖磷酸途径能提供核糖-5-磷酸和NADPH (2) 葡萄糖醛酸途径可以生成糖醛酸和抗坏血酸

(3) 饮食中的其它糖可以经酵解途径降解(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4) 糖原降解和生物合成途径是分开的(磷酸化酶、转移酶、去分支酶,UDP-葡萄糖) (5) 葡萄糖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由非糖物质合成(三个能障) 第十一章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学时2) 教学要求:

(1) 熟悉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如何通过电子传递链耦联的。质子浓度梯度差是如何形成的 (2) 掌握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以及电子传递是如何与ADP的磷酸化耦联的 (3) 熟悉胞液中的NADH转换为线粒体中的NADH的途径 教学内容:

(1) 化学渗透假说解释了电子传递是如何与ADP的磷酸化耦联的

(2)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取决于蛋白质复合体(电子传递中的辅助因子,复合体I,II,III,IV和复合体V)

(3) 穿梭机制使得胞液中的NADH可被有氧氧化(甘油磷酸穿梭机制,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

第十二章 光合作用(学时2)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些主要的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色素,光合单位,光合系统,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区别,Calvin循环和四碳二羧酸循环 (2) 了解光反应发生的部位和反应条件,光反应的主要产物

(3) 了解固定CO2的载体和第一个产物,Calvin循环和四碳二羧酸循环途径和两者区别 教学内容:

(1) 藻类和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叶绿素,类囊体膜,光系统) (2) 非循环电子传递导致NADP+还原为NADPH (3) 循环电子传递可以增强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浓度梯度 (4) 还原戊糖磷酸循环反应将CO2同化为糖 (5) C4途径可以有效地浓缩和固定CO2 第十三章 脂代谢(学时3)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参与反应的酶、辅基和辅酶

(2) 会计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经β氧化,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产生的能量

(3) 了解酮体生成的部位、生成过程及危害

(4)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以及与脂肪酸分解过程的主要差别 (5) 了解甘油磷脂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1)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β-氧化(脂肪酸激活, 脂酰CoA转运, 脂肪酸氧化) (2) 奇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有丙酰CoA生成

(3) 酮体是燃料分子(酮体在肝脏中的合成,酮体在线粒体中的氧化)

(4) 脂肪酸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乙酰CoA的转运,丙二酰CoA的生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催化的脂肪酸合成)

(5) 磷脂和三脂酰甘油的合成是通过共同途径合成的 (6) 胆固醇是由细胞质中的乙酰CoA合成的 第十四章 氨基酸代谢(学时3)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些主要的概念:转氨作用,氧化脱氨,鸟氨酸循环,生酮和生糖氨基酸 (2) 熟悉鸟氨酸循环发生的部位,循环中的各步酶促反应,尿素氮的来源 (3) 了解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特别是与代谢中心途径(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关系,以及一些氨基酸代谢中酶的缺损引起的遗传病

(4) 了解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合成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 生物圈中的氮处于循环中(生物固氮,氨的生成,氧化脱氨,转氨作用) (2) 许多非必需氨基酸可直接由中间代谢物合成 (3) 细菌和植物合成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 (4) 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

(5) 尿素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氨甲酰磷酸的生成, 尿素循环,尿素的合成的调控) 氨基酸碳骨架的降解会聚在代谢的主要途径柠檬酸循环途径 第十五章 核苷酸代谢(学时2) 教学要求:

(1) 熟悉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

(2) 了解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过程以及最初产物。二者合成途径的差异 (3) 了解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重要意义

(4) 了解核苷酸降解的过程和终产物,尿酸堆积引起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核苷酸生物合成需要磷酸核糖焦磷酸。

(2)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最初产物是次黄嘌呤核苷酸(嘌呤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 (3) 核苷酸可以通过补救途径合成

(4)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的最初产物是UMP (5) 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生尿酸

(6)嘧啶可以降解生成乙酰CoA和琥珀酰CoA 第十六章 激素(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物体内存在的激素类型,激素作用的两种类型。熟悉存在的几种第二信使 (2) 重点掌握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结构以及它们作用的原理和引起的生理作用 (3) 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1) 有些激素只影响表面存在特异受体的细胞(cAMP,肌醇三磷酸,二脂酰甘油) (2) 胰岛素和许多生长因子的受体是酪氨酸激酶 (3) 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进入核内改变基因表达

(4) 胰高血糖素可引起脂肪和肝组织中cAMP浓度的增加 (5) 肾上腺素也是通过cAMP起作用的

(6) 胰岛素可激活许多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 第十七章 DNA复制(学时3)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中心法则,半保留复制,前导链,滞后链,复制叉,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

(2)了解几类DNA聚合酶的催化特点,DNA复制的一般过程,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NA合成的异同,逆转录酶催化cDNA的合成特点 (3) 了解DNA损伤和几种修复的机制 (4) 了解PCR有选择扩增DNA的原理 教学内容:

(1) DNA复制是半保留式的(复制双向进行,DNA聚合酶III催化的聚合反应)

(2) DNA聚合酶III同时催化两条链的合成(滞后链DNA的不连续合成,岗崎片段,RNA引物,RNA引物切除,岗崎片段延伸,岗崎片段连接,复制叉移动) (3) DNA复制起始于细菌染色体上的唯一的一个部位,终止于ter区

(4) 除了标准的DNA复制方式之外,还存在其它复制方式(滚环复制机制,延迟合成, 逆转录酶催化的cDNA合成)

(5) 利用PCR可以有选择地放大DNA序列

(6) 损伤的DNA可以修复(脱嘌呤,脱氨和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造成的DNA损伤,自然选择, E.coli中存在的4种修复系统) 第十八章 RNA合成(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RNA合成涉及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过程,一些抗生素对合成的抑制作用 (2) 大多数RNA剪接机制,特别是几类自我剪接机制,掌握核酶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RNA合成涉及三个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D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核苷酰基转移反应,转录终止,一些抗生素对RNA合成的抑制作用)

(2) 大多数RNA剪接机制都需要一个RNA催化的两步反应(第I类、第II类内含子的自我剪接,hnRNA剪接,核酶) (3) rRNA和tRNA是从前体转录本加工来的,加工后的mRNA含有一个5ˊ甲基鸟苷帽子和3ˊ-聚腺苷酸尾巴

第十九章 蛋白质合成(学时3)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密码,反密码,氨基酸活化,“摆动”学说 (2) 了解tRNA分子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3) 了解多肽合成的三个过程,以及一些抗生素和毒素对合成的抑制作用 教学内容:

(1) 遗传密码是三联体密码

(2) 蛋白质合成需要tRNA分子(tRNA的三维结构,“摆动”学说,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的氨酰-tRNA合成)

(3)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起始复合体在起始密码处组装,起始需要的tRNA分子, 起始复合体形成的三个步骤)

(4) 多肽合成主要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过程 (5)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许多抗生素和毒素的抑制 第二十章 基因调控(学时2) 教学要求:

(1) 了解操纵子学说内容

(2) 弄清楚三种类型的操纵子的转录调控 教学内容:

(1) 转录因子既可作为转录的激活剂,也可作为阻遏剂

(2) E.Coli中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调控(IPTG引起乳糖操纵子的去阻遏,激活蛋白正向调控乳糖操纵子)

(3) AraC既是阿拉伯糖操纵子的阻遏剂,也是它的激活剂 (4) 通过细胞中的色氨酸浓度双向调控色氨酸操纵子

第三篇: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化学分析》教学大纲

《化学分析》(药学院)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学分析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号: 20321420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 32 学分: 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化学分析是药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测定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 1 学时)

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 分析方法分类

3 分析化学的发展

4 分析过程与步骤

第二部分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 4 学时)

1 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

2 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的集中趋势与分散度、正态分布与 t 分布、置信度与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

第三部分 滴定分析法概论( 2 学时)

1 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分类

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4 滴定分析计算

第四部分 酸碱滴定法

( 6 学时)

1 酸碱 质子理论:酸碱的概念,酸碱反应的实质,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酸碱的强度。

2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3 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强酸强碱溶液,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4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常用酸碱指示剂剂混合指示剂。

5 酸碱滴定法: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选择,弱酸弱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 ( 碱 ) 的滴定。

第五部分 非水酸碱滴定法( 3 学时)

1 非水滴定中的溶剂: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分类与选择。

2 非水介质中酸碱平衡

3 非水介质中酸碱的滴定方法及应用

第六部分 配位滴定法

( 5 学时)

1 EDTA 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及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3 配合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4 条件稳定常数

5 配位滴定曲线

6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

7 滴定条件的选择:滴定酸度的选择,掩蔽剂的选择。

8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 应用与示例

第七部分 氧化还原滴定法

( 5 学时)

1 氧化还原滴定分类

2 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 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显色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6 碘量法的原理及应用

7 高锰酸钾法的原理及应用

8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八部分 沉淀滴定法( 2 学时)

1 沉淀 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2 银量法( 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钒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运用范围。

第九部分 重量分析法 ( 4 学时)

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分离条件及测量方法

1 挥发法:各种干燥方法,干燥失重的测量。

2 萃取法:分配原理,应用示例。

3 沉淀法: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形态,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沉淀纯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灼烧与干燥,称量形式与结果计算。

四、教材

李发美 主编《分析化学》(第 5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2003 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武汉大学 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00 。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3 邹明珠等编,化学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

4 R.Kellner et 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 WILEY-VCH Weinheim(Germany) , 1998.

5 D. A. Skoog, D. M. West, F. J. Holler, S. R. Grouch, Analytical 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2000.

6 梁文平,庄乾坤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学科发展前沿与挑战,科学出版社, 2003 。

六、成绩评定

总成绩为 100 分, 计算方法: 总评= 0.45× 期末 +0.25× 期中+ 0.20× 作业+ 10× 考勤(各计分项权重可视具体情况调整)。

第四篇: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有机化学(II)-1,2》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II)-1,2》(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英文 ): 有机化学 Ⅱ -1[Organic Chemistry Ⅱ -1]

有机化学 Ⅱ -2[Organic Chemistry Ⅱ -2]

课程号 ( 代码 ) : 20321040 , 20321130

课程类别 : 类级平台课程,必修课

学时:64+48

学分:4+3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基本面向 : 药物化学专业

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有机化学与药学渊源深厚。该课程要求药物化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继续深造,为将来利用有机化学,服务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教学,把有机化学与药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常用制备方法和用途。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深入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的规律,机理,立体化学。

三 、教学内容

1 前言(4学时)

基本要求: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反应类型;

三、了解共价健的本质,掌握共价健的属性,熟悉利用键能数据推算反应的焓变;

四、掌握下述名词术语:有机化学;同分异构现象;分子间作用力; Van der walls 力;官能团

1-1 有机化学的由来和发展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子结构和组成(同分异构现象,结构的表示方法);理化性质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与诱导效应;键的可极化性

1-4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的类型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6 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学习方法

2 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

基本要求:

一、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命名规则。

二、掌握构象的表示方法和典型的构象 ap, sp, sc, ac 的稳定性分析;

三、了解饱和碳原子的 sp 3 杂化轨道与烷基自由基的 sp 2 杂化轨道的形成与构型;

四、着重掌握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的基本规律(区域选择性)和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

五、弄清下列概念:同系列与同分异构;构造异构与链异构; T.S 与活泼中间体;扭转张力与 Van der Walls 张力; Newman 投影式与透视式;活性与选择性; Baeyer 张力;船式与椅式构象

2-1 烷烃的同系列与同分异构现象(键异构)

2-2 烷烃和命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采用 1980 年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衍生物命名与俗名

2-3 烷烃的结构: CH 4 的正四面体结构与 sp 3 杂化轨道;烷烃的构象

2-4 烷烃的物理性质

2-5 烷烃的反应:烷烃的卤代反应( CH 4 的氯代反应及自由基反应历程);卤代反应中卤素的活性与选择性;氧化反应(燃烧与部分氧化);热裂反应

2-6 烷烃自由基的立体化学( sp 2 杂化)

2-7 环烷烃的分类、异构与命名

2-8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9 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2-10 拜尔张力学说与近代观点

2-11 环烷烃的构象(环丙烷、环己烷及其衍生物、十氢萘)

3 立体化学消去的历程( E1 , E2 , E1cb )影响因素;定向规律

六.卤代烷与金属的反应:格氏试剂及其反应;类格氏试剂及其反应

七.卤代烃的还原

八.多卤代烃与 απ 、 σ -P )

6-7 共轭二烯烃的反应:与 H 2 和 HX 的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反应)加 H 2 ;游离基加成反应; Diels-Alder 反应;聚合反应

6-8 共轭二烯烃的制备

7 芳烃(8学时)

基本要求:

一、掌握苯系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类型(卤代;硝化;磺化;付一克烷化与酰化)、历程和定位规则,能充分利用电子效应和共振论来解释其规律;

二、掌握侧链上的氧化与卤代反应规律,了解芳环被催化氢化,催化氧化, Birch 还原的规律;

三、掌握萘及一取代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和蒽、菲的特性;

四、掌握 Huckel 规律与芳香性判断;

五、掌握下述概念和人名反应:共振论和 Kekule 结构;活化基与钝化基;邻对位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同位素效应;空间效应; Friedel-Crafts 烷化和酰化; Clemensen 还原; Haworth 合成法

7-1 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7-2 苯的结构:苯的特性与 Kekule 结构;苯结构的描述( MO 和共振论)

7-3 苯系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卤代;硝化;磺化;付一克烷化与酰化

7-4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其应用:定位规律及理论解释;苯二元取代物再取代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7-5 氧化(苯环上氧化,侧链氧化)

7-6 游离基反应(环的加成,侧链卤代)

7-7 萘的结构与衍生物的命名

7-8 萘的化学反应;亲电取代(定位规则);氧化与还原

7-9 蒽、菲的特性

7-10 致癌烃

7-11 非苯芳烃:芳香性的条件( Huckel 规则);几个典型碳环非苯芳香族化合物(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篮烃,杯烯、轮烯)

8 醇、醚(6学时)

基本要求:

一、了解醇、醚的结构的共性、命名与物理性质及一些主要合成法;

二、掌握醇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了解醇氧化和掌握邻二醇的特性;

三、掌握不对称醚的醚键断裂规律和酸碱作用下的环醚开环规律;

四、弄清下述试剂与反应的体质: Lucas 试剂; Sarett 试剂; Oppenmer 氧化法; Williamenson 醚合成; Pinacol 重排; Wagner-meerwein 重排; Fries 重排

8-1 醇的分类和命名

8-2 醇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8-3 醇的化学性质:酸性、碱性、亲核性(与 R-X 反应,与 ROH 反应,与 RCOOH 反应,与 TsCl 和无机酰卤反应,与 CS 2 反应)与无机酸反应;消去反应;醇的氧化

8-4 邻二醇的特性(氧化与重排)

8-5 醇的制备

8-7 醚(分类,命名,反应,制备)

8-8 硫醇和硫醚: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9 醛、酮(8学时)

基本要求:

一、重点掌握羧基上的各种亲核加成反应的规律及历程,注意 Cram 规则的立体化学问题;

二、掌握醛、酮的 α -H 的反应历程;

三、了解插烯原理,掌握 α 、 β烯醇互变,卤代与卤仿反应, aldol 反应;

9-4 醛酮的氧化与还原:醛酮的一般氧化, Baeyer-Villiger 氧化和 Riley 氧化; Cannizzaro 反应;还原成醇(催化氢化和金属氢化物和金属还原);还原成烃基( Clemensen 还原, Wolff-Kisher- 黄鸣龙还原)

9-5 醛、酮、的制备

9-6 不饱和醛、酮(插烯原理与共轭加成)

10 酚、醌(4学时)

基本要求:

一、 掌握酚的结构、反应和制备方法;

二、掌握醌的结构特征和对体醌的基本反应;

三、弄清 Reimer-Tiemann 反应; Kolbe 反应;

10-1 酚的结构和命名

10-2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上的烷化与酰化,显色反应,芳环上的反氧化与还原,

10-3 酚的制备(磺化法、氯苯水解法、异丙苯法等)

10-4 醌的分类与命名

10-5 对苯醌的反应

10-6 醌的制备

11 羧酸及取代羧酸(6学时)

基本要求:

一、重点掌握羧酸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熟悉 取代羧酸 的特性;

二、了解羧酸的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的脱酸与还原反应,羧酸的 α -H 的反应;

三、适当的掌握卤代酸、酚酸、醇酸的特有反应。

11-1 羧酸的分类与命名;羧酸的结构与性能

11-2 羧酸的反应:羧基中氢的反应(酸性、影响酸性的结构因素);羰基碳上的反应(酯化反应、酰卤的形成、酰胺的形成,贝克曼重排、酸酐的生成);脱羧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羧酸的 α -H 的反应( Hell-Volhavd-Zelinsky 反应)

11-3 羧酸的制备

11-4 取代酸:卤代酸和卤代酸酯的特性( Darzen 反应, Reformatsky 反应);醇酸特性;酚酸的性质与制备方法;羰基酸的特性

12 羧酸衍生物 (6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酯和羧酸的 α -H 的反应,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和酰胺的一些特殊反应;熟悉 β酮酸酯及其类似物的互变异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掌握 Perkinr 反应; Claisen 缩合; Hofmann 降解; Darzen 反应; Reformatsky 反应; β丁酮酸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13 有机含氮化合物(6学时)

基本要求:

一、掌握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尤其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不同程度还原在有机合成上的意义;

二、重点掌握胺类的碱性规律,氮上的取代反应和与 HNO 2 及 TsCl / NaOH 的反应( Hinsberg 分胺法),了解叔胺氮上的氧化反应及其氧化产物在合成上的应用( Cope 反应);

三、重点掌握芳香重氮盐的生成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如 Sandmeger 反应和偶联反应等;

四、掌握烯胺和季胺化合物的反应(重点 Hofmann 彻底甲基化反应);

五、掌握胺的各种制备方法,如还原胺化法与 Gabriel 合成法等;

六、了解重氮甲烷与氮烯的结构与应用。

13-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还原、缩合等)

13-2 胺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

13-3 胺的结构与反应(碱性、亲核性;与 HNO 2 反应;氧化);芳胺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

13-4 烯胺的合成与反应

13-5 季胺盐与季胺碱

13-6 胺的制备:硝基、腈、酰胺、肟等化合物的还原;羧基还原胺化;氨或胺的羟化;特殊的伯胺合成法( Hofmann 降解、 Gabriel 合成法)

13-7 芳香重氮盐的结构与反应:结构;反应(脱氮、 Sandmeger 反应等,不脱氮反应,偶联等)

13-8 重氮甲烷与碳烯的结构和反应: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碳烯的结构和反应

14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性质(6学时)

基本要求:

一、了解 MS 、 IR 、 NMR 波谱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特征,能够用于不太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与鉴定,其中:( 1 ) MS 要求掌握 M + 和碎片离子的识别,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开裂规律有总体了解;( 2 ) IR 要求掌握一些典型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及影响峰位的因素;( 3 ) NMR 要求掌握化学位移 δ、 偶合常数 J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4-1 IR 与有机分子结构:概述( IR 形成、 IR 表示方法,化学键振动类型与规律);影响峰强度的因素; IR 谱应用举例

14-2 1 H-NMR 与有机分子结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NMR 的应用举例

14-3 MS 与有机分子结构:概述( MS 的产生与 IR 表示方法) M + 与碎片( M + 的形成与识别, M + 强度与结构等); MS 的应用举例

15 杂环化合物(6学时)

基本要求:

一、

二、熟悉简单杂环化合物的类型与命名;

三、主要掌握五元和六元杂环中的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四、了解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六、了解以吲哚、喹啉为代表的稠杂环的结构与性能,并对某些天然含杂环有机化合物有一定的了解。

15-1

15-2 芳香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5-3 五元杂环化合物――结构与反应(呋喃、吡啶、噻吩、咪唑的结构、反应,呋喃衍生物的反应;稠杂环(吲哚)

15-4 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及其衍生物(结构与性能,吡啶的化学反应、吡啶及其取代吡啶的合成);吡喃及其衍生物;稠杂环(喹啉、异喹啉、嘧啶、嘌啉等)

16 周环反应(6学时)

基本要求:

一、了解周环反应的特点及理论;

二、掌握前线轨道理论的基本思想,能熟练地描述 HOMO 和 LUMO ;

三、掌握三类周环反应的选择规律,能预言反应的进程。

16-1 电环化反应: 4n π 电子体系; [4n+2] π 电子体系

16-2 环加成体系: [2+2] 环加成; [4n+2] π 电子环加成; 1.3- 偶极加成;钳合反应

16-3 σ迁移(氢原子参加,碳原子参加); [3.3] σ氨基酸的结构与共性(物性和化性);

二、掌握氨基酸的几种典型的合成方法;

三、了解肽的命名和结构特征,肽的合成和保护基的应用,肽的结构测定方法(端基分析法)。

18-1 氨基酸:分类与命名;

18-2 氨基酸的结构与物性( PI );反应与合成

18-3 肽:结构;命名;结构测定;合成

18-4 蛋白质:四级结构 (简介)

19 类脂(简介) (3学时)

19-1 油脂、磷脂和蜡

19-2 萜类(结构、分类、应用实例)

19-3 甾体化合物(结构、命名、实例)

20 核酸和辅酶化学(简介) (3学时)

20-1 核酸的分类、组成与理化性质

20-2 辅酶( NAD ,辅酶 A ,乙酰辅酶 A ,乙酸吡哆醛等)

四、教材

倪沛洲主编 ,有机化学(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

五 、 主要参考书:

1 、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版),蓝仲薇,李瑛,陈华,肖友发主编,海洋出版社, 200 4,北京。

2、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北京。

3、 L. G. Wade Jr , Organic Chemstry(5 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4、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北京。

5、 R.T. 莫里森 、 R. N. 博伊德,《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科学出版社, 1992 ,北京。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 2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

第五篇:布朗大学化学博士申请总结

布朗大学化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专业:化学 绩点:3.0/4.0 科研:电催化,进组的时机刚好比较巧,遇上前辈在做可以发文章的工作,于是就搭上了顺风车,有两篇文章分别是二作、三作,申请的时候还没发表但是已经投稿了

推荐信:三封,一个是上课的老师,两个是实验室的老师 GRE: 155+170+3.0 TOEFL: 102 课外活动:学工和运动类协会都有,和申请关系不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毕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帮助老师更全面地认识我 去向:Brown Chemistry PhD

前言】

关于申请,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有限的文书材料中把自己完整自然地展示出来,学校或者老师能不能被吸引不是我可以决定的,就算是最后结果惨淡,也可能是因为我的美太独特,一般人没有这个慧眼,所以我就是心态一直这么好吗?才不是呢,硬件条件这么软我不急能找世毕盟吗!好心态都是找了世毕盟才好起来的。

关于世毕盟

我是在10月份的时候找的世毕盟,那时候正处于刚看了第一波学校和老师,但还没确定选校名单的阶段,文书也还没开始写,看了一些攻略但是自己的计划也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还没有列出来的一个状态,所以也是有点焦虑。当时候也有问别人要不要找中介,但也就是释放焦虑情绪的一个途径而已,到了那个时候有了找中介的想法了一般最后也都会找了。选择世毕盟主要就是他们经验比较丰富,而且说mentor就是学长,感觉自己的学长总是好沟通也比较靠谱。有了世毕盟以后感觉自己就有了一个后盾了,心情也淡定了许多,其实就是多了一个同样希望自己申请到好学校、但是不像自己那么焦虑、而且又可以随时咨询的战友。

申请流程

整个申请流程就是选校、寄外语成绩单、写CV、套磁、PS、网申、等offer等面试……在这些程序开始之前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备考,本科生主要还是学好基础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科研并没有唯一的标准说要什么时候开始做或者做多少就会有文章,但是鉴于文章对申请还比较重要,所以最好给自己预留长一点的时间,给自己在实验室多一些机会,既是体验科研生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关于文书

CV就是用的模板,重点放在科研上,会的多写,不会的少写,关键是小细节要做好了,多小的纰漏在一张CV上都很显眼。而PS内容比较长,我先是看了一些其他人的PS了解大概写什么,再构思自己的故事。这个不像CV那样可以像填空一样完成,还是比较需要自己去想怎么说好自己的故事的。我在构思的时候想得比较多的就是几个方面的内容之间的衔接与关系,怎么让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来把我的故事说圆满。不过有时候我们对自己太了解了,PS展示的空间也还是有限,这个时候就是mentor给我理清了哪些点更需要体现,哪些点可以省略,不能太贪心。内容上依然是科研占主要,学术的部分要严谨地叙述,思路为主,具体技术或者很专业的表征数据不要多得过分,毕竟审材料的人不一定是相同领域的,这是我第一次写的时候数据就放多了,被mentor指正了。然后感想领悟的部分也要走点心,怎么想的怎么写,不要羞于表达,但也不要过度煽情,用外语煽情火候毕竟也不好掌握。不同学校对PS要求还不太一样,有的学校字数限制很严,所以我是长中短写出几个版本,然后网申提交资料的时候再小修小补,就算是准备的狗皮膏药,也在提交之前加一味药可以让学校一下就闻出来这药是给他开的。

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关于套磁

再说一下关于套磁的事。套磁主要是为了让老师发现有这么一号人对自己课题组感兴趣,并不能就凭一封邮件就让老师对我爱不释手,基本上就是硬件条件符合了老师的标准,就回复我说有空位欢迎报考。所以一个是不要太跪舔,另一个是套磁战线拉长一点,一根鱼竿钓鱼,不要撒网过度捕鱼,不然后面真的给offer了不能去也是比较尴尬的,如果让老师不开心的话还可能影响后辈的申请。

最后

虽然这是硬广告,但是也提醒学弟学妹,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找中介,你的优秀也不会因为别人找中介而被比下去,你还是你,即使找了中介也还是你自己。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对申请的情况不太清楚需要一直有人可以咨询一些琐碎的问题,或者自己定位不清晰,或者是需要有人分担自己的焦虑情绪,都可以拨打世毕盟咨询热线:400-6368-809.

最后谢谢世毕盟的mentor学长和培训师,谢谢身边一直爱我的朋友家人,祝学弟学妹们申请顺利顺心。

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上一篇:单位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表